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665B - 球窝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球窝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4665B
CN104024665B CN201280065117.7A CN201280065117A CN104024665B CN 104024665 B CN104024665 B CN 104024665B CN 201280065117 A CN201280065117 A CN 201280065117A CN 104024665 B CN104024665 B CN 104024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b
sliding contact
opening portion
contact member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51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4665A (zh
Inventor
西出哲弘
东海林勤
庄司春树
末永淳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96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95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536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8554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238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99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24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4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6Ball-joints; Other joi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degree of angular freedom, i.e. universal joints
    • F16C11/0619Ball-joints; Other joi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degree of angular freedom, i.e. universal joints the female part comprising a blind socket receiving the male part
    • F16C11/0623Construction or details of the socket member
    • F16C11/0628Construction or details of the socket member with linings
    • F16C11/0633Construction or details of the socket member with linings the linings being made of plas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6Ball-joints; Other joi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degree of angular freedom, i.e. universal joints
    • F16C11/0604Construction of the male part
    • F16C11/0609Construction of the male part made from two or mor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6Ball-joints; Other joi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degree of angular freedom, i.e. universal joints
    • F16C11/0685Manufacture of ball-joints and parts thereof, e.g. assembly of ball-joi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6Ball-joints; Other joi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degree of angular freedom, i.e. universal joints
    • F16C11/0695Mounting of ball-joints, e.g. fixing them to a connecting ro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08/00Plastics; Synthetic resins, e.g. rub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26/00Joining parts; Fasten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parts
    • F16C2226/30Material joints
    • F16C2226/36Material joints by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32Articulated members
    • Y10T403/32606Pivoted
    • Y10T403/32631Universal ball and socket
    • Y10T403/32737Universal ball and socket including liner, shim, or discrete sea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球窝接头及其制造方法,该球窝接头通过将球部(10)作为型芯而铸造保持架(2),并且将轴构件(11)与铸造后的球部(10)进行电阻焊接而成,该球窝接头具备:球部(10);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其具有使所述球部(10)的球面朝向相反的方向露出的第一开口部(31)以及第二开口部(32);保持架(2),其以所述球部(10)以及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为型芯进行铸造,一体成形有与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二开口部(32)突出的所述球部(10)相接的闭塞部(23);以及轴构件(11),其在铸造所述保持架(2)后通过电阻焊接而与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露出的所述球部(10)接合而构成球头螺栓(1)。

Description

