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7895A - 金属模具 - Google Patents
金属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07895A CN104107895A CN201410156243.4A CN201410156243A CN104107895A CN 104107895 A CN104107895 A CN 104107895A CN 201410156243 A CN201410156243 A CN 201410156243A CN 104107895 A CN104107895 A CN 1041078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 die
- formingspace
- space
- inclined plane
- forming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2—Dies; Die plates; Die supports; Cooling equipment for dies; Accessories for loosening and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22D17/2236—Equipment for loosening or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015—Means for forcing the molten metal into the die
- B22D17/2046—Means for forcing the molten metal into the die with provisions for damping the pressure pea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模具,具体地,在以高压注入成形液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成形液与主芯撞击时施加于主芯的冲击,从而,即使长期使用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芯被破损现象等,从而能够延长金属模具的寿命。此外,通过改进注入流道的结构,从而在成形结束后可从成形品简单迅速地分离注入成形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分离过程中成形品被损坏的现象。此外,由于能够调节金属模具的成形空间的空间体积,因此能够用一个金属模具成形尺寸各异的成形品。此外,在从金属模具中分离成形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顺利地进行脱模,而且,即使在脱模过程中成形品的局部被金属模具夹住,也能够在不拆解金属模具的情况下容易地从金属模具中拔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产品成形用金属模具,特别是,在向金属模具内以高压注入成形液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成形液与成形芯撞击而导致成形芯强度下降的现象,从而不仅能够延长金属模具的寿命,还能够容易地调节成形空间的尺寸,从而能够在该成形空间内成形的成形品的尺寸根据其要求容易地制造出。
背景技术
一般,金属模具为以阴刻和阳刻形式形成所要成形的成形件的形状和结构的框架结构,而利用这种金属模具的产品的成形过程,将由金属熔融形成的成形液注入到金属模具的成形空间内,并进行冷却过程来进行。
这种金属模具由相互对置的第一金属模具和第二金属模具组成,其中,在第一金属模具中与第二金属模具对置的一面上形成有主成形空间,在第二金属模具中与主成形空间对置的一面上突出形成主芯。
在第二金属模具的主芯插入于第一金属模具的主成形空间的状态下,通过向主芯与主成形空间之间的缝隙注入成形液,来成形该成形制品。
此时,通过形成在第一金属模具的主成形空间周缘的注入流道注入填充规定量的成形液之后,通过形成高压以使该成形液以高压注入到主成形空间与主芯之间的缝隙中。
但是,成形液以这种强压注入到主成形空间与主芯之间的缝隙的过程中,成形液在撞击主芯后注入到缝隙,但是如果这样反复发生成形液反复撞击主芯的情况时,瞬间产生的冲击导致主芯变形以及破损,从而只能重新更换第二金属模具,相应地,降低生产率且增加费用。
此外,在成形结束后从第一金属模具分离成形品的过程中,填充在注入流道内的成形液也一起被凝固,并以与成形品形成一体的状态脱模,相当于注入流道的成形部分(以下称“注入成形部”)在脱模后通过单独的切割等后续加工,才能与成形品分离。
但是,现有结构的注入流道的深度整体上相同,因此注入成形部中与成形品连接的部位的厚度也较厚。
因此,在分离过程中,成形品与注入成形部之间的分界部位难以分割,且耗时长,而且有可能在分离过程中损毁成形品的表面等。
此外,根据成形品的种类,在第一金属模具的主成形空间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成形空心管等的通孔,通过向通孔内注入成形液,而成形空心管等部品。
此时,即使是相同的成形品,根据规格等,需要制造空心管等部件长度不同的成形品时,无法利用一个金属模具来成形长度或尺寸各异的部件,因此不可避免地,根据不同规格单独使用相对应的第一金属模具,从而导致金属模具制作费用增加,更换金属模具等导致生产率下降。
此外,成形较长的空心管等部件的情况,成形品从金属模具脱模时,只有准确地将成形品沿着直线方向移动,才能够顺利地脱离通孔,否则,成形品在脱离通孔的过程中发生折断而导致部分成形品夹在通孔内。
