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5434A - 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 Google Patents

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5434A
CN104115434A CN201280070096.8A CN201280070096A CN104115434A CN 104115434 A CN104115434 A CN 104115434A CN 201280070096 A CN201280070096 A CN 201280070096A CN 104115434 A CN104115434 A CN 104115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encoding scheme
base station
subscriber equipmen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00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5434B (zh
Inventor
E·拉埃坎加斯
B·拉夫
K·P·帕瑞科斯基
E·T·蒂罗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4115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5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2Amplitud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using on-off keying; Single sideband or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
    • H04L27/04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用于控制用于基站(101)与用户设备(102)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其中该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基于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可选择的,该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一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条目,该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条目。该方法包括由基站(101)选择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并且由基站(101)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控制用于基站(101)与用户设备(102)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Description

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窝网络的领域,尤其涉及LTE网络的演进,并且尤其涉及包括LTE网络和演进型LTE网络的网络。
背景技术
已经进一步地研发了例如涉及预计可在2020年商业应用的超4G(B4G)无线电系统的LTE。然而,其也可能在任何日期在任何新的版本中被引入LTE的演进中。
LTE通过使用64QAM调制和8×8的MIMO传输而提供了30bps/Hz的峰值比特速率。因此,B4G可能要求比64QAM更高阶数的调制,例如256QAM,以便满足未来的要求。由于更好的信道质量和更高的射频(RF)属性,更高阶数的调制例如在中继回程(backhaul)中可能是相关的,这对于中继而言与用户设备(UE)或者隔离的室内小区相比更易于实施,在上述隔离的室内小区中UE接近于接入点并且因此具有到接入点的良好链路或者由于墙壁的衰减而几乎没有来自其它接入点的干扰。
LTE Release 10中的调制阶数确定在TS 36.213V10.3的章节7.1.7中以及章节7.2.3的CQI定义中有所描述。在LTE(和LTE-高级)中,理论的频谱效率受64QAM调制所限制。能够通过扩展到256QAM而获得有所改进的频谱效率。
在LTE标准中,定义了MCS(调制和编码方案)索引以及调制表格和CQI(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这些被用于确定和选择适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当前的表格支持最高64QAM。问题在于如何针对LTE引入256QAM扩展或者任意其它更高阶数的调制扩展、同时保持向后兼容性并且避免过大的复杂性。
可能需要一种有所改进且灵活的系统和方法,其适于允许扩展到更高阶数的调制、同时保持对LTE的向后兼容。特别地,期望保留信令格式,特别是采用相同数量的比特,否则就需要使用不同的编码方案并且可能必须要应用所谓的盲解码。
发明内容
该需求可以由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所满足。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由从属权利要求所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其中该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基于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可选择的,该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一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条目,该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条目。该方法包括由基站选择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并且由基站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本发明的这个方面所基于的思想在于,将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扩展至更高阶数的调制同时保持向后兼容。第一表格可以支持例如最高64QAM(正交幅度调制)而第二表格则可以支持例如最高256QAM,或者任意其它更高阶数的调制扩展。应当注意的是,虽然这里明确提到了256QAM,但是任意其它比用于第一表格的调制阶数更高的调制阶数都可以使用,例如还有128QAM或者一般而言的可以以调制阶数或编码方案或者这二者为特征的更高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该方法的思想是引入更高阶数的调制同时仍然支持针对较低调制阶数所引入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表格。
本文中的术语“调制阶数”可以由能够使用其进行传输的不同符号的数量所确定。通常,MCS还考虑不同代码速率并且因此指示每个符号所能够传输的有效载荷比特的平均数量。第一最大调制阶数和第二最大调制阶数可以相同或者可以不同。
术语“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可以是指在LTE中定义并且被用来确定和选择适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MCS表格。第二表格可以是扩展的MCS表格,其基于如LTE中所定义的MCS但是包括对应于更高阶调制的条目。例如,通过使得第一表格与LTE标准中当前所定义的完全相同而确保向后兼容性。
第一和第二表格在一些方面可以有所不同。例如,一个表格可以更多地偏向于低MCS数值而第二个表格则可以偏向于高MCS数值。例如,一个表格可以具有更多的低于某个阈值MCS的MCS数值。而且,处于较低MCS的MCS数值的密度在一个表格中可以更高、或者MCS数值的重心或平均值在一个表格中可以更低。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表格是其它表格的镜像,例如在中间MCS处进行镜像。
本文中的术语“基站”可以表示能够通过从这样的MCS表格中选择调制和选择方案而与用户设备或任意其它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任意类型的物理实体。本文中的基站可以是为该方法提供所要求功能的任意类型的网络设备,其还可以是与中心实体进行通信的收发器节点。基站例如可以是NodeB或eNB。
基站可以向UE明确通知所使用的MCS表格的变化、或者可以作为能力查询过程的一部分隐含地通知并选择MCS表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最大调制阶数高于第一最大调制阶数。特别地,第一最大调制阶数对应于64QAM,并且第二最大调制阶数对应于256QAM。
应当注意的是,也可以使用其它调制阶数,例如128QAM。
此外,第一表格中可以包括一些高的MCS以便能够在信道突然变得更好的情况下快速做出反应。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最大调制阶数可以对应于最高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另外,最高调制和编码方案对于两个表格可以是相同的。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由基站确定用于在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实际信道条件,由基站基于所确定的实际信道条件而确定所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并且由基站基于所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与第一最大调制阶数和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比较而选择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
如果实际信道条件不支持更高阶数的调制或者如果用户设备(UE)不能够支持更高阶数的调制,则基站可以基于第一表格而针对该传输执行调制和编码。如果实际信道条件对于更高阶数的调制而言足够好并且如果UE支持更高阶数的调制,则基站可以基于例如最高达256QAM的、更高阶数的调制的第二表格而执行调制和编码。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向用户设备传输指示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的信息。
