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9367B -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9367B
CN104079367B CN201310096554.1A CN201310096554A CN104079367B CN 104079367 B CN104079367 B CN 104079367B CN 201310096554 A CN201310096554 A CN 201310096554A CN 104079367 B CN104079367 B CN 104079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cqi
handling capacity
sinr
sub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65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9367A (zh
Inventor
王飞
姜大洁
胡臻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965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79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79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9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9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9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实现传输模式之间的自适应切换。该传输模式切换方法,用于一支持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所述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根据所述CQI计算工作于第一传输模式时的第一系统吞吐量和工作于第二传输模式时的第二系统吞吐量;根据统计周期内计算得到的至少一对第一系统吞吐量和第二系统吞吐量计算执行传输模式切换的切换参数;当切换参数满足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时,执行切换,将传输模式从当前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的另一种传输模式。本发明实现了传输模式之间的自适应切换。

Description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可以显著的改善系统性能。MIMO系统可以提供空间分集增益、空间复用增益和波束赋形技术。多天线技术在LTE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在LTE R8系统中规定了7种传输模式,如下表所示。
每种传输模式中,都包含了两种传输方案,其中一种传输方式成为回退方式,主要用于信道状态突变或者传输模式切换时的过渡状态。回退方式一般都采用可靠性较高的发射分集传输。除了回退方式之外,每种传输模式中的另外一种传输方式称为主传输方式。
上述的7种模式具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优点,但LTE R8并没有规定模式之间的切换方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具有多种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中进行传输模式切换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实现传输模式之间的自适应切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切换方法,用于一支持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所述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根据所述CQI计算工作于第一传输模式时的第一系统吞吐量和工作于第二传输模式时的第二系统吞吐量;
根据统计周期内计算得到的至少一对第一系统吞吐量和第二系统吞吐量计算执行传输模式切换的切换参数;
当切换参数满足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时,执行切换,将传输模式从当前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的另一种传输模式。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系统为LTE TDD通信系统。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3,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7。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当前统计周期到期后,将当前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点作为起点,前进预定时间长度后作为新的统计周期的起点更新统计周期。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中,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二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一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一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二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中,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非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或非周期性反馈的演进的节点eNode B配置的子带的CQI。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中,根据所述CQI计算工作于第一传输模式时的第一系统吞吐量和工作于第二传输模式时的第二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N个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从由整个带宽划分出的N个子带中选择L个子带;其中N大于或等于L,且L大于或等于1;
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选择的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一整体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二整体等效SINR;
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中,第一整体等效SINR如下:
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所述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确定的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所述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一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一MCS;
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一MCS对应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中,
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在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
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秩指示信息RI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中,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等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与一调整值的差,所述调整值为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的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
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调整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切换装置,用于一支持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所述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QI计算工作于第一传输模式时的第一系统吞吐量和工作于第二传输模式时的第二系统吞吐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统计周期内计算得到的至少一对第一系统吞吐量和第二系统吞吐量计算执行传输模式切换的切换参数;
切换模块,用于当切换参数满足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时,执行切换,将传输模式从当前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的另一种传输模式。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通信系统为LTE TDD通信系统。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3,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7。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中,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在当前统计周期到期后,将当前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点作为起点,前进预定时间长度后作为新的统计周期的起点更新统计周期。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中,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二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一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一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二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非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或非周期性反馈的演进的节点BeNode B配置的子带的CQI。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中,第一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N个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从由整个带宽划分出的N个子带中选择L个子带;其中N大于或等于L,且L大于或等于1;
