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3956B - 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3956B
CN104043956B CN201410222247.8A CN201410222247A CN104043956B CN 104043956 B CN104043956 B CN 104043956B CN 201410222247 A CN201410222247 A CN 201410222247A CN 104043956 B CN104043956 B CN 104043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body
header
spacer
body group
fou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22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3956A (zh
Inventor
曹振伟
邢加俊
任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nd Device Fabrication Co Ltd Of Section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nd Device Fabrication Co Ltd Of Se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nd Device Fabrication Co Ltd Of Section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nd Device Fabrication Co Ltd Of Section
Priority to CN2014102222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439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43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3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3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3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18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7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the articles being treated, e.g. manufactured, repaired, assembled, connected or other operations covered in the subgroups
    • B23P2700/09Heat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包含:用于插入集流管内的定位片、带动定位片进行水平运动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定位片正对所述集流管进行设置;所述定位检测装置还包含:分别连接驱动装置和芯体组立部的控制器。同现有技术相比,在定位片插入集流管内后,控制器判断定位片插入集流管内的深度是否达到控制器对定位片预设的插入深度,并在判定定位片插入集流管内的深度达到预设的插入深度后,向芯体组立部发出夹紧夹具的信号,芯体组立部根据该信号夹紧夹具,以此确保集流管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次品率,提高最终成品的良率。

Description

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制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换热器,作为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主要可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
由于换热器的整体装配是由组装设备完成组装,首先需要将换热器两侧的集流管放置在组装机的芯体组立部的夹具上,然后在中间的组装台上摆放由扁管和翅片组成半成体芯体,开启组装机完成换热器的最终装配。但是在将集流管放入芯体组立部的夹具内时,由于是通过人工放置,所以有时会因人为因素,导致其安装位会有些许的误差,从而使得集流管在安装后,集流管的位置会发生偏移,影响装配结果,造成次品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以此确保集流管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次品率,提高了成品的良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所述集流管放置在所述芯体组立部的夹具内;
所述定位检测装置包含:用于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定位片、带动所述定位片进行水平运动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定位片正对所述集流管进行设置;
所述定位检测装置还包含:分别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芯体组立部的控制器;
在所述集流管放置在所述夹具内后,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定位片水平运动,将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
在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后,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深度是否达到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定位片预设的插入深度,并在判定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深度达到预设的插入深度后,向所述芯体组立部发出夹紧所述夹具的信号,所述芯体组立部根据所述信号夹紧所述夹具。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将所述集流管放入所述芯体组立部的夹具内。
S2、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定位片水平运动,将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
S3、在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后,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深度是否达到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定位片预设的插入深度。
