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5391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5391A
CN104025391A CN201280064484.5A CN201280064484A CN104025391A CN 104025391 A CN104025391 A CN 104025391A CN 201280064484 A CN201280064484 A CN 201280064484A CN 104025391 A CN104025391 A CN 104025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electric power
auxiliary section
breech lock
power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44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村刚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25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5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engaging or disengaging the two parts of a coupl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70/00Problem solutions or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L2270/30Preventing theft during charging
    • B60L2270/32Preventing theft during charging of electri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70/00Problem solutions or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L2270/30Preventing theft during charging
    • B60L2270/34Preventing theft during charging of pa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在闩锁爪(132)缩回连接器配合部(111)的情况下,通过闩锁臂(131)的摆动释放闩锁片(133)到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部(143B)的闩锁。在锁爪(122)缩回连接器配合部(111)的情况下,通过锁臂(121)的摆动进行锁片(123)到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部(143A)的闩锁,并且在锁爪(122)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突出的情况下通过锁臂(121)的摆动被释放。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用于给安装在诸如电动车辆或混合电动车辆的车辆上的电池充电。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用于给安装在诸如电动车辆(EV)或混合电动车辆(HEV)的车辆上的电池充电。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200可配合至设置有电力接收端子301的电力接收连接器300,并包括馈电端子211,当电连接器200处于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300的状态时,该馈电端子211连接至电力接收端子301。
电连接器200包括:连接器配合部210,该连接器配合部210中设置有馈电端子211,并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300;以及连接器外壳220,该连接器外壳220容纳连接至馈电端子211的电线W。
在连接器外壳220中,连接至在连接器配合部210内的馈电端子211的电线W经由手柄部221延伸至外部,并且根据馈电端子211、电线W等的滑动操作来吸收伸长/收缩的滑动部230设置在连接器配合部210与手柄部221之间。
当使电连接器200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300时,用户握住手柄部221并将电连接器200压在电力接收连接器300上,以使连接器配合部210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300。其后,当用户握住手柄部221并拉动(转动)转杆240时,馈电端子211通过滑动部230与电线W一起滑动,从而完成与电力接收连接器300的电力接收端子301的配合。此时,手柄部221还在配合方向上移动,并且滑动部230吸收滑动量。
电连接器200设置有杠杆锁定机构250,该杠杆锁定机构250防止转杆240在馈电端子211与电力接收端子301连接到一起时转动。因此,在馈电端子211与电力接收端子301连接到一起时,可防止馈电端子211在配合释放方向上滑动,从而可防止馈电端子211与电力接收端子301之间的连接在电池的充电期间意外地断开。
[引证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审专利公布No.10-275653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相关的电连接器200中,即使当连接器配合部210未处于完全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300的状态时,由于设置在连接器配合部210与手柄部221之间的滑动部230可能收缩,从而使馈电端子221可能与电线W一起移向配合侧,所以电池可能处于可充电的状态。
也就是说,由于电连接器200不能检测电力接收连接器300与连接器配合部210彼此是否完全配合,所以在电力接收连接器300与连接器配合部210处于半配合到一起的状态时可能给电池充电。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检测电力接收连接器与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配合状态,从而能更加可靠地改善安全性。
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包括被构造成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的连接器配合部,并容纳电线;馈电端子,该馈电端子设置在所述连接器配合部中,并连接至电线,该馈电端子被构造成在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配合到一起的配合状态下连接至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的电力接收端子;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所述配合状态下防止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彼此分离;配合检测机构,该配合检测机构被构造成检测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配合状态;以及锁定释放单元,该锁定释放单元包括:操作部,该操作部可从所述连接器外壳前进并且可缩回至所述连接器外壳;以及闩锁部,该闩锁部被构造成在所述操作部缩回至所述连接器外壳的情况下闩锁至所述锁定机构的一部分和所述配合检测机构的一部分。当在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配合状态下释放所述闩锁部的闩锁时,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操作部被构造成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连接器外壳前进的方向上移动并变成可操作,以使得能够释放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所述配合状态。