此时,为了拔出夹在通孔内的部分,需要拆解整个金属模具,从而存在浪费时间等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公报10-2009-0070954(公开日期:2009年7月1日)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模具,在以高压注入成形液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成形液与主芯撞击时施加于主芯的冲击,所以即使长期使用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芯被破损的现象等,从而能够延长金属模具的寿命。
此外,提供一种金属模具,通过改进注入流道的结构,从而在成形结束后可以从成形品容易而迅速地分离注入成形部,并且在分离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成形品被损毁的现象。
此外,提供一种金属模具,由于能够调节金属模具成形空间的空间体积,因此能够用一个金属模具来成形尺寸各异的成形品。
此外,提供一种金属模具,在脱模过程中,成形品不仅可以从金属模具顺利脱模,而且,即使在脱模过程中部分成形品夹在金属模具内,也能够在不拆解金属模具的情况下容易地从金属模具中拔出。
为此提出的本发明涉及的金属模具,其包括:第一金属模具,在一侧面形成有主成形空间,在所述主成形空间的一侧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具有规定深度的成形液注入流道,但是所述成形液注入流道的端部与所述主成形空间连通;以及第二金属模具,在与第一金属模具对置的一侧上突出形成有插入于主成形空间的主芯;其中,成形液通过成形液注入流道注入至主成形空间与主芯之间的缝隙中,其特征在于,在成形液注入流道中,与主成形空间连通的一侧端部上形成有缓冲用倾斜面,成形液在注入至主成形空间内部之前先撞击缓冲有倾斜面之后注入至主成形空间内部。
此外,缓冲用倾斜面在成形液注入流道中从与第二金属模具对置的面越靠近与主成形空间的连接部位侧越向第二金属模具倾斜。
此外,在第二金属模具中,在与缓冲用倾斜面对置的部位形成有辅助缓冲槽,缓冲用倾斜面的末端部与辅助缓冲槽的末端部错开,从而流经成形液注入流道的成形液可以通过缓冲用倾斜面与辅助缓冲槽之间的缝隙注入至主成形空间与主芯之间的缝隙中。
此外,辅助缓冲槽可以包括:转向用倾斜面,其以与缓冲用倾斜面相同的方向倾斜;冲击吸收面,从转向用倾斜面延伸而朝向第一金属模具折弯,其末端部与缓冲用倾斜面的末端部错开。
此外,所述冲击吸收面的端部与所述缓冲用倾斜面的末端部之间可以形成有成形液的排出缝隙,所述排出缝隙的宽度小于所述成形液注入流道的深度。
此外,转向用倾斜面和缓冲用倾斜面分别可以与第一金属模具和第二金属模具相互对置的面形成25度至45度的角度。
此外,在第一金属模具中,在主成形空间的一侧形成有贯穿至相反侧面的第二成形空间,并且金属模具还可以包括空间调节部件,该空间调节部件位于第一金属模具中形成有第二成形空间的面的相反侧,其一端部可分离地插入于第二成形空间内部,并以插入状态填充第二成形空间的局部。
此外,还可以包括:移动板,隔着第一金属模具位于与第二金属模具对称的位置,可双向移动,并且与空间调节部件连接,可与空间调节部件一起移动;驱动部,其与移动板连接,用于双向移动移动板。
此外,还可以包括固定部,其与第一金属模具连接,用于固定第一金属模具,此时,驱动部以与固定部连接的状态下与移动板连接。
还可以包括:引导杆,从固定部突出且贯穿移动板,引导移动板直线移动;脱模导杆,从移动板突出且贯穿至第一金属模具的主成形空间。
一种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模具,在其一侧面形成有贯穿至相反侧面的成形空间;第二金属模具,与第一金属模具对置,且覆盖成形空间的一侧;空间调节部件,其位于第一金属模具的一侧,其一侧端部从第一金属模具的相反侧面可分离地插入于成形空间,以填充成形空间的局部,其中,成形液填充于所述成形空间内的过程中,成形液填充于除了由空间调节部件填充成形空间以外的空间中。
此时,空间调节部件可以包括:第一插入杆体,其插入于成形空间,且其直径小于成形空间的直径;第二插入杆体,其与第一插入杆体的端部一体连接,插入于成形空间,且其直径与成形空间的直径相同;其中,成形液填充于第一插入杆体的外表面与成形空间内部表面之间的缝隙中,并可以填充至第二插入杆体与第一插入杆体之间的分界部位。
具有这种不同实施例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成形液通过注入流道注入至主成形空间内部的过程中,由于成形液在撞击第二金属模具的主芯之前先第一次撞击缓冲用倾斜面后撞击主芯,因此缓解施加于主芯的冲击,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芯损坏现象等。
此外,由于成形液在撞击缓冲用倾斜面之后第二次撞击冲击吸收面之后撞击主芯,从而能够进一步缓解施加于主芯的冲击。
此外,由于缓冲用倾斜面的末端部与主成形空间的外缘隔着间隔位于,所以在缓冲用倾斜面的末端部与主成形空间的外缘之间的部位形成截面减小区域,因此从主成形空间脱模的成形品与从成形液注入流道脱模的注入成形部之间的分界部位的厚度减小,从而通过厚度减小的部位,能够容易地从成形品分离注入成形部。
此外,由于能够通过空间调节部件来调节成形空间的空间体积,因此利用一个金属模具,通过更换空间调节部件,能够成形长度或尺寸各异的成形品。
此外,空间调节部件在插入于金属模具内的状态下,通过移动板和固定部来固定位置,从而防止成形过程中空间调节部件不必要的移动。
此外,脱模导杆在与移动板一起移动的过程中推压成形品,从而能够使成形品容易地从金属模具脱模。
