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4441A -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4441A
CN103994441A CN201410255370.XA CN201410255370A CN103994441A CN 103994441 A CN103994441 A CN 103994441A CN 201410255370 A CN201410255370 A CN 201410255370A CN 103994441 A CN103994441 A CN 103994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plate
main chamber
flue
air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53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4441B (zh
Inventor
李登平
韩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Kangpayi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553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94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94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4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4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44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焚烧秸草等生物质物料的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本发明至少包括主燃烧室、送风组件以及用于将主燃烧室内热能引出的烟道,主燃烧室与烟道间以通风管路连通;主燃烧室内设置输送焚烧平台;输送焚烧平台至少包括承载板以及搅拨部;固定炉排焚烧炉还包括推送部,推送部与主燃烧室内腔间过渡设置有回风排潮腔道,该回风排潮腔道形成连接主燃烧室内腔和推送部的物料输送路径;所述回风排潮腔道的位于推送部所在端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连通外部引风机。本发明整体运行可靠性高、焚烧效率高且应用成本低,可在实现确保其高恒温焚烧的同时,亦能保证对于生物质燃料的高效热能提取利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焚烧秸草等生物质物料的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逐渐进步,国家对于空气环境的质量监督也日益严格,以往的对于如秸草之类的生物质物料的自行焚烧已经无法为国家所认可。现有对于上述物料的处理方式,大都为通过焚烧厂收购并送入专门的活动炉排炉中进行系统焚烧的方式加以处理,其焚烧产生的各种气体及烟雾也都通过焚烧厂本身的净化条件加以净化后方可排出至外界空气中。目前秸草的上述焚烧方式,由于考虑到其自身的速燃性和较短的燃烧周期,因此都是采用滚动炉排作为燃烧基面的方式进行持续供料焚烧,也即依靠输送带状的燃烧平面,物料自燃烧平面输入端输入,并在沿其燃烧平面运行的过程中完成燃烧发热工作,再自其输出端输出,其热量被引入相应的热能利用组件处进行热能利用;上述方案目前正被广泛的应用于秸草焚烧系统中,然而,与其方案的简易性相比,其存在的缺陷仍不可小视:首先,秸草质地蓬松,为保证其单位燃烧效率,很多焚烧厂都在秸草焚烧前另设加工程序以对其进行加工,或为进行事先破碎并压缩为松果状以便于焚烧,或者直接成捆后再逐段截切以送入焚烧炉中,均在无形中加剧了秸草焚烧的成本;其次,如秸草等生物质燃料,考虑到其自身庞大的占地面积、开放式的堆放场地、简易的输送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实际上其自身燃烧热值是极为低下且不均衡的,也就是说,或可能由于草料和木材间的材质致密性不同,或可能的存在同一批入炉的秸草一部分燃烧殆尽而另一部分因水分过多而难以燃烧,且由于秸草吸水后彼此间在水张力作用下更为贴近,而往往导致空气很难进入秸草内部实现快速燃烧,这些都导致了实际焚烧效率的低下性和不统一性;最后,滚动式的炉排结构设计极为不合理,不但由于自身质量过大而限制了其输送长度,从而导致“以物料的长距离位移来保证燃尽效果”的方案无法实现,同时作为动力部的主、从动辊在牵引巨大质量的炉排时也常常发生工作形变和损坏,这些都给活动炉排炉的实际推广应用提出了严峻要求。