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8058B - 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78058B CN103978058B CN201410214022.8A CN201410214022A CN103978058B CN 103978058 B CN103978058 B CN 103978058B CN 201410214022 A CN201410214022 A CN 201410214022A CN 103978058 B CN103978058 B CN 1039780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forming
- pressure device
- die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23 batch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3 cold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 Press-Shaping Or Shaping Using Conveyer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包括上部压力装置、下部压力装置、导柱和成形部件,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均设有贯穿的固定通孔和成形通孔,所述成形通孔均设置于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固定通孔均设置于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的远中心位置,所述导柱贯穿所述固定通孔,所述导柱引导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上下滑动,所述成形部件贯穿所述成形通孔。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通过双向挤压成形,代替原先的单向挤压成形,缩短了设备维修时间及费用,提高了产品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利于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密冷锻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闭塞模架。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生产工件,一般采用单向运动挤压成型,这种装备维修时耗时长,需要逐一拆开,而且寿命短,所制成的产品不够稳定,精度差,不利于大批量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克服上述缺陷,解决设备维修时间长、使用寿命短、产品精度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包括上部压力装置、下部压力装置、导柱和成形部件,
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均设有贯穿的固定通孔和成形通孔,所述成形通孔均设置于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固定通孔均设置于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的远中心位置,所述导柱贯穿所述固定通孔,所述导柱引导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上下滑动,所述成形部件贯穿所述成形通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包括上活动模板、上压力元件、上模板和上模具,所述上活动模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一成形通孔和第一固定通孔,所述上活动模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上压力元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上压力元件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二成形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所述上模具固定在所述上模板的下方,所述上模具上设有贯穿的第三成形通孔,所述第一成形通孔、第二成形通孔和所述第三成形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导柱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
所述下部压力装置包括下活动模板、下压力元件、下模板和下模具,所述下活动模板上设有贯穿的第四成形通孔和第三固定通孔,所述下活动模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下压力元件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所述下压力元件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五成形通孔和第四固定通孔,所述下模具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上方,所述下模具上设有贯穿的第六成形通孔,所述第四成形通孔、第五成形通孔和所述第六成形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第三固定通孔和第四固定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导柱贯穿所述第三固定通孔和第四固定通孔,所述下模具与所述上模具相匹配,
所述成形部件包括上退料器、上顶杆、上冲头、下冲头、下顶杆和下退料器,所述上退料器、上顶杆和上冲头在所述第一成形通孔、第二成形通孔和所述第三成形通孔内上下滑动,所述上顶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上退料器,所述上顶杆的下端连接所述上冲头,所述下冲头、下顶杆和下退料器在所述第四成形通孔、第五成形通孔和所述第六成形通孔内上下滑动,所述下顶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冲头,所述下顶杆的下端连接所述下退料器。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上模具之间设有上隔热模板,所述上隔热模板上设有贯通的第七成形通孔,所述第七成形通孔与所述第一成形通孔、第二成形通孔和所述第三成形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下模具之间设有下隔热模板,所述下隔热模板上设有贯通的第八成形通孔,所述第八成形通孔与所述第四成形通孔、第五成形通孔和所述第六成形通孔为同轴通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压力元件的个数为15个,所述第一凹槽的个数与所述上压力元件的个数相匹配,所述下压力元件的个数也为15个,所述第二凹槽的个数与所述下压力元件的个数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柱的个数为四个,所述固定通孔的个数与所述导柱相匹配。
