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0596A -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0596A
CN104090596A CN201410299295.7A CN201410299295A CN104090596A CN 104090596 A CN104090596 A CN 104090596A CN 201410299295 A CN201410299295 A CN 201410299295A CN 104090596 A CN104090596 A CN 104090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
particle
acceleration
stag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992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力钢
张森
刘志峰
许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2992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905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90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0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属于同步带传动机械启动过程的驱动控制方法技术领域;针对同步带传动机械启动过程存在的扭振问题,提出了采用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方法对电机启动输入信号进行规划来抑制系统扭振,同时提出了在离线的状态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五阶段S曲线进行优化,得到其最优参数,然后运用得到的最优S曲线对系统进行半闭环进行控制,并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此控制在大幅抑制了系统扭振的同时,较小的牺牲了系统的动态性能,能够实现了系统无振响应。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属于同步带传动机械启动过程的驱动控制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印刷机在传动时采用了同步带传动,同步带刚度较小,造成了印刷机系统在启动、变速和受到外界机械扰动时发生扭转振动。扭振对机械系统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提高轴的疲劳损伤,降低使用寿命,影响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针对以上原因采用了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规划电机输入信号抑振,然而选取准确的曲线参数可以大幅度的减小机械系统振动,否则抑振效果不好;本发明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曲线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在simulink模块中对辨识的机械系统传递函数进行仿真,可以准确找到最优曲线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针对同步带传动机械启动过程存在扭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对机械系统进行半闭环控制,并且经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在同步带传动机械离线的状态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五阶段S曲线进行优化,得到其最优参数,然后运用得到的五阶段S曲线对机械系统进行半闭环控制,该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对机械系统输入T形速度曲线x(t),驱动其运动,运用编码器从系统输出轴采集到其速度曲线v(t);
S2根据输入速度曲线x(t)和输出速度曲线v(t),运用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辨识出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G(s);
S3根据传递函数G(s),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得到五阶段S曲线的参数。
五阶段S曲线的加速度a和速度v的公式如下:
a ( t ) = Jt t ∈ [ 0 , T ] 2 JT - Jt t ∈ [ T , 2 T ] 0 t ∈ [ 2 T , 2 T + T 3 ] 2 JT - J ( t - T 3 ) t ∈ [ 2 T + T 3 , 3 T + T 3 ] - 4 JT + J ( t - T 3 ) t ∈ [ 3 T + T 3 , 4 T + T 3 ] - - - ( 1 )
v ( t ) = V s + 1 2 Jt 2 t ∈ [ 0 , T ] V s - JT 2 + 2 JTt - 1 2 Jt 2 t ∈ [ T , 2 T ] V s + JT 2 t ∈ [ 2 T , 2 T + T 3 ] V s - JT 2 + 2 JT ( t - T ) - 1 2 J ( t - T ) 2 t ∈ [ 2 T + T 3 , 3 T + T 3 ] V s - 4 JT 2 + 3 JT ( t - T ) - 1 2 J ( t - T ) 2 t ∈ [ 3 T + T 3 , 4 T + T 3 ] - - - ( 2 )
此公式是在保证曲线起始、终止速度相同和且加速度在起始点、减加速末尾、加减速开始和减减速末尾为零的条件下建立的,则必须满足加加速、减加速、加减速、减减速这四个时间段相等,即T1=T2=T4=T5=T。
其中,t为曲线运行的瞬时时间,J为加加速度幅值,Vs分别为起始速度,Ti(i=1,2……5)为各阶段运行的时间,T是加加速、减加速、加减速、减减速这四个相同时间段的时间,T是由曲线的最大速度与起始速度之差,以及加加速度确定的。跟据公式可以看出,已知起始速度,如需得到匀速时速度,即曲线运行的最大速度,只要优化得到加速度幅值J和时间T即可;
所述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过程如下,
S2.1初始化并设置五阶段S曲线的相关参数;包括J和T的取值范围,根据输出轴的编码器采集的规划前曲线信号可知,系统在启动4s后已趋于稳定,又因为时间T不能为0,故给定T的取值范围为(0,2]。加速度J的选取比较重要,因为J的取值范围过大会使粒子群早熟收敛,陷入局部极小值,然而过小的取值范围会人为的漏掉最优解,根据系统的模型来估算信号的延时时间,故给定J的取值范围为[0,10000]。