此外,即使在脱模过程中因成形品折断而局部残留在成形空间内,也能够通过空间调节部件推压该部分以容易地向外部拔出,从而可以省略拆解金属模具等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金属模具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从侧面观察的整体分解图。
图3是从侧面观察的整体结合图。
图4是示出成形液注入过程的整体结合图。
图5是“A”的放大图。
图6是“B”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调节空间调节部件的插入长度的放大图。
图8是结束成形状态的整体结合图。
图9是示出脱模过程的整体结合图。
图10至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金属模具 110:主成形空间
120:第二成形空间 130:成形液注入流道
132:缓冲用倾斜面 200:第二金属模具
210:主芯 220:辅助缓冲槽
222:转向用倾斜面 224:冲击吸收面
T1:排出缝隙 T2:注入缝隙
T3:成形缝隙 300:空间调节部件
310:第一插入杆体 320:第二插入区域
400:固定部 500:移动板
600:脱模导杆 700:引导杆
800:驱动部 10:成形品
20:注入流道成形部
具体实施例
以下,根据附图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以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涉及的金属模具大致包括第一金属模具100和第二金属模具200。
首先,第一金属模具100为实现成形品实际成形的部位,整体呈块状,在其一侧面上形成有凹陷结构的主成形空间110,该主成形空间110对应于成形品的外形。
此外,在第一金属模具100的主成形空间110周缘形成有与主成形空间110连通的槽结构的第二成形空间120,此时,第二成形空间120贯穿至第一金属模具100的相反侧面。
此外,主成形空间110和第二成形空间120的一侧形成有排气孔900,该排气孔900在注入成形液后进行成形过程中排出各成形空间内的气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成形不良的发生。
由此,在以高压状态向各成形空间注入成形液的过程中,在各成形空间内产生的的气体因成形液的注入压力而与部分成形液一起通过排气孔900排出,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气体引起的成形不良现象。
此外,通过排气孔900排出的部分成形液,成形结束后以从成形品外缘突出的状态一起被成形并脱模,并通过单独的加工过程而被去除。
第二金属模具200与第一金属模具100共同起到成形成形品的内部形状的作用,呈块状,其与第一金属模具100中形成有主成形空间110的面对置。
此时,用于成形成形品1内部结构的主芯210,在第二金属模具200中与主成形空间110对置的部位朝向主成形空间110突出地形成,之后在成形过程中,主芯210以插入主成形空间110的状态结合,在主芯210的外表面与主成形空间1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用于注入成形液的成形缝隙T3,在主成形空间110的外缘与主芯21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用于注入成形液的注入缝隙T2。
在这种基本结构中,在第一金属模具100的主成形空间110周缘形成槽形状的导轨结构的成形液注入流道130,该成形液注入流道130在向主成形空间110注入成形液时起到成形液移动路径的作用,成形液注入流道130的一端部与第一金属模具100的外部连通,另一端部与主成形空间110连通。
然后,在这种状态下,第一金属模具100和第二金属模具200结合时,如图3所示,第二金属模具200的一侧面覆盖成形液注入流道130的一侧。在成形液注入流道130内部面中与主成形空间110连接侧的端部部位形成有缓冲用倾斜面132,该缓冲用倾斜面132使成形液通过成形液注入流道130注入到主成形空间110之前诱导第一次撞击。
缓冲用倾斜面132形成在成形液注入流道130的内部面中与第二金属模具200对置的一面上,在该与第二金属模具200对置的一面中形成在主成形空间110的外缘附近的端部部位。
这种缓冲用倾斜面132越靠近主成形空间110的外缘侧越向第二金属模具200倾斜地突出。
由此,成形液最先沿着成形液注入流道130直线方向移动,在撞击缓冲用倾斜面132之后,沿着缓冲用倾斜面132的倾斜方向朝第二金属模具侧转向。
此外,缓冲用倾斜面132中朝向主成形空间110侧的端部(以下称“末端部”)并不与主成形空间110的外缘直接连接,而是隔着间隔与外周缘面连接。
这样形成的缓冲用倾斜面132,以第一金属模具100中与第二金属模具对置的平面为基准,呈25~45度的倾斜角。
如此设置缓冲用倾斜面132角度的理由如下:
当倾斜角度小于25度时,成形液与缓冲用倾斜面132之间的撞击现象微弱,其结果,降低成形液和主芯210之间发生撞击时的缓冲效果。
相反,当倾斜角度大于45度时,由于成形液无法顺畅地通过缓冲用倾斜面132,其结果,妨碍成形液向主成形空间110内部注入。
当然,缓冲用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并非限定于此,可以根据成形品的种类或成形液的注入压力等,进行各种变形。
如此,在第一金属模具100上形成缓冲用倾斜面132的状态下,在第二金属模具200上形成辅助缓冲槽220。
辅助缓冲槽220的作用在于,成形液在缓冲用倾斜面132进行第一次撞击之后,在注入到主成形空间110之前诱导第二次撞击,同时使成形液顺畅地向主成形空间110流入。
这种辅助缓冲槽220在第二金属模具200中与缓冲用倾斜面132对置的部位形成为槽状,且根据区域,再次区分为转向用倾斜面222和冲击吸收面224。
其中,转向用倾斜面222具有与缓冲用倾斜面132大致平行的倾斜结构,其诱导与缓冲用倾斜面132撞击而转向的成形液顺畅地向辅助缓冲槽220内部移动。
