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4490B -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4490B
CN104584490B CN201480001461.9A CN201480001461A CN104584490B CN 104584490 B CN104584490 B CN 104584490B CN 201480001461 A CN201480001461 A CN 201480001461A CN 104584490 B CN104584490 B CN 104584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ent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4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4490A (zh
Inventor
黄洁静
吴黄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84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4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4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4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08Annexed information, e.g. attach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过程中,若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建立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该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可以不受因特网的网络带宽的影响,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即时通信(IM)应用软件的出现逐渐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时尚、便捷的交流方式,它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传输及网络聊天等业务集为一体,开辟了一种新型的沟通途径。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IM软件进行通信过程中发送文本信息与图片、音视频等大型文件都是采用同一种网络传输,如手机上的3G数据流。若使用IM聊天的两个终端(如均使用3G网路)在较近的区域范围内(例如wifi/bluetooth所能覆盖的范围)时,在使用IM的过程中,移动终端无法自动开启例如wifi/bluetooth等无线网络来方便快捷地传送多媒体等大型文件,而是仍使用原来的无线网络(例如3G网络)进行传输。当原来的无线网络宽带不足时,传送大型文件较慢,文件传输效率较低,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
当所述第一终端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为局域网,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直连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二终端处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并开启第一无线通信方式;
所述第一终端通知所述第二终端开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检测获知用户操作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或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位置信息的请求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
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检测到用户将要发送文件大小超过预设阈值的文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为局域网,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通过中间节点进行通信的局域网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描述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当前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
所述第一终端若根据所述描述信息判断获知所述第一终端同样处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当所述第二终端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时,所述第二终端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终端,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建立模块,用于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当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直连网络。
相应地,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二终端处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并开启第一无线通信方式;
第二单元,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开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检测获知用户操作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或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位置信息的请求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
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检测到用户将要发送文件大小超过预设阈值的文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为局域网,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通过中间节点进行通信的局域网网络。
相应地,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三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描述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当前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
第四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描述信息判断获知所述第一终端同样处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处理器,用于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以及,当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时,控制所述收发器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为局域网,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直连网络;或,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通过中间节点进行通信的局域网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过程中,若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建立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该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可以不受因特网的网络带宽的影响,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二的信令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四的信令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终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在使用IM软件进行通信的两个终端,当知道对方在较近的区域时,若两个终端之间仍使用3G/4G等数据流量上网,在传输多媒体等大型文件时会受到网络带宽的限制,而导致传送文件较慢,传输效率较低。针对该技术问题,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即两个终端使用IM聊天,当知道对方在较近的区域(例如在Bluetooth或wifi能覆盖的范围内)时,通过服务器或双方进行设备能力协商以在两个终端之间建立一个局域网,在该局域网中双方不通过因特网而进行数据传输(局域网例如Bluetooth网络或wif(wifi direct)网络等),进行点对点的通信来传输所要发送的各类数据(例如图片、音视频多媒体等大型文件),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图1为本发明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终端。其中,所述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移动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媒体播放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