第一SINR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选择的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一整体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第一吞吐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第二SINR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二整体等效SINR;
第二吞吐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中,第一整体等效SINR如下:
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所述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确定的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第一吞吐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一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一MCS,并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一MCS对应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中,
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且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在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第二吞吐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并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秩指示信息RI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中,
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且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等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与一调整值的差,所述调整值为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的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第二吞吐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并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调整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用户设备上报的CQI来计算不同模式下的系统吞吐量,并根据统计周期内不同传输模式对应的系统吞吐量来决定下一阶段的系统工作模式,实现了传输模式之间的自适应切换。
同时,由于是根据系统吞吐量的统计结果来决定下一阶段的系统工作模式,也提高了传输模式切换的有效性,能够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中统计周期的更新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中,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来预计不同传输模式下的系统吞吐量,并根据系统吞吐量的统计结果计算一切换参数,并依据切换参数来实现自适应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用于一支持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步骤102,根据所述CQI计算工作于第一传输模式时的第一系统吞吐量和工作于第二传输模式时的第二系统吞吐量;
步骤103,根据统计周期内计算得到的至少一对第一系统吞吐量和第二系统吞吐量计算执行传输模式切换的切换参数;
步骤104,当切换参数满足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时,执行切换,将传输模式从当前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的另一种传输模式。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用户设备上报的CQI来计算不同模式下的系统吞吐量,并根据统计周期内不同传输模式对应的系统吞吐量来决定下一阶段的系统工作模式,实现了传输模式之间的自适应切换。
同时,由于是根据系统吞吐量的统计结果来决定下一阶段的系统工作模式,也提高了传输模式切换的有效性,能够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LTE TDD通信系统,也可以用于LTE FDD系统,在后续的实施例中仅以LTE TDD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这并不表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仅能应用于LTE TDD通信系统。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单次使用,也可以循环使用,这种方式下,为了保证统计结果的实时性,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统计周期到期后,将当前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点作为起点,前进预定时间长度后作为新的统计周期的起点更新统计周期。
如图2所示,为统计周期的更新示意图。
如图2所示,假定当前的统计周期时间长度为T,则从t0时刻开始算得统计周期为t0+T,当当前时刻为t0+T时就需要更新统计周期,此时,新的统计周期的时间起点为t0+delte_t,则更新后的统计周期的结束时间点为t0+delte_t+T。
举例说明如下。
假定从第100ms到第500ms为一个统计周期,当统计周期到期后,需要更新统计周期,此时可以从第300ms开始作为新的统计周期的起点,当到达第700ms时,统计周期到期,重新更新统计周期,......
当然,上述仅仅是举例说明,统计周期的时间间隔以及前进的预定时间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系统吞吐量,只要切换参数能够表明切换到另一种传输模式后,系统吞吐量有很大可能会提高,即可执行切换。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到的系统吞吐量提高是一种统计意义上的吞吐量提高。
依据上述的描述,该切换参数可以是各种依据第一系统吞吐量和第二系统吞吐量得到的参数,对其中几种可能的方式描述如下:
1、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二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一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一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二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
假定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时,根据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为20次,其中第二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一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为15次,则当切换参数满足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时第二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一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大于0.6时,则切换参数满足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
考虑到信道变化的慢变性,则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适用第二传输模式有很大的可能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
当然,该预设门限越大,则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可能性越大。
具体说明如下:
当前时刻ti超出时间窗口T时,基站开始统计在该时间窗口T内K3>K7的次数N3>7和K3<=K7的次数N3<=7(或K3>=K7的次数N3>=7和K3<K7的次数N3<7),进而计算出时间窗口T内K3>K7的比例P3>7和K3<=K7的概率P3<=7(或K3>=K7的概率P3>=7和K3<K7的概率P3<7),方法如下:
P3>7=N3>7/(N3>7+N3<=7)
P3<=7=N3<=7/(N3>7+N3<=7)
P3>=7=N3>=7/(N3>=7+N3<7)
P3<7=N3<7/(N3>=7+N3<7)
如果当前UE工作于传输模式3,且P3<7>=Threshold_1,则切换到传输模式7,否则不切换,如果当前UE工作于传输模式7,且P3>7>=Threshold_2(或者P3>=7>=Threshold_2),则切换到传输模式3,否则不切换。Threshold_1和Threshold_2为基站预设的值,只需要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即可。
2、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二系统吞吐量与第一系统吞吐量的差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差值的平均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吞吐量门限。
