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2372B - 一种盲文电子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盲文电子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2372B
CN104112372B CN201310133140.1A CN201310133140A CN104112372B CN 104112372 B CN104112372 B CN 104112372B CN 201310133140 A CN201310133140 A CN 201310133140A CN 104112372 B CN104112372 B CN 1041123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braille
layer
cavity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31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2372A (zh
Inventor
徐鲁宁
刘俊标
韩立
郭少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1331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2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12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2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2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2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Indication Of The Valve Opening Or Closing St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盲文电子书,包括:盲文显示层、电流变液阀门层、基座、压力传送装置及动力源。应用本发明,既解决了实际应用中电流变液阀门的两态需求与现有电流变液性能特点的矛盾,又解决了高零场黏度电流变液压力传送不均匀的问题,使更多零场黏度区间内的电流变液可以用于盲文电子书的电流变液阀,拓宽了电流变液可使用的零场黏度范围,降低了盲文电子书的成本,进一步推进了盲文电子书的实用化、商用化。

Description

一种盲文电子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觉感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盲文电子书。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然而对于视障人群而言,目前主要通过听的方式使用电子信息,难以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为了建立“信息无障碍”的和谐社会,满足视障人群的阅读要求,需要将电子存储的数据转换为盲文字符显示,即需要盲文电子书。一个标准的盲文字符由2×3的点阵构成,点阵中的每个点称为一个基本点位。通过不同基本点位的有无凸起来表示不同含义。要显示盲文字符就需要控制不同基本点位的凸起。
为了智能控制基本点位的凸起,引入了电流变液阀门。电流变液是一种智能材料,其是通过在基液中添加特定的纳米级颗粒形成的,在不发生沉降的时候,属于胶体溶液。电流变液在电场作用下可以产生在液态和类固态之间变化的液体,即在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可以从液态快速变为类固态,在去除电场作用时,电流变液可以从类固态快速变为液态。在电流变液变为类固态时,具有一定的屈服应力,正是因为电流变液的这种特性,使得应用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液阀门成为多行盲文显示装置中控制盲文基本点位凸起与否的很好选择。电流变液阀门是由两个电极及其间完全处于电极覆盖之下的电流变液构成,电流变液只能从电极对之间流过。当电极上电时,两个电极之间的电流变液由液态变为类固态,此时电流变液阀处于关断状态,可阻断一定的液压力;当电极断电时,两电极之间的电流变液由类固态变为液态,此时电流变液阀处于开通状态,可传递液压力。通过电流变液阀门的开启和关断来控制基本点位的凸起和复位。
零场黏度是衡量电流变液性能的一个参考值。目前,零场黏度低的电流变液,在施加外电场后,其屈服应力也低;零场黏度高的电流变液,在在施加外电场后,其屈服应力也高。根据电流变液的该性能,现有电流变液阀门的性能特点是,在施加外电场、电流变液阀为关断状态时,如果电流变液阀门所用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低,则该电流变液阀门的屈服应力也低;如果电流变液阀门所用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高,则该电流变液阀门的屈服应力也高。
而实际应用需要,在电流变液阀门为开通状态时,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越低越好,这样电流变液的流动阻力小,流动的能量损耗小;并且,由于电流变液零场黏度低,其在流动过程中传递的力更均匀,使得受力面能够得到均匀的压力分布。在电流变液阀门为关断状态时,电流变液的屈服应力越高越好,这样电流变液阀门的阻断能力强,能够防止驱动力突破阀门阻力而造成盲文显示的误操作,而屈服应力高的电流变液其零场黏度也相对较高。可见,现有技术中,对电流变液阀门的两态需求与目前电流变液性能特点是矛盾的。
再有,如果电流变液阀门内的电流变液零场黏度高,由于该零场黏度高的电流变液流动阻力大,不容易受力均匀,因而其在流动过程中传递的力并不均匀,这样,也就使得受力面不能得到均匀的压力分布,由于压力分布不均匀,也会造成盲文显示误操作。
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如何解决电流变液阀门的两态需求与目前电流变液性能特点的矛盾,以及,如何使零场黏度高的电流变液能够均匀传递力,让受力面能够得到均匀的压力分布,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盲文电子书,既解决了电流变液阀门的两态需求与目前电流变液性能特点的矛盾,又解决了应用高零场黏度电流变液时压力传送不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盲文电子书,包括:盲文显示层、电流变液阀门层、基座、压力传送装置及动力源,其中,
