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0811B -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0811B
CN104110811B CN201310324129.3A CN201310324129A CN104110811B CN 104110811 B CN104110811 B CN 104110811B CN 201310324129 A CN201310324129 A CN 201310324129A CN 104110811 B CN104110811 B CN 1041108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iye
air
position limiting
limiting structure
flexi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41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0811A (zh
Inventor
华龙
吕艳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241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08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10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0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0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0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导风装置,其包括并行排布的若干柔性百叶、主动连杆、从动连杆、驱动主动连杆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及用于限制柔性百叶左右摆动的弯曲变形的限位机构,每一柔性百叶具有入风端、背风端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每一柔性百叶的入风端的第二侧固定于出风口处,每一柔性百叶的背风端的第一侧转动连接于主动连杆上,从动连杆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上并传递弯曲变形在各个柔性百叶之间。对于刚性百叶来说,柔性百叶及限位机构的配合可以增加向左或向右导风的范围,满足用户对空调两侧的送风需求,同时弯曲的柔性百叶减小了风量损失。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空调器。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和图2,现有的家用空调室内机导风装置主要由导风板、百叶50及驱动两者运动的驱动装置组成,通过导风板的上下摆动以及百叶50的左右运动实现不同位置的送风。当用户需要把空调器送风至空调器安装位置的左边或右边时,则控制百叶50摆动至最左端或最右端。这种百叶50刚性大,只能随着驱动装置左右摆动,因此,风经过刚性百叶50会产生较大的风阻,风量损失较大,而且这种百叶50实现向左或向右导风的范围受限,使得百叶50左右导风的范围无法满足空调两侧的送风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导风装置,旨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百叶左右导风的范围无法满足空调两侧的送风需求且风量损失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器导风装置,用以安装于空调器的出风口处,所述空调器导风装置包括并行排布的若干柔性百叶、主动连杆、从动连杆、驱动所述主动连杆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及用于限制所述柔性百叶左右摆动的弯曲变形的限位机构,每一柔性百叶具有入风端、与所述入风端相对的背风端及位于所述入风端与所述背风端之间的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每一柔性百叶的入风端的第二侧固定于所述出风口处,每一柔性百叶的背风端的第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连杆上,所述从动连杆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上并传递弯曲变形在各个柔性百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制所述柔性百叶向左摆动的弯曲变形的第一限位结构及限制所述柔性百叶向右摆动的弯曲变形的第二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分别位于同一柔性百叶的左右两侧或分别位于不同柔性百叶的左侧和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包括第一框板与第二框板,每一柔性百叶的入风端的第二侧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板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板上,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板上且限制所述柔性百叶左右摆动的弯曲变形的第三限位结构与第四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和所述第四限位结构分别位于同一柔性百叶的左右两侧或分别位于不同柔性百叶的左侧和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与所述第四限位结构均呈弧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分别所形成的弧状结构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与所述第四限位结构分别所形成的弧状结构的半径,每一柔性百叶形成二维的扭转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均呈弧形,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于所述柔性百叶向左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面接触,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于所述柔性百叶向右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具有与所述柔性百叶的第一侧同侧的第一侧缘及与所述柔性百叶的第二侧同侧的与第二侧缘,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由所述第一侧缘至所述第二侧缘的圆弧半径逐渐增加,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具有与所述柔性百叶的第一侧同侧的第三侧缘及与所述柔性百叶的第二侧同侧的与第四侧缘,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由所述第三侧缘至所述第四侧缘的圆弧半径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排布呈弧状的若干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排布呈弧状的若干第二限位柱,各个第一限位柱于所述柔性百叶向左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线接触,各个第二限位柱于所述柔性百叶向右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连杆的数量多于一个,各个从动连杆并行且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摇杆及电机,所述摇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安装板,各个柔性百叶的入风端的第二侧与所述安装板是一体成型的或所述安装板作为一个单独部件与各个柔性百叶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换热器及风机,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上述空调器导风装置。