如何针对性的研发出一种结构更为简洁而使用更为方便的固定炉排焚烧炉,以实现确保其燃烧热能提取的同时,更能有效确保物料焚烧的高效率性,克服传统生物质物料的热值不均衡性,避免因燃烧效率低下而出现废渣过多和后期处理困难的现象,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近十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可有效克服传统生物质物料的热值不均衡性,以在确保其燃烧热能提取的同时,更能有效确保物料焚烧的高效率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主燃烧室、向主燃烧室内供风的送风组件以及用于将主燃烧室内热能引出的烟道,主燃烧室与烟道间以布置于其上方处的通风管路连通;主燃烧室内设置有用于焚烧输送物料的输送焚烧平台,输送焚烧平台的一端构成物料输入端,另一端构成物料焚烧后的灰烬出口端;输送焚烧平台至少包括用作燃烧载体的承载板以及用于拨动承载板上物料并推送物料沿指定方向行进的搅拨部;所述固定炉排焚烧炉还包括位于输送焚烧平台输入端且用于挤压和推送物料进入输送焚烧平台处的推送部,推送部与主燃烧室内腔间过渡设置有回风排潮腔道,该回风排潮腔道形成连接主燃烧室内腔和推送部的物料输送路径;所述回风排潮腔道的位于推送部所在端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连通外部引风机。
所述搅拨部为搅拨叶轮,搅拨部包括轮轴以及平行于轮轴轴线布置的多个直管部,所述直管部以轮轴轴线轴对称环绕均布以构成搅拨部的鼠笼状构造,直管部的两端部分别以端板固接,搅拨部还包括构成工作部的轮叶片,所述轮叶片为具备轮叶的环状构造且该轮叶片套设固接于鼠笼状构造的直管部上;其轮轴位于输送焚烧平台下方且其轮轴轴线平行承载板板面设置,其轮叶片的一部分通过承载板板面上的预留孔隙伸出至承载板板面以上,搅拨部的转动路径与承载板板面上的预留孔隙间处于避让位置。
所述送风组件的出风口位于回风排潮腔道的物料出口端,且位于承载板板面下方处;送风组件出风路径由下而上的指向承载板布置。
所述承载板呈输入端高而输出端低的倾斜板面状布置;承载板由其输入端向其输出端划分为排潮段、燃烧段、燃尽段和灰渣冷却段,其中燃烧段、燃尽段和灰渣冷却段上布置有贯穿板体的通风孔,承载板的排潮段构成上述回风排潮腔道的内腔运料面,燃烧段构成焚烧物料的主燃烧面,燃尽段外形呈落差逐次降低的阶梯状布置,物料由燃烧段焚烧,再经由燃尽段和灰渣冷却段后排出主燃烧室;搅拨部位于燃烧段下方处且与其配合布置。
所述承载板布置于主燃烧室底面上方处,主燃烧室底面外形亦呈靠近承载板输入端处高而临近承载板输出端处低的斜面结构;承载板的灰渣冷却段与主燃烧室底面低端间固接布置,输送焚烧平台的灰烬出口端布置有用于收集灰渣的积灰单元,积灰单元呈上大下小的细长漏斗状构造,积灰单元入口衔接承载板的灰渣冷却段,其出口与外部灰渣输送单元间衔接布置。
所述积灰单元在其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出料量的第一拨动辊。
所述主燃烧室底面的临近与承载板的灰渣冷却段配合端处开设有回料漏斗,所述回料漏斗的进料端口与主燃烧室底面板面间顺延衔接布置,回料漏斗的出料端连通主燃烧室的输送焚烧平台处。
所述回料漏斗在其出口端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二拨动辊。
所述推送部由一对相互配合的直齿轮状的上、下压辊构成,上、下压辊轴线所构成平面呈铅垂状布置且各轴线与承载板所在各工作面平行设置;推送部的挤压间隙与物料压成型的厚度吻合,其出口输送路径指向回风排潮腔道的物料输入端处。
所述烟道整体呈“L”型布局,包括立式主烟道和一端与立式主烟道下端出口间衔接设置的横向副烟道,通风管路构成主烟道进风口;所述烟道内布置有用于吸收及利用主燃烧室热量的热能利用组件,热能利用组件至少包括相互连通的用于储水加热的水冷壁以及用于加热水冷壁排出热气的加热器;加热器位于横向副烟道进口处,水冷壁设置于横向副烟道中部;烟道处还布置用于引出加热后的热干蒸汽的蒸汽出口;烟道外壁处布置蒸汽包,蒸汽包一端连通水冷壁,另一端与加热器连通布置;立式主烟道及横向副烟道)下方处均设置有用于排灰的排灰漏斗;所述排灰漏斗在其出口端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三拨动辊。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如下:
1)、通过以输送焚烧平台作为承载主体,一方面确保了生物质燃料在主燃烧室内的具备一个可持续燃烧的燃烧平台;而更重要的是,输送焚烧平台所具备的持续传输特性,保证了生物质燃料的焚烧时的快速补料能力,其平台自身所带来的持续不断的输料和出料性能,物料在进入平台后快速燃尽,燃尽后的灰渣马上随着平台的输送作用而从灰烬出口端处排除,其产生的大量热能则不断在主燃烧室内积累,并随烟道流通并提供给烟道内各热能利用单元进行热能吸收;通过回风排潮腔道的布置,有效的保证了在物料由外部进入主燃烧室时,即已经完成了风力脱水和培烘的预处理步骤,从而保证了物料在进入主燃烧室后即可快速燃烧,同时亦确保了主燃烧室内的高温不至于因外部物料夹裹而来的湿气而产生降低变化,最终也就确保了主燃烧室的高恒温焚烧需求;其独特的漏斗状布局也更有利于风力的汇总性,考虑到主燃烧室内的负压性能,以出风口的引风能力和腔道的漏斗状聚风效果,从而确保在培烘物料的同时亦可起到强风的集聚和风力脱水效果。本发明整体运行可靠性高、焚烧效率高且应用成本低,可在实现确保其高恒温焚烧的同时,亦能保证对于生物质燃料的高效热能提取利用效果。
2)、搅拨部外形呈鼠笼状的设计构造,其以直管部和端板形成鼠笼状的框架本体,并以轮叶片作为其工作部,在轮轴发生转动时,其一体固接的直管部、端板乃至轮叶片均相应转动,从而完成其物料拨送和拨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上述类似鼠笼转子的搅拨部结构,其风力由送风组件送入后,不会由于采用传统的密闭式转动辊而产生风力阻碍现象,送风组件送入的风流,直接无障碍的沿鼠笼状搅拨辊的各部件间隙畅通,并随之充满整个输送焚烧平台的下方处,进而确保了物料沿输送焚烧平台的可靠行进及其高效焚烧:在搅拨部的不断转动及其上轮叶片的不断撩拨下,位于输送焚烧平台台面上的物料被持续翻动并与主燃烧室内高恒温空气充分接触、培烘乃至燃烧,进而完成其高效焚烧目的;此外,由于轮叶片的不断转动,在焚烧中的物料也同时被轮叶推送并行进,最终在焚烧完成时即落入后续的积灰单元处,其整体结构可靠而工作效率高。
3)、通过送风组件的独特设计,不但保证了对于主燃烧室内的持续供风需求,提供了生物质燃料自身的高热值和高燃尽性所必不可少的大量空气,同时,由下而上的供风方式,则使物料燃烧后所产生的热烟气能够随即的在供风部件的风力作用下抬升,从而使原本上升缓慢而易于失热的高温热烟气更为快速的通过布置于主燃烧室上的通风管路进入烟道内进行热能利用,从而间接的降低了原本高温烟气行进过程中的热损耗。更为重要的是,由下而上的供风构造,风力在由送风组件进入主燃烧室后,自然的其风流沿输送焚烧平台的预留空隙上升,在确保对于其台面上物料供氧的同时,又使物料燃尽后的灰烬不至于沿其孔隙下漏,而且根据供风风力的不同,还能透过前述孔隙使承载板上的物料形成“悬浮”的浮动燃烧效果,使其更利于实现高效焚烧目的,进而极大的增加了物料的燃烧效率。
4)、实际使用时,输送焚烧平台此处优选为承载板也即倾斜平板状构造,且其上密布通风孔。通风孔与上述预留孔隙同理,亦可作为风流行进的孔路;同时,承载板自身形成各工作段,从而针对物料的燃烧阶段的不同,更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与传统的滚动炉排不同,固定板状的承载板构造,一方面由于其结构简单而不具备过于复杂的轮轴结构,从而更方便实际使用,同时也能根据现场情况而将其长度做的更长,这往往预示着更能通过加长长度的承载板,从而保证物料的长行程燃烧,进而完成传统结构所无法完成的“以长度换燃烧时间”的焚烧理念;另一方面,在物料沿燃烧段燃烧后,进入梯次下降的燃尽段处,由于燃尽段的人为落差布置,物料在重力及风力作用下被不断的下坠撞击和翻滚,从而使其内部的尚未燃尽的物质被抖散暴露出来,进而被高恒温空气培烘及点燃,从而最大化的保证了物料的燃烧效果。
5)、斜面布置的主燃烧室底面,保证了由输送焚烧平台处下漏的部分燃烧灰烬,亦可在风力作用下沿其台面滑落至回料漏斗处,并随之返送至主燃烧室内,从而保证主燃烧室内始终具备一定厚度的灰烬层,最终确保主燃烧室的可靠的高效燃烧目的;而实际上,主燃烧室底面与承载板板面外加部分主燃烧室侧壁,其整体即形成了类似供风室的结构,而送风组件出风口又位于其内,从而使其内部更易于产生气胀功能,大量风力在其内部汇聚积压并由承载板上预留孔隙乃至通风孔处嘭然释放,从而有效保证了前述“悬浮”焚烧的可行性。积灰单元的上大下小的细长漏斗状构造,与其说是为了更有利于积灰和方便后续灰渣收集和输送,不如说是更有效的确保了主燃烧室内高恒温的稳定性;由于有物料燃烧就必然存在排渣口,而排渣口的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就必然导致炉温的无谓损耗,而积灰单元的布置则完美的克服了上述缺陷,其一方面仍旧完成了灰渣收集的功能,另一方面则通过其细长的漏斗构造,使灰渣自身的排出行程增加,从而使灰渣自行的形成了堵塞排渣口的“塞子”,这也就确保了主燃烧室内的高恒温效果,而如需排料,则直接启动外部灰渣输送单元,即可完成排渣功能,其极为方便实用。
6)、实际上面对与各积灰单元、回料漏斗乃至后述的排灰漏斗的结构,都应当在其出口端处布置相应的拨动辊,从而以拨动辊的布置,来达成对于相应部件的定量灰烬和燃渣的定时乃至定量排出目的;特别是对于本发明的这种对指定腔体内温度的恒温要求极为苛刻的场合,定量排渣的设计结构,可在有效避免其内温度随相应排渣口的大量出料而直接逸散出去的同时,又能有效保证相应排渣口处能始终具备指定的理想灰烬或燃渣厚度,以确保诸如主燃烧室乃至烟道内始终保持指定的恒定高温;上述理想灰烬或燃渣厚度的保持,一方面确保了其内灰烬或燃渣厚度不至于过薄而导致无法保温效果,另一方面又不至于使其厚度过厚而影响炉体实际工作,一举多得,最终为炉体相应各腔道内的可靠及高效率工作提供有利保证。
