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4542A - 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节点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节点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4542A
CN104094542A CN201380001930.2A CN201380001930A CN104094542A CN 104094542 A CN104094542 A CN 104094542A CN 201380001930 A CN201380001930 A CN 201380001930A CN 104094542 A CN104094542 A CN 104094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node
resource information
spectrum resour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9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4542B (zh
Inventor
张弦
林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94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4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包括:末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所述末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所述末节点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所述末节点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节点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节点和系统。
背景技术
波分网络由节点和链路组成,两个节点之间由光纤链路连接起来。在一条光纤链路中可以承载多个波长通道,不同光纤链路中的波长通道可以由节点连接起来。因此,一个特定的波长连接,可以从首节点经过一条或多条光纤链路,连接到末节点,波长连接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由于每条光纤链路都可以传送多个波长,因此传送容量比较大。
波长连接需要占用光纤中的频谱资源,每条光纤中可用的频谱资源有限。一般把光纤中的可用频谱资源划分为固定间隔的频率间隔(grid),每个grid可以作为一个波长通道。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在不同比特率的业务利用波长连接混合传送时,不同比特率的业务的频谱需求可能不同,例如,100Gbps的业务需要50GHz,1Tbps的业务需要175GHz,需要把光纤中的频谱资源按照175GHz间隔划分波长通道,以满足大粒度业务的需要,此时,比特率较小的业务也需要占用大的频谱带宽,从而造成频谱资源的浪费。
为了提高波分网络的频谱资源利用率,光纤中的频谱资源可以不固定间隔来划分波长通道,而是根据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为其分配一段连续的频谱范围。每个波长连接所需要的频谱带宽与两端的调制格式相关。
具有灵活频谱带宽分配能力的网络中,可能其节点的频谱资源划分能力不同。例如,某些节点可能支持以12.5GHZ为基本单位进行频谱划分,而其他节点可以支持6.25GHZ为基本单位进行频谱划分和分配。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网络可能存在灵活节点和不灵活节点共存的情况。所谓灵活节点也就是支持按照不同频谱宽宽度粒度进行频谱资源分力的节点。所谓不灵活节点就是不支持灵活频谱带宽分配,只能按照较大的,某一固定频谱宽度划分波长通道,如按照100GHz划分波长通道。这两种情况都被认为是支持混合频谱粒度的网络。
现有技术中针对支持混合频谱粒度的网络,需要网络管理人员通过网管软件,手工建立波长连接,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节点和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支持混合频谱粒度的网络中波长连接的建立容易出错的问题。
第一方面,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包括: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所述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所述下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所述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以及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限制条件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一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一中心频率的信息,所述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为所述波长连接的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所述第一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之前的接口在所述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以及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所述中间节点根据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一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二中心频率的信息,所述第二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的出接口在所述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下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中心频率和所述第二中心频率确定第三中心频率,所述第三中心频率为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在所述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一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三中心频率的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一中心频率包括多个共同可用中心频率值,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一共同可用中心频率的优先次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网络限制条件不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或者没有网络限制条件,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四中心频率粒度和第四中心频率,所述第四中心频率粒度为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所述第四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所述第四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以及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所述中间节点根据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五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五中心频率的信息,所述第五中心频率粒度为所述第四中心频率粒度和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所述第五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所述第五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第六中心频率,所述第六中心频率为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所述第五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五中心频率粒度和第六中心频率。
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共同可用频谱范围。
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包括波长连接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中心频率粒度下对应的频宽信息。
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以及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
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可以使用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中心频率信息和频宽信息。
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下游节点配置的中心频率值。
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包括: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第二方面,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包括:首节点发送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所述首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所述首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网络限制条件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七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七中心频率的信息,所述第七中心频率粒度为所述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所述第七中心频率为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在所述第七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七中心频率包括多个共同可用中心频率值,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七共同可用中心频率的优先次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网络限制条件不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或者没有网络限制条件,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八中心频率粒度和第八中心频率,所述第八中心频率粒度为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所述第八中心频率为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所述第八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共同可用频谱范围。