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9032B -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9032B
CN103979032B CN201410214486.9A CN201410214486A CN103979032B CN 103979032 B CN103979032 B CN 103979032B CN 201410214486 A CN201410214486 A CN 201410214486A CN 103979032 B CN103979032 B CN 103979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ody
steam generator
nuclear power
power station
telescopic b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44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9032A (zh
Inventor
黄文有
侯硕
董亚超
吴新宇
王国河
刘青松
钱建华
余冰
孙健铨
沈黎
傅睿卿
马庆俊
邓志燕
正端
刘祥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2144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90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9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9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9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9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包括车体、驱动机构及伸缩臂检测机构,车体的具有供插拔连接的接口;驱动机构包括永磁驱动轮及呈密封的设置于车体内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永磁驱动轮;伸缩臂检测机构包括支撑体、伸缩臂、回卷结构、第一摄像机及第二电机,支撑体的具有对应可插拔连接于接口内的插接端,伸缩臂呈薄片状结构,回卷结构和第二电机均呈密封的安装于支撑体内,第一摄像机安装于伸缩臂的末端并位于支撑体外,伸缩臂的起始端固定并缠绕于回卷结构上,籍由第二电机控制回卷结构的转动实现伸缩臂的伸缩,由于具有能伸缩的伸缩臂,使得第一摄像机能一次高精准的完成检测,大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准性。

Description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用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内壁上爬行并进行检测的爬壁车检测车。
背景技术
核电站用蒸汽发生器是核动力装置中一、二回路之间的连接枢纽,也是核动力装置运行中发生故障最多的设备之一;其中,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被冷却剂带到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降温后回到反应堆继续冷却,这是一回路;给蒸汽发生器供水,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工作,降温冷凝水回到蒸汽发生器继续产生蒸汽,这个循环回路叫做二回路,以蒸汽发生器为界冷却剂进入蒸汽发生器的一侧回路,就是蒸汽发生器一次侧;以蒸汽发生器为界产生蒸汽的一侧回路,就是蒸汽发生器二次侧。
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性能及安全可靠性对于整个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蒸汽发生器长时间的工作,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内壁、传热管会出现杂质、淤积物或裂痕等,由于位于筒体内壁,工作人员从筒体外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需要借助检测设备对筒体内壁、传热管进行检测,由于筒体内空间狭小因此需要有能携带检测设备在筒体内进行移动的微型紧凑车体,这样才能全面的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进行检测,尤其要对传热管的管束之间的部分进行检测时,由于其空间更为狭小,因此对检测设备的伸缩性和体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限制。
美国专利US20040131462A1公开了一种“检修蒸汽发生器内管的微小操作器”,该操作器(即:检测车)是用一个气缸控制插入、拔出胀紧机构,并用了一个套在其中的气缸驱动胀紧机构的胀紧动作,在携带检测设备在筒体内进行移动的车体方面,该操作器是通过一组丝杠螺母机构来实现检测设备呈悬空的在筒体内平移的,并且还利用一组双向的油缸实现检测设备的转动,通过平移及转动这两个自由度的组合运动实现检测设备在筒体内的移动,完成对筒体内壁和传热管的检测;中国专利号CN200910072832.3也同样公开了类似的具有检测设备和车体的操作器(即:检测车);现有的这些用于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内壁和传热管进行检测的检测车,其固定架都是通过胀紧机构固定在蒸汽发生器的人孔上,然后再采用气缸或液压机械手等伸缩装置将检测设备呈悬空的深入到筒体内来实现平移的,由于伸缩装置及检测设备需通过人孔进入到筒体内,因此尺寸不能太大,从而每次定位后的检测范围较小,需对整个筒体进行检测时,需进行数次的定位才能完成,检测效率较低;另,采用液压、气动混合控制,应用较为麻烦,要提供气压源和液压源,而且一旦液压系统发生泄漏,液压油将污染蒸汽发生器,造成严重的事故污染,安全隐患较大;再则,这种两个自由度(转动和平移)组合运动的移动悬空检测方式,由于运动路径受限,使其携带的检测设备存在检测盲区,由于悬空还使得其携带的检测设备无法较近距离的接近筒体内壁,并且无法伸入至传热管的管束之间,对于细小的裂痕、杂质造成漏检,导致的检测效果不准确。