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1340A -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1340A
CN104071340A CN201410299426.1A CN201410299426A CN104071340A CN 104071340 A CN104071340 A CN 104071340A CN 201410299426 A CN201410299426 A CN 201410299426A CN 104071340 A CN104071340 A CN 104071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chute
connecting element
fixed
hole
aircr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994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1340B (zh
Inventor
周强武
未加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bs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bs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bs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bs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9942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71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71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1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1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1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落伞装置,其包括降落伞、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收容桶、弹性元件及连接件。降落伞包括多个连接线,第一固定件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线和连接孔一一固定连接,收容桶包括收容部、端盖和第三固定件,收容部设有收容孔,弹性元件收容于收容孔中并固定于第三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件,连接件固定于第二固定件并穿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第三固定件,降落伞收容于收容孔中,端盖与收容部活动连接并可自动开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本发明提供的降落伞装置和飞行器,因端盖可以自动开启,降落伞在弹性元件的驱动下可以自动从收容部中弹出并张开,从而带着飞行器缓慢降落于地面,以防止飞行器坠毁。

Description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相对于大型载人飞机而言,小型飞行器具有小型化,灵活机动,价格便宜,起落方便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模、农业、消防以及航拍领域。小型飞行器,由于其体积小、载重轻等自身特点,通常无法完成超长距离飞行。因此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器如果出现动力能源不足的情况下则会造成飞行器的空中停飞,很可能导致坠毁事故;另一方面,当飞机的内部运作系统由于机械故障、电子系统故障、飞行操作失误、外来物影响(鸟击)等原因出现故障,同样会引起遥控直升机的空中停飞。
通常,对上述停飞事件所采取的保护措施通常是在飞行器上安装降落伞保护装置,目的是在飞行器下落过程中张开降落伞,达到使飞行器缓慢落地的效果。但现有技术中,小型的飞行器的降落伞的开启通常是通过人为操控遥控器,通过遥控器发出控制指令来控制降落伞的开启。此种控制方式,由于是通过人为方式来控制降落伞的开启,当飞行器飞行的高度超出人的视线范围时,则无法判断所述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从而无法通过人为操作遥控器来控制降落伞的开启。若飞行器出现非正常飞行状态,降落伞若不能及时开启,就会导致飞行器摔落损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落伞装置和飞行器,可以根据飞行器的飞行状态自动开启降落伞,从而保证飞行器出现故障时能够缓慢下落,避免飞行器的毁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落伞装置,其固定于飞行器的机身。所述降落伞装置包括降落伞、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收容桶、弹性元件及连接件,所述降落伞包括多个连接线,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线和所述连接孔一一固定连接,所述收容桶包括收容部、端盖和第三固定件,所述收容部设有收容孔,所述弹性元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并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并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组装为一体的所述降落伞和第一固定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端盖与所述收容部活动连接并将所述降落伞和所述弹性元件封装于所述收容部内,当所述飞行器需要打开所述降落伞时,所述端盖自动开启,所述降落伞在所述弹性元件的驱动下从所述收容孔中弹出并张开。
优选地,所述降落伞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开关、伺服器和控制器,所述伺服器包括转轴,所述控制开关固定于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相对所述收容部转动,所述控制器接收来是所述机身的信号并控制所述转轴的转动,以使所述控制开关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相对所述收容部转动以控制所述端盖的开启。
优选地,所述收容部包括第一桶和与所述第一桶固定连接的第二桶,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桶枢接并遮盖所述收容部的顶部,所述第三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桶并遮盖所述收容部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桶还包括容纳部,所述控制系统安装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有未与所述收容孔连通的容纳孔,所述伺服器和所述控制器收容于所述容纳孔中。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的顶部设有通孔,所述控制开关设有固持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固持孔中并带动所述控制开关相对所述通孔转动。