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包括波长连接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中心频率粒度下对应的频宽信息。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可以使用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中心频率信息和频宽信息。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下游节点配置的中心频率值。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首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包括:所述首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首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第三方面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包括:末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所述末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所述末节点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所述末节点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可以使用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中心频率信息和频宽信息。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末节点配置的中心频率值。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末节点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包括:所述末节点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末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第四方面,一种节点,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所述下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第五方面,一种首节点,包括: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首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第六方面,一种末节点,包括: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末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第七方面,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系统,包括波长连接的首节点和末节点,其中所述首节点,用于发送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所述末节点,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首节点的下游节点为所述末节点。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之间至少包括一个中间节点,所述中间节点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所述下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中间节点根据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中间节点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上游节点,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中间节点根据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可以自动收集波长连接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从而不需要网络管理人员手动配置,解决了支持混合频谱粒度的网络中波长连接的建立容易出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链路中的频谱资源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链路中的频谱资源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的需求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谱资源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频谱资源分配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频谱资源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的频谱资源分配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节点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的节点结构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的节点结构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系统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的节点结构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的节点结构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的节点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01,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可以包括波长连接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和波长连接中心频率粒度下对应的频宽信息。
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可以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
例如,如果网络限制条件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则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一中心频率的信息,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为波长连接的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第一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之前的接口在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
如果网络限制条件不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或者没有网络限制条件,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可以包括第四中心频率粒度和第四中心频率,第四中心频率粒度为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第四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第四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
当然,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可以使用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共同可用频谱范围来表示。
S102,中间节点根据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
如果网络限制条件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中间节点根据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中间节点根据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一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二中心频率的信息,第二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的出接口在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下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
中间节点根据第一中心频率和第二中心频率确定第三中心频率,第三中心频率为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在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一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三中心频率的信息。
如果网络限制条件不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或者没有网络限制条件,中间节点根据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中间节点根据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五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五中心频率的信息,第五中心频率粒度为第四中心频率粒度和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第五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第五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
中间节点根据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第六中心频率,第六中心频率为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第五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五中心频率粒度和第六中心频率。
当然,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可以使用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范围来表示;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可以使用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共同可用频谱范围来表示。
S103,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S104,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可以包括波长连接可以使用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中心频率信息和频宽信息;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下游节点配置的中心频率值。