基站可以向UE提供包括与所选择和使用的MCS表格有关的信息的信号。UE随后可以基于该信息而执行进一步的工作,如CQI报告。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基于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而向用户设备传输信息。
通过使用共用信令,UE可以轻易地获得与所选择的MCS表格有关的信息。该信息还可以在考虑到任意其他资源控制时被包括在包括用于UE的信息的任意信息信号中。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基于隐含信令而向用户设备传输信息。
这可以参考其中UE从基站接收信息并且可以基于该信息确定所选择的MCS表格的情形。这例如可以是能力查询过程的一部分的情形,其还可以形成对eNB可用的能力。在这种类型的设置过程期间,在eNB确定UE的能力时,这些表格可以被切换并且UE可以在没有具体信令的情况下被隐含通知。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从用户设备接收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指示所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的被执行的改变。
基站可以在从UE接收到确认信号之后执行从一个表格到所选择MCS表格的改变。该确认信号因此可以指示要有基站所执行的MCS表格的最终改变。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和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均包括被布置在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和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内的相同位置处的相等条目的共用子集。特别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向用户设备传输指示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的信息之后以及在从用户设备接收到确认信息之前,基于以条目的共用子集为基础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通过使用两个MCS表格中的共用条目,只要没有来自UE的确认信号,基站就可以使用该共用条目。这可以提供的优势在于,由于两个部分(基站和UE)正使用相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虽然它们可能使用不同的表格),所以不会存在误解和错误调制。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控制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初始传输是基于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
基站和UE可以在每次通信开始时使用具有较低的最大调制阶数的MCS表格。这可以提供的优势在于,每次通信都以相同表格开始并且随后基站可以决定是否改变MCS表格。如果UE能够对支持更高阶数调制的MCS表格提供支持,则随后可以基于实际信道条件而执行改变。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携带调制和编码方案索引的比特针对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和针对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是相同的。
因此,可以确保具有向后兼容性而不必对处于其现有形式的MCS表格进行修正、也不必对用来传递该表格之外的选择的编码和传输机制进行修正。在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表格可以具有相同大小。特别地,第一MCS表格和第二MCS表格的各部分相等,提供如以上所解释的共用条目。第一MCS表格中涉及非常低的调制阶数的条目可以针对第二MCS表格进行交换(重新定义)并且可以包括更高阶数的调制。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而确定实际信道条件,该信道质量指示符是基于支持第一最大调制阶数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或者基于支持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而可选择的,该方法包括由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信道质量指示符,并且由基站基于所接收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而确定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实际信道条件。
与MCS表格相同,CQI表格也是基于MCS表格的选择而可选择的。如果存在从第一MCS表格到第二MCS表格的切换或变化,则可能也存在从第一CQI表格到第二CQI表格的变化。UE因此可以基于与所选择的MCS表格相对于的表格而确定CQI。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由基站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选择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或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并且向用户设备传输指示所选择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的信息。
所选择CQI表格的信息可以从基站被提供至UE。该信息还可以通过向用户设备通知所选择的MCS表格而被隐含地提供。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和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均包括被布置在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和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内的相同位置处的相等条目的共用子集。
与MCS表格一样,CQI表格也可以包括共用子集。因此,可以在切换期间确保UE和基站之间没有误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基站,其中该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基于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可选择的,该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一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条目,该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条目。该基站包括:选择单元,被设置为选择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的,以及控制单元,被设置为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该基站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接入点或接合点,其能够对蜂窝网络系统提供无线接入。因此,可以针对用户设备或者能够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任意其它网络部件提供无线接入。基站可以是NodeB、eNB、家庭NodeB或HeNB,或者任意其它类型的接入点或者还可以是多跳节点或中继。基站尤其可以被用于B4G、LTE或3GPP小区和通信。
该基站可以包括接收单元,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接收器。该基站还可以包括传输或发送单元,例如发射器。该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被实施为一个单个的单元,例如被实施为收发器。该收发器或者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被设置为经由天线而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基站进一步包括选择单元和控制单元。选择单元和控制单元可以被实施为单个的单元、或者可以被实施作为例如标准控制单元的一部分、如CPU或微处理器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基站可以进一步包括确定单元,确定单元被设置为确定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无线传输信道的实际信道条件,并且被设置为基于所确定的实际信道条件来确定所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选择单元可以被设置为基于所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与第一最大调制阶数和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比较来选择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
确定单元可以被实施为单个的单元或者例如可以被实施为标准控制单元的一部分、如CPU或微控制器的一部分。
用户设备(UE)可以为任意类型的通信端设备,其能够与所描述的基站进行连接。该UE尤其可以是蜂窝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计算机、打印机和/或任意其它可移动通信设备。
用户设备可以包括适于从基站接收信号的接收单元或接收器。用户设备可以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传输单元。该传输单元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发射器。该接收器和传输单元可以被实施为一个单个的单元,例如被实施为收发器。该收发器或者接收器和传输单元可以被设置为经由天线与基站进行通信。
该用户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从基站所接收的指示所选择的MCS表格的信息而对传输进行控制和配置。该控制单元可以被实施为单个的单元,或者例如可以被实施为标准控制单元的一部分、如CPU或微控制器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蜂窝网络系统。该蜂窝网络系统包括如以上所描述的基站。