球窝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例如机动车的稳定杆连杆、变速箱控制部等连杆机构中使用的球窝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球窝接头,已知有日本特开平9-189322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内容。该文献所公开的球窝接头由在轴构件的前端具有成为连杆机构的摆动中心的球的球头螺栓、以及覆盖该球头螺栓的球部的最大直径部且与该球部的球面滑动接触的保持架构成。
所述保持架通过将所述球部用作型芯的铸造来成形,通过将球度较高的轴承用钢球用作所述球部,从而,在该保持架处形成球部的球面转印成的球度较高的金属滑动接触面。另外,所述球头螺栓通过在所述保持架的铸造后将轴构件相对于所述球部进行电阻焊接而形成。为了该电阻焊接,需要在所述球部与轴构件之间流通焊接电流,将球部作为型芯而铸造的保持架与该球部密接,因此没有使电极与球部直接抵接,而是使电极与密接于球部的保持架抵接,由此在所述球部与轴构件之间流通焊接电流。
另外,如上所述地成形的保持架因铸造后产生的铸缩而密接于球部,这样的话无法使球头螺栓相对于保持架摆动。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球窝接头中,相对于球头螺栓而施加其轴向的冲击,通过铸造形成的保持架的金属滑动接触面被球部的球面轧制,从而在保持架与球部之间形成间隙而分离两者,使得球头螺栓能够相对于该保持架的摆动。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4-31677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球部与以其为型芯而铸造的保持架用树脂滑动接触构件分离的球窝接头。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覆盖球头螺栓的球部的最大直径部而与该球部的球面滑动接触,保持架覆盖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周围并且保持有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所述保持架通过将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所包覆的球部用作型芯的铸造而成形,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在具备防形于球部的球面的树脂滑动接触面的状态下固定于保持架,所述球头螺栓相对于该保持架的平滑运动得以确保。
另外,与所述的专利文献1相同,所述球头螺栓通过在所述保持架的铸造后将轴构件与所述球部进行电阻焊接而形成。其中,由于在球部与保持架之间存在树脂滑动接触构件,因此无法如专利文献1那样利用保持架而向球部流通焊接电流。因此,在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以及所述保持架上设置供电用开口部,通过所述供电用开口部而使供电用电极与所述球部直接抵接。
另外,在该专利文献2的球窝接头中,在所述保持架的铸造结束后相对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而再度施加热量,从而减小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压紧球部的力,管理球头螺栓相对于保持架的动作。即,在该专利文献2的球窝接头中,不需要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保持架塑性变形而在球部与保持架之间主动地形成间隙,就能够实现球头螺栓相对于保持架的平滑动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893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1677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此,在专利文献2的球窝接头中,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与球部几乎没有间隙地滑动接触,能够进行球头螺栓的平滑运动,但相对于所述保持架以及树脂滑动接触构件而需要设置所述供电用开口部,为了防止来自外部的异物侵入,需要在球头螺栓的完成后将该供电用开口部通过闭塞盖来堵塞。所述闭塞盖通过相对于所述供电用开口部的周边实施铆接加工而相对于所述保持架进行固定,但在相对于保持架的开口而固定其他构件的关系上,即使在作业中进行了万全准备,也有可能因无法预料的情况使所述闭塞盖与保持架之间的密封性变得不充分。假设产生上述那样的情况时,有可能使润滑油从被闭塞盖密封的保持架的内部漏出、或者异物从保持架的外部朝内部侵入,有可能损害球头螺栓相对于保持架的平滑运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球窝接头及其制造方法,在该球窝接头中,能够不相对于以球部为型芯铸造出的保持架设置供电用开口地进行轴构件相对于该球部的电阻焊接,并且无需相对于铸造后的保持架实施任何的特别处理,就能够确保球头螺栓相对于该保持架的顺畅动作。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球窝接头具备:球部;树脂滑动接触构件,其具有与所述球部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且覆盖所述球部的最大直径部,并且具有使所述球部的球面朝向相反的方向露出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保持架,其通过以所述球部以及覆盖于该球部的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为型芯的铸造来形成,并且,一体成形有主体部以及闭塞部,所述主体部覆盖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周围,所述闭塞部覆盖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所述球部的球面而与该球部相接,并且,该保持架不与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第一开口部露出的所述球部的球面接触;以及轴构件,其在铸造所述保持架后通过电阻焊接与所述球部成为一体而构成球头螺栓。
另外,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球窝接头的制造方法包括:成形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工序,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具有与球部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且覆盖所述球部的最大直径部,并且具有使该球部的球面朝向相反的方向露出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成形保持架的工序,该保持架通过以所述球部以及覆盖于该球部的树脂滑动接触构件为型芯的铸造,而具有主体部以及闭塞部,所述主体部覆盖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周围,所述闭塞部覆盖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所述球部的球面而与该球部相接,并且,该保持架不与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第一开口部露出的所述球部的球面接触;以及形成球头螺栓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一方面,将轴构件触抵于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第一开口部露出的球部,并且使电极与该轴构件接触,另一方面,使电极与同所述球部相接的所述保持架的闭塞部接触,通过电阻焊接将所述球部与轴构件进行接合。