假定根据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为20次,第二系统吞吐量与第一系统吞吐量的差值的平均值为Y,超过一个吞吐量门限X,则切换参数满足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
考虑到信道变化的慢变性,则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适用第二传输模式有很大的可能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
当然,该吞吐量门限越大,则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可能性越大。
以上仅仅是举例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使用各种由第二系统吞吐量与第一系统吞吐量计算得到的切换参数,并设置对应的准则即可,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之前提到,在LTE TDD系统中具有7种传输模式,为方便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此以本发明实施例以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3,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7这种方式进行后续的详细说明。
传输模式3采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机制,主传输模式为大时延CDD(Cyclic DelayDiversity),可理解为一种盲预编码方式。传输模式3支持空间复用,当LTE系统为2个或4个CRS端口时,传输模式3支持同时发多个数据流。当传输模式3只发一个数据流时,传输模式3工作于发射分集方式,当传输模式3同时发多个数据流时,传输模式3工作于大时延CDD模式,具有空间复用增益。
而传输模式7采用基于专用导频的非码本波束赋形,只支持单流传输,没有空间复用增益,但是传输模式7有波束赋形增益,可以有效提高信干噪比(SINR),从而提高吞吐量和频谱效率。
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信道不断变化,当信道条件较好时,支持传输模式3的多流传输,从而有效地提高吞吐量和频谱效率;当信道条件较差时,无法支持传输模式3的多流传输,此时采用传输模式7可以提高吞吐量和频谱效率。所以随着无线信道的变化,传输模式3和传输模式7间自适应的传输能够有效的提高吞吐量和频谱效率。
在LTE系统中,用户设备UE会根据基站的配置上报CQI信息,包括周期性CQI上报和非周期性CQI上报。
传输模式3和7的周期性CQI反馈类型分为两种:宽带CQI和用户选择(UE-selected)子带CQI,对此分别说明如下。
宽带CQI即UE在整个带宽内计算得到的CQI。
而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假设整个带宽包括N个子带,这N个子带被划分为J个部分,J取决于系统带宽。这种情况下,UE每次在划分后的J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选择一个较优的子带,计算一个CQI并上报,下次再在下一个部分中选择,选择一个较优的子带,计算一个CQI并上报。这种方式下上报的CQI即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
当然UE同时会上报CQI对应的子带编号。对于传输模式3的周期性CQI反馈,UE还会周期性的上报秩指示RI(Rank Indicator)信息,用来指示同时支持的数据流数目。
非周期性上报的CQI也包括两种: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或演进的节点BeNodeB配置的子带的CQI。
UE选择M个较优子带(每个子带大小为k个资源块RB,M和k取决于系统带宽)后,会上报一个这M个较优子带的平均CQI,并上报M个较优子带的位置。这就是非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
而对于非周期性的演进的节点BeNodeB配置的子带的CQI,UE针对每个子带都会上报一个CQI。对于传输模式3的周期性CQI反馈,UE同时还上报RI(Rank Indicator),用来指示同时支持的数据流数目。
当UE工作于传输模式3时,如果UE上报的RI=1时,UE按照发射分集方式来计算并上报一个CQI;当UE上报的RI>1时,UE按照大时延CDD方式来计算并上报第一流的CQI,但是该CQI同时适用于其他数据流,因为传输模式3的多个数据流之间的性能相近。当UE工作于传输模式7时,UE按照发射分集方式来计算并上报一个CQI。
以上介绍了传输模式3和传输模式7的情况之后,对如何根据CQI计算传输模式3和传输模式7的系统吞吐量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当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和7时,根据所述CQI计算工作于第一传输模式时的第一系统吞吐量和工作于第二传输模式时的第二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N个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从由整个带宽划分出的N个子带中选择L个子带;其中N大于或等于L,且大于或等于1;
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选择的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一整体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二整体等效SINR;
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上述的第一整体等效SINR如下:
其中,β为调整系数,可以是[1.49,4.56,6.42,7.33,11.1,17.87,25.6,31.3,38.3,43.3]中的一个,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所述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确定的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所述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一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一MCS;
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一MCS对应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而对于传输模式3的吞吐量计算而言,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描述如下:
情况一、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在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
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秩指示信息RI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情况二、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一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等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与一调整值的差,所述调整值为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的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
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调整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调整系数可以取2,表示2路数据空间复用,也可以对x的值做一些合理的调整,如y=1.7。
下面以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和7,以及4种不同的CQI一一组合来对不同CQI反馈下的系统吞吐量分为8种情况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情况一、UE当前采用传输模式3,CQI反馈类型为周期性宽带CQI,对应的RI=1(此时UE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并反馈CQI)或RI>1(此时UE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并反馈CQI),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基站将整个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表示为Si∈(1,...,N),其中i=1,...,N。基站利用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和UE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估计出子带Si的平均信道矩阵Hi(或平均信道相关阵Ri,信道相关阵与信道矩阵的关系为R=HHH,其中HH是H的共轭矩阵);
基站确定包含L个子带的较优子带集合φ及其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首先基站根据Hi计算子带Si的波束赋形增益Bi(Bi表示为dB值,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对Hi或Ri进行奇异值分解,取最大的奇异值作为Bi即可)。对Bi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L个波束赋形增益较大的子带作为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基站根据UE反馈的CQI、RI和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假设UE反馈的宽带CQI值为Q,当RI>1时,对Q值进行补偿得到Q=Q+Δ,其中Δ用于补偿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Δ可以为预设的值,例如1dB),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Q对应的SINR,表示为γ。
计算传输模式7在L个较优子带上各自的SINR,分别用表示,其中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β的取值可以从[1.49,4.56,6.42,7.33,11.1,17.87,25.6,31.3,38.3,43.3]中取一个,也可以作调整。
基站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K7:
其中f(·)的具体实现方法举例如下:查找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MCS,用mcs7表示,在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出在L个较优子带上传输模式7使用的MCS为mcs7时能达到的吞吐量K7。
最后,基站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K3,如下:
K3=RI*f(γ)
情况二、UE当前采用传输模式3,CQI反馈类型为周期性UE-selected子带CQI(此时UE反馈一个宽带CQI和一个子带CQI),对应的RI=1(此时UE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并反馈CQI)或RI>1(此时UE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并反馈CQI),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基站将整个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表示为Si∈(1,...,N),其中i=1,...,N。基站利用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和UE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估计出子带Si的平均信道矩阵Hi(或平均信道相关阵Ri,信道相关阵与信道矩阵的关系为R=HHH,其中HH是H的共轭矩阵);
基站确定包含L个子带的较优子带集合φ及其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基站根据Hi计算子带Si的波束赋形增益Bi(Bi表示为dB值,计算方法举例,对Hi或Ri进行奇异值分解,取最大的奇异值为Bi)。假设UE上报的子带CQI对应的X个子带为X可能为1或2,,其中x=1,...,X。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如果X<L,则对除X个子带之外的N-X个子带对应的Bi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L-X个波束赋形增益较大的子带,并和X个子带共同构成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如果X>=L,则对X个子带对应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L个波束赋形增益较大的子带构成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基站根据UE反馈的CQI、RI和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假设UE反馈的宽带CQI值为Q,子带CQI值为Qx。当RI>1时,对Q和Qx分别进行补偿得到Q=Q+Δ和Qx=Qx+Δ,其中Δ用于补偿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Δ可以为预设的值,例如1dB)。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Q和Qx对应的SINR,分别表示为γ和γx。计算传输模式7在L个较优子带上各自的SINR,用表示,其中当时,否则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β的取值可以从[1.49,4.56,6.42,7.33,11.1,17.87,25.6,31.3,38.3,43.3]中取一个,也可以作调整;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K7,如下:
其中f(·)的具体实现方法举例如下:查找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MCS,用mcs7表示,在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出在L个较优子带上传输模式7使用的MCS为mcs7时能达到的吞吐量K7。
计算传输模式3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当时,否则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K3,如下:
情况三、UE当前采用传输模式3,CQI反馈类型为非周期性UE-selected子带CQI(此时UE反馈一个宽带CQI和一个子带CQI,该子带CQI为UE选择的M个较优子带的平均CQI),对应的RI1(此时UE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并反馈CQI)或RI>1(此时UE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并反馈CQI),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基站将整个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表示为Si∈(1,...,N),其中i=1,...,N。基站利用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和UE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估计出子带Si的平均信道矩阵Hi(或平均信道相关阵Ri,信道相关阵与信道矩阵的关系为R=HHH,其中HH是H的共轭矩阵);
基站确定包含L个子带的较优子带集合φ及其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基站根据Hi计算子带Si的波束赋形增益Bi(Bi表示为dB值,计算方法举例,对Hi或Ri进行奇异值分解,取最大的奇异值为Bi)。假设UE上报的子带CQI对应的X个子带编号为X可能为1或2,有表2和表3的subband size决定,其中x=0,...,X-1。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基站确定包含L个子带的较优子带集合φ及其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基站根据Hi计算波束赋形增益Bi(Bi表示为dB值,计算方法举例,对Hi或Ri进行奇异值分解,取最大的奇异值为Bi)。假设UE上报的子带CQI对应的M个子带编号为其中k=1,...,M,这M个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如果M<L,则对除M个子带之外的N-M个子带对应的Bi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L-M个波束赋形增益较大的子带,并和M个子带共同构成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如果M>=L,则对M个子带对应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L个波束赋形增益较大的子带构成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基站根据UE反馈的CQI、RI和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假设UE反馈的宽带CQI值为Q,子带CQI值为Qx。当RI>1时,对Q和Qx分别进行补偿得到Q=Q+Δ和Qx=Qx+Δ,其中Δ用于补偿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Δ可以为预设的值,例如1dB)。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Q和Qx对应的SINR,分别表示为γ和γx。计算传输模式7在L个较优子带上各自的SINR,分别用表示,其中当时,否则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β的取值可以从[1.49,4.56,6.42,7.33,11.1,17.87,25.6,31.3,38.3,43.3]中取一个,也可以作调整。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K7,如下:
其中f(·)的具体实现方法举例如下:查找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MCS,用mcs7表示,在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出在L个较优子带上传输模式7使用的MCS为mcs7时能达到的吞吐量K7。
计算传输模式3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当时,否则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K3,
情况四、UE当前采用传输模式3,CQI反馈类型为非周期性eNodeB-configured子带CQI(此时UE反馈一个宽带CQI,并针对每个子带都反馈对应的CQI),对应的RI=1(此时UE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并反馈CQI)或RI>1(此时UE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并反馈CQI),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基站将整个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表示为Si∈(1,...,N),其中i=1,...,N。基站利用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和UE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估计出子带Si的平均信道矩阵Hi(或平均信道相关阵Ri,信道相关阵与信道矩阵的关系为R=HHH,其中HH是H的共轭矩阵);
基站确定包含L个子带的较优子带集合φ及其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基站根据Hi计算子带Si的波束赋形增益Bi(Bi表示为dB值,计算方法举例,对Hi或Ri进行奇异值分解,取最大的奇异值为Bi)。假设UE上报的所有子带对应的CQI表示为Qi,其中i=0,1,...,N-1。按照Qi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L个CQI较大的子带,构成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对应的每个子带上的CQI为
基站根据UE反馈的CQI、RI和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当RI>1时,对进行补偿得到其中Δ用于补偿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Δ可以为预设的值,例如1dB)。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SINR,分别表示为γj。计算传输模式7在L个较优子带上各自的SINR,分别用表示,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β的取值可以从[1.49,4.56,6.42,7.33,11.1,17.87,25.6,31.3,38.3,43.3]中取一个,也可以作调整;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K7,如下:
其中f(·)的具体实现方法举例如下:查找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MCS,用mcs7表示,在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出在L个较优子带上传输模式7使用的MCS为mcs7时能达到的吞吐量K7。
计算传输模式3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K3,如下:
情况五、UE当前采用传输模式7,CQI反馈类型为周期性宽带CQI,对应的RI=1(此时UE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并反馈CQI),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基站将整个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表示为Si∈(1,...,N),其中i=1,...,N。基站利用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和UE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估计出子带Si的平均信道矩阵Hi(或平均信道相关阵Ri,信道相关阵与信道矩阵的关系为R=HHH,其中HH是H的共轭矩阵);
基站确定包含L个子带的较优子带集合φ及其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基站根据Hi计算子带Si的波束赋形增益Bi(Bi表示为dB值,计算方法举例,对Hi或Ri进行奇异值分解,取最大的奇异值为Bi)。对Bi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L个波束赋形增益较大的子带作为较优子带集合φ,用(j=0,1,...,L-1)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基站根据UE反馈的CQI、RI和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假设UE反馈的宽带CQI值为Q,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Q对应的SINR,表示为γ。计算传输模式7在L个较优子带上各自的SINR,分别用表示,其中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β的取值可以从[1.49,4.56,6.42,7.33,11.1,17.87,25.6,31.3,38.3,43.3]中取一个,也可以作调整;
基站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K7,如下:
其中f(·)的具体实现方法举例如下:查找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MCS,用mcs7表示,在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出在L个较优子带上传输模式7使用的MCS为mcs7时能达到的吞吐量K7。
基站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K3:对Q进行补偿得到Q=Q-Δ,其中Δ用于补偿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Δ可以为预设的值,例如1dB)。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Q对应的SINR,表示为γ。基站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K3,如下:
K3=y*f(γ)
其中y可以取2,表示2路数据空间复用,也可以对x的值做一些合理的调整,如y=1.7。
情况六、UE当前采用传输模式7,CQI反馈类型为周期性UE-selected子带CQI(此时UE反馈一个宽带CQI和一个子带CQI),对应的RI=1(此时UE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并反馈CQI),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基站将整个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表示为Si∈(1,...,N),其中i=1,...,N。基站利用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和UE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估计出子带Si的平均信道矩阵Hi(或平均信道相关阵Ri,信道相关阵与信道矩阵的关系为R=HHH,其中HH是H的共轭矩阵);
基站确定包含L个子带的较优子带集合φ及其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基站根据Hi计算子带Si的波束赋形增益Bi(Bi表示为dB值,计算方法举例,对Hi或Ri进行奇异值分解,取最大的奇异值为Bi)。假设UE上报的子带CQI对应的X个子带为X可能为1或2,由表2和表3的subbandsize共同决定,其中x=0,...,X-1。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如果X<L,则对除X个子带之外的N-X个子带对应的Bi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L-X个波束赋形增益较大的子带,并和X个子带共同构成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如果X>=L,则对X个子带对应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L个波束赋形增益较大的子带构成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基站根据UE反馈的CQI、RI和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假设UE反馈的宽带CQI值为Q,子带CQI值为Qx。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Q和Qx对应的SINR,分别表示为γ和γx。计算传输模式7在L个较优子带上各自的SINR,用表示,其中当时,否则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β的取值可以从[1.49,4.56,6.42,7.33,11.1,17.87,25.6,31.3,38.3,43.3]中取一个,也可以作调整;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K7,如下:
其中f(·)的具体实现方法举例如下:查找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MCS,用mcs7表示,在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出在L个较优子带上传输模式7使用的MCS为mcs7时能达到的吞吐量K7。
对Q和Qx进行补偿得到Q=Q-Δ和Qx=Qx-Δ,其中Δ用于补偿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Δ可以为预设的值,例如1dB)。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Q和Qx对应的SINR,分别表示为γ和γx。计算传输模式3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当时,否则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K3,如下:
其中y可以取2,表示2路数据空间复用,也可以对x的值做一些合理的调整,如y=1.7。
情况七、UE当前采用传输模式7,CQI反馈类型为非周期性UE-selected子带CQI(此时UE反馈一个宽带CQI和一个子带CQI,该子带CQI为UE选择的M个较优子带的平均CQI),对应的RI1(此时UE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并反馈CQI),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基站将整个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表示为Si∈(1,...,N),其中i=1,...,N。基站利用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和UE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估计出子带Si的平均信道矩阵Hi(或平均信道相关阵Ri,信道相关阵与信道矩阵的关系为R=HHH,其中HH是H的共轭矩阵);
基站确定包含L个子带的较优子带集合φ及其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基站根据Hi计算子带Si的波束赋形增益Bi(Bi表示为dB值,计算方法举例,对Hi或Ri进行奇异值分解,取最大的奇异值为Bi)。假设UE上报的子带CQI对应的X个子带编号为X可能为1或2,其中x=0,...,X-1。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基站确定包含L个子带的较优子带集合φ及其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基站根据Hi计算波束赋形增益Bi(Bi表示为dB值,计算方法举例,对Hi或Ri进行奇异值分解,取最大的奇异值为Bi)。假设UE上报的子带CQI对应的M个子带编号为其中k=1,...,M,这M个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如果M<L,则对除M个子带之外的N-M个子带对应的Bi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L-M个波束赋形增益较大的子带,并和M个子带共同构成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如果M>=L,则对M个子带对应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L个波束赋形增益较大的子带构成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
基站根据UE反馈的CQI、RI和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假设UE反馈的宽带CQI值为Q,子带CQI值为Qx。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Q和Qx对应的SINR,分别表示为γ和γx。计算传输模式7在L个较优子带上各自的SINR,分别用表示,其中当时,否则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β的取值可以从[1.49,4.56,6.42,7.33,11.1,17.87,25.6,31.3,38.3,43.3]中取一个,也可以作调整;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K7,
其中f(·)的具体实现方法举例如下:查找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MCS,用mcs7表示,在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出在L个较优子带上传输模式7使用的MCS为mcs7时能达到的吞吐量K7。