7)、推送部的设置,则是考虑到秸草等物料处理,可无需进行先期预处理,以推送部对秸草进行压制成型,从而实现在线的物料预处理能力,以确保其低成本焚烧处理目的;同时,由于回风腔道的风力逆反效果,以推送部作为外部施力,显然更能保证物料的进料需求,其工作可靠稳定。
8)、烟道的实际布置以“L”型布局为准,通过立式主烟道和横向副烟道的设计,一方面保证了整体设置结构的紧凑性,另一方面,横向副烟道的布置,又保证了其上各水冷壁等部件受热面的不易积灰性,烟道内后期燃尽的灰尘在由横向副烟道进行横向移动时自然的沿设置于其下方处的排灰漏斗产生沉降效果,最终通过排灰漏斗处拨动辊的定期定量排灰,来确保减少废灰堵炉现象和降低后期的尾气处理设备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A-A剖面图;
图4为主燃烧室内承载板及各烟道相对位置俯视图;
图5为立式主烟道和横向副烟道的彼此位置布置图;
图6为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搅拨部的端部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8为搅拨部的径向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与本发明各部位名称的对应关系如下:
a-回风排潮腔道 b-出风口 c-预留孔隙 d-通风孔
e-通风管路
10-主燃烧室 10a-回料漏斗 10b-第二拨动辊 11-承载板
11a-排潮段 11b-燃烧段 11c-燃尽段 11d-灰渣冷却段
12-搅拨部 12a-轮轴 12b-直管部 12c-端板 12d-轮叶片
20-送风组件 30-推送部 41-立式主烟道
42-横向副烟道 50-蒸汽包 60-排灰漏斗 60a-第三拨动辊
70-积灰单元 70a-第一拨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8具体阐述本发明的组件构造及其具体工作流程: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参照图1-8所示,至少包括具备有输送能力的以搅拨部配合的固定板结构炉排(也即承载板11);承载板11的进料端布置推送部30,以实现对于待焚烧物料的刚性挤压塑形功能;承载板11的出料端布置积灰单元70,从而保证对于燃烧后灰烬的收集和排除处理能力。如图1-2及图4和图6所示的,整个承载板11呈现进料端高而出料端低的折角倾斜面构造,承载板11以其各工作段划分为排潮段11a、燃烧段11b、燃尽段11c及灰渣冷却段11d,其中排潮段11a构成前述回风排潮腔道a,一方面作为引导物料由推送部30向主燃烧室10内运输的过渡腔道,另一方面则作为物料进入主燃烧室10焚烧前的预处理工序,从而确保在露天堆放等特殊堆放环境下的热值不均衡的物料的脱水效果,保证物料于主燃烧室10内的高效率焚烧;燃烧段11b、燃尽段11c及灰渣冷却段11d均布置于主燃烧室10内,并完成物料的燃烧、燃尽和灰渣冷却功能,较长长度的承载板11也保证了更长行程的物料燃烧功能。此外,如图1及图3-5所示,主燃烧室10旁侧相应布置烟道,为避免水冷壁对于主燃烧室10内温升的影响,此处将各热能利用组件均布置于烟道内,当然亦可布置于主燃烧室10炉壁处。主燃烧室10在承载板11的台面下方处设置供风口,以使其风力由下向上的实现对于主燃烧室10内的供气的风力引流效果,从而不但保证对于物料的持续供气和高效悬浮式焚烧效果,同时也提供了物料焚烧后所产生的热烟气的风力推送能力,确保热烟气直接而快速的沿预留的通风管路e进入烟道内,实现其热能利用效果。整个烟道外形成“L”字状布局,实际如图1所示,以立式主烟道41和横向副烟道42构成;水冷壁作为初步加热部件,此处布置于相对温度较低的横向副烟道42处,而加热器作为水冷壁的延伸和二次加热部件,则将其设置于立式主烟道41内,最终完成其高效加热效果。主燃烧室10底面的倾斜状构造,与承载板11共同形成半密闭的供风室结构,从而确保了由送风组件20送出的风力的集聚效果,其集聚产生的风力沿承载板上的各孔路逸散出去,从而完成供风目的。
本发明在实际工作时,一方面,以承载板11实现对于生物质等燃料的持续输送和焚烧能力,从而确保燃料在快速燃尽的同时,能够随之的有相应的燃料补充进来;另一方面,以推送部30和回风排潮腔道a的配合设计,以实现部分物料的在线预处理能力的同时,确保物料的焚烧前的风力脱水培烘和水分均衡效果,进而确保其进入主燃烧室10后的燃烧能力。烟道的设计构造,则充分的利用了烟道自身内的热能递减特性,通过在横向副烟道42处设置冷水加热部件即水冷壁,待其内部水温到达一定温度后,其热水和/或热蒸汽通过管路输送至相对温度更高而更为靠近主燃烧室10的立式主烟道41处的加热器内,由于加热器临近高温的主燃烧室10,从而确保其输入开水的快速加热蒸发,最终经过加热器加热后由热干蒸汽出口引出;上述热干蒸汽提取流程中,在主燃烧室10内的物料焚烧所产生的高热烟气,初步进入立式主烟道41内均能有850度左右高温,又由于立式主烟道41内部的内腔构造,使内部流通烟气在立式主烟道41内二次达到充分尽燃;通过加热器吸热后,立式主烟道41末端温度降低为600度到650度左右,此时热能传递至横向副烟道42处的水冷壁处;通过水冷壁过热后,横向副烟道42最终温度仅达220度左右,此时可考虑通过尾部降温装置排出。

