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2438A -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2438A
CN103982438A CN201410220200.8A CN201410220200A CN103982438A CN 103982438 A CN103982438 A CN 103982438A CN 201410220200 A CN201410220200 A CN 201410220200A CN 103982438 A CN103982438 A CN 103982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device
oil groove
uni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opening
rotary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02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2438B (zh
Inventor
喻继江
郑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Toshiba Compressor Corp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202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82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82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2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2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24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机构、曲轴、第一和第二单向控制装置,压缩机构设在壳体内,压缩机构包括气缸组件、主轴承、副轴承、活塞和滑片,气缸组件上形成有滑片槽;曲轴贯穿压缩机构,曲轴包括主轴段、偏心轴段和副轴段,偏心轴段具有偏心部,主轴段和主轴承、偏心部和活塞、副轴段和副轴承中的其中一个上分别形成有与滑片槽连通的主轴螺旋油槽、偏心螺旋油槽、副轴螺旋油槽;第一单向控制装置设在滑片槽的尾部;第二单向控制装置分别设在主轴承和副轴承上。根据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保证了润滑油在曲轴和压缩机构接触面之间的流动,避免了曲轴与压缩机构之间的磨损。

Description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由于卧式旋转式压缩机通过油管将油引到曲轴中心孔中,再通过离心力将油从曲轴上的侧向出油孔甩出,润滑主副轴承及偏心部,由于需要加工出曲轴中心孔,从而降低了曲轴的刚度。另外,由于曲轴中心孔位置高,对油面高度有要求,且在油面高度较高时,容易出现转子搅油的问题,且以往的卧式压缩机润滑需要在压缩机内部进行压差设计,以此控制油面保证泵体润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卧式旋转式压缩机,所述卧式旋转式压缩机不需要考虑油面变化对供油的影响,简化了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路设计,提高了曲轴的刚度,且避免了转子搅油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油池;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气缸组件、主轴承、副轴承、活塞和滑片,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两侧且与所述气缸组件限定出压缩腔,所述活塞沿所述压缩腔的内壁可滚动,所述气缸组件上形成有滑片槽,所述滑片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滑片槽内;曲轴,所述曲轴贯穿所述压缩机构,所述曲轴包括依次相连的主轴段、偏心轴段和副轴段,所述偏心轴段具有偏心部,其中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偏心部上,所述主轴段和所述主轴承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主轴螺旋油槽,所述偏心部和所述活塞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偏心螺旋油槽,所述副轴段和所述副轴承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副轴螺旋油槽,所述主轴螺旋油槽、所述偏心螺旋油槽、所述副轴螺旋油槽均与所述滑片槽连通;第一单向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设在所述滑片槽的尾部,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设置成允许所述油池内的润滑油单向地进入到所述滑片槽内;以及第二单向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分别设在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上,所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设置成允许所述滑片槽内的润滑油单向地进入到所述主轴螺旋油槽、所述偏心螺旋油槽和所述副轴螺旋油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通过在滑片槽的尾部设置第一单向控制装置、且在主轴承和副轴承上分别设置第二单向控制装置,油池内的润滑油可以单向地进入到滑片槽内并充分地供给主轴螺旋油槽、偏心螺旋油槽和副轴螺旋油槽,从而保证了润滑油在曲轴和压缩机构接触面之间的流动,避免了曲轴与压缩机构之间的磨损,延长了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且降低了噪音,同时,由于将第一单向控制装置设置在气缸的底部,应用滑片泵的动力,较少的封油量,较低的油面,就可以保证油路的润滑,不需要考虑油面变化对供油的影响,简化了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油路设计。另外,由于曲轴上不需要加工中心孔,从而提高了曲轴的刚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设置成在对应的所述滑片向靠近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打开,且在对应的所述滑片向远离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关闭,所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设置成在对应的所述滑片向靠近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关闭,且在对应的所述滑片向远离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打开。
