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9117A -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9117A
CN104039117A CN201410243367.6A CN201410243367A CN104039117A CN 104039117 A CN104039117 A CN 104039117A CN 201410243367 A CN201410243367 A CN 201410243367A CN 104039117 A CN104039117 A CN 104039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oor
cooling fluid
bypass duct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33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9117B (zh
Inventor
刘云举
丁俊峰
李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433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91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39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91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0095 priority patent/WO2015184795A1/zh
Priority to EP15803715.0A priority patent/EP3139717B1/en
Priority to US15/368,038 priority patent/US1027145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9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9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81Thermal management, e.g. liquid flow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63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 H05K7/20781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within cabinet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server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8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separate supply and return lines for hot and cold heat-exchange fluids i.e. so-called "4-conduit"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36Thermal management, e.g. server temperatur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本发明实施例散热装置包括:主水管、支路水管、水泵、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以及所述水泵连接,使得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所述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本发明实施例可使得控制器根据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入压力与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调节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从而有效的保障各个支路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分配均匀,有效提升散热装置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冷却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元器件体积的不断减小,以及性能和速度的不断提升,芯片的能耗和发热功耗也越来越大,电子元器件散热情况的优劣以及电子元器件表面的温度均匀性直接影响到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长期可靠性。风扇散热器是传统的散热方式,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通信设备的功耗不断提升,风扇散热也在转速和尺寸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但是风扇散热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散热能力,且伴随着比较突出的噪音问题,因此,液体冷却技术的发展可以弥补这样一个空缺,当前液体冷却技术已经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个人PC等多个领域展开应用。
现有的散热装置主要包括主水管,以及与主水管连通的多个支路水管,单板安装在该支路水管上。
但是,现有技术中,当单板安装在支路水管上时或单板从支路水管上拔出时,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不可控制,若单板数比较少,则流经每个单板的冷却液的流量偏大,此时需要通过控制比例调节阀来调节支路水管内冷却液的温度,从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动,而较大的温度变动会导致散热装置的性能下降和寿命问题,因此降低了散热装置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其可有效的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并能够提升散热装置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主水管、支路水管、水泵、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支路水管与所述主水管连通,且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主水管上;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水管或所述支路水管上,且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入压力和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连接,使得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水泵连接,使得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所述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其中,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所述预设压力差为多个所述单板中,两两单板具有的所述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预设误差量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的10%。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压差传感器。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分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流管或所述合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且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接口、第二压力接口和计算模块;
所述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分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回流管或所述合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接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连接,且所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差传感器连接,且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计算模块已计算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该差值为所述当前压力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用于获取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流量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确定满载流量,所述满载流量为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且所有所述支路管均安装有满足预设条件的单板时,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的所述单板已设定的所述初始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所述控制器进一步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流量,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与所述支路管的总数量之间的商为分支流量,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是否为整数;若是,则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若否,则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商的整数部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器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所述流入压力为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出压力为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由传感器获取,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所述控制器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其中,所述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所述水泵设置在与所述支路水管连通的主水管上。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控制器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入压力;
所述控制器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出压力;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
其中,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分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流管或所述合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为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接口、第二压力接口和计算模块;所述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入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接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所述控制器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计算模块已计算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所述控制器确定该差值为所述当前压力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确定满载流量,所述满载流量为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且所有所述支路管均安装有满足预设条件的单板时,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的所述单板已设定的所述初始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所述当前流量由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回流管上的流量计获取;
