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8977B -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及其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及其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8977B
CN104038977B CN201410208686.3A CN201410208686A CN104038977B CN 104038977 B CN104038977 B CN 104038977B CN 201410208686 A CN201410208686 A CN 201410208686A CN 104038977 B CN104038977 B CN 1040389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ata fram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ncentrato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086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8977A (zh
Inventor
林楷东
杨育标
李嘉鸿
吴思驰
王连城
蔡伟鸿
蔡玲如
陈银冬
张纯
刘文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 Bo Shantou City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 Bo Shantou City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 Bo Shantou City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 Bo Shantou City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086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8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38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8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8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8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网络中,数据帧的中继由多台节点设备进行竞争,节点设备在收到数据帧之后须进行大于或等于0的延时,地理位置越趋向目标设备则延时越短,如果在延时期间再次收到该数据帧,则不发送该数据帧。在此竞争规则下,地理位置趋向目标设备的节点设备DA将获得此次中继权,这次中继就能获得较远的传输距离,从而减少数据帧到达目标设备所需的中继次数,而地理位置不趋向目标设备的则在竞争中落败,不准进行此次中继,以免中继重复进行。网络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方法由计算机程序指令控制计算机系统来完成。

Description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及其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以及其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方法,尤其涉及其中的数据帧中继策略。该方法由计算机程序指令控制计算机系统来完成。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中由传输设备0、1、2、3、4、5、6、7、8、9组成的传输通路。以数据帧从始发设备0始发下行,最终抵达目标设备8为例,可依次经节点设备1、2、3、4、5、6、7中继,最终到达目标设备8,但采用这种最直观的中继策略未免中继次数太多,传输速率太低。为了减少中继次数,可以改为例如依次经节点设备3、6中继,最终到达目标设备8,但由于数据帧的无线传输受距离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每次中继距离太长,或者传输设备3、6发生了故障,就会导致传输失败。为了兼顾速率和可靠性,可以上述两种做法一并采用,但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大量的重复中继,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的目的是让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的数据帧中继兼顾速率和可靠性,并避免重复中继。
二、本发明给出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包括多台传输设备,多台传输设备根据各自在当次数据传输中的作用分别担任始发设备、节点设备或目标设备,每次数据传输,数据帧从始发设备始发,经节点设备中继,最终抵达目标设备,其特征是,数据帧的中继由多台节点设备进行竞争,具体地,节点设备在收到数据帧之后须进行大于或等于0的延时,参与中继竞争的多台节点设备当中:
地理位置越趋向目标设备的,延时越短;
在延时期间再次收到该数据帧的,不准发送该数据帧。
在此竞争规则下,地理位置趋向目标设备的节点设备DA只需经历很短的延时即可发送该数据帧,从而在竞争中获得此次中继权,而地理位置不趋向目标设备的节电设备此时仍在延时中,就会在延时期间收到节点设备DA发送的该数据帧,从而在竞争中落败,不准进行此次中继,以免中继重复进行。
三、本发明还给出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方法。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方法1: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包括多台传输设备,多台传输设备根据各自在当次数据传输中的作用分别担任始发设备、节点设备或目标设备,每次数据传输,数据帧从始发设备始发,经节点设备中继,最终抵达目标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的多台传输设备当中,一台为集中器(1),其它为非集中器;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以集中器(1)为中心,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被划分为多条通信支路,每条通信支路加上集中器(1)形成一条传输通路;
每条传输通路中,集中器(1)处在其中一端,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自身与集中器(1)的距离递增/递减编号;
各通信支路传输设备编号区间不重叠;
一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集中器编号(1)之间的区间(2~139)记为ZA,这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编号区间相邻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0~28、1140~1155)之间的区间(29~139、158~1139)记为ZB,本方法包括编号变换步骤,如果ZA与ZB有交集区间(29~139),编号变换步骤就在本传输设备作为集中器(1)的情况下,在这条通信支路加上本传输设备所形成的传输通路中,把本传输设备的编号(1)变换成取值于该交集区间(29~139)的保留编号(139);
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数据帧的中继由多台节点设备进行竞争,本方法包括:延时步骤,其在本传输设备作为节点设备参与中继竞争的情况下,在收到数据帧之后进行大于或等于0的延时,地理位置越趋向目标设备,延时越短;不发步骤,其如果在延时期间再次收到该数据帧,就不发送该数据帧;
本方法还包括不参与步骤,其根据编号判断本传输设备是否位于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传输设备DL与目标设备之间,若否则不准参与中继竞争。
方法2是在方法1的基础上,延时步骤取本传输设备(5)对传输设备DL(3)的趋向程度作为计算延时长度的参数,越趋向传输设备DL(3),延时越长。
方法3是在方法2的基础上,延时步骤具体取本传输设备(5)与传输设备DL(3)之间的编号差△n作为所述的参数,编号差△n越小意味着本传输设备(5)越趋向传输设备DL(3)。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方法4: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包括多台传输设备,多台传输设备根据各自在当次数据传输中的作用分别担任始发设备(0)、节点设备或目标设备,每次数据传输,数据帧从始发设备始发,经节点设备中继,最终抵达目标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的多台传输设备当中,一台为集中器(1),其它为非集中器;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以集中器(1)为中心,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被划分为多条通信支路,每条通信支路加上集中器(1)形成一条传输通路;
每条传输通路中,集中器(1)处在其中一端,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自身与集中器(1)的距离递增/递减编号;
集中器(1)与一条通信支路中最接近集中器(1)的传输设备(140)之间的编号差(140-1)大于这条通信支路内部各相邻传输设备之间的最大编号差,这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集中器编号(1)之间的区间(2~139)记为ZA,本方法包括编号变换步骤,其在本传输设备作为集中器(1)的情况下,在这条通信支路加上本传输设备所形成的传输通路中始发数据帧时,把本传输设备的编号(1)变换成取值于ZA的保留编号(139);
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数据帧的中继由多台节点设备进行竞争,本方法包括:
延时步骤,其在本传输设备作为节点设备参与中继竞争的情况下,在收到数据帧之后进行大于或等于0的延时,具体取本传输设备与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传输设备DL之间的编号差△n作为计算延时长度的参数,编号差△n越小——意味着本节点设备地理位置越趋向传输设备DL,则延时越长,反之,编号差△n越大——意味着本节点设备地理位置越趋向目标设备,则延时越短;