首先,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使用即时通信方式例如使用IM软件通过因特网进行数据交互。在此过程中,双方终端均需要使用例如3G/4G的上网流量来支持所进行的文本或多媒体文件的交互。
步骤101、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
由于受到3G/4G网络带宽的影响,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数据交互效率可能不高,设置无法完成。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另一个无线通信网络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交互,若判断能够通过例如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可以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
本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判断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可以是,第一终端检测获知双方处于较近的区域(例如在Bluetooth或wifi能覆盖的范围)内,则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例如Bluetooth网络或wif(wifidirect)网络等)的无线通信连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该无线通信连接以不经由因特网而直接进行数据交互。当然,在建立该无线通信连接的过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还可以继续通过因特网进行数据交互。
步骤102、当所述第一终端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成功建立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后,当第一终端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IM软件发送给第二终端时,第一终端可以将该待发送的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新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第二终端,而其余部分通过因特网发送;或者也可以全部通过新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第二终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待发送的数据,可以是大型的多媒体文件例如图片或音视频文件等,也可以是文本文件例如文字或符号信息等。
当然,本方法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当第二终端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第一终端时,第二终端可以将至少一部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过程中,若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建立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该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可以不受因特网的网络带宽的影响,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缩短文件传输的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网络可以为局域网,包括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直连网络,例如Bluetooth网络或wif(wifi direct)网络等。以wifi网络为例,所述的直连网络可以是第一终端将自身作为wifi热点为第二终端提供的无线网络。
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若判断获知第二终端处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为第二终端提供第一无线通信网络,并开启第一无线通信方式;例如第一终端将个人热点功能开启,为第二终端提供wifi网络,并同时开启自身的wiFi功能,然后通知第二终端也开启第一无线通信方式即wifi功能,并与第二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过程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执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是第二终端在检测获知用户操作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后,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的触发条件包括检测到用户将要发送文件大小超过预设阈值的文件,例如用户点击发送图片或音视频的功能按键等。第二终端在检测到用户点击发送图片的功能按键后,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其自身的位置信息。
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还可以是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第二终端对应的位置信息的请求后,向第一终端发送的。具体地,第一终端主动向第二终端发送获取位置信息的请求,第二终端根据该请求获得自身的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终端。
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通过中间节点进行通信的局域网网络,例如wif网络。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均处于第三方所提供的wifi覆盖范围内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接入该第三方提供的wifi网络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描述信息,第二终端当前位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第一终端若根据描述信息判断获知第一终端同样处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与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具体地,第二终端将其当前所处的wifi网络的描述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根据该描述信息判断获知其也处于该wifi的覆盖范围内,则与第二终端建立wifi连接。
以下结合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发明方法实施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图2为本发明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二的信令图,如图2所示,本方法实施例介绍的是终端A作为接入热点向终端B提供wifi网络,并且双方基于该wifi网络进行数据发送的场景,该近场区域通信的方法包括:
步骤200、终端A和终端B使用IM软件聊天;
具体地,终端A和终端B通过IM服务器进行例如文本信息的交互。
步骤201、终端A检测到用户的操作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具体地,终端A检测到用户点击添加图片或音视频等大型文件的操作时,例如用户点击了“添加”或“+”按钮或添加完大型文件后的加载过程等。
步骤202、终端A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终端A获取终端上的地理位置信息。关于获取位置信息有很多种方案,如终端在登录IM服务器,由服务器返回的IP地址和TCP/UDP端口信息等;又如,由终端上的GPS、AGPS、wifi等其他的辅助的定位技术获取到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203、终端A向终端B发送信息;
具体地,终端A向终端B发送信息,该信息可以包括终端A将要发送的大型文件的参数(如文件名、类型、大小等)、终端A的地理信息以及wifi通信参数等。
步骤204、终端B接收终端A的信息,并根据终端B自身的位置信息,判断是否打开自身的wifi;
具体地,终端B接收终端A的信息,并获取终端B的位置信息;比较终端A和终端B的位置信息,若判断获知二者在终端A打开wifi能够通信的范围内,则终端B打开自身的wifi。
本方法实施例中是由终端A作为接入热点,在终端A和终端B之间建立无线网络连接。
步骤205、终端B向终端A发送确认信息;
具体地,终端B向终端A发送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包括告知终端A其与终端B在较近区域且终端B已开启wifi,以及终端B的wifi/Bluetooth的通信参数。
步骤206、终端A打开wifi;
具体地,终端A接收到终端B的确认信息,开启终端A上的wifi,并根据终端B的通信参数尝试与终端B进行连接。
步骤207、终端A和终端B就通信能力进行协商;
具体地,终端A和终端B在都开启了wifi的情况下,尝试进行配对并进行通信能力(如I/O输入输出等硬件参数)协商,本实施例假设终端A和终端B能成功建立连接。
