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6213B - 气体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6213B
CN104126213B CN201280070643.2A CN201280070643A CN104126213B CN 104126213 B CN104126213 B CN 104126213B CN 201280070643 A CN201280070643 A CN 201280070643A CN 104126213 B CN104126213 B CN 104126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ing member
holder
fixed contact
contact
lea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06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6213A (zh
Inventor
山下透
吉田大辅
大谷博
大谷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26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6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6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62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7015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characterised by flow directing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contacts
    • H01H33/7084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characterised by flow directing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parts influencing the gas flo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7015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characterised by flow directing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contacts
    • H01H33/7092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characterised by flow directing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several arcing chambers in series

Landscapes

  • Circuit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断路器,该气体断路器包括:由可进行弹性变形的构件形成的接触环(4、14);沿着轴线方向在接触环(4、14)桥接的接通位置和与接触环(4、14)均不接触的断开位置之间来回移动的可动触点(32);分别安装于接触环(4、14)的环状固定器(5、15);以可沿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器(5)的前端部(5a)且可与接触环(4)相接触的具有电绝缘性的覆盖构件(6);以及以可沿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且可与接触环(14)相接触的具有电绝缘性的覆盖构件(16)。

Description

气体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断路器,尤其涉及在发电站或变电站等中为了接通或断开电流而使用的气体断路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气体断路器,存在有例如专利文献1(图3)所揭示的气体断路器。该气体断路器组装于充满绝缘气体的外壳内,构成为在中心轴线的周围旋转对称。在中心轴线的周围配置一对保持构件,一对保持构件对由耐磨性金属材料形成的一对接触环(固定触点)进行保持。一对接触环相对于中心轴线形成为漏斗状,沿中心轴线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并且分别配置为直径向着彼此接近的方向缩小。一对接触环例如由可弹性变形的构件形成,所述可弹性变形的构件形成有相对于中心轴线呈辐射状的多个切口。在一对接触环的彼此相对的面侧安装有一对固定器。在一对固定器的前端通过一对第2覆盖构件安装固定有一对第1覆盖构件。可动触点沿中心轴方向在以下两个状态间来回移动:即,一对接触环与可动触点的外径面相接触的状态(接通位置);以及一对接触环不与可动触点接触的非接触状态(断开位置)。
该现有的气体断路器中,在电流断开时,一对接触环之间产生电弧,经由电弧加热的气体从接触区域内的电弧放电空间内向直径方向外侧流通至接触区域外的环状加热室内。于是,在对电弧进行灭弧时,该加热室内所蓄积的加压气体向相反方向即向直径方向内侧流入至电弧放电空间内,再从该电弧放电空间流出至排气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843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电流断开时经由电弧加热的气体流通至加热室内,但由于各接触环与对该接触环进行保持的固定器之间形成有间隙,且在各接触环上设置有切口,因此气体会通过上述间隙和切口漏出至排气室。此外,在对电弧进行灭弧时,加热室内所蓄积的气体流通至电弧放电空间,但也会通过上述间隙和切口直接流通至排气室。