所述盲文显示层,用于在电流变液压力作用下显示盲文字符中凸起的基本点位;
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盲文显示层的下方,所述盲文显示层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位于盲文显示层的下方,固定在所述基座内,且与所述盲文显示层紧密联接,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包括若干电流变液阀门,每个电流变液阀门内具有一条电流变液通道,每个电流变液通道与一个基本点位对应,所述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用于控制与之对应的基本点位凸起与否;所述电流变液通道的轨迹是非直线型;
所述压力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内,与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紧密连接,用于在动力源的驱动控制下,向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传送压力,以使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内的各个电流变液阀门获得动力;
所述动力源,与压力传送装置及电流变液阀门连接,用于向所述压力传送装置施加压力,使电流变液产生盲文显示层显示盲文凸点所需的动力,并控制每一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
其中,所述压力传送装置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无源活塞和有源活塞,其中,
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紧密连接,用于存储电流变液,所述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为第一黏度;
所述无源活塞,连接于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根据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压力差,从压力高的腔体向压力低的腔体运动;
所述第二腔体,存储有用于传送压力的液体,所述第二腔体内液体的黏度为第二黏度;所述第一黏度与所述第二黏度相同或不同;
所述有源活塞,穿过所述第二腔体,一端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源连接,在动力源的控制下,产生往复运动,使得所述第二腔体产生正压或负压。其中,所述无源活塞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的第一面,位于盲文显示层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盲文显示层的上表面平行。
其中,所述无源活塞垂直于运动轴方向的不同截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
其中,所述压力传送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槽和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槽设置在基座上,或者,所述密封圈槽设置在有源活塞和无源活塞的轴上;
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圈槽内,与所述无源活塞和有源活塞配合使用,以使所述第一、二腔体为密闭空间。
其中,所述有源活塞轴线与无源活塞轴线之间的夹角为任意度数。
其中,所述非直线型电流变液通道的轨迹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折线、曲线、弧线。
其中,所述盲文显示层包括:
滑柱层和变形膜层,其中,
所述滑柱层,包括若干作为盲文基本点位的滑柱,滑柱与电流变液阀门内的电流变液通道一一对应;
所述变形膜层,与所述滑柱层的底端紧密连接,根据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控制与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对应的滑柱是否凸起。
其中,所述盲文显示层还包括硬板,所述硬板与所述变形膜层紧密联接,以支撑所述变形膜层;所述硬板上设置有若干孔,每个孔只与一个滑柱对应。
其中,所述盲文显示层包括:压力传送通道层和变形膜层,其中,
所述压力传送通道层,包括若干压力传送通道,压力传送通道与电流变液阀门内的电流变液通道一一对应;
所述变形膜层,与所述压力传送通道层顶端紧密连接,根据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控制所述压力传送通道上的变形膜层是否凸起。
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电流变液阀门内控制电极对之间的电流变液通道轨迹是非直线型,在这种结构下,对于采用同一零场黏度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液阀,其在关断状态下所承受的屈服应力明显高于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直线型通道时所承受的屈服应力。由于改变了电流变液阀门内电流变液通道结构,提升了应用同一零场黏度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液阀门所承受的屈服应力,使得低零场黏度电流变液应用于盲文电子书成为可能。
