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0441B -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0441B
CN104030441B CN201410271758.9A CN201410271758A CN104030441B CN 104030441 B CN104030441 B CN 104030441B CN 201410271758 A CN201410271758 A CN 201410271758A CN 104030441 B CN104030441 B CN 1040304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reatment
zone
sewag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717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0441A (zh
Inventor
刘川
刘晓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izhong Dachuan automatic control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chuan Wuhan Tap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chuan Wuhan Tap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chuan Wuhan Tap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717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0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30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0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0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0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污水处理方法。所述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从进水端向出水端水平设有进水布水厌氧区、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折流区、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和沉淀池,并在除去折流区外的其它区域内设有悬浮生物填料层。污水进入污水进水布水厌氧区内,在厌氧环境下兼性发酵细菌将废水中的BOD有机物转化为发酵产物,聚磷菌将细胞中储存的聚合磷酸盐分解之后进入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内去除COD及脱氮,再进入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降低出水中的磷,最后经过沉淀池沉淀、澄清和过滤得到清水。本发明在一个水平池中完成全部工艺,节省用地,并避免在使用分散式填料处理污水时对水泵、阀门等设备造成堵塞,避免载体的流失、堆积和板结。

Description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工艺,具体是一种结合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污水处理方法和污水处理的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
背景技术
利用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的工艺,在传统上分为两大类: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了好氧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这种污水处理的基本特征是“以砂、陶粒、活性炭与合成材料等颗粒状物质作为载体,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积。污水与空气的混合流体自下而上以一定的速度通过床体时使载体流化”[1],这种方法综合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的优点,有人也把这种方法称为泥膜共生[2]的方法。
在污水处理领域真正实现生产规模的生物流化床是“内循环好氧生物流化床”,国家环保部2012年颁布了“内循环好氧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1-2012)”。根据生物流化床的供氧、脱膜和床体结构等方面的不同,现有的好氧生物流化床主要有两相生物流化床和三相生物流化床两种基本类型。
两相生物流化床是在流化床体外单独设置充氧设备与脱膜装置,原污水与部分回流水在专设的充氧设备中与空气相接触,使氧转移至水中,充氧后的污水从底部通过布水装置进入生物流化床中,并在生物流化床中从下往上移动,在上升的过程中,一方面污水推动载体使其处于流化状态,另一方面污水广泛、连续地与载体上的生物膜相接触。为了及时脱除老化的生物膜,在流程中设置专门的脱膜装置,间歇工作,脱除了老化生物膜的载体再次返回流化床内,脱除下来的生物膜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外。处理后的污水从上部流出床外,进入二次沉淀池,分离脱落的生物膜,处理水得到澄清。
三相生物流化床是气、液、固三相直接在流化床体内接触进行生化反应,不另设充氧设备和脱膜设备,载体表面的生物膜依靠气体的搅动作用,使颗粒之间激烈摩擦而脱落。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充氧方式有减压释放空气充氧和射流曝气充氧等形式,其设备简单,操作较容易,此外,能耗也较两相生物流化床低。现在设计和建造的三相生物流化床基本的结构为自下而上的筒状结构,如在国家环保部颁布的《内循环好氧流化床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1-2012)》中第6节6.4.1流化床结构中公开的一个典型的流化床结构。
现有三相生物流化床存在以下特点:(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由于生物流化床是采用小粒径固体颗粒作为载体,且载体在床内呈流化状态,因此其单位体积表面积比其它生物膜法大很多;(2)由于生物流化床的载体颗粒在床体内处于剧烈运动状态,气-液-固三相界面不断更新,因此传质效果好,这有利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加快了生化反应速率;(3)生物流化床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单位床体的生物量很高,加上传质速度快,废水一进入床内,很快地被混合稀释,所以生物流化床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容积负荷也较其它生物处理法高。因此,在相同进水浓度下,采用生物流化床技术处理污水,可以使装置的容积大大减小,从而显著降低工程投资及土地占用面积。
