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6895B - 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6895B
CN103986895B CN201410076824.7A CN201410076824A CN103986895B CN 103986895 B CN103986895 B CN 103986895B CN 201410076824 A CN201410076824 A CN 201410076824A CN 103986895 B CN103986895 B CN 1039868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osd
starting point
projection arrangement
original im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68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6895A (zh
Inventor
郑才旭
蒋宇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768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86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86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6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6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68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投影系统包括多台投影装置,进行边界融合后,相邻两台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有重叠,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坐标以及第一尺寸参数,该第一OSD原始图像是位于该投影系统的第一投影装置的成像单元中,其中经边界融合后,该成像单元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子画面包括相邻的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一非重叠区域;对该第一OSD原始图像进行校正以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以使得经边界融合后,该第一投影装置投射的该第二OSD原始图像能全部位于该第一非重叠区域;根据该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的操作参数调整该第一投影装置,使得该第一投影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边界融合(edge-blending)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当利用投影装置进行边界融合时,如果使用者通过屏幕菜单式调节方式(on-screen display,简称OSD)接口来调整边界融合的参数时,会因为OSD的位置及所操作投影机机台的相对位置,使得使用者看不到完整的OSD图像,进而使得使用者难以利用OSD图像调整边界融合的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确保使用者在投影装置机台处利用OSD接口调整边界融合的参数时,OSD图像能够完整地显示于投影装置投射的投影画面的非重叠区域内,进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为便利地利用OSD图像调整边界融合的参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投影系统,该投影系统包括多台投影装置,该多台投影装置呈M行N列的矩阵顺序排列,进行边界融合后,相邻两台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有重叠,该投影系统于投影屏幕上形成投影画面,该投影画面包括多个对应于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呈M行N列的顺序排列的子画面,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坐标以及第一尺寸参数,该第一OSD原始图像是位于该投影系统的第一投影装置的成像单元中,其中经边界融合后,该成像单元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第一子画面包括相邻的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一非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一投影装置依据该第一子画面对应的位置排序为(m,n),m和n分别表示该第一投影装置的横向标号和纵向标号;
对该第一OSD原始图像进行校正以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以使得经边界融合后,该第一投影装置投射的该第二OSD原始图像能全部位于该第一非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二OSD原始图像具有第二起点坐标及第二尺寸参数,该第二起点坐标是依据该第一起点坐标、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数值M、N、m、n的值得到的,该第二尺寸参数是依据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M、N、m、n的值得到的,M、N、m、n的值均大于等于1,且至少其中一个大于或等于2;
根据该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的操作参数调整该第一投影装置,使得该第一投影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
较佳的,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是根据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以及该多台投影装置的重叠区域像素值得到的;该尺寸参数包括:长度和宽度。
较佳的,对该第一OSD原始图像进行校正以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以使得经边界融合后,该投影系统投射的该第二OSD原始图像能全部位于该第一非重叠区域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am,使得
m>=3,或
m=2,或
m=1;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bn,使得
n>=3,或
n=2,或
n=1;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长度Pm,使得该am与该Pm满足条件: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宽度Qn,使得该bn与该Qn满足条件:
其中,a为该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b为该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该每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为W×H;该第一重叠区域的长度为xm-1以及xm,其中xm-1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左侧重叠区域的长度,xm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右侧重叠区域的长度,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宽度为yn-1以及yn,其中yn-1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上侧重叠区域的宽度,yn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下侧重叠区域的宽度;Wc为该投影画面的长度,Hc为该投影画面的宽度,
较佳的,其中,P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长度,Q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宽度。
较佳的,该尺寸参数包括:长度、宽度、对角线、角度的数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投影装置,该投影装置为投影系统中的第一投影装置,该投影系统包括多台投影装置,该多台投影装置呈M行N列的矩阵顺序排列,进行边界融合后,相邻两台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有重叠,该投影系统于投影屏幕上形成投影画面,该投影画面包括多个对应于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呈M行N列的顺序排列的子画面,经过边界融合后该第一投影装置依据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第一子画面在该投影画面中所处的位置排序为(m,n),m和n分别表示该第一投影装置的横向标号和纵向标号;该投影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用于获得该第一投影装置的第一OSD原始图像;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坐标以及第一尺寸参数,其中,经过边界融合后,该成像单元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子画面包括相邻的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一非重叠区域;
校正单元,用于对该第一OSD原始图像进行校正以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以使得经过边界融合后,该第一投影装置投射的该第二OSD原始图像能够全部位于该第一非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二OSD原始图像具有第二起点坐标以及第二尺寸参数,该第二起点坐标是根据该第一起点坐标、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数值M、N、m、n得到的,该第二尺寸参数是分居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M、N、m、n得到的,M、N、m、n的值均大于等于1,且至少其中之一大于或等于2;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的操作参数调整该第一投影装置,使得该第一投影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
较佳的,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是根据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以及该多台投影装置的重叠区域像素值得到的;该尺寸参数包括:长度和宽度。
较佳的,该校正单元,用于: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am,使得m>=3,或
m=2,或
m=1;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bn,使得n>=3,或
n=2,或
n=1;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长度Pm,使得该am与该Pm满足条件: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宽度Qn,使得该bn与该Qn满足条件:
其中,a为该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b为该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该每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为W×H;该第一重叠区域的长度为xm-1以及xm,其中xm-1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左侧重叠区域的长度,xm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右侧重叠区域的长度,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宽度为yn-1以及yn,其中yn-1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上侧重叠区域的宽度,yn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下侧重叠区域的宽度;Wc为该投影画面的长度,Hc为该投影画面的宽度,
较佳的,其中,P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长度,Q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宽度。
较佳的,该尺寸参数包括:长度、宽度、对角线、角度的数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其任意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在投影装置进行边界融合后,使得投影装置对应的OSD图像置于投影装置投射的投影区域的非重叠区域内,保证了OSD图像的完整性,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为便利地利用OSD图像调整OSD操作参数,进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为便利地利用OSD图像调整边界融合的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投影系统进行边界融合后的画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投影系统包括多台投影装置,该多台投影装置呈M行N列的矩阵顺序排列,进行边界融合后,相邻的两台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有重叠,该投影系统于投影屏幕上形成投影画面,该投影画面包括多个对应于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呈M行N列的顺序排列的子画面,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坐标以及第一尺寸参数,该第一OSD原始图像是位于该投影系统的第一投影装置的成像单元中,其中经边界融合后,该成像单元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第一子画面包括相邻的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一非重叠区域。