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满载流量与所述支路管的总数量之间的商为分支流量;
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是否为整数;
若是,则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若否,则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商的整数部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所述流入压力为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出压力为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由传感器获取,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其中,所述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所述水泵设置在与所述支路水管连通的主水管上。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入压力;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出压力;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
其中,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分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流管或所述合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为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接口、第二压力接口和计算模块;所述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入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接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计算模块已计算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该差值为所述当前压力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满载流量,所述满载流量为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且所有所述支路管均安装有满足预设条件的单板时,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的所述单板已设定的所述初始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所述当前流量由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回流管上的流量计获取;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满载流量与所述支路管的总数量之间的商为分支流量;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是否为整数;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为整数,则确定所述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不是整数,则确定所述商的整数部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该散热装置的支路水管与主水管连通,且换热器和水泵设置在主水管上,传感器设置在主水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入压力和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出压力,控制器分别与水泵和传感器连接,且控制器用于根据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调节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本发明实施例可使得控制器根据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入压力与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调节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进而使得若单板数量发生变化,则可对应调节支路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从而有效的保障各个支路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分配均匀,有效提升散热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方法的一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以下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由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包括主水管100和支路水管101。
其中,该支路水管101与该主水管100连通,且在主水管100和支路水管101内循环流通有用于对单板进行散热的冷却液。
具体的,为实现对单板进行散热的目的,则在支路水管101上设置有散热槽,单板通过该散热槽安装在支路水管101上,进而使得支路水管101对安装在其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更具体的,位于支路水管101内的冷却液吸收安装在支路水管101上单板的热量后,循环回主水管100,在该主水管101上还设置有换热器102,该换热器102能够对主水管100内吸收了单板热量的冷却液进行散热,通过该换热器102使得该主水管100内冷却液的温度维持恒定,有效的避免冷却液温度变动对散热装置的性能和寿命所带来的影响,提升散热装置的稳定性。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换热器102对所述主水管100进行散热为举例进行说明,即具体如何对所述主水管100进行散热不作限定。
为使得若单板安装在散热槽上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在支路水管101中不会发生较大的温度变动,则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用于获取流入所述支路水管101冷却液的流入压力和流出所述支路水管101冷却液的流出压力的传感器104。
参见图1所示,所述传感器104设置在主水管100上。
需明确的是,将所述传感器104设置在主水管100上为举例进行说明,该传感器104的具体设置位置不作限定,只要该传感器104能够获取到流入所述支路水管101冷却液的流入压力和流出所述支路水管101冷却液的流出压力即可,例如还可将所述传感器104设置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
该散热装置中还包括分别与水泵103和该传感器104连接的控制器105。
其中,所述控制器105与所述水泵103和所述传感器104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采用有线的连接方式,以使连接方式更为可靠,散热装置的结构以及性能稳定:也可采用无线的连接方式,以使所述散热装置的排线简洁,便于维护。
该控制器105可根据所述流入压力和所述流出压力确定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
为使得所述控制器105对所述单板进行散热时,可满足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所有单板散热需求,则所述控制器105需要确定预设压力差;
其中,所述控制器105需要确定预设压力差的具体过程为:
所述控制器105确定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的各个单板的初始压力差;
其中,各个单板的初始压力差为单板出厂时厂商设定的,即厂商出厂时将可保障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设定为所述初始压力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对控制器105具体是如何确定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的各个单板的初始压力差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为所述控制器105接收用户输入的包含有所述初始压力差的操作指令,还可为所述控制器105读取已存储在所述单板上的所述初始压力差等。
所述控制器105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所述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并将该最大值确定为所述预设压力差。
更进一步的,在实际应用本实施所示的散热装置过程中,若安装在支路水管101上的单板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所述控制器105在检测到所述单板的数量发生变化,则首先需要确定所述预设压力差是否发生变化:
若新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或从所述支路水管101上所拆卸的单板的初始压力差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器105已确定的所述预设压力差,则所述控制器105重新确定所述预设压力差,所述控制器105根据当前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的单板重新确定所述预设压力差。
所述控制器105重新确定所述预设压力差的具体方式为:
因若新增加的单板的初始压力差大于已确定的所述初始压力差时,则所述控制器105可将新加的单板的初始压力差确定为新的预设压力差,以使该新的预设压力差能够满足新增加的单板的散热需求,避免新增加的单板上的器件出现降额运行。
因若所述支路水管101上所拆卸的单板的初始压力差大于或等于已确定的所述预设压力差,则所述控制器重新确定当前所述支路水管101上两两单板具有的所述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并将该最大值确定为新的预设压力差,以使所述控制器105在满足当前所述支路水管101上所有单板的散热需求同时,避免所述控制器105功耗的浪费。
若新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或从所述支路水管101上所拆卸的单板的初始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控制器105已确定的所述预设压力差,则所述控制器105无需重新确定所述预设压力差。
因若新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或从所述支路水管101上所拆卸的单板的初始压力差小于所述预设压力差,则所述控制器105无需重新确定该预设压力差,进而使得即便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的所述单板的数量发生变化,所述控制器105可根据未变化的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流入支路水管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使得即便安装在支路水管101上的单板数量发生变化,但是流入支路水管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均匀且恒定,进而有效的避免流经支路水管101内冷却液温度的变化,从而提升了散热装置的散热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提升了散热装置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以下对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05如何调节流入支路水管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的进行说明:
即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05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所述水泵103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101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所述控制器105通过所述水泵103以使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从而调节后的所述当前压力差可满足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的所有单板的散热需求,使得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的所有单板上的器件都不会出现降额运行的情况。且控制器105检测到所述当前压力差发生变化后,即可对应调节水泵103的转速,以使得通过调节水泵103的转速调节流入该支路水管101冷却液的流量,从而保障流入支路水管101内冷却液流量均匀且恒定,进而保障了散热装置散热过程的可靠性,节省散热能耗。