再有,压力传送装置中的无源活塞,保证了电流变液阀门层内各个电流变液阀门能够获得均匀压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应用高零场黏度电流变液时压力传送不均匀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既解决了实际应用中电流变液阀门的两态需求与现有电流变液性能特点的矛盾,又解决了高零场黏度电流变液压力传送不均匀的问题,并且,使更多零场黏度区间内的电流变液可以用于盲文电子书的电流变液阀,拓宽了电流变液可使用的零场黏度范围,降低了盲文电子书的成本,进一步推进了盲文电子书的实用化、商用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盲文电子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盲文电子书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盲文电子书的B-B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盲文电子书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盲文电子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盲文电子书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盲文电子书的B-B剖视图。图3与图2的区别是,图3的剖面是经过基座轴线和有源活塞轴线的平面的剖视图,而图2的剖面是经过基座轴线和无源活塞的轴线的平面的剖面图。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文电子书具体可以包括:盲文显示层110,电流变液阀门层120,基座130,压力传送装置140及动力源150,其中,
盲文显示层110,用于在电流变液压力作用下显示盲文字符中凸起的基本点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盲文显示层可以包括:滑柱层111和变形膜层112,其中,
所述滑柱层111,包括若干作为盲文基本点位的滑柱1111,每个滑柱1111与电流变液阀门内的电流变液通道121一一对应;
所述变形膜层112,与所述滑柱层111的底端紧密连接,根据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控制与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对应的滑柱是否凸起。
这里,变形膜层112实际位于滑柱层111与电流变液阀门层120之间,其作用主要是防止电流变液阀门通道内的电流变液与滑柱层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盲文显示层,还可以包括硬板113,硬板113上具有若干孔,每个孔与、且只与一个滑柱1111对应,变形膜层112覆盖在所述硬板113上,也即硬板113与所述变形膜层112紧密联接,硬板113起到支撑变形膜层的作用。
上述硬板可以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在本申请中,并不对硬板所采用的材质做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盲文显示层包括:压力传送通道层411和变形膜层412,其中,
所述压力传送通道层411,包括若干压力传送通道4111,压力传送通道与电流变液阀门内的电流变液通道一一对应;
所述变形膜层412,与所述压力传送通道层411顶端紧密连接,根据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控制所述压力传送通道上的变形膜层是否凸起。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变形膜层凸起与否实际是盲文电子书中基本点位凸起与否。图4中的变形膜层在压力传送通道层顶端,且用于表示盲文的基本点位,因此,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不再需要硬板。
图4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仅仅在于盲文显示层,即图4所示实施例的盲文显示层是由压力传送通道和变形膜层实现的,而图3所示实施例的盲文显示层是由滑柱层和变形膜层实现的,其余两者均相同,因此,本文对图4不再做详细说明。
总之,本申请对盲文显示层的结构并不做严格的限定,任何可以实现基本点位凸起的方式都可以应用于本申请中。
基座130,设置在所述盲文显示层的下方,所述盲文显示层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上述基座可以由非金属材料或金属制成。在本申请中,并不对基座所采用的材质做限定。
电流变液阀门层120,位于盲文显示层110的下方,固定在基座130内,与所述盲文显示层110紧密联接。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120包括若干电流变液阀门,每个电流变液阀门内具有一条电流变液通道,每个电流变液通道与盲文显示层110中的基本点位一一对应;所述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用于控制与之对应的盲文显示层110中的基本点位凸起与否;所述电流变液通道的轨迹是非直线型;
每个电流变液阀门至少包括一对控制电极122、123,所述电流变液通道在控制电极对的完全覆盖之下。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电流变液阀门的控制电极对之间的电流变液通道由现有的直线型变为本申请所示的非直线型(参见图2中的电流变液通道121),以此来提高电流变液阀门的屈服应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这种非直线型通道的实质是,处于控制电极对间的电流变液通道的轨迹,也即电极间电流变液流动的轨迹,不是直线;如果将电流变液通道轨迹简化成一条线,那么,这条线在空间任何一个平面上的投影都不会是一个点。通过电流变液通道的转折变化来增加电流变液流动阻力,从而提高电流变液阀门在电场作用下的屈服应力。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越大,由电流变液通道转折所增加的阻力也越大,当电流变液在施加外电场变为类固态时,采用转折通道的电流变液阀门所承受的屈服应力会数倍增加,这种倍数与电流变液通道的轨迹有关。对于同一零场黏度的电流变液,在改变电流变液通道的轨迹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流变液变为类固态时,非直线型通道的电流变液阀门所承受的屈服应力明显高于直线型通道的电流变液阀门所承受的屈服应力。
通过改变电流变液通道轨迹,在使用较低零场黏度的电流变液时,仍可以使其阀门具有较高的屈服应力,这样,就解决了实际应用中电流变液阀门的两态需求与现有电流变液性能特点的矛盾,扩大了低零场黏度电流变液的应用范围,兼具了流动性和高屈服应力的优点。由于可以使用低零场黏度的电流变液,因而降低了盲文电子书的整体成本。
