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1000B - 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1000B
CN104061000B CN201410285266.5A CN201410285266A CN104061000B CN 104061000 B CN104061000 B CN 104061000B CN 201410285266 A CN201410285266 A CN 201410285266A CN 104061000 B CN104061000 B CN 104061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wall
septum
channel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52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1000A (zh
Inventor
陈智慧
任兆丹
陈雪锋
张双茁
何伟奇
陈俊伟
李元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852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61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61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1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1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1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包括中导洞、中隔墙主体、上部通道、下部通道、左侧通道、右侧通道以及后浇封顶结构;所述中导洞位于两个正洞隧道之间,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底部以面触壁的方式与所述中导洞的下部岩体接触,所述中隔墙主体的上部呈犄角状,并支撑于所述中导洞的顶部;所述上部通道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中部的上端,所述下部通道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中部的下端;所述后浇封顶结构设于所述中隔墙主体的顶端,且位于所述上部通道上方。本发明涉及建造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的方法。所述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通过上述结构,使其具有省投资、利排水、易施工、难变形、少病害、可通风的特点。

Description

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属于地下工程建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拱隧道是地下工程中隧道的一个分类。中隔墙是连拱隧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是连拱隧道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连拱隧道建设的成败。
现有的各类形式的中隔墙,存在的缺点主要集中表现在:第一,中隔墙顶部与周边岩体易形成空隙,中隔墙底部约束力不强,确保周边牢固与接触密实的施工工艺较复杂。第二,两侧隧道主体结构开挖期间,中隔墙易产生位移,导致变形,甚至开裂,影响主体隧道的可靠性。第三,建成后防排水系统可维护性差,结构难以检修。第四,中隔墙功能简单,且本体混凝土圬工量大,避震作用不明显。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施工较为简单、整体结构较为稳固、避震效果良好的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包括中导洞、中隔墙主体、上部通道、下部通道、左侧通道、右侧通道以及后浇封顶结构;所述中导洞位于两个正洞隧道之间,且其高度低于所述正洞隧道,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底部以面触壁的方式与所述中导洞的下部岩体接触,所述中隔墙主体的上部呈犄角状,并支撑于所述中导洞的顶部;所述上部通道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中部的上端,所述下部通道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中部的下端,所述左侧通道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左侧,所述右侧通道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右侧,所述上部通道、所述下部通道、所述左侧通道以及所述右侧通道与所述正洞隧道的贯通方向一致;所述后浇封顶结构设于所述中隔墙主体的顶端,且位于所述上部通道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通道内设有预留孔洞。
进一步地,两个正洞隧道与所述上部通道和所述下部通道之间均设有横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底部比其上部宽。
进一步地,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左侧与右侧呈对称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造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开挖所述中导洞;步骤二:在所述中导洞内绑扎钢筋、固定预埋件、预留排水孔洞并架立模板,利用所述上部通道和所述下部通道的内部空间,完成所述中隔墙主体的混凝土浇筑及振捣作业;步骤三:待所述中隔墙主体达到预定强度后,完成所述后浇封顶结构的施工作业;步骤四:在所述下部通道内开设预留孔洞,完成两个正洞隧道的施工后,将衬砌背后的地下水通过所述预留孔洞引排至所述下部通道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中隔墙主体设有上部通道,利用所述上部通道开展中隔墙主体上部混凝土浇灌,有效解决了中隔墙主体混凝土浇筑工艺复杂、与中导洞接触不密实的难题,保证了墙体施工质量。待中隔墙主体施工完成后,最后进行顶部后浇封顶,提高了中隔墙主体的整体强度及稳定性。
2、下部通道可作为两侧正洞隧道的排水通道,这样可以完全实现两侧正洞隧道全包防水的效果,改善中隔墙主体自身的排水途径,实现隧道排水污浊分离的目的,同时不需要因地下水的作用,对隧道结构采取额外的加强措施。
3、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在不破坏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可靠性的前提下,既充分利用了中隔墙主体的空间,又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浇筑的体积,节约了工程圬工量,降低了工程造价。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在后期运营期间,可以在隧道结构的检修、维护方面发挥积极意义,还可以作为隧道通风的备用通道。
4、所述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采用中空式的中隔墙主体结构,可以减少后行隧道爆破震动的影响,避震效果大于3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包括中导洞5、中隔墙主体1、上部通道2、下部通道3、左侧通道4、右侧通道8以及后浇封顶结构6。