发明效果
在保持架上通过铸造一体地设置有覆盖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所述球部的球面而与所述球部相接的闭塞部,因此在将轴构件相对于球部进行电阻焊接时,若使供电用电极与所述保持架抵接,则能够从所述闭塞部相对于球部流通焊接电流。即,由于不需要相对于保持架设置供电用开口部,因此不需要在球头螺栓的焊接结束后堵塞所述供电用开口部的闭塞盖,与其相应地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削减、生产工序的简化,能够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化。
另外,与保持架一体铸造的闭塞部与球部相接,在铸造该保持架后将轴构件相对于球部进行焊接时,在焊接时由于球部发生热膨胀的影响,树脂滑动接触构件成为与被所述闭塞部覆盖的第二开口部的附近相比,在相对于球部焊接了轴构件的第一开口部的附近成为进一步扩展的形状,该焊接后的球部朝向从闭塞部浮起的方向进行微小位移。其结果是,保持架的闭塞部与球部的接触面压减弱,相对于铸造后的保持架不施加任何特别的处理就能够确保球头螺栓相对于该保持架的圆滑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来制造的球窝接头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球窝接头的工序中的、在球部上包覆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球窝接头的工序中的、以球部以及树脂滑动接触构件为型芯铸造保持架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球窝接头的工序中的、铸造好的保持架的主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球窝接头的工序中的、相对于被保持架包持的球部焊接轴构件的样子的主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球窝接头的工序中的、相对于球部焊接轴构件之后的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7是表示轴构件相对于球部进行电阻焊接时,球部压开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样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由本发明制造的球窝接头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8所示的球窝接头的制造方法中在保持架的闭塞部与球部之间形成间隙的工序的主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在保持架的闭塞部与球部之间形成间隙的工序的其他例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球窝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图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制造的球窝接头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该球窝接头由在轴构件11的前端具备球部10的球头螺栓1、覆盖于所述球部10并且与该球部10滑动接触的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以及形成在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周围并且固定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保持架2构成,所述球头螺栓1连结为以所述球部为中心相对于保持架2摆动自如。
所述球头螺栓1通过将棒状的轴构件11相对于成为球部10的球度较高的轴承用钢球进行电阻焊接而形成。在所述轴构件11处形成有具备用于固定连杆等被安装体的支承面的凸缘部12,另一方面,夹着所述凸缘部12而在与球部10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外螺纹13。另外,所述凸缘部12形成为六角螺母的形状,能够通过使用活动扳手而将所述球头螺栓1的外螺纹13紧固于连杆等被安装体。
另外,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具有使球部10的球面朝向相反的方向露出的第一开口部31以及第二开口部32而形成为环状,在内侧具有与球部10的球面大致一致的凹球面状的树脂滑动接触面30。所述球头螺栓1的轴构件11相对于从所述第一开口部31露出的球部10的球面进行接合。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覆盖所述球部10的最大直径部,并且覆盖该球部10的球面的大致2/3左右。
另一方面,所述保持架2具备以覆盖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方式设于其周围的主体部20、用于使所述主体部20与连杆结合的固定部21、以及覆盖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的第二开口部而与所述球部的球面相接的闭塞部23,所述主体部20、固定部21以及闭塞部23通过铝合金或者锌合金的压铸成型铸造而形成为一体。需要说明的是,虽在图1中进行省略,但在所述固定部21处形成内螺纹,能够与例如在构成连杆的杆部等的前端处形成的外螺纹结合。另外,也可以不设置该固定部21而相对于被安装体直接固定所述主体部20。
所述主体部20呈环状地成形在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外侧,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相对于所述主体部20固定。另外,在所述主体部20处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对应地设置有保持架开口部22,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的周边从该保持架开口部22稍微露出。即,所述保持架2的主体部20与从所述第一开口部露出的球部10的球面非接触。
另外,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通过所述的铸造与所述主体部20形成为一体,覆盖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二开口部32,并且与从该第二开口部32突出的球部10的凸球面接触。即,在所述闭塞部23处形成有球部10的凸球面转印成的金属滑动接触面23a,该金属滑动接触面23a与从所述第二开口部32突出的球部10的凸球面接触。该金属滑动接触面23a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树脂滑动接触面30无台阶地连续,所述金属滑动接触面23a以及树脂滑动接触面30成为一体而形成与所述球部10无间隙地接触的凹球面。
另外,在所述保持架2的主体部20的外周缘与球头螺栓1的轴构件11之间安装有防尘罩4,防止尘埃、垃圾等侵入球头螺栓1的球部10与保持架2的主体部20之间的间隙,除此之外,形成有用于收容润滑脂等润滑剂的密封袋40。在此,所述防尘罩4的球头螺栓1侧的端部41利用其弹性而密接于轴构件11,另一方面,保持架2侧的端部42借助卡定环而被夹在与保持架2的外周缘之间,即使由于球头螺栓1的摆动或者旋转运动也不会脱离。