即,现有的气体断路器中,若向上述间隙和切口漏出的气体的流出量较多,则存在加热室内的压力上升不充分,且在电弧灭弧时流入电弧放电空间内的气体变少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断路器,能够有效地将电弧放电空间内所产生的热气体引导至加热室,在电弧灭弧时有效地向电弧喷射灭弧气体。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和第2固定触点,该第1和第2固定触点以轴线为中心分别形成为环状,在轴线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相对进行配置,并且由可进行弹性变形的构件形成;可动触点,该可动触点插通所述第1和第2固定触点,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在将所述第1固定触点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桥接的接通位置、以及与所述第1和第2固定触点双方均不接触的断开位置之间来回移动;第1固定器,该第1固定器为环状,安装于所述第1固定触点在所述第2固定触点侧的面;第2固定器,该第2固定器为环状,安装于所述第2固定触点在所述第1固定触点侧的面;第1覆盖构件,该第1覆盖构件以在所述轴线方向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固定器的前端部,至少覆盖该前端部的内径侧,在配置为最靠近所述第1固定触点侧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相接触,且具有电绝缘性;以及第2覆盖构件,该第2覆盖构件以在所述轴线方向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2固定器的前端部,至少覆盖该前端部的内径侧,在配置为最靠近所述第2固定触点侧的状态下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相接触,且具有电绝缘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1和第2覆盖构件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因而,在断开时,第1和第2覆盖构件分别移动至与第1和第2固定触点相接触的位置,从而能够使间隙消失,因此,能够有效地将第1和第2固定触点间的电弧放电空间内的热气体引导至形成于第1和第2固定器的外径侧的加热室,在对电弧进行灭弧时有效地向电弧喷射灭弧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结构的剖视图,是示出断开时的配置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结构的剖视图,是示出接通时的配置结构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断开中途的灭弧室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断开状态下与图3相对应的图。
图5是接通状态下与图3相对应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结构的剖视图,是示出断开时的配置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结构的剖视图,是示出接通时的配置结构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2中的断开中途的灭弧室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断开状态下与图8相对应的图。
图10是接通状态下与图8相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由该实施方式所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结构的剖视图,是示出断开时的配置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结构的剖视图,是示出接通时的配置结构的图。图3是切断中途的灭弧室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切断状态下的与图3相对应的图,图5是接通状态下的与图3相对应的图。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气体断路器的灭弧室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和图2中,气体断路器被组装入构成灭弧室的外壳(未图示)内,该灭弧室充满绝缘气体(灭弧气体)。该气体断路器构成为在中心轴线2的周围旋转对称。另外,图中仅示出相对于中心轴线2的一半剖面结构。
在中心轴线2的周围配置有一对保持构件3、13。保持构件3、13分别形成为环状,在沿中心轴线2的方向(以下,称为“轴线方向”。),按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在保持构件3、13之间,以包围中心轴线2的方式设置有间隔壁25。
保持构件3在与保持构件13相对一侧的表面对接触环4(第1固定触点)进行保持。保持构件13在与保持构件3相对一侧的表面对接触环14(第2固定触点)进行保持。作为固定触点的接触环4、14由具有耐磨性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此外,接触环4、14均相对于中心轴线2形成为例如漏斗状,具有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缩小的漏斗形状。接触环4、14在轴线方向上按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在接触环4、14上,分别形成有相对于中心轴线2呈辐射状的多个切口。可动触点32的外径要大于接触环4、14的内径。接触环4、14由可弹性变形的构件形成,在与可动触点32进行接触和分离时进行弹性变形。即,接触环4、14构成为分别具有多个弹性接触指。