对Q和Qx分别进行补偿得到Q=Q+Δ和Qx=Qx+Δ,其中Δ用于补偿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Δ可以为预设的值,例如1dB)。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Q和Qx对应的SINR,分别表示为γ和γx。计算传输模式3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当时,否则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K3,如下:
其中y可以取2,表示2路数据空间复用,也可以对x的值做一些合理的调整,如y=1.7。
情况八、UE当前采用传输模式7,CQI反馈类型为非周期性eNodeB-con figured子带CQI(此时UE反馈一个宽带CQI,并针对每个子带都反馈对应的CQI),对应的RI=1(此时UE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并反馈CQI),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基站将整个带宽划分为N个子带,表示为Si∈(1,...,N),其中i=1,...,N。基站利用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和UE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估计出子带Si的平均信道矩阵Hi(或平均信道相关阵Ri,信道相关阵与信道矩阵的关系为R=HHH,其中HH是H的共轭矩阵);
基站确定包含L个子带的较优子带集合φ及其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基站根据Hi计算子带Si的波束赋形增益Bi(Bi表示为dB值,计算方法举例,对Hi或Ri进行奇异值分解,取最大的奇异值为Bi)。假设UE上报的所有子带对应的CQI表示为Qi,其中i=1,...,N。按照Qi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L个CQI较大的子带,构成较优子带集合φ,用(j=1,...,L)表示,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表示为对应的每个子带上的CQI为
基站根据UE反馈的CQI、RI和较优子带集合φ中各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SINR,分别表示为γj。计算传输模式7在L个较优子带上各自的SINR,分别用表示,计算传输模式7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β的取值可以从[1.49,4.56,6.42,7.33,11.1,17.87,25.6,31.3,38.3,43.3]中取一个,也可以作调整;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K7,
其中f(·)的具体实现方法举例如下:查找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MCS,用mcs7表示,在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出在L个较优子带上传输模式7使用的MCS为mcs7时能达到的吞吐量K7。
进行补偿得到其中Δ用于补偿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Δ可以为预设的值,例如1dB)。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对应的SINR,分别表示为γj。计算传输模式3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整体的等效SINR,用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计算在较优子带集合φ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K3,如下:
其中y可以取2,表示2路数据空间复用,也可以对x的值做一些合理的调整,如y=1.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切换装置,用于一支持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如图3所示,所述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QI计算工作于第一传输模式时的第一系统吞吐量和工作于第二传输模式时的第二系统吞吐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统计周期内计算得到的至少一对第一系统吞吐量和第二系统吞吐量计算执行传输模式切换的切换参数;
切换模块,用于当切换参数满足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时,执行切换,将传输模式从当前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的另一种传输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可以用于LTE TDD通信系统和LTE FDD通信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可以应用于不同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其中其中情况下,,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3,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7。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在当前统计周期到期后,将当前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点作为起点,前进预定时间长度后作为新的统计周期的起点更新统计周期。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中,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二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一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一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二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
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非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或非周期性反馈的演进的节点B eNode B配置的子带的CQI。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中,第一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N个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从由整个带宽划分出的N个子带中选择L个子带;其中N大于或等于L,且L大于或等于1;
第一SINR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选择的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一整体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第一吞吐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第二SINR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二整体等效SINR;
第二吞吐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第一整体等效SINR如下:
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所述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确定的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第一吞吐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一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一MCS,并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一MCS对应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中,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且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在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第二吞吐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并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秩指示信息RI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上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中,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且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等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与一调整值的差,所述调整值为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的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第二吞吐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并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调整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传输模式切换方法,用于一支持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所述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根据所述CQI计算工作于第一传输模式时的第一系统吞吐量和工作于第二传输模式时的第二系统吞吐量,包括: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的第一整体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传输模式3的第二整体等效SINR;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根据统计周期内计算得到的至少一对第一系统吞吐量和第二系统吞吐量计算执行传输模式切换的切换参数;