尽管现有的生物流化床存在以上优点,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生物流化床容易堵塞和板结,堵塞和板结后清理的费用巨大;(2)现有流化床处理规模有限,根据国家环保部《内循环好氧流化床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1-2012)》6.1.4节所述,“单体流化床的最大污水处理能力为2500m3/d,当处理水量大于2500m3/d时,宜采用多台流化床联合运行的方式,但最多不宜超过4台,多台布置时宜采用配水设施”这意味着一组流化床最大处理能力不超过10000吨/天;(3)现有流化床设计基本按照筒状结构设计,高径比有要求,外形形状和结构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如下:
[1]施汉昌温沁雪白雪编著《污水处理好氧生物流化床的原理与应用》引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徐强主编《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新工艺、新工艺、新设备》p22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水平结构的三相流化床对污水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系统提出了水平结构的三相流化床,借鉴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对竖向结构的三相流化床进行了创新改革,克服了传统生物三相流化床污水处理工艺的缺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包括处理池、沉淀池和污泥处理装置,在处理池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沉淀池并排设置在处理池设置有出水口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内由多个纵向隔墙分隔形成从进水端向出水端水平排列的进水布水厌氧区、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折流区和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所述进水口开设在进水布水厌氧区的上部,出水口设置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与沉淀池相邻墙面的上部,在进水布水厌氧区与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之间的第一隔墙,以及通道折流区与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之间的第二隔墙的底部均设有污水处理区流水通道;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与折流区之间的第三隔墙上部也开设有流水通道,且在此流水通道和出水口处均设有泥膜分离器;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和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在进水布水厌氧区、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以及沉淀池的内均设有悬浮生物填料层,悬浮生物填料悬浮在污水中,并随着污水上下翻滚。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池是由折流池和污泥沉淀池组成,折流池和污泥沉淀池之间的沉淀池隔墙的底部开设有沉淀池流水通道,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折流池的上部,并与处理池的出水口通过泥膜分离器连通,在污泥沉淀池内设有悬浮生物填料层,在污泥沉淀池上部的出水口也设有泥膜分离器。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回流管、污泥排出管、设置在进水布水底部的第一污泥泵、设置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底部的第二污泥泵和设置在沉淀池底部的第三污泥泵,第一、第二、第三污泥泵分别通过污泥排出分管与污泥排出管连通,污泥回流管一端伸入沉淀池底部沉淀的污泥内,另一端与设置在进水布水厌氧区的第一污泥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进水布水厌氧区内设有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是由进水管与布水管组成,布水管水平置于进水布水厌氧区的上部,在布水管上均匀开设有布水孔。
本发明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泥膜分离器为气体反冲式载体分离器,包括挡水板、多个下端密封的载体分离筒、气体反冲装置,在挡水板上设有与载体分离筒个数相等的排水管,在每个载体分离筒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载体分离进水孔;所述泥膜分离器通过挡水板与所在墙体上的出水口或流水通道密封连接,每个载体分离筒的出水端与对应的排水管连通,所述气体反冲装置是由气体反冲管和压缩空压机组成,气体反冲管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机连通,压缩空气机也可以用压缩风机代替,另一端分别与每个载体分离筒的下部连通。所述每个载体分离筒是由下端密封的外进水筒和上、下敞口的内出水筒组成,外进水筒与内出水筒之间形成一个进水腔,所述内出水筒的上端口与排水管通过异径管连接,异径管的异径端分别与外进水筒和内出水筒密封连接,并将进水腔的上端密封;异径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密封连接,使内出水管与排水管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第一隔墙、第二隔墙底部的污水处理区流水通道和沉淀池隔墙底部的沉淀池流水通道处均设有分离网。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占处理池总体积的25-30%,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占处理池总体积的30-55%;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的体积小于或等于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的体积,一般情况下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占处理池总体积的30%最好,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比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的体积大,占处理池总体积的50%最好。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污水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污水通过进水布水装置均匀的进入污水处理池的进水布水厌氧区内,通过布水装置进行布水混合,进水布水厌氧区处于厌氧状态,在进水布水厌氧区内设有总体积占该区域体积8-11%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在厌氧环境的进水布水厌氧区内兼性发酵细菌将废水中的BOD有机物转化为发酵产物,聚磷菌可将细胞中储存的聚合磷酸盐分解,释放的能量可供自己在厌氧环境生存,另一部分能量可用以吸收环境中的低分子有机物,并以PHB储存在细胞内;