这里,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以及方法的实施例通常可以包括执行关于第二或第三方面或者其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或多种功能。反之亦然,根据第二和第三方面的基站或蜂窝网络系统及其实施例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关于第一方面或其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单元或设备。
根据这里所公开的主题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计算机程序,当由数据处理器组件所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控制如第一方面或其实施例中所阐述的方法。
如这里所使用的,对于计算机程序的引用意在等同于对程序元素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引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以便对以上所描述方法的执行进行协调的指令。
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任意例如JAVA、C++的适当编程语言而被实施为计算机可读指令代码,并且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移动盘、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嵌入式存储器/处理器等)。该指令代码可操作以对计算机或任意其它可编程设备进行编程来执行所期望的功能。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从诸如万维网的网络获得,其可以从上述网络进行下载。
这里所公开的主题可以利用分别为软件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然而,这里所公开的主题还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分别为硬件的具体电路来实现。此外,这里所公开的主题还可以以混合形式来实现,即以软件模块和硬件模块的组合来实现。
在上文中已经并且在下文中还将参考控制用于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蜂窝网络系统、基站和方法对这里所公开的主题进行了描述。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公开主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的任意组合显然也是可能的。特别地,已经参考装置类型的实施例对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同时已经参考方法类型的实施例对其它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以上和以下描述中认识到,除了属于一个方面的特征的任意组合之外,涉及不同方面的实施例的特征之间的组合、例如甚至装置类型的实施例的特征和方法类型的实施例的特征之间的组合也被认为随本申请而被公开。
以上所定义的方面和实施例以及本发明另外的方面和实施例由于随后所要描述的示例而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将参考附图进行解释,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蜂窝网络系统。
图2示出了针对64QAM和256QAM的频谱效率的仿真。
图3示出了针对4×4MIMO和2×2MIMO的频谱效率的仿真,它们均用于64QAM和256QAM。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蜂窝网络系统内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附图中,相似或相同的要素被提供以同样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以及诸如LTE的当前标准及其未来研发的多个方面对这里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进行阐述。然而,这种对当前标准的引用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应当被认为对权利要求的范围进行限制。
图1示出了蜂窝网络系统100。用户设备102由该蜂窝网络系统的第一小区103进行服务。该第一小区被分配至基站101。
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和通信是基于调制和编码方案而被控制。该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基于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可选择的,该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一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条目,该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条目。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最大调制阶数(例如,最高达256QAM)高于第一最大调制阶数(例如,最高达64QAM)。
基站可以确定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实际信道条件。随后,基站可以基于所确定的实际信道条件并且最终基于来自用户设备的能够被该用户设备所支持的调制阶数的信息而确定所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该基站随后能够基于所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与第一最大调制阶数和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比较来选择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因此,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得以被控制。
基站还可以基于任意其它信息来选择表格,例如基于预定义的选择准则。
在LTE(和LTE-高级)中,理论上的频谱效率受64QAM所限制。图2给出了在没有空间关联的1分接头的Ray-leigh信道中利用8×8MIMO和局限于64QAM的调制所仿真的LTE-高级的吞吐量(附图标记201)(码率8/9)。针对图2还绘制了利用到256QAM的扩展而实现的频谱效率以便进行比较(附图标记202)。能够看到的是,到256QAM的扩展开始具有大约25dB SNR的范围的影响。在这些示图中,相对吞吐量而绘制的平均SNR。即使平均值低于256QAM是否提供增益的区域,但是由于信道条件的衰退,其有时可能仍然是良好的。
LTE中的吞吐量在更为实际的情形中(例如,在中继回程的情况下)也受MCS所限制,其中存在限制大的秩(rank)使用的高的空间信道关联。这在图3中进行了图示,其中高度空间关联的情形中的具有自适应秩和MCS选择的2×2和4×4的MIMO方案的频谱效率被绘制为平均信噪比的函数。针对2×2和4×4的方案都给出了两条曲线,在其中一条曲线中MCS被限制为64QAM(2×2:304,4×4:302)而另一条曲线中MCS则被设置为扩展至256QAM(2×2:303,4×4:301)。能够看到的是,在这些情况下,扩展至256QAM已经使得吞吐量从大约10dB的SNR范围有所增加。这意味着吞吐量已经良好地有所折中而处于64QAM可能的最大吞吐量之下。
问题是如何针对LTE引入256QAM以保持向后兼容性并且避免过大的复杂度。可能需要针对MCS索引以及LTE标准中所定义的调制表格和CQI表格来完成256QAM的增加。
在Release10中,增加了新的DCI格式2c以便支持多达8层的闭环MIMO。一种直接的解决方案将使针对256QAM定义新的DCI格式(并且针对DCI中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字段使用多于5个的比特)。而这并非是所期望的解决方案,因为其使得DCI格式的数量加倍而导致明显的复杂度增加。在UMTS中,通过增加一个额外信令比特[R1-070635R1-070570],还存在从16QAM到64QAM的扩展。该额外比特可以通过以较差的解码性能和更多盲解码为代价或者至少以更多的可选DCI大小为代价而定义新的DCI格式来提供。或者,该比特是从一些其它信令中“窃取”的,这对概率有所限制,例如在HSDPA中,该比特从仅支持像使能64QAM的情况下的一半条目的代码分配表格所窃取。
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取现有MCS/CQI索引表格作为基础并且改变其使用而使得仅有当前MCS数值的子集将被使用,例如每隔两个进行丢弃,以便为附加的256QAM数值留出空间。这导致了信道条件更为粗糙的调适并且因此是不期望看到的。在下文中,该方法被称作二次采样(sub-sampling)。
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思想是定义一种新的过程,其允许使用现有的DCI格式在良好信道条件下使用256QAM。出于该目的,可以生成扩展至256QAM(Qm=8)的另外的新的MCS和CQI索引表格。该新的表格具有与实际表格相同的大小。是使用原始索引表格还是具有256QAM扩展的表格的决策由基站(或eNB)进行确定并且利用信令消息向UE指示其切换,或者以隐含的方式来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存在原始表格和具有256QAM扩展的表格的共用索引区域,其中MCS/CQI索引、调制阶数和TBS索引是相同的并且还处于两个表格中的相同位置。在切换表格时仅可能使用该共用的MCS索引区域以避免歧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256QAM扩展的MCS/CQI索引表格被形成,以使得从原本低的TB(传输块)大小取得与256QAM相关的TB大小的空间。此外,在来自针对如下这种情形而设置的低调制范围的共用MCS索引区域中可能存在几种共用调制/TB大小,在这种情形中扩展的256QAM表格在使用中并且信道条件快速下降。这些索引可以从低TBS区域进行二次采样。
针对CQI索引表格的切换可以提供两个步骤的切换过程,以便确保UE了解该切换并且在切换期间并不使用歧义表格条目。MCS表格可能已经切换至256QAM版本。
在来自针对如下这种情形而设置的高调制范围的共用MCS索引区域中也可能有几种共用的调制/TB大小,在这种情形中256QAM应当被快速使用,例如在明确选择之前的初始呼叫建立期间或者为了允许针对更高的质量做出快速反应。