在柔性百叶的第一次弯曲过程中,柔性百叶会受到限位柱的阻挡,而在柔性百叶与限位柱的接触处完成第二次弯曲,此时,对于刚性百叶来说,柔性百叶及限位柱的配合可以增加向左或向右导风的范围,满足用户对空调两侧的送风需求,由于,柔性百叶在导风时会发生弯曲而呈弧状,根据康达效应,弧状柔性百叶对气流的导风效果更好,且风量损失减小。另外,通过从动连杆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上,即使仅有一个柔性百叶完成第二次弯曲,也会针弯曲变形传递至其他柔性百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刚性百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刚性百叶在导风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图4是图3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示出各个柔性百叶处于未弯曲状态。
图6示出了图5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各个柔性百叶处于向左弯曲的状态。
图7是图6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图9是图8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示出各个柔性百叶处于未弯曲状态。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其中示出了各个柔性百叶处于向左弯曲状态。
图11是图10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其中示出了各个柔性百叶处于向左弯曲状态。
图13是图12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其中示出了各个柔性百叶处于未弯曲状态。
图15是图14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图14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各个柔性百叶处于向左弯曲状态。
图17是图16的空调器导风装置沿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图16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其中示出了各个柔性百叶处于向左弯曲状态。
图20是图19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分解图。
图21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其中示出了各个柔性百叶处于向左弯曲状态。
图22示出了应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的空调器结构图。上述各附图中所涉及到的元件标号明细如下:
空调器导风装置 100、200、300、400、500、600、700
刚性百叶 50
柔性百叶 10、10a、10b、10c、10d、10e、10f
入风端 11、11d、11e、11f
背风端 12
第一侧 13、13b、13d、13e
第二侧 14、14b、14d、14e、14f
枢接部 15
安装板 16
主动连杆 20
从动连杆 21、21b、21d、21e
连接孔 22
端部 23
枢接孔 24
驱动机构 30
摇杆 31
电机 32
第一端 33
第二端 34
输出轴 35
活动转轴 36
固定孔 37
限位机构 40
第一限位结构 41、41a、41c、41d、41e
第二限位结构 42、42a、42c、42d、42e
第一限位柱 43c
第二限位柱 44c
出风框 50d
第一框板 51d
第二框板 52d
第三限位结构 43d
第四限位结构 44d
第一侧缘 43e
第三侧缘 45e
第四侧缘 46e
风道内壁或导风板 16e、16f
卡扣部 17f
卡孔 18f
空调器 800
外壳 501
换热器 502
风机 503
出风口 5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用以安装于空调器的出风口(图未示)处,其包括并行排布的若干柔性百叶10、主动连杆20、从动连杆21、驱动所述主动连杆20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30及用于限制所述柔性百叶10左右摆动的弯曲变形的限位机构40。
请同时参阅图4,每一柔性百叶10具有入风端11、与所述入风端11相对的背风端12及位于所述入风端11与所述背风端12之间的相对的第一侧13(上侧)与第二侧14(下侧)。每一柔性百叶10的入风端11的第二侧14(下侧)固定于所述出风口处,每一柔性百叶10的背风端12的第一侧13(上侧)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连杆20上。所述从动连杆21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10上并传递弯曲变形在各个柔性百叶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百叶10的第一侧13为上侧,第二侧14为下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百叶10的第一侧13为下侧,第二侧14为上侧。
当柔性百叶10不在限位机构40的作用下,而单纯在主动连杆20的带动下进行的自然弯曲为第一次弯曲。在柔性百叶10的第一次弯曲过程中,柔性百叶10会受到限位机构40的阻挡,而在柔性百叶10与限位机构40的接触处完成第二次弯曲,此时,对于刚性百叶来说,柔性百叶10及限位机构40的配合可以增加向左或向右导风的范围,满足用户对空调两侧的送风需求,由于,柔性百叶10在导风时,柔性百叶10发生弯曲而呈弧状,根据康达效应,弧状柔性百叶10对气流的导风效果更好,且风量损失减小。另外,通过从动连杆21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10上,即使仅有一个柔性百叶10完成第二次弯曲,也会针弯曲变形传递至其他柔性百叶10。
请同时参阅图5至图7,所述限位机构40包括限制所述柔性百叶10向左摆动的弯曲变形的第一限位结构41及限制所述柔性百叶10向右摆动的弯曲变形的第二限位结构42。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分别位于同一柔性百叶10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限位结构41与第二限位结构42控制其中一个柔性百叶10实现特定的弯曲形状,并通过从动连杆21将该柔性百叶10的弯曲形状传递给其他柔性百叶10。
通过对第一限位结构41和第二限位结构42的结构设计可以得到不同弯曲的柔性百叶10,满足用户的不同导风方向和导风范围的送风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更容易通过不断地仿真实验来实现实际所需要的导风效果,利于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均呈弧形,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于所述柔性百叶10向左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10面接触,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于所述柔性百叶10向右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10面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41的高度小于柔性百叶10的高度,同样地,第二限位结构42的高度小于柔性百叶10的高度,第一限位结构41与第二限位结构42对称设置。
所述从动连杆21的数量多于一个,各个从动连杆21并行且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10的第一侧13(上侧)和/或第二侧14(下侧)。在本实施例中,从动连杆21的数量为二,该二从动连杆21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10的第一侧13(上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从动连杆21可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10的第二侧14(下侧),从动连杆21与主动连杆20转动连接于柔性百叶10的不同侧,但同样地,从动连杆21可以在各个柔性百叶10之间传递弯曲变形。可以理解地,多个从动连杆21可以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10的第一侧13(上侧)和第二侧14(下侧),同样实现传递弯曲变形的效果。
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摇杆31及电机32。所述摇杆31的第一端33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连杆20的一端部23,与所述第一端33相对的第二端34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32的输出轴35上。
摇杆31的第一端33朝向主动连杆20的端部23设置有活动转轴36,主动连杆20的端部23开设有连接孔22,活动转轴36枢接于所述连接孔22内,从而实现主动连杆20的端部23与摇杆31的第一端33的活动连接。