设置粒子群相关参数;包括确定粒子群的规模数m=50,粒子搜索空间维数D=2(即J、T两个粒子),迭代次数k最大为30,搜索空间范围(Ld=[0.005 0]、Ud=[2 10000],即根据J、T范围确定),学习因子c1=c2=2,惯性权重范围ωmin=0.4,第i个粒子个体最优位置为其中为所有中的最优,随机初始化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S2.2将每个粒子的位置向量依次作为五阶段S曲线的参数,依次对辨识的系统模型仿真,得到仿真曲线;根据仿真曲线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并将其作为衡量粒子位置优劣的依据;设置适应度函数为
min J = ∫ 0 ∞ | v ( t ) - u | dt + ftr
式中,v(t)为仿真曲线的瞬时速度,u为设置的系统输出轴目标速度,ftr为一较大的惩罚函数值,具体定义为
ftr = k t false t r true
其中,tr为仿真曲线上升时间,当在指定仿真周期内没有达到上升时间时,ftr为一较大的惩罚函数值;当时间达到上升时间时,ftr取值为tr
S2.3根据适应度函数计算每一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如果该粒子的适应度值小于粒子自身以前的适应度值,则用该粒子的当前位置替换如果该粒子适应度值小于粒子群以前的适应度值,则用该粒子的位置替换
S2.4对每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进行更新,第k次循环时,此时第i个粒子位置矢量为飞行速度为当前粒子个体最优位置为 p id k = ( p i 1 k , p i 2 k , . . . , p id , k · · · p iD k ) , 当前全局最优位置为 p gd k = ( p g 1 k , p g 2 k , . . . , p gd , k · · · p gD k ) (d=1,2...,D),则第k+1次循环时,第i个粒子速度迭代方程为 v id k + 1 = wv id k + c 1 r 1 ( p id k - x id k ) + c 2 r 2 ( p gd k - x id k ) , 位置矢量迭代方程 x id k + 1 = x id k + v id k + 1 ;
S2.5当k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后,结束滚动优化过程,输出参数优化值;否则,转到步骤S2.2;
S3运用得到的五阶段S曲线对机械系统进行半闭环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针对同步带传动印刷机械启动过程中的扭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此控制在大幅抑制了系统的扭振的同时,较小的牺牲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该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2a是T形输入曲线下的输入输出曲线。
图2b是T形输入曲线下的输出曲线傅里叶变换。
图3是粒子群对S曲线优化算法流程
图4是simulink下的优化模型图。
图5a是五阶段S曲线下的输入输出曲线。
图5b是五阶段S曲线下的输出曲线傅里叶变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其控制流程参照图1,对机械系统T形输入速度曲线,驱动其运动,采集速度输入输出曲线,辨识出系统传递函数。根据传递函数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离线优化出五阶段S曲线参数,然后将五阶段S曲线对机械系统半闭环控制,大幅抑制了系统扭振。
图2a是T形输入速度曲线下的输入输出曲线,可以看出当目标输出值为50000脉冲/s,振动峰值达到83000脉冲/s,最大超调量为86%,调整时间为1.8s。根据输入速度曲线和输出速度曲线,运用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辨识出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
G ( s ) = 114.95 s 2 + 2.37 s + 100 - - - ( 3 )
图2b是对输出曲线的傅里叶变换,可以看出振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存在一个1.177HZ左右的低频振点。
粒子群对S曲线优化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粒子群算法与simulink模型之间链接的桥梁是粒子(即五阶段S曲线公式中的J、T)。优化过程如下,随机产生粒子群,将该粒子群中的粒子依次赋值给simulink模型输入整形器中的参数J、T,然后运行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得到该粒子的适应度值,最后判断是否判断是否可以退出算法,若不退出,则对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进行更新,即对J、T更新。
图4是simulink下的优化模型图,五阶段S曲线经过系统传递函数得到仿真曲线,再经过适应度函数模块得到适应度值。
图5a五阶段S曲线下的输入输出曲线,系统输出终值为49500脉冲/s,误差小于稳态信号的5%认为系统稳定,系统基本没超调,振荡得到了较好的抑制,但调整时间延长到2.2s。图5b是对输出曲线傅里叶变换,发现规划前的低频振点消除。

Claims (4)

1.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步带传动机械离线的状态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五阶段S曲线进行优化,得到其最优参数,然后运用得到的五阶段S曲线对机械系统进行半闭环控制,该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对机械系统输入T形速度曲线x(t),驱动其运动,运用编码器从系统输出轴采集到其速度曲线v(t);
S2根据输入速度曲线x(t)和输出速度曲线v(t),运用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辨识出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G(s);
S3根据传递函数G(s),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得到五阶段S曲线的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五阶段S曲线的加速度a和速度v的公式如下:
a ( t ) = Jt t ∈ [ 0 , T ] 2 JT - Jt t ∈ [ T , 2 T ] 0 t ∈ [ 2 T , 2 T + T 3 ] 2 JT - J ( t - T 3 ) t ∈ [ 2 T + T 3 , 3 T + T 3 ] - 4 JT + J ( t - T 3 ) t ∈ [ 3 T + T 3 , 4 T + T 3 ] - - - ( 1 )
v ( t ) = V s + 1 2 Jt 2 t ∈ [ 0 , T ] V s - JT 2 + 2 JTt - 1 2 Jt 2 t ∈ [ T , 2 T ] V s + JT 2 t ∈ [ 2 T , 2 T + T 3 ] V s - JT 2 + 2 JT ( t - T ) - 1 2 J ( t - T ) 2 t ∈ [ 2 T + T 3 , 3 T + T 3 ] V s - 4 JT 2 + 3 JT ( t - T ) - 1 2 J ( t - T ) 2 t ∈ [ 3 T + T 3 , 4 T + T 3 ] - - - ( 2 )