具体地,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形成有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所述第一阀孔形成在所述阀体的邻近所述滑片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阀孔形成在所述阀体的远离所述滑片的一侧;和阀片,所述阀片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片上形成有连通孔,所述阀片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连通孔将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连通以使所述油池内的润滑油进入所述滑片槽内,所述阀片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阀片将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隔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连通孔在平行于所述阀片的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二阀孔和所述连通孔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彼此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阀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阀孔的横截面积,所述连通孔为多个且所述多个连通孔沿所述第二阀孔的周向间隔开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设在所述气缸内底部且位于以竖直基面向两侧分别转过预定角度所形成的扇形区域内,所述预定角度为30°,其中所述竖直基面为通过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竖直平面,且所述油池的油面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3mm以上。
可选地,所述主轴承、所述副轴承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与对应的所述螺旋油槽连通。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泄油孔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泄油孔和第二泄油孔,所述第一泄油孔位于所述第二泄油孔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一泄油孔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泄油孔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卧式旋转式压缩机进一步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在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所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设在所述安装块上。
可选地,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每个所述气缸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剖面图;
图2a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单向控制装置在关闭位置时的剖面图;
图2b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单向控制装置在打开位置时的剖面图;
图2c是图2a和图2b中的俯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轴承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轴承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块的剖面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块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的剖面图,其中示出了两个气缸。
附图标记:
100: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1:壳体;11:油池;
21:气缸;211:滑片槽;22:主轴承;221:油孔;
222:密封塞;223:安装孔;
224:泄油孔;2241:第一泄油孔;2242:第二泄油孔;
23:副轴承;24:活塞;25:滑片;26:隔板;
31:主轴段;311:主轴螺旋油槽;
32:偏心部;321:偏心螺旋油槽;322:第一储油腔;323:第二储油腔;
33:副轴段;331:副轴螺旋油槽;
4: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1:阀体;411:阀盖;4111:第一阀孔;
412:阀座;4121:第二阀孔;413:阀腔;42:阀片;421:连通孔;
5:第二单向控制装置;6:弹簧;7:转子;
8:安装块;81:辅助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可以为单缸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如图1所示。当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也可以为多缸卧式旋转式压缩机,例如双缸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选用,本发明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压缩机构、曲轴、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以及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
参照图1和图5,壳体1水平布置,此时壳体1的中心轴线水平,壳体1内的底部具有油池11,油池11内具有适于润滑壳体1内的压缩机构的润滑油。当然,壳体1还可以倾斜布置(图未示出),例如当安装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时,壳体1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布置在安装面上,此时壳体1的中心轴线与安装面大致保持平行。
压缩机构设在壳体1内,如图1和图5所示,压缩机构水平布置且位于壳体1内的左侧,壳体1内的右侧设有电机,电机与压缩机构相连,并驱动压缩机构压缩冷媒。
具体地,压缩机构包括气缸组件、主轴承22、副轴承23、活塞24和滑片25,参照图1,当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为单缸卧式旋转式压缩机时,气缸组件仅包括一个气缸21,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分别设在该气缸21的左右两侧,且主轴承22、副轴承23与该气缸21限定出压缩腔,活塞24沿压缩腔的内壁可滚动,该气缸21上形成有滑片槽211,滑片槽211可以沿气缸21的径向延伸且与压缩腔连通,滑片25可移动地设在滑片槽211内,且滑片25的头部(即邻近压缩腔中心的一端)与活塞24的外周壁相止抵。其中,滑片25可以通过弹簧6可移动地设在滑片槽211内。
曲轴水平布置且沿左右方向贯穿压缩机构,曲轴包括依次相连的主轴段31、偏心轴段和副轴段33,如图1所示,主轴段31与主轴承22径向对应,副轴段33与副轴承23径向对应,也就是说,主轴承22套设在曲轴的主轴段31上,副轴承23套设在曲轴的副轴段33上,偏心轴段位于主轴段31和副轴段33之间。
进一步地,参照图1,偏心轴段具有偏心部32,偏心部32大致形成在偏心轴段的中部,偏心部32与主轴段31和副轴段33在左右方向上均间隔开,其中活塞24套设在偏心部32上,当曲轴由电机驱动转动时,可以带动其上的偏心部32绕曲轴的旋转轴线转动,从而带动活塞24在压缩腔内偏心运动。