不发步骤,其如果在延时期间再次收到该数据帧,就不发送该数据帧。
方法5是在方法4的基础上,包括不参与步骤,其如果判断出本传输设备(9)不位于传输设备DL(5)与目标设备(8)之间,则不参与中继竞争。
方法6是在方法5的基础上,不参与步骤具体根据编号判断本传输设备(9)是否位于传输设备DL(5)与目标设备(8)之间。
方法7是在方法1或4的基础上,包括目标发送步骤,其在本传输设备作为目标设备(8)的情况下,在收到数据帧后,即时发送该数据帧。
方法8是在方法1或4的基础上,包括始发写入步骤,其在本传输设备作为始发设备(0)的情况下,把根据所需的传输速率确定的中继延时基准参数D3写入到数据帧中,供参与中继竞争的节点设备计算须延时长度之用。
四、有益效果:中继由更趋向目标设备的节点设备进行,这次中继就能获得较远的传输距离,从而减少数据帧到达目标设备所需的中继次数,提高传输速率;不趋向目标设备的节点设备不会重复中继同一数据帧,避免了重复中继。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图。
图2是另一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用于用电数据采集。多台用电采集器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小区中,每台用电采集器连接其所在小区的智能电表集群,采集该小区的用电数据。集中器和各用电采集器均为传输设备,集中器下发数据给各用电采集器,各用电采集器把采集到的数据汇至集中器。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以集中器为中心,处在网络最顶端的集中器编号为0,从集中器开始,按照与集中器0的距离给9台用电采集器递增编号为1、2、3、……、9,这9台用电采集器形成一条通信支路。同样地,网络中的其它用电采集器也可以基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其它通信支路,具体见实施例二。每条通信支路加上集中器0形成一条传输通路,每条传输通路中,数据帧从编号小的传输设备始发,最终抵达编号大的传输设备的,称为下行数据帧;反过来,从编号大的传输设备始发,最终抵达编号小的传输设备的,称为上行数据帧。
以数据帧从集中器0始发下行,最终抵达用电采集器8为例,中继策略是每次中继由多台节点设备进行竞争。数据帧从集中器0始发,假设当时节点设备1、2、3能够收到,这种情况下显然由其中地理位置最趋向目标设备8的节点设备3进行中继能够获得较远的传输距离。为了让节点设备3竞争获胜,制定中继规则:
节点设备在收到数据帧之后须进行延时,地理位置越趋向目标设备8的,延时越短,例如具体地,参与中继竞争的节点设备取自己与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传输设备0之间的编号差△n作为参数,计算须延时长度△t =D3 / △n,其中D3是中继延时基准参数,系根据所需的传输速率确定,由始发设备写入到数据帧中,如此则编号差△n越小表示自己越趋向传输设备0(即越不趋向目标设备8),延时△t就越长。
在此规则下,节点设备3延时时长△t =D3 / (3-0)最短,率先发送该数据帧(节点设备3把自己的设备编号3写入到数据帧中,让随后接收到该数据帧的设备得知该数据帧是由节点设备3中继的),完成中继,节点设备1、2、4、5随即收到由节点设备3发出的该数据帧。
中继规则还规定:
在延时期间再次收到该数据帧的,不准发送该数据帧。
在此规则下,节点设备1、2如上所述收到由节点设备3发出的该数据帧,对节点设备1、2而言属于在延时期间再次收到,故节点设备1、2不准发送该数据帧,避免重复中继。本次中继得以由距离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集中器0最远的节点设备3进行,获得了较远的传输距离。
然后,假设节点设备4、5收到节点设备3发出的数据帧,在同样的规则下,节点设备5的延时长度△t =D3 / (5-3)比节点设备4的延时长度△t =D3 / (4-3)短,故节点设备5获得中继权(节点设备5把自己的设备编号5写入到数据帧中,覆盖掉节点设备3写入的设备编号3),节点设备4不准发送该数据帧。
然后,假设用电采集器6、7、8、9收到节点设备5发出的数据帧。用电采集器8作为目标设备收到数据帧,传输即告完成。数据帧中途只需中继两次即到达目标设备8,传输速率高,且避免了重复中继。此时目标设备8可即时发送该数据帧,参与中继竞争的其它节点设备在收到目标设备8发出的该数据帧时尚在延时期间,故不准发送该数据帧,这就避免了无谓的数据传输。另,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节点设备9并不位于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传输设备5与目标设备8之间(节点设备9可根据设备编号或结合数据帧的上下行标志判断得知),由节点设备9中继显然效率较低,故规则不准节点设备9参与本次中继竞争,以节约不必要的工作量。
本例中,数据帧是经节点设备3、5中继,最终到达目标设备8的,不过即使节点设备3、5发生故障,也不会导致传输失败,这是因为按照中继规则,可由节点设备2、4、6中继,最终仍可到达目标设备8,可见该中继规则对节点设备的变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本例中,参与中继竞争的节点设备5计算须延时长度△t =D3 / △n,所取的△n是自己与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传输设备3之间的编号差,即△n=5-3。中继规则其实可以把△n改成是自己5与始发设备0之间的编号差,即△n=5-0,如此则照样是编号差△n越小表示自己越不趋向目标设备8,延时△t就越长,在本例中并不会改变中继竞争的结果,只是在节点设备延时的具体长度上会有一定的影响——从第一次中继到第二次中继再到后续中继,编号差△n会越来越大,延时长度△t会越来越短,也就是说,各次中继中的延时长度△t差别比较明显,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是:
对传输速率的控制难度增大了;
延时长度△t太长则拖慢传输速率,延时长度△t太短则传输设备的处理器因工作频率限制而影响分辨,两者之间难以取得平衡。
因此,参与中继竞争的节点设备5取其对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传输设备3的趋向程度作为计算须延时长度△t的参数△n,优于取其对始发设备0趋向程度。
实施例二
用于用电数据采集的另一个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如图2。本实施例中,无特别说明的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通过优化节点设备的编号,在应用中取得更优的效果。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以集中器为中心,处在网络最顶端的集中器编号为1,从集中器开始,按照与集中器1的距离给纵向排列在左侧的7台用电采集器递增编号为10、12、16、19、24、27、28,这7台用电采集器形成第一条通信支路,同样地,纵向排列在中央的用电采集器140、141、142、……、153、157形成第二条通信支路,纵向排列在右侧的用电采集器1140、1141、1143、……、1154、1155形成第三条通信支路,各通信支路设备编号区间不重叠。每条通信支路加上集中器1形成一条传输通路,传输通路序号对应于通信支路。每条传输通路中,数据帧从编号小的传输设备始发,最终抵达编号大的传输设备的,称为下行数据帧;反过来,从编号大的传输设备始发,最终抵达编号小的传输设备的,称为上行数据帧。
在集中器1中建立节点编号目录表,其中存有对应于第一条通信支路的保留编号9、对应于第二条通信支路的保留编号139和对应于第三条通信支路的保留编号1139,供集中器1作为始发设备/目标设备的情况下变换自身编号之用。
以数据帧从集中器1始发下行,最终抵达用电采集器153为例,数据帧从集中器1始发,由于无线传输具有全方向性,假设当时节点设备10、12、16、140、141、1140、1141、1143能够收到,其中节点设备1140、1141、1143根据编号可知自己并不位于集中器与目标设备编号153之间从而不准参与中继竞争,节约了不必要的工作量。由于目标设备153是纵向排列在中央的用电采集器之一,显然应当由第二条通信支路中的节点设备中继该数据帧,为此集中器1把自身编号 (即该数据帧的始发设备编号)变换成对应于第二条通信支路的保留编号139,如此则节点设备10、12、16因自身编号并不处在139与153之间而不准参与中继竞争,进一步节约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从而,网络中只有节点设备140、141参与中继竞争,根据竞争规则,节点设备141编号差△n=141-139=2,延时长度比节点设备140短,将获得中继权,随后数据帧在第二条传输通路中继续中继,最终到达目标设备153。正常情况下,各次中继节点设备编号差△n相差不大,延时长度也就相差不大,这使得延时长度△t在处理器的工作频率与数据的传输速率之间容易取得平衡,既让各节点设备的处理器容易分辨,又不会拖慢传输速率。如果集中器1的编号没有变换成保留编号139,则节点设备140编号差△n=140-1=139(明显大于第二条通信支路内部各编号区间相邻传输设备之间的最大编号差),节点设备141编号差△n=141-1=140,节点设备140、141的延时长度△t=D3 / △n就会非常短,节点设备的处理器将因工作频率限制而难以分辨。如果为了迁就此次中继传输,把中继延时基准参数D3调大以便让节点设备的处理器容易分辨,则后续中继的节点设备的延时△t=D3/ △n就会变得很长,严重影响传输速率。
对于反过来,数据帧从用电采集器153始发上行,最终抵达集中器1的情况,集中器1也最好把自身编号(即该数据帧的目标设备编号)变换成对应于第二条通信支路的保留编号139,以使第一条通信支路中的节点设备因自身编号并不处在139与153之间而不准参与中继竞争,节约不必要的工作量。
以第二条通信支路为例,第二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集中器编号1之间的区间2~139记为ZA,对于下行数据帧,为了使延时长度△t在处理器的工作频率与数据的传输速率之间容易取得平衡,对应于第二条通信支路的保留编号应当取值于ZA。第二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编号区间相邻的第一、第三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之间的区间29~139、158~1139记为ZB, ZA与ZB有交集区间29~139,为了使第一条通信支路中的节点设备不准参与中继竞争以节约不必要的工作量,对应于第二条通信支路的保留编号应当取值于ZA与ZB的交集区间29~139。本实施例中第二条通信支路的保留编号具体取值为139,紧邻第二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
本文给出的方法,其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建立功能模块构架,由计算机程序指令控制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Claims (16)

