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3858B - 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13858B CN104113858B CN201310138276.1A CN201310138276A CN104113858B CN 104113858 B CN104113858 B CN 104113858B CN 201310138276 A CN201310138276 A CN 201310138276A CN 104113858 B CN104113858 B CN 1041138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jacent area
- latitude
- longitude
- tested cell
- virt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减少确定天线方位角的偏差的时间,同时提升整网核查效率。所述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所述预设方位角为所述被测小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方位角偏差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用于确定天线方位角偏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天线方位角可能会出现偏差,例如,自然灾害导致的偏移,或者安装出现的误差,这些情况会使得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下降。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方位角偏差,是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有的网络优化方法中,方位角的核查多为人工逐一上站测量,也可以在通信质量下降时,通过分析网络中各个性能指标间接得到天线方位角偏差,但是通过人工排查和网络分析的方法确定天线方位角的偏差耗时较长,整网核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
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所述预设方位角为所述被测小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所述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
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
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若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为实际邻区中的邻区。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所述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包括:
获取所述测量报告的总数A;
获取包括第二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的测量报告的个数B,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实际邻区中的小区;
根据相关性计算公式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P,所述相关性计算公式为P=B/A。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经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
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纬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至三种可实现方式的第四种可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包括:
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
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所述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与为所述虚拟邻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根据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与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
结合第四种可实现方式的第五种可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包括: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之差C;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之差D;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的平均值E;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小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9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大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27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不为0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满足:
α1=((ATAN(C×Cos(E)/D))×360)/(2π),当所述纬度之差D大于0,α=α1+180°,当所述α1小于0,α=α1+360°,当0≤α1≤360°时,α=α1,所述ATAN()表示求括号中内容的反正切函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并发送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至第一确定单元;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并发送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至第一确定单元,所述被测小区为所述基站管理的小区;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发送的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发送的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并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发送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至第二确定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发送的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并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所述预设方位角为所述被测小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所述基站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之前,接收所述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若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为实际邻区中的邻区。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测量报告的总数A;
获取包括第二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的测量报告的个数B,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实际邻区中的小区;
根据相关性计算公式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P,所述相关性计算公式为P=B/A。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经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
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纬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至三种可实现方式的第四种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所述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与为所述虚拟邻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与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
结合第四种可实现方式的第五种可实现方式,所述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之差C;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之差D;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的平均值E;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小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9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大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27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不为0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满足:
α1=((ATAN(C×Cos(E)/D))×360)/(2π),当所述纬度之差D大于0,α=α1+180°,当所述α1小于0,α=α1+360°,当0≤α1≤360°时,α=α1,所述ATAN()表示求括号中内容的反正切函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包括:
以上任意所述的基站;
以及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所述被测小区为所述基站管理的小区。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所述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所述预设方位角为所述被测小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这样一来,通过用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来构建虚拟邻区,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使得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与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都相关,与人工排查和网络分析的方法相比,能够减少确定天线方位角的偏差的时间,同时提升整网核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筛选获取实际邻区中的邻区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获取方法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被测小区、虚拟邻区与实际邻区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确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基站,如图1所示,包括:
101、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102、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
示例的,可以获取所述测量报告的总数A;获取包括第二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的测量报告的个数B,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实际邻区中的小区;根据相关性计算公式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P,所述相关性计算公式为P=B/A。
103、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经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纬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
104、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所述预设方位角为所述被测小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具体的,可以首先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然后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所述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与为所述虚拟邻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最后根据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与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
这样一来,通过用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来构建虚拟邻区,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使得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与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都相关,与人工排查和网络分析的方法相比,能够减少确定天线方位角的偏差的时间,同时提升整网核查效率。
进一步的,在步骤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发送的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若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为实际邻区中的邻区。这样可以将与被测小区的距离太远的邻区排除,避免不必要的参数对天线方位角偏差确定的干扰,提高确定的天线方位角的偏差的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基站,如图2所示,包括:
201、确定实际邻区中的每个邻区。
通常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若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与其它小区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有交叠,则认为这两个小区为邻区关系。对于一个指定小区,当另外一个小区与其存在邻区关系时,就称之为所述指定小区的邻区,所述邻区关系是预先设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核查方位角是否出现误差的小区称为被测小区,若所述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能够上报包含除所述被测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测量报告,所述其他小区可以称为所述被测小区的邻区,本实施例通过测量报告的内容确定邻区,防止网络变化造成的无效邻区的存在,使得最终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更加准确。
但是通过测量报告获取的邻区中,可能存在与被测邻区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门限的邻区,这些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接近与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计算过程,可以将所述与被测邻区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门限的邻区删除,筛选出的剩余邻区作为实际邻区,所述实际邻区至少有两个。
具体的,筛选获取实际邻区中的邻区的步骤如图3所示,包括:
2011、接收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bsic)码和频点号。
所述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可以有多个,每个所述终端设备都可以定期向基站发送测量报告,测量报告是指信息在业务信道上或信令信道上以特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发送的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网络评估和优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测量报告中包括发送该测量报告的终端设备所处小区,即被测小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以及所述终端设备能够测量到的其他小区,即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所述邻区可以有多个,通常测量报告中来源记录六个以内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本实施例中假设基站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存在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
2012、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需要说明的是,工参即工程参数,所述全网工参为基站所处的整个网络系统中的工程参数,所述网络系统可以为多种制式的网络,如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等等,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示例的,当所述网络系统为GSM时,所述全网工参可以包括基站的CI(communityidentity,小区识别),小区名字,LAC(location area code,位置区码),基站识别码,频点配置以及经度和纬度等信息。所述全网工参为预先设置的。
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可以在全网工参中查询得到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所述第一邻区在网络系统中的位置。
2013、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
基站可以根据被测小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被测小区为基站所管理的小区,因此所述基站可以从自身存储的小区信息中获取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
假设被测小区X和第一邻区Y的经、纬度分别为(LonX,LatX)和(LonY,LαtY),Rad()表示将括号中内容由角度转化为弧度的函数,如图4所示,R表示地球半径,圆形U为被测小区X的经度LonX所处的经度圈,圆形T为第一邻区Y的经度LonY所处的经度圈,O′为圆形T的圆心,O为地心,被测小区X和第一邻区Y之间距离的计算过程如下:首先通过公式dLon=Rad(LonX-LonY)计算被测小区X和第一邻区Y的经度的差值,并将所述经度的差值由角度转换为弧度dLon;然后通过公式dLat=Rad(LαtX-LatY)计算被测小区X和第一邻区Y的纬度的差值,并将所述纬度的差值由角度转换为弧度dLat;接着根据公式计算被测小区X和第一邻区Y纬度的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由角度转换为弧度sLat;最后根据公式计算被测小区X和第一邻区Y的距离DXY。
2014、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若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执行步骤2015,若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门限,执行步骤2016。
获取步骤2013中得到的被测小区X和第一邻区Y的距离DXY,然后比较DXY与预设距离门限的大小。
2015、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为实际邻区中的邻区。
当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所述第一邻区为实际邻区中的邻区,则第一邻区为有效的邻区,在进行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时,需要采用该第一邻区的信息,即相关数据。
2016、删除所述第一邻区的信息。
当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门限,所述第一邻区不属于实际邻区中的邻区,则第一邻区为无效的邻区,在进行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时,该第一邻区的信息对最终的结果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删除所述第一邻区的信息。
202、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基站可以根据每个所述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相应的经度和纬度,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在步骤201确定实际邻区中的邻区时,需要获取所述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因此在步骤201中基站确定了实际邻区中的邻区时,可以记录所述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在步骤202时直接进行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的获取。
203、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
本实施例以实际邻区中的第二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计算为例,实际邻区中的其他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的计算的方法相同。具体的,基站首先获取所述测量报告的总数A,由于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存在多个,每个终端设备都可以向基站发送测量报告,因此测量报告的总数A为大于零的整数;然后,基站获取包括第二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的测量报告的个数B,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实际邻区中的小区;最后,基站根据相关性计算公式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P,所述相关性计算公式为P=B/A。示例的,假设基站获取了100个测量报告,其中有30个测量报告中记录有第二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那么所述第二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为30÷100=0.3。