需明确的是,该控制器105根据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对应调节流入该支路水管101冷却液的流量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调节水泵103的转速,还可将水泵103的风扇叶轮设置为可变的,即根据差值的变化对应调节风扇叶轮的转动的幅度或长度,通过可变的风扇叶轮转动的幅度或长度来调节流入该支路水管101冷却液的流量,具体调节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只要控制器105可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的变化对应调节流入该支路水管101冷却液的流量即可。
通过本实施例使得控制器105可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对应调节流入支路水管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从而使得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进而使得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在保障所有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101上的散热需求的同时,避免单板上的器件发生降额运行。而且即便安装在支路水管101上的单板数量发生变化,但是所述控制器105还可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均匀且恒定,进而有效的避免流经支路水管101内冷却液温度的变化,从而提升了散热装置的散热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提升了散热装置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散热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2所示的实施例说明能够通过控制器计算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当前压力差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
首先结合图2所示的实施例对散热装置的主水管和支路水管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该主水管包括入流管201和回流管200,通过该入流管201以使得经过换热器203散热后的冷却液流入支路水管。
通过该回流管200以使得吸收单板热量后的冷却液回流入回流管200,以通过换热器203对回流管200内的冷却液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该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204、合流管205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206。
更进一步的,该分流管204分别与该入流管201和该支路管206连通,以使该入流管201中的冷却液通过该分流管204均匀流入该支路管206。
且该合流管205分别与该回流管200和该支路管206连通,以使该支路管206中的冷却液通过该合流管205均匀流入该回流管200。
具体的,即经过换热器203散热后的冷却液通过入流管201流入支路水管的分流管204。
位于该分流管204内的冷却液分别均匀的流入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206。
在该支路管206内流通的冷却液对安装在该支路管206上的单板进行散热,吸收单板热量后的冷却液回流入合流管205中。
位于该合流管205中的冷却液均匀的循环流入回流管200,位于回流管200内的,吸收了单板热量的冷却液通过与该回流管200连接的换热器203进行散热。
继续参见图2可知,在该入流管201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07,并在回流管200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08。
位于入流管201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07可获取流入该分流管204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位于回流管200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08可获取流出该合流管205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07设置在所述入流管201上为举例进行说明,对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07的具体设置位置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07可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204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即可。例如,还可将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07设置在所述分流管204上。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08设置在所述回流管200上为举例进行说明,对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08的具体设置位置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08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205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即可。例如,还可将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08设置在所述合流管204上。
该控制器202分别与该第一压力传感器207和该第二压力传感器208连接,且该控制器202用于计算流入该分流管204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与流出该合流管205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之间的所述当前压力差。
进一步的,该控制器202根据其计算得到的当前压力差对应的调节流入分流管204内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其中,所述预设压力差的确定以及如何根据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流量的具体调节方式请见图1所示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误差量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的10%。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预设误差量的取值范围为举例进行说明,该预设误差量的具体取值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主水管包括入流管201和回流管200,该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204、合流管205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206。并在该入流管201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07,并在回流管200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08。该控制器202计算流入该分流管204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与流出该合流管205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并根据其计算得到差值对应的调节流入分流管204内冷却液的流量。通过本实施例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其获取到的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并根据其计算得到的当前压力差对应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以使得即便单板数量发生变化,通过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以使得散热装置的温度保持恒定,提升散热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图2所示的实施例说明能够通过控制器计算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以下结合图3所示的实施例说明能够通过压差传感器获取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
图3该的散热装置的主水管所包括的入流管301和回流管302,以及支路水管所包括的分流管303、合流管304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305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由图3所示可知,散热装置的压差传感器306具体包括第一压力接口、第二压力接口和计算模块。
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该入流管301上,且用于获取流入该分流管303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需明确的是,将所述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该入流管301上为举例进行说明,该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一压力接口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只要该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一压力接口可获取流入该分流管303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即可,例如将所述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分流管303上。
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该回流管302上,且用于获取流出该合流管302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需明确的是,将所述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该回流管302上为举例进行说明,该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二压力接口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只要该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二压力接口可获取流出该合流管302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即可,例如将所述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合流管304上。
该压差传感器306还包括分别与第一压力接口和第二压力接口连接的计算模块,该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该流入压力与该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该散热装置的控制器307与该压差传感器306连接,控制器307可获取压差传感器306计算得到的差值,且所述控制器307将其已获取到的压差传感器306计算得到的差值确定为所述当前压力差。
所述控制器307根据该当前压力差对应调节流入分流管303内冷却液的流量,进而使得若安装在支路管305上的单板数量发生变化,控制器即可根据压差传感器306计算的压力差对应调节冷却液的流量,进而使得散热装置的温度恒定。
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该入流管301上,压差传感器306的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该回流管302上,该压差传感器306的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该流入压力与该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控制器307可获取压差传感器306计算得到的差值,且控制器307根据该差值对应调节流入分流管303内冷却液的流量。通过本实施例使得控制器307获取压差传感器306计算得到的差值,并对应调节冷却液的流量,进而使得安装在支路板305上的单板数量发生变化时,控制器307可根据该差值的变化对应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散热装置温度的恒定,提升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以及可靠性。