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检测效率高且精准的并能在筒体内壁进行自由爬行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检测效率高且精准的并能在筒体内壁进行自由爬行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用于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内壁上爬行并进行检测,所述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包括车体、驱动机构及伸缩臂检测机构,所述车体呈扁平状,所述车体的前侧壁上具有供插拔连接的接口;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永磁驱动轮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呈密封的设置于车体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永磁驱动轮连接,所述永磁驱动轮位于所述车体的底部两侧,且还凸伸出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伸缩臂检测机构包括支撑体、伸缩臂、回卷结构、第一摄像机及第二电机,所述支撑体的具有凸伸出的可插拔连接于所述接口内的插接端,所述伸缩臂呈薄片状结构,所述支撑体呈中空结构,所述回卷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机均呈密封的安装于所述支撑体内,所述第一摄像机安装于所述伸缩臂的末端并位于所述支撑体外,所述第一摄像机具有补光灯,所述伸缩臂的起始端固定并缠绕于所述回卷结构上,所述回卷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籍由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回卷结构的转动实现所述伸缩臂的伸缩。
较佳地,所述回卷结构包括回卷轮及弹性元件,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回卷轮的中心处,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回卷轮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回卷轮的转动引起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形变。
较佳地,所述支撑体呈远离所述车体的底部的弯折结构;呈弯折结构的支撑体使得本发明的长度更短,更加利于车体在筒体内壁移动,增强了车体在筒体内壁的移动灵活性和移动空间,进而使得伸缩臂上安装的第一摄像机的活动空间更大,进一步的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及精准性。
较佳地,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部及弯折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形成所述插接端,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车体的底部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呈中空结构,所述回卷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机均安装于所述弯折部内;由于弯折部朝远离所述车体的底部的方向,使得弯折部相对于车体的底部为向上呈翘起状,有效的避免了弯折部与筒体内壁发生碰撞,并增强了车体在筒体内壁的移动灵活性和移动空间,确保了使用本发明进行检测的高精准性和高效率。
较佳地,所述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还包括后端连接体,所述后端连接体呈枢转的连接于所述车体的后侧壁上;由于所述车体的后侧壁还呈枢转的连接有后端连接体,有效的增强了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的柔性,保证移动时与内壁圆弧面的匹配性,并且还可将提供电源和数据传输的线缆连接于该后端连接体上,这样能有效的防止线缆的缠绕。
较佳地,所述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还包括永磁万向导向轮,所述车体的底部及所述后端连接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永磁万向导向轮永磁万向导向轮,所述车体的底部及所述后端连接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永磁万向导向轮;通过永磁万向导向轮,除了能增加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与筒体的吸附能力,还能有效的对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改变移动方向时进行导向和提供转道辅助。
较佳地,所述永磁万向导向轮包括固定架及呈球状的永磁轮,所述永磁轮呈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车体的底部及后端连接体的底部。
较佳地,所述后端连接体呈三角形状。
较佳地,所述车体的两侧贯穿开设安装孔,所述永磁驱动轮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
较佳地,所述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还包括呈弹性结构的清理片,所述清理片设置于所述车体的正面上且伸入所述安装孔中,并与所述永磁驱动轮呈弹性的接触;通过清理片能及时的清除粘附在永磁驱动轮上的污垢、粘附物及泥渣等,确保永磁驱动轮具有可靠稳定的吸附能力。
较佳地,每一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两所述清理片,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两所述清理片呈对称的倾斜设置。
较佳地,所述车体的两侧壁及前侧壁中还呈密封的嵌设有第二摄像机;通过在车体的两侧壁及前侧壁中设置的第二摄像机能实时的记录车体在移动过程中前方及两侧方的周围环境,从而直观的反应出车体所处的环境信息,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筒体内的环境及作出相应的处理规划。
较佳地,所述车体包括支撑本体及盖体,所述支撑本体呈中空结构,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摄像机均收容于所述支撑本体的中空结构中,所述盖体呈密封的盖于所述支撑本体上并密封所述支撑本体的中空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的车体上具有永久磁性的永磁驱动轮,而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筒体为金属材质,因此车体通过具有磁性的永磁驱动轮而被吸附在筒体上,永磁驱动轮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可转动,从而使得永磁驱动轮能在筒体上滚动,进而实现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在筒体上能进行爬壁的移动(即,爬行),由于永磁驱动轮与筒体的磁性吸附作用,因此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无论是在筒体内壁呈倒立状、倾斜状、水平状均都能进行移动,即能沿筒体内壁爬壁移动到任意的位置,能一次完成绕筒体内壁的移动,同时由于本发明的伸缩臂检测机构具有能伸缩的伸缩臂,该伸缩臂籍由第二电机控制回卷结构的转动实现伸缩,工作时伸缩臂检测机构随车体同步移动,且该伸缩臂检测机构还根据具体的检测环境,通过第二电机驱动回卷结构转动,使得缠绕于回卷结构上的伸缩臂向外伸出或收缩,由于伸缩臂能进行伸缩,因此伸缩臂上的第一摄像机能调整到合理的位置对筒体内壁进行检测;同样由于伸缩臂的薄片状结构,使得伸缩臂能顺利的伸入至传热管的管束之间,使得第一摄像机能直接对管束之间的区域进行检测,并且第一摄像机也能顺利的从传热管的管束之间收缩回,第一摄像机的补光灯能确保第一摄像机所检测的部位具有足够的亮度,从而能高效率且精准的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内壁和传热管的管束之间区域进行检测。