一种上述双向闭塞模架的使用方法,
(1)放料:先将毛料放入下模具中间的第六成形通孔中;
(2)模架闭合:将上部压力装置向下运动,同时上冲头、上顶杆也随着上部压力装置向下运动,待上部压力装置接触下部压力装置后,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一起向下运动,上压力元件压入上活动模板中的第一凹槽中、下压力元件压入下活动模板中的第二凹槽中,上压力元件与下压力元件将压力通过上模板与下模板传至上模具与下模具中,完成闭合;
(3)挤压:上冲头与下冲头双向挤压工件成形,完成挤压工序;
(4)退料:上压力元件与下压力元件回至模架闭合前位置,然后上部压力装置向上运动,回至模架闭合前状态,释放上退料器和下退料器,利用上顶杆和下顶杆将工件顶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通过双向挤压成形,代替原先的单向挤压成形,缩短了设备维修时间及费用,提高了产品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利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下模具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上模具与下模具闭合时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下压力元件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和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上活动模板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导柱、2为上活动模板、3为上压力元件、4为第一螺钉、5为上模板、6为上隔热模板、7为上冲头、8为上模具、9为下模具、10为下冲头、11为下隔热模板、12为下模板、13为第二螺钉、14为下压力元件、15为下活动模板、16为上顶杆、17为下顶杆、18为上退料器、19为下退料器、20为第一固定通孔、21为第一成形通孔、22为第六成形通孔、23为第八成形通孔、24为第三成形通孔、25为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其包括:上部压力装置(未图示)、下部压力装置(未图示)、导柱1和成形部件(未图示),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均设有贯穿的固定通孔(未图示)和成形通孔(未图示),所述成形通孔均设置于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固定通孔均设置于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的远中心位置,所述导柱1贯穿所述固定通孔,所述导柱1引导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上下滑动,所述成形部件贯穿所述成形通孔。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发明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双向闭塞模架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3和图5,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上模具与下模具闭合时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上活动模板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包括上活动模板2、上压力元件3、上模板5和上模具8,所述上活动模板2上设有贯穿的第一成形通孔21和第一固定通孔20,所述上活动模板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未图示),所述上压力元件3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上压力元件3通过第一螺钉4固定在所述上模板5上,这样的上压力元件3结构其密封性好,且易于更换,能提供稳定、可靠的压力,以保证产品的精度,延长本模具的使用寿命。所述上模板5上设有贯穿的第二成形通孔(未图示)和第二固定通孔(未图示),所述上模具8固定在所述上模板5的下方,所述上模具8上设有贯穿的第三成形通孔24,所述第一成形通孔21、第二成形通孔和所述第三成形24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通孔20和第二固定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导柱1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通孔20和第二固定通孔。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并参阅图2和图4,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下模具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闭塞模架的下压力元件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所述下部压力装置包括下活动模板15、下压力元件14、下模板12和下模具9,所述下活动模板15上设有贯穿的第四成形通孔(未图示)和第三固定通孔(未图示),所述下活动模板15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25,所述下压力元件14与所述第二凹槽25相匹配,所述下压力元件14通过第二螺钉13固定在所述下模板12上,这样的下压力元件14结构其密封性好,且易于更换,能提供稳定、可靠的压力,以保证产品的精度,延长本模具的使用寿命。所述下模板12上设有贯穿的第五成形通孔(未图示)和第四固定通孔(未图示),所述下模具9固定在所述下模板12的上方,所述下模具9上设有贯穿的第六成形通孔22,所述第四成形通孔、第五成形通孔和所述第六成形通孔22为同轴通孔,所述第三固定通孔和第四固定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导柱1贯穿所述第三固定通孔和第四固定通孔,所述下模具9与所述上模具8相匹配。
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3,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成形部件包括上退料器18、上顶杆16、上冲头7、下冲头10、下顶杆17和下退料器19,所述上退料器18、上顶杆16和上冲头10在所述第一成形通孔21、第二成形通孔和所述第三成形通孔24内上下滑动,所述上顶杆16的上端连接所述上退料器18,所述上顶杆16的下端连接所述上冲头7,所述下冲头10、下顶杆17和下退料器19在所述第四成形通孔、第五成形通孔和所述第六成形通孔22内上下滑动,所述下顶杆17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冲头10,所述下顶杆17的下端连接所述下退料器19。