S105,中间节点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中间节点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
中间节点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
根据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S106,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上游节点,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可以使用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和中心频率信息来表示,也可以直接使用共同可用频谱范围来表示,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进行表示,只要能够表明共同可以使用的频谱资源即可。
本实施例中,中间节点根据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可以自动收集波长连接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从而不需要网络管理人员手动配置,解决了支持混合频谱粒度的网络中波长连接的建立容易出错的问题。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201,首节点发送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如果网络限制条件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七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七中心频率的信息,第七中心频率粒度为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第七中心频率为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在第七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如果第七中心频率包括多个共同可用中心频率值,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七共同可用中心频率的优先次序。
如果网络限制条件不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或者没有网络限制条件,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八中心频率粒度和第八中心频率,第八中心频率粒度为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第八中心频率为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第八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
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共同可用频谱范围。
S202,首节点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波长连接可以使用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中心频率信息和频宽信息。
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下游节点配置的中心频率值。
S203,首节点根据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首节点根据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可以包括:
首节点根据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首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
根据首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301,末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S302,末节点根据波长连接在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
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波长连接可以使用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中心频率信息和频宽信息。
S303,末节点根据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末节点根据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包括:
末节点根据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末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
根据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末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S304,末节点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上游节点,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末节点配置的中心频率值。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网络架构图,包括A、B、C、D、E、F六个节点组成的一个网络,节点间的线条表示光纤链路。接口1表示节点A的一个上下波长的接口,接口8表示节点D的一个上下波长的接口。上下波长,“上”的意思是波长的发送端,通常是一个激光器;“下”的意思是波长的接收端。接口1和接口8可以上下波长,表示接口1和接口8可以发送和接收波长。
图4中链路AB为接口2和接口3之间的链路,如果接口2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为6.25GHz,接口3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也为6.25GHz,那么节点A和节点B协商后得到链路AB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为6.25GHz;如果接口2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为6.25GHz,接口3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也为12.5GHz,那么节点A和节点B协商后得到链路AB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为12.5GHz,本申请后续提到的接口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为协商后该接口所连接的链路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即如果链路AB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为12.5GHz,那么接口2和接口3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均为12.5GHz。
假设光纤链路中的频谱资源从193.1THz开始划分中心频率,如果向两边以6.25GHz为单位步进作为中心频率。例如图4中的链路AB和链路ED(CFG=6.25GHz),则光纤链路中的频谱资源可以按照图5所示划分:
中心频率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Frequency(THz)=193.1THz+(n*6.25/1000)(THz)
例如,n=0时,中心频率为193.1THz;n=7时,中心频率为193.14375THz;n=-8时,中心频率为193.05THz。
假如中心频率步进为12.5GHz,例如图2中的链路BC和链路AF,那么其光纤链路中的频谱资源则按照图6所示划分:
中心频率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Frequency(THz)=193.1THz+(n*12.5/1000)(THz)
例如,n=0时,中心频率为193.1THz;n=3时,中心频率为193.1375THz;n=-4时,中心频率为193.05THz。
如果中心频率步进为其他值,可以通过类似方法推到n值和实际对应的中心频率值,通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Frequency(THz)=193.1THz+(n*CFG/1000)(THz)
波长连接需要占用光纤链路中一定的频谱带宽,一个波长连接需要占用的频谱带宽主要与其承载的电信号的调制格式相关。在建立波长连接之前,需要先确定该波长连接需要的频谱带宽。波长连接所需的频谱带宽通常由网管或者波长连接的首节点根据其承载的电信号的调制格式和首节点能力等限制条件来确定,例如,所述首节点能力可以为首节点滤波器支持的频谱滤波步进粒度。此外,如图4所示的网络中,各个节点支持的中心频率步进的粒度也可以不一致,因此,不同链路上为某一个业务分配的频率宽度可能不一致。但是,只要分配的频谱资源不小于业务需要占用的资源即可。
如图7所示,业务的需求是37.5GHz,但是由于该链路仅支持CFG=12.5GHz,分配的资源必须是CFG的2m倍,其中m必须为整数。因此,其实际分配的最小频谱资源为50GHz。分配的频谱资源由2个参数描述:中心频率和频谱宽度。频谱的中心频率用n描述,谱宽可以通过m和CFG来描述。如图7所示,频谱宽度的计算方法是:2m*CFG。图5中的实际的分配资源可用n=0,m=2(CFG=12.5G)来描述。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图4所示的网络中的可用频谱资源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需要建立接口1到接口8的单向波长连接,且要求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一致,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801,首节点A收到波长连接建立请求。
网管或客户端通知首节点A建立接口1到接口8的单向波长连接,告知业务需要占用12.5GHz的频谱带宽。
S802,首节点A获得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
首节点A根据自身的能力限制确定实际需要的频谱带宽,此例中为12.5GHz,首节点A进行计算路径,假设计算结果为A-B-C-D。
S803,首节点A向中间节点B发送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节点A向路径中的下一个节点即节点B发送信令Path消息,该信令Path消息主要包括流量参数对象、显式路由对象以及标签集对象,消息中指定频谱需求(此实施例中需求为1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指定路径为接口3-接口4-接口5-接口6-接口7-接口8,携带在显式路由对象中,并指定链路AB上的可用的频谱资源为{n1,n2,n3,n4,n5,n6,n7}(CFG=6.25),用标签集对象来表示,也就是说,指定链路AB上的可用的频谱资源为中间节点B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波长连接的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即CFG=6.25,还包括中间节点B之前的接口在所述波长连接的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的信息,即{n1,n2,n3,n4,n5,n6,n7};其中,频谱需求用CFG和m值描述,CFG=6.25,m=1;后续步骤类似;可用频谱资源可以用可用中心频率集合或者频谱范围来表示,本实施例仅以中心频率集合为例。但是本发明不对表示可用频谱资源信息表示方式做限定,只要能够表明可以选择的频谱资源即可。