此公式是在保证曲线起始、终止速度相同和且加速度在起始点、减加速末尾、加减速开始和减减速末尾为零的条件下建立的,则必须满足加加速、减加速、加减速、减减速这四个时间段相等,即T1=T2=T4=T5=T;
其中,t为曲线运行的瞬时时间,J为加加速度幅值,Vs分别为起始速度,Ti(i=1,2……5)为各阶段运行的时间,T是加加速、减加速、加减速、减减速这四个相同时间段的时间,T是由曲线的最大速度与起始速度之差,以及加加速度确定的;跟据公式可以看出,已知起始速度,如需得到匀速时速度,即曲线运行的最大速度,只要优化得到加速度幅值J和时间T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过程如下,
S2.1初始化并设置五阶段S曲线的相关参数;包括J和T的取值范围,根据输出轴的编码器采集的规划前曲线信号可知,系统在启动4s后已趋于稳定,又因为时间T不能为0,故给定T的取值范围为(0,2];加速度J的选取比较重要,因为J的取值范围过大会使粒子群早熟收敛,陷入局部极小值,然而过小的取值范围会人为的漏掉最优解,根据系统的模型来估算信号的延时时间,故给定J的取值范围为[0,10000];
设置粒子群相关参数;包括确定粒子群的规模数m=50,粒子搜索空间维数D=2(即J、T两个粒子),迭代次数k最大为30,搜索空间范围(Ld=[0.005 0]、Ud=[2 10000],即根据J、T范围确定),学习因子c1=c2=2,惯性权重范围ωmin=0.4,第i个粒子个体最优位置为其中为所有中的最优,随机初始化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S2.2将每个粒子的位置向量依次作为五阶段S曲线的参数,依次对辨识的系统模型仿真,得到仿真曲线;根据仿真曲线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并将其作为衡量粒子位置优劣的依据;设置适应度函数为
min J = ∫ 0 ∞ | v ( t ) - u | dt + ftr
式中,v(t)为仿真曲线的瞬时速度,u为设置的系统输出轴目标速度,ftr为一较大的惩罚函数值,具体定义为
ftr = k t false t r true
其中,tr为仿真曲线上升时间,当在指定仿真周期内没有达到上升时间时,ftr为一较大的惩罚函数值;当时间达到上升时间时,ftr取值为tr
S2.3根据适应度函数计算每一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如果该粒子的适应度值小于粒子自身以前的适应度值,则用该粒子的当前位置替换如果该粒子适应度值小于粒子群以前的适应度值,则用该粒子的位置替换
S2.4对每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进行更新,第k次循环时,此时第i个粒子位置矢量为飞行速度为当前粒子个体最优位置为 p id k = ( p i 1 k , p i 2 k , . . . , p id , k · · · p iD k ) , 当前全局最优位置为 p gd k = ( p g 1 k , p g 2 k , . . . , p gd , k · · · p gD k ) (d=1,2...,D),则第k+1次循环时,第i个粒子速度迭代方程为 v id k + 1 = wv id k + c 1 r 1 ( p id k - x id k ) + c 2 r 2 ( p gd k - x id k ) , 位置矢量迭代方程 x id k + 1 = x id k + v id k + 1 ;
S2.5当k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后,结束滚动优化过程,输出参数优化值;否则,转到步骤S2.2;
S3运用得到的五阶段S曲线对机械系统进行半闭环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有中的最优为全局最优。
CN201410299295.7A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40905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9295.7A CN104090596A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9295.7A CN104090596A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0596A true CN104090596A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38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9295.7A Pending CN104090596A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9059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6793A (zh) * 2015-12-24 2016-03-16 上海电气富士电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轴扭振的装置及方法
CN106843207A (zh) * 2017-01-03 2017-06-1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穿梭车速度规划控制方法、装置及穿梭车
CN106842901A (zh) * 2017-01-19 2017-06-13 重庆交通大学 为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生成速度控制命令的方法
CN107368041A (zh) * 2017-08-24 2017-11-21 武汉迈信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平均算法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CN108762151A (zh) * 2018-06-04 2018-11-06 绵阳逢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信息共享导向标识柱控制系统
CN110286653A (zh) * 2019-06-14 2019-09-27 杭州爱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任意曲线运动s加减速控制的速度计算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8196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Linestream Technologies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estimating inertia in a mechanical system
CN103713660A (zh) * 2013-12-12 2014-04-09 南京工程学院 实现运动控制系统s曲线加减速的控制电路
