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1667A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1667A
CN104051667A CN201310084312.0A CN201310084312A CN104051667A CN 104051667 A CN104051667 A CN 104051667A CN 201310084312 A CN201310084312 A CN 201310084312A CN 104051667 A CN104051667 A CN 104051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rrier layer
fluorid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43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杰
王平
钟铁涛
陈吉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843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516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51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16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5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及层叠于阴极上的5~7个保护层,每个保护层包括混合阻挡层及层叠于混合阻挡层上的无机阻挡层;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镁、氟化铝与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和氟化镧、氟化钕与氟化钆中的一种掺杂于酞菁铜、酞菁锌、酞菁铁、酞菁钴、酞菁锰与酞菁镍中的一种中形成,无机阻挡层由二氧化钛、氧化镁、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氮化锌或氧化铝形成。保护层能够有效地减少外部水、氧等活性物质的侵蚀,并且5~7个保护层能够满足封装的密封性要求,从而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较高。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发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基于有机材料的一种电流型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典型结构是在ITO玻璃上制作一层几十纳米厚的有机发光材料作发光层,发光层上方有一层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当电极上加有电压时,发光层就产生光辐射。
OLED器件具有主动发光、发光效率高、功耗低、轻、薄、无视角限制等优点,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未来的照明和显示器件市场上占据霸主地位的新一代器件。作为一项崭新的照明和显示技术,OLED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发展迅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全球越来越多的照明和显示厂家纷纷投入研发,大大的推动了OLED的产业化进程,使得OLED产业的成长速度惊人,目前已经到达了大规模量产的前夜。
然而,OLED中的发光层对于大气中的污染物、氧气、水汽等十分敏感,在污染物、氧气及水汽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会导致发光量子效率的降低,而阴极一般由较活泼的金属形成,在空气或氧气中易受侵蚀,从而导致OLED的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还包括层叠于所述阴极上的5~7个保护层,每个保护层包括混合阻挡层及层叠于所述混合阻挡层上的无机阻挡层;其中,所述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镁、氟化铝与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和氟化镧、氟化钕与氟化钆中的一种掺杂于酞菁铜、酞菁锌、酞菁铁、酞菁钴、酞菁锰与酞菁镍中的一种中形成,所述无机阻挡层由二氧化钛、氧化镁、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氮化锌或氧化铝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氟化镁、氟化铝与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占所述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氟化镧、氟化钕与氟化钆中的一种占所述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阻挡层的厚度为100纳米~200纳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阻挡层的厚度为50纳米~100纳米。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阳极,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阳极上形成空穴注入层;
步骤二: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空穴注入层上形成空穴传输层;
步骤三: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发光层;
步骤四: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
步骤五: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形成电子注入层;
步骤六: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电子注入层上阴极;
步骤七: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所述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镁、氟化铝与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和氟化镧、氟化钕与氟化钆中的一种掺杂于酞菁铜、酞菁锌、酞菁铁、酞菁钴、酞菁锰与酞菁镍中的一种中形成;
步骤八:采用磁控溅射在所述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所述无机阻挡层由二氧化钛、氧化镁、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氮化锌或氧化铝形成,所述混合阻挡层和无机阻挡层形成一个保护层;