S804,中间节点B向中间节点C发送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节点B收到上述Path消息,根据其内容,即需求带宽,可用的频谱资源,以及CFG信息,结合本地即链路BC的可用频谱资源,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CFG),以及可用中心频率的限制条件,去掉本地不支持的频谱资源;
其中,因得到的Path消息中的CFG(=6.25)和本地的CFG(12.5G)不一致,因此计算时需要用统一的CFG来表示。如图4所示,链路BC可用资源集合为{n2,n3,n4}(CFG=12.5),转换成CFG=6.25,则为{n4,n6,n8},也就是说,链路BC可用资源集合为中间节点B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波长连接的首节点A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即CFG=6.25,还包括中间节点B的出接口在所述波长连接的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下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的信息,即{n4,n6,n8}。与收到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取交集,得到{n4,n6}。
节点B发送信令Path消息到路径的下一个节点C,消息中指定频谱需求1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以及路径为接口5-接口6-接口7-接口8,携带在显式路由对象中,并指定路径上到节点B止所支持的可用的频谱资源{n4,n6}(CFG=6.25),用标签集对象来表示,也就是说,指定路径上到节点B止所支持的可用的频谱资源为中间接点C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波长连接的首节点A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即CFG=6.25,还包括中间节点C之前的接口在所述波长连接的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的信息,即{n4,n6};
S805,中间节点C向末节点D发送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节点C收到上述Path消息,根据其内容,即需求带宽,可用的频谱资源,以及CFG信息,结合本地即链路CD的可用频谱资源,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CFG),以及可用中心频率的限制条件,去掉本地不支持的频谱资源;
其中,因得到的Path消息中的CFG(6.25G)和本地的CFG(25G)不一致,因此计算时需要用统一的CFG来表示。如图4所示,链路CD可用资源集合为{n1}(CFG=25),转换成CFG=6.25,则为{n4},也就是说,链路CD可用资源集合中间节点C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波长连接的首节点A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即CFG=6.25,还包括中间节点C的出接口在所述波长连接的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下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的信息,即{n4}。与收到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取交集,得到{n4}。
节点C发送信令Path消息到路径的下一个节点D,消息中指定频谱需求1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以及路径为接口7-接口8,携带在显式路由对象中,并指定路径上到节点C止所支持的可用的频谱资源{n4}(CFG=6.25),用标签集对象来表示,也就是说,指定路径上到节点C止所支持的可用的频谱资源为中间接点D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波长连接的首节点A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即CFG=6.25,还包括中间节点D之前的接口在所述波长连接的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的信息,即{n4};
S806,末节点D向中间节点C发送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
节点D是本波长连接的末节点,根据得到的可用频谱资源,选择业务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信息,即为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后续称之为:有效频谱Slot(EFS,Effective Frequency Slot);本实施例中选择为:n=n4,m=1(CFG=6.25),包括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即CFG=6.25,中心频率信息,即n=n4,频宽信息,即m=1。末节点D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末节点的入接口7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末节点D的入接口7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包括:根据这个EFS和本地支持的CFG,节点D需要确定本地实际分配的资源信息。本实施例中为{中心频率为n1,频宽为m=1}(CFG=25G),表明实际分配的频谱资源是50GHz。并将接口8的接收端配置为上述频段,根据末节点D的入接口7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末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8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建立正方向的波长交叉连接,即将来自接口7的上述频段连接到接口8的接收端;
节点D向路径中的上一个节点C发送信令Resv消息,该信息为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主要包括流量参数对象、标签对象,消息中指定EFSn=n4,m=1(CFG=6.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以及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1,携带在标签对象中,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1为节点D的资源配置信息;
S807,中间节点C向中间节点B发送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
中间节点C根据来自节点D的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C的出接口6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C的出接口6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可以为:节点C收到上述Resv消息,根据流量参数对象指定的业务频谱资源信息和标签对象中节点D分配的中心频率信息,以及接口7的CFG信息,得到节点C在接口6上需要分配的频谱宽度m值。此实施例中,m=1(CFG=25G)。同时,中间节点C根据来自节点D的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C的入接口5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C的入接口5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可以为:根据收到的EFS信息,节点C需要结合接口5上的CFG信息,确定该接口上实际分配的频谱资源信息。本实施例中分配的资源为{中心频率为n2,频宽为m=1}(CFG=12.5G),表明实际分配的资源为25GHz。根据中间节点的入接口5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中间节点的出接口6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即建立正方向的波长交叉连接,将来自接口5分配的相应频段连接到接口6分配的对应频段;
其中,本例中,这两个接口上分配的带宽不一致,分别是50GHz和25GHz,但是均大于业务需求值(12.5GHz),所以能够正常的承载业务。
节点C向路径中的上一个节点B发送信令Resv消息,该信息为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主要包括流量参数对象、标签对象,消息中指定EFSn=n4,m=1(CFG=6.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以及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2,携带在标签对象中,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1为节点C的资源配置信息;
S808,中间节点B向首节点A发送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
中间节点B根据来自中间节点C的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B的出接口4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B的出接口4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可以为:节点B收到上述Resv消息,根据流量参数对象指定的业务频谱资源信息和标签对象中节点C分配的中心频率信息,以及接口5的CFG信息,得到节点B在接口4上需要分配的频谱宽度m值。此实施例中,m=1(CFG=12.5G)。同时,中间节点B根据来自中间节点C的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B的入接口3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B的入接口3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可以为:根据收到的EFS信息,节点C需要结合接口3上的CFG信息,确定该接口上实际分配的频谱资源信息。本实施例中为{中心频率为n4,频宽为m=1}(CFG=6.25G),表明实际分配的资源为12.5GHz。根据中间节点的入接口3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中间节点的出接口4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即建立正方向的波长交叉连接,将来自接口3分配的相应频段连接到接口4分配的对应频段;
节点B向路径中的上一个节点A发送信令Resv消息,该信息为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主要包括流量参数对象、标签对象,消息中指定EFSn=n4,m=1(CFG=6.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以及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4,携带在标签对象中,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4为节点C的资源配置信息;
S809,首节点A接收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