(2)在进水布水厌氧区中经过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隔墙底部的污水处理区流水通道进入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内,由于进入该区域内的污水浓度比较高,所以此区域便形成了高负荷处理区;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设有总体积占该区域体积10-20%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底部设有曝气装置,通过曝气装置向该区域提供氧气,溶解氧控制在0.5毫克每升以下,在该区域内反硝化细菌利用好氧区中经混合液回流而来的硝酸盐及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去除COD及脱氮的目的;
(3)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中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三隔墙上部流水通道处的泥膜分离器进入第一折流区,再从第一折流区底部的流水通道进入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由于污水在经过了前面阶段的处理之后,进入该区域内的浓度比较低,所以该区域便形成了低负荷处理区;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内设有总体积占该区域体积的10%-20%的生物填料,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并通过曝气装置该区域提供氧气,溶解氧控制在2毫克每升以上,在该区域聚磷菌在利用废水中剩余的有机物的同时分解体内储存的PHB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并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储存于体内,降低出水中的磷;
(4)经过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中,沉淀池是由折流池和污泥沉淀池组成,在污泥沉淀池内设有总体积占该池体体积4-7%的悬浮生物填料,经过沉淀池沉淀、澄清和过滤之后得到清水。
设置在进水布水厌氧区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占进水布水厌氧区体积的10%,设置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内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占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体积的15%;设置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内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占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体积的15%;设置在污泥沉淀池内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占污泥沉淀池体积的5%
本发明中的泥膜分离器可以采用申请人于2013年11月22日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号为:ZL2013207463058,发明名称为:气体反冲式载体分离器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分离器。可以避免在使用分散式填料处理污水时对水泵、阀门等设备造成堵塞,还可以避免填料载体的流失、堆积和板结;刚好配合悬浮填料的使用,解决了悬浮填料容易流失或堆积、板结等缺陷。
本发明中的悬浮生物填料均采用PP填料或PE填料,其比重0.95g/cm3以上,比表面积≥500m2/m3,空隙率≥95%,该填料可以直接在在市面购买,比如大连生源水处理设备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M-5的填料。
本发明中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只要符合以下标准均可以使用:
本发明将现有三相生物流化床的水平流区分隔为进水布水厌氧区、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折流区、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折流池,最后用设有填料的污泥沉淀池来完成固液分离。通过在进水布水厌氧区、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中分别投加不同体积比的悬浮生物填料(亲水性悬浮塑料填料,不需固定),有效的营造出微生物的多样生存环境,筛选出适应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群落。其中进水布水厌氧区内的悬浮式生物填料主要作用是使厌氧菌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增加系统的抗冲击能力;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内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在气流的搅动下成流化状态,随气流和水流在池中和污水充分接触,填料上的微生物和污水中污染物进行充分的反应,填料太多则填料的流化性不足,填料太少则微生物的数量太少,容积负荷不能报证,经实验填料在10%到20%都可以,最佳选择15%;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内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和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内的生物填料一样,在气流的搅动下成流化状态,随气流和水流在池中和污水充分接触,填料上的微生物和污水中污染物进行充分的反应,填料太多则填料的流化性不足,填料太少则微生物的数量太少,容积负荷不能报证,经实验填料在10%到20%均可以,最佳选择15%。当污水依次流过进水布水厌氧区、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后,污水得到净化。
具体的净化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污水在进水布水厌氧区内进行前置反硝化及厌氧释放磷和聚磷菌的繁殖;第二阶段,污水进入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的体积比较小一些,而且进入该区域内的污水浓度比较高,污水负荷比较高,单位容积处理的污水多水力停留时间短,适应时代周期短的细菌繁殖,降解速度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吸附能力强,大大降低了下一段的污染负荷,而该区域的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由于养分充足而生长好,由于生物膜固定在填料表面,具有稳定的生态条件,可以由外到内逐渐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微生物环境,硝化和反硝化菌都得以生长,这样虽然水力停留时间短,但硝化、反硝化泥龄得以保证,从而为硝化和反硝化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由于该阶段污水停留时间短,而聚磷微生物要短泥龄,因此该段磷的去除效果较好。