可动触点32可利用驱动装置(未图示)沿轴线方向来回移动。可动触点32为轴状,其中心轴线例如与中心轴线2相一致。可动触点32具有由耐烧性材料形成的尖端部33。可动触点32可沿轴线方向在接触环4、14与可动触点32的外表面相接触的接通位置、与接触环4、14不与可动触点32接触的断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接通位置处,接触环4、14处于通过可动触点32而桥接的状态。
接触环4具有斜面4a。斜面4a是接触环4的表面中与接触环14相对的部分,且是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部分。接触环14具有斜面14a。斜面14a是接触环14的表面中与接触环4相对的部分,且是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部分。斜面4a、14a分别构成接触环4、14的漏斗形状的外表面。
在接触环4的斜面4a侧安装有例如金属制的固定器5(第1固定器)。在接触环14的斜面14a侧安装有例如金属制的固定器15(第2固定器)。固定器5具有固定于接触环4的固定端、沿斜面4a配置的部分、以及沿轴线方向弯曲并向接触环14延伸的前端部5a。固定器15具有固定于接触环14的固定端、沿斜面14a配置的部分、以及沿轴线方向弯曲并向接触环4延伸的前端部15a。固定器5、15分别为环状。接触环4的斜面4a与固定器5之间设有仅能允许接触环4弹性变形时的位移的间隙。接触环14的斜面14a与固定器15之间设有仅能允许接触环14弹性变形时的位移的间隙。
固定器5的前端部5a上安装有覆盖构件6、7。覆盖构件6、7分别为环状,覆盖构件6配置在比覆盖构件7更靠内径侧的位置。覆盖构件6(第1覆盖构件)在接触环4一侧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具有与斜面4a平行的斜面6a。固定器5的前端部5a的外径表面上形成有螺纹部8。覆盖构件7(第3覆盖构件)在其内径表面上设有螺纹部(未图示),通过将该螺纹部旋紧于设置于前端部5a的螺纹部8,从而将覆盖构件7安装固定于固定器5的前端部5a。另外,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作为将覆盖构件7固定于固定器5的固定方法。覆盖构件6、7以覆盖前端部5a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器5。覆盖构件6、7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的绝缘构件。
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上安装有覆盖构件16、17。覆盖构件16、17分别为环状,覆盖构件16(第2覆盖构件)配置在比覆盖构件17(第4覆盖构件)更靠内径侧的位置。覆盖构件16在接触环14一侧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具有与斜面14a平行的斜面16a。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的外径表面上形成有螺纹部18。覆盖构件17在其内径表面上设有螺纹部(未图示),通过将该螺纹部旋紧于设置于前端部15a的螺纹部18,从而将覆盖构件17安装固定于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另外,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作为将覆盖构件17固定于固定器15的固定方法。覆盖构件16、17以覆盖前端部15a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器15。覆盖构件16、17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的绝缘构件。
在覆盖构件6、7与覆盖构件16、17之间设置有间隙21,该间隙21在中心轴线2的周围形成为环状。间隙21构成热喷气喷射口。在由接触环4、14包围的直径方向内侧的空间内,形成灭弧气体与电弧接触的接触区域1。接触区域1以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在中心轴线2的周围。接触区域1内的接触环4、14间形成电弧放电空间22。此外,在接触区域1外,形成加热室23,该加热室23被固定器5、15、覆盖构件7、17、以及间隔壁25包围。
接着,参照图1~图5,说明灭弧室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结构。其中,图3~图5特别示出了接触环4、固定器5、以及覆盖构件6、7,但接触环14、固定器15、以及覆盖构件16、17也具有同样的结构。此外,图3~图5中,接触环4、固定器5、以及覆盖构件6、7与图1和图2相比进行了放大来显示,而另一方面,对于可动触点32,为了表示其位置关系,对其进行了缩小来显示。其中,图4中,由于可动触点32存在于图中下方,因此省略显示。
覆盖构件6、16上分别形成有突起部9、19。突起部9、19分别设置于覆盖构件6、16的外径表面,沿径向竖立设置。突起部9、19例如设置在整个周向上。
在覆盖构件7安装于固定器5的状态下,利用固定器5的前端部5a的端面的一部分、以及形成为阶梯状的覆盖构件7的内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向中心轴线2开口的凹部70。突起部9配置在由前端部5a和覆盖构件7构成的凹部70内。凹部70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突起部9的轴线方向的长度,覆盖构件6配置为可沿轴线方向移动。即,在凹部70内插入了突起部9的状态下,在凹部70内形成空间(间隙),以使得覆盖构件6可沿轴线方向移动。另外,凹部70也可构成为仅设置于覆盖构件7。此外,覆盖构件6安装于覆盖构件7和固定器5,以使其外径表面可沿着覆盖构件7的内径表面和前端部5a的内径表面进行滑动。覆盖构件6的轴线方向的滑动范围由覆盖构件7来限制。由此,覆盖构件6安装于固定器5的前端部5a。
