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2380B - 一种盲用电子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盲用电子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2380B
CN104112380B CN201310133034.3A CN201310133034A CN104112380B CN 104112380 B CN104112380 B CN 104112380B CN 201310133034 A CN201310133034 A CN 201310133034A CN 104112380 B CN104112380 B CN 104112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channel
fluid recovery
electrorheological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30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2380A (zh
Inventor
徐鲁宁
韩立
刘俊标
郭少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13303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2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12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2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2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2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盲用电子书,包括:显示装置、通道层、阀门层、电流变液腔体、驱动控制装置和开关装置。应用本申请提供的盲用电子书,能够消除电流变液中颗粒的沉积,解决电流变液沉降问题,提高电流变液阀门可靠性,进而使得盲用电子书能够达到商品化阶段。

Description

一种盲用电子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觉感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盲用电子书。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然而对于视障人群而言,目前主要通过听的方式使用电子信息,难以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为了建立“信息无障碍”的和谐社会,满足视障人群的阅读要求,需要将电子存储的数据转换为盲文字符显示,即盲用电子书。标准盲文是2×3的点阵字符,通过不同基本点位的有无凸点来表示不同含义。要显示盲文字符就需要控制不同基本点位的凸起。
为了智能控制基本点位的凸起,引入了电流变液阀。电流变液是一种智能材料,其是通过在基液中添加特定的纳米级颗粒形成的,在不发生沉降的时候,属于胶体溶液。电流变液是一种在电场作用下可以产生液态和类固态之间变化的液体,即在电场作用下可以从液态快速变为类固态。电流变液阀是由两个电极及其间完全处于电极覆盖之下的电流变液构成,电流变液只能从电极对之间流过。当电极上电时,两个电极之间的电流变液由液态变为类固态,此时电流变液阀处于关断状态,不传递力;当电极断电时,两电极之间的电流变液由类固态变为液态,此时电流变液阀处于开通状态,可传递力。通过电流变液阀的开启和关断来控制基本点位的凸起和复位。
电流变液中添加的纳米级颗粒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颗粒聚集、沉积现象,使得电流变液的成分不均、作为阀门的性能减弱甚至丧失。电流变液这种性能的降低或丧失,会严重地影响盲文字符凸点基本点位的正常显示,从而影响盲文电子书的寿命,使得盲用电子书无法实现商品化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盲用电子书,该盲用电子书能够消除电流变液的颗粒沉积现象,避免电流变液阀门性能的降低或丧失。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盲用电子书,包括:
显示装置,用于在电流变液压力的作用下显示盲文字符中凸起的基本点位;
通道层,位于显示装置的下方,与所述显示装置紧密连接,所述通道层包括若干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和电流变液回收装置,其中,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与所述基本点位一一对应,每个电流变液回收装置连接于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和开关装置之间;
阀门层,位于通道层的下方,与所述通道层紧密连接,所述阀门层包括若干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所述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与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一一对应,所述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的通断用于控制所述基本点位的凸起与否;
电流变液腔体,位于阀门层的下方,与所述阀门层紧密连接,用于存储电流变液;
驱动控制装置,用于向电流变液腔体施加压力,使电流变液产生显示装置显示盲文凸点所需的动力,并控制每一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的通断;
开关装置,连接于电流变液回收装置和电流变液腔体之间,在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接受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开启所述开关装置,控制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腔体、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和电流变液回收装置之间流动。
其中,所述电流变液回收装置包括:若干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和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其中,
每个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设置在一条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上,用于在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与一条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的通断;其中,每个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至少包括一对控制电极;
每个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用于连通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相连的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与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
每个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通过开关装置分别与电流变液腔体连通。
其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动力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一端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电流变液腔体连通;
在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使得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腔体、用于控制基本点位是否凸起的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与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相连的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动力装置之间流动。
其中,所述电流变液回收装置包括: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其中,
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至少包括一对电极,每个电极完全覆盖处于电极对之间的电流变液,且所述电极上的孔洞与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的位置相对应;在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与一条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的通断;
每个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通过开关装置分别与电流变液腔体连通。
其中,所述电流变液回收装置还包括:
电流变液阀间电极支撑体,设置在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的一对电极之间,用于在所述电极对之间形成支撑。
其中,所述电流变液阀间电极支撑体为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具有与电流变液回收通道、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相对应的孔洞;或者,
所述电流变液阀间电极支撑体为若干支撑块。
其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动力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一端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电流变液腔体连通;
在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使得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腔体、用于控制基本点位是否凸起的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与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相连的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动力装置之间流动。
其中,所述动力装置为泵体或电机活塞机构。
其中,在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活塞机构时,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单向阀,
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动力装置和电流变液腔体同时连通,以控制电流变液按照预定的方向流动。