第三阶段,污水进入折流式的过滤曝气好氧区,由于前段负荷较高,因而污泥的产量较高,所以污水首先进入折流区,污水由下向上翻转,再进入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污水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处理之后,负荷大大降低;在该区域投加大量填料,在翻转过程中,填料对污泥进行有效的过滤和拦截,被拦截在填料中的污泥由于浓度很高因而马上形成缺氧环境,这样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形成一个快速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净化过程完成后,进入泥水分离区,此区域是由折流池和污泥沉淀池组成,具体可以采用申请人在2013年11月22日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号为2013207464582,发明名称为一种同步沉淀澄清过滤的污水处理池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沉淀池;通过该沉淀池进行快速泥水分离,其表面负荷可达6.5M3/㎡.h,沉淀之后的污泥通过回流泵回流到第一阶段污水在进水布水厌氧区内与水混合;由于硝化污泥中C的缺乏,回流污泥正好利用进水中的碳源进行反硝化,消除了传统工艺中投加C源进行反硝化的缺点。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DCN工艺,有效地在填料表面和整个流程中完美地实现对C、N、P的去除,出水可达一级A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水平式流化床,克服了现有圆筒结构受到高度限制,水池结构的大小可以不受限制,按照需求扩大流化床的规模,可以适合大规模的污水处理;
2.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池分为多个区域,并通过折流处理,可以将好氧-缺氧环节多次串联,实现了泥膜共生的微观环境,可以高效稳定地去除C、N、P,出水效果好,一次可达一级A标和中水回用标准;能耗更低,吨水电费仅0.21元;产生淤泥极少,仅有常规方法的1/10,可大幅度降低二次污染几率;
3.本发明的沉淀池过折流墙实现水流方向的改变,将从上向下的水流改变为从下向上的水流,在这个空间内,由于有沉淀形成的污泥层和生长有生物膜的悬浮填料层,由下而上,逐步形成了沉淀、澄清、过滤三个物理净化过程,三个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对污水进行很好的净化处理;
4.本发明的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处理管和污泥回收管,既可以将多余的污泥排出,也可以将沉淀池的污泥返回到进水布水厌氧区,利用污泥对污水进行处理,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污水处理方法结合在一起,使污水处理效果更好;
5.本发明的泥膜分离装置采用气体反冲式载体分离器,分离分离筒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每个进水孔的直径小于载体的直径,可以避免载体进入分离装置的出水管内,从而将载体分离使其停留在污水处理腔内,避免载体对排水管处或进水管出的阀门进行堵塞,也可以避免载体对下一个污水处理池中的水泵进行堵塞;载体分离器设有气体反冲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气体对分离装置内进行反冲,防止载体在分离装置的外壁堆积,也可以避免进入载体分离器内的污泥在外筒底部沉淀并板结,影响分离器的正常使用;
6.本发明在进水布水厌氧区、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以及沉淀池均设有悬浮生物填料,附着在生物填料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由表及里由于溶解氧的梯度变化由表及里显现出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因此好氧菌,兼氧菌及厌氧菌对水中的COD,氨氮进行消解,从微观上强化对氨氮,及有机碳的去除;而且其高效的脱碳和抗冲击附和能力,可使处理系统的容积负荷达到6kgCOD/m3·d及以上,对冲击负荷抵御能力更强;
7.本发明中选择的生物填料按流体力学设计几何构型和强化表面附着能力,具有巨大的有效比表面积;填料采用高分子材料,经改性而成,抗冲击力强,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更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填料比表面积大,填料为微生物等附着生长提供大量空间,为菌胶团、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致使填料表面附着生物量多,生物链长,生物种类多、活性高,选择该填料不仅为异养细菌生长提供了空间,同时为好氧自氧型硝化细菌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为生物脱氮除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决了脱氮除磷的泥龄矛盾,显著提高系统的氮磷脱出功能;
8.本发明的生物填料无需支架、易流化、节省能耗,恰当的比重,使填料处于悬浮流化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增加了对气泡的撞击和切割,同等条件下,曝气量可以减少10%以上;减少占地面积,相对于活性污泥工艺可使构筑物的容积和占地面积减少30%以上;其工程实施简便、挂膜速度快、启动周期短,通常在一周左右即可挂膜成功,为处理系统尽快发挥净化效果创造条件;还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污泥膨胀、污泥流失等问题,使运营管理更简捷;填料材质稳定,使用时间长,减少了维护和检修;其运营方式灵活,可根据不同的水质及处理工艺,选择不同的填料填充率,以获得相应的处理能力。
本发明可以在一个水平池中进行分割,完成全部工艺单元,实现一体化装置结构,节省用地,并可以实现地埋式的结构,还可以避免在使用分散式填料处理污水时对水泵、阀门等设备造成堵塞,还可以避免载体的流失、堆积和板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池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泥膜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布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池,1-1—进水布水厌氧区,1-2—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3—折流区,1-4—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2—沉淀池,2-1—折流池,2-2—污泥沉淀池,3—第一隔墙,4—第二隔墙,6—第三隔墙,7—泥膜分离器,7-1—挡水板,7-2—载体分离筒,7-3—气体反冲装置,7-4—排水管,7-5—载体分离进水孔,7-6—异径管,8—悬浮生物填料层,9—沉淀池隔墙,10—沉淀池流水通道,11—第一污泥泵,12—第二污泥泵,13—第三污泥泵,14—污泥回流管,15—污泥排出管,16—污泥排出分管,17—进水管,18—布水管,19—布水孔,20—曝气装置,21—分离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包括处理池1、沉淀池2和污泥处理装置,在处理池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沉淀池2并排设置在处理池设置有出水口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内由多个纵向隔墙分隔形成从进水端向出水端水平排列的进水布水厌氧区1-1、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折流区1-3和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所述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占处理池总体积的25-30%,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占处理池总体积的30-55%。