CN104132476A - 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 - Google Patents

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2476A
CN104132476A CN201410345121.XA CN201410345121A CN104132476A CN 104132476 A CN104132476 A CN 104132476A CN 201410345121 A CN201410345121 A CN 201410345121A CN 104132476 A CN104132476 A CN 104132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reaction bed
valve
hot water
evapori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51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2476B (zh
Inventor
陆紫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3451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2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32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2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2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24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Y02B30/625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combined with heat or power generation [CHP], e.g. trigener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中,反应床阀组分别与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相连;冷凝器阀组分别与左冷凝器和右冷凝器相连;蒸发器阀组分别与左蒸发器和右蒸发器相连;左反应床、左冷凝器和左蒸发器依次相连;右反应床、右冷凝器和右蒸发器依次相连。本发明循环吸湿量显著提高,从而提高能量流密度,同时提升低温流体品质,得到高温流体。当热源温度为95℃,冷凝温度为15℃,热源温度可以从70℃提升到125℃,系统的储能密度达1.86kWh/kg;实现内置式储能,储能过程中,吸湿盐工质和制冷剂工质相隔离,几乎无损耗;需要提升低温流体时,只需将吸湿盐和制冷剂相连通,便可得到高温流体。

Description

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氯化盐/膨胀石墨-水单级变温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
背景技术
我国在低品位热能利用上有着巨大的潜力: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冶金、水泥、陶瓷等高耗能企业有大量低温余热(80-200℃)未被利用。这些能源若得到充分利用,可大幅降低我国化石能源消耗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中国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将降低工业能耗与储能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然而,低品位热能一般具有不稳定性和间隙性,所以如何将低品位热能进行高效储存和转换以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研究难点。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传统低品位热能储能技术主要有显热储能和潜热储能。显热储能技术相对成熟,但其储能密度较低,同时显热储能系统在释能过程中存在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潜热储能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会产生过冷、分层、衰减等问题。与显热储能和潜热储能相比,吸收或吸附热化学储能的体积是显热储能的1/3,潜热储能的1/2。同时,常规显热或潜热储能方式由于与环境的温差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热量损失。近些年来,以吸收/吸附储能为代表的储能技术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溶液吸收储能系统中一般使用溶液泵,所以会有结晶问题,从而吸收盐的浓度范围会受到限制。固体吸附储能的主要问题是传热传质问题,因为固体吸附剂是多孔性材料,导热系数很低,吸附剂较低的导热率严重限制了吸附床的传热能力和吸附剂的填充密度,使得实际系统中的储能密度离理论值相差较远。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101382358A,专利名称为:基于再吸附技术的热化学变温器循环系统。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技术领域的基于再吸附技术的热化学变温器循环系统,其中:高温反应器出口与中间调节阀进口连接,中间调节阀出口与低温反应器进口连接,低温反应器出口与低温调节阀进口连接,低温调节阀出口与冷凝器进口连接,冷凝器出口与高温调节阀进口连接,高温调节阀出口与高温反应器进口连接。