由此,成形液在与缓冲用倾斜面132撞击的同时沿着转向用倾斜面222顺畅地向辅助缓冲槽220内部流入。
此外,冲击吸收面224的作用在于,使流入到辅助缓冲槽220内部的成形液在注入到主成形空间110之前诱导实质性的第二次撞击,同时,使成形液顺畅地注入到主芯210与主成形空间110之间的注入缝隙T2中。
这种冲击吸收面224从转向用倾斜面222的端部朝向主成形空间110的外缘侧延伸,并且呈从转向用倾斜面222朝向主成形空间110折弯的倾斜面形状。
此时,如图5所示,冲击吸收面224的端部与缓冲用倾斜面132的末端部错开,由此在冲击吸收面224的端部与缓冲用倾斜面132的末端部之间形成用于排出成形液的排出缝隙T1。并且这样形成的排出缝隙T1与形成在主芯210和主成形空间110外缘之间的注入缝隙T2连通。
此时,由于排出缝隙T1的宽度小于成形液注入流道130的深度,所以成形后成形在主成形空间110内的成形品与成形在成形液注入流道130内的注入流道成形部20之间的连接部位厚度较薄,从而能够轻易地分离成形液注入流道130。
由于这种结构,第一次撞击缓冲用倾斜面132的成形液流入至辅助缓冲槽220之后,第二次撞击冲击吸收面224,之后通过注入缝隙T2流入到成形缝隙T3的内部。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金属模具100上可以设置空间调节部件300。
空间调节部件300的作用在于,在与主成形空间110连接的第二成形空间120内进行成形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二成形空间120内的空间体积,以调节第二成形空间120内的成形品的长度或尺寸。
这种空间调节部件300整体呈杆状,设置在第一金属模具100中与形成有主成形空间110的面的相反的一侧,并且其一端部插入第二成形空间120内。
由此,第二成形空间120的局部被空间调节部件300插入而填充,在这种状态下,空间调节部件300可进行双向直线移动,当空间调节部件300向外侧移动时,第二成形空间120内可填充成形液的空间体积相应地增加。
相反地,当空间调节部件300向第二金属模具200移动时,第二成形空间120内可填充成形液的空间体积相应地减少。空间调节部件300的结构可以根据通过第二成形空间120成形的成形品的结构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当通过第二成形空间120成形的成形品为空心管结构时,如图2所示,空间调节部件300中插入第二成形空间120的端部可分为第一插入杆体310和第二插入杆体320。
此时,第一插入杆体310从空间调节部件300的最端部形成规定长度,呈直径小于第二成形空间120直径的杆状,第二插入杆体320从空间调节部件300的第一插入杆体310朝向外侧延伸,呈直径等于第二成形空间120直径的杆状。
因此,如图3和图6所示,当第一插入杆体310和第二插入杆体320同时插入到第二成形空间120内时,由于成形液只填充于第一插入杆体310的外周表面与第二成形空间120内表面之间的缝隙中,从而可以成形空心管形状的成形品。
此外,此时成形液只填充于除了插入有第二插入杆体320的区域以外的区域而成形,其结果,通过第二插入杆体320的插入长度来调节可填充成形液的第二成形空间120的空间体积。
即,当深插入第二插入杆体320时,由于成形液的填充空间相应地减少,从而成形的空心管较短。
相反,如图7所示,当第二插入杆体320的插入长度短时,由于成形液的填充空间相应地增加,从而成形的空心管较长。
作为参考,这样在空间调节部件300上设置第一插入杆体310和第二插入杆体320的结构仅作为成形空心管形状的成形品的示例,与空间调节部件的结构无关地,只要是根据空间调节部件300的插入长度而能够调节成形品的长度等成形,空间调节部件的结构可进行不同变形。
通过附图以及以上说明,说明和图示了空间调节部件300中同时形成有主成形空间110和第二成形空间120的模具结构,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与成形空间的数量无关地,只要是插入空间调节部件而能够调节该成形空间的空间体积,就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作为参考,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空间调节部件300时所记载的“成形空间”包括同时形成有主成形空间和第二成形空间的结构或只形成一个成形空间的结构。
这样,连接有空间调节部件300的第一金属模具100上可以进一步连接设置移动板500、脱模导杆600、固定部400以及驱动部800。
其中,固定部400的作用在于,固定第一金属模具位置的同时与后述的移动板500等连接,其隔着空间调节部件300以与第一金属模具100对置状态位于,由于其一侧与第一金属模具可分离地连接,从而防止第一金属模具100不必要地晃动等。
这种固定部400的结构或形状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在这种固定部400中与第一金属模具100对置的一表面上突出地形成有引导杆700,该引导杆700与第一金属模具100连接。
引导杆700引导后述的移动板500进行精确的直线运动,引导杆700呈具有规定长度的直杆形状,在位于固定部400与第一金属模具100之间的状态下,其两端部分别与固定部400和第一金属模具100连接。
移动板500的作用在于,用于设置后述的脱模导杆600以及引导其动作,防止空间调节部件300不必要地晃动等,移动板500呈具有规定厚度的板材形状,在位于固定部400与第一金属模具100之间的状态下,其两侧表面分别与第一金属模具100以及固定部400对置。
此时,由于移动板500被引导杆700贯穿地设置,从而可以沿着引导杆700的长度方向双向直线移动。
