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4389B - 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无线局域网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无线局域网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4389B
CN104054389B CN201380005928.2A CN201380005928A CN104054389B CN 104054389 B CN104054389 B CN 104054389B CN 201380005928 A CN201380005928 A CN 201380005928A CN 104054389 B CN104054389 B CN 1040543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
wlan
application
link information
lin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59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4389A (zh
Inventor
咸诚欥
金亨硕
郑在训
金玲里
金载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54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4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4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4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连接多个便携式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从在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的联系人列表中选择至少一个联系人;从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蜂窝网络向外部服务器发送用于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所需的连接信息;从外部服务器向与所选择的联系人对应的第二便携式终端推送该连接信息;用户按下在第二便携式终端上显示的选择菜单上的连接验证按钮;以及通过使用该连接信息从第二便携式终端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

Description

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无线局域网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与示范性实施例一致的方法和装置涉及用于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以使得便携式终端可以通过WLAN彼此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WLAN用户趋向于按几何级数增长。各种加密和验证方法用来实现WLAN通信中的安全。
Wi-Fi联盟(WFA)提出了Wi-Fi保护设置(WPS)以便改进可用性的限制。WPS包括个人识别码(PIN)方法和按钮配置(PBC)方法。PIN方法是强制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根据WPS PIN方法,用户简单地输入4-8位PIN数字来设置安全连接而不必选择安全方法。然而,在WPS PIN方法中,用户需要使用复杂的设置菜单来产生或输入PIN码。
根据WPS PBC方法,如果用软件方式实现PBC按钮,则用户也需要通过复杂的设置菜单来搜索并按下PBC按钮。即使以硬件方式实现PBC按钮,设备也很可能由于用户将PBC按钮与其他按钮(例如,重置按钮)混淆而发生故障。此外,如果几个设备通过WLAN彼此连接,则用户需要设置全部各个设备,这是非常麻烦和耗时的过程。
解决方案
一个或多个示范性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快速而方便地设置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以便通过WLAN将多个便携式终端彼此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便携式终端的用户可以仅通过从用户友好的联系人列表中选择连接联系人来建立WLAN链路而无需复杂的设置过程。另外,其他便携式终端的用户可以仅通过按下通过推送消息在屏幕上显示的选择菜单上的连接请求按钮来建立WLAN链路而无需复杂的设置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的过程的概念图;
图2示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信息的格式;
图3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操作第一便携式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4A至4F示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
图5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操作第二便携式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A至6C示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
图7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建立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的WLAN链路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8A和8B示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屏幕;
图9A和9B示出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以及
图10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设置WLAN链路的便携式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方式
一个或多个示范性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快速而方便地设置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以便通过WLAN将多个便携式终端彼此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联系人列表;接收从所显示的联系人列表中选择至少一个联系人的用户输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用于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所必需的连接信息;通过WLAN接口从接收连接信息的第二便携式终端接收WLAN连接请求;以及响应于该请求建立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
连接信息可以包括WLAN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信道编号、和安全密钥。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确定与自组模式和基础设施模式之一对应的模式信息,其中连接信息包括所确定的模式信息。
WLAN链路的建立可以包括:根据模式信息建立WLAN链路,并且其中,如果模式信息是基础设施模式,则第一便携式终端充当接入点(AP),并且第二便携式终端充当非AP站。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运行显示联系人列表的应用,其中应用的标识符与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运行的应用对应。
应用的标识符可以与能够运行第一便携式终端发送的内容的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应用对应。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使用建立的WLAN链路从第一便携式终端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内容。
连接信息的发送可以包括:以推送机制通过外部服务器向第二便携式终端传送连接信息。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第二便携式终端与第一便携式终端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推送机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用于通过WLAN与第一便携式终端通信所必需的连接信息;在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用于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的选择菜单;通过所显示的选择菜单接收请求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连接的输入;以及响应于该输入,通过使用连接信息通过WLAN接口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