首节点A根据来自中间节点B的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首节点A的出接口2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首节点A的出接口2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可以包括:节点A收到上述Resv消息,根据流量参数对象及标签对象中指定的频谱带宽及中心频率信息,以及接口3的CFG信息,得到节点A在接口2上需要分配的频谱宽度m值。此实施例中,m=1(CFG=6.25G),即首节点的出接口2配置的中心频率值为n=n4,频宽值为m=1。由于接口1是上下波长接口,因此需要把接口1的发送端的激光器调节到上述频段,根据首节点A的上下波长接口1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首节点A的出接口2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并建立正方向的波长交叉连接,即将来自接口1的相应频段连接到接口2相应的频段;
节点A是本波长连接的首节点,单向波长连接建立完成。本实施例中,实际的业务使用频谱资源和分配的频谱资源如图10所示。
上述各步骤中,需要定义Path消息中的流量参数对象(TSpec对象),可以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Path消息中的流量参数格式
上述格式以一个32bit的数字来表示业务需求的频谱带宽,前四个bit表示中心频率的步进值,可以取值如下:
CFG=1,表示6.25GHz;CFG=2,表示12.5GHz……
m表示需要占用的频谱宽度,需要和CFG值联合,才能得到正确的宽度值。例如,CFG=1,m=1代表宽度为2*m*CFG(对应的带宽值)=12.5;CFG=2,m=1代表宽度为25GHz。
上述频谱带宽信息也可以放在标签请求对象中,例如,扩展标签请求对象如表2所示:
表2 标签请求对象格式
LSP Enc.Type表示连接的编码类型,Switching Type表示连接的交换类型,SFG和m的含义与表1相同。LSP Enc.Type为lambda(取值8)时表示波长编码类型,新定义一种交换类型为flexible lambda switch(例如,Switching Type取值151)。
以本实施例中为例,12.5GHz频谱带宽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表示:LSP Enc.Type=8,Switching Type=151,CFG=1,m=1。
需要定义Resv消息中的流量参数对象(FlowSpec对象),用于携带EFS信息,可以定义如表3:
表3 Resv消息中的流量参数格式
此对象中,如果能够保证CFG以及m值,和Path消息中的携带的此信息一致,也可以只携带n值,因为表3所示标签格式是用于支持固定频率间隔的DWDM网络的,因此需要扩展其C.S.=5(用于表示Flexible Grid)。其他的字段不变。
标签对象中的中心频率可以扩展IETF RFC6205定义的标签格式,如表4所示:
表4 标签格式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图4所示的网络中的可用频谱资源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需要建立接口1到接口8的单向波长连接,且不要求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一致,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101,首节点A收到波长连接建立请求。
网管或客户端通知首节点(节点A),建立接口1到接口8的双向波长连接,告知业务需要占用的频谱带宽需要12.5GHz;
S1102,首节点A获得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
节点A收到上述请求,并根据自身的能力限制确定实际需要请求的频谱资源带宽,此例中为12.5GHz,进行计算路径(假设计算结果为A-F-E-D)。
S1103,首节点A向中间节点F发送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节点A向路径中的下一个节点(节点F)发送信令Path消息(主要包括流量参数对象、显式路由对象以及标签集对象),消息中指定频谱需求(1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因为本节点无法用其支持的CFG(12.5GHz)来表示带宽需求(m=0.5,非整数值)。因此,需要用更小的CFG来表示。此实施例中表示为:CFG=6.25GHz,m=1。注:这个CFG并非本地支持的CFG,而仅用于表示业务需求和用作解析后续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指定路径为(接口13-接口12-接口11-接口10-接口97-接口8,携带在显式路由对象中),并指定链路AF上的可用的频谱资源({n3,n4,n5,n6,n7,n8,n9}(CFG=6.25),用标签集对象来表示),也就是说,指定链路AF上的可用的频谱资源为中间节点F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中间节点F之前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该粒度为中间节点F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即CFG=6.25,还包括中间节点F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中间节点F之前的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即{n3,n4,n5,n6,n7,n8,n9};
可用频谱资源可以用可用中心频率集合或者频谱范围来表示,本实施例仅以中心频率集合。但是本发明不对表示可用频谱资源信息表示方式做限定,只要能够表明可以选择的频谱资源即可。
S1104,中间节点F向中间节点E发送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节点F收到上述Path消息,根据其内容(即需求带宽,可用的频谱资源,以及CFG信息),结合本地(即链路FE)的可用频谱资源,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CFG),以及可用中心频率的限制条件,去掉本地不支持的频谱资源;
因得到的Path消息中的CFG(=6.25)和本地的CFG(25G)不一致,因此计算时需要用统一的CFG来表示。如图10所示,链路FE可用资源为{n1}(CFG=25),转换成CFG=6.25,则为{n1,n2,n3,n4,n5,n6,n7},也就是说,链路FE可用资源为中间节点F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中间节点E之前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该粒度为中间节点E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即CFG=6.25,还包括中间节点E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中间节点E之前的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即{n1,n2,n3,n4,n5,n6,n7}。与收到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取交集,得到{n3,n4,n5,n6,n7}。或者,链路FE可用频谱范围是【n0,n2】(CFG=25);与收到的可用频谱资源【n2,n10】(CFG=6.25),都转换为CFG=6.25表示后,【n0,n8】(CFG=6.25),获取共同的频率范围为【n2,n8】(CFG=6.25),用频率点集合同前面的方法。
节点F发送信令Path消息到路径的下一个节点(节点E),消息中指定频谱需求(1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以及路径为(接口11-接口10-接口9-接口8,携带在显式路由对象中),并指定路径上到节点F止所支持的可用的频谱资源({n3,n4,n5,n6,n7}(CFG=6.25),用标签集对象来表示),也就是说,指定路径上到节点F止所支持的可用的频谱资源为中间节点E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中间节点E之前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该粒度为中间节点E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即CFG=6.25,还包括中间节点E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中间节点E之前的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即{n3,n4,n5,n6,n7};
S1105,中间节点E向末节点D发送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节点E收到上述Path消息,根据其内容(即需求带宽,可用的频谱资源,以及CFG信息),结合本地(即链路CD)的可用频谱资源,支持的中心频率粒度(CFG),以及可用中心频率的限制条件,去掉本地不支持的频谱资源;
因得到的Path消息中的CFG(6.25G)和本地的CFG(6.25G)一致,因此可直接计算得到交集表示。如图4所示,ED可用频谱资源为{n1,n2,n3,n4,n5},也就是说,ED可用频谱资源为中间节点E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节点D之前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该粒度为中间节点D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即CFG=6.25,还包括中间节点E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节点D之前的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即{n1,n2,n3,n4,n5}。D可用频谱资源与收到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取交集,得到{n3,n4,n5}。
节点E发送信令Path消息到路径的下一个节点(节点D),消息中指定频谱需求(1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以及路径为(接口9-接口8,携带在显式路由对象中),并指定路径上到节点D止所支持的可用的频谱资源({n3,n4,n5}(CFG=6.25),用标签集对象来表示),也就是说,指定路径上到节点D止所支持的可用的频谱资源为节点D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节点D之前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该粒度为节点D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即CFG=6.25,还包括节点D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节点D之前的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即{n3,n4,n5};
S1106,末节点D向中间节点E发送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
节点D是本波长连接的末节点,根据得到的可用频谱资源,选择业务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信息,即为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后续称之为:有效频谱Slot(Effective Frequency Slot);假设,本实施例中选择为:n=n5,m=1(CFG=6.25),包括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即CFG=6.25,中心频率信息,即n=n5,频宽信息,即m=1。末节点D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末节点的入接口9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末节点D的入接口9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包括:根据这个EFS和本地支持的CFG,节点D需要确定本地实际分配的资源信息。本实施例中为{中心频率为n5,频宽为m=1}(CFG=25G),表明实际分配的频谱资源是12.5GHz。并将接口8的接收端配置为上述频段,根据末节点D的入接口9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末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8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建立正方向的波长交叉连接,即将来自接口9的上述频段连接到接口8的接收端;