另,由于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的电机及摄像机均呈密封的设置,使得这些具有电子元件的设备能有效的与外界隔离,尤其与水隔离,大大的延长了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且可用水直接清洗,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的车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的车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用于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内壁上爬行并进行检测,具体为对筒体内壁及传热管的管束之间进行检测,该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包括车体10、驱动机构及伸缩臂检测机构20,所述车体10呈扁平状,所述车体10的前侧壁11上具有供插拔连接的接口110;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永磁驱动轮10a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呈密封的设置于车体10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永磁驱动轮10a连接,所述永磁驱动轮10a位于所述车体10的底部12两侧,所述永磁驱动轮10a安装好后还凸伸出所述车体10的底部12以便于支撑起所述车体10,避免车体10与筒体内壁发生碰撞,通过所述第一电机来驱动永磁驱动轮10a的转动,由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为金属材质,因此车体10通过具有磁性的永磁驱动轮10a而被吸附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内壁上,永磁驱动轮10a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转动,从而使得永磁驱动轮10a能在筒体内壁上滚动,进而实现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在筒体内壁上能进行爬壁的移动(即,爬行);所述伸缩臂检测机构20包括支撑体21、伸缩臂22、回卷结构、第一摄像机23及第二电机,所述支撑体21具有凸伸出的可插拔连接于所述接口110内的插接端210,伸缩臂检测机构20籍由插接端210插入与其对应的接口110中,使得伸缩臂检测机构20牢固的固定在车体10上,同时还使得伸缩臂检测机构20与车体10内的电子元件之间实现电性连接,所述伸缩臂22呈薄片状结构,所述支撑体21呈中空结构,所述回卷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机均呈密封的安装于所述支撑体21内,所述第一摄像机23安装于所述伸缩臂22的末端并位于所述支撑体21外,所述第一摄像23机具有补光灯,所述伸缩臂22的起始端固定并缠绕于所述回卷结构上,所述回卷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籍由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回卷结构的转动实现所述伸缩臂的伸缩,工作时该伸缩臂检测机构20随车体10同步移动,且该伸缩臂检测机构还根据具体的检测环境,通过第二电机驱动回卷结构转动,使得缠绕于回卷结构上的伸缩臂22向外伸出(即:逐渐减小伸缩臂缠绕于回卷结构上的长度)或收缩(即:逐渐增加伸缩臂缠绕于回卷结构上的长度),如第二电机顺时针转动时使回卷结构收缩伸缩臂22,即伸缩臂22收缩,则当第二电机逆时针转动时回卷结构则释放伸缩臂22,即伸缩臂22伸出,反义亦然;由于伸缩臂22能进行伸缩,因此伸缩臂22上的第一摄像机23能调整到合理的位置对筒体内壁进行检测;同样由于伸缩臂22的薄片状结构,使得伸缩臂22能顺利的伸入至传热管的管束之间,使得第一摄像机23能直接对管束之间的区域进行检测,并且第一摄像机23也能顺利的从传热管的管束之间收缩回,第一摄像机23的补光灯能确保第一摄像机23所检测的部位具有足够的亮度,从而能高效率且精准的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内壁和传热管的管束之间区域进行检测。另,由于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的电机及第一摄像机23均呈密封的设置,使得这些具有电子元件的设备能有效的与外界隔离,尤其与水隔离,大大的延长了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的使用寿命,且可用水直接清洗,结构简单实用;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均为普通的电机即可,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作详细的说明;并且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可为相同型号的电机。以下继续结合图2及图3对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回卷结构包括回卷轮及弹性元件,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回卷轮的中心处,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回卷轮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体21连接,所述回卷轮的转动引起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形变,回卷轮的转动将使得伸缩臂22向外伸出(即:逐渐减小伸缩臂缠绕于回卷轮上的长度)或收缩(即:逐渐增加伸缩臂缠绕于回卷轮上的长度),如回卷轮顺时针转时使伸缩臂22收缩,则回卷轮逆时针转时则使伸缩臂22伸出(即,回卷轮释放伸缩臂),反义亦然;回卷轮的转动将使得弹性元件发生弹性的形变,从而使得弹性元件产生恢复力;因此当第二电机带动回卷轮转动并使伸缩臂22逐渐向往伸出时,此时弹性元件产生使回卷轮复位的弹性恢复力(即,使得伸缩臂收缩的恢复力),当伸缩臂22伸出至需要的长度时,便能将第一摄像机23送入至需要检测的合理位置,从而确保了检测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当检测完毕后需要收缩回伸缩臂22时,通过让第二电机停止工作或让第二电机的转动力小于回卷轮所具有的弹性恢复力,此时回卷轮在在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将反向转动,从而将伸出的伸缩臂22收缩于回卷轮上,进而可进行下一位置的精确检测;同样由于伸缩臂22的薄片状结构,使得伸缩臂22能顺利的伸入至传热管的管束之间,使得第一摄像机23能直接对管束之间的区域进行检测,并且第一摄像机23也能顺利的从传热管的管束之间收缩回。