接下来,对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的具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最初的工序中,成形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将其相对于成为球部10的轴承用钢球进行安装。作为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材质的一个例子而使用聚醚醚酮(威格斯社制/商品名:PEEK),其厚度设定为例如大约1.0mm。图2是表示将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安装于球部10的状态的主视图。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成形为具备与球部10的外径相适合的内径的环状,具有如上所述地朝相反的方向露出球部10的球面的第一开口部31以及第二开口部32。所述第二开口部32的内径D2设定得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1的内径D1,在比较从球部10的中心O到所述第一开口部31的距离H与从球部10的中心O到所述第二开口部32的距离h的情况下,成为H<h。因此,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与球部10的球面的接触面积在比球部10的中心O靠所述第一开口部31一侧较小,在靠第二开口部32一侧较大。
作为这样的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覆盖于球部10的一个例子,将球部10作为型芯而对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进行注塑成形,考虑将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成形与朝向球部10的安装通过一个工序来进行。如此,若将球部10自身作为型芯而进行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成形,则省略向球部10的安装工时,除此之外,由于球部10的球面向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树脂滑动接触面30进行转印,因此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与球部10无间隙地面接触,能够使两者的滑动接触状态变得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不将球部10用作型芯而仅成形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将球部10从成形的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压入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内部,由此将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安装于球部10,也没有关系。
接下来,对所述保持架2进行压铸成型铸造。在进行该压铸成型铸造时,如图3所示那样,将球部10以及安装于该球部10的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作为型芯而设置于上下分割的一对铸造模具5、6内,在该状态下将铝合金或者锌合金的金属液压入到模具内的空腔7。此时,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露出的球部10的球面与形成于模具6的凹球面状的支承座60嵌合,该支承座60的周缘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的周缘相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将球部10可靠地固定于所述支承座60,也可以从该支承座60相对于球部10作用磁吸引力。
由此,如图4所示,铸造将球部10以及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由所述合金包裹的保持架2。在铸造好的保持架2处,在与模具6的支承座60对应的部位形成有所述保持架开口部22,球部10处于仅从该保持架开口部22露出的状态。在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处,所述保持架2与球部10非接触,第二开口部32被与所述主体部20一体成形的闭塞部23覆盖,在所述闭塞部23形成有与从第二开口部32突出的球部10的球面相接的金属滑动接触面23a。另外,当铸造所述保持架2时,安装于球部10的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处于埋入到铸造好的保持架2的主体部20的状态,与所述球部10相接的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树脂滑动接触面30与所述闭塞部23的金属滑动接触面23a形成为无台阶地连续的一个凹球面。并且,该凹球面处于与球部10的球面无间隙地接触的状态。
接下来,相对于所述球部10而焊接轴构件11。在所述焊接中使用作为电阻焊接的一种的凸焊。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使轴构件11的端面相对于从所述保持架开口部22露出的球部10的球面而以规定的力F1进行压接,另一方面,使电极14、15分别与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以及所述轴构件11抵接,在所述闭塞部23以及轴构件11中流通焊接电流。在所述闭塞部23的外侧形成用于供所述电极14抵接的安装面24,所述安装面24成为以所述球头螺栓1的轴心线为中心的圆形状。另外,所述电极15形成为环状,且与所述轴构件11的凸缘部12抵接。
由于以所述球部10以及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为型芯而铸造所述保持架2,因此,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保持架2的闭塞部23处形成有球部10的球面转印成的金属滑动接触面23a,所述金属滑动接触面23a与球部10的球面无间隙地接触。因此,通过使电极14与所述闭塞部23抵接,能够将焊接电流从该闭塞部23相对于球部10流通,能够对球部10与轴构件11进行电阻焊接。
然后,当如上所述地结束电阻焊接时,如图6所示,完成轴构件11的前端面相对于球部10接合,球部10隔着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而保持于保持架2的主体部的球头螺栓1。
在铸造所述保持架2后,将轴构件11相对于球部10进行焊接之前的阶段中,由于在铸造后进行的保持架2的收缩,处于该保持架2的主体部20从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外侧压紧球部10的状态,因此该情况下,对于球部10相对于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旋转作用较大阻力。另外,通过所述铸造而形成于保持架2的闭塞部23的金属滑动接触面23a与球部10紧密地接触,因此,基于该点也处于球部10的自由旋转受到阻碍的状态。
