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6122A - 多挡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多挡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6122A
CN104006122A CN201310060011.4A CN201310060011A CN104006122A CN 104006122 A CN104006122 A CN 104006122A CN 201310060011 A CN201310060011 A CN 201310060011A CN 104006122 A CN104006122 A CN 104006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terconnected parts
shifting element
parts
eng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00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600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061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06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6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86Measures for reducing size of gearbox, e.g. for creating a more compact transmission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five engag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一款自动变速器,两个轴系平行布置,三个行星排,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布置在第一轴系上,第三行星排布置在第二轴系上;三对圆柱齿轮布置在两个轴系上,主动圆柱齿轮布置在第一轴系,被动齿轮布置在第二轴系上;五个换挡元件,将传动机构部件之间接合或分离,第一换挡元件为制动器,布置在第一轴系上,可以将旋转件制动在壳体上,第二、第三和第五换挡元件为离合器,布置在第一轴系上,第四换挡元件为离合器,布置在第二轴系上;另外还有十一个互联部件,将传动机构部件之间刚性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自由度的多档位动力换挡传动机构。

Description

多挡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背景技术
自动变速器按照动力传动系统布置形式分为纵置和横置两种形式,按照齿轮传动机构分为圆柱齿轮传动和行星齿轮传动,一般大多数机构采用的是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按照轴系数量分为单轴和多轴传动系统,一般单轴传动系统采用行星齿轮系,轴向长度比较长,适合于布置在纵置后驱的汽车动力舱内;而多轴传动系统采用圆柱齿轮与行星齿轮混合传动系统,轴向长度短,适合于布置在横置的汽车动力舱内。随着变速器挡位不断增加,特别是进入到8挡自动变速器时代,需要更多的行星排和换挡元件,若采用单轴传动系统,轴向长度很长,很难布置在横置的动力舱内,所以,双轴圆柱齿轮和行星齿轮混合方案布置的变速器开始出现。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84676.8和200810238563.9两个专利,可动力换挡多挡变速器,采用了双轴圆柱齿轮和行星齿轮混合传动系统。在第一轴系上布置了第一行星排和两个离合器,在第二轴系上布置了第二和第三行星排,以及两个离合器。该布置方案第二轴零部件过多,过长,造成壳体外部凸出,容易与车身纵梁干涉,不易于布置在汽车较为狭小的动力舱内,需要减少第二轴零部件数量,以及缩小第二轴顶部突出部位;另外,该方案中,有一对圆柱齿轮,其被动大齿轮尺寸过大,位置正好处于传动轴头部位置,致使该大齿轮易于与传动轴头部干涉,限制了该对圆柱齿轮传动比变动和调整;再有,该方案中,往往有一对圆柱齿轮位于中间部位,壳体必须有一个中间支撑墙固定轴承支撑这对圆柱齿轮,致使壳体轴向长度增加,成本增大,重量增加。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70012.3、200810168018.7和200810168016.8三个专利,带有外驱动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与上述的两个专利相似,存在同样的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68017.2专利,带有外驱动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与上述几种专利不同,将第一和第二行星排与两个离合器、一个制动器布置在第一轴系,第二轴系仅仅留有第三行星排和两个离合器,减少了第二轴系的零部件数量。但是,由于三对圆柱齿轮布置在一侧,正好是处于与车身纵梁干涉的部位,即使第二轴系零件减少了,仍然无法减少与纵梁干涉部位的零件;另外,三对圆柱齿轮在一侧,套轴太多,很难实现轴承支撑,而且工艺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双轴行星传动变速器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的方案,减少第二轴上的零部件,缩小易于干涉的顶部突出部位,使壳体与车身纵梁间隙增大,可以适应各种车辆动力舱布置;将第二轴上的大圆柱齿轮位置变更,使大圆柱齿轮部位外部壳体与传动轴头部不会产生干涉;将布置在中间部位的一对圆柱齿轮改到一侧,依靠壳体支撑,不需要壳体增加一个中间支撑墙,轴向长度缩短,壳体重量减少,成本降低。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款双轴行星传动可动力换挡变速器,两个轴系平行布置,三个行星排,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布置在第一轴系上,第三行星排布置在第二轴系上;三对圆柱齿轮布置在两个轴系上,主动圆柱齿轮布置在第一轴系,被动齿轮布置在第二轴系上;五个换挡元件,将传动机构部件之间接合或分离,第一换挡元件为制动器,布置在第一轴系上,可以将旋转件制动在壳体上,第二、第三和第五换挡元件为离合器,布置在第一轴系上,第四换挡元件为离合器,布置在第二轴系上;另外还有十一个互联部件,将传动机构部件之间刚性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自由度的多档位动力换挡传动机构。
    该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原理是一款自动换挡变速器,第一和第二行星排置于第一轴系,第三行星排置于第二轴系,三对圆柱齿轮的主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一轴系,被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二轴系;三组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和框架9个部件,三对圆柱齿轮的主、被动齿轮6个部件,以及输入、输出轴2个部件,这些部件被5个换挡部件有选择的接合和分离,以及被11个互联部件刚性连接;若以11个互联部件转速n1至n11为变量可以得到下面9个方程,可以描述出该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3+k1n5-(k1+1)n1=0,其中k1为第一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二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5+k2n7-(k2+1)n6=0,其中k2为第二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三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8+k3n10-(k3+1)n11=0,其中k3为第三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一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4/n10= iG1,其中iG1为第一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二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6/n9= iG2,其中iG2为第二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三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7/n8= iG3,其中iG3为第三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一换挡元件C1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0;
第二换挡元件C2 将第三互联部件与第四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 n4