高温反应器内填充高温反应化学吸附剂,低温反应器内填充低温反应化学吸附剂,利用不同反应温区化学吸附剂的单变温吸附特性实现低品位余热输入,高品位温度输出的过程。但该专利只利用了汽固吸附反应热,其热流密度较小。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101464071A,专利名称为:无流体切换阀门的二级气固热变温器系统。该发明是一种热力工程技术领域的无流体切换阀门的二级气固反应热变温器系统,包括:第一低温反应腔室、第二低温反应腔室、中温反应腔室、高温反应腔室、低温换热器、中温换热器、高温换热器、第一回热器、第二回热器、换热器支架、第一腔室导轨、第二腔室导轨、移动导轨、第一气体阀门和第二气体阀门,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利用移动导轨控制各反应腔室的位置和加热与冷却状态。但该发明的系统较复杂,有多个反应腔、多个换热器以及各种导轨等。另外,高温腔中化学试剂、中温腔中化学试剂以及低温腔中的化学试剂之间难以控制彼此的反应平衡。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102419026A,专利名称为:吸收式热源变温器。该发明专利提供吸收式热源变温器,属于余热利用和热泵技术领域。第一吸收器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联通,第二吸收器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外部有热源介质管路依次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热交换器和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和热交换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吸收式热源变温器。但该发明只利用了汽液吸收热,其热流密度较小。另外,该发明中使用了大量的溶液泵,这使得整个系统很容易发生溶液泵结晶堵塞现象,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该变温器的循环方式包括了吸湿盐的吸收过程、结晶过程以及热化学反应过程,所以,此循环方式的循环吸湿量可以显著提高,从而可以提高能量流。同时,可以提升低温流体品质,得到高温流体。当热源温度为95℃,冷凝温度为15℃,热源温度可以从70℃提升到125℃,此时系统的储能密度可达1.86kWh/kg;实现内置式储能,储能过程中,吸湿盐工质和制冷剂工质相隔离,几乎无损耗;需要提升低温流体时,只需将吸湿盐和制冷剂相连通,便可得到高温流体。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包括:反应床阀组、冷凝器阀组、蒸发器阀组、左反应床、左冷凝器、左蒸发器、右反应床、右冷凝器、右蒸发器,所述反应床阀组分别与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相连;所述冷凝器阀组分别与左冷凝器和右冷凝器相连;所述蒸发器阀组分别与左蒸发器和右蒸发器相连;所述左反应床、左冷凝器和左蒸发器依次相连;所述右反应床、右冷凝器和右蒸发器依次相连;
其中,
所述反应床阀组与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相连实现加热-释放吸收热的循环过程;
所述左反应床与左冷凝器相连以及右反应床与右冷凝器相连实现加热-冷凝的循环过程;
所述左反应床、左冷凝器、左蒸发器依次相连以及右反应床、右冷凝器、右蒸发器依次相连实现蒸发-吸湿的循环过程。
所述反应床阀组包括:热源进口管I、热源回水管I、热水进水管I、热水回水管I、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以及第四四通阀,其中:所述热源进口管I通过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与左反应床的进水端连接,左反应床的出水端通过第三四通阀和第一四通阀与热源回水管I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热水进水管I通过第四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与右反应床的进水端连接,右反应床的出水端通过第三四通阀和第四四通阀与热水回水管I连接,形成循环。
所述左反应床包括:热水进口管I、热水出口管I和第一直通阀,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连接在左反应床的左顶部,形成左反应床的进水端,所述热水出口管I连接在左反应床的右顶部,形成左反应床的出水端,所述第一直通阀连接在左反应床底部和左冷凝器顶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所述右反应床包括:热水进口管II、热水出口管II和第三直通阀,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I连接在右反应床的右顶部,形成右反应床的进水端,所述热水出口管II连接在右反应床的左顶部,形成右反应床的出水端,所述第三直通阀连接在右反应床底部和右冷凝器顶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所述左冷凝器包括:冷却水进口管和第二直通阀,其中:所述第二直通阀连接在左冷凝器的底部和左蒸发器之间,所述冷却水进口管连接在左冷凝器的左下部和冷凝器阀组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所述右冷凝器包括:冷却水出口管和第四直通阀,其中:所述第四直通阀连接在右冷凝器的底部和右蒸发器之间,所述冷却水出口管连接在右冷凝器的右下部和冷凝器阀组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所述冷凝器阀组包括: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泵和冷却水回水管,其中: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左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口管连接,所述左冷凝器和右冷凝器连接,所述右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管通过冷却水泵与冷却水回水管连接,形成循环。