步骤九:交替重复所述步骤七和所述步骤八4至6次,在所述阴极上形成5~7个保护层,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七~步骤九中,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1×10-3Pa。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的步骤中,蒸发速度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用磁控溅射在所述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的步骤中,通入流量为5sccm~10sccm的氩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阳极上形成空穴注入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阳极的清洗步骤,所述清洗步骤为:将所述阳极依次放入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及乙醇中进行超声清洗,每次超声清洗5分钟,然后用氮气吹干,再用烘箱烘干。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上层叠5~7个保护层,将活泼的有机层和阴极封装于保护层与阳极之间,由上述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形成的致密的保护层能够有效地减少外部水、氧等活性物质对有机层和阴极的侵蚀,并且5~7个保护层能够满足封装的密封性要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有机层和阴极形成有效的保护,从而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0,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10、空穴注入层20、空穴传输层30、发光层40、电子传输层50、电子注入层60、阴极70及保护层80。
阳极10可以为铟锡氧化物玻璃(ITO)、铝锌氧化物玻璃(AZO)或铟锌氧化物玻璃(IZO),优选为铟锡氧化物玻璃(ITO)。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阳极10也可以包括聚碳酸酯板基板等透过性较高的柔性基板及层叠于柔性基板上的铟锡氧化物薄膜、铝锌氧化物薄膜或铟锌氧化物薄膜。
优选地,阳极10的厚度为100纳米。
空穴注入层20由三氧化钼(MoO3)掺杂于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形成。其中,三氧化钼(MoO3)占空穴注入层20的质量百分比为30%。
优选地,空穴注入层20的厚度为10纳米。
空穴传输层30由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形成。
优选地,空穴传输层30的厚度为30纳米。
发光层40由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掺杂于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中形成。其中,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占发光层40的质量百分比为5%。
优选地,发光层40的厚度为20纳米。
电子传输层50由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形成。
优选地,电子传输层50的厚度为10纳米。
电子注入层60由叠氮化铯(CsN3)掺入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中形成。其中,叠氮化铯(CsN3)占电子注入层60的质量百分比为30%。
优选地,电子注入层60的厚度为20纳米。
阴极70包括依次层叠于电子注入层60上的第一硫化锌层(图未示)、银层(图未示)及第二硫化锌层(图未示)。
优选地,第一硫化锌层的厚度为30纳米,银层的厚度为10纳米,第二硫化锌层的厚度为30纳米。
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层80的数量为5个,5个保护层层叠于阴极70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保护层80的数量可以为6个或7个。5~7个保护层80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0的防水氧性能较高。
每一个保护层80包括混合阻挡层81和层叠于混合阻挡层81上的无机阻挡层82。
混合阻挡层81由氟化镁(MgF2)、氟化铝(AlF3)与六氟铝酸钠(Na3AlF6)中的一种和氟化镧(LaF3)、氟化钕(NdF3)与氟化钆(GdF)中的一种掺杂于掺杂于酞菁铜(CuPc)、酞菁锌(ZnPc)、酞菁铁(FePc)、酞菁钴(CoPc)、酞菁锰(MnPc)与酞菁镍(NiPc)中的一种形成。两种氟化物,一种高折射率材质,一种低折射率材质,两者结合可以使折射率适中,提高出光效果,而酞菁物主要是缓冲无机物的应力,以形成平整度较高、稳定性好的保护层80。
氟化物掺杂于酞菁化合物中形成的混合阻挡层81具有较高的防水氧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水、氧等活性物质对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0的侵蚀。
优选地,氟化镁(MgF2)、氟化铝氟化铝(AlF3)与六氟铝酸钠(Na3AlF6)中的一种占混合阻挡层81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优选地,氟化镧(LaF3)、氟化钕(NdF3)与氟化钆(GdF)中的一种中的一种占混合阻挡层81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优选地,混合阻挡层81的厚度为100纳米~200纳米。
无机阻挡层82由二氧化钛(TiO2)、氧化镁(MgO)、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锆(ZrO2)、氮化锌(ZnO)或氧化铝(Al2O3)形成。这几种氧化物的内应力小,透光率较高,使得保护层80的稳定性较高、透光率较高。
这几种无机材料易于在混合阻挡层81的表面上形成致密性较高薄膜,从而提高防水氧性能。
优选地,无机阻挡层82的厚度为50纳米~100纳米。
本实施方式中,由多个混合阻挡层81和无机阻挡层82交替层叠形成的5个保护层80能够很好的隔绝水、氧等活性物质,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0的寿命(T701000cd/m2)达到3000小时以上。
由上述材料形成的混合阻挡层81的平整度好,有利于无机物在混合阻挡层81表面上成膜,有利于形成致密的无机阻挡层82,从而形成致密性较高的保护层80,使得保护层80能够有效地阻挡空气中的氧气、水汽等,并且5~7个保护层能够进一步满足封装的密封性要求,水汽渗透率达10-4g/m2·day,能够有效地保护空穴注入层20、空穴传输层30、发光层40、电子传输层50、电子注入层60及阴极70,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0的使用寿命较长。
并且,由上述混合阻挡层81和无机阻挡层82形成的保护层80具有较高的透光性,使得封装面的透光率较高,达60%以上。
请参阅图2,一实施方式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提供阳极,采用真空蒸镀在阳极上形成空穴注入层。
阳极可以为铟锡氧化物玻璃(ITO)、铝锌氧化物玻璃(AZO)或铟锌氧化物玻璃(IZO),优选为铟锡氧化物玻璃(ITO)。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阳极也可以由聚碳酸酯板基板等透过性较高的柔性基板及层叠于柔性基板上的铟锡氧化物薄膜、铝锌氧化物薄膜或铟锌氧化物薄膜形成。
采用真空蒸镀在洁净的干燥的玻璃基板上或聚碳酸酯板基板蒸镀铟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或铟锌氧化物,在玻璃基板或聚碳酸酯板基板形成阳极图形,得到阳极。
优选地,阳极的厚度为100纳米。
采用真空蒸镀在阳极上形成空穴注入层之前,首先将阳极依次放入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及乙醇中进行超声清洗,每次超声清洗5分钟,然后用氮气吹干,再用烘箱烘干,得到洁净、干燥的阳极。进一步将阳极进行表面活性处理,以增加阳极表面的含氧量,提高阳极的功函数。进行表面活性处理的步骤为采用紫外-臭氧(UV-ozone)对清洗干燥后的阳极进行处理30~50分钟。
空穴注入层由三氧化钼(MoO3)掺杂于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形成。其中,三氧化钼(MoO3)占空穴注入层的质量百分比为30%。
优选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10纳米。
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
步骤S120:采用真空蒸镀在空穴注入层上形成空穴传输层。
空穴传输层由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形成。