Claims (10)

1.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主燃烧室(10)、向主燃烧室(10)内供风的送风组件(20)以及用于将主燃烧室(10)内热能引出的烟道,主燃烧室(10)与烟道间以布置于其上方处的通风管路连通;主燃烧室(10)内设置有用于焚烧输送物料的输送焚烧平台,输送焚烧平台的一端构成物料输入端,另一端构成物料焚烧后的灰烬出口端;输送焚烧平台至少包括用作燃烧载体的承载板(11)以及用于拨动承载板(11)上物料并推送物料沿指定方向行进的搅拨部(12);所述固定炉排焚烧炉还包括位于输送焚烧平台输入端且用于挤压和推送物料进入输送焚烧平台处的推送部(30),推送部(30)与主燃烧室(10)内腔间过渡设置有回风排潮腔道(a),该回风排潮腔道(a)形成连接主燃烧室(10)内腔和推送部(30)的物料输送路径;所述回风排潮腔道(a)的位于推送部(30)所在端设置有出风口(b),出风口(b)连通外部引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拨部(12)为搅拨叶轮,搅拨部(12)包括轮轴(12a)以及平行于轮轴轴线布置的多个直管部(12b),所述直管部(12b)以轮轴(12a)轴线轴对称环绕均布以构成搅拨部(12)的鼠笼状构造,直管部(12b)的两端部分别以端板(12c)固接,搅拨部(12)还包括构成工作部的轮叶片(12d),所述轮叶片(12d)为具备轮叶的环状构造且该轮叶片(12d)套设固接于鼠笼状构造的直管部(12b)上;其轮轴(12a)位于输送焚烧平台下方且其轮轴(12a)轴线平行承载板(11)板面设置,其轮叶片(12d)的一部分通过承载板(11)板面上的预留孔隙(c)伸出至承载板(11)板面以上,搅拨部(12)的转动路径与承载板(11)板面上的预留孔隙(c)间处于避让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20)的出风口位于回风排潮腔道(a)的物料出口端,且位于承载板(11)板面下方处;送风组件(20)出风路径由下而上的指向承载板(11)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1)呈输入端高而输出端低的倾斜板面状布置;承载板(11)由其输入端向其输出端划分为排潮段(11a)、燃烧段(11b)、燃尽段(11c)和灰渣冷却段(11d),其中燃烧段(11b)、燃尽段(11c)和灰渣冷却段(11d)上布置有贯穿板体的通风孔(d),承载板(11)的排潮段(11a)构成上述回风排潮腔道(a)的内腔运料面,燃烧段(11b)构成焚烧物料的主燃烧面,燃尽段(11c)外形呈落差逐次降低的阶梯状布置,物料由燃烧段(11b)焚烧,再经由燃尽段(11c)和灰渣冷却段(11d)后排出主燃烧室(10);搅拨部(12)位于燃烧段(11b)下方处且与其配合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1)布置于主燃烧室(10)底面上方处,主燃烧室(10)底面外形亦呈靠近承载板(11)输入端处高而临近承载板(11)输出端处低的斜面结构;承载板(11)的灰渣冷却段(11d)与主燃烧室(10)底面低端间固接布置,输送焚烧平台的灰烬出口端布置有用于收集灰渣的积灰单元(70),积灰单元(70)呈上大下小的细长漏斗状构造,积灰单元(70)入口衔接承载板(11)的灰渣冷却段(11d),其出口与外部灰渣输送单元间衔接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积灰单元(70)在其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出料量的第一拨动辊(70a)。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烧室(10)底面的临近与承载板(11)的灰渣冷却段(11d)配合端处开设有回料漏斗(10a),所述回料漏斗(10a)的进料端口与主燃烧室(10)底面板面间顺延衔接布置,回料漏斗(10a)的出料端连通主燃烧室(10)的输送焚烧平台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料漏斗(10a)在其出口端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二拨动辊(10b)。