这里针对MCS和CQI索引表格所描述的第二表格可以对应于36.213表格7.1.7-1所生成但是具有到256QAM的扩展(Qm=8)。一种选择是原始表格7.1.7-1以及具有256QAM扩展的表格由eNB利用RRC消息进行切换(可替换地,也可以考虑MAC或控制信令消息)。在这种情况下,负责该切换的算法是特定于eNB提供商的,但是显然将考虑来自UE的CQI报告。UE可以负责根据RRC消息切换MCS索引表格并且向eNB发送与所接收的RRC消息有关的确认(该确认可能并非是必要的,然而其有助于避免向后兼容性的问题,因为并不支持该切换的UE将不会确认该命令)。
由于RRC消息在UE中生效大约需要100-200ms(更高层处理延迟还没有被标准化并且取决于它们在检测错误的情况下要多频繁地进行重传),并且由于(1)RRC消息会被丢失以及(2)存在与UE使用新配置的开始时间相关的不确定性,所以可能需要具有两个表格所共用的MCS索引区域,这在不确定的时间期间也允许进行数据调度。这可以确保来自该区域的MCS无论是否已经进行了切换都会被正确理解。该共用区域可以是连续的,即具有连续的MCS条目以在切换期间也允许精细调适。MCS索引、调制阶数和TBS索引在该区域上的两个MCS索引表格中都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在切换表格的RRC过程期间以及在eNB已经从已经接收到切换MCS索引表格的RRC消息的UE中接收确认之前,都仅有该共用MCS索引区域能够被使用。该共用索引区域也可以在使用隐含的表格切换的情况下被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在隐含切换过程期间仅有该共用区域能够被使用。
此外,在针对这种扩展的256QAM表格正在使用中并且信道条件快速下降的情形的共用MCS索引区域中可能由几种共用的低调制/TB大小。传输切换命令所需的TB大小在共用MCS索引区域中是可用的。
可以在具有256QAM扩展的MCS/CQI索引表格中引入新的TB大小以便利用256QAM提高频谱效率:
·用于这些新的TB大小的空间可以从当前的低TB大小(QPSK以及可能的低的16QAM)所取得
·为QAM预留的TBS大小也可以处于低调制的共用MCS区域中。该MCS被用于利用不良信道条件进行重传,特别是在之前的初始传输是利用较高MCS、尤其是更高的调制阶数、或者利用不同数量的分配资源而完成的情况下。然而,同时包括为256QAM所保留的条目可能并非是必要的。
·在针对其中256QAM被快速采用将是有用的类似呼叫建立的情形的共用区域中也可能有一些256QAM条目(代价是损失了向后兼容性并且在“常规”范围中可用的条目较少)。只要eNB了解到UE的能力,其中使用二次采样来实现更高动态范围的这样的缺省“妥协”MCS表格就能够被使用。从旧有表格(即具有较低的最大调制阶数)到该妥协表格(即具有较高的最大调制阶数)的切换能够作为能力查询过程的一部分而被隐含地完成,该能力查询过程还使得该能力对eNB可用。随后,能够进行去往集中于低或高MCS的表格的明确切换,但是在信道条件变化很快从而使得进行明确切换并不可行的情况下也会明确切换至这样的二次采样表格。
表1中示出了具有256QAM扩展的MCS索引和调制表格的示例。MCS索引12至31是指连续的共用MCS索引区域。MCS索引0、5和10是指二次采样的低调制共用MCS索引区域并且MCS索引1至4、6至9和1是指256QAM扩展
表1:MCS索引表格的示例
类似于该MCS索引表格,使用具有256QAM扩展以及共用索引区域的新的CQI索引表格。该CQI表格利用负责MCS索引表格切换的相同RRC消息进行切换。在另一种情况下,CQI表格可以被隐含地切换。eNB可以负责应对由不了解UE在该RRC过程期间的确切时间正在使用哪个表格所导致的可能的错误情形。eNB可以例如简单地忽略非共用的CQI索引,将它们循环至最靠近的共用索引或者承担风险并且基于一些启发式方法(heuristic)决定它们最可能与哪个表格相关。这样的错误情形可能由于与MCS选择相对立而发生,其中eNB发起变化并且因此能够避免切换期间的歧义条目,对于CQI而言,UE并不了解即将到来的切换并且因此无法避免它们(除非其始终都避免它们,而这是没有意义的)。为了提高eNB能够在歧义表格条目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定的可能性,应当使得任意MCS索引的TBS中的最小差异最大化。在表1中就是这种情形,因为这些条目针对256和QAM情形都以增加的TBS进行布置。如果256QAM的情形被反向排序,则对于MCS索引9,TBS将为26(在256QAM的情况下)或8(在QPSK的情况下),即具有26-8=18的差值,而在表1中,该差值为33-8=25。该差值越高,eNB无法使用启发式方法的可能性就越小(例如,如果信道实际被数量为25的步骤所改变)。出于相同的原因,将反向的256QAM条目置于最高的MCS索引可能是有利的,该最高的MCS索引即图1中的MCS索引11。反向条目仅对于下行链路是相关的而对于上行链路则不是。因此,在上行链路表格中,其能够轻易地被丢弃并且被QAM的正常条目所替代(在表1中利用TBS10替代)。
为了避免切换时间期间存在歧义的CQI报告,能够采用两个步骤的切换过程:在第一命令中,eNB声明切换。自此,UE仅使用来自共用MCS区域的CQI报告。在第二命令中,eNB命令执行该切换。自此,UE完全使用高MCS表格。尽管事实上现在有两个模糊时间段,但是并没有错误解释的风险:在两个模糊时间段中,UE都使用妥善定义的MCS表格(第一模糊时间段期间的原始MCS表格以及第二时间段期间的最终MCS表格)或者仅使用来自共用MCS区域的MCS,并且在该共用区域中没有误解的风险。这是因为来自共用MCS区域的条目可以在两个表格中被同样地编码。这将使得高MCS区域中的条目顺序是非连续的,但是其复杂度较小并且例如能够通过实施查找表来解决。
那么,根据该实施例的消息流程可以如下:
1)从eNB到UE:用于切换MCS表格并且限制向共用索引区域报告CQI的RRC消息。eNB仅对使用共用索引区域。
2)从UE到eNB:确认(并且隐含地消息传输),eNB现在能够使用新的MCS表格的完整索引区域,eNB知道UE将使用新的CQI表格(最初仅是共用索引区域)。
3)从eNB到UE,确认,UE现在能够使用新的CQI表格的完整索引区域。
尽管实际上有两次握手,但是其可能并不采用4个消息而是仅2个消息,因为中间的消息在CQI和MCS表格上可以具有双重含义。
另一种避免歧义CQI报告的方法是允许UE针对CQI发起表格的切换而eNB针对MCS发起切换。那么,始终是消息的发起方切换至相对应的表格并且因此限制在模糊时间段期间对共用索引区域的使用。
随着包括256QAM而需要新的类型以便指示UE支持256QAM的能力。在UE并不支持256QAM的情况下,并不使用以上所提到的处理以及具有256QAM扩展的MCS/CQI索引表格。可替换地,eNB能够传输切换命令,并且依据响应而确定UE是否支持256QAM。在初始访问阶段,由于eNB还不知道UE的能力,所以不应当使用256QAM以及因此不应当使用更高调制阶数的MCS表格。
以上所给出的处理能够被用于扩展至甚至更高的MCS。而且,该处理能够被扩展以覆盖多于两个的表格而在其间进行切换。在两个或更多表格中所表示的共用MCS应当始终处于相同的位置。在表格之间,共用索引区域的大小和形成可以存在差异,例如不同表格中可能具有不同级别的二次采样。例如,可能有低、中和高三个表格。因此中间表格可以包括在低调制区域中每隔一个的MCS条目,而高的表格则仅使用其中每4个的条目(类似于表1),并且这些条目选自于并非存在于中的表格中的条目。这样是可能的,因为2是4的除数,因此高的表格的二次采样不应当选择无法兼容的每3个或5个的条目。这也可以被用于覆盖更宽范围的CQI数值的表1。
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多种优势。现有的DCI格式设计并不改变。这允许针对每种DL DCI格式支持256QAM同时在UE处保持现有的DCI盲解码负荷(burden)。所提出的方案为eNB提出了避免由于信令错误所导致的复杂错误情形的容易手段。所提出的设计允许保持现有DL资源分配(CQI/MCS索引表格)的功能不变。因此,对于DL调度程序的操作仅具有最小的影响。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蜂窝网络系统400。该蜂窝网络系统包括基站101以及由该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102。
在下文中,基站利用确定单元进行描述。然而,应当注意的是,该确定单元是可选的。
该基站包括确定单元402,其被配置为确定被用于在基站101与用户设备102之间的传输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实际信道条件,并且被配置为基于所确定的实际信道条件而确定所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该基站进一步包括选择单元403,其被配置为基于任意预定义标准或者所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与第一最大调制阶数和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比较来选择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此外,该基站包括控制单元404,其被配置为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控制针对控制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该基站可以为任意类型的接入点和接合点,其能够像蜂窝网络系统提供无线接入。由此,能够针对用户设备或者能够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任意其它网络部件提供无线接入。基站可以是NodeB、eNB、家庭NodeB或HeNB,或者任意其它类型的接入点。
该基站可以包括接收单元,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接收器。该基站还可以包括传输或发送单元,例如发射器。该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被实施为一个单个的单元,例如被实施为收发器401。该收发器或者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适于经由天线而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确定单元402、选择单元403和控制单元404可以被实施为单个的单元,或者例如可以被实施为标准控制单元的一部分、如CPU或微控制器的一部分。
用户设备(UE)可以是任意类型的通信端点设备,其能够与所描述的基站相连接。UE尤其可以是蜂窝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计算机、打印机和/或任意其它可移动通信设备。
用户设备可以包括适于从基站接收信号的接收单元或接收器。用户设备可以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发射器。传输单元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发射器。接收器和传输单元可以被实施为一个单个的单元,例如被实施为收发器405。该收发器或者接收器和传输单元可适于经由天线与基站进行通信。