在覆盖构件17安装于固定器15的状态下,利用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的端面的一部分、以及形成为阶梯状的覆盖构件17的内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向中心轴线2开口的凹部71。突起部19配置在由前端部15a和覆盖构件17构成的凹部71内。凹部71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突起部19的轴线方向的长度,覆盖构件16配置为可沿轴线方向移动。即,在凹部71内插入了突起部19的状态下,在凹部71内形成空间(间隙),以使得覆盖构件16可沿轴线方向移动。另外,凹部71也可构成为仅设置于覆盖构件17。此外,覆盖构件16安装于覆盖构件17和固定器15,以使其外径表面可沿着覆盖构件17的内径表面和前端部15a的内径表面进行滑动。覆盖构件16的轴线方向的滑动范围由覆盖构件17来限制。由此,覆盖构件16安装于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
突起部9的侧面中与前端部5a相反一侧的侧面与覆盖构件7相抵接的位置是覆盖构件6配置在轴线方向最靠接触环14侧的状态,该位置处,在覆盖构件6的斜面6a与接触环4的斜面4a之间形成有间隙10(图3)。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突起部19的侧面中与前端部15a相反一侧的侧面与覆盖构件17相抵接的位置是覆盖构件16配置在轴线方向最靠接触环4侧的状态,该位置处,在覆盖构件16的斜面16a与接触环14的斜面14a之间形成间隙。
突起部9与前端部5a相抵接的位置是覆盖构件6配置在轴线方向上最靠接触环4侧的状态,在该位置处,覆盖构件6的斜面6a与接触环4的斜面4a基本成为同一个面,间隙几乎闭合(图1、图4)。在该情况下,虽然固定器5与斜面4a间存在有间隙,但该间隙的电弧放电空间22侧处于被覆盖构件6堵塞住的状态。因此,电弧放电空间22不会与固定器5与斜面4a之间所存在的间隙相连通。此外,突起部19与前端部15a相抵接的位置是覆盖构件16配置在轴线方向上最靠接触环14侧的状态,在该位置处,覆盖构件16的斜面16a与接触环14的斜面14a基本成为同一个面,间隙几乎闭合(图1)。因此,电弧放电空间22不会与固定器15与斜面14a之间所存在的间隙相连通。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参照图3~图5,主要以覆盖构件6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但对于覆盖构件16也是同样。
首先,说明可动触点32从图4的断开位置移动至图5的接通位置时的动作。如图4所示,在断开位置,覆盖构件6配置在最靠近接触环4侧,覆盖构件6的斜面6a与接触环4的斜面4a成为同一个面,从而间隙处于闭合状态。在可动触点32被驱动装置(未图示)驱动而从断开位置向接通位置移动时,由于可动触点32的外径大于接触环4的内径,因此,可动触点32使接触环4在直径方向上向外发生弹性变形(图5)。此时,接触环4的斜面4a与覆盖构件6的斜面6a相抵接(图5的P部),因此覆盖构件6被接触环4经由斜面6a沿轴线方向按压,从而使得覆盖构件6移动至突起部9的接触环14侧的侧面与覆盖构件7的轴线方向的相对面几乎成为同一个面的位置。即,覆盖构件6在可动触点32插入到接触环4内时,被因可动触点32而发生弹性变形的接触环4按压,从而移动至配置在最靠近接触环14侧的状态(图3)。
接着,说明可动触点32从图5的接通位置移动至图4的断开位置时的动作。在可动触点32被驱动装置(未图示)驱动而从接通位置向断开位置移动时,在可动触点32从接触环4分离后,接触环4从弹性变形的状态恢复至原先状态,从而在接触环4与覆盖构件6之间产生间隙10(图3)。并且,由于电流断开,因而在接触环4与可动触点32之间产生电弧(未图示)。该电弧首先在接触环4与可动触点32的尖端部33之间产生,接着,在可动触点32进一步移动而变为不与接触环14相接触时,电弧从尖端部33向接触环14改变方向。由此,在电弧放电空间22内的接触环4、14之间产生电弧。
电弧放电空间22内的气体因电弧而被加热,从而成为高温高压状态,此时,该气体通过间隙21向直径方向外侧移动,从而流入加热室23内。由此,由于产生电弧,电弧放电空间22和加热室23的压力变高,上述压力作用于覆盖构件6的覆盖构件16侧的端面。上述压力高于作用于覆盖构件6的斜面6a的压力,使覆盖构件6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至图4的状态,从而覆盖构件6与接触环4之间的间隙10消失。由此,由于气体从加热室23或电弧放电空间22通过间隙10流出的流路被堵塞住,从而能够增加向电弧喷射的来自加热室23的气体的喷射量,提高断路性能。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覆盖构件6的斜面6a与接触环4的斜面4a成为同一个面,从而间隙10消失,但也可以通过利用成为同一面以外的方式使覆盖构件6与接触环4相接触,来堵塞住气体通过间隙10而流出的流路。或者,即使覆盖构件6与接触环4不完全接触,只要覆盖构件6与接触环4足够接近,间隙10的宽度足够小,就能抑制通过间隙10而流出的气体的量,从而获得提高断路性能的效果。加热室23内加压蓄积的气体通过间隙21流入电弧放电空间22,通过向电弧喷射气体,对电弧进行灭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具有覆盖构件6、16可在轴线方向的一定范围内进行滑动的结构,因此,在断开时,被电弧加热的热气体所产生的压力使覆盖构件6、16分别移动至与接触环4、14相接触的位置,从而能使得覆盖构件6与接触环4之间的间隙和覆盖构件16与接触环14之间的间隙消失。由此,能够防止气体通过这些间隙而流出,能够有效地将电弧放电空间22内产生的热气体引导至加热室23,并在电弧灭弧时增加从加热室23流向电弧放电空间22的气体,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电弧喷射灭弧气体。此外,在接通时,通过接触环4、14的弹性变形,能够使覆盖构件6、16恢复至原先的位置。由此,覆盖构件6、16不会阻碍接通动作。