通过实验获知,对于同一零场黏度的电流变液,在控制电极对之间的电流变液通道有四个直角折弯的情况下(参见电流变液通道121),该电流变液阀门的屈服应力相比于直线型的情况下提高了四倍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图2、3所示仅仅为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而已,在实际应用中,非直线型电流变液通道轨迹可以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折线、曲线、弧线。例如,可以有一个直角折弯,也可以有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直角折弯;折弯的角度不只是直角,其它角度也可以,只是直角折弯常见,加工手段多。还可以是折线与圆弧线的结合,折线与双曲线的结合等。
压力传送装置140,设置在所述基座130内,与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120紧密连接,用于在动力源150的驱动控制下,向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120传送压力,以使电流变液阀门层120内的各个电流变液阀门获得动力;
动力源150,与压力传送装置140及电流变液阀门连接,用于向所述压力传送装置140施加压力,使电流变液产生盲文显示层显示盲文凸点所需的动力,并控制每一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
本申请中,动力源150与电流变液阀门的连接实际是电连接,即用于控制所述电流变液阀门是否上电,在附图中未示出该连接关系。
参见图2和图3,上述压力传送装置140可以具体包括:第一腔体141,无源活塞142,第二腔体143和有源活塞144,其中,
第一腔体141,与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紧密连接,用于存储电流变液,所述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为第一黏度;
无源活塞142,连接于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根据所述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142之间的压力差,从压力高的腔体向压力低的腔体运动;
这里,无源活塞142将第一腔体141与第二腔体143隔开,且无源活塞142不与电机、泵等提供动力的动力源直接联接,它仅仅受活塞两端腔体内的压差控制,从压力高的腔体向压力低的腔体运动;
第二腔体143,用于存储传送压力的液体,所述第二腔体内所储存的液体为第二黏度;所述第一黏度与所述第二黏度相同或不同,同质或不同质;
这里,第二腔体内的液体可以是电流变液,也可以是非电流变液,如水等;而且,第二腔体内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与第一腔体内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腔体内电流变液的黏度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腔内内电流变液的黏度。
有源活塞144,穿过所述第二腔体,一端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源连接,在动力源的控制下,产生往复运动,使得所述第二腔体143产生正压或负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基座130上还设置有密封圈槽;上述压力传送装置140还包括密封圈槽和密封圈。在具体实现时,密封圈槽既可以开在基座(相当于盲孔)上,也可以将密封圈槽开在无源活塞和有源活塞的轴上。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圈槽内,与所述无源活塞和有源活塞配合使用,以使所述第一、二腔体为密闭空间。例如,无源活塞142与设置在基座上的密封圈槽145内的密封圈相配合,和/或,有源活塞144也可以与设置在基座上的密封圈槽146内的密封圈相配合,实现密封;这样,密封圈与所述无源活塞和有源活塞配合,以使所述第一、二腔体成为密闭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将无源活塞与第一腔体相连接的面称为第一面147,将无源活塞与第二腔体相连接的面称为第二面148。上述第一面147位于盲文显示层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一面147与所述盲文显示层的上表面平行,第一面不小于电流变液阀门层与第一腔体的接触面。这样可以保证通过第一腔体传送到电流变液阀门层的压力是均匀的。上述第二面148相对于第一面147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不平行的,而且,该第一面147和第二面148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无源活塞可以是变截面活塞,即无源活塞垂直于运动轴方向不同截面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中,只要保证第一面147与盲文显示层点位阵列的形状相对应,处于盲文显示层的正下方,且与盲文显示层平行放置即可,对第二面148的形状、与第一面平行是否平行等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这样可以降低加工精度的要求,进而降低了盲文电子书的成本。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二腔体均为电流变液,且第一腔体141中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大于第二腔体中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即第一黏度大于第二黏度。在两个腔体中采用不同零场黏度液体的优势在于低黏度液体的流动阻力小,压力传递均匀、速度快,使得无源活塞获得均匀的压力,而且由于无源活塞和盲文显示层的平行位置关系,使得动力源的推力能够均匀的传递给盲文显示层,消除没有无源活塞分隔腔体、采用单一零场黏度的电流变液传递压力时,由于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高、流动阻力大,所造成的盲文凸点显示的推力不均匀,致使盲文显示误操作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高零场黏度电流变液时压力传送不均匀的问题。