用户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406,用于基于从基站所接收的指示所选择MCS表格的信息而控制和配置传输。该控制单元可以被实施为单个的单元或者例如可以被实施为标准控制单元的一部分、如CPU或微控制器的一部分。
关于这里所公开的主题应当提到的是,虽然一些实施例涉及“基站”、“eNB”等,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引用中的每一个都被理解为隐含地公开了针对通用术语“网络组件”或者其它实施例中针对术语“网络访问节点”的引用。涉及具体标准或具体通信技术的其它术语也被认为是隐含地公开了具有所期望功能的相应一般术语。
应当进一步注意的是,如这里所描述的基站并不局限于如一些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专用实体。相反,这里所公开的主题可以在通信网络中的各个位置以各种方式来实施而仍然提供所期望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这里所公开的例如确定单元的任意适当实体(例如,组件、单元和设备)至少以相应计算机程序的形式来提供,其使得处理器设备能够提供如这里所公开的相应实体的功能。根据其它实施例,这里所公开的任意适当实体可以以硬件来提供。根据其它的混合实施例,一些实体可以以软件提供,而其它实体则以硬件提供。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所公开的任意实体(例如,组件、单元和设备)并不局限于一些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专用实体。相反,这里所公开的主题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并且具有设备级别上的各种粒度,同时仍然提供所期望的功能。另外,应当注意的是,根据实施例,可以针对这里所公开的每种功能提供单独实体(例如,软件模块、硬件模块或混合模块)。根据其它实施例,实体(例如,软件模块、硬件模块或混合模块(组合的软件/硬件模块))被配置为提供如这里所公开的两种或更多功能。
应当注意的是,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它组件或步骤。在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中,也可能将来自以上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的特征进行组合。还应当注意的是,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并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00  蜂窝网络系统
101  基站
102  用户设备
103  小区
201  用于64QAM的8×8MIMO
202  用于256QAM的8×8MIMO
301  用于256QAM的4×4MIMO
302  用于64QAM的4×4MIMO
303  用于256QAM的2×2MIMO
304  用于64QAM的2×2MIMO
400  蜂窝网络系统
401  基站的收发器
402  基站的确定单元
403  基站的选择单元
404  基站的控制单元
405  用户设备的收发器
406  用户设备的控制单元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控制用于基站(101)与用户设备(102)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基于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可选择的,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一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条目,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条目,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基站(101)选择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以及
由所述基站(101)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控制用于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用户设备(102)之间的所述传输的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最大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一最大调制阶数,特别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调制阶数对应于64QAM并且所述第二最大调制阶数对应于256QA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基站(101)确定用于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用户设备(102)之间的所述传输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实际信道条件,
由所述基站(101)基于所确定的实际信道条件来确定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以及
由所述基站(101)基于所述支持的最大调制阶数与所述第一最大调制阶数和所述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比较来选择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102)传输指示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而向所述用户设备(102)传输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隐含信令而向所述用户设备(102)传输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用户设备(102)接收确认信息,所述确认信息指示所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的被执行的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和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每个均包括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和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内的相同位置处的相等条目的共用子集,
特别地,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向所述用户设备(102)传输指示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的所述信息之后以及在从所述用户设备(102)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之前,基于以条目的所述共用子集为基础的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控制用于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用户设备(102)之间的所述传输的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
9.根据前述项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用户设备(102)之间的初始传输基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携带调制和编码方案索引的比特针对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和针对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是相同的。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而确定所述实际信道条件,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是基于支持所述第一最大调制阶数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或者基于支持所述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而可选择的,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基站(101)从所述用户设备(102)接收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
由所述基站(101)基于所接收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而确定用于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用户设备(102)之间的所述传输的所述无线电传输信道的所述实际信道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基站(101)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选择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或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以及
向所述用户设备(102)传输指示所选择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和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每个均包括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和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格内的相同位置处的相等条目的共用子集。
14.一种基站(101),用于控制用于所述基站(101)与用户设备(102)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基于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可选择的,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一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条目,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包括对应于具有第二最大调制阶数的多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条目,所述基站(101)包括:
选择单元(403),被设置为选择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或者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以及
控制单元(404),被设置为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格而控制用于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用户设备(102)之间的所述传输的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
15.一种蜂窝网络系统(100),所述蜂窝网络系统(10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101)。
CN201280070096.8A 2012-02-20 2012-02-20 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1154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2/052828 WO2013123961A1 (en) 2012-02-20 2012-02-20 Controll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a transmiss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user equip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5434A true CN104115434A (zh) 2014-10-22
CN104115434B CN104115434B (zh) 2018-09-25

Family

ID=47720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0096.8A Active CN104115434B (zh) 2012-02-20 2012-02-20 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642118B2 (zh)
EP (4) EP4191913A1 (zh)
JP (1) JP2015513834A (zh)
KR (1) KR101643634B1 (zh)
CN (1) CN104115434B (zh)
AU (1) AU2012370975B2 (zh)
ES (2) ES2938559T3 (zh)
WO (2) WO201312396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1810A (zh) * 2013-08-09 2019-07-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与用户设备的无线电通信中实现高阶调制的使用的方法及无线电节点
CN110574316A (zh) * 2017-05-04 2019-12-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调制和编码方案值选择
CN112385161A (zh) * 2018-07-13 2021-02-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速率匹配和半持久调度配置
CN115208511A (zh) * 2022-05-27 2022-10-18 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与编码策略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42118B2 (en) 2012-02-20 2017-05-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l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a transmiss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user equipment
CN113364556A (zh) 2012-03-02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580788A (zh) * 2012-07-27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mcs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09012B (zh) 2012-08-24 2019-04-19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306640B2 (en) * 2012-09-07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
US9538387B2 (en) * 2012-09-28 2017-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coordination in superdense networks
US9432168B2 (en) * 2012-12-19 2016-08-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CSI) for supporting 256QAM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KR101791761B1 (ko) * 2013-01-11 2017-10-3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적응형 변조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852616B2 (ja) * 2013-01-29 2016-02-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適応変調符号化方法
CN103973403B (zh) 2013-02-06 2018-02-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065446A (zh) * 2013-03-21 2014-09-2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信令发送和接收mcs的方法
RU2633154C2 (ru) 2013-03-22 2017-10-11 Фудзицу Лимите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я индикатора качества канала,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я схемы модуляции и кодирования
WO2014163430A1 (en) * 2013-04-04 2014-10-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256qam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787670A1 (en) 2013-04-05 2014-10-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MCS table adaptation for 256-QAM
US9130784B2 (en) * 2013-04-22 2015-09-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modulation in a wir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52856B2 (en) * 2013-05-16 2016-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k override
WO2014194534A1 (zh) * 2013-06-08 2014-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及调制编码方案的通知方法、装置
WO2015030669A1 (en) * 2013-09-02 2015-03-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abling modulation mode selection
KR20160051758A (ko) 2013-09-03 2016-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운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WO2015039305A1 (zh) 2013-09-18 2015-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60226623A1 (en) * 2013-09-20 2016-08-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Obtain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WO2015050416A1 (ko) * 2013-10-04 2015-04-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256qam 지원을 위한 채널상태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65040A1 (ko) * 2013-10-29 2015-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256qam을 이용한 변조 심볼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62194A1 (zh) * 2013-10-31 2015-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通知、上报以及数据接收方法、设备
CN104660544B (zh) 2013-11-22 2018-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高阶调制和低阶调制的传输方法、装置