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部(30)由一对相互配合的直齿轮状的上、下压辊构成,上、下压辊轴线所构成平面呈铅垂状布置且各轴线与承载板(11)所在各工作面平行设置;推送部(30)的挤压间隙与物料压成型的厚度吻合,其出口输送路径指向回风排潮腔道(a)的物料输入端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整体呈“L”型布局,包括立式主烟道(41)和一端与立式主烟道(41)下端出口间衔接设置的横向副烟道(42),通风管路构成主烟道进风口;所述烟道内布置有用于吸收及利用主燃烧室(10)热量的热能利用组件,热能利用组件至少包括相互连通的用于储水加热的水冷壁以及用于加热水冷壁排出热气的加热器;加热器位于横向副烟道(42)进口处,水冷壁设置于横向副烟道(42)中部;烟道处还布置用于引出加热后的热干蒸汽的蒸汽出口;烟道外壁处布置蒸汽包(50),蒸汽包(50)一端连通水冷壁,另一端与加热器连通布置;立式主烟道(41)及横向副烟道(42)下方处均设置有用于排灰的排灰漏斗(60);所述排灰漏斗(60)在其出口端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三拨动辊(60a)。
CN201410255370.XA 2014-06-10 2014-06-10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4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5370.XA CN103994441B (zh) 2014-06-10 2014-06-10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5370.XA CN103994441B (zh) 2014-06-10 2014-06-10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4441A true CN103994441A (zh) 2014-08-20
CN103994441B CN103994441B (zh) 2016-03-23

Family

ID=51308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537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4441B (zh) 2014-06-10 2014-06-10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444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2133A (zh) * 2017-01-06 2017-05-10 舟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综合利用系统
CN108087884A (zh) * 2018-01-24 2018-05-29 福建丰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臭氧垃圾热解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8118A (ja) * 1998-07-09 2000-01-25 Hitachi Zosen Corp 乾留ガス化焼却炉
CN101101120A (zh) * 2007-07-27 2008-01-09 福建省丰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双回路双热解焚烧炉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55742A (zh) * 2011-04-02 2011-08-17 李登平 烘干炉
CN102721066A (zh) * 2012-07-09 2012-10-10 李登平 一种秸草焚烧炉
CN204006013U (zh) * 2014-06-10 2014-12-10 李登平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8118A (ja) * 1998-07-09 2000-01-25 Hitachi Zosen Corp 乾留ガス化焼却炉
CN101101120A (zh) * 2007-07-27 2008-01-09 福建省丰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双回路双热解焚烧炉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55742A (zh) * 2011-04-02 2011-08-17 李登平 烘干炉