此外,覆盖构件6、16通过构成间隙21来确保气体喷射的速度,并且,所述覆盖构件6、16会因电弧的产生而被热气体损耗,因此覆盖构件6、16的一部分因损耗而蒸发,从而电弧放电空间22的气体压力上升,有助于提高断路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覆盖构件6、16上分别设置有突起部9、19,并在由固定器5的前端部5a和覆盖构件7形成的凹部70内配置突起部9,从而将覆盖构件6以在轴线方向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器5,在由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和覆盖构件17形成的凹部71内配置突起部19,从而将覆盖构件16以在轴线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器15,但只要能够将覆盖构件6、16安装于固定器5、15,使得覆盖构件6、16分别在轴线方向上可移动即可,可采用任意的安装方法,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例。例如,也可以分别在覆盖构件6、16中设置凹部,并分别在覆盖构件7、17中设置突起部。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1中,安装于固定器5的前端部5a的覆盖构件由覆盖构件6、7两个构件构成,安装于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的覆盖构件由覆盖构件16、17两个构件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固定器5的前端部5a的覆盖构件为一体,且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可滑动的结构,安装于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的覆盖构件为一体,且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可滑动的结构。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结构的剖视图,是示出断开时的配置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结构的剖视图,是示出接通时的配置结构的图。图8是切断中途的灭弧室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切断状态下的与图8相对应的图,图10是接通状态下的与图8相对应的图。另外,在图6~图10中,对于与图1~图5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固定器5的前端部5a上安装有覆盖构件56(第1覆盖构件)。覆盖构件56为环状。覆盖构件56在接触环4侧具有与斜面4a平行的斜面56a。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固定器5的前端部5a上没有形成螺纹部,而是将前端部5a嵌入设置于覆盖构件56的嵌合槽,以使得前端部5a可在轴线方向上滑动。并且,在覆盖构件56的接触环14侧设置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突起部56b。突起部56b仅设置于以中心轴线2为中心的周向的一部分。
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上安装有覆盖构件66(第2覆盖构件)。覆盖构件66为环状。覆盖构件66在接触环14侧具有与斜面14a平行的斜面66a。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固定器15的前端部15a上没有形成螺纹部,而是将前端部15a嵌入设置于覆盖构件66的嵌合槽,以使得前端部15a可在轴线方向上滑动。并且,在覆盖构件66的接触环4侧设置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突起部66b。突起部66b仅设置于以中心轴线2为中心的周向的一部分。突起部66b配置于在周向上与突起部56b相对的位置。
设置突起部56b、66b的理由如下所述。由于覆盖构件56是以可滑动的方式嵌入前端部5a,使得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因此,在该状态下有可能会向接触环14侧脱落。同样,由于覆盖构件66是以可滑动的方式嵌入前端部15a,使得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因此,在该状态下有可能会向接触环4侧脱落。因此,在覆盖构件56、66的相对端面的相应位置上分别设置突起部56b、66b,从而构成可对相互接近的方向的移动进行卡止的结构。其中,为了使间隙21与加热室23连通,突起部56b、66b分别仅设置于周向的一部分,从而确保了加热室23与电弧放电空间22之间的气体的流路。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此外,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作为气体断路器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 接触区域
2 中心轴线
3、13 保持构件
4a、14a 斜面
4、14 接触环
5a、15a 前端部
5、15 固定器
6a、16a、56a、66a 斜面
6、7、16、17、56、66 覆盖构件
8、18 螺纹部
9、19、56b、66b 突起部
10、21 间隙
22 电弧放电空间
23 加热室
25 间隔壁
32 可动触点
33 尖端部
70、71 凹部

Claims (7)

1.一种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和第2固定触点,该第1和第2固定触点以轴线为中心分别形成为环状,在轴线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相对进行配置,并且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构件形成;