但是,在铸造所述保持架2后,将轴构件11相对于该球部10进行电阻焊接时,如图7所示,所述球部10与轴构件11的接合部分的周边成为发热源H而加热该球部10,也向压紧球部10的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传递该热量。所述球部10与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热膨胀率不同,并且冷却时的收缩速度上也不同,因此通过加热暂时扩展的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在冷却时的收缩阶段不会完全返回至原本形状,能够缓解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相对于所述球部10的压紧。
此时,球部10自身与常温下相比稍微产生热膨胀而按压扩展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发热源H为球部10与轴构件11的接合部分,因此如图7中实线箭头所示,该球部10在第一开口部31的附近膨胀量增大,在远离发热源H的第二开口部32的附近与第一开口部31的附近相比其膨胀量变小。即,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通过球部10的热膨胀而被按压扩展的量,与第二开口部32的附近相比在第一开口部31的附近处大。
另外,保持架2的主体部20相对于从所述第一开口部露出的球部为非接触,另一方面,球部10通过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二开口部32而与所述闭塞部23的金属滑动接触面23a相接,因此通过电阻焊接时的热量使该球部10膨胀时,球部10在按压金属滑动接触面23a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其中心朝第一开口部31的方向稍微位移。因此,在所述球部10热膨胀时,与第二开口部32的附近相比,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在第一开口部31的附近被较大地按压扩展。
如此,当将轴构件11相对于球部10进行焊接时,在该球部被加热的状态下,与第二开口部32的附近相比,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在第一开口部31的附近暂时地被较大按压扩展,因此在球部10与轴构件11的接合结束而球部冷却的状态下,在球部从闭塞部23浮起的方向(在图7中由空心箭头表示的方向)上,使该球部进行微小位移。因此,虽然球部10与所述闭塞部23的金属滑动接触面23a相接触,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压降低。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中,覆盖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二开口部32的闭塞部23与保持架2一体地设置,并且使从所述第二开口部32突出的球部10的球面与该闭塞部23接触,其结果是,当轴构件11相对于球部10的电阻焊接结束时,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相对于所述球部10的压紧力降低,进而球部10与所述闭塞部23的金属滑动接触面23a之间的接触面压降低,能够在不进行任何特别的处理的情况下,使通过该焊接而完成的球头螺栓1相对于保持架2轻微运动。
特别是,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二开口部32的内径D2形成得小于第一开口部31的内径D1,球部10与其中心相比在所述闭塞部23侧使更多的球面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相接。因此,当通过轴构件11相对于球部10的焊接而减少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压紧力时,与所述第一开口部31和第二开口部32形成为相同的内径的情况相比较,与球部10从闭塞部23浮起的方向相关的自由度容易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中,所述闭塞部23的金属滑动接触面23a与球部10的接触面压进一步容易减少,在维持球部10与闭塞部23的接触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将球头螺栓1相对于保持架2轻微运动。
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的内径由与球头螺栓1相对于保持架2的可动范围的关系来确定。其中,当考虑相对于所述球头螺栓1而作用有与其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径向负载的情况时,优选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与球部10的接触面积较大。特别是可以将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二开口部32的内径尽可能地设定得较小,优选的是,如上所述将第二开口部的内径D2设定得小于第一开口部的内径D1。
另一方面,为了对所述球部10与轴构件11进行电阻焊接,需要与上述两者之间的通电电阻相比而使所述闭塞部23与球部10之间的通电电阻较小。假设在所述闭塞部23与球部10之间的通电电阻大于所述球部10与轴构件11之间的通电电阻的情况下,所述闭塞部23与球部10的分界面发热,闭塞部23相对于球部10进行固接。因此,所述闭塞部23与球部10的接触面积、即通过第二开口部而与所述闭塞部的金属滑动接触面相接的所述球部10的球面的面积需要被设定得大于球部10与轴构件11的焊接部面积。在此,焊接部面积是指所述轴构件11的前端面与球部10相接合的面积,具体来说,是在图6中由附图标记70示出的焊接部中的圆形状面积,相当于轴构件11的剖面积。更严格来说,是轴构件11与球部10相接合的部位的该球部10的球面的表面积。
即,将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二开口部32的内径D2设定为,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1的内径D1,并且通过该第二开口部32而与保持架2的闭塞部23相接的所述球部10的球面的面积变得大于所述轴构件11的焊接部面积。
而且,根据这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在将轴构件11与所述球部10进行电阻焊接时,不需要相对于覆盖该球部10的周围的所述保持架2而设置供电用开口部,不需要在球头螺栓1的焊接结束后堵塞所述供电用开口部的闭塞盖,因此与其相应地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生产工序的简化,能够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化。
图8是表示通过本发明制造出的球窝接头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具有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在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与球部10的凸球面之间主动地设置间隙,仅在该点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不同。