优选地,所述降落伞装置还包括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包括本体,所述第二桶的外圆周设有收容槽,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收容槽。
优选地,所述收容槽的内壁设有凸块,所述本体的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固定部和枢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为半圆形,所述固持部还包括一对固持臂,所述固持臂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端延伸。
优选地,所述固持部还包括一对锁扣部,每一个所述锁扣部枢接于所述固持臂。
优选地,所述飞行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身的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降落伞装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其包括机身和安装于机身的上述降落伞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和降落伞装置和飞行器,因端盖可以自动开启,降落伞在弹性元件的驱动下可以自动从收容部中弹出并张开,从而当所述飞行器需要打开所述降落伞时,如飞行器在空中因动力不足或内部运作系统出现故障停飞时,降落伞便自动从收容部中弹出并张开,使得飞行器缓慢降落于地面,以防止飞行器坠毁,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需要人为遥控才能开启降落而导致的飞行器摔落损毁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从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l是本发明提供的飞行器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降落伞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降落伞张开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降落伞装置的收容桶、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控制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第二固定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第三固定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的第一固定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的第一桶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2中的固持部的放大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的第一桶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降落伞装置无第一安装工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端盖相对收容部开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的飞行器100包括机身10和固定于机身10的降落伞装置2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落伞装置20固定于机身10的脚架。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及图7,所述降落伞装置20包括降落伞21、第一固定件22、第二固定件23、收容桶24、弹性元件25及连接件26,所述降落伞21包括多个连接线210,所述第一固定件22设有多个连接孔220,所述连接线210和所述连接孔220一一固定连接,所述收容桶24包括收容部240、端盖242和第三固定件244,所述收容部240设有收容孔245,所述弹性元件25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45中并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244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3之间,所述连接件2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2,所述连接件26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3,所述连接件2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件23并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244,组装为一体的所述降落伞21和第一固定件22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45中,所述端盖242与所述收容部240活动连接并将所述降落伞21和所述弹性元件25封装于所述收容部240内,当所述飞行器100需要打开所述降落伞21时,所述端盖242自动开启,所述降落伞21在所述弹性元件25的驱动下从所述收容孔245中弹出并张开。
因本发明的端盖242可以自动开启,降落伞21在弹性元件25的驱动下可以自动从收容部240中弹出并张开,从而当所述飞行器100需要打开所述降落伞21时,如飞行器100在空中因动力不足或内部运作系统出现故障停飞时,降落伞21便自动从收容部240中弹出并张开,使得飞行器100缓慢降落于地面,以防止飞行器100坠毁,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需要人为遥控才能开启降落伞21而导致的飞行器100摔落损毁的问题。
更进一步,因降落伞21的连接线210与第一固定件22的连接孔220一一固定连接,使得降落伞21的连接线210不会缠绕为一团,从而保证了降落伞21从收容部240弹出后的顺利张开,进一步防止了飞行器100的非正常飞行状态的摔落损毁。
更进一步,因所述连接件2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2,所述连接件26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3,所述连接件2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件23并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244,从而限制了弹性元件25的最大行程并防止弹性元件25从收容孔245中弹出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使得弹性元件25和降落伞21通过连接件26连接为一体,在使用过程,通过弹性元件25的回弹力将降落伞21从收容孔245中弹出,实现了降落伞21的自动弹出。更进一步,因所述连接件2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2,所述连接件26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3,所述连接件2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件23并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244,使得降落伞21和收容桶24通过连接件26连接为一体,并通过收容桶24将降落伞21和飞行器100的机身10连接为一体,从而在降落伞21缓缓降落的过程中,带动飞行器100一起缓缓降落,进而防止了飞行器100的意外坠毁。