S4、在所述控制器判定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深度达到预设的插入深度后,所述控制器向所述芯体组立部发出夹紧所述夹具的信号。
S5、所述芯体组立部根据该信号夹紧所述夹具,由所述夹具完成对集流管的夹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芯体组立部的上设有定位检测装置,且该定位检测装置具有一定位片,通过定位片插入集流管内的深度来判断集流管在夹具上的安装位是否正确,只有当控制器判定集流管的插入深度达到预设的深度时,说明此时集流管在夹具内的安装位是完全正确的,此时控制器会向芯体组立部发出夹紧夹具的信号,由芯体组立部控制夹具完成对集流管的夹紧,以此确保了集流管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次品率,提高最终成品的良率。
另外,在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含如下步骤:在所述控制器判定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深度未达到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定位片预设的插入深度后,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驱动装置发出复位信号,所述驱动装置根据该复位信号带动所述定位片水平运动,返回原位。由此可知,通过此方式来提醒作业员重新确认集流管放置情况,使得整个集流管的装配更加安全可靠。
另外,所述芯体组立部的一侧还设有芯体压缩设备,所述芯体压缩设备包含:用于传送换热器的半成体芯体的传送轨道、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上用于夹紧所述半成体芯体的前压块和后压块、所述前压块和所述后压块分别位于所述半成体芯体的两侧;所述芯体压缩设备还包含:分别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前后两端的定位块和压紧块、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上带动所述前、后压块沿所述传送轨道的横向进行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上带动所述压紧块沿所述传送轨道的横向进行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前、后压块沿所述传送轨道的横向向所述定位块的一侧进行滑动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在所述前压块抵住所述定位块后被启动,所述压紧块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所述传送轨道的横向向所述定位块的一侧进行滑动直至抵住所述后压块。由于在芯体组立部的一侧还设有传送轨道,且传送轨道上设有两组驱动机构来分别完成半成体芯体的搬运和压缩,从而使得本发明的装置还具备了对换热器芯体进行搬运和压缩的功能,并且换热器芯体的搬运和压缩可在传送轨道上一同完成,无需采用两台不同的设备分别对芯体进行搬运和压缩,在提高芯体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生产芯体时所投入的设备,从而降低了生产芯体所投入的成本。
并且,在芯体完成压缩后,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可沿所述传送轨道的横向滑动到传送轨道的起始位,从而可方便工作人员在传送轨道上对下一组的半成体芯体进行铺设,以便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对下一组的半成体芯体进行搬运和压缩。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轨道底部设有腰形孔,所述后压块的底部对应所述腰形孔设有能够穿过所述腰形孔的定位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含: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下方与所述传送轨道进行滑动连接的滑块、带动所述滑块进行滑动的伺服电机;其中,所述后压块的定位杆在穿过所述腰形孔后,所述定位杆的外缘部抵住所述滑块的端面。由于传送轨道底部还设有腰形孔,且后压块的底部还设有定位杆,在安装后压块时,可将定位杆直接插入传送轨道底部的腰形孔中,在插入后,使定位杆的外缘部直接抵住滑块的端面,从而当伺服电机在带动滑块进行滑动时,可直接通过滑块推动后压块的定位杆来带动后压块进行滑动,从而完成整个芯体的传送。
其中,所述腰形孔至少设有两组,所述后压块底部设有与所述腰形孔数量相同的定位杆;各组腰形孔与各组定位杆的位置一一对应。从而使得当滑块在推动后压块时,力的分布更为均匀,确保整个后压块在滑动时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提高了力学性能。
另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一个带动所述压紧块进行滑动的压缩电机。通过压缩电机来实现压紧块在传送轨道上的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芯体压缩设备还包含:对称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左右两侧的齿块、等距排列在所述齿块上的齿片、分别与两组齿块进行连接并带动两组齿块进行相对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由于在传送轨道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齿块,且在每组齿块上还等距排列有齿片,在放置芯体时,可先将芯体中的各组扁管依次放置在相邻两组齿片形成的间隙内,由齿块上的各组齿片对安装在相邻两组齿片间隙内的扁管进行定位,使得每相邻两组扁管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该间距可用来铺设翅片,从而使得翅片与扁管的铺设可独立进行,无需交叉进行铺设,从而进一步加快了芯体铺设的速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齿块上,相邻两组齿片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半成体芯体中单根扁管的厚度;所述齿片的厚度大于所述半成体芯体中单根翅片的厚度。从而提高了铺设扁管和翅片的速度和准确性。
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气缸或液压油缸,所述齿块与所述气缸或液压油缸的顶杆进行连接。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定位检测装置在检测芯体组立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芯体压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芯体压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集流管18放置在芯体组立部16的夹具17内。