可动触点,该可动触点插通所述第1和第2固定触点,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在将所述第1固定触点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桥接的接通位置、以及与所述第1和第2固定触点双方都不接触的断开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第1固定器,该第1固定器为环状,安装于所述第1固定触点在所述第2固定触点侧的面;
第2固定器,该第2固定器为环状,安装于所述第2固定触点在所述第1固定触点侧的面;
第1覆盖构件,该第1覆盖构件以能在所述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固定器的前端部,至少覆盖所述第1固定器的前端部的内径侧,在配置为最靠近所述第1固定触点侧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相接触,且具有电绝缘性;以及
第2覆盖构件,该第2覆盖构件以能在所述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2固定器的前端部,至少覆盖所述第2固定器的前端部的内径侧,在配置为最靠近所述第2固定触点侧的状态下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相接触,且具有电绝缘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覆盖构件配置为最靠近所述第1固定触点侧的状态下,所述第1固定触点的面与所述第1覆盖构件的相对面成为同一个面,
在所述第2覆盖构件配置为最靠近所述第2固定触点侧的状态下,所述第2固定触点的面与所述第2覆盖构件的相对面成为同一个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3覆盖构件,该第3覆盖构件固定于所述第1固定器的前端部,覆盖所述第1固定器的前端部的至少外径侧,并且通过将所述第1覆盖构件以在所述轴线方向上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固定器的前端部,来对所述第1覆盖构件的滑动范围进行限制,且该第3覆盖构件具有电绝缘性;以及
第4覆盖构件,该第4覆盖构件固定于所述第2固定器的前端部,覆盖所述第2固定器的前端部的至少外径侧,并且通过将所述第2覆盖构件以在所述轴线方向上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2固定器的前端部,来对所述第2覆盖构件的滑动范围进行限制,且该第4覆盖构件具有电绝缘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和第2固定触点间形成电弧放电空间,
形成由间隔壁、所述第1和第2保持构件、所述第3和第4覆盖构件所包围的加热室,其中,所述间隔壁包围将所述电弧放电空间包含在内的灭弧室,
所述电弧放电空间与所述加热室通过所述第1和第2固定触点间的间隙而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断开时,所述第1和第2覆盖构件利用经所述电弧放电空间内所产生的电弧加热而得到的灭弧气体的压力,分别移动至与所述第1和第2固定触点相接触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的外径大于所述第1和第2固定触点的内径,
所述可动触点在接通时通过使所述第1和第2固定触点在直径方向上向外进行弹性变形,从而使得所述第1覆盖构件移动至最靠近所述第2固定触点侧,并使得所述第2覆盖构件移动至最靠近所述第1固定触点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覆盖构件的外径表面设置有第1突起部,
所述第1突起部配置在由所述第3覆盖构件和所述第1固定器构成的第1凹部内,
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1突起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长度,
在所述第2覆盖构件的外径表面设置有第2突起部,
所述第2突起部配置在由所述第4覆盖构件和所述第2固定器构成的第2凹部内,
所述第2凹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2突起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CN201280070643.2A 2012-03-16 2012-03-16 气体断路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26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56890 WO2013136516A1 (ja) 2012-03-16 2012-03-16 ガス遮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6213A CN104126213A (zh) 2014-10-29
CN104126213B true CN104126213B (zh) 2016-08-24

Family

ID=4708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064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26213B (zh) 2012-03-16 2012-03-16 气体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52942B2 (zh)
JP (1) JP5047406B1 (zh)
CN (1) CN104126213B (zh)
WO (1) WO20131365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8713B2 (ja) * 2013-12-20 2017-09-20 ザ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ー オブ カリフォルニア 接合部官能性ブロックコポリマ