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30纳米。
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
步骤S130:采用真空蒸镀在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发光层。
发光层由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掺杂于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中形成。其中,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占发光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
优选地,发光层的厚度为20纳米。
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
步骤S140:采用真空蒸镀在发光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由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形成。
优选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纳米。
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
步骤S150:采用真空蒸镀在电子传输层上形成电子注入层。
电子注入层由叠氮化铯(CsN3)掺入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中形成。其中,叠氮化铯(CsN3)占电子注入层的质量百分比为30%。
优选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20纳米。
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
步骤S160:采用真空蒸镀在电子注入层上阴极。
阴极包括依次层叠于电子注入层上的第一硫化锌层、银层及第二硫化锌层。优选地,第一硫化锌层的厚度为30纳米,银层的厚度为10纳米,第二硫化锌层的厚度为30纳米。
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
步骤S170:采用真空蒸镀在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镁、氟化铝与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和氟化镧、氟化钕与氟化钆中的一种掺杂于酞菁铜、酞菁锌、酞菁铁、酞菁钴、酞菁锰与酞菁镍中的一种中形成。
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镁(MgF2)、氟化铝(AlF3)与六氟铝酸钠(Na3AlF6)中的一种和氟化镧(LaF3)、氟化钕(NdF3)与氟化钆(GdF)中的一种掺杂于掺杂于酞菁铜(CuPc)、酞菁锌(ZnPc)、酞菁铁(FePc)、酞菁钴(CoPc)、酞菁锰(MnPc)与酞菁镍(NiPc)中的一种形成。
优选地,氟化镁(MgF2)、氟化铝氟化铝(AlF3)与六氟铝酸钠(Na3AlF6)中的一种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优选地,氟化镧(LaF3)、氟化钕(NdF3)与氟化钆(GdF)中的一种中的一种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优选地,混合阻挡层的厚度为100纳米~200纳米。
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1×10-3Pa。蒸发速度为
步骤S180:采用磁控溅射在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无机阻挡层由二氧化钛、氧化镁、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氮化锌或氧化铝形成,所述混合阻挡层和无机阻挡层形成一个保护层。
优选地,无机阻挡层的厚度为50纳米~100纳米。
本底的真空度为1×10-5Pa~1×10-3Pa。
该步骤中,通入流量为5sccm~10sccm。的氩气(Ar)。流量为5sccm~10sccm,以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并对靶材形成一定的冲击,提高效率。
无机阻挡层层叠于混合阻挡层形成一个保护层。
步骤S190:交替重复步骤S170和步骤S1804至6次,在阴极上形成5~7个保护层,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交替重复步骤S170和步骤S1804至6次,形成5~7个保护层,从而在阴极上形成5~7个保护层,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方法采用真空蒸镀及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阴极上形成5~7个保护层,从而将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封装于阳极和5~7个保护层之间,能够很好的保护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封装于保护层和阳极,封装得到稳定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且封装材料价廉、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封装。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Na3AlF6:LaF3:CuPc/Al2O3)7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
(1)提供阳极,阳极为铟锡氧化物玻璃,表示为ITO。首先将阳极依次放入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及乙醇中进行超声清洗,每次超声清洗5分钟,然后用氮气吹干,再用烘箱烘干,得到洁净、干燥的阳极。进一步采用紫外-臭氧(UV-ozone)对清洗干燥后的阳极进行处理进行表面活性处理30分钟,以增加阳极表面的含氧量,提高阳极的功函数;
(2)采用真空蒸镀在阳极的表面上形成的空穴注入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空穴注入层由三氧化钼(MoO3)掺杂于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形成,表示为MoO3:NPB,其中三氧化钼(MoO3)占空穴注入层的质量百分比为30%;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10纳米;
(3)采用真空蒸镀在空穴注入层的表面上形成的空穴传输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空穴传输层由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形成;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30纳米;
(4)采用真空蒸镀在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发光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发光层由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掺杂于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中形成,表示为Ir(ppy)3:TPBI,其中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占发光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发光层的厚度为20纳米;