其中,所述盲用电子书中还包括: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流变液腔体内,用于搅拌所述电流变液腔体内的电流变液。
其中,每个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至少包括一对控制电极。
应用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盲用电子书,能够消除电流变液中颗粒沉积,解决电流变液沉降问题,提高电流变液阀门可靠性,进而使得盲用电子书能够达到商品化阶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盲用电子书基本点位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盲用电子书基本点位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盲用电子书基本点位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盲用电子书基本点位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d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盲用电子书基本点位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盲用电子书通道层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盲用电子书通道层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a所示附图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现有技术中盲用电子书基本点位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通常,盲用电子书包括:显示装置101,通道层102,阀门层103,电流变液腔体104和驱动控制装置105,其中,显示装置101,通道层102,阀门层103和电流变液腔体104从上到下依次紧密的固定连接,具体的,
显示装置101用于在电流变液压力的作用下显示盲文字符中凸起的基本点位;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为变形膜,比如橡胶薄片,在压力下凸起变形成为盲人可触摸凸点;
通道层102中包括若干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106,该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106与基本点位一一对应;
阀门层103中包括若干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1031,该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1031与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106一一对应,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1031的通断用于控制电流变液传递的力是否能够传递到显示装置,进而控制基本点位的凸起与否;该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1031至少包含一对控制电极。
电流变液腔体104用于存储电流变液;
驱动控制装置105,用于向电流变液腔体施加压力,使电流变液产生显示装置显示凸点所需的动力,并控制每一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的通断。
由于电流变液中的悬浮颗粒会沉积到电流变液腔体的底部及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的底部(如图1中电流变液腔体104及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106底部的黑点),从而造成电流变液阀门性能减弱甚至丧失,影响盲文电子书的寿命。
为了消除电流变液颗粒沉积现象,避免电流变液阀门性能降低,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让使用的电流变液循环起来,使组成电流变液的基油和悬浮颗粒相互运动,使之重新搅拌混合为成分均匀的电流变液。这样就可以保障电流变液的阀门性能不会因为颗粒沉积而发生降低或者丧失。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盲用电子书,参见图2a,其包括:显示装置201、通道层202、阀门层203、电流变液腔体204、驱动控制装置205、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开关装置207和电流变液回收装置208,具体的,
显示装置201,用于在电流变液压力的作用下显示盲文字符中凸起的基本点位;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为变形膜,比如橡胶薄片,在压力下凸起变形成为盲人可触摸凸点;
通道层202,位于显示装置201的下方,与所述显示装置紧密连接,所述通道层包括若干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和若干电流变液回收装置208,其中,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与所述基本点位一一对应,每个电流变液回收装置208连接于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和开关装置207之间;
这里,通道层的填充物可以是任何绝缘的物体,例如,绝缘板,绝缘橡胶等等,本申请并不对通道层的填充物做限定。
阀门层203,位于通道层202的下方,与所述通道层紧密连接,所述阀门层包括若干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所述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与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一一对应,所述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的通断用于控制所述基本点位的凸起与否;每个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内可以包括一个控制阀,也可以包括多个控制阀,也就是说,每个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至少包含一对控制电极。
电流变液腔体204,位于阀门层203的下方,与所述阀门层紧密连接,用于存储电流变液;
驱动控制装置205,用于向电流变液腔体施加压力,使电流变液产生显示装置显示盲文凸点所需的动力,并控制每一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的通断;
这里,驱动控制装置如何向电流变液腔体施加压力,如何控制每一电流阀门组的通断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详细说明。
开关装置207,连接于电流变液回收装置208和电流变液腔体204之间,在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接受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开启所述开关装置207,控制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腔体204、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和电流变液回收装置208之间流动。
上述显示装置201,通道层202,阀门层203和电流变液腔体204从上到下依次紧密的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2a、图2b所示,上述电流变液回收装置208可以具体包括:若干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1、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2082和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3,其中,
每个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3,设置在一条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2082上,用于在驱动控制装置205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208与一条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的通断;该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3至少包括一对控制电极;
每个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2082,用于连通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相连的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与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1;
每个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1,通过开关装置207分别与电流变液腔体204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的长度L2可以等于或大于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上电极L1的长度(参见图2a)。上述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盲文字符凸点直径的宽度(参见后面的图3a和图3b)。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3上电时,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2082与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不连通,此时,在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电流变液腔体204内的电流变液,将根据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的通断以控制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所对应的基本点位是否凸起;当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3未上电时,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2082与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连通,在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也未上电时,电流变液腔体204内的电流变液将通过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3、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2082与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1连通,此时,在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电流变液将在上述连通的通道内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开关装置207包括动力装置2071,参见图2a,该动力装置2071一端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电流变液腔体连通;例如,该动力装置可以为泵体,这里,并不对动力装置的具体表现形式做限定,任何可以产生动力的装置都可以应用于本申请中。