主轴段31和主轴承22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主轴螺旋油槽311,也就是说,主轴螺旋油槽311可以形成在主轴段31的外周壁上,也可以形成在主轴承22的内周壁上,偏心部32和活塞24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偏心螺旋油槽321,也就是说,偏心螺旋油槽321可以形成在偏心部32的外周壁上,也可以形成在活塞24的内周壁上,副轴段33和副轴承23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副轴螺旋油槽331,也就是说,副轴螺旋油槽331可以形成在副轴段33的外周壁上,也可以形成在副轴承23的内周壁上。主轴螺旋油槽311、偏心螺旋油槽321、副轴螺旋油槽331均与滑片槽211连通。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主轴螺旋油槽311、偏心螺旋油槽321、副轴螺旋油槽331分别加工在曲轴的主轴段31、偏心部32、副轴段33上,主轴螺旋油槽311、偏心螺旋油槽321、副轴螺旋油槽331可以分别为沿曲轴的轴向螺旋延伸的凹槽。可以理解,各个螺旋油槽的旋向可以根据实际曲轴的旋转方向来确定,以更好地使润滑油在对应的螺旋油槽内流动。当然,主轴螺旋油槽311、偏心螺旋油槽321、副轴螺旋油槽331还可以分别加工在主轴承22、活塞24、副轴承23上(图未示出)。
其中,主轴螺旋油槽311、偏心螺旋油槽321、副轴螺旋油槽331在曲轴的轴向上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压缩机构的结构而适应性改变,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主轴螺旋油槽311的邻近偏心部32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左端)贯穿主轴段31的相应端面、且另一端(例如,图1中的右端)延伸至主轴段31的与主轴承22的相应端面对应的位置处,偏心螺旋油槽321、副轴螺旋油槽331的两端分别贯穿偏心部32和副轴段33的左端面和右端面。
参照图1,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设在气缸21上且位于滑片槽211的尾部(即远离压缩腔中心的一侧),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设置成允许油池11内的润滑油单向地进入到滑片槽211内,换言之,油池11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进入滑片槽211内部,而滑片槽211内部的润滑油不能从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回流至油池11。
如图1所示,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分别设在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上,例如在图3a和图3b的示例中,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上可以分别形成有安装孔223,第二单向装置可以安装在安装孔223内,且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设置成允许滑片槽211内的润滑油单向地进入到主轴螺旋油槽311、偏心螺旋油槽321和副轴螺旋油槽331内,即滑片槽211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进入到主轴螺旋油槽311和的副轴螺旋油槽331内,而主轴螺旋油槽311和的副轴螺旋油槽331内的润滑油不能通过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回到滑片槽211内,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进入到滑片槽211内的绝大部分润滑油可以供入到主轴螺旋油槽311、偏心螺旋油槽321和副轴螺旋油槽331内,进而对主轴承22、副轴承23和活塞24进行润滑。
进一步地,主轴螺旋油槽311、副轴螺旋油槽331与对应的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分别通过油孔221连通,其中,油孔221可以在对应的轴承(包括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上沿径向布置,为了保证加工,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上的油孔221可以均为贯通的直孔,装配时,在油孔221的外端安装密封塞222即可,以防止润滑油泄漏,如图3b所示。然而,当轴承例如主轴承22上设有排气口(图未示出)时,由于排气口一般靠近滑片槽211布置,从而需要对油孔221采用排气口的避让设计,如图3a所示。当然,排气口也可以形成在副轴承23上。需要说明的是,图3a和3b中的轴承可以是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中的任意一个。可以理解,油孔221在对应轴承上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轴承的不同而适应性改变,本发明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当单缸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工作时,如图1所示,通过滑片25在气缸21的滑片槽211中的往复运动,形成滑片泵,在滑片25从下止点运行到上止点的过程中(即滑片25向靠近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打开,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上的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均关闭,油池11内的润滑油被吸入到滑片泵中并储存在滑片槽211内,当滑片25从上止点运行到下止点(即向远离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关闭,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上的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均打开,滑片槽211内的部分润滑油通过主轴承22上的第二导向控制装置5经由主轴螺旋油槽311的邻近偏心部32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左端)进入到主轴螺旋油槽311内,然后流动到主轴螺旋油槽311的远离偏心部32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右端);与此同时,滑片槽211内的另一部分润滑油通过副轴承23上的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经由副轴螺旋油槽331的邻近偏心部32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右端)进入到副轴螺旋油槽331内,然后流动到副轴螺旋油槽331的远离偏心部32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左端),此时主轴螺旋油槽311和副轴螺旋油槽331的旋向相反,最后,润滑油分别从主轴螺旋油槽311和副轴螺旋油槽331的远离偏心部32的一端回流到油池11中。其中,润滑油在主轴螺旋油槽311和副轴螺旋油槽331中的流动,主要是通过曲轴上的螺旋油槽的旋转,产生的粘性动力泵作为动力,在此过程中,润滑油润滑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摩擦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滑片25在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作往复运动时,“下止点”可以理解为滑片25的尾部向下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上止点”可以理解为滑片25的尾部向上运动所能达到的最高点。