其中,该第一投影装置依据该第一投影装置经过边界融合后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第一子画面在该投影画面中所处的位置排序为(m,n),m和n分别表示该第一投影装置的横向标号和纵向标号。
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投影系统进行边界融合后的画面示意图,投影系统包括3*3=9台投影装置,进行边界融合后,该投影系统于投影屏幕上形成的投影画面包括与此9台投影装置对应的呈3行3列的顺序排列的子画面。此9台投影装置依据此9台投影装置经过边界融合后于投影屏幕上对应的子画面的位置排序为(m,n),例如,第一排分别为投影装置(1,1)、投影装置(2,1)和投影装置(3,1),第二排分别为投影装置(1,2)、投影装置(2,2)和投影装置(3,2)。成像单元于投影屏幕上对应的第一子画面包括相邻的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一非重叠区域,例如,进行边界融合后投影装置(1,1)对应的非重叠区域为C1,1,投影装置(2,1)对应的非重叠区域为C2,1,投影装置(3,1)对应的非重叠区域为C3,1,以此类推。第一投影装置(m,n)经过边界融合后的第一重叠区域的长度为xm-1以及xm,其中xm-1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左侧重叠区域的长度,xm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右侧重叠区域的长度。例如,投影装置(1,1)经过边界融合后的重叠区域的画面的长度为x1,投影装置(2,1)经过边界融合后的重叠区域画面的长度为x1和x2,投影装置(3,1)经过边界融合后的重叠区域的画面的长度为x2。同理,每台投影装置(m,n)经过边界融合后的重叠区域的画面的宽度为yn-1以及yn,其中,yn-1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上侧重叠区域的宽度;yn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下侧重叠区域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投影装置为投影系统中包括的多台投影装置中的任一投影装置。
步骤102、对该第一OSD原始图像进行校正以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以使得经边界融合后,该第一投影装置投射的该第二OSD原始图像能全部位于该第一非重叠区域。
其中,该第二OSD原始图像具有第二起点坐标及第二尺寸参数,该第二起点坐标是依据该第一起点坐标、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数值M、N、m、n的值得到的;该第二尺寸参数是依据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M、N、m、n的值得到的;M、N、m、n的值均大于等于1,且至少其中一个大于或等于2。
由于第一投影装置(m,n)经过边界融合后对应的投影图像为不进行边界融合时投影图像的一部分,因此,第一投影装置(m,n)未经过边界融合时投影图像中的OSD图像(即第一OSD原始图像)会被切割,要使得用户在经过边界融合后的画面中看到完整的OSD图像,就要使得第一投影装置(m,n)对第一OSD原始图像进行校正,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并使得第一投影装置(m,n)经过边界融合后对第二OSD原始图像进行投射而获得的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完整地置于第一投影装置(m,n)经过边界融合后对应的投影画面的非重叠区域内。例如,使得投影装置(1,1)经过边界融合后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完整的置于非重叠区域为C1,1
尺寸参数可以包括:长度、宽度、对角线长度、角度等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其任一组合。
以尺寸参数中包括长度和宽度为例,具体的,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am,使得
m>=3,或
m=2,或
m=1,此三个公式统称公式(1);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bn,使得
n>=3,或
n=2,或
n=1,此三个公式统称公式(2);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长度Pm,使得该am与该Pm满足条件:公式(3);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宽度Qn,使得该bn与该Qn满足条件:公式(4)。
其中,a为该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b为该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该每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为W×H;该第一重叠区域的长度为xm-1以及xm,宽度为yn-1以及yn;Wc为该投影画面的长度,Hc为该投影画面的宽度,
其中,第二OSD原始图像的长度(即第二尺寸参数中的长度)可以设置为第二OSD原始图像的宽度(即第二尺寸参数中的宽度)可以设置为:其中,P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长度,Q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宽度。这样设置第二OSD原始图像的长度和宽度,由于第二原始图像在投射于投影屏幕上后,会扩大倍,使得经过边界融合后第二OSD原始图像投射于投影屏幕上的OSD图像与未经过边界融合的第一OSD原始图像投射于投影屏幕上的OSD图像的占用的像素区域(像素面积)相等,进而可以保证用户的视觉感受。
示例性的,若W=1920,H=1080,M=2,N=1,x1=960,a=660,b=390,P=600,Q=300,则:
b1=b=390;Q1=Q=300。
每台投影装置以左上角的像素点作为原点,向右延伸为x正轴,向下延伸为y正轴为基准进行说明。可以看出,投影装置(1,1)的投射的非重叠区域的坐标位置为坐标点(0,0)、(0,1080)、(960,0)、(960,1080)组成的区域,对应于成像单元中需保证第二OSD原始图像位于(0,0)、(0,1080)、(640,0)、(640,1080)组成的区域,投影装置(1,1)的第二起点(a1,b1)=(220,390),第二起点对应的第二终点(a1+P1,b1+Q1)=(620,690)以及长度400和宽度300组成的像素区域在(0,0)、(0,1080)、(640,0)、(640,1080)组成的区域中,因此,投影装置(1,1)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位于非重叠区域内。投影装置(2,1)投射的画面的非重叠区域的坐标位置为坐标点(960,0)、(960,1080)、(1920,0)、(1920,1080)组成的区域,对应于成像单元中需保证第二OSD原始图像位于(1440,0)、(1440,1080)、(1920,0)、(1920,1080)组成的像素区域,投影装置(2,1)的第二起点(a2,b2)=(1500,400),第二起点对应的第二终点(a2+P2,b2+Q2)=(1900,700)以及长度400和宽度300组成的像素区域在(1440,0)、(1440,1080)、(1920,0)、(1920,1080)组成的像素区域中,因此,投影装置(2,1)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位于非重叠区域内。