摇杆31的第二端34开设有固定孔37,所述电机32的输出轴35固定于该固定孔37内。优选地,固定孔37呈方形,电机32的输出轴35的横截面呈方形,当电机32的输出轴35与固定孔37配合时,电机32的输出轴35转动,摇杆31的第二端34会转动。
主动连杆20与柔性百叶10的枢接(转动连接)及从动连杆21与柔性百叶10的枢接(转动连接)均通过枢接部及枢接孔的配合来实现的。具体地,柔性百叶10上设置若干枢接部15,对应地,从动连杆21和主动连杆20上均开设有枢接孔24,将枢接部15穿入枢接孔24内,并使枢接部15在枢接孔24中可转动但不会相互脱离。
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安装板16,各个柔性百叶10的入风端11的第二侧14(下侧)与所述安装板16是一体成型的或所述安装板16作为一个单独部件与各个柔性百叶10连接。所述安装板16可以是风道内壁(图未示),也可以是导风板(图未示)。
请同时参阅图8和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a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a分别位于不同柔性百叶10a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a位于其中一柔性百叶10a的左侧,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a位于另外一柔性百叶10a的右侧,可以理解地,该其中一柔性百叶10a与该另外一柔性百叶10a只要不同即可,并不必局限于图9所示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a位于最左侧的柔性百叶10a的左侧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a位于最右侧的柔性百叶10a的右侧。
请同时参阅图10和图11,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3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从动连杆21b的数量减少为一个,且该从动连杆21b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10b的第一侧13b(上侧),可以理解地,该从动连杆21b可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10b的第二侧14b(下侧)。
可以理解地,第三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300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不同之处可以应用到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200中。
请同时参阅图12和图13,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4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c为排布呈弧状的若干第一限位柱43c,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c为排布呈弧状的若干第二限位柱44c,各个第一限位柱43c于所述柔性百叶10c向左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10c线接触,各个第二限位柱44c于所述柔性百叶10c向右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10c线接触。
可以理解地,第四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400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可以应用到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200中,也可以应用至第三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300中。
请同时参阅图14至图18,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5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框50d,所述出风框50d包括第一框板51d(上框板)与第二框板52d(下框板),每一柔性百叶10d的入风端11d的第二侧14d(下侧)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板52d(下框板)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d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d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板52d(下框板)上,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板51d(上框板)上且限制所述柔性百叶10d左右摆动的弯曲变形的第三限位结构43d与第四限位结构44d,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d、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d、所述第三限位结构43d与所述第四限位结构44d均呈弧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d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d分别所形成的弧状结构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43d与所述第四限位结构44d分别所形成的弧状结构的半径,通过第一限位结构41d与第二限位结构42d来限制柔性百叶10d的第二侧14d(下侧)的弯曲变形,通过第三限位结构43d与第四限位结构44d来限制柔性百叶10d的第一侧13d(上侧)的弯曲变形,由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d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d分别所形成的弧状结构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43d与所述第四限位结构44d分别所形成的弧状结构的半径,由此,各个柔性百叶10d形成二维的扭转形状。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三限位结构43d由二个片体组成,所述第四限位结构44d也由二个片体组成,可以理解地,第三限位结构43d可以由一个片体组成,第四限位结构44d也由一个片体组成。
在第五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百叶10d的第二侧14d为下侧,所述柔性百叶10d的第一侧13d为上侧,所述第一框板51d为上框板,所述第二框板52d为下框板,可以理解地,所述柔性百叶10d的第二侧14d为上侧,所述柔性百叶10d的第一侧13d为下侧,所述第一框板51d为下框板,所述第二框板52d为上框板,也就是说,第一限位结构41d与第二限位结构42d所在的位置与第三限位结构43d与第四限位结构44d所在的位置可以上下颠倒。
当所述柔性百叶10d的第二侧14d为下侧,所述柔性百叶10d的第一侧13d为上侧,所述第一框板51d为上框板,所述第二框板52d为下框板时,柔性百叶10d摆动后,柔性百叶10d的第一侧13d缘(上边缘)的圆弧半径比柔性百叶10d的第二侧14d缘(下缘)的圆弧半径小,使得柔性百叶10d从上边缘到下边缘的风阻逐渐减小,这样更有利于风向下方引导,解决了空调向最下最左(或最右)送风难的问题。
当所述柔性百叶10d的第二侧14d为上侧,所述柔性百叶10d的第一侧13d为下侧,所述第一框板51d为下框板,所述第二框板52d为上框板时,柔性百叶10d摆动后,柔性百叶10d的第一侧13d缘(下边缘)的圆弧半径比柔性百叶10d的第二侧14d缘(上边缘)的圆弧半径小,使得柔性百叶10d从下边缘到上边缘的风阻逐渐减小,这样更有利于风向上方引导,解决了空调向最上最左(或最右)送风难的问题。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三限位结构43d与第四限位结构44d的结构均为片状结构,且二者的片状结构所形成的圆弧半径小于第一限位结构41d与第二限位结构42d所形成的圆弧半径;第三限位结构43d与第四限位结构44d位于同一柔性百叶10d的左右两侧,可以理解地,第三限位结构43d与第四限位结构44d可分别位于不同柔性百叶10d的左侧和右侧。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三限位结构43d与第四限位结构44d位于同一柔性百叶10d的左右两侧,且第一限位结构41d与第二限位结构42d也位于该柔性百叶10d的左右两侧。可以理解地,第三限位结构43d、第四限位结构44d和柔性百叶10d的位置关系可以与第一限位结构41d、第二限位结构42d和柔性百叶10d的位置关系不同,即第三限位结构43d、第四限位结构44d位于同一柔性百叶10d的左右两侧,而第一限位结构41d、第二限位结构42d分别位于不同柔性百叶10d的左侧和右侧;或者,第一限位结构41d、第二限位结构42d位于同一柔性百叶10d的左右两侧,而第三限位结构43d、第四限位结构44d分别位于不同柔性百叶10d的左侧和右侧。