所述左蒸发器包括:热水进口管III、热水出口管III,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II连接在左蒸发器左下部,所述热水出口管III连接在左蒸发器左上部。
所述右蒸发器包括:热水进口管IV、热水出口管IV,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V连接在右蒸发器右下部,所述热水出口管IV连接在右蒸发器右上部。
所述蒸发器阀组包括:热源进口管II、热源回水管II、第五四通阀、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以及热水泵,其中:所述热源进口管II依次通过第五四通阀、热水泵和第一三通阀与右蒸发器的热水进口管IV连接,所述右蒸发器的热水出口管IV依次通过第二三通阀和第五四通阀与热源回水管II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热源进口管II依次通过第五四通阀、热水泵和第一三通阀与左蒸发器的热水进口管III连接,所述左蒸发器的热水出口管III依次通过第二三通阀和第五四通阀与热源回水管II连接,形成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循环方式包括了吸湿盐的吸收过程、结晶过程以及热化学反应过程,所以,此循环方式的循环吸湿量可以显著提高,从而可以提高能量流。同时,可以提升低温流体品质,得到高温流体。当热源温度为95℃,冷凝温度为15℃,热源温度可以从70℃提升到125℃,此时系统的储能密度可达1.86kWh/kg。
(2)本发明提供的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循环方式,可实现内置式储能,储能过程中,吸湿盐工质和制冷剂工质相隔离,几乎无损耗;需要提升低温流体时,只需将吸湿盐和制冷剂相连通,便可得到高温流体。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循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包括:反应床阀组、冷凝器阀组、蒸发器阀组、左反应床、左冷凝器、左蒸发器、右反应床、右冷凝器、右蒸发器,所述反应器阀组分别与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相连;所述冷凝器阀组分别与左冷凝器和右冷凝器相连;所述蒸发器阀组分别与左蒸发器和右蒸发器相连;所述左反应床与左冷凝器相连;所述左冷凝器和左蒸发器相连;所述右反应床和右冷凝器相连;所述右冷凝器和右蒸发器相连;
其中,
所述反应器阀组与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相连实现加热-释放吸收热的循环过程;
所述左反应床与左冷凝器相连以及右反应床和右冷凝器相连实现加热-冷凝的循环过程;
所述左反应床、左冷凝器和左蒸发器的依次相连以及右反应床、右冷凝器和右蒸发器的依次相连实现蒸发-吸湿的循环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器阀组包括:热源进口管I、热源回水管I、热水进水管I、热水回水管I、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左反应床进口管、左反应床出水管,其中:所述热源进口管I和第一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出口管与第二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与左反应床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左反应床的出水端与第三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三四通阀的出水管与第一四通阀的进口管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与热源回水管I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热水进水管I和第四四通阀连接,所述第四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和右反应床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右反应床的出水端和第三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三四通阀和第四四通阀连接,所述第四四通阀和热水回水管I连接,形成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左反应床包括:热水进口管I、热水出口管I、第一直通阀,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连接在左反应床的左顶部,所述热水出口管I连接在左反应床的右顶部,所述第一直通阀连接在左反应床底部和左冷凝器顶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右反应床包括:热水进口管II、热水出口管II、第三直通阀,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I连接在右反应床的右顶部,所述热水出口管II连接在右反应床的左顶部,所述第三直通阀连接在右反应床底部和右冷凝器顶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冷