本实施方式的定位检测装置包含:用于插入集流管18内的定位片19、带动定位片19进行水平运动的驱动装置20,以及分别连接驱动装置20和芯体组立部16的控制器(图中未标示)。其中,该控制器可直接集成在驱动装置20内,或设置在芯体组立部16上。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片19是正对夹具17进行设置。
具体的说,在集流管18放置在夹具17内后,驱动装置20才会带动定位片19水平运动,将定位片19插入集流管18内。
而在定位片插入集流管内后,由控制器判断定位片19插入集流管18内的深度是否达到控制器对定位片19预设的插入深度,并在控制器判定定位片19插入集流管18内的深度达到预设的插入深度后,向芯体组立部16发出夹紧夹具17的信号,芯体组立部16根据该信号夹紧夹具17。
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可知,由于芯体组立部16的上设有定位检测装置,且该定位检测装置具有一定位片19,通过定位片19插入集流管18内的深度来判断集流管在夹具上的安装位是否正确,只有当控制器判定集流管18的插入深度达到预设的深度时,说明此时集流管在夹具内的安装位是完全正确的,此时控制器会向芯体组立部16发出夹紧夹具17的信号,由芯体组立部16控制夹具17完成对集流管18的夹紧,以此确保了集流管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次品率,提高最终成品的良率。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20为一个带动定位片19进行水平运动的气缸,在装配时可将定位片19直接安装在气缸的顶杆上,且该气缸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定位片19进行水平运动。另外,在气缸的顶杆上还具有一个机械手(图中未标示),通过机械手来抓取定位片将其插入集流管18内。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体组立部16的一侧还设有一个芯体压缩设备。
具体的说,如图2和图3所示,该芯体压缩设备是位于芯体组立部的工作台21的一侧,具体包含:用于传送半成体芯体4的传送轨道1、放置在传送轨道1上用于夹紧半成体芯体4的前压块2和后压块3、前压块2和后压块3分别位于半成体芯体4的两侧。
另外,该芯体压缩设备还包含:分别设置在传送轨道1前后两端的定位块5和压紧块6、设置在传送轨道1上带动前压块2、后压块3沿传送轨道1的横向进行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传送轨道1上带动压紧块6沿传送轨道1的横向进行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在实际的工作中,在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前压块2和后压块3向定位块5的一侧进行滑动时,第二驱动机构在前压块2抵住定位块5后被启动,并带动压紧块6向定位块5的一侧进行滑动直至抵住后压块3。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当压紧块6抵住后压块3后,在一定的时间内,第二驱动机构继续带动后压块3向定位块5的一侧进行滑动,并持续对后压块3进行施压,以完成此对半成体芯体4的压缩。然后,将完成压缩后的半成体芯体4直接送入芯体组立部的工作台21上,由芯体组立部16继续完成对半成体芯体4两侧集流管19的安装。
由上述内容可知,由于在传送轨道1上设有两组驱动机构来分别完成半成体芯体4的搬运和压缩,从而使得换热器芯体的搬运和压缩可在传送轨道上一同完成,无需采用两台不同的设备分别对芯体进行搬运和压缩,在提高芯体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生产芯体时所投入的设备,从而降低了生产芯体所投入的成本。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送轨道1的底部开设有腰形孔7,而后压块3的底部对应传送轨道1底部的腰形孔7设有能够穿过腰形孔7的定位杆8。
而第一驱动机构包含:设置在传送轨道1下方与传送轨道进行滑动连接的滑块9、带动滑块9进行滑动的伺服电机(图中未标示)。其中,在后压块3的定位杆8穿过腰形孔7后,该定位杆8的外缘部是直接抵住滑块9的。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传送轨道1底部还设有腰形孔7,且后压块3的底部还设有定位杆8。在安装后压块时,可将定位杆8直接插入传送轨道1底部的腰形孔7中,在完成插入后,使定位杆8的外缘部直接抵住滑块9,从而当伺服电机在带动滑块9进行滑动时,可直接通过滑块9推动后压块3的定位杆8来带动后压块3进行滑动,从而完成整个芯体的传送。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开设在传送轨道1底部的腰形孔7可以设有多组,而后压块3底部设有与腰形孔数量相同的定位杆8,且各组腰形孔7与各组定位杆8的位置是一一对应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我们以传送轨道1的底部开设两组腰形孔7为例,与此对应的在后压块3的底部也同样设有两组定位杆8。其中,两组腰形孔7的位置是分别位于传送轨道底部的两侧,而两组定位杆8的位置分别与两组腰形孔7的位置一一对应,从而使得当滑块在推动后压块时,其作用力是分布在后压块3的两端,而并非集中在一点,使得力的分布更为均匀,确保整个后压块在滑动时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提高了力学性能。
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方式,传送轨道1的底部仅以两组腰形孔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传送轨道1的底部也可包含更多的腰形孔,在此就不再进行阐述。另外,为了使前压块2在传送轨道1上的定位效果更好,也可在前压块2的底部对应腰形孔的数量设置定位杆10,通过定位杆10来确报前压块2在传送轨道上的滑动方向,进一步增加了半成体芯体4传送的效率。
而第二驱动机构为一个带动压紧块6进行滑动的压缩电机(图中未标示)。通过压缩电机来实现压紧块6在传送轨道1上的滑动。具体的说,当伺服电机通过滑块来带动前、后压块以及位于前、后压块之间的半成体芯体4在传送轨道1上进行滑动时,在前压块2抵住定位块5后,伺服电机会停止运转,此时压缩电机被开启,并带动压紧块6向定位块5的一侧进行滑动,直至压紧块6抵住后压块3。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内,由压缩电机继续带动后压块3沿传送轨道1的横向向定位块5的一侧进行滑动,对位于前压块2和后压块3之间的半成体芯体4进行施压,以此完成对半成体芯体4的压缩。
并且,在芯体完成压缩后,滑块9和压紧块6可分别在伺服电机和压缩电机的带动下沿传送轨道1的横向滑动到传送轨道1的起始位,从而可方便工作人员在传送轨道1上对下一组的半成体芯体进行铺设,以便对后续的半成体芯体进行搬运和压缩。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设计一种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体压缩设备还包含:对称设置在传送轨道1左右两侧的齿块13、等距排列在齿块13上的齿片14、与两组齿块13进行连接并带动两组齿块进行相对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