在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在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使得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腔体204、用于控制基本点位是否凸起的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与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相连的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3、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2082、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1、动力装置2071之间流动。
当然,根据泵体的运动方向,电流变液既可以按照204-209-206-2083-2082-2081-2071的方向流动,也可以反过来按照2071-2081-2082-2083-206-209-204的方向流动。这里,并不对电流变液的流动方向做限定,只要电流变液能够循环流动起来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动力装置可以是泵体也可以是电机活塞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活塞机构时,所述开关装置除了包括动力装置2071外还可以包括:单向阀2072,参见图2b,所述单向阀2072的一端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连通,另一端连通动力装置2071和电流变液腔204,以控制电流变液按照预定的方向的流动。单向阀的作用是为了保证电流变液只沿一个方向流动,从而实现定向流动控制。例如,只允许电流变液沿着204-209-206-2083-2082-2081-2071的方向流动,不能反向流动。经过多次循环或预订时间的循环,在流动过程中搅拌了电流变液,使得基油和悬浮颗粒混合均匀,避免了电流变液阀门性能减弱甚至丧失。需要注意的是,单向阀2072和与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在控制上是互锁的,即如果单向阀开通,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关断;反之亦然。两者不能同时开通或者关闭,以避免对盲文电子书点位的误操作。
当开关装置包括电机活塞机构和单向阀时,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上述电流变液回收装置208可以具体包括: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4,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5,其中,
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至少包括一对电极,每个电极完全覆盖处于电极对之间的电流变液,且所述电极上的孔洞与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5、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的位置相对应;在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5与一条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的通断;
每个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5,通过开关装置207分别与电流变液腔体204连通。
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的电极对可以理解为很大的两层,每层与通道层横截面相对应,当然,每层在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的相应位置有孔洞,以使电流变液能够顺利流动。
与图2a、图2b实施例类似的,所述开关装置207可以包括动力装置2071,该动力装置2071一端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5连通,另一端与电流变液腔体204连通;
在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使得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腔体204、用于控制基本点位是否凸起的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与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相连的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4、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2085、动力装置2071之间流动。
当然,根据泵体或电机活塞机构的运动方向,电流变液既可以按照204-209-206-2084-2085-2071的方向流动,也可以反过来按照2071-2085-2084-206-209-204的方向流动。这里,并不对电流变液的流动方向做限定,只要电流变液能够循环流动起来即可。与前述类似的,在采用电极活塞机构时,单向阀和与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在控制上是互锁的,即如果单向阀开通,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关断;反之亦然。两者不能同时开通或者关闭,以避免对盲文电子书点位的误操作。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d,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也可仅仅是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的电极对的一个电极20842上的一个或多个孔洞2087。在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使得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腔体204、用于控制基本点位是否凸起的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206、与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相连的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4、一个或多个孔洞2087、动力装置2071之间流动。
在图2c和图2d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电流变液回收装置还包括:电流变液阀间电极支撑体2086,设置在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2084的一对电极之间,用于在所述电极对之间形成支撑。以避免由于电极本身的面积过大,由于重力所导致的电极对之间短路。
上述电流变液阀间电极支撑体2086可以为一支撑板,例如该支撑体为一整块板材,所述支撑板上具有与电流变液回收通道、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相对应的孔洞;或者,上述电流变液阀间电极支撑体为若干支撑块,当然,支撑块所在位置要避开上述孔洞的位置。也就是说,该支撑体2086既可以是一整体,也可以若干小块,只要能避免电极对之间短路即可,这里并不对支撑体的形状、图案、大小、材质做限定。
与图2a、图2b实施例类似的,在图2c和图2d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装置除了包括动力装置2071外还可以包括:单向阀2072,所述单向阀2072的一端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连通,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2071和电流变液腔204,以控制电流变液按照预定的方向的流动。单向阀的作用是为了保证电流变液只沿一个方向流动,从而实现定向流动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a、图2b、图2c或图2d所示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搅拌装置210,该搅拌装置210设置在电流变液腔体204内,用于搅拌所述电流变液腔体内的电流变液。通过对腔体内电流变液的搅拌,可进一步使基油和悬浮颗粒混合的更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每个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至少包含一对控制电极,这里,并不对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的具体采用的形式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每个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209可以至少包括一对控制电极。这里,如果包括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控制电极对是指,将至少两个控制电极对的电流变液通道相连通。实现至少两个控制电极对相连通,即串联有多种方式,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将至少两个控制电极对的电流变液通道通过管道连通,或者,将至少两个控制电极对的电极上下排列在一起,使至少两个控制电极对的电流变液通道直接连通。这里,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中包括多少个控制电极对,以及如何控制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内的一个或多个控制电极对从而实现对基本点位凸起与否的控制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开关装置和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可定时上电开启,或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开启,这样,既可以定时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现象,也可以根据指令随时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现象。这里,并不对开关装置和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的开启方式做限定,任何可能的控制方式都可以应用于本申请中。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部分更形象,更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图3、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再做说明。