凝器包括:冷却水进口管、第二直通阀,其中:所述第二直通阀连接在左冷凝器的底部和左蒸发器之间,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连接在左冷凝器的左下部和冷凝器阀组之间;所述的右冷凝器包括:冷却水出口管、第四直通阀,其中:所述第四直通阀连接在右冷凝器的底部和右蒸发器之间,所述冷却水出口管连接在右冷凝器的右下部和冷凝器阀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凝器阀组包括: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泵、冷却水回水管,其中: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左冷凝器连接,所述左冷凝器和右冷凝器连接,所述右冷凝器和冷却水泵连接,所述冷却水泵和冷却水回水管连接,形成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左蒸发器包括:热水进口管III、热水出口管III,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II连接在左蒸发器左下部,所述热水出口管III连接在左蒸发器左上部;所述右蒸发器包括:热水进口管IV、热水出口管IV,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V连接在右蒸发器右下部,所述热水出口管IV连接在右蒸发器右上部;所述蒸发器阀组包括:热源进口管II、热源回水管II、第五四通阀、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热水泵,所述热源进口管II和第五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五四通阀和热水泵连接,所述热水泵和第一三通阀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和右蒸发器的热水进口管IV连接,所述右蒸发器的热水出口管IV和第二三通阀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和第五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五四通阀和热源回水管II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热源进口管II和第五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五四通阀和热水泵连接,所述热水泵和第一三通阀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和左蒸发器的热水进口管III连接,所述左蒸发器的热水出口管III和第二三通阀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和第五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五四通阀和热源回水管II连接,形成循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包括:反应床阀组40、冷凝器阀组48、蒸发器阀组41、左反应床14、左冷凝器18、左蒸发器22、右反应床17、右冷凝器20、右蒸发器25,其中:
反应床阀组40和左反应床14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热源进口管I2和第一四通阀3连接,第一四通阀3的出口管5与第二四通阀9连接,第二四通阀9与左反应床14的热水进口管I13(进水端)连接,左反应床14的热水出口管I12(出水端)与第三四通阀6连接,第三四通阀9的出水管与第一四通阀3的进口管4连接,第一四通阀3与热源回水管I1连接;
反应床阀组40和右反应床17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热水进水管I39和第四四通阀37连接,第四四通阀37出口管11和第二四通阀9连接,第二四通阀9出口管10和右反应床17的热水进口管II15(进水端)连接,右反应床17的热水出口管II16(出水端)与第三四通阀6的进水管7连接,第三四通阀6出水管8和第四四通阀37连接,第四四通阀37出水管与热水回水管I38连接;
冷凝器阀组48和左冷凝器18和右冷凝器20连接,其连接管路是,冷却水进水管43和左冷凝器18的冷却水进口管19连接,左冷凝器18和右冷凝器20连接,右冷凝器20的冷却水出口管21和冷却水泵36连接,冷却水泵36和冷却水回水管42连接;
蒸发器阀组41和右蒸发器25连接,其连接管路是,热源进口管II28和第五四通阀30连接,第五四通阀30的出水管32和热水泵33连接,热水泵33和第一三通阀34连接,第一三通阀34和右蒸发器25的热水进口管IV27连接,右蒸发器25的热水出口管IV26和第二三通阀35连接,第二三通阀35和第五四通阀30的回水管31连接,第五四通阀30的出水管和热源回水管II29连接;
蒸发器阀组41和左蒸发器22连接,其连接管路是,热源进口管II28和第五四通阀30连接,第五四通阀出水管32和热水泵33连接,热水泵33和左蒸发器22的热水进口管III24连接,左蒸发器22的热水出口管III23和第二三通阀35连接,第二三通阀35和第五四通阀30的进水管31连接,第五四通阀30的出水管和热水回水管29连接;
左反应床14和左冷凝器18连接,其连接管路是,左反应床14的下部和第一直通阀44连接,第一直通阀门44和冷凝器18上部连接;
左冷凝器18和左蒸发器22连接,其连接管路是,左冷凝器18的下部和第二直通阀46连接;第二直通阀46和蒸发器上部连接;
右反应床17和右冷凝器20连接,其连接管路是,右反应床17的下部和第三直通阀45连接,第三直通阀45和右冷凝器20的上部连接;
右冷凝器20和右蒸发器25连接,其连接管路是,右冷凝器20的下部和第四直通阀47连接,第四直通阀47和右蒸发器25连接。
所述的左反应床14包括:热水进水管13和热水出水管12,其中:热水进水管13连接在左反应床14的左顶部,热水出水管12连接在左反应床14的右顶部;