即,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通过上述的铸造而与所述主体部20一体成形,铸造后与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二开口部32突出的球部10的凸球面相接触。但是,在所述保持架2的铸造后的制造工序中,在所述球部10和与其抵接的闭塞部23的前端凹球面23a之间形成间隙,在球窝接头完成时所述球部10与闭塞部23保持为非接触。因而,在球头螺栓1相对于保持架2进行摆动时,球部10仅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树脂滑动接触面30相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的图8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对于各结构的详细说明。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的制造方法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大致相同,仅在追加向所述球部10与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之间形成间隙的工序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不同。该工序在相对于所述球部而焊接轴构件之后进行,在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与球头螺栓1的球部10之间形成间隙,消除该闭塞部23的前端凹球面23a与球部10的接触状态。
在该工序中,相对于通过所述电阻焊接完成的球头螺栓1而在其轴向上施加间隙形成负载F2,将所述球部10相对于所述闭塞部23的前端凹球面23a进行按压。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在固定部8上配置环状的受压夹具80,并且使该受压夹具80与设于保持架2的闭塞部23的所述电极安装面24的周围抵接,在该状态下相对于球头螺栓1施加将该球部10按压于保持架2的闭塞部23的方向上的间隙形成负载F2。
由于所述受压夹具80以包围球头螺栓1的轴心的方式与保持架2的闭塞部23的周围抵接,因此当相对于球头螺栓1施加所述间隙形成负载F2时,所述球部10以将保持架2的闭塞部23向下压的方式进行按压,由此该闭塞部23发生塑性变形。此时,所述球部10与所述闭塞部23的塑性变形量相应地在所述保持架2内微小位移,存在于所述保持架2的主体部20与所述球头螺栓1的球部10之间的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在所述间隙形成负载F2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之后,当除去所述间隙形成负载F2时,弹性变形后的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恢复为原来形状,与其相伴,所述球部10朝离开所述闭塞部23的前端凹球面23a的方向位移。由此,在所述球头螺栓1的球部10与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的大小取决于所述间隙形成负载F2的大小。
在该工序中,将所述间隙形成负载F2施加于球头螺栓1,从而在所述球头螺栓1的球部10与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之间主动地形成间隙,球部10自身与固定于保持架2的主体部20的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无间隙地相接,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与球部10的接触状态在该工序的前后没有变化。因而,即使在所述球头螺栓1的球部10与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之间主动地形成间隙,该球部10也可以相对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而无间隙地滑动接触,不会产生球头螺栓1相对于保持架2晃动这样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向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与球头螺栓1的球部10之间形成间隙的工序中,也可以经由两阶段的工序而形成该间隙。例如,作为使用所述的环状的受压夹具80(参照图9)的前阶段,如图10所示,使圆板状的受压夹具81与形成在所述闭塞部23的外侧的电极安装面24抵接,在该状态下将间隙形成负载F2施加于球头螺栓1,之后使用环状的受压夹具80而再次施加间隙形成负载F2。当经由这样的两阶段的工序时,在使用圆板状的受压夹具81的工序中将所述闭塞部23在球部10与该受压夹具81之间压扁而塑性变形,进而在使用环状的受压夹具80的工序中将所述闭塞部23向下压。由此,与仅使用环状的受压夹具80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在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与球头螺栓1的球部10之间形成更大的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受压夹具80、81的形状是示例,在相对于所述球头螺栓1而施加间隙形成负载F2时,只要能够利用所述球部10来按压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而使其塑性变形,就能够适当选择其形状。
而且,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中,也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相同,不需要相对于所述保持架2而设置供电用开口部,不需要在球头螺栓1焊接结束后堵塞所述供电用开口部的闭塞盖,因此能够与其相应地实现部件件数的削减、生产工序的简化,能够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化。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球窝接头中,在所述闭塞部23的前端凹球面23a与球头螺栓1的球部10之间主动地设置间隙,因此所述球部10处于仅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树脂滑动接触面30接触的状态。由此,在球头螺栓1的摆动运动时,该球头螺栓1的球部10不会与由铸造形成的金属制保持架2相摩擦,并且球头螺栓1相对于保持架2不会晃动,能够在长期确保球头螺栓1的圆滑的动作。

Claims (2)

1.一种球窝接头,其特征在于,具备:
球部(10);
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其具有与所述球部(10)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且覆盖所述球部(10)的最大直径部,并且具有使所述球部(10)的球面朝向相反的方向露出的第一开口部(31)以及第二开口部(32);
保持架(2),其通过以所述球部(10)以及覆盖于该球部(10)的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为型芯的铸造来形成,并且,一体成形有主体部(20)以及闭塞部(23),所述主体部(20)覆盖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周围,所述闭塞部(23)覆盖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二开口部(32)突出的所述球部(10)的球面而与该球部(10)相接,并且,该保持架不与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露出的所述球部(10)的球面接触;以及