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体21呈远离所述车体10的底部12的弯折结构;呈弯折结构的支撑体21使得本发明的长度更短,更加利于车体10在筒体内壁移动,增强了车体10在筒体内壁的移动灵活性和移动空间,进而使得伸缩臂22上安装的第一摄像机23的活动空间更大,进一步的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及精准性;具体地,所述支撑体21包括支撑部211及弯折部212,所述支撑部211的一端形成所述插接端210,所述支撑部211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车体10的底部12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212,所述弯折部212呈中空结构,所述回卷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机均安装于所述弯折部212内;由于弯折部212朝远离所述车体10的底部12的方向,使得弯折部212相对于车体10的底部12为向上呈翘起状,有效的避免了弯折部212与筒体内壁发生碰撞,进一步并增强了车体10在筒体内壁的移动灵活性和移动空间,确保了使用本发明进行检测的高精准性和高效率。
如图1-图3所示,所述车体10的两侧壁13、14及前侧壁11中还呈密封的嵌设有第二摄像机30;通过在车体10的两侧壁13、14及前侧壁11中设置的第二摄像机30能实时的记录车体10在移动过程中前方及两侧方的周围环境,从而直观的反应出车体10所处的环境信息,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筒体内的环境及作出相应的处理规划。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车体10包括支撑本体1a及盖体1b,所述支撑本体1a呈中空结构,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一电机及第二摄像机30均收容于所述支撑本体1a的中空结构中,所述盖体1b呈密封的盖于所述支撑本体1a上并密封所述支撑本体1a的中空结构;通过支撑本体1a与盖体1b的配合,实现将第一电机及第二摄像机30呈密封的封装于车体10内,使得这些具有电子元件的设备能有效的与外界隔离,延长了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的使用寿命,且可用水直接清洗,简单实用。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还包括后端连接体40,所述后端连接体40呈枢转的连接于所述车体10的后侧壁15上,所述车体10的后侧壁15具有向后凸伸出的枢转部150,所述后端连接体40开设有与枢转部150对应的开口41,枢转部150伸入开口41内并通过转轴将二者呈枢转的连接起来;由于所述车体10的后侧壁15还呈枢转的连接有后端连接体40,有效的增强了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的柔性,保证移动时与内壁圆弧面的匹配性,并且还可将提供电源和数据传输的线缆连接于该后端连接体40上,这样能有效的防止线缆缠绕车体10;具体地,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的后端连接体40呈三角形状,三角形状的后端连接体40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且可有效的利用其一角作为电源及信号传输的线缆的连接端,增加暴露在外的线缆与车体10之间的距离,有效避免线缆缠绕车体10。
如图3所示,所述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还包括永磁万向导向轮50,所述车体10的底部12及所述后端连接体40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永磁万向导向轮50;具体地,所述永磁万向导向轮50包括固定架51及呈球状的永磁轮52,所述永磁轮52呈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固定架51上,从而使得永磁轮52可相对于固定架51转动,实现其与固定架51的万向连接,所述固定架51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车体10的底部12及后端连接体40的底部;通过永磁万向导向轮50的永磁轮52,除了能增加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与筒体的吸附能力,还能有效的对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改变移动方向时进行导向和提供转弯辅助。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的所述车体10的两侧贯穿开设安装孔16,所述永磁驱动轮10a设置于所述安装孔16中,通过直接在车体10上开设安装孔16来安装永磁驱动轮10a,既有效的减少了体积,也使得转动的永磁驱动轮10a大部分面积被车体10所遮挡,避免永磁驱动轮10a在转动时其侧面与筒体接触而对筒体造成刮伤的不良现象发生。
如图3所示,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还包括清理片17,该清理片17设置于车体10的正面18上且伸入安装孔16中,所述清理片17与永磁驱动轮10a呈弹性的接触;通过清理片17能及时的清除粘附在永磁驱动轮10a上的污垢、粘附物及泥渣等,确保永磁驱动轮10a具有可靠稳定的吸附能力;更具体地,每一安装孔16对应设置两清理片17,与所述安装孔16对应的两所述清理片17呈对称的倾斜设置,一方面使得永磁驱动轮10a同时有两清理片17对其进行清理,确保清理彻底;另一方面,由于两清理片17呈对称倾斜的设置,使得永磁驱动轮10a无论是正转还是反转均有一个清理片17与其相切,增强了对永磁驱动轮10a的清理,确保清理彻底。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的车体10上具有永久磁性的永磁驱动轮10a,而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筒体为金属材质,因此车体10通过具有磁性的永磁驱动轮10a而被吸附在筒体上,永磁驱动轮10a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可转动,从而使得永磁驱动轮10a能在筒体上滚动,进而实现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在筒体上能进行爬壁的移动(即,爬行),由于永磁驱动轮10a与筒体的磁性吸附作用,因此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无论是在筒体内壁呈倒立状、倾斜状、水平状均都能进行移动,即能沿筒体内壁爬壁移动到任意的位置,能一次完成绕筒体内壁的移动,同时由于本发明的伸缩臂检测机构20具有能伸缩的伸缩臂22,该伸缩臂22籍由第二电机控制回卷结构的转动实现伸缩,工作时伸缩臂检测机构20随车体10同步移动,且该伸缩臂检测机构20还根据具体的检测环境,通过第二电机驱动回卷结构转动,使得缠绕于回卷结构上的伸缩臂22向外伸出或收缩,由于伸缩臂22能进行伸缩,因此伸缩臂22上的第一摄像机23能调整到合理的位置对筒体内壁进行检测;同样由于伸缩臂22的薄片状结构,使得伸缩臂22能顺利的伸入至传热管的管束之间,使得第一摄像机23能直接对管束之间的区域进行检测,并且第一摄像机23也能顺利的从传热管的管束之间收缩回,第一摄像机23的补光灯能确保第一摄像机23所检测的部位具有足够的亮度,从而能高效率且精准的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内壁和传热管的管束之间区域进行检测。另,由于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的电机及摄像机均呈密封的设置,使得这些具有电子元件的设备能有效的与外界隔离,尤其与水隔离,大大的延长了本发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100的使用寿命,且可用水直接清洗,结构简单实用。