请一并参考图3及图5至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6为绳子,第一固定件22、第二固定件23及第三固定件244分别设有一对通孔201。安装时,绳子的一端穿过第三固定件244的一对通孔201并打死结以使绳子固定于第三固定件244,绳子穿过第二固定件23的一对通孔201并打死结以使绳子固定于第二固定件23,然后绳子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件22的一对通孔201并打死结以使绳子固定于第一固定件22,这样弹性元件25的最大行程被限定并防止弹性元件25从收容孔245中弹出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收容桶24、降落伞21及弹性元件25被连接为一体。
请参考图3和图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落伞装置20还包括控制系统27,所述控制系统27包括控制开关271、伺服器272和控制器273,所述伺服器272包括转轴279,所述控制开关271固定于所述转轴279,所述转轴279相对所述收容部240转动,所述控制器273接收来是所述机身10的信号并控制所述转轴279的转动,以使所述控制开关271在所述转轴279的带动下相对所述收容部240转动以控制所述端盖242的开启。
具体地,控制开关271安装于收容部240的端面,用于控制端盖242的开启。当控制开关271压住端盖242时,端盖242遮盖收容孔245的顶部开口,此时,弹性元件25及降落伞21收容于收容孔245中;当控制开关271未压住端盖242时,端盖242自动开启,降落伞21在弹性元件25的驱动下弹出收容孔245并张开,防止了飞行器100的非正常飞行状态的摔落损毁。
更进一步,所述控制器273包括传感器、电路板和驱动装置(未图示)。传感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用于接收来是机身10的信号并发送信号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于电路板,接收来是传感器的信号并驱使伺服器272工作,伺服器272驱使转轴279转动并带动控制开关271相对端盖242转动,从而实现端盖242的开启。
请参考图4、图8和图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部240包括第一桶241和与所述第一桶241固定连接的第二桶243,所述端盖242与所述第一桶241枢接并遮盖所述收容部240的顶部,所述第三固定件244设置于所述第二桶243并遮盖所述收容部240的底部。
具体地,所述端盖242通过轴与第一桶241枢接并能自动开启,即当控制开关271不按压端盖242时,端盖242相对第一桶241自动开启(请参考图12),即端盖242相对收容部240自动开启,从而降落伞21可以从收容孔245中弹出并张开。
在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固定件244通过固定件,如螺钉,固定于第二桶243。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固定件244和第二桶243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桶241还包括容纳部247,所述控制系统27安装于所述容纳部247,所述容纳部247设有容纳孔249,所述伺服器272和所述控制器273收容于所述容纳孔249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孔249和所述收容孔245不连通,使得容纳于所述容纳孔249中的所述控制系统27不会干涉降落伞21从收容孔245中的弹出。
更一步,所述控制系统27还包括电池278,用于给控制器273和伺服器272供电。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278为锂电池。
所述容纳部247还包括盖板248,所述盖板248用于遮盖容纳孔249并将电池278、控制器273及伺服器272封装于容纳孔249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部247的顶部设有通孔2470,所述控制开关271设有固持孔2710,所述转轴279穿过所述通孔2470固定于所述固持孔2710中并带动所述控制开关271相对所述通孔2470转动。
在本实施方中,所述容纳部247的顶部为封闭的区域,所述容纳部247的底部开口,所述盖板248封盖底部的开口,这样不仅方便将控制系统27从第一桶241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容纳部247中,而且有利于将控制开关271安装于所述容纳部247的顶部。
使用时,当传感器接到飞行器100处于非正常飞行状态的信号或人为需要降落伞21打开的信号时,发送信号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使伺服器272工作,从而转轴279带动控制开关271相对端盖242转动以开启端盖242,降落伞21在弹性元件25的驱使下便从收容孔245中弹出并张开,使得飞行器100缓缓降落于地面,从而避免了飞行器100的意外坠落。
请一并参考图2、图4、图9及图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落伞装置20还包括固持部28,所述固持部28包括本体280,所述第二桶243的外圆周设有收容槽2430,所述本体280安装于所述收容槽2430。
具体地,所述收容槽2430的内壁设有凸块2432,所述本体280的内表面设有凹槽2802,所述凸块2432收容于凹槽2802中,从而将本体280固定于收容槽2430中,并防止本体280脱离所述第二桶243,进而防止降落伞装置20脱离机身1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280包括第一固定部2801和枢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801的第二固定部2803,所述第一固定部280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803围合后的形状与第二桶243的收容槽2430的形状一致。所述固持部28还包括一对固持臂282,所述固持臂282从所述第一固定部2801的两端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槽2430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固定部280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803均为半圆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280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80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凹槽2802设置于第二固定部2803。
使用时,因第二固定部2803枢接于第一固定部2801,当需要将固持部28固定于第二桶243时,打开第二固定部2803使第一固定部2801和第二固定部2803围合第二桶243并收容于收容槽2430中,且将第二固定部2803固定于第一固定部2801,从而将固持部28固定于第二桶243。
具体地,第二固定部2803的一端枢接于第一固定部2801的一端,第二固定部2803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固定部2801的另一端。所述固持部28还包括枢接于固持臂282的锁扣部284。在本实施方式中,降落伞装置20固定于飞行器100的脚架,当需将降落伞装置20固定于脚架时,打开锁扣部284使锁扣部284围合脚架并将锁扣部284固定于固持臂282,从而将降落伞装置20固定于脚架,使得降落伞装置20和机身10之间的安装和拆卸变得简单方便。