可以理解地,第一限位结构41d、第二限位结构42d、第三限位结构43d、第四限位结构44d的结构可以部分或全部由第四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400的若干限位柱来取代。
可以理解地,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500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可以应用至第三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300中,即从动连杆21d的数量可以减少为一个,且该从动连杆21d可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10d的第一侧13d或第二侧14d。
请参阅图19和图20,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6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e具有与所述柔性百叶10e的第一侧13e(上侧)同侧的第一侧缘43e(上缘)及与所述柔性百叶10e的第二侧14e(下侧)同侧的与第二侧缘(下缘)(未标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e由所述第一侧缘43e至所述第二侧缘的圆弧半径逐渐增加,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e具有与所述柔性百叶10e的第一侧13e(上侧)同侧的第三侧缘45e(上缘)及与所述柔性百叶10e的第二侧14e(下侧)同侧的与第四侧缘46e(下缘),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e由所述第三侧缘45e至所述第四侧缘46e的圆弧半径逐渐增加,使得第一限位结构41e和第二限位结构42e本身就是一个二维结构,在第一限位结构41e和第二限位结构42e的限制下,各个柔性百叶10e产生二维弯曲变形;第二、各个柔性百叶10e的第二侧14e(下侧)并行且转动安装有多个从动连杆21e;第三、第一限位结构41e的高度与柔性百叶10e的高度相当,第二限位结构42e的高度与柔性百叶10e的高度相当。
可以理解地,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6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可应用于第二实施例中。
请同时参阅图21,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700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6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六实施例中,各个柔性百叶10e的入风端11e的第二侧14e与出风口处的风道内壁或导风板16e为一体成型的,在第七实施例中,各个柔性百叶10f单独成型,各个柔性百叶10f的入风端11f的第二侧14f设置有卡扣部17f,出风口处的风道内壁或导风板16f开设有卡孔18f,卡扣部17f对应卡入卡孔18f内,使得各个柔性百叶10f与出风口处的风道内壁或导风板16f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地,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700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导风装置600的不同之处可应用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中。
请参阅图2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800,其包括外壳501、设置于所述外壳501内的换热器502及风机503。所述出风口504开设于所述外壳501上。所述空调器800还包括设置于出风口504处的上述任意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装置100(200\300\400\500\600\700)。通过利用上述空调器导风装置100(200\300\400\500\600\700),可以使空调器800达到了所需要的送风要求,扩大左右送风范围,并使空调器800的导风设计更可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导风装置,用以安装于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导风装置包括并行排布的若干柔性百叶、主动连杆、从动连杆、驱动所述主动连杆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及用于限制所述柔性百叶左右摆动的弯曲变形的限位机构,每一柔性百叶具有入风端、与所述入风端相对的背风端及位于所述入风端与所述背风端之间的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每一柔性百叶的入风端的第二侧固定于所述出风口处,每一柔性百叶的背风端的第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连杆上,所述从动连杆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上并传递弯曲变形在各个柔性百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制所述柔性百叶向左摆动的弯曲变形的第一限位结构及限制所述柔性百叶向右摆动的弯曲变形的第二限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分别位于同一柔性百叶的左右两侧或分别位于不同柔性百叶的左侧和右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包括第一框板与第二框板,每一柔性百叶的入风端的第二侧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板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板上,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板上且限制所述柔性百叶左右摆动的弯曲变形的第三限位结构与第四限位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和所述第四限位结构分别位于同一柔性百叶的左右两侧或分别位于不同柔性百叶的左侧和右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与所述第四限位结构均呈弧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分别所形成的弧状结构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与所述第四限位结构分别所形成的弧状结构的半径,每一柔性百叶形成二维的扭转形状。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均呈弧形,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于所述柔性百叶向左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面接触,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于所述柔性百叶向右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面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具有与所述柔性百叶的第一侧同侧的第一侧缘及与所述柔性百叶的第二侧同侧的与第二侧缘,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由所述第一侧缘至所述第二侧缘的圆弧半径逐渐增加,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具有与所述柔性百叶的第一侧同侧的第三侧缘及与所述柔性百叶的第二侧同侧的与第四侧缘,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由所述第三侧缘至所述第四侧缘的圆弧半径逐渐增加。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排布呈弧状的若干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排布呈弧状的若干第二限位柱,各个第一限位柱于所述柔性百叶向左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线接触,各个第二限位柱于所述柔性百叶向右摆动时与该柔性百叶线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连杆的数量多于一个,各个从动连杆并行且转动连接于各个柔性百叶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摇杆及电机,所述摇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安装板,各个柔性百叶的入风端的第二侧与所述安装板是一体成型的或所述安装板作为一个单独部件与各个柔性百叶连接。