节点D向路径中的上一个节点(节点E)发送信令Resv消息,该信息为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主要包括流量参数对象、标签对象,消息中指定EFS:n=n5,m=1(CFG=6.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以及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5,携带在标签对象中,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5为节点D的资源配置信息;
因为标签只具有本地意义,而且邻居节点(节点E)知道节点D接口9的CFG信息,因此标签对象中不需要指定CFG信息。后续节点类似。
S1107,中间节点E向中间节点F发送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
中间节点E根据来自节点D的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E的出接口10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E的出接口10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可以为:节点E收到上述Resv消息,根据流量参数对象指定的业务频谱资源信息和标签对象中节点D分配的中心频率信息,以及接口9的CFG信息,得到节点E在接口10上需要分配的频谱宽度m值。此实施例中,m=1(CFG=6.25G)。同时,中间节点E根据来自节点D的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E的入接口11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E的入接口11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可以为:根据收到的EFS信息,节点C需要结合接口11上的CFG信息,确定该接口上实际分配的频谱资源信息。本实施例中为{中心频率为n1,频宽为m=1}(CFG=25G),表明实际分配的资源为50GHz。根据中间节点的入接口11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中间节点的出接口10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即建立正方向的波长交叉连接,将来自接口11分配的相应频段连接到接口10分配的对应频段;
节点E向路径中的上一个节点(节点F)发送信令Resv消息,该信息为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主要包括流量参数对象、标签对象,消息中指定EFSn=n5,m=1(CFG=6.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以及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1,携带在标签对象中,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1为节点E的资源配置信息;
S1108,中间节点F向首节点A发送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
中间节点F根据来自中间节点E的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F的出接口12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F的出接口12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可以为:节点F收到上述Resv消息,根据流量参数对象指定的业务频谱资源信息和标签对象中节点E分配的中心频率信息,以及接口11的CFG信息,得到节点F在接口12上需要分配的频谱宽度m值。此实施例中,m=1(CFG=12.5G)。同时,中间节点F根据来自中间节点E的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F的入接口13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F的入接口13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可以为:根据收到的EFS信息,节点C需要结合接口13上的CFG信息,确定该接口上实际分配的频谱资源信息。本实施例中为{中心频率为n2,频宽为m=1}(CFG=12.5G),表明实际分配的资源为25GHz。根据中间节点的入接口3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中间节点的出接口4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即建立正方向的波长交叉连接,将来自接口13分配的相应频段连接到接口12分配的对应频段;
节点F向路径中的上一个节点(节点A)发送信令Resv消息,该信息为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主要包括流量参数对象、标签对象,消息中指定EFSn=n5,m=1(CFG=6.25GHz),携带在流量参数对象中,以及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2,携带在标签对象中,正方向的中心频率n=n2为节点F的资源配置信息;
S1109,首节点A接收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
首节点A根据来自中间节点F的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首节点A的出接口14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首节点A的出接口14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具体可以包括:节点A收到上述Resv消息,根据流量参数对象及标签对象中指定的频谱带宽及中心频率信息,以及接口13的CFG信息,得到节点A在接口14上需要分配的频谱宽度m值。此实施例中,m=1(CFG=6.25G),即首节点的出接口14配置的中心频率值为n=n2,频宽值为m=1。由于接口1是上下波长接口,因此需要把接口1的发送端的激光器调节到上述频段,根据首节点A的上下波长接口1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首节点A的出接口14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建立正方向的波长交叉连接,即将来自接口1的相应频段连接到接口14相应的频段;
节点A是本波长连接的首节点,单向波长连接建立完成。本实施例中,实际的业务使用频谱资源和分配的频谱资源如图13所示。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网络对路径上n的分配没有要求。在这条路径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各不相同。但是因为他们的交集能够覆盖业务需求,因此仍然可以用于承载业务。此外,节点可以对可用标签集合排序或者给予优先级,来表示他们对资源选择的需求。例如:如果节点要求首先选择该节点可以支持的中心频率点,那么对于节点F向E点发的可用频谱资源集合是:{n3,n4,n5,n6,n7}(CFG=6.25),它可以将该集合顺序换为:{n4,n3,n5,n6,n7}(CFG=6.25),越靠前被选择的可能性也大。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中间节点1400,该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401,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1402,用于根据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1403,用于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1404,用于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1405,用于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第二发送单元1406,用于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上游节点,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1405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首节点1500,该节点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1501,用于发送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第三接收单元1502,用于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三确定单元1503,用于根据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第三确定单元1503具体用于根据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首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首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末节点1600,该节点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1601,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第四确定单元1602,用于根据波长连接在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第四发送单元1603,用于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上游节点,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四确定单元1602具体用于根据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末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末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系统,包括波长连接的首节点和末节点,其中
首节点1701,用于发送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末节点1702,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根据波长连接在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上游节点,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首节点和末节点之间可以不包括中间节点,即首节点的下游节点为末节点。
或者首节点和末节点之间至少包括一个中间节点,中间节点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根据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上游节点,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图1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中间节点1800,该节点包括:
第五接收单元1801,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处理器1802,用于根据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在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