请参考图2、图5和图10,更进一步,降落伞装置20还包括第一安装工具203和第二安装工具205,第一安装工具203的截面呈酒杯状并包括两个安装脚2032。第二固定件23的外表面设有一对卡槽232,所述安装脚2032可以插入所述卡槽232中。第二安装工具205大致为L形,在第二桶243的内壁设有一对安装孔2434,第二安装工具205可以穿过所述安装孔2434。
请参考图1至图12,安装时,控制系统27安装于容纳部247,连接件26的一端固定于第三固定件244,连接件26固定于第二固定件23且其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件23,弹性元件25安装于第三固定件244和第二固定件23之间,第一安装工具203的安装脚2032插入第二固定件23的卡槽232中将弹性元件25下压且第二安装工具205穿过第二桶243的所述安装孔2434以将弹性元件25收容于第二桶243的收容孔245中,连接件26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件22,降落伞21固定于第一固定件22并收容于收容桶24的收容孔245中,盖上端盖242并使控制开关271压住端盖242,从而将控制系统27、收容桶24、弹性元件25及降落伞21固定为一体。再将固持部28套装于收容桶24并固定于脚架,从而将降落伞装置20和机身10组装为飞行器100。安装后,将第二安装工具205从收容桶24的安装孔2434中取出。
使用时,当飞行器100需要降落伞21张开时,如飞行器100处于非正常飞行状态或人为需要降落伞21张开,控制系统27的传感器接收来是机身10的信号并发信号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使伺服器272工作从而转轴279和控制开关271一起相对收容桶24转动,使得端盖242因未被控制开关271压住而开启,降落伞21在弹性元件25的弹力的驱动下从收容孔245中弹出并张开。
本发明的降落伞21因可以自动张开,从而在飞行器100的非正常飞行情况下,降落伞21会带动飞行器100的机身10一起缓缓降落,避免了降落伞21的意外坠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降落伞21需要人为控制才能张开而导致的飞行器100的意外坠毁的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降落伞装置,固定于飞行器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落伞装置包括降落伞、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收容桶、弹性元件及连接件,所述降落伞包括多个连接线,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线和所述连接孔一一固定连接,所述收容桶包括收容部、端盖和第三固定件,所述收容部设有收容孔,所述弹性元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并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并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组装为一体的所述降落伞和第一固定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端盖与所述收容部活动连接并将所述降落伞和所述弹性元件封装于所述收容部内,当所述飞行器需要打开所述降落伞时,所述端盖自动开启,所述降落伞在所述弹性元件的驱动下从所述收容孔中弹出并张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落伞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开关、伺服器和控制器,所述伺服器包括转轴,所述控制开关固定于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相对所述收容部转动,所述控制器接收来是所述机身的信号并控制所述转轴的转动,以使所述控制开关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相对所述收容部转动以控制所述端盖的开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包括第一桶和与所述第一桶固定连接的第二桶,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桶枢接并遮盖所述收容部的顶部,所述第三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桶并遮盖所述收容部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还包括容纳部,所述控制系统安装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有未与所述收容孔连通的容纳孔,所述伺服器和所述控制器收容于所述容纳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的顶部设有通孔,所述控制开关设有固持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固持孔中并带动所述控制开关相对所述通孔转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落伞装置还包括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包括本体,所述第二桶的外圆周设有收容槽,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收容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设有凸块,所述本体的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槽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固定部和枢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为半圆形,所述固持部还包括一对固持臂,所述固持臂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端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还包括一对锁扣部,每一个所述锁扣部枢接于所述固持臂。
10.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身的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降落伞装置。
CN201410299426.1A 2014-06-26 2014-06-26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Active CN104071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9426.1A CN104071340B (zh) 2014-06-26 2014-06-26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9426.1A CN104071340B (zh) 2014-06-26 2014-06-26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1340A true CN104071340A (zh) 2014-10-01