例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一个腔体而没有无源活塞,那么,在现有技术中的第一、二电流变液腔体应该是连通为一体的一个腔体。例如,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A、B、C、D均表示零场电流变液的浓度值,且A、B、C、D所代表的浓度值逐渐增加。具体的,C数值大于B数值,B数值大于A数值,A数值远远小于B数值,D数值远远大于C数值。质量百分数大于或等于C浓度的电流变液为高零场黏度的电流变液,质量百分数低于C浓度的电流变液是低零场黏度的电流变液。例如,在现有技术一个腔体的情况下,要使用质量百分数为B浓度的电流变液,这样,既可以保证液体的流动性,也可以保证电流变液阀在电场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屈服应力。而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不能使用质量百分数为C或D浓度的电流变液,因为其浓度过大,虽然屈服应力足够强,但无法保证良好的流动性;并且,现有技术中也不能使用质量百分数为A浓度的电流变液,因为其浓度过小,在电场作用下无法保证可承受的屈服应力。
在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装置后,在第一、二腔内可以放置不同零场黏度的电流变液,例如,在靠近电流变液阀门层的第一腔体内放置质量百分比浓度为B-D任一浓度的电流变液,以保证具有足够的屈服应力;在第二腔体内放置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C任一浓度的电流变液,以保证电流变液良好的流动性,从而使得无源活塞的第二面能够获得均匀的压力,进而保证无源活塞的第一面产生均匀的压力。可见,应用本申请的盲文电子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高零场黏度电流变液时压力传送不均匀的问题,放宽了对电流变液性能的要求,拓宽了电流变液可使用的零场黏度范围。
在上述例子中,如果控制电极对间的电流变液通道的轨迹是非直线型,那么在第一腔体内也可以放置浓度为A的电流变液,通过电流变液通道转折来提高整个阀门的屈服应力。可见,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扩大了可使用电流变液的浓度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3所示实施例中,有源活塞的轴线与无源活塞的轴线是垂直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有源活塞的轴线与无源活塞的轴线也可以是平行的,还可以是任意的角度,即两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18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考虑到盲文电子书装置的外形尺寸,采用有源活塞轴线与无源活塞轴线垂直的关系可以减少盲文电子书装置的高度,将盲文电子书做薄,更利于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3所示实施例中,只存在一个无源活塞,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存在多个无源活塞,在本申请中,并不对无源活塞的个数做限定。相应的,当有多个无源活塞时,也会随之存在多个腔体,例如,当有两个无源活塞时,会存在3个腔体,当有3个无源活塞时,会存在4个腔体。本申请也不对腔体的个数做限定。通过设置无源活塞,使得采用不同液体传递压力成为可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高零场黏度电流变液时压力传送不均匀的问题。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申请的实现过程再做详细说明。
有源活塞144在动力源150的作用下,在第二腔体143中产生向左的推力,由于低零场黏度液体流动阻力小,压力传递均匀,速度快,使得无源活塞142的第二面148获得相对均匀的压力。同时,无源活塞142也获得了向上的正压力,在此正压力的作用下,无源活塞142向上运动,第一腔体141容积缩小,第一腔体141中的电流变液传递压力,该压力通过阀门层内的电流变液阀门传递给盲文显示层,使得盲文显示层的凸基本点位点凸起;当有源活塞144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时,在第二腔体143中形成负压,负压力吸引无源活塞142向下运动,第一腔体141的容积扩大,吸引盲文凸点的基本点位恢复原位。当然,这里表述的只是显示层凸点基本点位能够凸起和复位的原理,具体应用中,哪点凸起,哪点复位,还需要电流变液阀的具体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电流变液阀门层120包括上下两层电流变液阀门,当然,每层都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流变液阀门。其中,上下两层的电流变液阀门之间为串联结构,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包括一层电流变液阀门或多层电流变液阀门,电流变液阀门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根据结构的需要确定,这里并不对电流变液阀门的具体表现形式做限定。无论电流变液阀门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几层,由于其多层之间是串联的,因此一层与多层的原理都是相同的,至于电流变液阀门之间如何联接,如何在动力源的控制下实现盲文显示层基本点位凸起与否的控制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详细说明书。
综上,应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电流变液阀门内控制电极对之间的电流变液通道轨迹由直线型改为非直线型,提升了应用同一零场黏度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液阀门所承受的屈服应力,使得低零场黏度电流变液应用于盲文电子书成为可能。
再有,压力传送装置中的无源活塞,将现有的一个腔体分为两个腔体,既保证了电流变液阀门层内各个电流变液阀门能够获得均匀压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应用高零场黏度电流变液时压力传送不均匀的问题,又扩大了零场黏度的电流变液的应用区间,进一步降低了盲文电子书的成本,推进了盲文电子书的实用化、商用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得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盲文电子书,其特征在于,包括:盲文显示层、电流变液阀门层、基座、压力传送装置及动力源,其中,