第五发送单元1803,用于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第五接收单元1801,用于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处理器1802,用于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第五发送单元1803,用于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上游节点,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处理器1802用于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可以具体包括用于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中间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图1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首节点1900,该节点包括:
第六发送单元1901,用于发送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第六接收单元1902,用于接收来自下游节点的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处理器1903,用于根据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处理器1903具体用于根据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首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首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图2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连接的末节点2000,该节点包括:
第七接收单元2001,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波长连接在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处理器2002,用于根据波长连接在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第七发送单元2003,用于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上游节点,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处理器2002具体用于根据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末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末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在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8)

1.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所述下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所述中间节点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以及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限制条件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一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一中心频率的信息,所述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为所述波长连接的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所述第一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之前的接口在所述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以及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一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二中心频率的信息,所述第二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的出接口在所述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下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中心频率和所述第二中心频率确定第三中心频率,所述第三中心频率为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在所述第一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一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三中心频率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中心频率包括多个共同可用中心频率值,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一共同可用中心频率的优先次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网络限制条件不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或者没有网络限制条件,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四中心频率粒度和第四中心频率,所述第四中心频率粒度为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所述第四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所述第四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
9.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以及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五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五中心频率的信息,所述第五中心频率粒度为所述第四中心频率粒度和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所述第五中心频率为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所述第五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
10.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第六中心频率,所述第六中心频率为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所述第五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五中心频率粒度和第六中心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共同可用频谱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包括波长连接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中心频率粒度下对应的频宽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以及网络限制条件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可以使用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中心频率信息和频宽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下游节点配置的中心频率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
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
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17.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首节点发送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所述首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所述首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网络限制条件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七中心频率粒度和第七中心频率的信息,所述第七中心频率粒度为所述首节点所支持中心频率粒度,所述第七中心频率为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在所述第七中心频率粒度下共同支持的可用中心频率集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七中心频率包括多个共同可用中心频率值,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还包括第七共同可用中心频率的优先次序。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网络限制条件不包括同一条波长连接上分配的频谱资源的中心频率保持一致或者没有网络限制条件,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第八中心频率粒度和第八中心频率,所述第八中心频率粒度为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的最大公约数,所述第八中心频率为下游节点之前的接口的可用频率范围在所述第八中心频率粒度下所能覆盖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交集。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共同可用频谱范围。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包括波长连接中心频率粒度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中心频率粒度下对应的频宽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可以使用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中心频率信息和频宽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下游节点配置的中心频率值。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包括:
所述首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
根据所述首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26.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末节点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所述末节点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