具体的说,第三驱动机构可选用气缸或者液压油缸,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气缸15为例进行说明,将气缸15的顶杆直接与齿块13进行连接,通过两组气缸13来带动两组齿块13进行相对运动。而在齿块13上,相邻两组齿片14之间的间距大于半成体芯体4中单根扁管的厚度,而齿块13上每组齿片14的厚度大于半成体芯体4中单根翅片的厚度。
在对半成体芯体进行铺设时,可先通过两组气缸15分别带动两组齿块13向传送轨道的中心进行移动,使得两组齿块13之间的垂直距离稍稍大于半成体芯体4中单根扁管的长度,而相对设置的两组齿片14之间的垂直间距要远远小于半成体芯体中单根扁管的长度。然后将半成体芯体4中的各组扁管依次放置在相邻两组齿片14所形成的间隙内,由于相对设置的两组齿片14之间的垂直间距要远远小于半成体芯体4中单根扁管的长度,所以每根扁管只能在相邻两组齿片14所形成的间隙内进行活动,由齿块13上的各组齿片14对放置在相邻两组齿片间隙内的扁管进行定位。而当扁管铺设完毕后,由于每相邻两组扁管之间至少具有一个大于齿片厚度的间距,该间距可直接用来铺设翅片,从而使得翅片与扁管的铺设可独立进行,无需交叉进行铺设,进一步加快了芯体铺设的速度。
而当将翅片铺设完毕后,通过气缸带动齿块13进行后退,对放置在传送轨道1上的半成体芯体4进行放松,取消对扁管的定位,从而方便通过前、后压块对半成体芯体4进行夹紧和传送。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方法,如图5所示,包含如下步骤:
101、预先将集流管18放入芯体组立部16的夹具17内。
102、驱动装置20带动定位片19水平运动,将定位片19插入集流管18内。
103、在定位片19插入集流管18后,控制器判断定位片19插入集流管18内的深度是否达到控制器对定位片19预设的插入深度。
104、在控制器判定定位片19插入集流管18内的深度达到预设的插入深度后,控制器向芯体组立部16发出夹紧夹具17的信号。
105、芯体组立部16根据该信号夹紧夹具17,由夹具17完成对集流管18的夹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步骤103之后还包含如下步骤:
106、在控制器判定定位片19插入集流管18内的深度未达到所述控制器对定位片19预设的插入深度后,控制器向驱动装置20发出复位信号,驱动装置20根据该复位信号带动定位片19水平运动,返回原位。
从上述实施方式可知,由于是将定位片19插入集流管内的深度来判断集流管在夹具上的安装位是否正确,只有当控制器判定集流管的插入深度达到预设的深度时,说明此时集流管在夹具内的安装位是完全正确的,此时控制器会向芯体组立部发出夹紧夹具的信号,由芯体组立部控制夹具完成对集流管的夹紧,以此确保了集流管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次品率,提高最终成品的良率。而当定位片插入集流管内的深度未达到预设深度时,驱动装置就会带动定位片进行复位运动,通过此方式来提醒作业员重新确认集流管放置情况,使得整个集流管的装配更加安全可靠。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方法的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所述集流管放置在所述芯体组立部的夹具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检测装置包含:用于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定位片、带动所述定位片进行水平运动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定位片正对所述集流管进行设置;
所述定位检测装置还包含:分别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芯体组立部的控制器;
在所述集流管放置在所述夹具内后,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定位片水平运动,将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
在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后,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深度是否达到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定位片预设的插入深度,并在判定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深度达到预设的插入深度后,向所述芯体组立部发出夹紧所述夹具的信号,所述芯体组立部根据所述信号夹紧所述夹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组立部的一侧还设有芯体压缩设备;
所述芯体压缩设备包含:用于传送换热器的半成体芯体的传送轨道、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上用于夹紧所述半成体芯体的前压块和后压块、所述前压块和所述后压块分别位于所述半成体芯体的两侧;
所述芯体压缩设备还包含:分别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前后两端的定位块和压紧块、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上带动所述前、后压块沿所述传送轨道的横向进行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上带动所述压紧块沿所述传送轨道的横向进行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前、后压块沿所述传送轨道的横向向所述定位块的一侧进行滑动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在所述前压块抵住所述定位块后被启动,所述压紧块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所述传送轨道的横向向所述定位块的一侧进行滑动直至抵住所述后压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轨道底部设有腰形孔,所述后压块的底部对应所述腰形孔设有能够穿过所述腰形孔的定位杆;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含: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下方与所述传送轨道进行滑动连接的滑块、带动所述滑块进行滑动的伺服电机;
其中,所述后压块的定位杆在穿过所述腰形孔后,所述定位杆的外缘部抵住所述滑块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形孔至少设有两组,所述后压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腰形孔数量相同的定位杆;