13.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换热器及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上。
CN201310324129.3A 2013-07-29 2013-07-29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Active CN104110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4129.3A CN104110811B (zh) 2013-07-29 2013-07-29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4129.3A CN104110811B (zh) 2013-07-29 2013-07-29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0811A CN104110811A (zh) 2014-10-22
CN104110811B true CN104110811B (zh) 2017-02-08

Family

ID=51707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4129.3A Active CN104110811B (zh) 2013-07-29 2013-07-29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108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8315A (zh) * 2015-09-25 2016-05-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结构
CN107650627B (zh) * 2017-08-22 2023-1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
CN112880140B (zh) * 2019-11-30 2022-04-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3199A (ja) * 2001-05-11 2002-11-22 Nippon Plast Co Ltd 風向調整装置
CN201191041Y (zh) * 2008-01-28 2009-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JP2009074758A (ja) * 2007-09-21 2009-04-09 Sharp Corp 風向変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
JP2009210145A (ja) * 2008-02-29 2009-09-1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2048655U (zh) * 2011-08-16 2011-11-23 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 能够改变送风方向的空调器
JP2012032054A (ja) * 2010-07-29 2012-0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03454363U (zh) * 2013-07-29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3199A (ja) * 2001-05-11 2002-11-22 Nippon Plast Co Ltd 風向調整装置
JP2009074758A (ja) * 2007-09-21 2009-04-09 Sharp Corp 風向変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
CN201191041Y (zh) * 2008-01-28 2009-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JP2009210145A (ja) * 2008-02-29 2009-09-1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2032054A (ja) * 2010-07-29 2012-0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02048655U (zh) * 2011-08-16 2011-11-23 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 能够改变送风方向的空调器
CN203454363U (zh) * 2013-07-29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0811A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0809B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203454363U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106958866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247581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322661B (zh) 出风口导风结构、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3307726B (zh) 空调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102878660B (zh) 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空调器和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103307725B (zh) 空调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104110811B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103292445B (zh) 空调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203375644U (zh) 空调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203757971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CN113623850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270513A (zh) 一种导风板连杆驱动结构、送风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CN104110808B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2062226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110810B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107300251A (zh) 一种导风板整体件驱动结构、送风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03454360U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203454362U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203454361U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110160138A (zh)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CN211177075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07741213U (zh) 一种空调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CN207741300U (zh) 一种空调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