204、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实际邻区构建虚拟邻区,所述虚拟邻区的位置与所述实际邻区的位置相关,所述位置信息通常由经度和纬度确定,基站可以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经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纬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
如图5所示,假设所述实际邻区中共存在5个邻区,分别为邻区1至邻区5,邻区1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为0.1,邻区2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为0.2,邻区3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为0.3,邻区4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为0.2,邻区5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为0.2,则虚拟邻区的经度=(邻区1的经度*0.1+邻区2的经度*0.2+邻区3的经度*0.3+邻区4的经度*0.2+邻区5的经度*邻区3的经度*0.3)/(0.1+0.2+0.3+0.2+0.2);虚拟邻区的纬度=(邻区1的纬度*0.1+邻区2的纬度*0.2+邻区3的纬度*0.3+邻区4的纬度*0.2+邻区5的纬度*邻区3的纬度*0.3)/(0.1+0.2+0.3+0.2+0.2)。
205、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
基站可以根据被测小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所述预设方位角,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被测小区为基站所管理的小区,因此所述基站可以从自身存储的小区信息中获取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所述预设方位角为所述网络系统在初始布网时被测小区的初始方位角。
206、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
基站可以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所述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与为所述虚拟邻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如图5所示,假设被测小区X和虚拟邻区Z的经、纬度分别为(LonX,LatX)和(LonZ,LatZ),首先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之差C,即C=Rad(LonX-LonZ),Rad()表示将括号中内容由角度转化为弧度的函数,;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之差D,即D=Rad(LatX-LatY);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的平均值E,即然后,由于虚拟邻区的方位角的范围在0至360°之间,因此基站需要对计算得到的各个数值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后续处理,在判断得到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小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90°;在判断得到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大于0时,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270°;在判断得到所述纬度之差D不为0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满足:α1=((ATAN(C×Cos(E)/D))×360)/(2π),当所述纬度之差D大于0,α=α1+180°,当所述α1小于0,α=α1+360°,当0≤α1≤360°时,α=α1,所述ATAN()表示求括号中内容的反正切函数。
207、获取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
由于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β的范围在-180°至180°之间,因此首先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γ与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之差β1,当所述β1<-180°,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β=β1+360°,当所述β1>180°,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β=β1-360°,当所述-180°≤β1≤180°,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β=β1。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β后可以将所述天线方位角偏差β与预设方位角判决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天线方位角偏差β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判决阈值,说明天线方位角偏差β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不需要进行调整,当所述天线方位角偏差β大于所述预设方位角判决阈值,说明天线方位角偏差β超出允许偏差范围,需要进行调整。
特别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因此不再赘述。
通常的,人工逐一上站测量,一天往往只能排查5至8个基站,同时存在人工误差,而网络分析的方法,由于需要对预设的各个性能指标进行海量分析,逐层排查,因此准确度较低,耗时较长,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通过用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来构建虚拟邻区,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使得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与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都相关,与人工排查和网络分析的方法相比,可以快速进行多个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核查的准确度也较高,因此能够减少确定天线方位角的偏差的时间,同时提升整网核查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60,如图6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并发送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至第一确定单元602。
第二获取单元602,用于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并发送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至第一确定单元603,所述被测小区为所述基站管理的小区。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6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测量报告的总数A;获取包括第二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的测量报告的个数B,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实际邻区中的小区;根据相关性计算公式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P,所述相关性计算公式为P=B/A。
第一确定单元60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601发送的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602发送的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并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发送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至第二确定单元604。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经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纬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
第二确定单元604,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3发送的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并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所述预设方位角为所述被测小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这样一来,通过第一确定单元用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来构建虚拟邻区,第二确定单元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使得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与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都相关,与人工排查和网络分析的方法相比,能够减少确定天线方位角的偏差的时间,同时提升整网核查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基站还包括:
接收单元605,用于在所述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之前,接收所述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
第三获取单元60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第三确定单元607,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
判断单元608,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若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为实际邻区中的邻区。
特别的,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确定单元604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6041,用于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
确定子单元6042,用于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所述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与为所述虚拟邻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所述确定子单元6042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之差C。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之差D。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的平均值E。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小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9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大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27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不为0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满足:
α1=((ATAN(C×Cos(E)/D))×360)/(2π),当所述纬度之差D大于0,α=α1+180°,当所述α1小于0,α=α1+360°,当0≤α1≤360°时,α=α1,所述ATAN()表示求括号中内容的反正切函数。
第二获取子单元6043,用于根据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与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第一确定单元用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来构建虚拟邻区,第二确定单元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使得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与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都相关,与人工排查和网络分析的方法相比,能够减少确定天线方位角的偏差的时间,同时提升整网核查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站;以及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所述被测小区为所述基站管理的小区。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90,如图9所示,包括:
处理器901,用于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所述处理器901还用于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所述被测小区为所述基站管理的小区。
所述处理器901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测量报告的总数A;获取包括第二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的测量报告的个数B,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实际邻区中的小区;根据相关性计算公式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P,所述相关性计算公式为P=B/A。
处理器901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所述处理器90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经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纬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
所述处理器901还用于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所述预设方位角为所述被测小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这样一来,通过第一确定单元用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来构建虚拟邻区,第二确定单元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使得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与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都相关,与人工排查和网络分析的方法相比,能够减少确定天线方位角的偏差的时间,同时提升整网核查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基站还包括:
接收机902,用于在所述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之前,接收所述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
所述处理器9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若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为实际邻区中的邻区。
特别的,所述处理器901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
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所述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与为所述虚拟邻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之差C。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之差D。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的平均值E。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小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9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大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27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不为0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满足:
α1=((ATAN(C×Cos(E)/D))×360)/(2π),当所述纬度之差D大于0,α=α1+180°,当所述α1小于0,α=α1+360°,当0≤α1≤360°时,α=α1,所述ATAN()表示求括号中内容的反正切函数。
根据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与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处理器用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来构建虚拟邻区,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使得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与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都相关,与人工排查和网络分析的方法相比,能够减少确定天线方位角的偏差的时间,同时提升整网核查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站;以及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所述被测小区为所述基站管理的小区。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
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所述预设方位角为所述被测小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经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
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纬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
所述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包括:
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
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为所述虚拟邻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根据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与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
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
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若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为实际邻区中的邻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包括:
获取所述测量报告的总数A;
获取包括第二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的测量报告的个数B,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实际邻区中的小区;
根据相关性计算公式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P,所述相关性计算公式为P=B/A。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包括: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之差C;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之差D;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的平均值E;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小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9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大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27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不为0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满足:
α1=((ATAN(C×Cos(E)/D))×360)/(2π),当所述纬度之差D大于0,α=α1+180°,当所述α1小于0,α=α1+360°,当0≤α1≤360°时,α=α1,所述ATAN()表示求括号中内容的反正切函数。
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并发送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至第一确定单元;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并发送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至第一确定单元,所述被测小区为所述基站管理的小区;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发送的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发送的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并根据所述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和所述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确定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发送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至第二确定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发送的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并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以及预设方位角,确定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所述预设方位角为所述被测小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经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