第三换挡元件C3将第一互联部件与第七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1= n7
第四换挡元件C4 将第九互联部件与第十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9= n10
第五换挡元件C5将第五互联部件与第七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5= n7
整个传动机构按照规定的换挡逻辑,在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接合三个换挡元件可以得到一个挡位, 构成9个速度变量方程,解得该挡位输入和输出传动比为:n1/n11=ij,其中ij是第j挡输入与输出传动比,该实施例可以得到至少8个前进挡,1个倒档。
    该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原理是一款自动换挡变速器,其第五换挡元件C5与第二行星排齿圈R2连接改为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连接,其方程更改如下:
第一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3+k1n5-(k1+1)n1=0,其中k1为第一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二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5+k2n7-(k2+1)n6=0,其中k2为第二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三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8+k3n10-(k3+1)n11=0,其中k3为第三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一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4/n10= iG1,其中iG1为第一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二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6/n9= iG2,其中iG2为第二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三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7/n8= iG3,其中iG3为第三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一换挡元件C1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0;
第二换挡元件C2 将第三互联部件与第四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 n4
第三换挡元件C3将第一互联部件与第七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1= n7
第四换挡元件C4 将第九互联部件与第十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9= n10
第五换挡元件C5将第五互联部件与第六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5= n6
整个传动机构按照规定的换挡逻辑,在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接合三个换挡元件可以得到一个挡位, 构成9个速度变量方程,解得该挡位输入和输出传动比为:n1/n11=ij,其中ij是第j挡输入与输出传动比,该实施例可以得到至少8个前进挡,1个倒档。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输入轴1可以有选择的分别布置在左侧或者右侧;输出轴12可以有选择的布置在左侧或者右侧,也可以两侧输出,以适应动力总成在整车中的布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三组行星排、三对圆柱齿轮和五个换挡元件的位置因为结构布置需要,会适当调整位置,能够产生出多种变化方案。在这些方案中,凡是采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或部件连接关系符合本发明所述数学关系式的方案均在本发明权利主张内。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第一轴系和第二轴系之间传递扭矩的三对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可以有选择的更换成链轮和链条传动或其它传动方式,其两个轴系之间的三对传动比关系不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减小了壳体外形尺寸,易于布置在狭小的动力舱,适应多种车型;中间没有支撑墙,缩短了轴向尺寸,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案1中的变速器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案2中的变速器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案中的变速器换挡逻辑图。
图中SC1是第一轴系中心线,SC2是第二轴系中心线,R1、CA1和S1分别是第一行星排太阳轮、齿圈和框架,R2、CA2和S2分别是第二行星排太阳轮、齿圈和框架,R3、CA3和S3分别是第三行星排太阳轮、齿圈和框架,GA1和GD1是第一主动圆柱齿轮和被动圆柱齿轮,GA2和GD21是第二主动圆柱齿轮和被动圆柱齿轮,GA3和GD3是第三主动圆柱齿轮和被动圆柱齿轮,C1、C2、C3、C4和C5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和五换挡元件,1. 输入轴,是动力源与第一行星排框架CA1、第三换挡元件C3之间的互联部件,2.壳体,3.是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与第一换挡元件C1、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4.是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与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5.是第一行星排齿圈R1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第五换挡元件C5之间的互联部件,6.在图1上,是第二主动圆柱齿轮GA2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之间的互联部件,在图2上是第二主动圆柱齿轮GA2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第五换挡元件C5之间的互联部件,7.在图1上,是第三换挡元件C3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五换挡元件C5、第二行星排齿圈R2之间的互联部件,在图2上,是,第三换挡元件C3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之间的互联部件,8.是第三被动圆柱齿轮GD3与第三行星排太阳轮S3之间的互联部件,9.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与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10.是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1与第三行星排齿圈R3、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11.是第三行星排框架CA3与输出齿轮或者输出轴之间的互联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案自动变速器实施例1,包括两组平行轴系,在轴系上旋转的部件有三组行星排和三对圆柱齿轮传动机构,五个换挡元件,十一个互联部件;第一互联部件1是输入轴,是动力源与第一行星排框架CA1、第三换挡元件C3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二互联部件2是壳体;第三互联部件3是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与第一换挡元件C1、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四互联部件4是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与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五互联部件5是第一行星排齿圈R1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第五换挡元件C5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六互联部件6是第二主动圆柱齿轮GA2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七互联部件7是第三换挡元件C3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