在上述过程中,供应到主轴螺旋油槽311和副轴螺旋油槽331的邻近偏心部32的一端的润滑油,可以分别暂时储存在第一储油腔322和第二储油腔323中,储存在第一储油腔322中的润滑油通过偏心螺旋油槽321流动到第二储油腔323中,再通过副轴螺旋油槽331的邻近偏心部32的一端进入到副轴螺旋油槽331内,最终回流到油池11中,此时偏心螺旋油槽321与副轴螺旋油槽331的旋向相同。在此过程中,偏心螺旋油槽321内的润滑油在沿着曲轴轴向运动的同时润滑偏心部32和活塞24。当然,偏心螺旋油槽321的旋向还可以与主轴螺旋油槽311的旋向相同,从而第二储油腔323中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偏心螺旋油槽321流动到第一储油腔322中,再通过主轴螺旋油槽311的邻近偏心部32的一端进入到主轴螺旋油槽311内,并最终回流到油池11中(图未示出)。
由于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设置成在对应的滑片25向靠近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关闭、且在对应的滑片25向远离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打开,当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工作时,在滑片25从下止点运行到上止点的过程中,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打开,油池11内的润滑油被吸入到滑片槽211中,此时,由于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上的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是关闭的,从而滑片槽211内的润滑油不会进入到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的油孔221中;当滑片25从上止点运行到下止点,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关闭,从而滑片槽211内的润滑油不会回流到油池11中,此时,由于两个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打开,滑片槽211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上的油孔221分别进入主轴螺旋油槽311和副轴螺旋油槽331内。
可选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设在气缸21内底部,且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位于以竖直基面向两侧分别转过预定角度所形成的扇形区域内,预定角度为30°,此时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可以布置在气缸21的对应上述扇形区域的任意位置处,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的中心和曲轴的旋转轴线的竖直平面与竖直基面之间的夹角在-30°~30°的范围内,优选地,上述竖直平面与竖直基面之间的夹角为0°,即竖直平面与竖直基面重合,此时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位于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正下方,由于油池11内的润滑油通过滑片槽211的尾部进入滑片槽211,然后向上供入到各个螺旋油槽中,从而可以将油池11的油面设置在一个较低的位置,换言之,降低了对油面的要求,使得封油量减少,进而避免了电机的转子7出现搅油的问题。其中,竖直基面为通过曲轴的旋转轴线的竖直平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的设置位置包括端点值,即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的中心和曲轴的旋转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与竖直基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或-30°。
为了保证供油量,油池11的油面高度应高于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且油池11的油面高度与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之间的距离至少为3mm,具体地,油面的高度高于滑片泵吸入口3mm以上,其中,“滑片泵吸入口”可以理解为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的底面,即油面的高度与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3m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通过在滑片槽211的尾部设置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且在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上分别设置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油池11内的润滑油可以单向地进入到滑片槽211内并充分地供给主轴螺旋油槽311、偏心螺旋油槽321和副轴螺旋油槽331,从而保证了润滑油在曲轴和压缩机构接触面之间的流动,避免了曲轴与压缩机构之间的磨损,延长了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的使用寿命,且降低了噪音,同时,由于将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设置在气缸21的底部,应用滑片泵的动力,较少的封油量,较低的油面,就可以保证油路的润滑,不需要考虑油面变化对供油的影响,简化了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的油路设计。另外,由于曲轴上不需要加工中心孔,从而提高了曲轴的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a-图2c所示,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包括:阀体41和阀片42,阀体41上形成有第一阀孔4111和第二阀孔4121,第一阀孔4111和第二阀孔4121彼此间隔开且分别位于阀体41的两侧,例如第一阀孔4111形成在阀体41的邻近滑片25的一侧(例如,图2a和图2b中的上侧),且第二阀孔4121形成在阀体41的远离滑片25的一侧(例如,图2a和图2b中的下侧)。
具体地,阀体41包括阀盖411和阀座412,参照图2a和图2b,阀座412的顶部敞开,阀盖411设在阀座412的顶部且与阀座412限定出阀腔413,第一阀孔4111形成在阀盖411上,第二阀孔4121形成在阀座412的底部。可以理解,阀体41的具体成型方式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阀座412的底部敞开,阀盖411设在阀座412的底部,第一阀孔4111形成在阀座412的顶部,第二阀孔4121形成在阀盖411上(图未示出)。