图3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盲用电子书通道层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图3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盲用电子书通道层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3a所示附图的A-A剖视图。
参见图3a,其包括盲文点位301,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302、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303,其中,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图未示)就设置在该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303上,其位置如图3a中的304位置,且每个电流变液支路通道上都设置有一个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以控制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与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图未示)之间是否连通。盲文字符305,其表现为一方点阵,即在一个长方形里有6个可凸起的基本点位。根据图3a所示可知,不同盲文字符305之间有一个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302,每个基本点位都对应一个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303。
参见图3b,其与图3a的区别是,在图3b中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303的宽度等于盲文点位直径的宽度,而在图3a中,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303的宽度小于盲文点位直径的宽度。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的宽度越宽,越有利于电流变液在循环流动中的基油与悬浮颗粒混合,当然,在本申请中,并不对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的宽度做限定,该宽度可根据应用的实际需求而定。
参见图4,显示装置403,其上有基本点位401和基本点位402,其中,基本点位凸起的状态如401所示,基本点位未凸起的状态如402所示。通道层404中显示了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4041,阀门层405中包括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407,电流变液腔体406位于阀门层下,且与阀门层紧密连接。
参见图3和图4,当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在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开关装置使得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303、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302及电流变液腔体406之间流动;当需要控制盲文字符的基本点位时,电流变液仅在电流变液腔体406、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407和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4041之间传递力,没有循环流动。
应用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盲用电子书,能够清除电流变液中颗粒沉积,解决电流变液沉降问题,提高电流变液阀门可靠性,进而使得盲用电子书能够达到商品化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盲用电子书,包括: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盲文字符的基本点位;
阀门层,位于所述显示装置下方,所述阀门层包括若干阀门组,所述阀门组的通断用于控制所述基本点位的凸起与否;
驱动控制装置,用于产生显示装置显示盲文凸点所需的动力,并控制阀门组的通断;
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用电子书还包括:通道层、电流变液腔体和开关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在电流变液压力的作用下显示盲文字符中凸起的基本点位;
所述通道层,位于显示装置的下方,与所述显示装置紧密连接,所述通道层包括若干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和电流变液回收装置,其中,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与所述基本点位一一对应,每个电流变液回收装置连接于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和开关装置之间;
所述阀门层,位于通道层的下方,与所述通道层紧密连接,所述阀门层包括若干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所述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与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一一对应,所述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的通断用于控制所述基本点位的凸起与否;
所述电流变液腔体,位于阀门层的下方,与所述阀门层紧密连接,用于存储电流变液;
所述驱动控制装置,用于向电流变液腔体施加压力,使电流变液产生显示装置显示盲文凸点所需的动力,并控制每一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的通断;
所述开关装置,连接于电流变液回收装置和电流变液腔体之间,在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接受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开启所述开关装置,控制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腔体、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和电流变液回收装置之间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用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装置包括:若干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和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其中,
每个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设置在一条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上,用于在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与一条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的通断;其中,每个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包括至少一对控制电极;
每个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用于连通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相连的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与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
每个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通过开关装置分别与电流变液腔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盲用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动力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一端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电流变液腔体连通;
在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使得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腔体、用于控制基本点位是否凸起的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与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相连的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电流变液回收支路通道、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动力装置之间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用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装置包括: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其中,
所述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包括至少一对电极,每个电极完全覆盖处于电极对之间的电流变液,且所述电极上的孔洞与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的位置相对应;在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与一条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的通断;
每个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通过开关装置分别与电流变液腔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盲用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装置还包括:
电流变液阀间电极支撑体,设置在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的一对电极之间,用于在所述电极对之间形成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盲用电子书,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变液阀间电极支撑体为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具有与电流变液回收通道、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相对应的孔洞;或者,
所述电流变液阀间电极支撑体为若干支撑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盲用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动力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一端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电流变液腔体连通;
在需要消除电流变液的沉积时,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使得电流变液在电流变液腔体、用于控制基本点位是否凸起的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与所述电流变液压力传送通道相连的电流变液回收控制阀、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动力装置之间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盲用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泵体或电机活塞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盲用电子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活塞机构时,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单向阀,
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与所述电流变液回收主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动力装置和电流变液腔体同时连通,以控制电流变液按照预定的方向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盲用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用电子书中还包括: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流变液腔体内,用于搅拌所述电流变液腔体内的电流变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用电子书,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流变液点位控制阀门组包括至少一对控制电极。
CN201310133034.3A 2013-04-17 2013-04-17 一种盲用电子书 Active CN104112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3034.3A CN104112380B (zh) 2013-04-17 2013-04-17 一种盲用电子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3034.3A CN104112380B (zh) 2013-04-17 2013-04-17 一种盲用电子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2380A CN104112380A (zh) 2014-10-22
CN104112380B true CN104112380B (zh) 2016-06-15

Family

ID=5170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3034.3A Active CN104112380B (zh) 2013-04-17 2013-04-17 一种盲用电子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123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0688A (zh) * 2015-03-30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盲文阅读装置
CN110796927B (zh) * 2019-11-08 2021-10-2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电变液的盲文显示器装置
CN113327488B (zh) * 2020-02-28 2023-06-2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阵列式阀门及装配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7200A (en) * 1974-10-16 1977-07-19 Cranmer Terrence V Braille display switching matrix and circuit utilizing the same
EP0448187A1 (de) * 1990-03-13 1991-09-25 Jörg Fricke Gerät zur tastbaren Darstellung von Schriftzeichen und graphischer Information für Blinde
US5496174A (en) * 1994-08-04 1996-03-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actile display using an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CN1514417A (zh) * 2002-12-10 2004-07-21 ��ʽ����Askk 触摸杆保持设备、触摸杆显示设备和盲文显示部件
KR20080051997A (ko) * 2006-12-07 2008-06-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전기 유변 유체를 이용한 점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222430A (zh) * 2011-05-16 2011-10-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盲用电子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2613B2 (en) * 2000-08-31 2004-03-30 Fujitsu Siemens Computers Gmbh Display device suited for a blind pers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7200A (en) * 1974-10-16 1977-07-19 Cranmer Terrence V Braille display switching matrix and circuit utilizing the same
EP0448187A1 (de) * 1990-03-13 1991-09-25 Jörg Fricke Gerät zur tastbaren Darstellung von Schriftzeichen und graphischer Information für Blinde
US5496174A (en) * 1994-08-04 1996-03-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actile display using an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CN1514417A (zh) * 2002-12-10 2004-07-21 ��ʽ����Askk 触摸杆保持设备、触摸杆显示设备和盲文显示部件
KR20080051997A (ko) * 2006-12-07 2008-06-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전기 유변 유체를 이용한 점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222430A (zh) * 2011-05-16 2011-10-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盲用电子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2380A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2380B (zh) 一种盲用电子书
CN110936368B (zh) 一种机器人柔性手爪、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351164B (zh) 轴向柱塞泵电比例扭矩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62140B (zh) 基于合流控制方式的液压装置
CN202881828U (zh) 一种控制路面摊铺机熨平板运动的液压系统
CN103470852A (zh) 一种基于电润湿技术的微流体阀装置
KR101771233B1 (ko) 반사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048565A (zh) 显示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5351279A (zh) 泵送设备及其泵送液压系统
CN204082746U (zh) 一种齿轮齿条式升降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海洋平台
CN107200284B (zh) 卷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和起重机
CN109797798A (zh) 一种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与再利用系统
CN103901607A (zh) 一种基于电湿润效应的可变光孔液体光开关
WO2012155622A1 (zh) 一种阵列式阀门
CN104112373B (zh) 盲用电子书
CN107631041B (zh) 一种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
CN104806407B (zh) 多模式电控单体泵
CN204400460U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多路阀液压系统
CN101324244B (zh) 背腔比例调速垃圾处理装置液压系统
CN107631040B (zh) 一种比例流量截止阀
CN104112381B (zh) 一种盲用电子书
CN106351898A (zh) 平地机前轮驱动液压系统
CN107725841B (zh) 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
CN201531038U (zh) 滑移装载机辅具液压控制阀
CN204003677U (zh) 发电加热液压控制装置及摊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