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单元,该第一锁定单元包括:锁臂,该锁臂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外壳中,锁爪,该锁爪设置在所述锁臂的在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一侧的一端处,并且可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突出和缩回,以及锁片,该锁片设置在所述锁臂的另一端处,并且可闩锁至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在所述锁爪缩回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锁臂的摆动进行所述锁片到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的闩锁。在所述锁爪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突出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锁臂的摆动释放所述锁片到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的闩锁。所述配合检测机构包括:闩锁臂,该闩锁臂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外壳中,闩锁爪,该闩锁爪设置在所述闩锁臂的在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一侧的一端处,并且可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突出和缩回,以及闩锁片,该闩锁片设置在所述闩锁臂的另一端处,并且可闩锁至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所述闩锁爪设置于在所述连接器配合部配合至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的配合方向上比所述锁爪更近的一侧处。在所述闩锁爪缩回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闩锁臂的摆动释放所述闩锁片到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的闩锁。
根据以上构造,闩锁爪设置于在连接器配合部到电力接收连接器的配合方向上比锁爪更近的一侧处。在闩锁爪缩回连接器配合部的情况下,通过闩锁臂的摆动释放闩锁片到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的闩锁。因此,闩锁爪比锁爪更晚地通过紧靠电力接收连接器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中。因此,除非锁片与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之间的通过锁臂的摆动的所述闩锁被释放,否则闩锁片与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的通过闩锁臂的摆动的所述闩锁不被释放。
也就是说,只有当锁片与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之间的闩锁被释放时,电力接收连接器与连接器配合部才未处于完全配合到一起的状态,从而锁定释放单元的操作部并不从连接器外壳突出,并仍然不可操作。另一方面,当锁片与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之间的闩锁被释放以及闩锁片与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之间的闩锁被释放时,电力接收连接器与连接器配合部处于完全配合到一起的状态,从而锁定释放单元的操作部从连接器外壳突出并变成可操作。因此,可根据锁定释放单元的操作部的位置状态检测电力接收连接器与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配合状态。因此,可防止在半配合状态下给电池充电,从而使得能够更加可靠地改善稳定性。
在锁爪处于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中的状态时,锁臂摆动,并且锁片闩锁至第一闩锁槽部。在锁爪处于从连接器配合部突出的状态时,锁臂摆动,并且锁片到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的闩锁被释放。也就是说,除非锁爪从连接器配合部突出(也就说,除非锁爪锁定至电力接收连接器),否则锁片与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之间的通过锁臂的摆动的所述闩锁不被释放。因此,直到锁爪锁定至电力接收连接器为止,锁定释放单元的操作部不会从连接器外壳突出,并且可使该操作部不可操作,从而使得能够更加可靠地改善安全性。
闩锁爪可沿着配合方向设置有锁爪。
根据以上构造,闩锁爪沿着配合方向设置有锁爪。因此,例如,当电力接收连接器被损坏时,即使当锁爪未抵靠电力接收连接器并且只有闩锁爪抵靠电力接收连接器并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中时,锁片与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之间的闩锁也不被释放。因此,当电力接收连接器与连接器配合部未处于完全配合到一起的状态时(也就是说,当锁爪未锁定至电力接收连接器时),锁定释放单元的操作部不会从连接器外壳突出,并且可使锁定释放单元的操作部不可操作。
锁定机构可包括第二锁定单元,该第二锁定单元包括:辅助臂,该辅助臂连接至锁臂;以及辅助闩锁片,该辅助闩锁片设置在辅助臂的端部,并被构造成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辅助闩锁片可设置在面对辅助闩锁片的位置处。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可包括被构造成闩锁至锁片的第一闩锁部以及被构造成闩锁至辅助闩锁片和闩锁片的第二闩锁部。
根据以上构造,辅助闩锁片设置在面对锁片的位置处。因此,锁片与辅助闩锁片可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的闩锁部(第一闩锁部和第二闩锁部),从而使得能够提供双重锁定。因此,即使当辅助闩锁片与第二闩锁部之间的闩锁被释放时,锁定释放单元的操作部也不会从连接器外壳突出并且是不可操作的,直到锁片与第一闩锁部之间的闩锁被释放为止。因此,能可靠地防止锁定释放单元的操作部从连接器外壳的意外突出。
第一锁定单元可包括:锁臂轴,该锁臂轴被构造成将锁臂枢转地支撑成可摆动;以及锁臂偏压构件,该锁臂偏压构件被构造成在锁爪从连接器配合部突出的方向上偏压锁臂。配合检测机构可包括:闩锁臂轴,该闩锁臂轴被构造成将闩锁臂枢转地支撑成可摆动;以及闩锁臂偏压构件,该闩锁臂偏压构件被构造成在闩锁爪从连接器配合部突出的方向上偏压闩锁臂。锁定释放单元可包括释放偏压构件,该释放偏压构件被构造成在操作部从连接器外壳前进的方向上偏压锁定释放单元。
根据上述构造,能够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检测电力接收连接器与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配合状态,从而能更加可靠地改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相关电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6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锁定单元(锁臂在此被省略)的邻近的放大透视图和锁爪与闩锁爪的平面/侧视图。
图7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锁定单元的一部分和第二锁定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释放单元的邻近的放大透视图。