各组腰形孔与各组定位杆的位置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一个带动所述压紧块进行滑动的压缩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压缩设备还包含:对称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左右两侧的齿块、等距排列在所述齿块上的齿片、与两组齿块进行连接并带动两组齿块进行相对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块上,相邻两组齿片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半成体芯体中单根扁管的厚度;
所述齿片的厚度大于所述半成体芯体中单根翅片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气缸或液压油缸;
所述齿块与所述气缸或液压油缸的顶杆进行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S1、将所述集流管放入所述芯体组立部的夹具内;
S2、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定位片水平运动,将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
S3、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后,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深度是否达到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定位片预设的插入深度;
S4、在所述控制器判定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深度达到预设的插入深度后,所述控制器向所述芯体组立部发出夹紧所述夹具的信号;
S5、所述芯体组立部根据该信号夹紧所述夹具,由所述夹具完成对集流管的夹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含如下步骤:
在所述控制器判定所述定位片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深度未达到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定位片预设的插入深度后,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驱动装置发出复位信号,所述驱动装置根据该信号带动所述定位片水平运动,返回原位。
CN201410222247.8A 2014-05-23 2014-05-23 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40439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2247.8A CN104043956B (zh) 2014-05-23 2014-05-23 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2247.8A CN104043956B (zh) 2014-05-23 2014-05-23 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3956A CN104043956A (zh) 2014-09-17
CN104043956B true CN104043956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497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2247.8A Active CN104043956B (zh) 2014-05-23 2014-05-23 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439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4504B (zh) * 2021-05-06 2022-10-04 上海和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搬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57767A1 (de) * 2002-12-10 2004-06-24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CN102266992B (zh) * 2010-06-07 2015-06-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扁管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02106192U (zh) * 2011-05-31 2012-01-11 浙江松信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芯体组装台
CN203390525U (zh) * 2013-07-11 2014-01-15 江西新电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冷凝器组芯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3956A (zh) 201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4207B (zh) 一种烤盘排出及回收,食品与烤盘分离的装置及方法
CN203621204U (zh) 冲孔机
CN206175350U (zh) 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检测的同步液压推力装置
CN108723429A (zh) 自动导轨打孔设备
CN104043956B (zh) 换热器的集流管在芯体组立部上的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4021272U (zh) 一种自动装箱机
CN103466135B (zh) 软袋装箱用箱口导入机构
CN102921757B (zh) 弯管冷挤压加工自动加料卸料装置
CN206200306U (zh) 一种h型钢自动焊接生产加工装置
CN107901126A (zh) 一种管材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02579382U (zh) 一种闪光焊机推凸同步油路
CN201572823U (zh) 一种基于多矫直头的快速矫直装置
CN105197572B (zh) 两自由度间歇送料装置
CN103406410B (zh) 应用于弯管机的导模调节装置
CN207770701U (zh) 一种多规格钢筋自动换料进料装置
CN205799488U (zh) 一种气动式送料机械手
CN203709121U (zh) 一种用于食品与烤盘分离的输送回收机构
CN107498109A (zh) 一种具有固定功能的钢管用切割机
CN201548171U (zh) 一种新型的钢管在通径前的夹紧及自动对中设备
CN208773773U (zh) 一种人造板用打孔装置
CN208913917U (zh) 驻车制动拉索总成卡位装置
CN207351585U (zh) 一种自动拉温仪
CN203541617U (zh) 一种钢筋桁架竹胶板面楼承板的钻孔机
CN104044294A (zh) 换热器芯体压缩设备及芯体压缩方法
CN110171669A (zh) 一种ptc加热片加工运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