若W=2000,H=1000,M=3,N=1,x1=x2=500,a=500,b=250,P=500,Q=250,则:
Q1=Q=250;b1=b=250。
同样,每台投影装置以左上角的像素点作为原点,向右延伸为x正轴,向下延伸为y正轴为基准进行说明。可以看出,投影装置(1,1)的投射的非重叠区域的坐标位置为坐标点(0,0)、(0,1000)、(1500,0)、(1500,1000)组成的区域,对应于成像单元中需保证第二OSD原始图像位于(0,0)、(0,1000)、(600,0)、(600,1000)组成的区域,投影装置(1,1)的第二起点(a1,b1)=(150,250),第二起点对应的第二终点(a1+P1,b1+Q1)=(350,500)以及长度200和宽度250组成的像素区域在(0,0)、(0,1000)、(600,0)、(600,1000)组成的像素区域中,因此,投影装置(1,1)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位于非重叠区域内。投影装置(2,1)投射的画面的非重叠区域的坐标位置为坐标点(500,0)、(500,1000)、(1500,0)、(1500,1000)组成的区域,对应于成像单元中需保证第二OSD原始图像位于(1250,0)、(1250,1000)、(600,0)、(600,1000)组成的像素区域,投影装置(2,1)的第二起点(a2,b2)=(900,250),第二起点对应的第二终点(a2+P2,b2+Q2)=(1100,500)以及长度200和宽度250组成的像素区域在(1250,0)、(1250,1000)、(600,0)、(600,1000)组成的像素区域中,因此,投影装置(2,1)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位于非重叠区域内。投影装置(3,1)投射的画面的非重叠区域的坐标位置为坐标点(500,0)、(500,1000)、(2000,0)、(2000,1000)组成的区域,对应于成像单元中需保证第二OSD原始图像位于(1250,0)、(1250,1000)、(2000,0)、(2000,1000)组成的像素区域,投影装置(3,1)的第二起点(a3,b3)=(1550,250),第二起点对应的第二终点(a3+P3,b3+Q3)=(1750,500)以及长度200和宽度250组成的像素区域在(1250,0)、(1250,1000)、(2000,0)、(2000,1000)组成的像素区域中,因此,投影装置(3,1)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位于非重叠区域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尺寸参数中包括的参数中无宽度和长度时,根据尺寸参数中包括的其它参数获得宽度和长度后,按照上述公式(1)和公式(2)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的第二起点像素坐标,并使得第二起点像素坐标以及获得的第二尺寸参数对应的长度和宽度满足上述公式(3)和公式(4)。例如,第一投影装置获得的是投射画面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为对角线长度,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尺寸参数为对角线长度,则按照重叠区域的对角线长度计算的得到重叠区域的长度和宽度,再按照上述公式(1)和公式(2)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的第二起点像素坐标;按照第一尺寸参数中的对角线长度计算得到第一OSD原始图像的长度和宽度,再按照上述公式(3)和公式(4)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的长度和宽度。
步骤103、根据该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的操作参数调整该第一投影装置,使得该第一投影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使得第一投影装置(m,n)经过边界融合后对应的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全部置于第一投影装置(m,n)经过边界融合后对应的投影画面的非重叠区域内后,可以根据第一投影装置此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包括的操作参数调整该第一投影装置,使得该第一投影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该操作参数可以包括:亮度、对比度等。例如,调整投影装置(1,2)对应的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中包括的OSD操作参数中的亮度,可使得投影装置(1,2)依据调整的亮度来调整显示画面的亮度。
本发明提供的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在投影装置进行边界融合后,使得投影装置对应的OSD图像完整地置于投影装置投射的投影区域的非重叠区域内,保证了OSD图像的完整性,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为便利地利用OSD图像调整OSD操作参数,进而使得当使用者利用OSD操作参数调整边界融合参数时使用者能够更为便利地利用OSD图像调整边界融合的参数。
参见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投影装置30为投影系统中的第一投影装置,该投影系统包括多台投影装置,该多台投影装置呈M行N列的矩阵顺序排列,进行边界融合后,相邻两台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有重叠,该投影系统于投影屏幕上形成投影画面,该投影画面包括多个对应于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呈M行N列的顺序排列的子画面,经过边界融合后该第一投影装置30依据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第一子画面在该投影画面中所处的位置排序为(m,n),m和n分别表示该第一投影装置的横向标号和纵向标号。第一投影装置30包括:成像单元31、获取单元32、校正单元33和处理单元34。
该成像单元31,用于获得该第一投影装置30的第一OSD原始图像。
该获取单元32,用于获取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坐标以及第一尺寸参数,其中,经过边界融合后,该成像单元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子画面包括相邻的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一非重叠区域。