连接信息可以包括WLAN的SSID、信道编号、和安全密钥。
连接信息可以包括与自组模式和基础设施模式之一对应的模式信息,其中基于模式信息来执行WLAN链路的建立。
如果模式信息是基础设施模式,则第一便携式终端充当AP,并且第二便携式终端充当非AP站。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运行与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应用的标识符对应的应用。
WLAN链路的建立可以包括:如果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功能空闲,则启用WLAN功能。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其上记录有用于运行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通信的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以及处理器,用于以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在其之间建立WLAN链路的方式运行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包括用于如下的指令:在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联系人列表;接收从所显示的联系人列表中选择至少一个联系人的用户输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用于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所需的连接信息;通过WLAN接口从接收连接信息的第二便携式终端接收WLAN连接请求;以及响应于该请求建立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
连接信息可以包括WLAN的SSID、信道编号、和安全密钥。
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确定与自组模式和基础设施模式之一对应的模式信息的指令,其中连接信息包括所确定的模式信息。
WLAN链路的建立可以包括:根据模式信息建立WLAN链路,并且其中,如果模式信息是基础设施模式,则第一便携式终端充当AP,并且第二便携式终端充当非AP站。
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运行显示联系人列表的应用的指令,其中应用的标识符与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运行的应用对应。
应用的标识符可以与能够运行由第一便携式终端发送的内容的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应用对应。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以及处理器,用于以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在其之间建立WLAN链路的方式运行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包括用于如下的指令:以推送机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用于通过WLAN与第一便携式终端通信所必需的连接信息;在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用于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的选择菜单;通过所显示的选择菜单接收请求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连接的输入;以及响应于该输入,通过使用连接信息通过WLAN接口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
连接信息可以包括与自组模式和基础设施模式之一对应的模式信息,其中基于模式信息来执行WLAN链路的建立。
如果模式信息是基础设施模式,则第一便携式终端充当AP,并且第二便携式终端充当非AP站。
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运行与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应用的标识符对应的应用的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如果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功能空闲,则启用WLAN功能的指令。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多个便携式终端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第一便携式终端发送与第一便携式终端相关地登记的联系信息;从第一便携式终端接收从联系人信息中选择的至少一个联系人、以及用于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所必需的连接信息;以及以推送机制向与所选择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对应的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连接信息。
发明实施方式
便携式终端意味着包括用于蜂窝网络(即,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接口和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接口两者的便携式通信设备,并且是包括蜂窝电话机、智能电话机、平板电脑等的全部的术语。
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建立WLAN链路的过程的概念图。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描述在便携式终端A101与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之间建立WLAN链路的过程。在两个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WLAN意味着通过WLAN107连接两个便携式终端以使得两个便携式终端可以与彼此通信。在WLAN107是基于基础设施的网络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A101作为接入点(AP)操作,并且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作为非AP站操作。虽然图1中示出两个非AP站,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使用一个非AP站或三个或更多非AP站。
用户运行便携式终端A101中的用于建立WLAN链路的应用(下文中称为“连接应用”)。然后,连接应用通过蜂窝网络106(①)从联系人服务器102接收联系人信息。这里,联系人信息可以包括由便携式终端A101的用户通过连接应用在联系人服务器102上登记的人的标识符,并且可以用如电话号码、姓名、ID等各种方式实现。
连接应用可以是专用于执行根据本实施例的建立WLAN链路的过程的应用,或者可以是用于提供各种其他服务的应用。例如,连接应用可以是用于向用户提供移动信使服务、社交网络服务(SNS)、用于再现多媒体内容的服务等的应用。
这里,蜂窝网络106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网络,诸如2G/3G/4G网络、宽带码分多址(WC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特定的网络。
接收联系人信息的便携式终端A101在其屏幕上显示联系人。在用户从联系人列表中选择与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对应的联系人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A101通过蜂窝网络106向联系人服务器102发送连接信息,以便建立到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的WLAN链路(②)。
这里,联系人信息可以包括建立到便携式终端A101的WLAN链路所必需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例如WLAN107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信道编号、安全密钥、其他安全信息等。WLAN链路可以包括自组(ad hoc)模式和基础设施模式。便携式终端A101可以在其屏幕上显示用于选择自组模式和基础设施模式之一的选择菜单。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菜单选择自组模式和基础设施模式之一。
可以根据应用的类型自动选择WLAN107的连接模式。例如,在应用从便携式终端A101向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流传输音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基础设施模式。在便携式终端A101、B104和C105向彼此发送它们各自的相机视图(例如,显示截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自组模式。可以由用户设置这样的根据应用的类型对自组模式或基础设施模式的选择。可以根据连接至便携式终端A的便携式终端的数量来选择自组模式或基础设施模式。例如,在便携式终端A101请求到多个便携式终端的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基础设施模式。在便携式终端A101请求到一个便携式终端的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自组模式。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设置这样的相对于便携式终端A的自组模式或基础设施模式的选择。