步骤208、终端A欲向终端B发送多媒体文件,对该文件进行记录;
具体地,终端A给终端B发送图片、音视频等大型文件时,终端A用已建立的wifi通道传输该大型文件,并将该大型文件嵌入到原来的IM聊天界面中。
例如在Android中,调用bluetooth可以使用android.bluetooth APIs完成;如将一张图片(通过蓝牙协议传)嵌入到文字聊天(通过3G流量传)内容中,在应用程序中至少需要知道三点:1用蓝牙传的是哪张图片;2什么时候传的,以及什么时候传完(以明确接收完的图片显示在哪个位置);3传送图片的进度(为了兼容目前的界面显示,一般都有进度显示)。
步骤209、终端A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向终端B发送多媒体文件;
具体地,终端A将该大型文件用已建立的wifi网络向终端B发送。
步骤210、终端B接收多媒体文件,并嵌入到原来的IM聊天界面中;
具体地,终端B接收该大型文件,并通过wifi的相关API将该大型文件嵌入到原来的IM聊天界面中。
图3为本发明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图,如图3所示,本方法实施例介绍的是终端B作为接入热点向终端A提供wifi网络,并且双方基于该wifi网络进行数据发送的场景,该近场区域通信的方法包括:
步骤300、终端A和终端B使用IM软件聊天;
具体地,终端A和终端B通过IM服务器进行例如文本信息的交互。
步骤301、终端A向终端B请求位置信息;
具体地,在使用IM通信的过程中,终端A向终端B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终端B的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302、终端B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终端B接收到终端A的请求信息后,终端B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进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3、终端B向终端A发送位置信息以及终端B的wifi通信参数;
具体地,终端B响应终端A的请求信息,向终端A发送响应信息,该响应信息包含终端B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终端B的wifi通信参数。
步骤304、终端A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并结合终端B的位置信息判断双方是否在wifi的覆盖范围内;
步骤305、终端A开启wifi;
具体地,终端A接收终端B的响应信息,并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比较终端A和B的地理位置信息,判断二者是否在wifi能覆盖的范围之内,若在能覆盖的范围内,则终端A打开自身的wifi。
本方法实施例中是由终端B作为接入热点,在终端A和终端B之间建立无线网络连接。
步骤306、终端A向终端B发送信息;
具体地,终端A向终端B发送信息,该信息包括告知终端B其与终端A在较近区域且终端A已开启wifi,以及终端A的wifi的通信参数。
步骤307、终端B打开wifi;
具体地,终端B上的wifi,并根据终端A的通信参数尝试与终端A进行连接。
步骤308、终端A和终端B就通信能力进行协商;
具体地,终端A和终端B在都开启了wifi的情况下,尝试进行配对并进行通信能力(如I/O输入输出等硬件参数)协商,本实施例假设终端A和终端B能成功建立连接。
步骤309、终端A欲向终端B发送多媒体文件,对该文件进行记录;
具体地,终端A给终端B发送图片、音视频等大型文件时,终端A用已建立的wifi/通道传输该大型文件,并将该大型文件嵌入到原来的IM聊天界面中。
步骤310、终端A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向终端B发送多媒体文件;
具体地,终端A将该大型文件用已建立的wifi向终端B发送。
步骤311、终端B接收多媒体文件,并嵌入到原来的IM聊天界面中;
具体地,终端B接收该大型文件,并通过wifi的相关API将该大型文件嵌入到原来的IM聊天界面中。
图4为本发明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四的信令图,如图4所示,本方法实施例介绍的是终端A和终端B基于第三方AP所提供的wifi网络进行数据发送的场景,该近场区域通信的方法包括:
步骤400、终端B开启wifi,并接入到第三方AP所提供的wifi网络;
步骤401、终端A和终端B使用IM软件聊天;
具体地,终端A和终端B通过IM服务器进行例如文本信息的交互。
步骤402、终端A向终端B请求对方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在使用IM通信的过程中,终端A向终端B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终端B的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403、终端B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终端B接收到终端A的请求信息后,终端B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进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4、终端B向终端A发送位置信息以及AP的wifi通信参数;
具体地,终端B响应终端A的请求信息,向终端A发送响应信息,该响应信息包含终端B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终端B当前所在wifi网络的wifi通信参数。
步骤405、终端A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并结合终端B的位置信息判断双方是否在终端B所处的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
具体地,终端A接收终端B的响应信息,并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比较终端A和B的地理位置信息,并根据终端B所处的wifi网络判断双方在在同一个wifi网络内。
本方法实施例中wifi网络可以是由第三方AP所提供的wifi网络,终端A和终端B基于该wifi建立无线网络连接。
步骤406、终端A向终端B发送信息;
具体地,终端A向终端B发送信息,该信息包括告知终端B其与终端A处于同一个wifi/Bluetooth网络的覆盖范围,并请求终端B是否直接在局域网中通信。
步骤407、终端B接受请求;
具体地,终端B接收终端A发送的在局域网中通信的请求,同意双方在局域网内通信。
步骤408、终端A开启wifi;
终端A开启wifi后,终端A接入第三方AP提供的wifi网络,于是,终端A与终端B就同时处于同一个wifi网络中,并建立基于该wifi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
步骤409、终端A欲向终端B发送多媒体文件,对该文件进行记录;
具体地,终端A给终端B发送图片、音视频等大型文件时,终端A用已建立的wifi通道传输该大型文件,并将该大型文件嵌入到原来的IM聊天界面中。
步骤410、终端A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向终端B发送多媒体文件;
具体地,终端A将该大型文件用已建立的wifi向终端B发送。
步骤411、终端B接收多媒体文件,并嵌入到原来的IM聊天界面中;
具体地,终端B接收该大型文件,并通过wifi的相关API将该大型文件嵌入到原来的IM聊天界面中。
本发明各方法实施例终端能够智能自动地开启wifi/bluetooth,通信的双方知道对方在近场区域(wifi/bluetooth能覆盖的范围内),不需要人工参与,终端便可以自动开启wifi/bluetooth实现设备直连,直接传输文件,提高文件的传输速度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图5为本发明第一终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第一终端包括第一通信模块51、建立模块52和第二通信模块53,其中,第一通信模块51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建立模块52用于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第二通信模块53用于当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具体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模块51与第二终端使用IM软件进行文本聊天,在此过程中,若建立模块52判断获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后例如二者均处于同一wifi网络覆盖范围内时,在二者之间建立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52建立完成无线通信连接后,当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53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进一步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包括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直连网络。相应地,所述建立模块52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二终端处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并开启第一无线通信方式;
第二单元,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开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检测获知用户操作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检测到用户将要发送文件大小超过预设阈值的文件,例如大型的图片、音视频文件等。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还可以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位置信息的请求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为局域网,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通过中间节点进行通信的局域网网络。相应地,所述建立模块52包括:
第三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描述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当前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
第四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描述信息判断获知所述第一终端同样处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
本装置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操作流程,具体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在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过程中,若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后,与第二终端之间建立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该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可以不受因特网的网络带宽的影响,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图6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61和处理器62。具体地,收发器61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处理器62用于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以及,当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时,控制收发器61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为局域网,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直连网络;或,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通过中间节点进行通信的局域网网络。
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3,用于缓存待发送的数据,以及接收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在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过程中,若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后,与第二终端之间建立基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该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可以不受因特网的网络带宽的影响,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缩短文件传输的时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二终端处于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并开启第一无线通信方式;
所述第一终端通知所述第二终端开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检测获知用户操作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或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位置信息的请求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
当所述第一终端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为局域网,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直连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检测到用户将要发送文件大小超过预设阈值的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终端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时,所述第二终端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5.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过因特网使用即时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建立模块,用于确定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后,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二终端处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并开启第一无线通信方式;
第二单元,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终端开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式,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检测获知用户操作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或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位置信息的请求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当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网络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直连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检测到用户将要发送文件大小超过预设阈值的文件。
CN201480001461.9A 2014-05-28 2014-05-28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584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8609 WO2015180051A1 (zh) 2014-05-28 2014-05-28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4490A CN104584490A (zh) 2015-04-29
CN104584490B true CN104584490B (zh) 2018-02-23

Family

ID=53097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461.9A Active CN104584490B (zh) 2014-05-28 2014-05-28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50855A1 (zh)
EP (1) EP3021530B1 (zh)
CN (1) CN104584490B (zh)
WO (1) WO20151800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18420B1 (ko) * 2014-09-12 2020-06-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위치를 추적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2347722B1 (ko) * 2015-04-10 2022-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치 측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6304249A (zh) * 2015-05-20 2017-01-04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终端及系统
US9773261B2 (en) * 2015-06-19 2017-09-26 Google Inc. Interactive content rendering application for low-bandwidth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CN105681393A (zh) * 2015-12-29 2016-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996348B (zh) * 2017-12-29 2022-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与智能设备交互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505712A (zh) * 2018-05-17 2019-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文件的方法及终端
CN108877360B (zh) * 2018-07-16 2023-07-11 深圳市本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教育互动系统及设备