图2所示的实施例说明能够通过控制器计算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差值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图3所示的实施例说明能够通过压差传感器获取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以下结合图4所示的实施例说明估计可增加安装在支路管上的单板数量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
图4所示的散热装置的主水管所包括的入流管401和回流管402,以及支路水管所包括的分流管403、合流管404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405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在入流管401或回流管402上设置流量计40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以将流量计406设置在回流管402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局限于将流量计406设置在回流管402上。
该控制器407与该流量计406连接,以使得该控制器407获取该流量计406所监测到的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
控制器407与位于主水管上的传感器连接,其中,该传感器可如图2所示的压力传感器,其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所示,该传感器也可如图3所示的压差传感器,其具体结构请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控制器407预先确定满载流量。
其中,所述满载流量为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且所有所述支路管405均安装有满足预设条件的单板时,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
所述预设条件为安装在所述支路管405上的所述单板已设定的所述初始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
即本实施例应用于新增加的单板的初始压力差均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的情景下,因若新增加的单板的初始压力差大于所述预设压力差,则由图1所示的实施例可知,所述控制器407需要根据新增加的单板的初始压力差重新设定所述预设压力差以满足各个单板的散热需求。
需明确的是,若新增加的单板的初始压力差大于所述预设压力差,且所述控制器407重新设定所述预设压力差后还可参照本实施例所示的方式估计可增加安装在支路管上的单板数量。
所述控制器407确定完所述满载流量后,所述控制器407进一步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流量,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与所述支路管405的总数量之间的商为分支流量;
所述控制器407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所述控制器407还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是否为整数;
若是,则所述控制器407确定所述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若否,则所述控制器407确定所述商的整数部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405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更进一步的,在该入流管40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09,且该温度传感器409与该控制器407连接,该温度传感器409用于获取该入流管401内冷却液的温度,以使所述控制器407根据该温度对应调节流量,以使该入流管401内冷却液的温度维持在预设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该预设范围不作限定,只要使得温度维持在预设范围内的散热装置的主水管和支路水管上不会凝露即可。
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对主水管内的冷却液进行散热的换热器为空气对液体换热器408。
需明确的是,该用于对主水管内的冷却液进行散热的换热器也可为液体对液体换热器,其具体结构请见图5所示实施例。
该空气对液体换热器408具体包括分别与该入流管401和该回流管402连通的第一换热管组4081;
与该第一换热管组4081并列设置有转速可调的马达;
该马达驱动至少一个风扇叶轮4082以产生用于对该第一换热管组4081内的冷却液进行散热的冷风;
该控制器407与该马达连接,该控制器407用于根据该温度传感器409获取到的该入流管内冷却液的温度对应调节该马达的转速,以保障入流管内冷却液温度的恒定。
本实施例中,该控制器407与位于主水管上的流量计406连接,以使得该控制器407获取该流量计406所监测到的冷却液的当前流量,并根据该当前流量以确定可增加安装在支路管405上的单板的数量。采用本实施例可使得控制器估计出还可增加安装在支路管405上的单板的数量,便于对单板的数量进行管理,控制器407可以精确的控制流经每个单板的冷却液的流量,以保障散热装置的可靠散热,增强散热过程的稳定性,提升散热装置的性能。
图4所示的实施例说明估计可增加安装在支路管上的单板数量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以下结合图5所示的实施例说明通过节流装置估计可增加安装在支路管上的单板数量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
图5该的散热装置的主水管所包括的入流管501和回流管502,以及支路水管所包括的分流管503、合流管504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505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为使得控制器506确定可增加安装在支路管505上单板的数量,则控制器需要获取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06是通过位于主水管上的节流装置507获取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
控制器506与位于主水管上的传感器连接,其中,该传感器可如图2所示的压力传感器,其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所示,该传感器也可如图3所示的压差传感器,其具体结构请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为使得控制器506获取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则控制器506可预设节流装置两端的压力差与主水管内冷却液流量的对应关系,以使得控制器506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与节流装置507两端的压力差对应的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
控制器506通过确定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即可确定支路管505上还可增加安装的单板的数量,具体确定方式请见图4所示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具体的,控制器506获取节流装置507两端的压力差的具体方式为:
在该回流管502上设置有节流装置507;
与该节流装置连接设置有第二压差传感器508;
该第二压差传感器508包括第三压力接口、第四压力接口和第二计算模块;
该节流装置507第一端与该第三压力接口连接,该第三压力接口用于获取该节流装置第一端压力;
该节流装置507第二端与该第四压力接口连接,该第四压力接口用于获取该节流装置第二端压力;
该第二计算模块分别与该第三压力接口和该第四压力接口连接,且该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该节流装置507第一端压力和该节流装置507第二端压力计算该节流装置507两端的第三压力差;
该控制器506与该第二压差传感器508连接,且该控制器506用于获取该第三压力差。
控制器506根据其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第三压力差对应的该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并根据该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确定还可增加安装在该支路水管上单板的数量,控制器具体如何根据当前流量确定可增加安装的单板的数量请见图4所示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较佳的是,该节流装置507的设置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图5所示,还可将该节流装置设置在入流管501上,且与该位于入流管501上的节流装置连接设置有第二压差传感器。
更佳的是,为使得控制器506获取节流装置507两端的压力差,还可在该节流装置507两端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具体为;
在该入流管501上设置有节流装置507;
该节流装置507第一端与该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
该节流装置507第二端连接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且该第三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该入流管上;
该控制器506分别与该第一压力传感器和该第三压力传感器连接,且该控制器506用于根据该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获取到的压力和该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获取到的压力计算该节流装置两端的第一压力差。
该控制器506根据其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节流装置两端的该第一压力差对应的该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使得该控制器根据该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确定可增加安装在该支路水管上单板的数量。
或,
在该回流管502上设置有节流装置507;
该节流装置507第一端与该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
该节流装置507第二端连接设置有第四压力传感器,且该第四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该回流管上;
该控制器506分别与该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该第四压力传感器连接,且该控制器506用于根据该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获取到的压力和该第四压力传感器所获取到的压力计算该节流装置两端的第二压力差,并根据该节流装置两端的该第二压力差获取该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使得该控制器根据该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确定可增加安装在该支路水管上单板的数量。
进一步的,在该入流管50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09,且该温度传感器509与该控制器506连接,该温度传感器509用于获取该入流管501内冷却液的温度,以使所述控制器506根据该温度对应调节流量,以使该入流管501内冷却液的温度维持在预设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该预设范围不作限定,只要使得温度维持在预设范围内的散热装置的主水管和支路水管上不会凝露即可。
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对主水管内的冷却液进行散热的换热器为液体对液体换热器510。
需明确的是,该用于对主水管内的冷却液进行散热的换热器也可为空气对液体换热器,其具体结构请见图4所示实施例。
该液体对液体换热器510包括分别与该入流管501和该回流管502连通的第一换热管组5101;
与该第一换热管组5101并列设置有第二换热管组5102;
与该第二换热管组5102连接设置有调节阀5103;
该控制器506与该调节阀5103连接,该控制器506用于根据该温度传感器509获取到的该入流管501内冷却液的温度对应调节该调节阀5103的开度,以控制该第二换热管组5102内冷却液的流量,从而使得该入流管501内冷却液的温度维持在预设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06可预设节流装置两端的压力差与主水管内冷却液流量的对应关系,在回流管502上设置有节流装置507,且与该节流装置连接设置有第二压差传感器508,该第二压差传感器508可确定节流装置507两端的压力差,控制器506根据其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第三压力差对应的该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并根据该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确定可增加安装在该支路水管上单板的数量。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06可估计出可增加安装在支路管上的单板的数量,便于对单板的数量进行管理,控制器506可以精确的控制流经每个单板的冷却液的流量,以保障散热装置的可靠散热,增强散热过程的稳定性,提升散热装置的性能。