当切换参数满足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时,执行切换,将传输模式从当前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的另一种传输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为LTE TDD通信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3,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当前统计周期到期后,将当前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点作为起点,前进预定时间长度后作为新的统计周期的起点更新统计周期。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二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一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一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二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非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或非周期性反馈的演进的节点eNode B配置的子带的CQ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CQI计算工作于第一传输模式时的第一系统吞吐量和工作于第二传输模式时的第二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N个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从由整个带宽划分出的N个子带中选择L个子带;其中N大于或等于L,且L大于或等于1;
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选择的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一整体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二整体等效SINR;
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整体等效SINR如下:
<mrow> <mo>-</mo> <mi>&amp;beta;</mi> <mi>l</mi> <mi>n</mi> <mrow> <mo>(</mo> <mfrac> <mn>1</mn> <mi>L</mi> </mfrac>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j</mi> <mo>=</mo> <mn>1</mn> </mrow> <mi>L</mi> </munderover> <mi>exp</mi> <mo>(</mo> <mrow> <mo>-</mo> <mfrac> <msubsup> <mi>&amp;gamma;</mi> <mi>j</mi> <mn>7</mn> </msubsup> <mi>&amp;beta;</mi> </mfrac> </mrow> <mo>)</mo> <mo>)</mo> </mrow> </mrow>
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所述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确定的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所述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一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一MCS;
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一MCS对应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在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
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秩指示信息RI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等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与一调整值的差,所述调整值为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的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
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调整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11.一种传输模式切换装置,用于一支持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的通信系统,所述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QI计算工作于第一传输模式时的第一系统吞吐量和工作于第二传输模式时的第二系统吞吐量,包括: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的第一整体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传输模式3的第二整体等效SINR;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统计周期内计算得到的至少一对第一系统吞吐量和第二系统吞吐量计算执行传输模式切换的切换参数;
切换模块,用于当切换参数满足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时,执行切换,将传输模式从当前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的另一种传输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为LTE TDD通信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3,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LTE版本8中规定的传输模式7。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在当前统计周期到期后,将当前统计周期的起始时间点作为起点,前进预定时间长度后作为新的统计周期的起点更新统计周期。
15.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二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一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时,所述切换参数为统计周期内第一系统吞吐量大于第二系统吞吐量的出现次数与统计周期内统计次数的比值,所述预设的传输模式切换准则为所述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所述门限大于或等于0.5,但小于或等于1。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非周期性反馈的用户设备选择的子带的CQI或非周期性反馈的演进的节点eNode B配置的子带的CQI。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N个子带的波束赋形增益,从由整个带宽划分出的N个子带中选择L个子带;其中N大于或等于L,且L大于或等于1;
第一SINR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选择的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计算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一整体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第一吞吐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7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第二SINR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上的第二整体等效SINR;
第二吞吐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整体等效SINR计算在所述L个子带上传输模式3能达到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整体等效SINR如下:
<mrow> <mo>-</mo> <mi>&amp;beta;</mi> <mi>l</mi> <mi>n</mi> <mrow> <mo>(</mo> <mfrac> <mn>1</mn> <mi>L</mi> </mfrac>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j</mi> <mo>=</mo> <mn>1</mn> </mrow> <mi>L</mi> </munderover> <mi>exp</mi> <mo>(</mo> <mrow> <mo>-</mo> <mfrac> <msubsup> <mi>&amp;gamma;</mi> <mi>j</mi> <mn>7</mn> </msubsup> <mi>&amp;beta;</mi> </mfrac> </mrow> <mo>)</mo> <mo>)</mo> </mrow> </mrow>