1.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包括多台传输设备,多台传输设备根据各自在当次数据传输中的作用分别担任始发设备、节点设备或目标设备,每次数据传输,数据帧从始发设备始发,经节点设备中继,最终抵达目标设备,其特征是:
多台传输设备当中,一台为集中器(1),其它为非集中器;
本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以集中器(1)为中心,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被划分为多条通信支路,每条通信支路加上集中器(1)形成一条传输通路;
每条传输通路中,集中器(1)处在其中一端,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自身与集中器(1)的距离递增/递减编号;
各通信支路传输设备编号区间不重叠;
一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集中器编号(1)之间的区间(2~139)记为ZA,这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编号区间相邻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0~28、1140~1155)之间的区间(29~139、158~1139)记为ZB,如果ZA与ZB有交集区间(29~139),则在这条通信支路加上集中器(1)所形成的传输通路中,集中器把自身编号(1)变换成取值于该交集区间(29~139)的保留编号(139);
数据帧的中继由多台节点设备进行竞争,具体地,节点设备在收到数据帧之后须进行大于或等于0的延时,参与中继竞争的多台节点设备当中:地理位置越趋向目标设备的,延时越短;在延时期间再次收到该数据帧的,不准发送该数据帧;
节点设备根据编号判断自己是否位于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传输设备DL与目标设备之间,若否则不准参与中继竞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参与中继竞争的节点设备(5)取其对传输设备DL(3)的趋向程度作为计算须延时长度的参数,越趋向传输设备DL(3),延时越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参与中继竞争的节点设备(5)具体取自己与传输设备DL(3)之间的编号差△n作为所述的参数,编号差△n越小意味着参与中继竞争的节点设备(5)越趋向传输设备DL(3)。
4.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包括多台传输设备,多台传输设备根据各自在当次数据传输中的作用分别担任始发设备、节点设备或目标设备,每次数据传输,数据帧从始发设备始发,经节点设备中继,最终抵达目标设备,其特征是:
多台传输设备当中,一台为集中器(1),其它为非集中器;
本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以集中器(1)为中心,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被划分为多条通信支路,每条通信支路加上集中器(1)形成一条传输通路;
每条传输通路中,集中器(1)处在其中一端,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自身与集中器(1)的距离递增/递减编号;
集中器(1)与一条通信支路中最接近集中器(1)的传输设备(140)之间的编号差(140-1)大于这条通信支路内部各相邻传输设备之间的最大编号差,这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集中器编号(1)之间的区间(2~139)记为ZA,在这条通信支路加上集中器(1)所形成的传输通路中,集中器(1)在作为始发设备的情况下把自身编号(1)变换成取值于ZA的保留编号(139);
数据帧的中继由多台节点设备进行竞争,具体地,节点设备在收到数据帧之后须进行大于或等于0的延时,参与中继竞争的多台节点设备当中:
参与中继竞争的每台节点设备具体取自己与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传输设备DL之间的编号差△n作为计算须延时长度的参数,编号差△n越小——意味着本节点设备地理位置越趋向传输设备DL,则延时越长,反之,编号差△n越大——意味着本节点设备地理位置越趋向目标设备,则延时越短;
在延时期间再次收到该数据帧的,不准发送该数据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节点设备(9)如果不位于传输设备DL(5)与目标设备(8)之间,则不准参与中继竞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节点设备(9)具体根据编号判断自己是否位于传输设备DL(5)与目标设备(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目标设备(8)在收到数据帧后,即时发送该数据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根据所需的传输速率确定中继延时基准参数D3,由始发设备(0)写入到数据帧中,供参与中继竞争的节点设备计算须延时长度之用。
9.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包括多台传输设备,多台传输设备根据各自在当次数据传输中的作用分别担任始发设备、节点设备或目标设备,每次数据传输,数据帧从始发设备始发,经节点设备中继,最终抵达目标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的多台传输设备当中,一台为集中器(1),其它为非集中器;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以集中器(1)为中心,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被划分为多条通信支路,每条通信支路加上集中器(1)形成一条传输通路;
每条传输通路中,集中器(1)处在其中一端,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自身与集中器(1)的距离递增/递减编号;
各通信支路传输设备编号区间不重叠;