阀片42在打开位置(例如,图2b中所示的位置)和关闭位置(例如,图2a中所示的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阀腔413内,阀片42上形成有连通孔421,阀片42位于打开位置时连通孔421将第一阀孔4111和第二阀孔4121连通以使油池11内的润滑油进入滑片槽211内,阀片42位于关闭位置时阀片42将第一阀孔4111和第二阀孔4121隔断。其中,阀片42的横向尺寸优选为略小于或等于阀腔413的横向尺寸,以使阀片42在阀腔413内可以水平地上下移动。由此,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的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好的通断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阀孔4111和连通孔421在平行于阀片42的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这样当阀片42位于打开位置时,如图2a所示,油池11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二阀孔4121首先进入到阀腔413内,然后通过连通孔421经由第一阀孔4111流入滑片槽211内。可以理解,第一阀孔4111和连通孔421在上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重合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而适应性改变,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二阀孔4121和连通孔421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彼此间隔开即不重合,当阀片42位于关闭位置时,如图2b所示,滑片槽211内的润滑油虽然可以通过第一阀孔4111进入阀腔413内,但是由于阀片42将第二阀孔4121封堵,从而阀腔413内的润滑油不会回流至油池11中。
如图2c所示,第一阀孔4111和第二阀孔4121同轴设置,且第一阀孔411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阀孔4121的横截面积,连通孔421为多个且多个连通孔421沿第二阀孔4121的周向间隔开分布,此时每个连通孔421的距离第二阀孔4121的中心的最近点位于第二阀孔4121侧壁的外侧,优选地,多个连通孔421在第二阀孔412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外侧”指的是远离第二阀孔4121中心的一侧。其中,为了方便加工,第一阀孔4111、第二阀孔4121以及连通孔421的形状优选为圆形,当然,第一阀孔4111、第二阀孔4121以及连通孔421的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长圆形或多边形等,连通孔421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具体设计,以具有更好的供油效果。
优选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与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的结构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文中已经对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地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图3a和图3b,当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为单缸卧式旋转式压缩机时,主轴承22、副轴承23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泄油孔224,泄油孔224与对应的螺旋油槽连通且与对应的油孔221在曲轴的旋转轴线的周向上间隔开,由此,螺旋油槽内的润滑油重新回流至油池11内。这里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当泄油孔224仅形成在主轴承22上时,泄油孔224与主轴螺旋油槽311连通且与主轴承22上的油孔221在曲轴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二、当泄油孔224仅形成在副轴承23上时,泄油孔224与副轴螺旋油槽331连通且与副轴承23上的油孔221在曲轴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三、当泄油孔224分别形成在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上时,主轴承22上的泄油孔224与主轴螺旋油槽311连通且与主轴承22上的油孔221在曲轴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副轴承23上的泄油孔224与副轴螺旋油槽331连通且与副轴承23上的油孔221在曲轴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
参照图5,当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为双缸卧式旋转式压缩机时,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21,两个气缸21之间通过隔板26间隔开,每个气缸21上均设有第一单向控制装置4,主轴承22、副轴承23和隔板26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泄油孔224,从而压缩机构和曲轴的摩擦副之间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泄油孔224回流至油池11中。
具体地,如图5所示,曲轴上具有两个偏心部32,每个偏心部32上均形成有偏心螺旋油槽321,且每个偏心螺旋油槽321的两端均贯穿对应的偏心部32的左右端面,其中,左侧的偏心螺旋油槽321的旋向与副轴螺旋油槽331的旋向相反,右侧的偏心螺旋油槽321的旋向与主轴螺旋油槽311的旋向相反,从而副轴承23上的油孔221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左侧的偏心螺旋油槽321的左端进入该偏心螺旋油槽321内,然后向右流动至该偏心螺旋油槽321的右端;与此同时,主轴承22上的油孔221内的润滑油通过右侧的偏心螺旋油槽321的右端进入该偏心螺旋油槽321内,然后向左流动至该偏心螺旋油槽321的左端,最终两个偏心螺旋油槽321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隔板26上的泄油孔224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3a、图3b和图5所示,每个泄油孔224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泄油孔2241和第二泄油孔2242,第一泄油孔2241位于第二泄油孔2242的内侧例如径向内侧,其中第一泄油孔224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泄油孔2242的横截面积,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进入压缩机构和曲轴的摩擦副之间的润滑油未对压缩机构和曲轴充分润滑就从泄油孔224流出的情况。