用户选择基础设施模式。然后,便携式终端A101执行AP功能。该情况下,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是否以基础设施模式建立WLAN链路的模式信息。将参照图2更详细地描述连接信息。
除了仅建立WLAN链路之外,便携式终端A101的用户可以运行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中的特定应用。
例如,在当前正在便携式终端A101中运行的连接应用是用于提供聊天服务的应用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A101的用户可以运行便携式终端B104中与在便携式终端A101中运行的相同的应用,从而通过WLAN107与便携式终端B104的用户享受聊天服务。替换地,便携式终端A101的用户可以运行便携式终端C105的音乐再现应用,以允许便携式终端C105再现通过WLAN107流传输存储在便携式终端A101中的音乐文件。该情况下,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特定应用的标识符。标识符可以由便携式终端A101、B104和C105映射到相同应用,并且由便携式终端A101产生或从相应的应用中提取。
联系人服务器102向推送服务器103传送连接信息,并且请求推送服务器103以推送机制向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发送连接信息(③)。
从联系人服务器102接收连接信息的推送服务器102通过蜂窝网络向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推送连接信息(④)。虽然图1中分开地显示联系人服务器102和推送服务器103,但是联系人服务器102和推送服务器103可以实现为单个服务器110。
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接收包括连接信息的推送消息,并且在其屏幕上显示选择菜单,询问是否建立到便携式终端A101的WLAN链路,即,是否连接便携式终端A101。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的用户通过选择菜单请求到便携式终端A101的连接。然后,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通过使用连接信息请求便携式终端A101通过WLAN接口建立WLAN链路(⑤)。如果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的WLAN功能空闲,则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通过选择菜单接收请求到便携式终端A101的连接的用户输入,并且启用其WLAN功能。
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从连接信息中提取应用标识符,搜索并运行在应用标识符中指示的应用。即,如果连接信息中包括应用标识符,则根据本实施例的支持建立WLAN链路的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运行相应的应用。于是,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可以通过该应用从便携式终端A101接收内容。例如,在应用标识符被包括在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接收到的连接信息中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可以运行由应用标识符指定的音乐再现应用来再现通过便携式终端A101流传输的音乐文件。
根据本实施例,便携式终端A101的用户可以仅通过从用户友好的联系人列表中选择连接联系人来建立WLAN链路而无需复杂的设置过程。另外,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的用户可以仅通过按下通过推送消息显示在屏幕上的选择菜单上的连接请求按钮来建立WLAN链路而无需复杂的设置过程。
图2示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连接信息200的格式。
参照图2,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信息200包括SSID字段201、信道编号字段202、安全机制字段203、安全密钥字段204、连接模式字段205、和应用标识符字段206。如上所述,连接信息200由第二便携式终端通过蜂窝网络从服务器接收,并且用于在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WLAN链路。
SSID字段201指示第一便携式终端所属的WLAN的SSID。
信道编号字段202指示在第一便携式终端所属的WLAN(即,由SSID字段201指定的WLAN)中用于建立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的WLAN链路的无线信道。
安全机制字段203指示将要应用于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的WLAN链路的安全机制。例如,安全机制字段203可以指定诸如无线等效加密(WEP)、Wi-Fi保护接入(WPA)、Wi-Fi保护接入2(WPA2)等安全机制,或者可以指定不使用单独的安全机制的开放模式。
用于在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的WLAN链路中实现安全所需的安全密钥被写在安全密钥字段204中。安全密钥用于执行关于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的验证过程。
指示用于建立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的WLAN链路的模式的模式信息被写在连接模式字段205中。如上所述,模式信息可以包括基础设施模式或自组模式。
指示在第二便携式终端接收连接信息200之后将要在第二便携式终端中运行的应用的应用标识符被写在应用标识符字段206中。除了将要在第二便携式终端中运行的应用之外,应用标识符字段206可以包括将要由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应用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的内容的元数据。例如,将要由第一便携式终端向第二便携式终端流传输的音乐文件的音乐标题、歌手名称、音乐再现时间等可以被写在应用标识符字段206中。第二便携式终端接收连接信息200,参考应用标识符字段206运行特定的应用,并且通过该应用与第一便携式终端执行数据通信。例如,第二便携式终端可以参考包括在连接信息200中的应用标识符字段206运行音乐再现应用,并且再现通过WLAN链路从第一便携式终端流传输的音乐。
同时,连接信息200的各个字段可以通过分开的消息在不同的时间发送。例如,在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应用标识符(以及内容的元数据)之后,如果第二便携式终端的用户请求通过WLAN链路的连接,则可以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其余信息。反之,可以在建立WLAN链路之后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写在应用标识符字段206中的应用标识符或内容的元数据。
由于图2中示出的连接信息200的格式是示范性实施例,所以可以根据如何实施而省略在图2中显示的字段201~206的一些或者可以添加新的字段。以八位字节为单位的字段201~206的长度也可以是可变的。
图3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操作第一便携式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照图3,根据本实施例,第一便携式终端发起建立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的过程。即,第一便携式终端充当图1的便携式终端A101,并且第二便携式终端充当图1的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二便携式终端可以是便携式终端B104或C105,或者可以包括便携式终端B104和C105两者。
在操作300中,第一便携式终端根据用户输入运行连接应用。
在操作301中,随着连接应用被运行,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蜂窝网络从外部服务器获取联系人信息。这里,外部服务器用于包括联系人服务器和推送服务器两者。
在操作302中,第一便携式终端根据在操作301中接收的联系人信息在屏幕上显示联系人列表。
在操作303中,用户使用诸如触摸屏、比如触笔的定点设备等的输入部件来选择联系人列表中的至少一个联系人。本实施例中,假定与第二便携式终端对应的联系人被选择,并且第一便携式终端接收到用户选择输入。第一便携式终端可以在屏幕上显示请求选择基础设施模式或自组模式作为将要应用于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连接的WLAN模式的菜单。如果用户选择基础设施模式,则第一便携式终端立即启用AP功能以充当AP。该情况下,第二便携式终端作为非AP站连接至第一便携式终端。