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2,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上模板5与所述上模具8之间设有上隔热模板6,所述上隔热模板6上设有贯通的第七成形通孔,所述第七成形通孔与所述第一成形通孔21、第二成形通孔和所述第三成形通孔24为同轴通孔,所述下模板12与所述下模具9之间设有下隔热模板11,所述下隔热模板11上设有贯通的第八成形通孔23,所述第八成形通孔23与所述第四成形通孔、第五成形通孔和所述第六成形通孔22为同轴通孔。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成形通孔组成了成形通孔构造,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通孔共同组成了固定通孔。
为了保证模具受力均匀且具有足够的压力,所述上压力元件3的个数为15个,所述第一凹槽的个数与所述上压力元件3的个数相匹配,所述下压力元件14的个数也为15个,所述第二凹槽25的个数与所述下压力元件14的个数相匹配。而且上压力元件3与下压力元件14的独立设置,便于生产和运输。
为了确保模具能够在一个方向上做位移运动,所述导柱1的个数为四个,将所述固定通孔设置于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的四个边角位置,因所述固定通孔的个数与所述导柱1相匹配,故以四个导柱1作为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的运动轴,并且限制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在其他方向或角度的运动,保证所述上部压力装置与下部压力装置在同一轴上。
请继续参阅图1,其中在图1虚线的左侧为挤压前的结构,右侧为挤压后的结构,在上述双向闭塞模架的使用过程中,先将毛料放入下模具9中间的第六成形通孔22中,将上部压力装置向下运动,同时,上冲头7、上顶杆16等也随着上部压力装置向下运动,待上部压力装置接触下部压力装置后,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一起向下运动,上压力元件1压入上活动模板11中的第一凹槽中、下压力元件14压入下活动模板15中的第二凹槽25中,上压力元件1与下压力元件14将压力传至上模具8与下模具9中,此时,本模架完成闭合,然后上冲头7与下冲头10双向挤压工件成形,完成挤压工序,然后上压力元件1与下压力元件14回至图1左侧挤压前的位置,即不再向上模具8和下模具9提供压力,上部压力装置向上运动,回至模架闭合前状态,释放上退料器17和下退料器18,利用上顶杆15和下顶杆16将工件顶出。这种先闭合后挤压的生产方法具有使模具受力更加均衡,使得制成的工件精度更高。
上述双向闭塞模架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提到的种类。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本发明所述的双向闭塞模架,采用双向挤压来成形,以代替原先的单向挤压的工艺。其所使用的模架使用寿命长,便于维修,且维修时间短,利于大批量生产,利用其所制作的工件精度高,飞边少,节约原材料且成本低,可增产增效。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其特征是:包括上部压力装置、下部压力装置、导柱和成形部件,
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均设有贯穿的固定通孔和成形通孔,所述成形通孔均设置于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固定通孔均设置于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的远中心位置,所述导柱贯穿所述固定通孔,所述导柱引导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上下滑动,所述成形部件贯穿所述成形通孔,
所述上部压力装置包括上活动模板、上压力元件、上模板和上模具,所述上活动模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一成形通孔和第一固定通孔,所述上活动模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上压力元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上压力元件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二成形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所述上模具固定在所述上模板的下方,所述上模具上设有贯穿的第三成形通孔,所述第一成形通孔、第二成形通孔和所述第三成形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导柱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
所述下部压力装置包括下活动模板、下压力元件、下模板和下模具,所述下活动模板上设有贯穿的第四成形通孔和第三固定通孔,所述下活动模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下压力元件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所述下压力元件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五成形通孔和第四固定通孔,所述下模具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上方,所述下模具上设有贯穿的第六成形通孔,所述第四成形通孔、第五成形通孔和所述第六成形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第三固定通孔和第四固定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导柱贯穿所述第三固定通孔和第四固定通孔,所述下模具与所述上模具相匹配,
所述成形部件包括上退料器、上顶杆、上冲头、下冲头、下顶杆和下退料器,所述上退料器、上顶杆和上冲头在所述第一成形通孔、第二成形通孔和所述第三成形通孔内上下滑动,所述上顶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上退料器,所述上顶杆的下端连接所述上冲头,所述下冲头、下顶杆和下退料器在所述第四成形通孔、第五成形通孔和所述第六成形通孔内上下滑动,所述下顶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冲头,所述下顶杆的下端连接所述下退料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闭塞模架,其特征是: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上模具之间设有上隔热模板,所述上隔热模板上设有贯通的第七成形通孔,所述第七成形通孔与所述第一成形通孔、第二成形通孔和所述第三成形通孔为同轴通孔,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下模具之间设有下隔热模板,所述下隔热模板上设有贯通的第八成形通孔,所述第八成形通孔与所述第四成形通孔、第五成形通孔和所述第六成形通孔为同轴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闭塞模架,其特征是:所述上压力元件的个数为15个,所述第一凹槽的个数与所述上压力元件的个数相匹配,所述下压力元件的个数也为15个,所述第二凹槽的个数与所述下压力元件的个数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闭塞模架,其特征是:所述导柱的个数为四个,所述固定通孔的个数与所述导柱相匹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闭塞模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