参照图4a和图4b,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进一步包括:安装块8,安装块8设在主轴承22和副轴承23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安装块8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对应轴承上,其中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设在安装块8上,此时安装孔223形成在安装块8上,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可以安装在安装孔223内,且安装块8上形成有与第二单向控制装置5连通的辅助油孔81,辅助油孔81与对应轴承上的油孔221连通,其中,辅助油孔81可以沿对应轴承的径向延伸,如图4a所示。当然,当轴承例如主轴承22上设有排气口(图未示出)时,由于排气口一般靠近滑片槽211布置,从而需要对辅助油孔81采用排气口的避让设计,如图4b所示。可以理解,辅助油孔81在安装块8上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对应轴承的实际结构而适应性改变,本发明对此不作特殊限定。由此,通过设置安装块8,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的轴承结构的情况下满足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的润滑,应用性好,且节约了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滑片泵的入口在压缩机的最低点,应用滑片泵的动力,较少的封油量,较低的油面,就可以保证油路的润滑,从而不需要考虑油面变化对供油的影响,简化了卧式旋转式压缩机100的油路设计。同时采用滑片泵和粘性动力泵相结合的供油方式,保证润滑油在各摩擦副之间的流动。由于滑片泵的吸入口在压缩机最低点,对油面要求低,封油量少,有效地避免了电机的转子7搅油的问题。另外,曲轴不需要加工中心孔,从而增加了曲轴的刚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油池;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气缸组件、主轴承、副轴承、活塞和滑片,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两侧且与所述气缸组件限定出压缩腔,所述活塞沿所述压缩腔的内壁可滚动,所述气缸组件上形成有滑片槽,所述滑片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滑片槽内;
曲轴,所述曲轴贯穿所述压缩机构,所述曲轴包括依次相连的主轴段、偏心轴段和副轴段,所述偏心轴段具有偏心部,其中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偏心部上,所述主轴段和所述主轴承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主轴螺旋油槽,所述偏心部和所述活塞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偏心螺旋油槽,所述副轴段和所述副轴承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副轴螺旋油槽,所述主轴螺旋油槽、所述偏心螺旋油槽、所述副轴螺旋油槽均与所述滑片槽连通;
第一单向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设在所述滑片槽的尾部,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设置成允许所述油池内的润滑油单向地进入到所述滑片槽内;以及
第二单向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分别设在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上,所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设置成允许所述滑片槽内的润滑油单向地进入到所述主轴螺旋油槽、所述偏心螺旋油槽和所述副轴螺旋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设置成在对应的所述滑片向靠近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打开,且在对应的所述滑片向远离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关闭,
所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设置成在对应的所述滑片向靠近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关闭,且在对应的所述滑片向远离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期间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上形成有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所述第一阀孔形成在所述阀体的邻近所述滑片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阀孔形成在所述阀体的远离所述滑片的一侧;和
阀片,所述阀片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片上形成有连通孔,所述阀片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连通孔将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连通以使所述油池内的润滑油进入所述滑片槽内,所述阀片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阀片将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隔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连通孔在平行于所述阀片的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二阀孔和所述连通孔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彼此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阀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阀孔的横截面积,所述连通孔为多个且所述多个连通孔沿所述第二阀孔的周向间隔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设在所述气缸内底部且位于以竖直基面向两侧分别转过预定角度所形成的扇形区域内,所述预定角度为30°,其中所述竖直基面为通过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的竖直平面,
且所述油池的油面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3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所述副轴承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与对应的所述螺旋油槽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泄油孔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泄油孔和第二泄油孔,所述第一泄油孔位于所述第二泄油孔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一泄油孔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泄油孔的横截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在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所述第二单向控制装置设在所述安装块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每个所述气缸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单向控制装置。