在操作304中,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蜂窝网络向外部服务器传送连接信息。如上所述,连接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便携式终端所属的WLAN的SSID、信道编号、安全密钥、模式信息、应用标识符等。外部服务器向第二便携式终端推送连接信息。推送机制对于通信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因而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操作305中,第一便携式终端根据第二便携式终端的请求建立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即,第二便携式终端通过使用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的连接信息请求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WLAN接口建立WLAN链路,并且第一便携式终端执行关于第二便携式终端的验证。更具体地,如果WLAN处于基础设施模式,则第一便携式终端发送对于从第二便携式终端接收的关联请求的关联响应,并且通过4步握手过程执行验证。如果WLAN处于自组模式,则省略关联请求和响应的交换,并且根据WLAN的安全机制通过4步握手过程来执行验证。例如,如果图2的安全机制字段203指定开放模式,则不执行4步握手过程。
关联请求和响应的交换或者用于建立WLAN链路的4步握手过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因而省略其详细描述。如上所述,由于第二便携式终端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指示WLAN模式的模式信息,所以第二便携式终端被告知用于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的模式。
图4A至4F示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本实施例中,第一便携式终端是发起建立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的过程的终端。即,第一便携式终端充当图1的便携式终端A101,并且第二便携式终端充当图1的便携式终端B104或C105。
参照图4A,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显示第一便携式终端的用户运行的连接应用。连接应用是SNS应用。该屏幕对应于图3的操作300和301。即,如果用户运行SNS应用,则SNS应用通过蜂窝网络从提供SNS服务的联系人服务器接收与第一便携式终端的用户有关的联系人信息,并且如图4A中所示显示在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
如果用户触摸用于观看由连接应用提供的服务的特定按钮(401),则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改变为图4B的屏幕。参照图4B,如果用户触摸连接应用所提供的服务当中的<音乐播送>项以便使得用户的好友们收听音乐(402),则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改变为图4B的屏幕。
参照图4C,用户触摸音乐歌曲3项(403)以确定将要流传输发送到好友们的便携式终端的音乐。随着用户触摸(403),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改变为图4C的屏幕。
参照图4D,第一便携式终端在屏幕上显示联系人列表。用户触摸来自在屏幕上显示的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项Lindseyand Nicholas以便与Lindseyand Nicholas分享所确定的音乐(404),然后触摸按钮<邀请>以请求到Lindseyand Nicholas的便携式终端(即,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连接(405)。因而,图4D的屏幕对应于操作302和303。同时,随着用户触摸(404),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改变为图4E的屏幕。
图4E示出当第一便携式终端建立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时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即,当第一便携式终端执行操作304和305时,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显示消息406,通知当前正在将第一便携式终端连接至第二便携式终端。如果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WLAN完全地连接到第二便携式终端,则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改变为图4F的屏幕。消息406可以如图4E中所示在单独的屏幕上显示,或者可以与图4D的屏幕重叠。
参照图4F,通过WLAN连接至第二便携式终端的第一便携式终端运行应用以再现音乐文件。音乐文件应用将第一便携式终端的用户选择的音乐通过WLAN链路流传输到第二便携式终端。如果在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了WLAN链路,则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不再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接口在它们之间交换数据。因而,在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WLAN链路之后,它们可以禁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功能。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操作第二便携式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第一便携式终端是发起建立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的过程的终端。即,第一便携式终端充当图1的便携式终端A101,并且第二便携式终端充当图1的便携式终端B104或C105。
在操作501中,第二便携式终端以推送机制通过蜂窝网络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用于通过WLAN与第一便携式终端通信所必需的连接信息。
在操作502中,第二便携式终端基于在操作501中接收的推送消息在其屏幕上显示选择菜单,询问是否通过WLAN连接第一便携式终端。
在操作503中,第二便携式终端确定是否通过选择菜单接收到用户连接验证输入。如果接收到用户连接拒绝输入,则该过程进行到操作504。如果接收到用户连接验证输入,则该过程进行到操作505。
在操作504中,第二便携式终端恢复到先前的屏幕。例如,在操作502中显示选择菜单之前,如果图像被显示,则显示图像,而如果游戏被运行,则显示相应的游戏。
在操作505中,第二便携式终端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为了建立WLAN链路,第二便携式终端通过WLAN接口请求通过WLAN的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连接。因而,如果在操作503中接收用户连接验证输入时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功能空闲,则自动启用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功能。如果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模式信息是基础设施模式,则第二便携式终端向第一便携式终端发送关联请求。如果模式信息是自组模式,则第二便携式终端通过使用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安全密钥执行验证过程,即4步握手过程。
在操作506中,第二便携式终端确定连接信息是否包括应用标识符。
在操作507中,如果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的连接信息包括应用标识符,则第二便携式终端运行指定该应用标识符的应用。通过使用该应用,第二便携式终端可以与第一便携式终端共享各种服务,诸如游戏、音乐流传输等。
图6A至6C示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本实施例中,第一便携式终端是发起建立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的过程的终端。即,第一便携式终端充当图1的便携式终端A101,并且第二便携式终端充当图1的便携式终端B104或C105。
图6A示出外部服务器通过蜂窝网络向第二便携式终端推送连接信息的情况下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如图6A所示,当第二便携式终端显示背景屏幕时,在联系人列表上登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用户的Kevin要将Kevin的便携式终端(即,第一便携式终端)连接至第二便携式终端以便流传输音乐。
外部服务器通过蜂窝网络向第二便携式终端推送连接信息。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通过连接应用登记彼此的联系人。因而,如果第二便携式终端接收到连接信息,则可以通过第一便携式终端的用户信息告知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连接信息的人是Kevin。此外,基于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应用标识符,第二便携式终端可以获取关于在第二便携式终端与第一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WLAN链路之后将要运行的应用、以及第一便携式终端将要发送的内容的元数据(例如,第一便携式终端将要发送的音乐的标题)的信息。