为此,在固定部400设有气缸等驱动部800,由于驱动部800与移动板500连接,从而通过驱动部的动作可以使移动板500前后移动。
此外,虽然空间调节部件300被设置成贯穿移动板500,但在移动板500前后移动时并不一起移动。因此,空间调节部件300被插入于第二成形空间120的状态下,防止不必要地晃动。
此外,在这种状态下,移动板500上设有单独的脱模导杆600。脱模导杆600的作用在于,在成形结束后,使位于第一金属模具100内的成形品1从第一金属模具100脱模,脱模导杆600整体呈具有规定长度的杆状,形成多个,从移动板500中与第一金属模具100对置的面突出,而其一端部插入于第一金属模具中。
因此,如图9所示,当移动板500进行双向直线移动时,脱模导杆600与其一起移动,在脱模过程中,移动板500向第一金属模具100侧移动时一起移动,而其一端部贯穿第一金属模具100之后将位于第一金属模具内的成形品1推向外部,从而使成形品1从第一金属模具100脱模。
此时,脱模导杆600形成多个,且隔着间隔而设置,由于各脱模导杆600以同时接触成形品1整个区域的方式推出成形品1,因此成形品不向某一侧倾斜,而是准确地沿着直线方向被推出,从而可顺利脱模。
作为参考,本发明根据需要可以省略空间调节部件300、移动板500、引导杆700、脱模导杆600、驱动部800以及固定部400。
即,本发明的核心内容是,成形液被注入到金属模具内部的过程中诱导与缓冲用倾斜面132撞击,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加于主芯210的冲击,因此,即使省略空间调节部件300等,也能够实施本发明。
以下,对具备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作用以及在其过程中所产生的特定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当第一金属模具100和第二金属模具200相互贴紧时,第二金属模具200的主芯210插入至第一金属模具100的主成形空间110内部。
并且在这种状态下,空间调节部件300的端部插入至第二成形空间120的局部空间里。
在这种状态下,向成形液注入流道130内部注入填充成形液,之后向成形液注入流道内供给高压气体等,则成形液以高压状态通过成形液注入流道130而向主成形空间110侧移动。
在此过程中,成形液第一次撞击缓冲用倾斜面132之后流入至第二金属模具200的辅助缓冲槽220内,在第二次撞击辅助缓冲槽220的冲击吸收面224之后,通过排出缝隙T1流经主芯210与主成形空间110之间的注入缝隙T2而注入到成形缝隙T3。
虽然成形液在注入到注入缝隙T2的过程中撞击主芯210表面之后填充至成形缝隙T3,但是如上所述,由于首先撞击缓冲用倾斜面132和冲击吸收面224之后撞击主芯210,从而缓解施加于主芯210的冲击。
因此,在成形液注入过程中,即使长期反复发生这种成形液与主芯210之间的撞击,但相对于现有的结构,能够延缓冲击引起的损毁主芯210的现象,其结果,延长金属模具的寿命。
此外,成形液填充于主成形空间110和第二成形空间120内部,此时,空间调节部件300的端部插入于第二成形空间120内,由此第二成形空间120的局部被空间调节部件300填充,因此,成形液只填充于第二成形空间120中除了被空间调节部件300填充的空间以外的空间而成形。
若要使在第二成形空间120内成形的成形品的长度较长,通过更换空间调节部件300,缩短空间调节部件的插入长度,以相应地增加成形液的填充空间,从而能够制得相对长的成形品。
相反,若要使在第二成形空间120内成形的成形品的长度较短,通过更换空间调节部件300,延长空间调节部件的插入长度,以相应地减小成形液的填充空间,从而能够制得相对长的成形品。
结束这种成形液的填充过程并经冷却后,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移动第二金属模具200之后,在进行脱模之前,若向第一金属模具100侧移动移动板500,则脱模导杆600也与其一起移动,从而向反方向推压位于第一金属模具100内的成形品,由此成形品从第一金属模具顺利脱模。
如果第二成形空间120的空间较长,相应地,在第二成形空间120内成形的成形品的长度也较长,在使这种长度较长的成形品脱模的过程中,成形品有可能被折断,从而可能发生成形品的一部分残留在第二成形空间120内的现象。
此时,若向第二成形空间120内插入长度较长的空间调节部件300,则在插入过程中能够将残留于第二成形空间120内的部分成形品顺利地排出至外部。
因此,与现有的结构不同,无需为了向外部排出部分成形品而不可避免地拆解金属模具整体。
当结束脱模之后,如图9所示,在主成形空间110内成形的成形品10的一侧、在成形液注入流道130内成形的注入流道成形部20与该成形品10一体脱模。
这种注入流道成形部20需要通过单独的加工与成形品1分离,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在成形过程中在缓冲用倾斜面132与冲击吸收面224之间形成的成形液排出缝隙T1的宽度小于成形液注入流道的深度,其结果,如图9所示,相当于排出缝隙T1部位的注入流道成形部20与成形品10之间的连接部位T4的厚度也相对较薄。
因此,以相当于排出缝隙的部位为基准而分离注入流道成形部20时,相对于现有的结构,不仅能够容易分离,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分离过程中成形品10被损坏毁的可能性。
图10至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这种第一金属模具100的一面上形成有排气孔900。
排气孔900发挥排出残留于各成形空间110内的气体的出口作用,在第一金属模具100和第二金属模具200结合时,以横向方向(X方向)形成。
由于排气孔900是用于排出气体的孔,因此,优选其尺寸小于用于供给铸造材料的成形液注入流道130的尺寸。