所述进水口开设在进水布水厌氧区1-1的上部,所述处理池的出水口设置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与沉淀池2相邻墙面的上部,在进水布水厌氧区1-1内设有布水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布水装置是由进水管17与布水管18组成,布水管18水平置于进水布水厌氧区1-1的上部,在布水管18上均匀开设有布水孔19。如图1所示,所述沉淀池2是由折流池2-1和污泥沉淀池2-2组成,沉淀池2的进水口设置在折流池2-1的上部,出水口设置在污泥沉淀池2-2的上方。在进水布水厌氧区1-1、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折流区1-3、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以及污泥沉淀池2-2内均设有悬浮生物填料层8。悬浮生物填料层的悬浮生物填料均采用PP填料或PE填料,其比重0.95g/cm3以上,比表面积≥500m2/m3,空隙率≥95%。其中进水布水厌氧区1-1投入的悬浮式生物填料总体积为该区域的8-11%,其中最好选择10%;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投加悬浮生物填料的总体积为该区域体积的10-20%,最佳选择15%;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投加的悬浮生物填料的总体积为该区域体积的10%-20%的悬浮填料,最佳选择15%;污泥沉淀池2-2中投加悬浮式生物填料的总体积为该区域体积的4-7%,最佳选择5%。不同区域分别投加不同体积比的悬浮生物填料(亲水性悬浮塑料填料,不需固定),有效的营造出微生物的多样生存环境,筛选出适应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群落,可以更加有效的净化污水。
如图2所示,在进水布水厌氧区1-1与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之间的第一隔墙3,以及通道折流区1-3与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之间的第二隔墙4的底部均设有污水处理区流水通道5,折流池2-1和污泥沉淀池2-2之间的沉淀池隔墙9的底部开设有沉淀池流水通道10,在所述第一隔墙3和第二隔墙4的在污水处理区流水通道5、以及沉淀池流水通道10处均设有分离网21,分离网21将污水处理区流水通道5和沉淀池流水通道10完全覆盖,主要起到过滤的作用;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与折流区1-3之间的第三隔墙6上部也开设有流水通道,在此流水通道、处理池1的出水口处和污泥沉淀池2-2的出水口处均设有泥膜分离器7,泥膜分离器7可以避免在悬浮生物填料在处理污水时对水泵、阀门等设备造成堵塞,还可以避免填料载体的流失、堆积和板结;沉淀池2的折流池2-1上方的进水口与处理池1的出水口通过泥膜分离器7连通。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和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20,曝气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污水处理的曝气装置,曝气装置20可以给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和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提供氧气。
如图2所示,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回流管14、污泥排出管15、设置在进水布水厌氧区1-1底部的第一污泥泵11、设置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底部的第二污泥泵12和设置在沉淀池2底部的第三污泥泵13,第一、第二、第三污泥泵分别通过污泥排出分管16与污泥排出管15连通,可以将进水布水厌氧区1-1、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2和沉淀池底部的多余的污泥排出;污泥回流管14一端伸入沉淀池2底部沉淀的污泥内,另一端与设置在进水布水厌氧区的第一污泥泵11连接,可以将沉淀池中沉淀之后的污泥通过第一污泥泵11回流到进水布水厌氧区内。
如图3所示,所述泥膜分离器7为气体反冲式载体分离器,包括挡水板7-1、多个下端密封的载体分离筒7-2、气体反冲装置7-3,在挡水板7-1上设有与载体分离筒7-2个数相等的排水管7-4,在每个载体分离筒7-2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载体分离进水孔7-5;所述泥膜分离器7通过挡水板7-1与所在墙体上的出水口或流水通道密封连接,每个载体分离筒7-2的出水端与对应的排水管连通,所述气体反冲装置是由气体反冲管和压缩空压机组成,气体反冲管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机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每个载体分离筒7-2的下部连通。所述每个载体分离筒7-2是由下端密封的外进水筒和上、下敞口的内出水筒组成,外进水筒与内出水筒之间形成一个进水腔,所述内出水筒的上端口与排水管通过异径管7-6连接,异径管的异径端分别与外进水筒和内出水筒密封连接,并将进水腔的上端密封;异径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密封连接,使内出水管与排水管连通。
实施例一:餐饮和住宿污水排放进入污水处理站调节池,进水水量为100吨/日,水质如下:水温8.5℃,PH7.8,悬浮物,59mg/l;化学需氧量159mg/l;生化需氧量50mg/l;氨氮14.4mg/l;总磷0.81mg/l;水力停留时间6小时。将该污水处理站调节池的水通过提升泵提升到本发明中所述的水平式三相流化床中进行净化处理,处理过程中选择的生物填料为大连生源水处理设备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M-5的生物填料,直径为25mm,高度为8mm,其比重0.95g/cm3以上,比表面积≥500m2/m3,空隙率≥95%,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1)污水通过提升泵提升后通过进水布水装置17进入进水布水厌氧区1-1内,并通过布水装置进行布水混合,进水布水厌氧区处于厌氧状态,在进水布水厌氧区内设总体积占该区域体积10%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在厌氧环境的进水布水厌氧区内兼性发酵细菌将废水中的BOD有机物转化为发酵产物,聚磷菌可将细胞中储存的聚合磷酸盐分解,释放的能量可供自己在厌氧环境生存,另一部分能量可用以吸收环境中的低分子有机物,并以PHB储存在细胞内;