轴构件(11),其在铸造所述保持架(2)后通过电阻焊接与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露出的所述球部(10)的球面接合而构成球头螺栓(1),
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覆盖所述球部(10)的最大直径部,所述第二开口部(32)的内径设定得小于第一开口部(31)的内径,
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以使通过所述第二开口部(32)而与保持架(2)的闭塞部(23)相接的所述球部(10)的球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轴构件(11)相对于所述球部(10)的焊接部面积的方式设定该第二开口部(32)的内径。
2.一种球窝接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形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工序,该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具有与球部(10)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且覆盖所述球部(10)的最大直径部,并且具有使该球部(10)的球面朝向相反的方向露出的第一开口部(31)以及第二开口部(32);
成形保持架(2)的工序,该保持架(2)通过以所述球部(10)以及覆盖于该球部(10)的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为型芯的铸造,而具有主体部(20)以及闭塞部(23),所述主体部(20)覆盖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周围,所述闭塞部(23)覆盖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二开口部(32)突出的所述球部(10)的球面而与该球部(10)相接,并且,该保持架不与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露出的所述球部(10)的球面接触;以及
形成球头螺栓(1)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一方面,将轴构件(11)触抵于从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的第一开口部(31)露出的球部(10),并且使电极与该轴构件(11)接触,另一方面,使电极与同所述球部(10)相接的所述保持架(2)的闭塞部(23)接触,通过电阻焊接将所述球部(10)与轴构件(11)进行接合,并且减轻所述球部(10)与所述闭塞部(23)的接触面压,
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覆盖所述球部(10)的最大直径部,所述第二开口部(32)的内径设定得小于第一开口部(31)的内径,
所述树脂滑动接触构件(3)以使通过所述第二开口部(32)与保持架(2)的闭塞部(23)相接的所述球部(10)的球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球部(10)与所述轴构件(11)的焊接部面积的方式设定该第二开口部(32)的内径。
CN201280065117.7A 2011-12-28 2012-12-14 球窝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024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3868.9A CN107299934B (zh) 2011-12-28 2012-12-14 球窝接头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9627A JP5349577B2 (ja) 2011-12-28 2011-12-28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89627 2011-12-28
JP2012-053613 2012-03-09
JP2012053613A JP5885547B2 (ja) 2012-03-09 2012-03-09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の製造方法
PCT/JP2012/082551 WO2013099659A1 (ja) 2011-12-28 2012-12-14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3868.9A Division CN107299934B (zh) 2011-12-28 2012-12-14 球窝接头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4665A CN104024665A (zh) 2014-09-03
CN104024665B true CN104024665B (zh) 2017-08-08

Family

ID=4869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3868.9A Active CN107299934B (zh) 2011-12-28 2012-12-14 球窝接头的制造方法
CN201280065117.7A Active CN104024665B (zh) 2011-12-28 2012-12-14 球窝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3868.9A Active CN107299934B (zh) 2011-12-28 2012-12-14 球窝接头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19554B2 (zh)
EP (1) EP2801727B1 (zh)
KR (1) KR101948372B1 (zh)
CN (2) CN107299934B (zh)
WO (1) WO20130996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84163A1 (de) * 2011-10-07 2013-04-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bindungs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JP6016979B1 (ja) * 2015-05-11 2016-10-26 Thk株式会社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およびボールジョイントの製造方法
US9790983B2 (en) * 2015-05-21 2017-10-17 Federal-Mogul Motorparts Corporation Movable joint assembly
JP6300772B2 (ja) * 2015-10-02 2018-03-28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CN106363152B (zh) * 2016-09-14 2018-02-13 三峡大学 球头关节连杆的制造方法
US10359071B2 (en) * 2016-11-16 2019-07-23 Federal-Mogul Motorparts Llc Socke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PL3547927T3 (pl) * 2016-12-02 2024-03-25 Devicor Medical Products, Inc. Przyrząd umożliwiający wizualizację próbki z biopsji podczas usuwania tkanki