在第二金属模具200的侧面横向形成有槽,该槽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具100一起形成排气孔900。
此外,在第二金属模具200的中心部的上部面上纵向(y方向)形成有具有规定长度的纵向排气孔910,纵向排气孔910与排气孔900同样地,用于排出成形空间内部的气体。
以下,对相关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部设置第一金属模具100,在下部设置第二金属模具200,并通过成形液注入流道以高压注入熔融的成形液。
成形液注入流道130向F方向倾斜地形成,铸造材料朝F方向流入。F方向可分为x方向和y方向,x方向提供向金属模具内部前进的力,y方向提供降落的力,以填充整个成形空间110。因此,相对于重力引起的降落速度,能够更快地填充成形空间,并且相对于只向x方向供给成形液时的情况,施加于x方向的压力相对减小,从而能够防止金属模具内部因高压而损坏的现象。
若成形液填充成形空间110,则成形空间110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孔900以及纵向排气孔910排出。由于纵向排气孔910在纵向长长地形成,从而能够顺畅地排出残留于成形品10下部的空气,能够提高成形品10的质量。
而且,此时,因金属模具内部的高压,成形液也一起被排出,被排出部分在端部上形成凝集部1′。
在成形液冷却之后,从第二金属模具200分离第一金属模具100,之后将制得的成形品10向上侧抬起,以从第二金属模具200分离。
此外,如上所述,当向形成有纵向排气孔910的金属模具倾斜地供给成形液时,由于供给的成形液具有横向(x方向)和纵向(y方向)的力,因此,当排气孔在横向和纵向形成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气效率。
以下,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2至图14,除了在第二金属模具200上形成有引导槽290以及第二金属模具200包括移动金属模具1的结构以外,其结构以及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内容。
首先,在构成第二金属模具200的第二金属模具本体201内侧面上纵向形成有引导槽290。这种引导槽290在第二金属模具本体201的内侧面沿着长度方向形成。
此外,在引导槽29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形成有突起形状的挡块256、256′,以防止后述的移动金属模具1从第二金属模具200脱离。
但是,考虑到更换移动金属模具1的情况,可以省略位于下端部的挡块256′。
在所述引导槽290上连接有移动金属模具1。
移动金属模具1整体呈圆柱形,在移动金属模具本体2的两侧表面上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紧固部3。
所述紧固部3与引导槽290结合,且在第二金属模具200内部可上下移动地结合,但通过所述挡块256、256′防止从第二金属模具200脱离。
在这种移动金属模具1上可以形成狭缝槽4。
狭缝槽4形成在移动金属模具1的上部面上,且在纵向上具有规定长度,所述狭缝槽4为用于向外部排出残留在第二金属模具200内的空气的通道。
总体而言,所述移动金属模具1的截面呈圆形,但是可以形成为多边形等各种形状,不仅长度还可以对宽度等进行变形。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各种特征进行各种变形或组合而实施,本说明书中仅对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如果这种变形或组合包含于以下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内时,应该理解为这种变形或组合属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畴内。
Claims (11)
1.一种金属模具,包括:
第一金属模具,在其一侧面形成有主成形空间,在所述主成形空间的一侧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具有规定深度的成形液注入流道,所述成形液注入流道的端部与所述主成形空间连通;以及
第二金属模具,在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具对置的一侧突出地形成有插入于所述主成形空间的主芯,
其中,成形液通过所述成形液注入流道注入至所述主成形空间与主芯之间的缝隙中,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形液注入流道中,与所述主成形空间连通的一侧端部上形成有缓冲用倾斜面,
所述成形液在注入至所述主成形空间内部之前撞击所述缓冲用倾斜面之后注入至所述主成形空间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用倾斜面在所述成形液注入流道中从与所述第二金属模具对置的面越靠近与所述主成形空间连接的部位侧越向所述第二金属模具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金属模具中,在与所述缓冲用倾斜面对置的部位形成有辅助缓冲槽,所述缓冲用倾斜面的末端部与所述辅助缓冲槽的末端部错开,流经所述缓冲用倾斜面的成形液在撞击所述辅助缓冲槽之后,通过所述缓冲用倾斜面与辅助缓冲槽之间的缝隙,注入至所述主成形空间与所述主芯之间的缝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缓冲槽包括:
转向用倾斜面,其以与所述缓冲用倾斜面相同的方向倾斜;