五换挡元件C5、第二行星排齿圈R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八互联部件8是第三被动圆柱齿轮GD3与第三行星排太阳轮S3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九互联部件9是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与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十互联部件10是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1与第三行星排齿圈R3、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十一互联部件11是第三行星排框架CA3与输出齿轮或者输出轴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一换挡元件C1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第二换挡元件C2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第二换挡元件C2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第一换挡元件C1与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分离或接合;第三换挡元件C3可以有选择的将输入轴1、第一行星排框架CA1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第五换挡元件C5分离或接合;第四换挡元件C4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1、第三行星排齿圈R3与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分离或接合;第五换挡元件C5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齿圈R1、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分离或接合;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次接合三个换挡元件构成一个档位,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建立起至少八个前进挡、一个倒档的传动比。
图2是本案自动变速器实施例2,其第五换挡元件C5与第二行星排齿圈R2连接改为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连接;包括两组平行轴系,在轴系上旋转的部件有三组行星排和三对圆柱齿轮传动机构,五个换挡元件,十一个互联部件;第一互联部件1是输入轴,是动力源与第一行星排框架CA1、第三换挡元件C3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二互联部件2是壳体;第三互联部件3是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与第一换挡元件C1、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四互联部件4是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与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五互联部件5是第一行星排齿圈R1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第五换挡元件C5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六互联部件6是第二主动圆柱齿轮GA2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第五换挡元件C5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七互联部件7是第三换挡元件C3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八互联部件8是第三被动圆柱齿轮GD3与第三行星排太阳轮S3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九互联部件9是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与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十互联部件10是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1与第三行星排齿圈R3、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十一互联部件11是第三行星排框架CA3与输出齿轮或者输出轴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一换挡元件C1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第二换挡元件C2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第二换挡元件C2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第一换挡元件C1与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分离或接合;第三换挡元件C3可以有选择的将输入轴1、第一行星排框架CA1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分离或接合;第四换挡元件C4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1、第三行星排齿圈R3与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分离或接合;第五换挡元件C5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齿圈R1、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分离或接合;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次接合三个换挡元件构成一个档位,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建立起至少八个前进挡、一个倒档的传动比。
所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2均按照图3的换挡逻辑表换挡,其中的“0”表示换挡元件接合,空白处表示换挡元件分离。

Claims (7)

1.一款自动换挡变速器,其特征是第一和第二行星排置于第一轴系,第三行星排置于第二轴系,三对圆柱齿轮的主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一轴系,被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二轴系;三组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和框架九个部件,三对圆柱齿轮的主、被动齿轮六个部件,以及输入、输出轴二个部件,这些部件被五个换挡部件有选择的接合和分离,以及被十一个互联部件刚性连接;若以十一个互联部件转速[n1]至[n11]为变量可以得到下面九个方程,可以描述出该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3+k1n5-(k1+1)n1=0],其中[k1]为第一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二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5+k2n7-(k2+1)n6=0],其中[k2]为第二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三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8+k3n10-(k3+1)n11=0],其中[k3]为第三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一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4/n10= iG1],其中[iG1]为第一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二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6/n9= iG2],其中[iG2]为第二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三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7/n8= iG3],其中[iG3]为第三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一换挡元件[C1] 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0];
第二换挡元件[C2] 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第四互联部件[4]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 n4];