为使得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可实现在线的水质处理,则在入流管501或回流管502上预留有水质处理接口;
通过该水质处理接口连接水质处理系统;
通过该水质处理系统对主水管和支路水管内循环流通的冷却液进行净化和检测;
若该散热装置通过该水质处理接口连接水质处理系统,则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会发生变化,则控制器506通过控制水泵的转速以使得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等于或接近预设压力差,以保障接入水质处理系统后的散热装置也能够保障散热装置的可靠运行,且可保障流入各个支路管505中的冷却液的流量为分支流量,以保障对单板进行散热的效果;
且在拔出该水质处理系统后,控制器506也可通过控制水泵的转速以使得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等于或接近预设压力差;
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对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基于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601、控制器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
所述流入压力为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出压力为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由传感器获取,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所述控制器具体如何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的也可参见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602、所述控制器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
其中,所述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
所述控制器如何确定预设压力差的也可参见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603、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所述水泵设置在与所述支路水管连通的主水管上。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根据该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生成用于调节水泵转速的转速步进。
其中,该转速步进为用于控制水泵转速的电脉冲信号,水泵根据该转速步进逐步调节其自身的转速,以调节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进而保障每个支路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均匀。
更具体的,控制器可通过PMW或调节水泵变频器的频率以生成该转速步进。
其中,所述控制器具体如何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的请见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使得控制器可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对应调节流入支路水管内的冷却液的流量,从而使得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进而使得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在保障所有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散热需求的同时,避免单板上的器件发生降额运行。而且即便安装在支路水管上的单板数量发生变化,但是所述控制器还可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均匀且恒定,进而有效的避免流经支路水管内冷却液温度的变化,从而提升了散热装置的散热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提升了散热装置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基于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7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散热装置如何通过压力传感器确定当前压力差的;
701、所述控制器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入压力;
其中,所述控制器具体如何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的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702、所述控制器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出压力;
其中,所述控制器具体如何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的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703、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
其中,所述控制器具体如何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的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其中,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分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流管或所述合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其中,该主水管和支路水管的具体结构也可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且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具体设置方式也可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
704、所述控制器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
705、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本实施例中,步骤704至步骤705与图6所示的步骤602至步骤603过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其获取到的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并根据其计算得到的当前压力差对应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以使得即便单板数量发生变化,通过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以使得散热装置的温度保持恒定,提升散热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基于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8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散热装置如何通过压差传感器确定当前压力差的;
本实施例所示的主水管和支路水管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接口、第二压力接口和计算模块;所述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入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接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其中,该压差传感器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3所示的实施例。
801、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计算模块已计算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802、所述控制器确定该差值为所述当前压力差;
803、所述控制器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
804、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803至步骤804所示的过程与图6所示的步骤602至步骤603过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该当前压力差对应调节冷却液的流量,通过本实施例使得控制器获取压差传感器计算得到的差值,并对应调节冷却液的流量,进而使得安装在支路板上的单板数量发生变化时,控制器可根据该差值的变化对应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散热装置温度的恒定,提升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以及可靠性。
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基于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9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散热装置如何确定该散热装置可增加安装的单板的数量的;
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901、控制器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
其中,本实施例中步骤901确定当前压力差的具体过程可参见图7所示的实施例或图8所示的实施例,具体确定当前压力差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902、所述控制器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
903、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本实施例中步骤902至步骤903与图6所示的步骤602至步骤603过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904、所述控制器确定满载流量;
所述满载流量为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且所有所述支路管均安装有满足预设条件的单板时,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的所述单板已设定的所述初始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
所述控制器确定满载流量的具体过程也可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
905、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
所述当前流量由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回流管上的流量计获取;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的具体方式也可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
906、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满载流量与所述支路管的总数量之间的商为分支流量;
907、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是否为整数,若是,则进行步骤908,若否,则进行步骤909;
908、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909、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商的整数部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其中,所述控制器具体如何确定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的可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确定该散热装置可增加安装的单板的数量时,还可采用控制器直接读取的方式,具体为;
预先在设备侧建立管理单元。
该管理单元可检测支路板上是否安装有单板,并将安装的单板数进行统计,并通过监控板进行显示。
预先建立位于散热装置内部的控制器与管理单元的耦合关系。
控制器可读取监控板上报的内容,以确定安装有单板的支路板的数量,从而使得控制器对流量进行精确的控制。