所述盲文显示层,用于在电流变液压力作用下显示盲文字符中凸起的基本点位;
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盲文显示层的下方,所述盲文显示层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位于盲文显示层的下方,固定在所述基座内,且与所述盲文显示层紧密联接,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包括若干电流变液阀门,每个电流变液阀门内具有一条电流变液通道,每个电流变液通道与一个基本点位对应,所述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用于控制与之对应的基本点位凸起与否;所述电流变液通道的轨迹是非直线型;
所述压力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内,与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紧密连接,用于在动力源的驱动控制下,向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传送压力,以使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内的各个电流变液阀门获得动力,所述压力传送装置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无源活塞和有源活塞,其中,
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层紧密连接,用于存储电流变液,所述电流变液的零场黏度为第一黏度;
所述无源活塞,连接于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根据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压力差,从压力高的腔体向压力低的腔体运动;
所述第二腔体,存储有用于传送压力的液体,所述第二腔体内液体的黏度为第二黏度;所述第一黏度与所述第二黏度相同或不同;
所述有源活塞,穿过所述第二腔体,一端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源连接,在动力源的控制下,产生往复运动,使得所述第二腔体产生正压或负压;
所述动力源,与压力传送装置及电流变液阀门连接,用于向所述压力传送装置施加压力,使电流变液产生盲文显示层显示盲文凸点所需的动力,并控制每一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文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活塞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的第一面,位于盲文显示层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盲文显示层的上表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文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活塞垂直于运动轴方向的不同截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文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送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槽和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槽设置在基座上,或者,所述密封圈槽设置在有源活塞和无源活塞的轴上;
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圈槽内,与所述无源活塞和有源活塞配合使用,以使所述第一、二腔体为密闭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盲文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活塞轴线与无源活塞轴线之间的夹角为任意度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盲文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直线型电流变液通道的轨迹为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盲文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折线、弧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文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文显示层包括:滑柱层和变形膜层,其中,
所述滑柱层,包括若干作为盲文基本点位的滑柱,滑柱与电流变液阀门内的电流变液通道一一对应;
所述变形膜层,与所述滑柱层的底端紧密连接,根据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控制与所述电流变液阀门对应的滑柱是否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盲文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文显示层还包括硬板,所述硬板与所述变形膜层紧密联接,以支撑所述变形膜层;所述硬板上设置有若干孔,每个孔只与一个滑柱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文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文显示层包括:压力传送通道层和变形膜层,其中,
所述压力传送通道层,包括若干压力传送通道,压力传送通道与电流变液阀门内的电流变液通道一一对应;
所述变形膜层,与所述压力传送通道层顶端紧密连接,根据电流变液阀门的通断控制所述压力传送通道上的变形膜层是否凸起。
CN201310133140.1A 2013-04-17 2013-04-17 一种盲文电子书 Active CN104112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3140.1A CN104112372B (zh) 2013-04-17 2013-04-17 一种盲文电子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3140.1A CN104112372B (zh) 2013-04-17 2013-04-17 一种盲文电子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2372A CN104112372A (zh) 2014-10-22