另,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机、回卷轮及弹性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作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用于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筒体内壁上爬行并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呈扁平状,所述车体的前侧壁上具有供插拔连接的接口;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永磁驱动轮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呈密封的设置于车体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永磁驱动轮连接,所述永磁驱动轮位于所述车体的底部两侧,且还凸伸出所述车体的底部;及
伸缩臂检测机构,所述伸缩臂检测机构包括支撑体、伸缩臂、回卷结构、第一摄像机及第二电机,所述支撑体的具有凸伸出的可插拔连接于所述接口内的插接端,所述伸缩臂呈薄片状结构,所述支撑体呈中空结构,所述回卷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机均呈密封的安装于所述支撑体内,所述第一摄像机安装于所述伸缩臂的末端并位于所述支撑体外,所述第一摄像机具有补光灯,所述伸缩臂的起始端固定并缠绕于所述回卷结构上,所述回卷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籍由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回卷结构的转动实现所述伸缩臂的伸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卷结构包括回卷轮及弹性元件,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回卷轮的中心处,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回卷轮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回卷轮的转动引起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形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呈远离所述车体的底部的弯折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部及弯折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形成所述插接端,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车体的底部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呈中空结构,所述回卷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机均安装于所述弯折部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端连接体,所述后端连接体呈枢转的连接于所述车体的后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永磁万向导向轮,所述车体的底部及所述后端连接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永磁万向导向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万向导向轮包括固定架及呈球状的永磁轮,所述永磁轮呈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车体的底部及后端连接体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连接体呈三角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两侧贯穿开设安装孔,所述永磁驱动轮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弹性结构的清理片,所述清理片设置于所述车体的正面上且伸入所述安装孔中,并与所述永磁驱动轮呈弹性的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两所述清理片,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两所述清理片呈对称的倾斜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两侧壁及前侧壁中还呈密封的嵌设有第二摄像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支撑本体及盖体,所述支撑本体呈中空结构,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摄像机均收容于所述支撑本体的中空结构中,所述盖体呈密封的盖于所述支撑本体上并密封所述支撑本体的中空结构。
CN201410214486.9A 2014-05-20 2014-05-20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Active CN103979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4486.9A CN103979032B (zh) 2014-05-20 2014-05-20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4486.9A CN103979032B (zh) 2014-05-20 2014-05-20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9032A CN103979032A (zh) 2014-08-13
CN103979032B true CN103979032B (zh) 2016-03-23