冲击吸收面,从所述转向用倾斜面延伸,且向所述第一金属模具折弯,其末端部与所述缓冲用倾斜面的末端部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冲击吸收面的端部与所述缓冲用倾斜面的末端部之间形成有成形液的排出缝隙,
所述排出缝隙的宽度小于所述成形液注入流道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用倾斜面和所述缓冲用倾斜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具和第二金属模具相互对置的面形成25度至45度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金属模具中,在所述主成形空间的一侧形成有贯穿至相反侧面的第二成形空间,
所述金属模具还包括空间调节部件,所述空间调节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模具中与形成有所述第二成形空间的面的相反侧,其一端部可分离地插入于所述第二成形空间内部,并以插入的状态填充所述第二成形空间的局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移动板,隔着所述第一金属模具位于与所述第二金属模具对称的位置,可双向移动,并且与所述空间调节部件连接,可与所述空间调节部件一起移动;
驱动部,其与所述移动板连接,用于双向移动所述移动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部,其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具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金属模具,
所述驱动部以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状态下与所述移动板连接,
所述金属模具还包括:
引导杆,从所述固定部突出且贯穿所述移动板,用于引导所述移动板直线移动,
脱模导杆,从所述移动板突出且贯穿至所述第一金属模具的主成形空间。
10.一种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金属模具,在其一侧面形成有贯穿至相反侧面的成形空间;
第二金属模具,其与所述第一金属模具对置且覆盖所述成形空间的一侧;
空间调节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模具的一侧,其一侧端部从所述第一金属模具的相反侧面可分离地插入于所述成形空间,以填充所述成形空间的局部,
成形液在填充至所述成形空间的过程中,所述成形液填充于除了由所述空间调节部件填充所述成形空间之外的空间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调节部件包括:
第一插入杆体,其插入于所述成形空间,且其直径小于所述成形空间的直径;
第二插入杆体,其与所述第一插入杆体的端部形成一体地状态下插入于所述成形空间,且其直径与所述成形空间的直径相同,
所述成形液填充于所述第一插入杆体的外表面与所述成形空间内部表面之间的缝隙中,并填充至所述第二插入杆体与第一插入杆体之间的分界部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130042379 | 2013-04-17 | ||
KR10-2013-0042379 | 2013-04-17 | ||
KR1020140044568A KR101528907B1 (ko) | 2013-04-17 | 2014-04-15 | 금형 |
KR10-2014-0044568 | 2014-04-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07895A true CN104107895A (zh) | 2014-10-22 |
CN104107895B CN104107895B (zh) | 2016-09-07 |
Family
ID=51704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5624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7895B (zh) | 2013-04-17 | 2014-04-17 | 金属模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07895B (zh) |
WO (1) | WO2014171723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1692A (zh) * | 2015-03-12 | 2015-07-29 | 宁波市北仑华盛模具厂 | 一种压铸模具 |
CN111069564A (zh) * | 2020-01-14 | 2020-04-28 |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法兰生产线、压铸装置及其浇筑模具 |
CN112620604A (zh) * | 2020-12-18 | 2021-04-09 | 苏州广型模具有限公司 |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的抽芯分型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91343A (ja) * | 1992-09-14 | 1994-04-05 | Honda Motor Co Ltd | 金型の整流部構造 |
JP2004216442A (ja) * | 2003-01-17 | 2004-08-05 | Toyota Motor Corp | ダイカスト鋳造方法 |