所述的左冷凝器18包括:冷却水进口管19、第一直通阀44、第二直通阀46,其中:第一直通阀44连接在左冷凝器18的顶部,第二直通阀46连接在左冷凝器18的底部,冷却水进水管19连接在左冷凝器18的左下部;
所述的左蒸发器22包括:热水进水管24和热水出水管23,其中:热水进水管24连接在左蒸发器22的左上部,热水出水管23连接在左蒸发器22的左下部;
所述的右反应床17包括:热水进水管15和热水出水管16,其中:热水进水管15连接在右反应床17的右顶部,热水出水管16连接在右反应床17的左顶部;
所述的右冷凝器20包括:冷却水出口管21、第三直通阀45、第四直通阀47,其中:第三直通阀45连接在右冷凝器20的顶部,第四直通阀47连接在右冷凝器20的底部,冷却水出水管21连接在右冷凝器20的右下部;
所述的右蒸发器25包括:热水进水管27和热水出水管26,其中:热水进水管27连接在右蒸发器25的右上部,热水出水管26连接在右蒸发器25的右下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太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具体工作方式包括以下几步:
1)稀溶液加热发生-制冷剂冷凝过程:热源通过反应床阀组进入到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中的稀溶液被加热,稀溶液温度从G点上升到饱和状态点F点,继续加热饱和溶液,溶液中不断析出LiCl.H2O,最终工质都转化为LiCl.H2O固体,方程为继续加热LiCl.H2O固体,工质的温度从F点上升到E点,LiCl.H2O将失去结晶水,最终工质都转化为LiCl固体,其反应方程为冷却水通过冷凝器阀组进入左冷凝器,左冷凝器被冷却,被解吸出来水蒸气在右冷凝器中被冷凝成液态。
2)制冷剂加热蒸发-吸湿工质吸湿放热过程:热水通过蒸发器阀组进入左蒸发器和右蒸发器,蒸发器被加热,蒸发器中制冷剂的温度从C’点上升到B’点,供热热水工质通过反应器阀组进入到反应器中,反应器中的吸湿工质温度从D点上升到C点,C点为蒸发压力,吸湿工质开始吸湿,工质的温度从C点下降到B点,此时有LiCl将转化为LiCl.H2O,其反应方式为反应方向与1)相反。继续冷却LiCl.H2O,冷却的的LiCl.H2O将继续产生稀湿效果,工质最终将形成LiCl的饱和溶液,其反应方程式是其反应方向与1)相反。继续冷却LiCl的饱和溶液,溶液的温度将从B点下降到A点,同时冷却的吸湿盐溶液将继续吸湿。工质在吸湿的过程中,吸湿剂产生大量吸湿热,产生的吸湿热通过反应器阀组提供给用户。
图2中:Qc为冷凝热量,Qch1为储能热量,Qch2为蒸发器加热量,Qdis为吸湿热,Te为蒸发温度,Tc为冷凝温度,Tch为储能温度,Tdis为吸湿温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循环方式包括了吸湿盐的吸收过程、结晶过程以及热化学反应过程,所以,此循环方式的循环吸湿量可以显著提高,从而可以提高能量流。同时,可以提升低温流体品质,得到高温流体。当热源温度为95℃,冷凝温度为15℃,热源温度可以从70℃提升到125℃,此时系统的储能密度可达1.86kWh/kg;实现内置式储能,储能过程中,吸湿盐工质和制冷剂工质相隔离,几乎无损耗;需要提升低温流体时,只需将吸湿盐和制冷剂相连通,便可得到高温流体。
储能过程为:低品位热源通过反应床阀组进入到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中的稀溶液被加热,稀溶液温度不断上升,稀溶液中的水不断蒸发,溶液浓度逐渐变浓,直到形成饱和溶液。继续加热饱和溶液中不断析出LiCl.H2O,最终工质都转化为LiCl.H2O固体。继续加热LiCl.H2O固体,LiCl.H2O将失去结晶水,最终工质都转化为LiCl固体。将LiCl固体与制冷剂隔离开,从而实现将低品位热能储存于纯LiCl固体。如果将LiCl固体与高温水连通,LiCl固体以及随后形成的LiCl溶液通过不断吸湿,产生吸湿热,从而实现输能过程。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7)

1.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床阀组、冷凝器阀组、蒸发器阀组、左反应床、左冷凝器、左蒸发器、右反应床、右冷凝器、右蒸发器,所述反应床阀组分别与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相连;所述冷凝器阀组分别与左冷凝器和右冷凝器相连;所述蒸发器阀组分别与左蒸发器和右蒸发器相连;所述左反应床、左冷凝器和左蒸发器依次相连;所述右反应床、右冷凝器和右蒸发器依次相连;
其中,
所述反应床阀组与左反应床和右反应床相连实现加热-释放吸收热的循环过程;
所述左反应床与左冷凝器相连以及右反应床与右冷凝器相连实现加热-冷凝的循环过程;
所述左反应床、左冷凝器、左蒸发器依次相连以及右反应床、右冷凝器、右蒸发器依次相连实现蒸发-吸湿的循环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床阀组包括:热源进口管I、热源回水管I、热水进水管I、热水回水管I、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以及第四四通阀,其中:所述热源进口管I通过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与左反应床的进水端连接,左反应床的出水端通过第三四通阀和第一四通阀与热源回水管I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热水进水管I通过第四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与右反应床的进水端连接,右反应床的出水端通过第三四通阀和第四四通阀与热水回水管I连接,形成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反应床包括:热水进口管I、热水出口管I和第一直通阀,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连接在左反应床的左顶部,形成左