JP6505702B2 (ja) * 2013-11-28 2019-04-2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拡張変調方式をサポートする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WO2015099515A1 (en) 2013-12-27 2015-07-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10079632B2 (en) * 2013-12-29 2018-09-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4753631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256qam的调度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5103588A1 (en) 2014-01-06 2015-07-09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US20150195819A1 (en) * 2014-01-06 2015-07-09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US9467269B2 (en) * 2014-01-06 2016-10-11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CN103746776A (zh) * 2014-01-24 2014-04-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和基站
RU2635222C1 (ru) * 2014-01-24 2017-11-09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аппаратура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араметра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US20150215068A1 (en) * 2014-01-29 2015-07-3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lecting Modulation and Transport Block Size Index Table
WO2015114541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25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user equipment category handling
JP6370381B2 (ja) * 2014-01-30 2018-08-08 インテ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ノードとシームレスに動作する256−qam対応ユーザ機器のためのメカニズム
CN110149169B (zh) 2014-03-21 2021-12-14 株式会社Kt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其设备
US10813068B2 (en) 2014-05-08 2020-10-20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ynchronization source selec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202115B (zh) * 2014-05-09 2019-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阶编码的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EP3146688B1 (en) * 2014-05-19 2019-05-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78725A1 (ko) * 2014-05-23 2015-1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256qam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64074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supporting 4 layer transmission with 25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US10425938B2 (en) * 2015-11-06 2019-09-24 Kt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modulation order and transport block size in downlink data channel,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10397878B2 (en) 2015-11-20 2019-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downlink power allocation for supporting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US10009142B1 (en) 2016-08-23 2018-06-2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Control ove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used by wireless relay user equipment
BR112019019476A2 (pt) 2017-03-24 2020-04-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ispositivo terminal e método para facilitar a comunicação entre dispositivos terminais
US11246116B2 (en) * 2017-06-16 2022-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MCS tables for NR
US10708112B2 (en) 2018-01-12 2020-07-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 indication of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table
US11716713B2 (en) * 2019-11-08 2023-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determin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JP7100674B2 (ja) * 2020-01-09 2022-07-13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ベースステーションとユーザ装置との間の送信に対する変調及びコード化スキームのコントロール
US11888674B2 (en) * 2020-02-14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QAM) downlink configuration
WO2021206510A1 (en) * 2020-04-10 2021-10-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368489A1 (en) * 2020-05-23 2021-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qi table selection in sidelink
CN116939857A (zh) * 2022-03-31 2023-10-24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WO2024091748A1 (en) * 2022-10-24 2024-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table switching to support addition of higher modulation orders and new constellation types
CN117713885A (zh) * 2024-02-06 2024-03-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91913A1 (en) * 2006-06-16 2007-12-20 Solomon Trainin Systems and arrangement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1112111A (zh) * 2005-02-02 2008-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和资源分配方法
CN101243625A (zh) * 2005-08-19 2008-08-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载波通信系统、多载波通信装置和信道质量指标报告方法
CN101790228A (zh) * 2010-01-28 2010-07-2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td-scdma增强演进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
CN102349339A (zh) * 2009-03-17 2012-02-08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装置操作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5076512A1 (ja) * 2004-02-04 2007-10-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送信モード選択方法
KR100834668B1 (ko) * 2005-11-04 2008-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US7751493B2 (en) 2005-12-22 2010-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rate adaptation with extended MCS set for wideband eigen-beamforming transmission