如图1,所述中导洞5为下沉式结构,位于两个正洞隧道7之间,且其高度低于所述正洞隧道7。所述中导洞5采用喷锚支护,并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外围。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左侧与右侧呈对称结构,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底部比其上部宽,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底部以面触壁的方式与所述中导洞5的下部岩体接触;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上部呈犄角状,并支撑于所述中导洞5的顶部,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顶部以条带触壁的方式与所述中导洞5上部连接。所述中隔墙主体1与所述中导洞5的接触部位可用于方便设置各种预埋件及锚固措施,以保证所述中隔墙主体1与正洞隧道7、中导洞5之间有可靠的连接。所述中隔墙主体1与所述中导洞5形成受力的整体,增加了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抗变形和抗倾覆能力,充分利用了所述中导洞5底部土体的约束能力。
如图1,所述上部通道2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1中部的上端,所述下部通道3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1中部的下端,所述左侧通道4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左侧,所述右侧通道8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右侧,所述上部通道2、所述下部通道3、所述左侧通道4以及所述右侧通道8与所述正洞隧道7的贯通方向一致,即所述上部通道2和所述下部通道3均纵向贯通设置。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部通道3内设有预留孔洞。所述后浇封顶结构6设于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顶端,且位于所述上部通道2上方。根据实际需求,两个正洞隧道7与所述上部通道2和所述下部通道3之间均设有横通道。
如图1,所述中隔墙主体1利用所述上部通道2进行所述中隔墙主体1上部混凝土浇灌,有效解决了中隔墙主体1混凝土浇筑工艺复杂、与中导洞5接触不密实的难题,保证了墙体施工质量。待中隔墙主体1施工完成后,最后进行顶部后浇封顶,即完成所述后浇封顶结构6的施工作业,提高了中隔墙主体1的整体强度及稳定性。所述上部通道2作为隧道施工期间的工作空间,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难度,保证中隔墙施工质量;运营期间可兼作检修、维护、备用通风的通道。
如图1,所述下部通道3内设有预留孔洞,所述下部通道3可作为两侧正洞隧道7的排水通道,从而实现两侧正洞隧道7全包防水的效果,改善中隔墙主体1自身的排水途径,实现隧道排水污浊分离的目的,同时不需要因地下水的作用,对隧道结构采取额外的加强措施。
所述上部通道2和所述下部通道3作为纵向贯通的永久通道,在后期运营期间,可以在隧道结构的检修、维护方面发挥积极意义,还可以作为隧道通风的备用通道。上部通道2和下部通道3在不破坏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可靠性的前提下,既充分利用了中隔墙主体1的空间,又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浇筑的体积,节约了工程圬工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所述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采用中空式的中隔墙主体1结构,可以减少后行隧道爆破震动的影响,避震效果大于30%。
如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建造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开挖所述中导洞5;
步骤二:所述中导洞5的施工完成后,在所述中导洞5内绑扎钢筋、固定预埋件、预留排水孔洞并架立模板,利用所述上部通道2和所述下部通道3的内部空间,完成所述中隔墙主体1的混凝土浇筑及振捣作业;
步骤三:待所述中隔墙主体1达到预定强度后,选择合适时机,完成所述后浇封顶结构6的施工作业;
步骤四:在所述下部通道3内开设预留孔洞,完成两个正洞隧道7的施工后,将衬砌背后的地下水通过所述预留孔洞引排至所述下部通道3内,即可完成所有的施工作业。
综上所述,中隔墙主体内上下设有纵向贯通的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集施工、排水、检修、通风等功能于一身,有利于改善环境、控制施工质量、增加隧道排水能力,减少隧道内与地下水相关病害的发生概率等。并且,此类型隧道中隔墙主体的结构,在减灾、排水、通风方面的贡献有利于打破连拱隧道断面不适用于长隧道的设计惯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导洞、中隔墙主体、上部通道、下部通道、左侧通道、右侧通道以及后浇封顶结构;
所述中导洞位于两个正洞隧道之间,且其高度低于所述正洞隧道,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底部以面触壁的方式与所述中导洞的下部岩体接触,所述中隔墙主体的上部呈犄角状,并支撑于所述中导洞的顶部;
所述上部通道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中部的上端,所述下部通道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中部的下端,所述左侧通道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左侧,所述右侧通道位于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右侧,所述上部通道、所述下部通道、所述左侧通道以及所述右侧通道与所述正洞隧道的贯通方向一致;
所述后浇封顶结构设于所述中隔墙主体的顶端,且位于所述上部通道上方;
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底部比其上部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通道内设有预留孔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其特征在于:两个正洞隧道与所述上部通道和所述下部通道之间均设有横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墙主体的左侧与右侧呈对称结构。
5.一种建造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开挖所述中导洞;
步骤二:在所述中导洞内绑扎钢筋、固定预埋件、预留排水孔洞并架立模板,利用所述上部通道和所述下部通道的内部空间,完成所述中隔墙主体的混凝土浇筑及振捣作业;
步骤三:待所述中隔墙主体达到预定强度后,完成所述后浇封顶结构的施工作业;
步骤四:在所述下部通道内开设预留孔洞,完成两个正洞隧道的施工后,将衬砌背后的地下水通过所述预留孔洞引排至所述下部通道内。
CN201410285266.5A 2014-06-24 2014-06-24 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 Active CN104061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5266.5A CN104061000B (zh) 2014-06-24 2014-06-24 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5266.5A CN104061000B (zh) 2014-06-24 2014-06-24 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1000A CN104061000A (zh) 2014-09-24