反应床的进水端,所述热水出口管I连接在左反应床的右顶部,形成左反应床的出水端,所述第一直通阀连接在左反应床底部和左冷凝器顶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所述右反应床包括:热水进口管II、热水出口管II和第三直通阀,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I连接在右反应床的右顶部,形成右反应床的进水端,所述热水出口管II连接在右反应床的左顶部,形成右反应床的出水端,所述第三直通阀连接在右反应床底部和右冷凝器顶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冷凝器包括:冷却水进口管和第二直通阀,其中:所述第二直通阀连接在左冷凝器的底部和左蒸发器之间,所述冷却水进口管连接在左冷凝器的左下部和冷凝器阀组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所述右冷凝器包括:冷却水出口管和第四直通阀,其中:所述第四直通阀连接在右冷凝器的底部和右蒸发器之间,所述冷却水出口管连接在右冷凝器的右下部和冷凝器阀组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阀组包括: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泵和冷却水回水管,其中: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左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口管连接,所述左冷凝器和右冷凝器连接,所述右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管通过冷却水泵与冷却水回水管连接,形成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蒸发器包括:热水进口管III、热水出口管III,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II连接在左蒸发器左下部,所述热水出口管III连接在左蒸发器左上部;
所述右蒸发器包括:热水进口管IV、热水出口管IV,其中:所述热水进口管IV连接在右蒸发器右下部,所述热水出口管IV连接在右蒸发器右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阀组包括:热源进口管II、热源回水管II、第五四通阀、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以及热水泵,其中:所述热源进口管II依次通过第五四通阀、热水泵和第一三通阀与右蒸发器的热水进口管IV连接,所述右蒸发器的热水出口管IV依次通过第二三通阀和第五四通阀与热源回水管II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热源进口管II依次通过第五四通阀、热水泵和第一三通阀与左蒸发器的热水进口管III连接,所述左蒸发器的热水出口管III依次通过第二三通阀和第五四通阀与热源回水管II连接,形成循环。
CN201410345121.XA 2014-07-18 2014-07-18 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2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5121.XA CN104132476B (zh) 2014-07-18 2014-07-18 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5121.XA CN104132476B (zh) 2014-07-18 2014-07-18 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2476A true CN104132476A (zh) 2014-11-05
CN104132476B CN104132476B (zh) 2017-02-01

Family

ID=51805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512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2476B (zh) 2014-07-18 2014-07-18 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32476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5211A (en) * 1978-03-16 1981-08-25 Clark Silas W Compressor-assisted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179823A (zh) * 1995-03-28 1998-04-22 罗基研究公司 配有可提高反应速度的固-气吸附反应器的改进的供暖和空调系统
JPH1163719A (ja) * 1997-08-26 1999-03-05 Denso Corp 冷凍装置
CN1472804A (zh) * 2002-07-09 2004-02-04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吸附式制冷机的冷却系统
CN1719158A (zh) * 2005-07-28 2006-01-1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固体吸附制冷机的太阳能复合能量系统
WO2006048558A1 (fr) * 2004-11-04 2006-05-11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Production de froid a tres basse temperature dans un dispositif thermochimique.