以下结合图10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所述控制器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001,用于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所述流入压力为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出压力为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由传感器获取,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第二确定单元1002,用于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其中,所述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
调节单元1003,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所述水泵设置在与所述支路水管连通的主水管上。
图10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11所示的实施例说明可通过压力传感器确定所述当前压力差的控制器的具体结构: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分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流管或所述合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具体也可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11所示,所述控制器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101,用于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所述流入压力为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出压力为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由传感器获取,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第二确定单元1102,用于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其中,所述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
调节单元1103,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所述水泵设置在与所述支路水管连通的主水管上;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101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1011,用于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入压力;
第二获取模块11012,用于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出压力;
计算模块110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
图10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12所示的实施例说明可通过压差传感器确定所述当前压力差的控制器的具体结构:
其中,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为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接口、第二压力接口和计算模块;所述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入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接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具体也可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所述控制器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201,用于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所述流入压力为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出压力为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由传感器获取,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第二确定单元1202,用于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其中,所述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
调节单元1203,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所述水泵设置在与所述支路水管连通的主水管上;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201具体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12011,用于获取所述计算模块已计算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确定模块12012,用于确定该差值为所述当前压力差。
图10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集合图13所示的实施例说明可估计增加安装在支路管上的单板数量的控制器的具体结构: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具体也可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所述控制器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301,用于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所述流入压力为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出压力为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由传感器获取,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第二确定单元1302,用于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其中,所述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
调节单元1303,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所述水泵设置在与所述支路水管连通的主水管上;
第三确定单元1304,用于确定满载流量,所述满载流量为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且所有所述支路管均安装有满足预设条件的单板时,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的所述单板已设定的所述初始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
获取单元1305,用于获取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所述当前流量由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回流管上的流量计获取;
第四确定单元1306,用于确定所述满载流量与所述支路管的总数量之间的商为分支流量;
第五确定单元1307,用于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是否为整数;
第六确定单元1308,用于若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为整数,则确定所述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第七确定单元1309,用于若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不是整数,则确定所述商的整数部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水管、支路水管、水泵、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支路水管与所述主水管连通,且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主水管上;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水管或所述支路水管上,且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入压力和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连接,使得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水泵连接,使得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所述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其中,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所述预设压力差为多个所述单板中,两两单板具有的所述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误差量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的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压差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分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流管或所述合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且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接口、第二压力接口和计算模块;
所述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分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回流管或所述合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接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连接,且所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差传感器连接,且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计算模块已计算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该差值为所述当前压力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用于获取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流量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确定满载流量,所述满载流量为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且所有所述支路管均安装有满足预设条件的单板时,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的所述单板已设定的所述初始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所述控制器进一步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流量,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与所述支路管的总数量之间的商为分支流量,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是否为整数;若是,则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若否,则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商的整数部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8.一种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所述流入压力为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出压力为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由传感器获取,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所述控制器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其中,所述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所述水泵设置在与所述支路水管连通的主水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入压力;