第三换挡元件[C3]将第一互联部件[1]与第七互联部件[7]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1= n7];
第四换挡元件[C4]将第九互联部件[9]与第十互联部件[10]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9= n10];
第五换挡元件[C5]将第五互联部件[5]与第七互联部件[7]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5= n7];
整个传动机构按照规定的换挡逻辑,在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接合三个换挡元件可以得到一个挡位, 构成九个速度变量方程,解得该挡位输入和输出传动比为:[n1/n11=ij],其中[ij]是第[j]挡输入与输出传动比,该实施例可以得到至少八个前进挡,一个倒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两组平行轴系,在轴系上旋转的部件有三组行星排和三对圆柱齿轮传动机构,五个换挡元件,十一个互联部件;第一互联部件[1]是输入轴,是动力源与第一行星排框架[CA1]、第三换挡元件[C3]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二互联部件[2]是壳体;第三互联部件[3]是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与第一换挡元件[C1]、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四互联部件[4]是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与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五互联部件[5]是第一行星排齿圈[R1]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第五换挡元件[C5]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六互联部件[6]是第二主动圆柱齿轮[GA2]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七互联部件[7]是第三换挡元件[C3]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五换挡元件[C5]、第二行星排齿圈[R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八互联部件[8]是第三被动圆柱齿轮[GD3]与第三行星排太阳轮[S3]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九互联部件[9]是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与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十互联部件[10]是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1]与第三行星排齿圈[R3]、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十一互联部件[11]是第三行星排框架[CA3]与输出齿轮或者输出轴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一换挡元件[C1][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第二换挡元件[C2]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第二换挡元件[C2]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第一换挡元件[C1]与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分离或接合;第三换挡元件[C3]可以有选择的将输入轴[1]、第一行星排框架[CA1]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第五换挡元件[C5]分离或接合;第四换挡元件[C4]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1]、第三行星排齿圈[R3]与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分离或接合;第五换挡元件[C5]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齿圈[R1]、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分离或接合;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次接合三个换挡元件构成一个档位,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建立起至少八个前进挡、一个倒档的传动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自动换挡变速器,其变化特征是第五换挡元件[C5]与第二行星排齿圈[R2]连接改为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连接,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行星排置于第一轴系,第三行星排置于第二轴系,三对圆柱齿轮的主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一轴系,被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二轴系;三组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和框架九个部件,三对圆柱齿轮的主、被动齿轮六个部件,以及输入、输出轴二个部件,这些部件被五个换挡部件有选择的接合和分离,以及被十一个互联部件刚性连接;若以十一个互联部件转速[n1]至[n11]为变量可以得到下面九个方程,可以描述出该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3+k1n5-(k1+1)n1=0],其中[k1]为第一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二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5+k2n7-(k2+1)n6=0],其中[k2]为第二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三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8+k3n10-(k3+1)n11=0],其中[k3]为第三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一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4/n10= iG1],其中[iG1]为第一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二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6/n9= iG2],其中[iG2]为第二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三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7/n8= iG3],其中[iG3]为第三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一换挡元件[C1] 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0];
第二换挡元件[C2] 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第四互联部件[4]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 n4];
第三换挡元件[C3]将第一互联部件[1]与第七互联部件[7]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1= n7];
第四换挡元件[C4]将第九互联部件[9]与第十互联部件[10]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9= n10];
第五换挡元件[C5]将第五互联部件[5]与第六互联部件[6]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5= n6];