(5)采用真空蒸镀在发光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电子传输层由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形成,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纳米;
(6)采用真空蒸镀在电子传输层上形成电子注入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电子注入层由叠氮化铯(CsN3)掺入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中形成,表示为CsN3:Bphen,其中叠氮化铯(CsN3)占电子注入层的质量百分比为30%;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20纳米;
(7)采用真空蒸镀在电子注入层上形成阴极,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阴极包括依次层叠于电子注入层上的第一硫化锌层、银层和第二硫化锌层,表示为ZnS/Ag/ZnS,第一硫化锌层和第二硫化锌层的厚度均为30纳米,银层的厚度为10纳米;
(8)采用真空蒸镀在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混合阻挡层由六氟铝酸钠(Na3AlF6)和氟化镧(LaF3)掺杂于酞菁铜(CuPc)中形成,表示为Na3AlF6:LaF3:CuPc,其中,六氟铝酸钠(Na3AlF6)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5%;氟化镧(LaF3)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5%;混合阻挡层的厚度为200纳米;
(9)采用磁控溅射在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本底的真空度为1×10-5Pa;磁控溅射过程中通入的氩气的流量为8sccm,无机阻挡层由氧化铝(Al2O3)形成,无机阻挡层的厚度为80纳米;混合阻挡层和无机阻挡层形成保护层,表示为Na3AlF6:LaF3:CuPc/Al2O3
(10)交替重复步骤(8)和步骤(9)6次,最终在阴极上形成层叠的7个保护层,表示为(Na3AlF6:LaF3:CuPc/Al2O3)7,得到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Na3AlF6:LaF3:CuPc/Al2O3)7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实施例2
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AlF3:NdF3:ZnPc/ZnO)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
步骤(1)~(7)中,除对阳极进行表面活化处理的时间为50分钟外,其余同实施例1。
(8)采用真空蒸镀在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5×10-5Pa,蒸发速度为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铝(AlF3)和氟化钕(NdF3)掺杂于酞菁锌(ZnPc)中形成,表示为AlF3:NdF3:ZnPc,其中,氟化铝(AlF3)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20%;氟化钕(NdF3)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混合阻挡层的厚度为200纳米;
(9)采用磁控溅射在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本底的真空度为1×10-5Pa;磁控溅射过程中通入的氩气的流量为10sccm,无机阻挡层由氧化锌形成,无机阻挡层的厚度为100纳米;混合阻挡层和无机阻挡层形成保护层,表示为AlF3:NdF3:ZnPc/ZnO;
(10)交替重复步骤(8)和步骤(9)5次,最终在阴极上形成层叠的6个保护层,表示为(AlF3:NdF3:ZnPc/ZnO)6,得到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AlF3:NdF3:ZnPc/ZnO)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实施例3
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MgF2:GdF:FePc/ZrO2)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
步骤(1)~(7)中,除对阳极进行表面活化处理的时间为40分钟外,其余同实施例1。
(8)采用真空蒸镀在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镁(MgF2)和氟化钆(GdF)掺杂于酞菁铁(FePc)中形成,表示为MgF2:GdF:FePc,其中,氟化镁(MgF2)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氟化钆(GdF)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20%;混合阻挡层的厚度为100纳米;
(9)采用磁控溅射在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本底的真空度为1×10-5Pa;磁控溅射过程中通入的氩气的流量为5sccm,无机阻挡层由二氧化锆形成,无机阻挡层的厚度为50纳米;混合阻挡层和无机阻挡层形成保护层,表示为MgF2:GdF:FePc/ZrO2
(10)交替重复步骤(8)和步骤(9)5次,最终在阴极上形成层叠的6个保护层,表示为(MgF2:GdF:FePc/ZrO2)6,得到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MgF2:GdF:FePc/ZrO2)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实施例4
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Na3AlF6:LaF3:CoPc/SiO2)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
步骤(1)~(7)中,除对阳极进行表面活化处理的时间为45分钟外,其余同实施例1。
(8)采用真空蒸镀在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5×10-5Pa,蒸发速度为混合阻挡层由六氟铝酸钠(Na3AlF6)和氟化镧(LaF3)掺杂于酞菁钴(CoPc)中形成,表示为Na3AlF6:LaF3:CoPc,其中,六氟铝酸钠(Na3AlF6)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6%;氟化镧(LaF3)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3%;混合阻挡层的厚度为130纳米;
(9)采用磁控溅射在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本底的真空度为5×10-5Pa;磁控溅射过程中通入的氩气的流量为9sccm,无机阻挡层由二氧化硅形成,无机阻挡层的厚度为70纳米;混合阻挡层和无机阻挡层形成保护层,表示为Na3AlF6:LaF3:CoPc/SiO2
(10)交替重复步骤(8)和步骤(9)5次,最终在阴极上形成层叠的6个保护层,表示为(Na3AlF6:LaF3:CoPc/SiO2)6,得到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Na3AlF6:LaF3:CoPc/SiO2)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实施例5
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AlF3:NdF3:MnPc/MgO)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
步骤(1)~(7)同实施例1。