(1)放料:先将毛料放入下模具中间的第六成形通孔中;
(2)模架闭合:将上部压力装置向下运动,同时上冲头、上顶杆也随着上部压力装置向下运动,待上部压力装置接触下部压力装置后,上部压力装置和下部压力装置一起向下运动,上压力元件压入上活动模板中的第一凹槽中、下压力元件压入下活动模板中的第二凹槽中,上压力元件与下压力元件将压力通过上模板与下模板传至上模具与下模具中,完成闭合;
(3)挤压:上冲头与下冲头双向挤压工件成形,完成挤压工序;
(4)退料:上压力元件与下压力元件回至模架闭合前位置,然后上部压力装置向上运动,回至模架闭合前状态,释放上退料器和下退料器,利用上顶杆和下顶杆将工件顶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14022.8A CN103978058B (zh) | 2014-05-20 | 2014-05-20 | 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14022.8A CN103978058B (zh) | 2014-05-20 | 2014-05-20 | 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78058A CN103978058A (zh) | 2014-08-13 |
CN103978058B true CN103978058B (zh) | 2015-12-09 |
Family
ID=51270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14022.8A Active CN103978058B (zh) | 2014-05-20 | 2014-05-20 | 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780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21947B (zh) * | 2018-04-27 | 2020-03-13 | 江苏大洋精锻有限公司 | 一种闭式锻压模具 |
CN114247814B (zh) * | 2021-12-23 | 2023-12-05 | 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挤压成型装置及模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50557A (en) * | 1977-12-14 | 1979-04-24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Forg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radially moving blade die segments |
CN202213224U (zh) * | 2011-08-22 | 2012-05-09 | 杭州雄飞冷精锻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闭塞双向模架 |
CN102658306A (zh) * | 2012-05-14 | 2012-09-12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闭塞挤压成形模具 |
CN103111484B (zh) * | 2013-03-20 | 2014-11-26 | 龙西新 | 一种具有双向挤压功能的金属塑性成形装置 |
CN203853391U (zh) * | 2014-05-20 | 2014-10-01 | 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闭塞模架 |
-
2014
- 2014-05-20 CN CN201410214022.8A patent/CN10397805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78058A (zh) | 2014-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996172U (zh) | 一种可实现管件自动脱模的冲压整形系统 | |
CN204035329U (zh) | 一种用于铝合金拉深挤压复合成形的液压设备 | |
CN104438415A (zh) | 金属坯料多向复合多通道螺旋挤压模具 | |
CN104289592A (zh) | 一种铝合金拉深挤压复合工艺 | |
CN203448519U (zh) | 多级冲压装置 | |
CN203853391U (zh) | 一种双向闭塞模架 | |
CN103978058B (zh) | 一种双向闭塞模架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3578515U (zh) | 一种同时具有精冲和冷挤压功能的新型模架 | |
CN104801615B (zh) | 板条状多弯弹性零件一次冲压成型组合模具 | |
CN208116570U (zh) | 一种缩口挤压一体化成型装置 | |
CN211279923U (zh) | 一种粉末成形机多下冲机构及包含此机构的粉末成形机 | |
CN211164967U (zh) | 一种分体式再热阀壳生产用成型模具 | |
CN210907440U (zh) | 一种高精密挤压成型模具 | |
CN209664111U (zh) | 锻造铝合金汽车轮冲孔扩口模具 | |
CN204276558U (zh) | 金属坯料多向复合多通道螺旋挤压模具 | |
CN204194469U (zh) | 一种带滑动底座的等通道转角挤压模具 | |
CN110901143A (zh) | 一种粉末成形机多下冲机构及包含此机构的粉末成形机 | |
CN216182352U (zh) | 注塑模具的斜顶自由复位机构 | |
CN21023380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定位模块 | |
CN220864622U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103381668B (zh) | 一种万通模架 | |
CN213797679U (zh) | 一种用于制作水箱密封塞的模具 | |
CN210940605U (zh) | 一种连接密封性好的组装式模具 | |
CN219748773U (zh)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塑料件注塑模具 | |
CN211221632U (zh) | 一种对讲机模具用双推板斜顶顶出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24100 No. 299, Nanxiang West Road, Daf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anchao Senwe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99 Nanxiang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feng City,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41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SUNWAY PRECISION FORG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