该校正单元33,用于对该第一OSD原始图像进行校正以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以使得经过边界融合后,该第一投影装置30投射的该第二OSD原始图像能够全部位于该第一非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二OSD原始图像具有第二起点坐标以及第二尺寸参数,该第二起点坐标是根据该第一起点坐标、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数值M、N、m、n得到的,该第二尺寸参数是分居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M、N、m、n得到的,M、N、m、n的值均大于等于1,且至少其中之一大于或等于2。
较佳的,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是根据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以及该多台投影装置的重叠区域像素值得到的;该尺寸参数包括:长度和宽度。
较佳的,该校正单元33,用于: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am,使得
m>=3,或
m=2,或
m=1;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bn,使得
n>=3,或
n=2,或
n=1;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长度Pm,使得该am与该Pm满足条件: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宽度Qn,使得该bn与该Qn满足条件:
其中,a为该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b为该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该每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为W×H;该第一重叠区域的长度为xm-1以及xm,宽度为yn-1以及yn;Wc为该投影画面的长度,Hc为该投影画面的宽度,
较佳的,该校正单元33,用于:
设置该第二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am和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长度Pm,使得该am与该Pm满足条件:
设置该第二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bn和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宽度Qn,使得该bn与该Qn满足条件:
其中,该每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为W×H;该第一重叠区域的长度为xm-1以及xm,宽度为yn-1以及yn;Wc为该投影画面的长度,Hc为该投影画面的宽度,
较佳的,该校正单元33,设置Pm,使得设置Qn,使得其中,P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长度,Q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宽度。
该处理单元34,用于根据该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的操作参数调整该第一投影装置,使得该第一投影装置30执行对应的操作。
较佳的,该尺寸参数可以包括:长度、宽度、对角线长度、角度等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其任一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投影装置,校正单元能够在投影装置进行边界融合后,使得投影装置对应的OSD图像完整地置于投影装置投射的投影区域的非重叠区域内,保证了OSD图像的显现以及完整性,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为便利地利用OSD图像调整OSD操作参数,进而使得当使用者利用OSD操作参数调整边界融合参数时使用者能够更为便利地利用OSD图像调整边界融合的参数。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投影系统,该投影系统包括多台投影装置,该多台投影装置呈M行N列的矩阵顺序排列,进行边界融合后,相邻两台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有重叠,该投影系统于投影屏幕上形成投影画面,该投影画面包括多个对应于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呈M行N列的顺序排列的子画面,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坐标以及第一尺寸参数,该第一OSD原始图像是位于该投影系统的第一投影装置的成像单元中,其中经边界融合后,该成像单元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第一子画面包括相邻的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一非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一投影装置依据该第一子画面对应的位置排序为(m,n),m和n分别表示该第一投影装置的横向标号和纵向标号;
对该第一OSD原始图像进行校正以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以使得经边界融合后,该第一投影装置投射的该第二OSD原始图像能全部位于该第一非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二OSD原始图像具有第二起点坐标及第二尺寸参数,该第二起点坐标是依据该第一起点坐标、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数值M、N、m、n的值得到的,该第二尺寸参数是依据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M、N、m、n的值得到的,M、N、m、n的值均大于等于1,且至少其中一个大于或等于2;
根据该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的操作参数调整该第一投影装置,使得该第一投影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
对该第一OSD原始图像进行校正以获得该第二OSD原始图像,以使得经边界融合后,该投影系统投射的该第二OSD原始图像能全部位于该第一非重叠区域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am,使得
a m = W - x m W c a + W W c [ ( m - 1 ) W ] , m = 1 ;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bn,使得
b n = H - y n H c b + H H c [ ( n - 1 ) H ] , n = 1 ;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长度Pm,使得该am与该Pm满足条件: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宽度Qn,使得该bn与该Qn满足条件:
其中,a为该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b为该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该每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为W×H;该第一重叠区域的长度为xm-1以及xm,其中xm-1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左侧重叠区域的长度,xm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右侧重叠区域的长度,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宽度为yn-1以及yn,其中yn-1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上侧重叠区域的宽度,yn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下侧重叠区域的宽度;Wc为该投影画面的长度,Hc为该投影画面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是根据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以及该多台投影装置的重叠区域像素值得到的;该尺寸参数包括:长度和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Pm,使得设置Qn,使得其中,P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长度,Q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尺寸参数包括:长度、宽度、对角线、角度的数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其任意组合。
5.一种投影装置,该投影装置为投影系统中的第一投影装置,该投影系统包括多台投影装置,该多台投影装置呈M行N列的矩阵顺序排列,进行边界融合后,相邻两台投影装置的投影区域有重叠,该投影系统于投影屏幕上形成投影画面,该投影画面包括多个对应于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呈M行N列的顺序排列的子画面,经过边界融合后该第一投影装置依据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第一子画面在该投影画面中所处的位置排序为(m,n),m和n分别表示该第一投影装置的横向标号和纵向标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投影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用于获得该第一投影装置的第一OSD原始图像;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坐标以及第一尺寸参数,其中,经过边界融合后,该成像单元于该投影屏幕上对应的第一子画面包括相邻的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一非重叠区域;
校正单元,用于对该第一OSD原始图像进行校正以获得第二OSD原始图像,以使得经过边界融合后,该第一投影装置投射的该第二OSD原始图像能够全部位于该第一非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二OSD原始图像具有第二起点坐标以及第二尺寸参数,该第二起点坐标是根据该第一起点坐标、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数值M、N、m、n得到的,该第二尺寸参数是分居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尺寸参数以及M、N、m、n得到的,M、N、m、n的值均大于等于1,且至少其中之一大于或等于2;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投射的第二OSD原始图像的操作参数调整该第一投影装置,使得该第一投影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
其中,该校正单元,用于: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am,使得
a m = W - x m W c a + W W c [ ( m - 1 ) W ] , m = 1 ;
根据该第一OSD原始图像的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设置该第二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bn,使得
b n = H - y n H c b + H H c [ ( n - 1 ) H ] , n = 1 ;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长度Pm,使得该am与该Pm满足条件:
设置该第二尺寸参数中的宽度Qn,使得该bn与该Qn满足条件:
其中,a为该第一起点的水平像素坐标,b为该第一起点的垂直像素坐标;该每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为W×H;该第一重叠区域的长度为xm-1以及xm,其中xm-1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左侧重叠区域的长度,xm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右侧重叠区域的长度,该第一重叠区域的宽度为yn-1以及yn,其中yn-1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上侧重叠区域的宽度,yn表示该第一子画面的下侧重叠区域的宽度;Wc为该投影画面的长度,Hc为该投影画面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投影画面的尺寸参数是根据该多台投影装置的分辨率以及该多台投影装置的重叠区域像素值得到的;该尺寸参数包括:长度和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校正单元,用于设置Pm,使得设置Qn,使得其中,P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长度,Q为该第一尺寸参数中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尺寸参数包括:长度、宽度、对角线、角度的数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其任意组合。
CN201410076824.7A 2014-03-05 2014-03-05 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投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6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6824.7A CN103986895B (zh) 2014-03-05 2014-03-05 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6824.7A CN103986895B (zh) 2014-03-05 2014-03-05 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6895A CN103986895A (zh) 2014-08-13
CN103986895B true CN103986895B (zh) 2017-04-12

Family