一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集中器编号(1)之间的区间(2~139)记为ZA,这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编号区间相邻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0~28、1140~1155)之间的区间(29~139、158~1139)记为ZB,本装置包括编号变换装置,如果ZA与ZB有交集区间(29~139),编号变换装置就在本传输设备作为集中器(1)的情况下,在这条通信支路加上本传输设备所形成的传输通路中,把本传输设备的编号(1)变换成取值于该交集区间(29~139)的保留编号(139);
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数据帧的中继由多台节点设备进行竞争,本装置包括:延时装置,其在本传输设备作为节点设备参与中继竞争的情况下,在收到数据帧之后进行大于或等于0的延时,地理位置越趋向目标设备,延时越短;不发装置,其如果在延时期间再次收到该数据帧,就不发送该数据帧;
本装置还包括不参与装置,其根据编号判断本传输设备是否位于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传输设备DL与目标设备之间,若否则不准参与中继竞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延时装置取本传输设备(5)对传输设备DL(3)的趋向程度作为计算延时长度的参数,越趋向传输设备DL(3),延时越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本装置的延时装置具体取本传输设备(5)与传输设备DL(3)之间的编号差△n作为所述的参数,编号差△n越小意味着本传输设备(5)越趋向传输设备DL(3)。
12.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包括多台传输设备,多台传输设备根据各自在当次数据传输中的作用分别担任始发设备(0)、节点设备或目标设备,每次数据传输,数据帧从始发设备始发,经节点设备中继,最终抵达目标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的多台传输设备当中,一台为集中器(1),其它为非集中器;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以集中器(1)为中心,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被划分为多条通信支路,每条通信支路加上集中器(1)形成一条传输通路;
每条传输通路中,集中器(1)处在其中一端,各非集中器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自身与集中器(1)的距离递增/递减编号;
集中器(1)与一条通信支路中最接近集中器(1)的传输设备(140)之间的编号差(140-1)大于这条通信支路内部各相邻传输设备之间的最大编号差,这条通信支路的传输设备编号区间(140~157)与集中器编号(1)之间的区间(2~139)记为ZA,本装置包括编号变换装置,其在本传输设备作为集中器(1)的情况下,在这条通信支路加上本传输设备所形成的传输通路中始发数据帧时,把本传输设备的编号(1)变换成取值于ZA的保留编号(139);
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数据帧的中继由多台节点设备进行竞争,本装置包括:
延时装置,其在本传输设备作为节点设备参与中继竞争的情况下,在收到数据帧之后进行大于或等于0的延时,具体取本传输设备与发出需中继的数据帧的传输设备DL之间的编号差△n作为计算延时长度的参数,编号差△n越小——意味着本节点设备地理位置越趋向传输设备DL,则延时越长,反之,编号差△n越大——意味着本节点设备地理位置越趋向目标设备,则延时越短;
不发装置,其如果在延时期间再次收到该数据帧,就不发送该数据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包括不参与装置,其如果判断出本传输设备(9)不位于传输设备DL(5)与目标设备(8)之间,则不参与中继竞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本装置的不参与装置具体根据编号判断本传输设备(9)是否位于传输设备DL(5)与目标设备(8)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2所述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包括目标发送装置,其在本传输设备作为目标设备(8)的情况下,在收到数据帧后,即时发送该数据帧。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2所述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包括始发写入装置,其在本传输设备作为始发设备(0)的情况下,把根据所需的传输速率确定的中继延时基准参数D3写入到数据帧中,供参与中继竞争的节点设备计算须延时长度之用。
CN201410208686.3A 2014-05-19 2014-05-19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及其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 Active CN104038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8686.3A CN104038977B (zh) 2014-05-19 2014-05-19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及其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8686.3A CN104038977B (zh) 2014-05-19 2014-05-19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及其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8977A CN104038977A (zh) 2014-09-10
CN104038977B true CN104038977B (zh) 2018-01-16