(2)在进水布水厌氧区中经过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隔墙3底部的污水处理区流水通道进入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内,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设有占该区域体积15%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底部设有曝气装置,通过曝气装置向该区域提供氧气,溶解氧控制在0.5毫克每升以下,在该区域内反硝化细菌利用好氧区中经混合液回流而来的硝酸盐及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去除COD及脱氮的目的;
(3)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中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三隔墙上部流水通道处的泥膜分离器进入第一折流区,再从第一折流区底部的流水通道进入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内设有该区域体积的15%的生物填料,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并通过曝气装置该区域提供氧气,溶解氧控制在2毫克每升以上,在该区域聚磷菌在利用废水中剩余的有机物的同时分解体内储存的PHB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并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储存于体内,降低出水中的磷;
(4)经过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中,沉淀池是由折流池和污泥沉淀池组成,在污泥沉淀池内设有占该池体体积5%的悬浮生物填料,经过沉淀池沉淀、澄清和过滤之后得到清水;沉淀之后的污泥通过回流泵回流到进水布水厌氧区内与该区域进入的污水混合,进行下一次的污水处理。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如下:水温8.0℃,PH6.85,悬浮物,8mg/l;化学需氧量42mg/l;生化需氧量8mg/l;氨氮5.90mg/l;总磷0.45mg/l,出水达到国家GB18919-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一级A标准值。
实施例二:学生教育基地中学生餐饮和生活污水排放进入污水处理站调节池,进水水量为300吨/日,水质如下:悬浮物,242mg/l;化学需氧量286mg/l;生化需氧量47.7mg/l;氨氮18.1mg/l;总磷1.58mg/l;水力停留时间9小时。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进行污水处理之后,出水水质如下:悬浮物,37mg/l;化学需氧量47mg/l;生化需氧量5.8mg/l;氨氮2.03mg/l;总磷0.41mg/l,出水达到国家GB18919-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一级A标准值。

Claims (9)

1.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包括处理池(1)、沉淀池(2)和污泥处理装置,在处理池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沉淀池(2)并排设置在处理池设置有出水口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内由多个纵向隔墙分隔形成从进水端向出水端水平排列的进水布水厌氧区(1-1)、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折流区(1-3)和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所述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占处理池总体积的25-30%,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占处理池总体积的30-55%;所述进水口开设在进水布水厌氧区(1-1)的上部,出水口设置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与沉淀池(2)相邻墙面的上部,在进水布水厌氧区(1-1)与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之间的第一隔墙(3),以及折流区(1-3)与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之间的第二隔墙(4)的底部均设有污水处理区流水通道(5);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与折流区(1-3)之间的第三隔墙(6)上部也开设有流水通道,且在此流水通道和出水口处均设有泥膜分离器(7);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和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20),在进水布水厌氧区(1-1)、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以及沉淀池的内均设有悬浮生物填料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是由折流池(2-1)和污泥沉淀池(2-2)组成,折流池(2-1)和污泥沉淀池(2-2)之间的沉淀池隔墙(9)底部开设有沉淀池流水通道(10),沉淀池(2)的进水口设置在折流池(2-1)的上部,并与处理池(1)的出水口通过泥膜分离器(7)连通,在污泥沉淀池(2-2)内设有悬浮生物填料层(8),在污泥沉淀池(2-2)上部的出水口也设有泥膜分离器(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回流管(14)、污泥排出管(15)、设置在进水布水厌氧区(1-1)底部的第一污泥泵(11)、设置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底部的第二污泥泵(12)和设置在沉淀池(2)底部的第三污泥泵(13),第一、第二、第三污泥泵分别通过污泥排出分管(16)与污泥排出管(15)连通,污泥回流管(14)一端伸入沉淀池(2)底部沉淀的污泥内,另一端与设置在进水布水厌氧区的第一污泥泵(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在进水布水厌氧区(1-1)内设有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是由进水管(17)与布水管(18)组成,布水管(18)水平置于进水布水厌氧区(1-1)的上部,在布水管(18)上均匀开设有布水孔(19)。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泥膜分离器(7)为气体反冲式载体分离器,包括挡水板(7-1)、多个下端密封的载体分离筒(7-2)、气体反冲装置(7-3),在挡水板(7-1)上设有与载体分离筒(7-2)个数相等的排水管(7-4),在每个载体分离筒(7-2)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载体分离进水孔(7-5);所述泥膜分离器(7)通过挡水板(7-1)与所在墙体上的出水口或流水通道密封连接,每个载体分离筒(7-2)的出水端与对应的排水管(7-4)连通,所述气体反冲装置是由气体反冲管和压缩空气机组成,气体反冲管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机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每个载体分离筒(7-2)的下部连通。