CN201410220200.8A 2014-05-22 2014-05-22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2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0200.8A CN103982438B (zh) 2014-05-22 2014-05-22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0200.8A CN103982438B (zh) 2014-05-22 2014-05-22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2438A true CN103982438A (zh) 2014-08-13
CN103982438B CN103982438B (zh) 2016-02-17

Family

ID=51274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020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2438B (zh) 2014-05-22 2014-05-22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824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2698A (zh) * 2017-01-24 2017-06-0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10056496A (zh) * 2019-05-21 2019-07-26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曲轴及压缩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8389A (ja) * 1983-05-27 1984-12-08 Hitachi Ltd 横形ロータリ圧縮機
US5314318A (en) * 1992-02-18 1994-05-24 Hitachi, Ltd. Horizontal multi-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US5632613A (en) * 1992-12-17 1997-05-27 Goldstar Co., Ltd. Lubricating device for horizontal type hermetic compressor
CN2861559Y (zh) * 2005-12-30 2007-01-24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压缩机
CN102678570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压缩机的油供应装置
CN203906297U (zh) * 2014-05-22 2014-10-2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8389A (ja) * 1983-05-27 1984-12-08 Hitachi Ltd 横形ロータリ圧縮機
US5314318A (en) * 1992-02-18 1994-05-24 Hitachi, Ltd. Horizontal multi-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US5632613A (en) * 1992-12-17 1997-05-27 Goldstar Co., Ltd. Lubricating device for horizontal type hermetic compressor
CN2861559Y (zh) * 2005-12-30 2007-01-24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压缩机
CN102678570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压缩机的油供应装置
CN203906297U (zh) * 2014-05-22 2014-10-2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2698A (zh) * 2017-01-24 2017-06-0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10056496A (zh) * 2019-05-21 2019-07-26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曲轴及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2438B (zh)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0814B (zh) 涡旋压缩机、节流结构及空调器
CN103912501A (zh) 单缸旋转式压缩机和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03867450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9595161A (zh) 压缩机
KR20170140319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CN203906297U (zh)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N204003477U (zh) 卧式压缩机
CN203906296U (zh) 单缸旋转式压缩机和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03912500A (zh)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N103982438B (zh)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N202789539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装置
CN103994074B (zh)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N103775343A (zh) 卧式压缩机
JP5370450B2 (ja) 圧縮機
CN103452845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3756540U (zh) 旋转式压缩机
US11781548B2 (en) Oil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horizontal compressor
US10436201B2 (en) Scroll compressor provided with a lubrication system
CN104481883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13482932A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3931844A (zh) 一种压缩机滑片组件及包括其的压缩机
CN203906299U (zh) 用于压缩机的压缩机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2412792B (zh) 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3717352U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泵体
KR101769420B1 (ko) 오일분리기를 구비하는 사판식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u Jijiang

Inventor after: Zheng Liyu

Inventor after: Zhang Cheng

Inventor before: Yu Jijia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Liy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