整个传动机构按照规定的换挡逻辑,在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接合三个换挡元件可以得到一个挡位, 构成九个速度变量方程,解得该挡位输入和输出传动比为:[n1/n11=ij],其中[ij]是第[j]挡输入与输出传动比,该实施例可以得到至少八个前进挡,一个倒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型自动变速器,其变化特征是:所述的两组平行轴系,在轴系上旋转的部件有三组行星排和三对圆柱齿轮传动机构,五个换挡元件,十一个互联部件;第一互联部件[1]是输入轴,是动力源与第一行星排框架[CA1]、第三换挡元件[C3]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二互联部件[2]是壳体;第三互联部件[3]是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与第一换挡元件[C1]、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四互联部件[4]是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与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五互联部件[5]是第一行星排齿圈[R1]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第五换挡元件[C5]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六互联部件[6]是第二主动圆柱齿轮[GA2]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 、第五换挡元件[C5]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七互联部件[7]是第三换挡元件[C3]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八互联部件[8]是第三被动圆柱齿轮[GD3]与第三行星排太阳轮[S3]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九互联部件[9]是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与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十互联部件[10]是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1]与第三行星排齿圈[R3]、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十一互联部件[11]是第三行星排框架[CA3]与输出齿轮或者输出轴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一换挡元件[C1][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第二换挡元件[C2]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第二换挡元件[C2]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1]、第一换挡元件[C1]与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分离或接合;第三换挡元件[C3]可以有选择的将输入轴[1]、第一行星排框架[CA1]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第五换挡元件[C5]分离或接合;第四换挡元件[C4]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1]、第三行星排齿圈[R3]与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分离或接合;第五换挡元件[C5]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齿圈[R1]、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分离或接合;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次接合三个换挡元件构成一个档位,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建立起至少八个前进挡、一个倒档的传动比。
5.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三对圆柱齿轮也可以有选择的采用如链传动机构或带传动机构的传动方式,其数学关系式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三个行星排、三对圆柱齿轮和五个离合器可以根据结构设计需要变更相互位置,其数学关系式不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挡双轴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五个换挡元件换挡逻辑为:
倒档:[C1]、[C2]、[C4]接合;
一挡:[C1]、[C2]、[C3]接合;
二挡:[C1]、[C2]、[C5]接合;
三挡:[C5]、[C2]、[C3]接合;
四挡:[C5]、[C2]、[C4]接合;
五挡:[C3]、[C2]、[C4]接合;
六挡:[C3]、[C5]、[C4]接合;
七挡:[C3]、[C1]、[C4]接合;
八挡:[C5]、[C1]、[C4]接合。
CN201310060011.4A 2013-02-26 2013-02-26 多挡自动变速器 Pending CN1040061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0011.4A CN104006122A (zh) 2013-02-26 2013-02-26 多挡自动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0011.4A CN104006122A (zh) 2013-02-26 2013-02-26 多挡自动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6122A true CN104006122A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66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0011.4A Pending CN104006122A (zh) 2013-02-26 2013-02-26 多挡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061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8565A (zh) * 2016-05-31 2017-12-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多档变速器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8565A (zh) * 2016-05-31 2017-12-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多档变速器及控制方法
CN107448565B (zh) * 2016-05-31 2020-03-0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多档变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1566B2 (en) Quad-clutch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CN100510471C (zh) 带有差速齿轮组和副轴齿轮系的多速传动装置
JP3892636B2 (ja) 自動変速装置
US6547688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9683632B2 (en) Multistage gearbox for motor vehicles
US8550954B2 (en) Clutch and gear arrangement for a front wheel drive vehicle
CN102913598A (zh) 行星齿轮式手动变速器
US9145960B2 (en) Triple clutch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CN104006120A (zh) 一种多挡自动变速器
CN101149092A (zh) 自动变速器
CN108944389B (zh) 多档同轴电驱系统
CN104006122A (zh) 多挡自动变速器
CN103470704A (zh) 一种八挡自动变速器
CN201359059Y (zh) 多档位动力换档行星变速箱
EP2137431A1 (en) Gear box for motor vehicles and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aid gear box
CN103410933B (zh) 五档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
JP3849927B2 (ja) 自動変速機
CN101446331B (zh) 多挡位动力换挡行星变速箱
CN211145248U (zh) 两轴集成式多档变速箱
CN105283689A (zh) 变速器
CN214699023U (zh) 一种三排六速行星变速箱及动力装置
CN101900188B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CN210949781U (zh) 一种拖拉机用变速传动装置
CN110735888B (zh) 两轴集成式多档变速箱
CN200975448Y (zh) 拖拉机定轴行星传动逆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