(8)采用真空蒸镀在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5×10-5Pa,蒸发速度为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铝(AlF3)和氟化镧(NdF3)掺杂于酞菁锰(MnPc)中形成,表示为AlF3:NdF3:MnPc,其中,氟化铝(AlF3)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6%;氟化镧(LaF3)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1%;混合阻挡层的厚度为140纳米;
(9)采用磁控溅射在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本底的真空度为5×10-5Pa;磁控溅射过程中通入的氩气的流量为7sccm,无机阻挡层由氧化镁形成,无机阻挡层的厚度为60纳米;混合阻挡层和无机阻挡层形成保护层,表示为AlF3:NdF3:MnPc/MgO;
(10)交替重复步骤(8)和步骤(9)5次,最终在阴极上形成层叠的6个保护层,表示为(AlF3:NdF3:MnPc/MgO)6,得到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AlF3:NdF3:MnPc/MgO)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实施例6
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MgF2:GdF:NiPc/TiO2)5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
步骤(1)~(7)同实施例1。
(8)采用真空蒸镀在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蒸发速度为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镁(MgF2)和氟化钆(GdF)掺杂于酞菁镍(NiPc)中形成,表示为MgF2:GdF:NiPc,其中,氟化镁(MgF2)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2%;氟化钆(GdF)占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2%;混合阻挡层的厚度为120纳米;
(9)采用磁控溅射在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本底的真空度为1×10-3Pa;磁控溅射过程中通入的氩气的流量为8sccm,无机阻挡层由氧化镁形成,无机阻挡层的厚度为70纳米;混合阻挡层和无机阻挡层形成保护层,表示为MgF2:GdF:NiPc/TiO2
(10)交替重复步骤(8)和步骤(9)4次,最终在阴极上形成层叠的5个保护层,表示为(MgF2:GdF:NiPc/TiO2)5,得到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MgF2:GdF:NiPc/TiO2)5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对比例1
结构为ITO/MoO3:NPB/TCTA/Ir(ppy)3:TPBI/Bphen/CsN3:Bphen/ZnS/Ag/ZnS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
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除了没有保护层以外,其余同实施例1。
方法同实施例1的步骤(1)~(7)。
表1为实施例1~6及对比例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水汽渗透率及使用寿命。
表1实施例1~6及对比例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水汽渗透率及使用寿命
由表1可看出,相对于对比例1,实施例1~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水汽渗透率较高,说明实施例1~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防水、氧能力强,能够有效地保护有机层及阴极,因而使用寿命较长。并且,由于保护层的透光性较好,使得实施例1~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面的透光率较高,出光效果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叠于所述阴极上的5~7个保护层,每个保护层包括混合阻挡层及层叠于所述混合阻挡层上的无机阻挡层;其中,所述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镁、氟化铝与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和氟化镧、氟化钕与氟化钆中的一种掺杂于酞菁铜、酞菁锌、酞菁铁、酞菁钴、酞菁锰与酞菁镍中的一种中形成,所述无机阻挡层由二氧化钛、氧化镁、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氮化锌或氧化铝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氟化镁、氟化铝与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占所述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镧、氟化钕与氟化钆中的一种占所述混合阻挡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阻挡层的厚度为100纳米~200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阻挡层的厚度为50纳米~100纳米。
6.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阳极,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阳极上形成空穴注入层;
步骤二: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空穴注入层上形成空穴传输层;
步骤三: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发光层;
步骤四: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
步骤五: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形成电子注入层;
步骤六: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电子注入层上阴极;
步骤七: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所述混合阻挡层由氟化镁、氟化铝与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和氟化镧、氟化钕与氟化钆中的一种掺杂于酞菁铜、酞菁锌、酞菁铁、酞菁钴、酞菁锰与酞菁镍中的一种中形成;
步骤八:采用磁控溅射在所述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所述无机阻挡层由二氧化钛、氧化镁、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氮化锌或氧化铝形成,所述混合阻挡层和无机阻挡层形成一个保护层;
步骤九:交替重复所述步骤七和所述步骤八4至6次,在所述阴极上形成5~7个保护层,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步骤九中,真空蒸镀的真空度为1×10-5Pa~1×10-3P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阴极上形成混合阻挡层的步骤中,蒸发速度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磁控溅射在所述混合阻挡层上形成无机阻挡层的步骤中,通入流量为5sccm~10sccm的氩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阳极上形成空穴注入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阳极的清洗步骤,所述清洗步骤为:将所述阳极依次放入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及乙醇中进行超声清洗,每次超声清洗5分钟,然后用氮气吹干,再用烘箱烘干。