因而,如果第二便携式终端接收到连接信息,则如图6A中所示,在屏幕上显示选择菜单601,包括关于发送连接信息的人的信息、内容信息、以及用于选择是否请求连接的“加入”和“忽略”项。即,图6A对应于图5的操作501和502。根据如何实施,在选择菜单601上显示的项的数量和类型可以不同。
如果用户触摸图6A中显示的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的选择菜单601上的<忽略>项(603),则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恢复到先前的屏幕,即,背景屏幕。如果第二便携式终端的用户触摸选择菜单601上的<加入>项以便收听由Kevin流传输的音乐(602),则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改变为图6B的屏幕。
图6B示出当第二便携式终端建立到第一个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时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如图6B中所示,当第二便携式终端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时,在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指示第二便携式终端正通过WLAN连接至第一便携式终端的状态窗口604。即,图6B对应于图5的操作505。图6B的状态窗口604可以代替图6A的选择菜单601显示在背景屏幕上。
图6C示出在第二便携式终端通过WLAN连接至第一便携式终端之后第二便携式终端显示参考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应用标识符而运行的音乐再现应用的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第二便携式终端可以通过音乐再现应用来再现由第一便携式终端流传输的音乐文件。即,图6C对应于图5的操作507。
如果在其之间建立了WLAN链路,则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不再需要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接口来在其之间通信数据。因而,在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WLAN链路之后,它们可以禁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功能。
图7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建立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的WLAN链路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照图7,假定用户A当前正在使用第一便携式终端,用户B当前正在使用第二便携式终端,并且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在基础设施模式下操作。
在操作700中,第一便携式终端运行连接应用。
在操作701中,装载在第一便携式终端上的连接应用通过蜂窝网络从联系人服务器请求与第一便携式终端有关的联系人信息。
在操作702中,响应于第一便携式终端的请求,联系人服务器通过蜂窝网络向第一便携式终端发送联系人信息。
在操作703,第一便携式终端基于联系人信息在屏幕上显示联系人列表。
在操作704中,用户从显示在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的联系人列表中选择至少一个联系人。虽然本实施例中假定选择用户B,但是可以同时选择多个联系人。虽然未示出,但是用户可以通过第一便携式终端的用户界面选择WLAN模式。本实施例中假定选择基础设施模式。
在操作705中,第一便携式终端启动AP功能。更具体地,第一便携式终端周期性地广播包括WLAN的SSID和各种参数的信标帧。信标帧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操作706中,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蜂窝网络向联系人服务器发送连接信息。连接信息包括用于接入到其中第一便携式终端作为AP操作的WLAN所必需的信息,例如,SSID、信道信息、安全密钥等。连接信息还包括指示WLAN是基础设施模式的模式信息。虽然未示出,但是还向联系人服务器传送用户A从联系人列表中选择的用户B的标识符。
在操作707中,联系人服务器向推送服务器传送从第一便携式终端接收的连接信息,并且请求推送服务器向用户B推送连接信息。
在操作708中,推送服务器根据推送机制通过蜂窝网络向用户B的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连接信息。即,推送服务器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包括连接信息的推送消息。
在操作709中,当第二便携式终端接收到推送消息时,第二便携式终端在屏幕上显示选择菜单,询问是否通过WLAN连接第一便携式终端。
在操作710中,用户B通过选择菜单输入请求连接的按钮。
在操作711中,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执行扫描。这里,扫描意味着用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识别彼此的存在的方式交换诸如信标、探测请求、探测响应等的帧的过程。
在操作712中,第二便携式终端向第一便携式终端发送关联请求。在操作713中,第一便携式终端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关联响应。
在操作714中,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通过4步握手过程执行彼此的验证。更具体地,第二便携式终端与第一便携式终端一起通过使用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安全密钥执行4步握手过程,以使得第二便携式终端获取用于通过WLAN的安全通信所必需的加密密钥,诸如成对瞬时密钥(PTK)、组临时密钥(GTK)等。
如果完全地执行操作714,则完成在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WLAN链路的过程。
在操作715中,第二便携式终端运行指定连接信息的应用标识符的应用。在第一便携式终端中正在运行的连接应用是提供聊天服务的应用的情况下,连接信息可以指示与提供聊天服务的应用相同的应用。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支持建立WLAN链路的功能的便携式终端接收包括应用标识符的连接信息的情况下,第二便携式终端运行相应的应用。因而,该情况下,第二便携式终端通过参考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应用标识符来运行与第一便携式终端中正在运行的聊天应用相同的应用,从而用户A和B可以通过WLAN享受聊天服务。
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应用标识符也可以指定不同于连接应用的应用。例如,虽然用户A通过聊天应用发起到用户B的连接,但是在用户A尝试通过WLAN流传输发送音乐文件的情况下,连接应用可以指定用于再现音乐文件的应用。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这些场景。
图8A和8B示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屏幕。
参照图8A,Christen正在通过聊天应用与Lindsey交谈。根据本实施例,聊天应用可以作为连接应用操作。因而,用于执行根据本实施例的WLAN连接的按钮显示在聊天屏幕上。如果Christen触摸按钮(801),则在聊天屏幕上显示询问要通过WLAN连接进行的操作的子菜单。
由于Christen希望Lindsey收听存储在她的便携式终端中的MP3音乐,所以她触摸子菜单上的<播送音乐>(802)。这里,Christen的便携式终端产生连接信息,并且通过聊天应用向提供服务的外部服务器发送连接信息。外部服务器向Lindsey的便携式终端推送连接信息。如上所述,便携式终端和外部服务器通过蜂窝网络与彼此通信。
如图8B中所示的选择菜单显示在从外部服务器接收推送消息的Lindsey的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这里,如果Lindsey触摸<加入>(803),则Lindsey的便携式终端建立到Christen的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如果Lindsey的便携式终端提供的WLAN功能空闲,则Lindsey的便携式终端通过启用WLAN功能来建立到Christen的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如果建立了WLAN链路,则Lindsey的便携式终端运行用于再现MP3文件的应用以再现从Christen的便携式终端流传输发送的MP3文件。如果Lindsey触摸<忽略>(804),则Lindsey的便携式终端恢复到先前的屏幕,即,聊天窗口。
虽然本实施例中Christen通过聊天应用(即,连接应用)向她正在与之交谈的人(Lindsey)流传输MP3文件,但是她可以从联系人列表中选择她没有在通过连接应用谈话的其他人以建立到所选择的人的WLAN链路并向他们流传输MP3文件。