6.根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隔墙(3)、第二隔墙(4)底部的污水处理区流水通道(5)和沉淀池隔墙(9)底部的沉淀池流水通道(10)处均设有分离网(21)。
7.根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布水厌氧区(1-1)、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1-2)、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1-4)和污泥沉淀池内的悬浮生物填料均采用PP填料或PE填料,其比重0.95g/cm3以上,比表面积≥500m2/m3,空隙率≥95%。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污水通过进水布水装置均匀的进入污水处理池的进水布水厌氧区内,通过布水装置进行布水混合,进水布水厌氧区处于厌氧状态,在进水布水厌氧区内设有总体积占该区域体积8-11%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在厌氧环境的进水布水厌氧区内兼性发酵细菌将废水中的BOD有机物转化为发酵产物,聚磷菌可将细胞中储存的聚合磷酸盐分解,释放的能量可供自己在厌氧环境生存,另一部分能量可用以吸收环境中的低分子有机物,并以PHB储存在细胞内;
(2)在进水布水厌氧区中经过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隔墙底部的污水处理区流水通道进入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内,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设有总体积占该区域体积10-20%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底部设有曝气装置,通过曝气装置向该区域提供氧气,溶解氧控制在0.5毫克每升以下,在该区域内反硝化细菌利用好氧区中经混合液回流而来的硝酸盐及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去除COD及脱氮的目的;
(3)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中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三隔墙上部流水通道处的泥膜分离器进入第一折流区,再从第一折流区底部的流水通道进入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内设有总体积为该区域体积的15%-20%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并通过曝气装置给该区域提供氧气,溶解氧控制在2毫克每升以上,在该区域聚磷菌在利用废水中剩余的有机物的同时分解体内储存的PHB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并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储存于体内,降低出水中的磷;
(4)经过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中,沉淀池是由折流池和污泥沉淀池组成,在污泥沉淀池内设有总体积占该池体体积4-7%的悬浮式生物填料,经过沉淀池沉淀、澄清和过滤之后得到清水;沉淀之后的污泥通过回流泵回流到进水布水厌氧区内与该区域进入的污水混合,进行下一次的污水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进水布水厌氧区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占进水布水厌氧区体积的10%,设置在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内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占高负荷兼氧生物处理区体积的15%;设置在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内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占低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区体积的15%;设置在污泥沉淀池内的悬浮式生物填料占污泥沉淀池体积的5%。
CN201410271758.9A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Active CN104030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1758.9A CN104030441B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1758.9A CN104030441B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0441A CN104030441A (zh) 2014-09-10
CN104030441B true CN104030441B (zh) 2016-05-18

Family

ID=51461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71758.9A Active CN104030441B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304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4766B (zh) * 2016-04-29 2019-04-19 贵州建工安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CN105906043B (zh) * 2016-06-12 2019-01-22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能源自给的高浓度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6045203A (zh) * 2016-06-30 2016-10-26 北京中大立信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Lsp污泥减量生物处理系统及其水处理方法
CN106116063B (zh) * 2016-08-29 2023-10-17 武汉汇中大川自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物血清类制药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6186580A (zh) * 2016-08-31 2016-12-07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液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6904740A (zh) * 2017-03-29 2017-06-30 天津西敦津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的污水处理设备及应用