CN201310084312.0A 2013-03-15 2013-03-1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Pending CN1040516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4312.0A CN104051667A (zh) 2013-03-15 2013-03-1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4312.0A CN104051667A (zh) 2013-03-15 2013-03-1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1667A true CN104051667A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04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4312.0A Pending CN104051667A (zh) 2013-03-15 2013-03-1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5166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5620A1 (en) * 1998-12-16 2001-08-23 Affinito John D. Environmental barrier material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US20030117068A1 (en) * 2001-12-20 2003-06-26 Stephen Forrest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 structures
US20030197197A1 (en) * 2002-04-12 2003-10-23 Brown Julia J.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CN1864443A (zh) * 2003-08-05 2006-11-15 不伦瑞克工业大学 疏水性直链或二维多环芳族化合物层作为阻挡层或封装的用途及由此类层构成的包含有机聚合物的电学组件
CN101118951A (zh) * 2006-08-04 2008-02-06 宁波佳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
US20110177637A1 (en) * 2000-07-12 2011-07-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ncapsulate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2651451A (zh) * 2011-02-24 2012-08-2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5620A1 (en) * 1998-12-16 2001-08-23 Affinito John D. Environmental barrier material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US20110177637A1 (en) * 2000-07-12 2011-07-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ncapsulate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20030117068A1 (en) * 2001-12-20 2003-06-26 Stephen Forrest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 structures
US20030197197A1 (en) * 2002-04-12 2003-10-23 Brown Julia J.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CN1864443A (zh) * 2003-08-05 2006-11-15 不伦瑞克工业大学 疏水性直链或二维多环芳族化合物层作为阻挡层或封装的用途及由此类层构成的包含有机聚合物的电学组件
CN101118951A (zh) * 2006-08-04 2008-02-06 宁波佳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2651451A (zh) * 2011-02-24 2012-08-2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7881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55797A (zh) 倒置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90489A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90424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38183A (zh) 一种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622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166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CN101931059B (zh) 一种双导电极、基于双导电极的oled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4078601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Mikami et al. 60.4 L: Late‐News paper: High efficiency 200‐lm/W green light emitting organic devices prepared on High‐Index of refraction substrate
CN10418376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59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61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464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4643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61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4646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405164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CN103594638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制备方法
CN104078599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61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CN10405164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CN103427024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2076330U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结构
CN104051648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