Family

ID=5127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4486.9A Active CN103979032B (zh) 2014-05-20 2014-05-20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90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1202B (zh) * 2017-03-23 2022-04-15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弹性驱动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
CN108098791B (zh) * 2017-12-28 2024-03-26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异形截面悬伸臂及悬伸检测机构
CN108146529B (zh) * 2017-12-28 2023-10-20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通道悬伸驱动装置
CN108106997A (zh) * 2017-12-28 2018-06-01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悬伸检测设备及其悬伸搭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79370B1 (fr) * 1991-07-16 1993-11-26 Framatome Dispositif d'inspection et d'intervention dans la partie secondaire d'un generateur de vapeur d'un reacteur nucleaire refroidi a l'eau.
US5247251A (en) * 1992-03-16 1993-09-2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robe with radially extendable and retractable detector assembly for inspecting interior walls of hollow metallic plug
KR100934872B1 (ko) * 2009-11-13 2009-12-31 김만수 한국형 증기발생기 환형공간부 침전물 세정장치
CN201689690U (zh) * 2010-03-11 2010-12-29 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 伸缩式视频检查装置
CN102509566B (zh) * 2011-10-17 2014-03-12 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管嘴安全端焊缝自动化射线检查设备
CN203844870U (zh) * 2014-05-20 2014-09-24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9032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9032B (zh)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Schempf et al. Explorer: Untethered real-time gas main assessment robot system
CN103979031A (zh)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云台式爬壁检测机器人
CN104078088A (zh) 核电站爬壁机器人系统及检测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方法
CN104972459A (zh) 一种吸附攀爬式桥梁裂缝检测机器人
CN107706596A (zh)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防触电装置
CN203844868U (zh)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云台式爬壁检测机器人
CN203534563U (zh) 一种用于钢管内补口涂层的检测车
CN111806658A (zh) 一种长距离输水隧洞水下巡检机器人及方法
CN203844870U (zh)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伸缩检测机器人
CN109027421B (zh) 管道内对口机
CN104007664A (zh) 一种核电站爬壁机器人三维视景仿真模拟运动方法
CN203844869U (zh)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爬壁车
KR101228171B1 (ko) 배관 검사용 이동 로봇
CN207173763U (zh) 多体结构钢制壁面无损检测平台
CN207542678U (zh) 一种沿导线行走的巡线机器人
CN103979033A (zh)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爬壁车
CN115031907A (zh) 便捷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
CN114877165A (zh) 一种市政工程地下管道四足机器人管道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0155330U (zh) 一种管道检测装置
CN103984345B (zh) 用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爬壁机器人位置跟踪方法
CN207234015U (zh) 一种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
CN209164971U (zh) 一种电力设备的巡检管理装置
CN105826756B (zh) 水下自动对接电连接装置
CN209540320U (zh) 一种防护能力强的电力管道检测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Shangbu Road West of the city of Shenzhen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5 layer (1502-1504, 1506)

Patentee after: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Shangbu Road West of the city of Shenzhen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5 layer (1502-1504, 1506)

Patentee before: Zhongkehu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