CN106830297A (zh) * 2017-03-29 2017-06-13 天津西敦津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轻颗粒系统及其方法
CN108059247A (zh) * 2017-12-31 2018-05-22 温州大学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9052871A (zh) * 2018-10-15 2018-12-21 北京赛林新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散式生物流化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9368946A (zh) * 2018-12-18 2019-02-22 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耦合氮磷回收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CN109987707A (zh) * 2019-04-25 2019-07-09 于萍 一种与mbbr耦合的悬浮填料沉淀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5792A (ja) * 1982-12-23 1984-07-04 Nishihara Environ Sanit Res Corp 有機性廃水の処理方法
JPH0966293A (ja) * 1995-08-31 1997-03-11 B Bai B:Kk 低負荷汚水の処理装置
CN102583911A (zh) * 2012-03-29 2012-07-18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曝气生物流化床及用该装置进行线路板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CN203558907U (zh) * 2013-11-22 2014-04-23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沉淀澄清过滤的污水处理池
CN203938524U (zh) * 2014-06-18 2014-11-12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5792A (ja) * 1982-12-23 1984-07-04 Nishihara Environ Sanit Res Corp 有機性廃水の処理方法
JPH0966293A (ja) * 1995-08-31 1997-03-11 B Bai B:Kk 低負荷汚水の処理装置
CN102583911A (zh) * 2012-03-29 2012-07-18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曝气生物流化床及用该装置进行线路板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CN203558907U (zh) * 2013-11-22 2014-04-23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沉淀澄清过滤的污水处理池
CN203938524U (zh) * 2014-06-18 2014-11-12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0441A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0441B (zh)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00545103C (zh)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5502825B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CN101857344B (zh) 应用轻质陶粒悬浮填料移动床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EP0302545A2 (en) Process for the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waters
CN102659244A (zh) 一体化内循环式脱氮除碳生物膜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8585384B (zh) 一种mbbr高标准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8585385B (zh) 一种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1525204A (zh) 一种乡村污水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09264864A (zh) 一种耦合除臭及强化脱氮除磷的“主-辅”活性污泥方法
CN110040917A (zh) 一种黑臭水体的快速净化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0040916A (zh) 一种黑臭水体的成套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4817239A (zh) 一种新型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5271520A (zh) 环形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应用
CN105923906A (zh) 一种多点进水生物膜耦合磷吸附装置处理污水的结构及方法
CN218910039U (zh) 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
CN201857327U (zh) 生活污水处理用复合式生物膜一体型反应器
CN203938524U (zh) 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
CN209872514U (zh) 基于a2o的复合生态反应器
CN105923771A (zh) 一种自循环生物脱氮反应器
CN208104176U (zh) 一种集装箱复合式流动载体型污水处理设备
CN208234621U (zh) 原位治理黑臭水体的多级复合生物膜反应器
CN110451723B (zh) 一种混合填料流化池耦合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5933527U (zh) 一种污水深度脱氮用一体化设备
CN209906446U (zh) 一种基于圆形罐体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7

Address after: 430000 room 1, floor 11, No. 181, Jianghan Second Road, Jiang'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Huizhong Dachuan automatic contro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 77 Shengli Street, Jiang'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DONGCHUAN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