所述控制器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出压力;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
其中,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分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流管或所述合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为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接口、第二压力接口和计算模块;所述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入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接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所述控制器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计算模块已计算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所述控制器确定该差值为所述当前压力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确定满载流量,所述满载流量为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且所有所述支路管均安装有满足预设条件的单板时,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的所述单板已设定的所述初始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所述当前流量由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回流管上的流量计获取;
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满载流量与所述支路管的总数量之间的商为分支流量;
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是否为整数;
若是,则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若否,则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商的整数部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12.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流入压力与流出压力之间的当前压力差,所述流入压力为流入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出压力为流出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压力,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由传感器获取,所述支路水管用于对安装在所述支路水管上的单板进行散热;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两两单板具有的初始压力差之中的最大值为预设压力差;其中,所述初始压力差为保障所述单板上的各个器件不会发生降额运行所需要的压力差;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压力差和所述预设压力差对应调节水泵以控制流入所述支路水管冷却液的流量,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所述水泵设置在与所述支路水管连通的主水管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入压力;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流出压力;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已获取的所述流出压力计算所述当前压力差;
其中,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分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流管或所述合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传感器为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接口、第二压力接口和计算模块;所述第一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入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入所述分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入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且用于获取流出所述合流管中冷却液的流出压力;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接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计算模块已计算的所述流入压力与所述流出压力之间的差值;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该差值为所述当前压力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包括入流管和回流管;
所述支路水管包括分流管、合流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支路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入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入流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分流管均匀流入所述支路管;
所述合流管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支路管连通,以使所述支路管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合流管均匀流入所述回流管;
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满载流量,所述满载流量为所述当前压力差与所述预设压力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且所有所述支路管均安装有满足预设条件的单板时,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的所述单板已设定的所述初始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差;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主水管内冷却液的当前流量,所述当前流量由设置在所述入流管或所述回流管上的流量计获取;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满载流量与所述支路管的总数量之间的商为分支流量;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并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是否为整数;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为整数,则确定所述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满载流量和所述当前流量的差与所述分支流量的商不是整数,则确定所述商的整数部分为可增加安装在所述支路管上且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单板的数量。
CN201410243367.6A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Active CN1040391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3367.6A CN104039117B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PCT/CN2015/070095 WO2015184795A1 (zh) 2014-06-03 2015-01-05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EP15803715.0A EP3139717B1 (en) 2014-06-03 2015-01-05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ler
US15/368,038 US10271457B2 (en) 2014-06-03 2016-12-02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l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3367.6A CN104039117B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9117A true CN104039117A (zh) 2014-09-10
CN104039117B CN104039117B (zh) 2017-01-04

Family

ID=5146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3367.6A Active CN104039117B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1457B2 (zh)
EP (1) EP3139717B1 (zh)
CN (1) CN104039117B (zh)
WO (1) WO2015184795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2487A (zh) * 2014-12-24 2015-05-06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换热系统
CN104822242A (zh) * 2015-04-08 2015-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冷却设备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WO2015184795A1 (zh) * 2014-06-03 2015-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CN105704990A (zh) * 2016-04-26 2016-06-22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系统及其智能温控单元
CN107727166A (zh) * 2017-11-22 2018-02-23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包内冷却系统液体流量测试方法
CN108575093A (zh) * 2017-01-12 2018-09-2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风扇驱动系统及管理系统
CN108770315A (zh) * 2018-07-26 2018-11-06 深圳市安众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电源
CN109240353A (zh) * 2018-08-10 2019-01-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调整泵转速的系统及方法
CN110265370A (zh) * 2019-07-01 2019-09-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42108A (zh) * 2020-05-30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模块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数据中心的液冷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115A (zh) * 2015-12-23 2016-06-01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冷却系统
JP7225666B2 (ja) * 2018-10-18 2023-02-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冷却ユニット
CN112503728B (zh) * 2020-11-02 2021-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散热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WO2023037460A1 (ja) * 2021-09-08 2023-03-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レーザ発振器及びレーザ加工装置の加工制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6605A (zh) * 2012-01-17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单板冷却装置