US11482394B2 (en) 2020-01-10 2022-10-25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Bidirectional gas discharge tub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280A (zh) * 1998-04-14 1999-10-20 Abb研究有限公司 断路器
CN1205635C (zh) * 2000-11-17 2005-06-08 Abb瑞士有限公司 用于功率开关的接触区
CN101111915A (zh) * 2005-02-01 2008-01-23 Abb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开关装置的喷嘴紧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3627A (en) 1980-04-10 1981-11-09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Gas breaker
DE19613568A1 (de) * 1996-04-04 1997-10-09 Asea Brown Boveri Leistungsschalter
DE19613569A1 (de) 1996-04-04 1997-10-09 Asea Brown Boveri Leistungsschalter
DE19816509B4 (de) 1998-04-14 2006-08-10 Abb Schweiz Ag Abbrandschaltanordnung
JP5225176B2 (ja) 2009-04-01 2013-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ファ形ガス遮断器
JP2010282802A (ja) 2009-06-03 2010-1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ガス遮断器
JP4684373B1 (ja) * 2010-02-04 2011-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遮断器
US9012800B2 (en) * 2010-02-04 2015-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Gas circuit breaker
JP5455775B2 (ja) 2010-05-11 2014-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遮断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280A (zh) * 1998-04-14 1999-10-20 Abb研究有限公司 断路器
CN1205635C (zh) * 2000-11-17 2005-06-08 Abb瑞士有限公司 用于功率开关的接触区
CN101111915A (zh) * 2005-02-01 2008-01-23 Abb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开关装置的喷嘴紧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6213A (zh) 2014-10-29
US20140299578A1 (en) 2014-10-09
JP5047406B1 (ja) 2012-10-10
US9552942B2 (en) 2017-01-24
WO2013136516A1 (ja) 2013-09-19
JPWO2013136516A1 (ja) 2015-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4837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arrangement
KR101442790B1 (ko) 차단기의 콘택트 시스템
WO2013029334A1 (zh) 一种动静触头连接组件及其高压隔离接地开关
IN2013CH01222A (zh)
CN104126213B (zh) 气体断路器
CN102318154A (zh) 触点装置
CN105706205B (zh) 电开关
CN107895675A (zh) 适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触头结构
DE502006007936D1 (de) Anschlussübertopf und schalter mit anschlussübertopf
CN101694822B (zh) 一种电磁开关
BRPI1005777A8 (pt) Disjuntor de média tensão
CN104350560B (zh) 电气转换开关系统
CN102714112B (zh) 气体断路器
FR2887070B1 (fr) Commutateur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 contact fixe annulaire
WO2018177824A1 (en) A switching chamber for a gas-insulated circuit breaker comprising an optimized thermal channel
CN205881850U (zh) 一种全封闭喷射式熔断器
CN103280352B (zh) 开关触头结构
CN205723355U (zh) 一种电机式双脱桥继电器
US10177538B2 (en) Ignition unit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3983095U (zh) 电动车按钮开关
CN203250667U (zh) 开关触头结构
CN201575200U (zh) 活塞式阀门
CN202513059U (zh) 空档/倒挡信号灯开关
JP4684373B1 (ja) ガス遮断器
CN204230072U (zh)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