CN109257729A (zh) 2018-09-19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951831A (zh) * 2019-02-26 2019-06-2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方法、蓝牙音箱、用户终端、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660733A (zh) * 2021-09-26 2021-11-16 西安酷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无线通信方法及其无线通信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913A (zh) * 2007-01-12 2007-10-10 北京时代亮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面向移动终端的对等网络传输方法
CN102832975A (zh) * 2012-08-14 2012-12-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具有触摸显示屏的终端
CN103368611A (zh) * 2012-03-27 2013-10-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传输文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3458057A (zh) * 2013-09-30 2013-12-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获取资源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31560A1 (en) * 2004-06-30 2006-02-09 Seth Warshavsky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 file between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using a communication or instant messaging program
US7904078B2 (en) * 2006-05-19 2011-03-0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obile peer-to-peer networks
US7949301B2 (en) * 2006-07-21 2011-05-2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ccess from personal computer
KR101507787B1 (ko) * 2008-03-31 2015-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인스턴트 메시징 서비스를 이용한 대화방법
US9456298B2 (en) * 2008-08-04 2016-09-27 Apple Inc. Device-to-device location awareness
CN102137031B (zh) * 2010-01-21 2015-12-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文件夹的方法和设备
US8504052B2 (en) * 2010-05-06 2013-08-06 Nokia Corporation Measurements and fast power adjustments in D2D communications
CN102739560B (zh) * 2011-04-13 2015-09-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方法、系统和装置
KR101914117B1 (ko) * 2012-01-18 2018-1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들 간에 무선 랜 링크를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710540B (zh) * 2012-04-28 2017-03-22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中设置发布频道的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SG11201500687UA (en) * 2012-08-08 2015-02-27 T Data Systems S Pte Ltd A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file transfer
US9094050B2 (en) * 2013-01-25 2015-07-2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3442071A (zh) * 2013-08-30 2013-12-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手机屏幕内容的实时分享方法
CN103491087B (zh) * 2013-09-18 2017-02-01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消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913A (zh) * 2007-01-12 2007-10-10 北京时代亮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面向移动终端的对等网络传输方法
CN103368611A (zh) * 2012-03-27 2013-10-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传输文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2832975A (zh) * 2012-08-14 2012-12-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具有触摸显示屏的终端
CN103458057A (zh) * 2013-09-30 2013-12-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获取资源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21530B1 (en) 2018-09-05
CN104584490A (zh) 2015-04-29
US20150350855A1 (en) 2015-12-03
EP3021530A4 (en) 2016-05-18
WO2015180051A1 (zh) 2015-12-03
EP3021530A1 (en)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4490B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667514B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订购电子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US9628758B2 (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management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CN10736063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45845A (zh) 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设备
US932551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d-Hoc network in CPNS enabler
JP2018514139A (ja) D2d中継ノードの確定方法、使用方法及び装置
CN106030560B (zh) 自动互联网共享
CN102811335B (zh) 建立视频会话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792099B (zh) 邻近探索方法
CN102201846A (zh) 基于soft AP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EP2941058A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780580B (zh) 一种能耗均衡的Wi-Fi移动组网方法
CN108432311A (zh)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设备、网络侧节点及系统
CN103763754A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32307A (zh)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以及smf
CN104462033A (zh) 在设备间实现编辑操作的方法及设备
CN110505712A (zh) 一种传输文件的方法及终端
CN109168171A (zh) 配置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4270720A (zh) 接入无线局域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1442505B (zh) 一种情景模式共享的实现方法及设备
CN109005594A (zh) 一种d2d通信连接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3401936B (zh) 一种界面共享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659999A (zh) Wifi连接方法及设备
CN108982118A (zh) 汽车诊断装置与vci设备自动连接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