ID=51278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682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6895B (zh) 2014-03-05 2014-03-05 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868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9657B (zh) * 2015-09-28 2018-07-03 株式会社理光 利用多个投影屏幕进行拼接显示的方法、控制装置和系统
CN106095170B (zh) * 2016-06-02 2019-07-0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sd触发区域偏移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05915872B (zh) * 2016-06-06 2017-12-29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图像的输出方法及投影装置
JP7013896B2 (ja) * 2018-01-31 2022-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システム、投写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255132B2 (ja) * 2018-10-24 2023-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518A (zh) * 2004-10-20 2007-09-1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投影方法、投影仪和计算机程序
CN201708875U (zh) * 2010-04-01 2011-01-12 范治江 一种超大屏幕无缝显示幕墙
CN102025950A (zh) * 2009-09-18 2011-04-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CN103533279A (zh) * 2013-10-24 2014-01-22 深圳市晶日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投影拼接的校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0771B2 (ja) * 2010-02-26 2014-07-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補正装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補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518A (zh) * 2004-10-20 2007-09-1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投影方法、投影仪和计算机程序
CN102025950A (zh) * 2009-09-18 2011-04-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CN201708875U (zh) * 2010-04-01 2011-01-12 范治江 一种超大屏幕无缝显示幕墙
CN103533279A (zh) * 2013-10-24 2014-01-22 深圳市晶日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投影拼接的校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6895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6895B (zh) 一种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投影装置
JP6525570B2 (ja)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299850B1 (en) Merging images to form a panoramic image
CN109992226B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拼接显示屏
US9931982B2 (en) Image generating apparatus, image displaying system, parameter acquiring apparatus,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and parameter acquiring method
JP6970283B2 (ja) 画像ステッチ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記憶媒体
KR102245470B1 (ko) 다중-센서 비디오 카메라, 이를 위한 방법 및 파이프라인의 처리
CN107071376A (zh) 一种投影拼接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3985373B (zh) 一种应用于拼接显示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24534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300084A (zh) 一种图像拼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253193B (zh) 基于触摸屏操作的全景泊车标定方法及系统
JP2015118282A (ja)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735467A (zh) 视频画中画广告生成方法及装置
JP2014119621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2012629A (zh) 用于文本图像拼接的拍摄方法
TWI582388B (zh) 影像縫合方法與影像縫合裝置
CN103716603A (zh) 图像融合处理的相机辅助校正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21637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position adjustment between multiple frames included in a video
KR101488343B1 (ko) 차량용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이미지 처리 장치
JP2016163228A5 (zh)
CN106780346A (zh) 一种基于边缘输入的图片拼接装置及方法
EP3016372A1 (en) Panorama photographing method
US20170359516A1 (en) Image Acquiring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Comprising Same and Image Acquiring Method of the Device
CN103888674B (zh) 影像撷取装置及影像撷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