CN104061000B true CN104061000B (zh) 2016-08-31

Family

ID=51548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5266.5A Active CN104061000B (zh) 2014-06-24 2014-06-24 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1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7233B (zh) * 2016-05-31 2018-07-1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于管片衬砌隧道的大跨度横通道修建方法
CN106884665B (zh) * 2017-04-19 2018-11-06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拱套拱的双连拱进洞施工方法
CN110258599B (zh) * 2019-06-04 2024-02-13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初中期导流洞全洞段检修围堰结构
CN110513148A (zh) * 2019-08-29 2019-11-29 西南交通大学 隧道通风导洞用隔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30283B (zh) * 2019-09-12 2020-11-24 山东大学 一种适用于双连拱隧道的三层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250705B (zh) * 2021-06-28 2023-10-20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连拱隧道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4227A (zh) * 2002-11-22 2005-12-28 贤工程和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三拱开挖隧道的中隔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201687486U (zh) * 2010-05-17 2010-12-29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顶部设置有防排水系统的双连拱岩溶隧道中隔墙
CN102121385A (zh) * 2011-03-18 2011-07-13 同济大学 一种既有单洞隧道扩建为双联拱隧道的隧道开挖方法
CN103256052A (zh) * 2013-05-17 2013-08-21 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直中墙式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97762B2 (ja) * 1994-03-23 1998-01-14 鉄建建設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の構造とその築造方法
KR20070101560A (ko) * 2006-04-11 2007-10-17 김성수 방호벽 및 이를 갖는 다중 아치형 터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4227A (zh) * 2002-11-22 2005-12-28 贤工程和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三拱开挖隧道的中隔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201687486U (zh) * 2010-05-17 2010-12-29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顶部设置有防排水系统的双连拱岩溶隧道中隔墙
CN102121385A (zh) * 2011-03-18 2011-07-13 同济大学 一种既有单洞隧道扩建为双联拱隧道的隧道开挖方法
CN103256052A (zh) * 2013-05-17 2013-08-21 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直中墙式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1000A (zh) 201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1000B (zh) 触壁下沉通道式隧道中隔墙及其建造方法
CN104047623B (zh) 一种大跨洞室开挖施工方法
CN107762533B (zh) 一种高压富水软弱围岩山岭隧道的超前预注浆方法
WO2016095631A1 (zh) 超大变断面隧道支护结构
CN102758642B (zh) 上软下硬地层大跨隧道叠合承载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041349A (zh) 一种在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车站的暗挖施工方法
CN104653197A (zh) 超大变断面隧道施工方法
CN105064397A (zh) 一种在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车站的明挖施工方法
CN103898916B (zh) 迷你桩复合式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2373930A (zh) 一种软弱围岩大断面连拱隧道的快速施工方法
CN105003272A (zh) 一种在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车站的逆作施工方法
CN103016027B (zh) 一种软弱、破碎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或巷道掘进方法
CN104746446B (zh) 一种桥隧相连防坠石的缓冲结构
CN104632227A (zh) 单层梁拱结构的地铁车站开挖工艺
CN209195427U (zh) 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
CN104405411A (zh) 超大变断面隧道支护结构
CN103775095A (zh) 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56114A (zh) 一种交岔点处巷道的扩修及加固方法
CN106401609A (zh) 一种控制深部巷道底臌的底板卸压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120739A (zh) 一种多导洞开挖一次成拱的施工方法
RU2485318C1 (ru) Способ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станционных тоннелей с малыми осадками земной поверхности
CN104632228B (zh) 横通道进入正线施工方法及横通道
CN103939115A (zh) 一种半暗挖法施工棚洞的方法及结构
CN204457789U (zh) 一种用桩拱墙支撑扩挖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的地铁车站
CN105156130B (zh) 一种隧道施工免支护安全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