其间,如果建立了WLAN链路,则Christen的便携式终端能够通过WLAN向Lindsey的便携式终端流传输MP3文件,因而两个便携式终端不再需要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接口在其之间通信数据。因而,在其之间建立WLAN链路之后,Christen的便携式终端和Lindsey的便携式终端能够禁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功能。
图9A和9B示出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屏幕。
参照图9A,Kevin正在通过使用安装在他的便携式终端中的音乐播放器应用收听音乐。这里,根据本实施例,音乐播放器应用可以执行连接应用的功能。用于在Kevin的便携式终端与联系人列表的其他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WLAN链路的按钮<播送>被显示在音乐播放器应用的屏幕上。虽然图9A中示出按钮,但是根据如何实施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图标或文件菜单。
如果Kevin在收听音乐的同时触摸按钮<播送>以与他的好友们分享正在再现的音乐文件,则如图9A的右屏幕中所示在屏幕上显示联系人列表。Kevin从联系人列表中选择Adam和Victoria,并且触摸按钮<邀请>以使得通过WLAN向他们的便携式终端流传输发送音乐文件(902)。根据连接应用(例如,聊天应用或SNS应用),可以不在屏幕上显示图9A的按钮<邀请>。虽然图9A中连接应用(音乐播放器应用)显示按钮<邀请>,但是图8A中连接应用(聊天应用)可以不显示按钮<邀请>。根据Kevin的输入,音乐播放器应用产生连接信息,通过蜂窝网络向外部服务器传送连接信息。外部服务器通过蜂窝网络向Adam和Victoria的便携式终端发送包括连接信息的推送消息。
其间,Adam正在使用他的便携式终端的Web浏览器应用网上冲浪。他的便携式终端从外部服务器接收到推送消息,并且如图9B中所示显示选择菜单,询问是否建立WLAN链路以便再现Kevin的流传输文件。如果Adam触摸选择菜单上的<加入>(903),则他的便携式终端通过使用连接信息建立到Kevin的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这里,如果Adam的便携式终端提供的WLAN功能空闲,则他的便携式终端在启用WLAN功能之后建立WLAN链路。
如果Adam选择选择菜单上的<忽略>,则他的便携式终端恢复到先前的Web浏览器屏幕。
其间,如果建立了WLAN链路,则Kevin的便携式终端能够通过WLAN向Adam的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音乐,因而两个便携式终端不再需要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接口来在其之间通信数据。因而,在其之间建立WLAN链路之后,Kevin的便携式终端和Adam的便携式终端能够禁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功能。
图10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设置WLAN链路的便携式终端1000的框图。
参照图10,移动通信单元1001通过诸如3G/4G的蜂窝网络与基站执行呼叫设置、数据通信等。辅助通信单元1002执行用于近距离通信的功能,诸如蓝牙或近场通信(NFC)等。广播单元1003接收数字多媒体广播(DMB)信号。
相机单元1004包括用于拍摄图片或运动图像的镜头和光学器件。
传感器单元1005可以包括感测多视觉(multi vision)控制器的动作的重力传感器、感测光的亮度的照明传感器、感测人的接近的接近传感器、感测人的运动的运动传感器等。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单元1006从卫星接收GPS信号。GPS信号可以用来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输入和输出单元1010提供与外部设备或人的接口,并且包括按钮1011、麦克风1012、扬声器1013、振动马达1014、连接器1015、和键盘1016。
触摸屏1018接收用户的触摸输入。这里,触摸输入可以是拖曳手势或轻敲手势。触摸屏控制器1017将从触摸屏1018接收的触摸输入传送到控制单元1050。电源单元1019连接至电池或外部电源以提供多视觉控制器所需的电力。
控制单元1050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60中的程序,从而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建立WLAN链路。
可以根据其功能将存储在存储器1060中的程序分类为多个模块,诸如移动通信模块1061、Wi-Fi模块1063、蓝牙模块1063、DMB模块1064、相机模块1065、传感器模块1066、GPS模块1067、运动图像再现模块1068、音频再现模块1069、电力模块1070、触摸屏模块1071、用户界面(UI)模块1072、应用模块1073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从其名称可以直觉地预期各个模块的功能,因而现在将仅描述应用模块1073。应用模块1073可以允许便携式终端1000充当图3的第一便携式终端,即,发起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建立WLAN链路的过程的便携式终端,或者充当图5的第二便携式终端,即,通过蜂窝网络从外部服务器接收包括连接信息的推送消息的便携式终端。
现在将描述便携式终端1000充当图3的第一便携式终端的情况。如果用户运行连接应用,则应用模块1073通过与移动通信模块1061相关的蜂窝网络从联系人服务器接收与便携式终端1000有关的联系人信息,并且在屏幕上显示联系人列表。如果用户通过触摸屏1018从联系人列表选择至少一个联系人,则应用模块1073启动与移动通信模块1061相关的AP功能,并且产生连接信息。应用模块1073通过与移动通信模块1061相关的蜂窝网络向外部服务器发送连接信息。如上所述,这里,连接信息包括WLAN的SSID、信道编号、安全密钥、模式信息、应用标识符等。应用标识符可以指定连接应用或其他应用。
如上所述,连接信息通过蜂窝网络被传送到推送服务器,并且最终被推送到用户选择的第二便携式终端。如果获取连接信息的相应便携式终端请求通过WLAN的连接,则应用模块1073连同Wi-Fi模块1062建立到相应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
接着,现在将描述便携式终端1000充当图5的第二便携式终端的情况。如果通过移动通信单元1001接收包括连接信息的推送消息,则应用模块1073在屏幕上显示询问是否设置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的选择菜单。如果用户通过触摸屏1018触摸连接验证按钮,则应用模块1073连同Wi-Fi模块1062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
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可以被编写为计算机程序,并且可以在使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运行程序的通用数字计算机中实现。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例如,ROM、软盘、硬盘等)、诸如光学记录介质的存储介质(例如,CD-ROM或DVD)。
虽然已经具体示出和描述示范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这里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第一便携式终端与第二便携式终端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联系人列表;
第一便携式终端接收指示来自联系人列表中的至少一个联系人的选择的用户输入;
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用于第二便携式终端与第一便携式终端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所需的连接信息;
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WLAN接口从第二便携式终端接收WLAN连接请求;以及
第一便携式终端响应于该连接请求,建立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
其中,根据运行的应用的类型确定WLAN链路的连接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连接信息包括WLAN的服务集标识符、信道编号、和安全密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与自组模式和基础设施模式之一对应的模式信息,
其中该连接信息包括所确定的模式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WLAN链路包括:根据模式信息建立WLAN链路,并且
其中,如果模式信息是基础设施模式,则第一便携式终端充当接入点(AP),并且第二便携式终端充当非AP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运行显示联系人列表的应用,
其中该连接信息包括与所运行的应用对应的应用的标识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应用的标识符与能够运行第一便携式终端发送的内容的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应用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使用所建立的WLAN链路从第一便携式终端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内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连接信息包括:根据推送机制通过外部服务器向第二便携式终端传送连接信息。