图9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锁定单元和可馈电性判定机构(第二锁定单元在此被省略)的邻近的放大透视图(No.1)。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锁定单元和可馈电性判定机构(第二锁定单元在此被省略)的邻近的放大透视图(No.2)。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释放单元和可馈电性判定机构的邻近的放大透视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可馈电性判定机构的邻近的放大透视图(No.1)。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可馈电性判定机构的邻近的放大透视图(No.2)。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释放开关保持部的邻近的放大透视图。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内部的平面图(顶视图)。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操作(分离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操作(配合状态)的横截面视图(No.1)。
图18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操作(配合状态)的横截面视图(No.2)。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和锁定释放单元的邻近的放大透视图(No.1)。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操作(配合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和锁定释放单元的邻近的放大透视图(No.2)。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可馈电性判定机构的可动轴的操作的放大透视图(No.1)。
图23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可馈电性判定机构的可动轴的操作的放大透视图(No.2)。
图24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操作(分离状态)的横截面视图(No.1)。
图25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操作(分离状态)的横截面视图(No.2)。
图26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操作的横截面视图(图25的局部放大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具体地,将描述(1)电连接器的构造;(2)电连接器的操作;(3)功能和效果;以及(4)其他实施例。
此外,在附图的以下说明中,给相同的或相似的部分以相同的或相似的参考数字。然而,应指出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尺寸比率等与实际不同。
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考虑以下说明确定。另外,在相互的附图之间的尺寸关系和比率中可能存在某些差异。
(1)电连接器的构造
首先,将参考图2至15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构造。图2至1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构造的视图。
如图2至4所示,电连接器100可配合至设置有用于馈电的电力接收端子11A(参见图4)的电力接收连接器10,并包括馈电端子111A,当电连接器100处于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状态时,该馈电端子111A连接至电力接收端子11A。如图4所示,电力接收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壳体11,该连接器壳体11容纳电力接收端子11A以及用于诸如发信号/显示的控制电路的信号端子11B;以及罩部12,该罩部12与连接器壳体11一体,并具有配合至电连接器100的前端(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外周)的内周。
如图3和4所示,电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外壳110、锁定机构120、配合检测机构130、锁定释放单元140、可馈电性判定机构150以及释放开关保持部160。
(连接器外壳)
连接器外壳110具有柱体形状。如图5所示,连接器外壳110包括连接器配合部111,在该连接器配合部111中设置有馈电端子111A,且该连接器配合部111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连接器壳体11,并且该连接器外壳110容纳连接至馈电端子111A的电线W。
容纳馈电端子111A的端子接纳室112设置在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右侧和左侧,并且容纳用于诸如发信号/显示的控制电路的信号端子111B的复合端子接纳室113设置在连接器配合部111的顶部和底部(参见图2)。电线W通过压接等连接至馈电端子111A和信号端子111B。
如图3至5所示,容纳锁定机构120、配合检测机构130以及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锁定腔室114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10中的电线W上方。由操作者握持的手柄部115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10的后侧底部,并且电线W通过手柄部115延伸至外部。
(锁定机构)
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处于配合到一起的状态时(即,在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配合到一起的配合状态下),锁定机构120防止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电连接器100之间的分离。如图5所示,锁定机构120包括第一锁定单元120A和第二锁定单元120B。
如图5和8至10所示,第一锁定单元120A包括:分叉的锁臂121,该分叉的锁臂121可摆动地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10中;锁爪122(图2、4和5),该锁爪122设置在锁臂121的在电力接收连接器10侧上的一端,并可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外周突出/缩回;以及锁片123,该锁片123设置在锁臂121的另一端,并且可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
锁臂121被锁臂轴124枢转地支撑成可摆动,并且锁爪122被作为锁臂偏压构件的螺旋弹簧125朝着向上方向TD偏压,该向上方向TD是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外周起的突出方向。
锁臂121在锁爪122这侧从锁臂轴124在与配合/分离方向FSD垂直的宽度方向WD上弯曲(参见图8至10)。锁臂121在锁臂轴124的位置处在向下方向BD上弯曲,并且锁片123在配合/分离方向FSD上从弯曲的前端延伸(参见图5和8至10)。
配合/分离方向FSD包括使电连接器100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方向(在下文中被称作是“配合方向FD”)和使电连接器100与电力接收连接器10分离的方向(在下文中被称作是“分离方向SD”)。