JP4075626B2 (ja) * | 2003-01-29 | 2008-04-16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ダイカスト金型 |
JP2005152924A (ja) * | 2003-11-25 | 2005-06-16 | Nissan Motor Co Ltd | ダイカスト鋳造装置 |
JP2007326114A (ja) * | 2006-06-06 | 2007-12-20 | Kyocera Chemical Corp | 鋳造用金型装置及び鋳造物の製造方法 |
CN103433458B (zh) * | 2010-03-18 | 2015-11-18 | 利优比株式会社 | 压铸用模具及压铸法 |
KR101221629B1 (ko) * | 2011-04-19 | 2013-01-14 | 동남정밀 주식회사 | 다이캐스팅 금형 |
CN202517009U (zh) * | 2012-03-09 | 2012-11-07 | 成都桐林铸造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 |
CN104057062B (zh) * | 2012-08-27 | 2016-01-20 | 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砂型低压铸造封堵浇口装置及砂型低压铸造的方法 |
CN102886507A (zh) * | 2012-11-08 | 2013-01-23 | 昆山西诺巴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压铸模具 |
-
2014
- 2014-04-16 WO PCT/KR2014/003289 patent/WO2014171723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4-17 CN CN201410156243.4A patent/CN10410789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1692A (zh) * | 2015-03-12 | 2015-07-29 | 宁波市北仑华盛模具厂 | 一种压铸模具 |
CN111069564A (zh) * | 2020-01-14 | 2020-04-28 |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法兰生产线、压铸装置及其浇筑模具 |
CN112620604A (zh) * | 2020-12-18 | 2021-04-09 | 苏州广型模具有限公司 |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的抽芯分型结构 |
CN112620604B (zh) * | 2020-12-18 | 2022-02-18 | 苏州广型模具有限公司 |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的抽芯分型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07895B (zh) | 2016-09-07 |
WO2014171723A1 (ko) | 2014-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07895A (zh) | 金属模具 | |
CN104960157A (zh) | 一种橡胶支座注射模 | |
CN106216421A (zh) | 一种齿圈热挤压模具及其装配方法 | |
KR101687210B1 (ko) | 다중압탕을 이용한 주형용 금형 | |
KR101326606B1 (ko) | 가스빼기 사출금형 | |
KR101905751B1 (ko) | 분할형 캐비티와 코어를 구비하는 금형장치 | |
CN205989035U (zh) | 一种防止铸件内部缩孔或裂缝的成型模具 | |
CN203844074U (zh) | 一种立体开模鞋底成型模具 | |
CN204094101U (zh) | 一种装有防止镶块窜动装置的二次顶出模具 | |
CN109414852A (zh) | 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及成型品 | |
KR101201874B1 (ko) | 발포 성형 금형 | |
CN203779784U (zh) | 抽屉式快换模芯的模架 | |
CN104550476A (zh) | 限位垫圈挤压双面油槽连续模及其限位垫圈成形方法 | |
CN109403756B (zh) | 一种内门把手以及制造该把手的模具 | |
JP6309235B2 (ja) | 透明樹脂成形品の射出成形装置および射出成形方法 | |
CN101954709A (zh) | 一种改进的注塑模具 | |
CN110860653A (zh) | 一种板簧座支架浇注模具及浇注方法 | |
CN209036928U (zh) | 一种能保证潜伏浇口处制品外观质量的模具 | |
CN204977296U (zh) | 安装脚抽芯结构 | |
CN205009507U (zh) | 一种橡胶支座注射模 | |
CN211467290U (zh) | 一种水滴形水晶瓶瓶身成型装置 | |
KR101528907B1 (ko) | 금형 | |
CN105459342A (zh) | 一种多模成型组合模具成型精度控制系统 | |
CN202461282U (zh) | 活动式镶件模具 | |
CN205364383U (zh) | 一种多模成型组合模具成型精度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