Family

ID=51469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8686.3A Active CN104038977B (zh) 2014-05-19 2014-05-19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及其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389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7805B (zh) * 2018-05-31 2022-05-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810A (zh) * 2008-12-19 2009-05-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d Hoc网络中可支持多速率传输的跨层协同路由方法
CN101751761A (zh) * 2009-12-30 2010-06-23 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网络自动路由的无线抄表方法
CN103200052A (zh) * 2012-01-06 2013-07-10 厦门尚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楼宇服务装置及其自动组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810A (zh) * 2008-12-19 2009-05-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d Hoc网络中可支持多速率传输的跨层协同路由方法
CN101751761A (zh) * 2009-12-30 2010-06-23 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网络自动路由的无线抄表方法
CN103200052A (zh) * 2012-01-06 2013-07-10 厦门尚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楼宇服务装置及其自动组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8977A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5955B (zh) 一种信能同传中继网络中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4734372A (zh) WRSNs中联合地理位置路由的能量自适应充电方法
CN104254081B (zh) 一种集中式组网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270798A (zh) 一种适用于信能同传中继网络的分布式中继选择方法
CN105188124B (zh) 多用户ofdma中继系统中非完美csi下的鲁棒博弈功率控制方法
CN101640901A (zh) 基于上行协作多点的数据合并接收方法
CN104735744B (zh) 一种基于终端直通通信的多跳中继路由的设计方法
CN106028398A (zh) 一种基于能耗均衡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方法
CN103607737A (zh) 一种异构网络业务分流方法及系统
CN109067488A (zh) 基于能量累积的信息与能量双向传输系统性能的优化方法
CN105554832A (zh) 一种双中继节点交替能量收集和信息中继的协作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4506284A (zh) 基于中继选择的swipt中继网络中arq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2821391A (zh) 基于距离比的d2d链路频谱分配方法
CN104038977B (zh)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及其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
CN106330418A (zh)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45516B (zh) 一种上行信道干扰协调方法、基站及集中式设备
CN104539403A (zh) 基于多中继的swipt中继网络中arq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4618003A (zh) 一种CoMP下行系统中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相应的系统
CN102118183A (zh) 电力载波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066206B (zh) 一种基于二重优先级选择的协作媒质接入控制协议
CN106550409A (zh) 协作下行通信中的复合中继激励方法
CN207720425U (zh) 配用电一体的通信网络
CN102104975B (zh) 一种减小等待时延的无线mesh网络的业务调度的方法
CN109688557A (zh) 一种协作节点选择方法、装置
CN102123438B (zh) 动态选择多中继站点协同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n Kaidong

Inventor after: Liu Wensheng

Inventor after: Yang Yubiao

Inventor after: Li Jiahong

Inventor after: Wu Sichi

Inventor after: Wang Liancheng

Inventor after: Cai Weihong

Inventor after: Cai Lingru

Inventor after: Chen Yind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Chun

Inventor before: Lin Kaidong

Inventor before: Liu Wensheng

Inventor before: Cai Weihong

Inventor before: Cai Lingru

Inventor before: Chen Yindong

Inventor before: Yang Yubi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Chun

Inventor before: Wang Liancheng

Inventor before: Wu Sichi

Inventor before: Li Jiaho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