锁臂121设置有按压微动开关MS的按压部121A(参见图14),该微动开关MS可检测锁爪122从形成在连接器配合部111处的切口116(参见图2、4和5)的突出/缩回。如图7(a)所示,当锁爪122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切口116突出时,按压部121A并不按压微动开关MS。如图7(b)所示,当锁爪122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时,按压部121A按压微动开关MS。
支撑第二锁定单元120B的支撑槽121B(参见图8至10)形成在锁臂121处,并且第二锁定单元120B紧靠支撑槽121B的边缘部,并从而与锁臂121一起摆动。
锁爪122可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切口116突出(前进)至外部,也可缩回(撤退)至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切口116。锁爪122的电力接收连接器10侧设置有在配合/分离方向FSD上倾斜的凸轮面122A,并且锁爪122的分离方向SD侧设置有与配合/分离方向FSD垂直的锁定面122B(参见图6(b))。
锁片123在向上方向TD上延伸,并且可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第一闩锁槽部143A)。锁片123设置在面对随后将描述的配合检测机构130的闩锁片133的位置。在与配合/分离方向FSD垂直的宽度方向WD上开口的气隙123A(参见图8至10)设置在锁片123与锁臂121之间。
在锁爪122处于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的状态时,锁臂121摆动,使得锁片123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第一闩锁槽部143A)。在锁爪122处于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突出的状态时,锁臂121摆动,使得锁片123到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的闩锁被释放。
如图5和6所示,第二锁定单元120B包括:辅助臂126,该辅助臂126连接至锁臂121;以及辅助闩锁片127,该辅助闩锁片127设置在辅助臂126在配合方向FD的近侧上的端部,并且可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第二闩锁槽部143B)。
辅助臂126被锁臂轴124枢转地支撑成可摆动,并且辅助闩锁片127在向下方向BD上被螺旋弹簧129偏压。辅助臂126设置于在锁臂121处形成的支撑槽121B中,并且与锁臂121一起摆动。
辅助闩锁片127在向下方向BD上延伸,并且可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第二闩锁槽部143B)。辅助闩锁片127设置在面对锁片123的位置。在锁爪122处于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的状态时,锁臂121摆动,使得辅助闩锁片127到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第二闩锁槽部143B)的闩锁被释放。
辅助闩锁片127的电力接收连接器10侧设置有与配合/分离方向FSD垂直的锁定面127B,并且辅助闩锁片127的分离方向SD侧设置有在配合/分离方向FSD上倾斜的凸轮面127A(参见图6(a)和8)。
(配合检测机构)
配合检测机构130检测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之间的配合状态。如图5和8至10所示,配合检测机构130包括:闩锁臂131,该闩锁臂131可摆动地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10中;闩锁爪132(图2、4和5),该闩锁爪132设置在闩锁臂131的在电力接收连接器10侧上的一端,并可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突出/缩回;以及闩锁片133,该闩锁片133设置在闩锁臂131的另一端,并且可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第二闩锁槽部143B)。
闩锁臂131由闩锁臂轴134枢转地支撑,并且闩锁爪132被作为闩锁臂偏压构件的螺旋弹簧135朝着向上方向TD偏压,该向上方向TD是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外周起的突出方向。
闩锁臂131包括作为闩锁状态释放部的突起131A(参见图6),当随后描述的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第二闩锁槽部143B)与闩锁片133闩锁到一起时,该突起131A释放闩锁槽部143与释放开关保持部160(随后将描述的保持闩锁片162)之间的闩锁。突起131A在向下方向BD上突出,以紧靠释放开关保持部160(随后将描述的保持臂161)。
闩锁爪132可从形成在连接器配合部111处的切口116突出(前进)至外部或缩回(撤退)。闩锁爪132的电力接收连接器10侧设置有在配合/分离方向FSD上倾斜的凸轮面132A,并且闩锁爪132的分离方向SD侧设置有与配合/分离方向FSD垂直的垂直面132B(参见图6(c))。闩锁爪132被设置于在配合方向FD上比锁爪122更近的一侧(也就是说,在锁爪122的分离方向SD侧上),并且沿着配合/分离方向FSD(或沿着配合方向FD)设置有锁爪122。
闩锁爪132在宽度方向WD上的宽度W2比锁爪122在宽度方向WD上的宽度W1小(参见图6(b)和6(c))。也就是说,当从电连接器100的前侧观察时,闩锁爪132设置在锁爪122的投影面内。
闩锁片133被设置于在连接器配合部111到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配合方向上比锁爪122更近的一侧上。在闩锁爪132处于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的状态时,闩锁臂131摆动,使得闩锁片133到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第二闩锁槽部143B)的闩锁被释放。
(锁定释放单元)
锁定释放单元140在配合/分离方向FSD上可滑动,并且被螺旋弹簧144向配合方向FD的后侧(也就是说,分离方向SD侧)偏压。如图5所示,锁定释放单元140包括:释放开关141,该释放开关141作为操作部,可从连接器外壳110前进/可缩回至连接器外壳110;以及释放本体部142,该释放本体部142与释放开关141一体。锁定释放单元140通过释放开关141的按压操作释放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之间的闩锁状态。
释放本体部142设置有作为闩锁部的闩锁槽部143,该闩锁槽部143闩锁至连接器外壳110中的锁定机构120的一部分(锁片123和辅助闩锁片127)并闩锁至配合检测机构130的一部分(闩锁片133)。闩锁槽部143包括:第一闩锁槽部143A,该第一闩锁槽部143A闩锁至锁片123;以及第二闩锁槽部143B,该第二闩锁槽部143B闩锁至辅助闩锁片127。第一闩锁槽部143A设置在释放本体部142的底侧,并且第二闩锁槽部143B设置在释放本体部142的顶侧,以面对第一闩锁槽部143A。
被作为释放偏压构件的螺旋弹簧144偏压的弹簧支撑部142A设置在释放本体部142的上侧上。通过螺旋弹簧144向释放本体部142的偏压,释放开关141可在从连接器外壳110突出的方向(也就是说,分离方向SD)上移动。也就是说,在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处于配合到一起的状态时,当到闩锁槽部143的闩锁被完全释放时,释放开关141在分离方向SD上移动并变成可操作的,使得锁定释放单元140可用于释放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之间的配合状态。
制约壁面145(图11至13)设置在释放本体部142下方,并且可在微动开关151与可馈电性判定机构150的可动轴153之间沿配合/分离方向FSD移动。
制约壁面145与释放开关141和释放本体部142一起在配合/分离方向FSD上移动。具体地,当所有闩锁片(锁片123、辅助闩锁片127以及闩锁片133)闩锁至闩锁槽部143时,释放开关141处于被按压的状态,并且制约壁面145位于微动开关151与可动轴153之间,如图12所示。另一方面,当到闩锁槽部143的闩锁被完全释放时,释放开关141从连接器外壳110突出,使得制约壁面145从微动开关151与可动轴153之间的一部分缩回,如图13所示。