CN104071340B CN104071340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593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9426.1A Active CN104071340B (zh) 2014-06-26 2014-06-26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7134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43647A (ja) * 2016-09-14 2018-03-22 株式会社シーズプロジェクト 滑空機能付き無人航空機
WO2019202533A1 (en) * 2018-04-17 2019-10-24 Avss - Aerial Vehicle Safety Solutions Inc.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co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80424U (zh) * 2011-04-01 2011-09-21 高宇 飞机紧急迫降安全平衡降落伞
CN202609080U (zh) * 2012-03-22 2012-12-19 杨育会 具有伞降装置的无人旋翼飞行器
CN102963531A (zh) * 2012-10-31 2013-03-13 西安韦德沃德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可安全回收的非同轴类多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3612766A (zh) * 2013-12-06 2014-03-05 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备份伞开伞控制装置
CN103693202A (zh) * 2013-08-30 2014-04-02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直升机回收系统
CN103832591A (zh) * 2012-11-28 2014-06-04 陈昌志 新能源多功能飞机
CN203937862U (zh) * 2014-06-26 2014-11-12 深圳市哈博森科技有限公司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80424U (zh) * 2011-04-01 2011-09-21 高宇 飞机紧急迫降安全平衡降落伞
CN202609080U (zh) * 2012-03-22 2012-12-19 杨育会 具有伞降装置的无人旋翼飞行器
CN102963531A (zh) * 2012-10-31 2013-03-13 西安韦德沃德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可安全回收的非同轴类多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3832591A (zh) * 2012-11-28 2014-06-04 陈昌志 新能源多功能飞机
CN103693202A (zh) * 2013-08-30 2014-04-02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直升机回收系统
CN103612766A (zh) * 2013-12-06 2014-03-05 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备份伞开伞控制装置
CN203937862U (zh) * 2014-06-26 2014-11-12 深圳市哈博森科技有限公司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43647A (ja) * 2016-09-14 2018-03-22 株式会社シーズプロジェクト 滑空機能付き無人航空機
WO2019202533A1 (en) * 2018-04-17 2019-10-24 Avss - Aerial Vehicle Safety Solutions Inc.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co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745874B2 (en) 2018-04-17 2023-09-05 Avss—Aerial Vehicle Safety Solutions Inc.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co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1340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8923B2 (en) Parachute control system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20190276163A1 (en) Pod launch and landing system for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CN205819574U (zh) 多旋翼无人机的应急伞降装置
CN10600543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船载无人机水上行驶保护系统
CN104627361B (zh) 一种模块化无人飞行器
CN203937862U (zh)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US10351249B2 (en) Parachute deployment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N203865008U (zh)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保险装置
CN205221125U (zh) 一种无人机坠落应急系统
CN104071340A (zh) 降落伞装置及飞行器
CN103754358A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的起落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502161A (zh) 一种能自主智能弹出降落伞的多旋翼防坠机无人机
CN109455302A (zh) 一种适用于中大型无人机的应急回收伞系统
CN112533827A (zh) 用于存放和远程发射无人驾驶飞行器的装置
CN110979647A (zh) 一种适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空中故障保护装置及方法
JP2018111474A (ja) 無人航空機(ドローン)の落下防止
CN205015666U (zh) 无人机飞行控制器
CN111086640A (zh) 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
CN205450782U (zh) 无人驾驶飞机的便携式地面站
CN213566511U (zh) 一种无人机保护装置
CN211108026U (zh) 一种无人机
CN107618652B (zh) 一种无人机口盖快卸结构及顶起装置
CN111409834A (zh) 一种民用无人机安全应急缓降智能备降伞的方法及系统
CN205168922U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安全伞降系统
CN110562470A (zh) 一种无人机坠落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