CN106956561A (zh) * 2017-03-03 2017-07-18 保定市格瑞机械有限公司 横向稳定杆的连接杆及球销总成的加工工艺
DE102017206706B4 (de) * 2017-04-20 2019-03-14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ugelgelenks
RU2730763C1 (ru) * 2017-08-16 2020-08-26 Малтиматик Инк. Шаровой шарнир с вкладышем, полученным методом инжекционного формования
JP6836560B2 (ja) * 2018-09-12 2021-03-0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関節カバー、ロボットおよびパラレルリンクロボット
JP7017538B2 (ja) * 2019-04-24 2022-02-08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ブーツシール、ロボットおよびパラレルリンクロボット
KR102267694B1 (ko) * 2020-02-24 2021-06-22 주식회사 티앤지 볼스터드의 볼부와 미끄럼 베어링 간의 대칭적인 결합구조를 갖는 볼 조인트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351A (zh) * 2003-04-16 2006-01-18 Thk株式会社 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88715A (ja) * 1986-06-03 1987-12-15 Hiroshi Teramachi ボ−ルジヨイ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法
JP3059374B2 (ja) * 1996-01-11 2000-07-04 テイエチケー株式会社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の製造方法
WO1998055774A1 (fr) 1996-01-11 1998-12-10 Thk Co., Ltd.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n joint spherique
DE19943194C2 (de) * 1999-09-09 2001-07-12 Zf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eibungsarmen Kugelgelenkes und ein nach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s Kugelgelenk
TW470818B (en) * 2000-05-18 2002-01-01 Thk Co Ltd Spherical bear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073797B2 (ja) * 2000-05-18 2008-04-09 Thk株式会社 球面軸受の製造方法
JP4530554B2 (ja) * 2001-02-16 2010-08-25 Thk株式会社 滑り軸受の製造方法
DE10361289B4 (de) * 2003-12-24 2006-05-24 Daimlerchrysler Ag Kugelgelenk
JP4319070B2 (ja) * 2004-03-03 2009-08-26 Thk株式会社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の製造方法
WO2008038458A1 (fr) * 2006-09-27 2008-04-03 Thk Co., Ltd. Roulement à rotul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celui-ci
JP5464742B2 (ja) * 2010-02-01 2014-04-09 株式会社ソミック石川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351A (zh) * 2003-04-16 2006-01-18 Thk株式会社 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9659A1 (ja) 2013-07-04
CN107299934A (zh) 2017-10-27
US9719554B2 (en) 2017-08-01
CN104024665A (zh) 2014-09-03
EP2801727A4 (en) 2015-08-26
KR101948372B1 (ko) 2019-02-14
US20150003896A1 (en) 2015-01-01
CN107299934B (zh) 2019-07-26
EP2801727A1 (en) 2014-11-12
EP2801727B1 (en) 2016-09-28
KR20140109452A (ko) 2014-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4665B (zh) 球窝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US873941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pherical bearing
US8281490B2 (en) Spherical bearing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4846590A (en) Spherical bearing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311646B1 (ko) 볼-앤드-소켓 조인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에 따라제조된 조인트
JPH0518412A (ja) 球面滑り軸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MX2009004412A (es) Rotula.
CN105209771B (zh) 球接头
CN109312776A (zh) 插槽组件和制造插槽组件的方法
JP4530554B2 (ja) 滑り軸受の製造方法
JP5349577B2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88636B2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16837B2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の製造方法
JP2003220456A (ja) 球面軸受の製造方法
JP4319070B2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の製造方法
JP6815266B2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JPH07310741A (ja) 球面軸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92236A (zh) 球节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