(可馈电性判定机构)
通过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处于配合到一起的状态时(在完全配合状态下)允许馈电,和通过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处于半配合到一起的状态时(在不完全配合状态下)禁止馈电,可馈电性判定机构150判定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之间的可馈电性。
如图8至10、11和12所示,可馈电性判定机构150包括微动开关151以及螺线管152,该螺线管152设置于在宽度方向WD上与微动开关151间隔开的位置。
当微动开关151并非处于被螺线管152的一部分(以下将描述的可动轴153)紧靠的状态时,微动开关151使电流不从电连接器100流向电力接收连接器10。
螺线管152包括:可动轴153,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和连接器配合部111从半配合状态变成配合状态时,该可动轴153在宽度方向WD上移动;以及制约臂154(参见图9和10),该制约臂154根据可动轴153的移动而移动。
可动轴153根据来自电力供应单元(未图示)的信息(指令)移动,该电力供应单元连接至从手柄部115延伸至外部的电线W的端部。当锁定释放单元140的上述制约壁面145位于微动开关151与可动轴153之间时,可动轴153并未紧靠微动开关151(参见图12)。
制约臂154可从形成在锁臂121处的气隙123A插入/拔出。制约臂154插入气隙123A中以制约锁臂121的摆动。如图8至10所示,制约臂154包括:连接部154A,该连接部154A连接至可动轴153;臂部154B,该臂部154B设置在配合/分离方向FSD上;以及前端部154C,该前端部154C可插入气隙123A。例如,如图9所示,当可动轴153处于与微动开关151间隔开的状态时,前端部154C位于气隙123A外。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当前端部154C与可动轴153一起在宽度方向WD上移动并且可动轴153处于紧靠微动开关151的状态时,前端部154C位于气隙123A内。
(释放开关保持部)
当释放开关141处于被按压的状态时,释放开关保持部160保持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释放开关141。如图14和15所示,释放开关保持部160包括:保持臂161,该保持臂161可摆动地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10中;以及保持闩锁片162,该保持闩锁片162设置在保持臂161的在配合方向FD上的近侧端部,并且在按压释放开关141的位置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二闩锁槽部143B。
保持臂161由保持臂轴163枢转地支撑,并且在配合方向FD上的后侧(也就是说,分离方向SD侧)被作为保持臂偏压构件的螺旋弹簧164朝着向下方向BD偏压。
(2)电连接器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操作。图16至2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操作的视图。
当处于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状态时,电连接器100根据来自电力供应单元(未图示)的信息(指令)给安装在诸如电动车辆(EV)或混合电动车辆(HEV)的车辆上的电池(未图示)充电,该电力供应单元连接至从手柄部115延伸至外部的电线W的端部。
(从分离状态到配合状态)
如图16所示,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电连接器100处于彼此分开的状态时,锁爪122和闩锁爪132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切口116突出。此时,闩锁片133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二闩锁槽部143B。由于第二锁定单元120B的辅助闩锁片127从闩锁片133设置在分离方向SD侧上,所以当辅助闩锁片127未处于完全闩锁至第二闩锁槽部143B,同时闩锁片133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之间的闩锁被释放时,辅助闩锁片127处于可立即闩锁至第二闩锁槽部143B的状态。在该分离状态下,释放开关141处于不可操作的状态。
随后,如图17所示,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电连接器100逐渐配合到一起时,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罩部12使锁爪122缩回(将锁爪122按压)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然后,锁臂121摆动,从而辅助闩锁片127脱离第二闩锁槽部143B。此时,闩锁片123插入到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一闩锁槽部143A中。
随后,如图18所示,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电连接器100进一步配合到一起时,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罩部12将闩锁爪132按压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然后,闩锁臂131摆动,从而闩锁片133从第二闩锁槽部143B移开。然后,如图19所示,锁片123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一闩锁槽部143A,并且释放开关141仍然处于不可操作的状态。
随后,如图20所示,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电连接器100完全配合到一起时,锁爪122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切口116伸入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罩部12中,以被闩锁至电力接收连接器10,并且锁片123从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一闩锁槽部143A移开。
如图20和21所示,由于到闩锁槽部143的所有闩锁被释放,所以释放开关141朝着分离方向SD移动。因此,位于微动开关151与可动轴153之间的锁定释放单元140的制约壁面145移向分离方向SD侧。然后,如图22所示,可馈电性判定机构150的可动轴153沿着宽度方向WD突出,并按压微动开关151,从而变成可充电状态。
(充电模式)
如图23所示,在充电模式下,即使当释放开关141将要在配合方向FD上移动时,制约壁面145撞到紧靠微动开关151的可动轴153。这可能造成不能够操作释放开关141。
另外,制约臂154插入到锁臂121的气隙123A中(参见图10)。因此,即使当释放开关141将要在配合方向141上移动时,也能够防止锁臂121的摆动,使得能防止锁爪122从连接器壳体11移开。
因此,当给安装在车辆上的电池(未图示)充电时,可防止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之间的配合被意外地释放。
(从配合状态到分离状态)
当安装至车辆的电池(未图示)的充电完成时,螺线管152的可动轴153返回至初始状态,使得微动开关151与可动轴153之间的紧靠被释放(参见图13)。然后,在微动开关151与可动轴153之间出现间隙,并且制约臂154从锁臂121的气隙123A缩回(参见图9)。因此,锁定释放单元140可沿着配合方向FD移动。
随后,如图24所示,当释放开关141向配合方向FD侧按压时,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释放本体部142抵靠锁臂121的倾斜面121C,并在倾斜面121C上滑动。然后,由于锁臂121摆动,锁片123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一闩锁槽部143A,并且释放开关保持部160的保持闩锁片162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二闩锁槽部143B。此时,由于锁爪122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所以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电连接器100可彼此分离。