CN103033219A (zh) * 2012-12-13 2013-04-1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一种多路并联电子冷却管路的流量测试方法
CN103092223A (zh) * 2013-01-09 2013-05-08 卓旦春 一种管路系统的水力平衡调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0555A (en) * 1994-10-04 1996-07-30 Unosource Controls, Inc. Real time remote sensing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using periodically sampled remote sensors
US7028768B2 (en) * 2003-08-20 2006-04-18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Fluid heat exchange control system
TW200810676A (en) * 2006-03-30 2008-02-16 Cooligy Inc Multi device cooling
US8011200B2 (en) * 2007-02-19 2011-09-06 Liebert Corporation Cooling fluid flow regul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285129B2 (en) 2008-09-30 2016-03-15 Vette Technology, Llc Free-cooling including modular coolant distribution unit
US20110056675A1 (en) * 2009-09-09 2011-03-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coolant flow resistance through liquid-cooled electronics rack(s)
US8322154B2 (en) * 2009-09-09 2012-12-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 of system coolant to facilitate two-phase heat transfer in a multi-evaporator cooling system
US9010141B2 (en) * 2010-04-19 2015-04-21 Chilldyne, Inc. Computer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8472182B2 (en) * 2010-07-28 2013-06-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dissipation of heat from a liquid-cooled electronics rack
EP2774719B1 (en) * 2011-10-31 2016-12-21 Nippon Oil Pump Co., Ltd. Coolant supply device and supply method
US9167721B2 (en) * 2011-11-29 2015-10-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rect facility coolant cooling of a rack-mounted heat exchanger
US9043035B2 (en) * 2011-11-29 2015-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ally limiting energy consumed by cooling apparatus
US9110476B2 (en) * 2012-06-20 2015-08-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led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 system based on projected conditions
US20140060798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A Liquid Cooling System Associated With Electrical Computing Racks
US9351431B2 (en) * 2012-10-11 2016-05-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with automated seasonal freeze protection
US20140209288A1 (en) * 2013-01-28 2014-07-31 Alcatel-Lucent Usa, Inc. Cooling technique
FR3002625B1 (fr) * 2013-02-28 2015-02-27 Bull Sas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liquide pour armoire informatique
FI10540U1 (fi) * 2013-04-11 2014-07-11 Vacon Oyj Nestejäähdytysjärjestely
US9420728B2 (en) * 2014-04-15 2016-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quid-cooled heat sink configured to facilitate drainage
CN104039117B (zh) * 2014-06-03 2017-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6605A (zh) * 2012-01-17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单板冷却装置
CN103033219A (zh) * 2012-12-13 2013-04-1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一种多路并联电子冷却管路的流量测试方法
CN103092223A (zh) * 2013-01-09 2013-05-08 卓旦春 一种管路系统的水力平衡调试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4795A1 (zh) * 2014-06-03 2015-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US10271457B2 (en) 2014-06-03 2019-04-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ler
CN104602487B (zh) * 2014-12-24 2018-06-05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换热系统
CN104602487A (zh) * 2014-12-24 2015-05-06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换热系统
CN104822242A (zh) * 2015-04-08 2015-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冷却设备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5704990B (zh) * 2016-04-26 2019-03-26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系统及其智能温控单元
CN105704990A (zh) * 2016-04-26 2016-06-22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系统及其智能温控单元
CN108575093A (zh) * 2017-01-12 2018-09-2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风扇驱动系统及管理系统
CN107727166A (zh) * 2017-11-22 2018-02-23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包内冷却系统液体流量测试方法
CN108770315A (zh) * 2018-07-26 2018-11-06 深圳市安众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电源
CN109240353A (zh) * 2018-08-10 2019-01-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调整泵转速的系统及方法
CN110265370A (zh) * 2019-07-01 2019-09-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65370B (zh) * 2019-07-01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42108A (zh) * 2020-05-30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模块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数据中心的液冷系统
CN111642108B (zh) * 2020-05-30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模块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数据中心的液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71457B2 (en) 2019-04-23
EP3139717B1 (en) 2020-09-30
EP3139717A4 (en) 2017-08-23
WO2015184795A1 (zh) 2015-12-10
US20170086331A1 (en) 2017-03-23
EP3139717A1 (en) 2017-03-08
CN104039117B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9117A (zh) 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CN108592165B (zh) 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N103221750B (zh) 在流体传导设备里进行自动液压调准的方法
CN104822242A (zh) 一种液体冷却设备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CN205352721U (zh) 一种热泵机组综合性能试验系统
CN108601314A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流量调节方法
CN109185972A (zh) 热力站循环泵优化调节方法
CN110887680B (zh) 一种多功能水冷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04750210A (zh) 服务器系统
CN101894496A (zh) 一种应用在冶金工业的循环冷却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
CN209484770U (zh) 一种节能的空调水系统
CN107105608A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液体流量控制方法
CN109737497A (zh) 基于最不利环路压差控制的供热计量二次网平衡系统
CN114263974B (zh) 一种基于调节阀的集中供热系统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3074716A2 (en) Air conditioner terminal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data center
CN105025692A (zh) 一种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CN209030496U (zh) 一种智能化一体式液冷机柜
CN105605748A (zh) 一种空调系统风水联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KR101965848B1 (ko) 수열원을 이용한 열교환 가변 제어형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207252118U (zh) 一种液冷换热装置
CN1315682A (zh) 自适应变频调速变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Morrison Saving Energy With Cooling Towers.
RU226384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воздуха в помещении
KR102042653B1 (ko) 열교환기의 유량조절장치
Hansen Parallel operation of variable speed pumps in chilled water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