所述末节点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所述末节点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可以使用的中心频率粒度信息、中心频率信息和频宽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末节点配置的中心频率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末节点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包括:
所述末节点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
根据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末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30.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所述下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32.一种首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和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首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首节点的出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34.一种末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的中心频率粒度确定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根据所述末节点的入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以及所述末节点的上下波长接口配置的中心频率值和频宽值配置交叉连接。
36.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波长连接的首节点和末节点,其中
所述首节点,用于发送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下游节点,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三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首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
所述末节点,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末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有效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末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发送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四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末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节点的下游节点为所述末节点。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之间至少包括一个中间节点,所述中间节点用于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根据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在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的可用频谱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到所述下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波长连接在下游节点之前的共同可用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波长连接的频谱需求信息;接收来自所述下游节点的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下游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确定所述中间节点需要配置的资源信息并配置相应资源;发送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到所述上游节点,所述第二波长连接建立反馈消息包括波长连接的有效频谱资源信息和所述中间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
CN201380001930.2A 2013-06-06 2013-06-06 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节点和系统 Active CN104094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6860 WO2014194505A1 (zh) 2013-06-06 2013-06-06 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节点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542A true CN104094542A (zh) 2014-10-08
CN104094542B CN104094542B (zh) 2017-06-06

Family

ID=51640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930.2A Active CN104094542B (zh) 2013-06-06 2013-06-06 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节点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94542B (zh)
WO (1) WO201419450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7032A1 (zh) * 2009-02-26 2010-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协议消息发布和路由计算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439866A (zh) * 2010-01-11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控制和数据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42295A (zh) * 2011-10-27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带宽可调的波长连接建立方法、设备及网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63015A1 (zh) * 2011-10-20 201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计算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7032A1 (zh) * 2009-02-26 2010-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协议消息发布和路由计算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439866A (zh) * 2010-01-11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控制和数据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42295A (zh) * 2011-10-27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带宽可调的波长连接建立方法、设备及网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542B (zh) 2017-06-06
WO2014194505A1 (zh) 2014-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9043B2 (en) Routing, wavelength assignment, and spectrum allocation in wavelength convertible flexible optical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networks
CN102104495B (zh) 共享Mesh保护的实现方法和设备及光网络系统
Lee et al.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formation model for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EP350481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network utilization using superchannels
US20090087184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Node Information
JP4662267B2 (ja) 全光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波長サービス提供装置
CN107493523B (zh) 一种全光数据中心网络交换系统
CN104094542A (zh) 一种波长连接的建立方法、节点和系统
CN103248969A (zh) 灵活栅格光网络的栅格能力信息通知、路由方法及装置
Pradhan et al. Multicast protection and grooming scheme in survivable WDM optical networks
US10623837B2 (e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system, and node device
CN109698982B (zh) 控制通道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处理方法
CN102439997B (zh) 一种建立波长交叉连接的方法和系统、节点设备
Cortez The emerging intelligent optical network: Now a reality
CN105357112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577430B (zh) 一种建立光交叉连接的方法和系统、节点设备
US9479283B2 (en) Channel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02893630A (zh) 频谱带宽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2742295B (zh) 频谱带宽可调的波长连接建立方法、设备及网络
CN104009818B (zh) 一种建立波长交叉连接的方法和系统、节点设备
CN101841739A (zh) 基于链路捆束的标签交换路径选择方法
Wang Network virtualization over SLICE networks
JP6007719B2 (ja) 伝送装置、波長分割多重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データ管理方法
Rouskas Dynamic lightpath networking via overlay control of static optical connections
KARTHIK Wide-Sense Nonblocking Multicast in WDM Optical Linear Array and Ring Networks with 3-Length Exten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