随后,如图25和26所示,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电连接器100逐渐彼此分离时,闩锁臂131摆动,并且闩锁爪132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切口116突出,使得闩锁片133被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二闩锁槽部143B。此时,锁臂131的突起131A使保持臂161摆动,使得配合方向FD侧在向下方向BD上处于比保持臂161的保持臂轴163更低的位置。因此,释放开关保持部160的保持闩锁片162从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二闩锁保持部143B移开。
然后,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电连接器100彼此完全分离时,锁爪122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的切口116突出(参见图16)。同时,锁片123从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一闩锁槽部143A移开,并且辅助闩锁片127处于可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第二闩锁槽部143B的状态。
(3)操作和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锁爪122处于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的状态时,锁臂121与辅助臂126摆动,使得辅助闩锁片127到第二闩锁槽部143B的闩锁被释放。另外,闩锁爪132设置于在连接器配合部111到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配合方向FD上在比锁爪122更近的一侧上。当闩锁爪132处于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的状态时,闩锁臂131摆动,使得闩锁片133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之间的闩锁被释放。因此,闩锁爪132比锁爪122晚地通过紧靠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罩部12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因此,除非辅助闩锁片127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之间的通过辅助臂126的摆动的所述闩锁被释放,否则,闩锁片133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之间的通过闩锁爪132的摆动的所述闩锁并不被释放。
也就是说,只有当辅助闩锁片127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之间的通过辅助臂126的摆动的所述闩锁被释放时,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才未处于完全配合到一起的状态,从而释放开关141并不从连接器外壳箱体110突出,并仍然不可操作。另一方面,当锁片123或辅助闩锁片127与闩锁槽部143之间的闩锁被释放以及闩锁片133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之间的闩锁被释放时,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处于完全配合到一起的状态,从而释放开关141从连接器外壳110突出并且可操作。因此,可根据释放开关141的位置状态检测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之间的配合状态。因此,可防止在半配合状态下给电池充电,从而使得能够更加可靠地改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闩锁爪132沿着配合方向FD设置有锁爪122。因此,例如,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连接器壳体11或罩部12被损坏时,即使当锁爪122未抵靠电力接收连接器10的罩部12并且只有闩锁爪132抵靠罩部12并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时,锁片123或辅助闩锁片127与闩锁槽部143之间的闩锁也不被释放。因此,当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未处于完全配合到一起的状态时(也就是说,当锁爪122未锁定至连接器壳体11时),释放开关141不会从连接器外壳110突出,并且可使该释放开关141不可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锁片123设置在面对辅助闩锁片127的位置。因此,锁片123与辅助闩锁片127可闩锁至锁定释放单元140的闩锁槽部143(第一闩锁槽部143A和第二闩锁槽部143B),从而可以提供双重锁定。因此,即使当辅助闩锁片127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之间的闩锁被释放时,释放开关141也不会从连接器外壳110突出并且是不可操作的,直到锁片123与第一闩锁槽部143A之间的闩锁被释放为止。因此,能可靠地防止释放开关141从连接器外壳110意外突出。
在本实施例中,在锁爪122处于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的状态时,锁臂121摆动,并且锁片123闩锁至第一闩锁槽部143A。在锁爪122处于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突出的状态时,锁臂121摆动,并且锁片123到第一闩锁槽部143A的闩锁被释放。也就是说,除非锁爪122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突出(也就说,除非锁爪122锁定至电力接收连接器10),否则锁片123与第一闩锁槽部143A之间的通过锁臂121的摆动的所述闩锁不被释放。因此,直到锁爪122锁定至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为止,释放开关141不会从连接器外壳110突出并且是不可操作的,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改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闩锁爪132的宽度W2比锁爪122的宽度W1小。因此,能够防止锁爪122未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并且只有闩锁爪132意外缩回到连接器配合部111中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制约壁面145设置在释放本体部142下方,并且可在微动开关151与可馈电性判定机构150的可动轴153之间在配合/分离方向FSD上移动。因此,当释放开关141从连接器外壳110突出并且可操作时,制约壁面145从微动开关151与可动轴153之间的部分缩回。因此,除非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未完全配合到一起,否则微动开关151不接通,并且可防止给电池充电。