9.一种用于第二便携式终端与第一便携式终端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便携式终端以推送机制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用于第二便携式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与第一便携式终端通信所需的连接信息;
在第二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用于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的选择菜单;
第二便携式终端通过所显示的选择菜单接收指示对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连接的请求的输入;以及
响应于该输入,通过使用该连接信息通过WLAN接口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
其中,根据运行的应用的类型确定WLAN链路的连接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运行与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应用的标识符对应的应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WLAN链路包括:如果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功能空闲,则启用WLAN功能。
12.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用于运行前述权利要求1至11之一的方法的程序。
13.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存储至少一个程序;以及
处理器,其以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在其之间建立WLAN链路的方式运行所述至少一个程序,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包括用于如下的指令:
在第一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联系人列表;
第一便携式终端接收指示来自联系人列表的至少一个联系人的选择的用户输入;
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用于第二便携式终端与第一便携式终端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所需的连接信息;
第一便携式终端通过WLAN接口从第二便携式终端接收WLAN连接请求;以及
第一便携式终端响应于该连接请求,建立到第二便携式终端的WLAN链路,
其中,根据运行的应用的类型确定WLAN链路的连接模式。
14.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存储至少一个程序;以及
处理器,其以第一便携式终端和第二便携式终端在其之间建立WLAN链路的方式运行所述至少一个程序,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包括用于如下的指令:
便携式终端以推送机制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用于该便携式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与另一便携式终端通信所需的连接信息;
在该便携式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用于建立到另一便携式终端设备的WLAN链路的选择菜单;
该便携式终端通过所显示的选择菜单接收指示对到另一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连接的请求的输入;以及
响应于该输入,通过使用该连接信息通过WLAN接口建立到另一便携式终端设备的WLAN链路,
其中,根据运行的应用的类型确定WLAN链路的连接模式。
15.一种用于服务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多个便携式终端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服务器向第一便携式终端发送与第一便携式终端相关地登记的联系人信息;
服务器从第一便携式终端接收从联系人信息中选择的至少一个联系人、以及用于建立到第一便携式终端的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所需的连接信息;以及
服务器根据推送机制向与所选择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对应的第二便携式终端发送该连接信息,
其中,根据运行的应用的类型确定WLAN链路的连接模式。
CN201380005928.2A 2012-01-18 2013-01-14 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无线局域网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054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05836A KR101914117B1 (ko) 2012-01-18 2012-01-18 휴대 단말들 간에 무선 랜 링크를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012-0005836 2012-01-18
PCT/KR2013/000273 WO2013109024A1 (en) 2012-01-18 2013-01-1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ink between portable termina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4389A CN104054389A (zh) 2014-09-17
CN104054389B true CN104054389B (zh) 2018-09-21

Family

ID=48779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5928.2A Active CN104054389B (zh) 2012-01-18 2013-01-14 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无线局域网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41369B2 (zh)
EP (1) EP2805562B1 (zh)
KR (1) KR101914117B1 (zh)
CN (1) CN104054389B (zh)
WO (1) WO2013109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1338B1 (ko) 2013-03-13 2015-1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재생 장치들이 스트리밍 컨텐트를 동기화하여 재생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A2945675C (en) * 2013-04-10 2018-10-23 Jeremy BERRYMAN Multitasking and screen sharing on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s
CN104584490B (zh) * 2014-05-28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506699B (zh) * 2014-12-03 2017-12-05 叶宏 一种基于移动虚拟互连的快捷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4540184B (zh) * 2014-12-15 2018-09-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联网方法及装置
JP6525714B2 (ja) * 2015-04-30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750048B (zh) * 2017-09-29 2021-06-22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0621085B (zh) * 2018-06-19 2021-10-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966228A (zh) * 2018-06-26 2018-12-07 深圳前海智宽技术有限公司 Wifi中继扩展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6195A (zh) * 2002-07-23 2004-02-18 ���µ�����ҵ��ʽ����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604592A (zh) * 2003-09-29 2005-04-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信息终端装置、信息共享方法、使用它们的p2p系统及指针系统
CN101032132A (zh) * 2004-09-29 2007-09-05 西门子公司 自发分配数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数据网