JP4541368B2 (ja) 2007-02-06 2010-09-08 Kddi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JP4899924B2 (ja) 2007-02-23 2012-03-2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パーソナルハンディホン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無線中継装置
US20090161613A1 (en) * 2007-11-30 2009-06-25 Mark K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tables for feedback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0034834A (ja) 2008-07-29 2010-02-12 Nec Corp 無線送受信装置、変調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10061825A1 (ja) 2008-11-25 2012-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42118B2 (en) 2012-02-20 2017-05-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l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a transmiss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user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2111A (zh) * 2005-02-02 2008-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和资源分配方法
CN101243625A (zh) * 2005-08-19 2008-08-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载波通信系统、多载波通信装置和信道质量指标报告方法
US20070291913A1 (en) * 2006-06-16 2007-12-20 Solomon Trainin Systems and arrangement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2349339A (zh) * 2009-03-17 2012-02-08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装置操作
CN101790228A (zh) * 2010-01-28 2010-07-2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td-scdma增强演进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1810A (zh) * 2013-08-09 2019-07-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与用户设备的无线电通信中实现高阶调制的使用的方法及无线电节点
CN110061810B (zh) * 2013-08-09 2022-04-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与用户设备通信中实现高阶调制的方法及无线电节点
CN110574316A (zh) * 2017-05-04 2019-12-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调制和编码方案值选择
US11431533B2 (en) 2017-05-04 202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value selection
US11483189B2 (en) 2017-05-04 2022-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mits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values
US11956106B2 (en) 2017-05-04 2024-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value selection
CN112385161A (zh) * 2018-07-13 2021-02-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速率匹配和半持久调度配置
CN112385161B (zh) * 2018-07-13 2023-09-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速率匹配和半持久调度配置
CN115208511A (zh) * 2022-05-27 2022-10-18 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与编码策略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08511B (zh) * 2022-05-27 2024-04-26 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与编码策略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43634B1 (ko) 2016-07-29
AU2012370975A1 (en) 2014-08-21
US9642118B2 (en) 2017-05-02
EP4191913A1 (en) 2023-06-07
ES2938559T3 (es) 2023-04-12
ES2903114T3 (es) 2022-03-31
EP4164153A1 (en) 2023-04-12
EP3972167A1 (en) 2022-03-23
WO2013123961A1 (en) 2013-08-29
EP3972167B1 (en) 2023-01-04
KR20140127342A (ko) 2014-11-03
US20150036590A1 (en) 2015-02-05
WO2013124266A1 (en) 2013-08-29
AU2012370975B2 (en) 2017-03-02
EP2817907B1 (en) 2021-12-08
EP2817907A1 (en) 2014-12-31
CN104115434B (zh) 2018-09-25
JP2015513834A (ja) 2015-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5434A (zh) 控制用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CN102386956B (zh) 用于更新传输秩的方法和装置
EP2787671B1 (en) Downlink communication with repetition transmissions
CN101647221B (zh) 用于信令附加调制机制而无需附加信令开销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85916A (zh) 用于发送/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69124A (zh) 控制信道的盲估计
EP2449686A1 (en) Power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CN107484251B (zh) 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获取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1860964A (zh) 终端上行能力获取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907033A (zh) 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通过信号传送控制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6375060B (zh) 无线通信设备盲解码pcfich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1148233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JP2024028826A (ja) ベースステーションとユーザ装置との間の送信に対する変調及びコード化スキームのコントロール
US20190349779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JP6763842B2 (ja) ベースステーションとユーザ装置との間の送信に対する変調及びコード化スキームのコントロール
RU2573644C1 (ru) Связь с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 входом и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 выходом (mimo)
US20220295455A1 (en) Dynamic downlink waveform and decoder ue capabilities
US20220295518A1 (en) Waveform reports for recommending and indicating waveforms to be used for down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1057761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027281B2 (en) Adaptive 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 messaging
CN116491194A (zh) 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JPWO2020090067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363256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7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