此外,在充电模式下,即使当释放开关141将要在配合方向FD上移动时,制约壁面145撞到紧靠微动开关151的可动轴153。因此,在充电模式下,可防止释放开关141在配合方向FD上移动,使得能防止释放开关141的操作。也就是说,在充电模式下,可防止锁爪122从电力接收连接器10移开并被释放,使得可防止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由于它们的配合误差而彼此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制约壁154可根据可动轴153的移动插入到锁臂121的气隙123A中/从该气隙123A缩回,并且制约壁154插入到气隙123A中以制约锁臂121的摆动。因此,当锁爪122处于从连接器配合部111突出的状态时,锁臂121不摆动。因此,可防止电力接收连接器10与连接器配合部111之间的配合在充电期间被意外地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还包括释放开关保持部160,该释放开关保持部160在释放开关141处于被按压的状态时保持锁定释放单元140的位置。因此,甚至当没有在配合方向FD上连续地按压释放开关141时,释放开关141不会从连接器外壳110突出,并且可被保持处于不可操作的状态。因此,由于操作者在按压释放开关141时不需要进行操作,可操作性得到改善。
另外,闩锁臂131包括突起131A,当闩锁片133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闩锁到一起时,该突出131A释放保持闩锁片162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之间的闩锁。也就是说,在释放开关141并未从连接器外壳110突出时,保持闩锁片162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之间的闩锁被释放,并且闩锁片133与第二闩锁槽部143B被闩锁到一起。因此,当连接器配合部111与电力接收连接器10分开时,可防止释放开关141意外地从连接器外壳110突出。
(4)其他实施例
尽管已基于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声明和附图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从本公开中,各种替代性的实施例、示例和操作技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改变如下。具体地,尽管电连接器100被描述成给安装在诸如电动车辆(EV)或混合电动车辆(HEV)的车辆上的电池(未图示)充电的连接器,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电连接器100可用于给其它电池充电。
此外,尽管相应臂被描述成被作为偏压构件的螺旋弹簧偏压,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相应的臂可被其他弹簧、缸体等偏压。
此外,电连接器100的相应构造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说明,并且可以是能实现的任何其他构造。例如,仅要求电连接器100至少包括连接器外壳110、锁定机构120、配合检测机构130以及锁定释放单元140。电连接器100可不包括可馈电性判定机构150和释放开关保持部160。
如上所述,本发明当然包括在此没有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因此,应仅根据基于以上说明被认为合适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详述的主题确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2012年1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007303的全部内容在此并入作为参考。

Claims (4)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包括被构造成配合至电力接收连接器的连接器配合部,并容纳电线;
馈电端子,该馈电端子设置在所述连接器配合部中,并连接至电线,该馈电端子被构造成在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配合到一起的配合状态下连接至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的电力接收端子;
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所述配合状态下防止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彼此分离;
配合检测机构,该配合检测机构被构造成检测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配合状态;以及
锁定释放单元,该锁定释放单元包括:操作部,该操作部可从所述连接器外壳前进并且可缩回至所述连接器外壳;以及闩锁部,该闩锁部被构造成在所述操作部缩回至所述连接器外壳的情况下闩锁至所述锁定机构的一部分和所述配合检测机构的一部分,
其中,当在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配合状态下释放所述闩锁部的闩锁时,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操作部被构造成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连接器外壳前进的方向上移动并变成可操作,以使得能够释放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之间的所述配合状态,
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第一锁定单元,该第一锁定单元包括:
锁臂,该锁臂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外壳中,
锁爪,该锁爪设置在所述锁臂的在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一侧的一端处,并且可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突出和缩回,以及
锁片,该锁片设置在所述锁臂的另一端处,并且可闩锁至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锁爪缩回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锁臂的摆动进行所述锁片到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的闩锁,
其中,在所述锁爪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突出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锁臂的摆动释放所述锁片到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的闩锁,
其中,所述配合检测机构包括:
闩锁臂,该闩锁臂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外壳中,
闩锁爪,该闩锁爪设置在所述闩锁臂的在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一侧的一端处,并且可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突出和缩回,以及
闩锁片,该闩锁片设置在所述闩锁臂的另一端处,并且可闩锁至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并且
其中,所述闩锁爪设置于在所述连接器配合部配合至所述电力接收连接器的配合方向上比所述锁爪更近的一侧处,并且
其中,在所述闩锁爪缩回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闩锁臂的摆动释放所述闩锁片到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的闩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闩锁爪沿着所述配合方向设置有所述锁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二锁定单元,该第二锁定单元包括:
辅助臂,该辅助臂连接至所述锁臂,以及