CN103885338A (zh) * 2014-03-21 2014-06-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输入整形器参数自整定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8196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Linestream Technologies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estimating inertia in a mechanical system
CN103713660A (zh) * 2013-12-12 2014-04-09 南京工程学院 实现运动控制系统s曲线加减速的控制电路
CN103885338A (zh) * 2014-03-21 2014-06-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输入整形器参数自整定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晓辉等: "S曲线加减速控制新方法的研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
胡磊等: "S曲线加减速速度控制新方法",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
陈晓兵等: "基于分段刀轨S曲线加减速控制的进给速度优化研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6793A (zh) * 2015-12-24 2016-03-16 上海电气富士电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轴扭振的装置及方法
CN105406793B (zh) * 2015-12-24 2018-04-03 上海电气富士电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轴扭振的装置及方法
CN106843207A (zh) * 2017-01-03 2017-06-1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穿梭车速度规划控制方法、装置及穿梭车
CN106842901A (zh) * 2017-01-19 2017-06-13 重庆交通大学 为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生成速度控制命令的方法
CN107368041A (zh) * 2017-08-24 2017-11-21 武汉迈信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平均算法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CN107368041B (zh) * 2017-08-24 2019-10-11 武汉迈信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平均算法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CN108762151A (zh) * 2018-06-04 2018-11-06 绵阳逢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信息共享导向标识柱控制系统
CN110286653A (zh) * 2019-06-14 2019-09-27 杭州爱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任意曲线运动s加减速控制的速度计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0596A (zh)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五阶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
CN103885338A (zh)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输入整形器参数自整定控制方法
CN104443427B (zh) 飞行器颤振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07800343B (zh) 异步电机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CN104090490A (zh) 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输入整形器闭环控制方法
CN102213182B (zh) 偏航误差角获得方法及偏航控制方法/装置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07002636B (zh) 用于估计风速,包括计算针对叶片扭转调节的桨距角的方法
CN104393815B (zh) 一种基于复合估计转速的永磁同步电机容错控制装置
CN104142627A (zh) 一种采用自抗扰控制技术的网络化无刷直流电机时延补偿和控制方法
CN104063584B (zh) 一种汽轮机调速系统控制参数整定方法
CN103529698B (zh) 发电机调速系统参数辨识方法
CN102769426A (zh) 一种在线容错电动汽车交流感应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CN102298326A (zh) 欠驱动auv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497156A (zh) 永磁同步电机速度环的神经网络自校正控制方法
CN103684182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方法
CN103557037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逆控制的汽轮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07152374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控制方法
CN104201963A (zh) 一种抑制直线电机定位力补偿控制器
CN103647493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h无穷转速估计方法
CN113459160A (zh) 一种基于二阶广义动量观测器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Sun et al. A design for two-wheeled self-balancing robot based on Kalman filter and LQR
CN104199297A (zh) 一种引入挠性附件振动量的空间机器人关节轨迹规划方法
CN103256188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的扭转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788035A (zh) 一种伺服系统控制回路增益的整定方法
CN104234934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