CN102721066A (zh) * 2012-07-09 2012-10-10 李登平 一种秸草焚烧炉
CN204006013U (zh) * 2014-06-10 2014-12-10 李登平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2133A (zh) * 2017-01-06 2017-05-10 舟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综合利用系统
CN106642133B (zh) * 2017-01-06 2019-08-09 舟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综合利用系统
CN108087884A (zh) * 2018-01-24 2018-05-29 福建丰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臭氧垃圾热解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4441B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8678B (zh) 分布式生物质与有机朗肯循环联合发电、炭热多联产系统和方法
CN105444183B (zh) 机械炉排式垃圾单炉气化焚烧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3925629U (zh) 分布式生物质与有机朗肯循环联合发电、炭热多联产系统
CN103644561B (zh) 一种高效节能生物质锅炉系统
CN206269118U (zh) 生物质颗粒燃烧设备
CN102042585B (zh) 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炉渣和烟灰再燃烧及排放装置
CN206944167U (zh) 降低垃圾焚烧炉氮氧化物排放的系统
CN103994441B (zh)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CN206247814U (zh) 平板振动型垃圾烘干机
CN204006013U (zh) 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
CN205261578U (zh) 机械炉排式垃圾单炉气化焚烧系统
CN201954537U (zh)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冷却返料装置
CN113273335B (zh) 一种移动式一体化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装置
CN201653093U (zh) 一种横置滚筒逆风烘干炉
CN205261569U (zh) 双层机械炉排式垃圾气化焚烧系统
CN201237353Y (zh) 棚舍供暖炉
CN209840115U (zh) 一种焚烧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强化垃圾发酵系统
CN108506943A (zh) 一种火电厂燃煤锅炉焚烧含生物质的废弃物的方法和系统
CN106382623A (zh) 新能源智能化双旋锅炉
CN20367158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生物质锅炉系统
CN202470074U (zh)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冬季垃圾湿蒸发酵系统
CN207334739U (zh) 一种智能型生活垃圾热解炉烟气净化系统
CN202392992U (zh) 全自动卧式热空气与热水多用锅炉
CN207035475U (zh) 燃烧换热除尘一体化小型生物质常压热水锅炉
CN205619290U (zh) 垃圾焚烧仓热能供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0

Address after: Office 105-107, Hefei dianjing Daily Chemical Co., Ltd., No. 11, huangcangyu Road, Xinz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00

Patentee after: Hefei Kangpayi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1137 hillock town, Changfeng County, Anhui, Hefei

Patentee before: Li Dengp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