CN1982809A (zh) * 2005-12-13 2007-06-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
CN101196351A (zh) * 2007-12-21 2008-06-1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高效低温吸收式制冷机
CN101319829A (zh) * 2008-07-10 2008-12-10 上海交通大学 双效双重吸附式制冷循环系统
CN101398238A (zh) * 2008-10-30 2009-04-01 上海交通大学 二级双重热化学吸附制冷循环系统
CN101482342A (zh) * 2008-01-09 2009-07-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固体吸附式热泵装置
CN101576331A (zh) * 2009-06-05 2009-11-11 郑州金土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吸附式空调装置
CN102155813A (zh) * 2011-04-20 2011-08-17 上海交通大学 空调机组冷凝热驱动的热化学吸附制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5211A (en) * 1978-03-16 1981-08-25 Clark Silas W Compressor-assisted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179823A (zh) * 1995-03-28 1998-04-22 罗基研究公司 配有可提高反应速度的固-气吸附反应器的改进的供暖和空调系统
JPH1163719A (ja) * 1997-08-26 1999-03-05 Denso Corp 冷凍装置
CN1472804A (zh) * 2002-07-09 2004-02-04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吸附式制冷机的冷却系统
WO2006048558A1 (fr) * 2004-11-04 2006-05-11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Production de froid a tres basse temperature dans un dispositif thermochimique.
CN1719158A (zh) * 2005-07-28 2006-01-1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固体吸附制冷机的太阳能复合能量系统
CN1982809A (zh) * 2005-12-13 2007-06-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
CN101196351A (zh) * 2007-12-21 2008-06-1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高效低温吸收式制冷机
CN101482342A (zh) * 2008-01-09 2009-07-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固体吸附式热泵装置
CN101319829A (zh) * 2008-07-10 2008-12-10 上海交通大学 双效双重吸附式制冷循环系统
CN101398238A (zh) * 2008-10-30 2009-04-01 上海交通大学 二级双重热化学吸附制冷循环系统
CN101576331A (zh) * 2009-06-05 2009-11-11 郑州金土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吸附式空调装置
CN102155813A (zh) * 2011-04-20 2011-08-17 上海交通大学 空调机组冷凝热驱动的热化学吸附制冷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陆紫生等: "太阳能吸附空调的全性能实验研究及其应用", 《太阳能吸附空调的全性能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2476B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Solar driven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responding to various heating source temperatures
Gao et al. An air-source hybrid absorption-compression heat pump with large temperature lift
CN101458007B (zh) 一种基于膜蒸馏技术的溶液蓄能装置及其方法
CN101793447A (zh) 冷热联供的太阳能热化学吸附复合储能装置
CN102997482A (zh) 采暖工况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2080899B (zh) 串联型双吸收器低温制冷机
CN101871702B (zh) 双热源高效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1776347B (zh) 一种带压力回收部件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1818967B (zh) 热化学变温吸附冷热联供复合储能供能装置
CN201535592U (zh) 一种采用降膜式发生器的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CN100575820C (zh) 多效吸附式制冷循环系统
CN203011002U (zh) 带烟气阀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5749728A (zh) 二氧化碳的捕集方法及装置
CN203190713U (zh) 一种增压型三相吸收式蓄能装置
CN203010995U (zh) 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4266405A (zh) 一种热泵型多效再生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及方法
CN201926190U (zh) 低温热水复合能源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CN201138105Y (zh) 一种用于冷冻冷藏的高效氨水吸收制冷机
CN109631405A (zh) 一种带冷却循环的增压型热化学吸附热泵循环系统
CN102252480A (zh) 太阳能冰箱
CN109631413A (zh) 一种吸附冷却吸气的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系统
CN106352592B (zh) 连续吸附制冷与发电系统
CN104132476B (zh) 低品位热能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变温器
CN205392117U (zh) 一种吸收式热泵可再生脱硫工艺系统
CN101776345B (zh) 一种高效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