EP2230876A1 (en) * 2009-03-16 2010-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Network for IP Communication in Mobile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7788B1 (ko) 2003-07-31 2006-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피코넷들의 디바이스들 간의 통신이 가능한 고속 개인용무선 네트워크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EP2061269B2 (en) * 2006-10-12 2017-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providing access mode selection to multimode terminal,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WO2008061347A1 (en) * 2006-11-21 2008-05-2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isplaying a list of availabl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7747223B2 (en) 2007-03-29 2010-06-2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system and mobile device for prioritizing a discovered device list
US7970350B2 (en) * 2007-10-31 2011-06-28 Motorola Mobility,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sharing
KR101096076B1 (ko) 2008-06-26 2011-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룰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룰러 망을 이용한 애드혹모드 연결 설정 장치 및 방법
KR101060688B1 (ko) 2009-08-31 2011-08-30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인스턴트 메신저 시스템 및 서비스 보안 방법
KR20110037680A (ko) 2009-10-07 2011-04-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포터블 디바이스의 멀티 채널 오디오 출력 장치 및 방법
JP2011199342A (ja) * 2010-03-17 2011-10-06 Panasonic Corp 通信装置
US8819244B2 (en) 2010-04-07 2014-08-26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utilizing backup communication channels
KR101719161B1 (ko) 2010-05-13 2017-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WiFi 기반의 단말기 및 그의 채널 운용 방법
US9813841B2 (en) 2011-12-20 2017-11-07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assisted proximity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peer-to-peer (P2P) connection and offload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6195A (zh) * 2002-07-23 2004-02-18 ���µ�����ҵ��ʽ����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604592A (zh) * 2003-09-29 2005-04-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信息终端装置、信息共享方法、使用它们的p2p系统及指针系统
CN101032132A (zh) * 2004-09-29 2007-09-05 西门子公司 自发分配数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数据网
EP2230876A1 (en) * 2009-03-16 2010-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Network for IP Communication in Mobile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09024A1 (en) 2013-07-25
CN104054389A (zh) 2014-09-17
KR101914117B1 (ko) 2018-11-02
EP2805562B1 (en) 2020-04-08
EP2805562A4 (en) 2015-10-07
US9241369B2 (en) 2016-01-19
US20130182695A1 (en) 2013-07-18
EP2805562A1 (en) 2014-11-26
KR20130084900A (ko) 2013-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4389B (zh) 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无线局域网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60559B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RU2572615C2 (ru)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в локальной области и терминал,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ий его
US973669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Wi-Fi service by Wi-Fi device
US971583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n educational setting
CN103298068B (zh) 用于发现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EP2665246B1 (en)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EP307370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music and other audio content among mobile devices
KR101942797B1 (ko) 휴대단말들 간의 무선 랜 링크 형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95298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via an intermediate device
KR20110125695A (ko) 와이파이 디바이스의 와이파이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265578A (zh) 从流式传输的内容切换到本地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72778A (zh) 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65451A (zh) 网络切片的使用方法及装置
CN113170334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51798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指示、反馈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CN106604230B (zh) 区域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92752A (zh) 直连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155907A (zh) 车联网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0870353B (zh) 一种WiFi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CN107079349A (zh) 系统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702689A (zh)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451830A (zh) 小区类型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4618987B (zh) 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41145A (zh)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