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和所述L个子带对应的波束赋形增益确定的传输模式7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第一吞吐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一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一MCS,并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一MCS对应的吞吐量,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3,且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β为调整系数,为在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第二吞吐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并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秩指示信息RI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二系统吞吐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输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前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7,且所述上报的CQI为周期性反馈的宽带CQI时,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根据预先设定的CQI与SINR的映射表,找到的与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SINR,否则所述第二整体等效SINR为其中,补偿后的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等于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与一调整值的差,所述调整值为按照大时延CDD方式计算的CQI和按照发射分集方式计算的CQI之间的差值;β为调整系数,为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计算的传输模式3在所述L个子带中的第j个子带上的SINR;
第二吞吐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SINR到MCS的映射表,确定与第二整体等效SINR对应的第二MCS,并根据预先设定的MCS到吞吐量的映射表,计算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并将第二MCS对应的吞吐量与调整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系统吞吐量。
CN201310096554.1A 2013-03-25 2013-03-25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079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6554.1A CN104079367B (zh) 2013-03-25 2013-03-25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6554.1A CN104079367B (zh) 2013-03-25 2013-03-25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9367A CN104079367A (zh) 2014-10-01
CN104079367B true CN104079367B (zh) 2017-09-12

Family

ID=51600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6554.1A Active CN104079367B (zh) 2013-03-25 2013-03-25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793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0056B (zh) * 2015-08-21 2019-07-2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mimo模式间切换发生时的sinr阈值的方法与设备
CN106487431A (zh) * 2015-08-27 2017-03-0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在mimo系统中切换下行传输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59937B (zh) * 2016-10-17 2022-1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的确定、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09391957B (zh) * 2017-08-10 2022-01-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78562B (zh) * 2018-03-14 2023-05-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案评估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38936A (zh) * 2020-06-29 2022-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管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9473A (zh) * 2004-06-14 2007-05-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输入多输出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传输模式的装置和方法
CN101141226A (zh) * 2006-09-08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状态的调整方法、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系统
CN102739342A (zh) * 2011-04-12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13140A (ko) * 2007-07-31 2009-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모드를지원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9473A (zh) * 2004-06-14 2007-05-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输入多输出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传输模式的装置和方法
CN101141226A (zh) * 2006-09-08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状态的调整方法、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系统
CN102739342A (zh) * 2011-04-12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9367A (zh)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9367B (zh)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264802B (zh) 信道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EP280123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operating parameter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107866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US93568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multi-stage beam forming system
JP633709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分割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のために端末が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3259576B (zh) 在移动蜂窝网络中分配预编码矢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50079B (zh) 用于经协调的发射系统的非对称反馈
JP623170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3次元mimoのための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算出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KR101317136B1 (ko) 프리코딩 방법, 시스템 및 프리코딩 코드북 구성 방법
US20180115355A1 (en) Beam selec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JP6511582B2 (ja) Fd mimoシステム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関連装置
CN102291228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和设备
CN105471546B (zh) 一种反馈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7599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波束成形的权重的方法及其设备
EP2606582B1 (e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weights
TWI608709B (zh)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510346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大规模mimo执行部分波束成形的方法和设备
EP2416603B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EP2076086A2 (en) 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and node B, user equipment, and CQI feedback method
CN102237969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712895B (zh) 一种反馈csi的方法和传输下行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TW201815089A (zh) 一種大規模天線波束傳輸方法及基地台、終端
CN103188796A (zh) 聚合cqi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013953B (zh) 信道信息的发送方法、终端、基站及lte-a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