辅助闩锁片,该辅助闩锁片设置在所述辅助臂的端部,并被构造成闩锁至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
所述辅助闩锁片设置在面对所述辅助闩锁片的位置处,以及
所述锁定释放单元的所述闩锁部包括:
第一闩锁部,该第一闩锁部被构造成闩锁至所述锁片,以及
第二闩锁部,该第二闩锁部被构造成闩锁至所述辅助闩锁片和所述闩锁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锁定单元包括:
锁臂轴,该锁臂轴被构造成将所述锁臂枢转地支撑成可摆动,以及
锁臂偏压构件,该锁臂偏压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锁爪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突出的方向上偏压所述锁臂,
所述配合检测机构包括:
闩锁臂轴,该闩锁臂轴被构造成将所述闩锁臂枢转地支撑成可摆动,以及
闩锁臂偏压构件,该闩锁臂偏压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闩锁爪从所述连接器配合部突出的方向上偏压所述闩锁臂,并且
所述锁定释放单元包括释放偏压构件,该释放偏压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连接器外壳前进的方向上偏压所述锁定释放单元。
CN201280064484.5A 2012-01-17 2012-12-20 电连接器 Pending CN1040253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7303 2012-01-17
JP2012007303A JP5815424B2 (ja) 2012-01-17 2012-01-17 電気コネクタ
PCT/JP2012/008149 WO2013108342A1 (en) 2012-01-17 2012-12-20 Electrical connec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5391A true CN104025391A (zh) 2014-09-03

Family

ID=47666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4484.5A Pending CN104025391A (zh) 2012-01-17 2012-12-20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47972B2 (zh)
EP (1) EP2805387B1 (zh)
JP (1) JP5815424B2 (zh)
CN (1) CN104025391A (zh)
WO (1) WO20131083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8935B2 (ja) * 2012-01-17 2015-10-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939927B2 (ja) * 2012-08-06 2016-06-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充電コネクタ
WO2014157196A1 (ja) * 2013-03-28 2014-10-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充電コネクタ
US9306327B1 (en) * 2015-04-17 2016-04-05 Osram Sylvania Inc. Clip for wire harness
US9281615B1 (en) * 2015-04-17 2016-03-08 OSRAM SLYVANIA Inc. Retainer clip for a wire harness
JP6452568B2 (ja) * 2015-07-24 2019-01-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819515B2 (ja) * 2017-08-29 2021-01-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CN113422258B (zh) 2021-08-24 2021-11-26 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7579A (en) * 1993-09-20 1995-05-23 Yazaki Corporation Feeding connector
US5558533A (en) * 1992-12-18 1996-09-24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264937A (zh) * 1999-01-26 2000-08-30 莫列斯公司 带有锁合机构和金属弹簧的电连接器
CN1396680A (zh) * 2001-07-09 2003-02-1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采用的连接器
WO2010032088A1 (en) * 2008-09-16 2010-03-25 Fci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3662B2 (ja) * 1993-07-14 2000-02-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充電用コネクタ
JP3076299B2 (ja) 1998-04-09 2000-08-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1034831A (ja) * 2009-08-03 2011-02-17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8533A (en) * 1992-12-18 1996-09-24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417579A (en) * 1993-09-20 1995-05-23 Yazaki Corporation Feeding connector
CN1264937A (zh) * 1999-01-26 2000-08-30 莫列斯公司 带有锁合机构和金属弹簧的电连接器
CN1396680A (zh) * 2001-07-09 2003-02-1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采用的连接器
WO2010032088A1 (en) * 2008-09-16 2010-03-25 Fci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49385A (ja) 2013-08-01
JP5815424B2 (ja) 2015-11-17
EP2805387B1 (en) 2016-03-30
WO2013108342A1 (en) 2013-07-25
US20140322950A1 (en) 2014-10-30
EP2805387A1 (en) 2014-11-26
US9147972B2 (en) 2015-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5388A (zh) 电连接器
CN104025391A (zh) 电连接器
CN104025392A (zh) 电连接器
EP280538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843773B1 (en) Connector device
US10148037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CN110690625B (zh) 连接器装置
JP2007123232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20130130539A1 (en) Connector
CN103872531A (zh) 用于高压电池的安全插头装置
CN115548731A (zh) 连接器装置
US90881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5733010A (zh) 连接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