根据所述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对所述实际邻区的所有邻区的纬度加权平均得到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和纬度、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为所述虚拟邻区与预设参照系的夹角;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被测小区的预设方位角与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获取所述被测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偏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实际邻区中每个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之前,接收所述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在预设的全网工参中获取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邻区的经度和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若所述第一邻区与所述被测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门限,判断所述第一邻区为实际邻区中的邻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测量报告的总数A;
获取包括第二邻区的基站识别码和频点号的测量报告的个数B,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实际邻区中的小区;
根据相关性计算公式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与被测小区的相关性P,所述相关性计算公式为P=B/A。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经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经度之差C;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之差D;
计算所述虚拟邻区的纬度与所述被测小区的纬度的平均值E;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小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9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为0且所述经度之差C大于0,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为270°;
当所述纬度之差D不为0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所述虚拟邻区的方位角α满足:
α1=((ATAN(C×Cos(E)/D))×360)/(2π),当所述纬度之差D大于0,α=α1+180°,当所述α1小于0,α=α1+360°,当0≤α1≤360°时,α=α1,所述ATAN()表示求括号中内容的反正切函数。
9.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站;
以及被测小区服务的终端设备,所述被测小区为所述基站管理的小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38276.1A CN104113858B (zh) | 2013-04-19 | 2013-04-19 | 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38276.1A CN104113858B (zh) | 2013-04-19 | 2013-04-19 | 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13858A CN104113858A (zh) | 2014-10-22 |
CN104113858B true CN104113858B (zh) | 2018-01-16 |
Family
ID=51710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38276.1A Active CN104113858B (zh) | 2013-04-19 | 2013-04-19 | 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138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48177B (zh) * | 2015-01-15 | 2019-04-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天线姿态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
CN108124268B (zh) * | 2016-11-30 | 2021-08-06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参数准确性识别方法及网络设备 |
CN108260138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工程参数的自动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8449762B (zh) * | 2017-02-16 | 2021-08-1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 一种核查工程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9963300B (zh) * | 2017-12-22 | 2022-08-2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方位角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08235241A (zh) * | 2018-01-05 | 2018-06-29 | 北京胜普多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dt判断lte小区方位角偏差和接反的方法 |
CN112469060B (zh) * | 2020-12-08 | 2023-05-1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1817A (zh) * | 2009-07-23 | 2010-01-06 | 北京格林耐特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确定基站天线方位角偏差的方法 |
EP2196817A1 (en) * | 2008-12-10 | 2010-06-16 | Alcatel, Lucent | An antenna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2932819A (zh) * | 2012-11-20 | 2013-02-13 | 梁春民 | 一种核查基站小区方位角的方法 |
-
2013
- 2013-04-19 CN CN201310138276.1A patent/CN1041138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196817A1 (en) * | 2008-12-10 | 2010-06-16 | Alcatel, Lucent | An antenna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1621817A (zh) * | 2009-07-23 | 2010-01-06 | 北京格林耐特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确定基站天线方位角偏差的方法 |
CN102932819A (zh) * | 2012-11-20 | 2013-02-13 | 梁春民 | 一种核查基站小区方位角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一种新的智能性天线方位角计算及小区覆盖分析方法;兰丽娜;《电信科学》;20100831;第82-8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13858A (zh) | 2014-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13858B (zh) | 一种天线方位角偏差的确定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 | |
US10595292B2 (en) |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6658399B (zh) | 一种基于手机用户位置指纹进行手机位置定位的方法 | |
CN109963287A (zh) | 天线方向角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6937303B (zh) | 一种基站测试方法及系统、终端、云服务器 | |
CN104244307B (zh) | 异常事件上报、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管理服务器 | |
CN102355690B (zh) | 一种评估基站小区间天馈线接反的方法 | |
EP2640116A1 (en) | Calib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verage database | |
CN109471134B (zh) | 地理定位分析系统和运营商网络装备参数的自动校准 | |
US917933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the wireless signal propagation model of the cellular network | |
CN103781093A (zh) | 基于虚拟切换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和终端 | |
CN103929775A (zh) | 一种服务小区覆盖方向合理性检查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372275A (zh) | 一种干扰源定位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5208582A (zh) | Lte网络中基于栅格干扰的信号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7734516B (zh) |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和装置 | |
CN105828342B (zh) | 一种确认邻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640134A (zh) | 检查基站天馈方向的方法与装置 | |
CN110536356B (zh) | 一种公专网干扰排查方法和装置 | |
CN105338546A (zh) | Lte网络中问题小区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 |
CN109246724B (zh) | 一种检测天线和工参数据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548033A (zh) | 一种基于通信信号测量的基站天馈系统整改方法 | |
CN105451246A (zh) | Lte网络中基于小区干扰总量的信号优化方法及系统 | |
CN106162548B (zh) | 一种识别超远邻区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234163B (zh) | 用户终端的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03906126B (zh) | 干扰的预判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