CN104112372B true CN104112372B (zh) 2016-08-10

Family

ID=5170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3140.1A Active CN104112372B (zh) 2013-04-17 2013-04-17 一种盲文电子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123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4813B (zh) * 2016-03-30 2018-06-29 郑州大学 基于三针驱动器的盲文学习机
CN113327488B (zh) * 2020-02-28 2023-06-2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阵列式阀门及装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6174A (en) * 1994-08-04 1996-03-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actile display using an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CN1318193C (zh) * 2004-11-24 2007-05-30 东南大学 力反馈数据手套的力反馈装置
KR100851279B1 (ko) * 2006-12-07 2008-08-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전기 유변 유체를 이용한 점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593020B (zh) * 2008-05-28 2011-08-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能提供触觉感受的电子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AU2010201227A1 (en) * 2009-09-04 2011-03-24 Robert Dale Caslick A system for assisting a sight impaired individual
FR2955404B1 (fr) * 2010-01-18 2012-01-27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Actionneur fluidique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a actionneurs fluidiques
CN102222430B (zh) * 2011-05-16 2013-06-0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盲用电子书
CN102723020A (zh) * 2012-06-01 2012-10-10 上海市七宝中学 一种盲人触点式阅读器
CN102855791B (zh) * 2012-09-19 2014-09-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盲人识字辅助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2372A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2372B (zh) 一种盲文电子书
US4286627A (en) Vortex chamber controlling combined entrance exit
KR100651825B1 (ko) 기계적인 스위치를 이용한 메모리 어레이, 그의 제어 방법,기계적인 스위치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US20110056834A1 (en) Dielectrophoresis-based microfluidic system
CN106201141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26168A (zh) 集成电路结构
CN103824593B (zh) 闪存单元的操作方法
CN107123439A (zh) 存储器装置
CN103430246B (zh) 负微分电阻装置
CN104112380B (zh) 一种盲用电子书
CN204512536U (zh) 用于多路流体选择和输送的控制阀组
CN104201059B (zh) 基于静电斥力和引力混合驱动的射频mems开关
WO2012155622A1 (zh) 一种阵列式阀门
CN209657286U (zh) 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多协议接口固态存储系统
JP2019529974A (ja) 静電気作動装置、及び、該静電気作動装置を備えた眼鏡
US4371753A (en) Miniature fluid-controlled switch
DE60232094D1 (de) Eingebetteter dram mit halbdichte-rom
US20220075554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ly based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CN101351846A (zh) 容许线重叠点处电部件未对准的交叉杆阵列设计以及线寻址方法
CN104112381B (zh) 一种盲用电子书
CN206130214U (zh) 一种液控单向阀
CN102593026B (zh) 测量浮栅器件的耦合系数的方法
CN104795086A (zh) 一种存储阵列、存储器及存储阵列控制方法
CN105607362A (zh) 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基板
KR100857085B1 (ko) 기계적인 스위치를 이용한 메모리 어레이의 동작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