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5808B - 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5808B
CN103975808B CN201410173632.8A CN201410173632A CN103975808B CN 103975808 B CN103975808 B CN 103975808B CN 201410173632 A CN201410173632 A CN 201410173632A CN 103975808 B CN103975808 B CN 103975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rice field
soft
shelled turtle
discharg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36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5808A (zh
Inventor
杜志艳
方平福
王重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ongping Organic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Long Ping Organic Farm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Long Ping Organic Farm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Long Ping Organic Farm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736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5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5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5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5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5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在稻田内开设“Z”字型沟渠;2)稻田的四周设有堤坝,所述堤坝通过宽为3~4m的机耕道与稻田块相连,相邻两块稻田块的机耕道对向排列;3)在堤坝靠机耕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成对向设置,所述排水口埋在沟渠的最低处,所述排水口包括高水位排水口、低水位排水口和底排水口,通过水位调节管调节。本发明的稻田改造方法适用于稻鳖共作模式,其便利性好,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田的改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农业种植技术和水产养殖技术相互结合、合理组配,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种植水稻的同时,又养殖水产品,第一,使稻田的水资源、杂草资源、小型水生动物资源、昆虫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产品所利用;第二,通过所养殖的水产品的觅食,达到为稻田除草、灭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实现稻谷的增产、增质和水产品的增收及无公害;从而获得一种集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
由于甲鱼经济价值高,且国内外消费市场大,甲鱼养殖也被引入到稻田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稻鳖共作模式。实践证明鳖稻共生模式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粮食和水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稻鳖共作模式必须进行稻田改造。目前,根据稻田形状、大小的差异,稻田改造主要改造为“一”字型、“十”字型、“回”字型、“田”字型、“目”字型稻田。
“一”字型稻田是沿稻田中间横向开挖一条鳖沟,其结构如图1所示。
“十”字型稻田是沿稻田中间横向和竖向均开挖一条鳖沟,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回”字型稻田是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一条环型鳖沟,其结构如图3所示。
“田”字型稻田是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及稻田中间横向和竖向开挖一条鳖沟;鳖沟,一般宽为1.5~3.0m,深0.6~0.8,进水口和排水口成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沟渠最低处,由PVC弯管控制水位,能排干所有的水,进、排水口设有铁网栅栏,以防养殖水产动物逃逸,其结构如图4所示。
“目”字型稻田是在稻田田埂外侧开挖环型鳖沟,多快稻田平行排列构成一个稻鳖共作区,稻田需建有加高、加宽、加固的田埂,田埂高0.2m、宽0.5m,坡度比为1:1~1.5,稻田设有机械进出机耕道,宽3m,机耕道下埋有通水管;鳖沟同“田”字型稻田,稻鳖共作区外围堤坝高度在0.5m以上(高出稻田平面),堤坝面宽1.5m,池堤坡度比为1:1.5~2.0;进水口和排水口成对向设置,进水口建在外围堤坝上,排水口建在外围沟渠最低处,由PVC弯管控制水位,能排干所有的水,进、排水口设有铁网栅栏,以防养殖水产动物逃逸,其结构如图5所示。
然而,以上的“一”字型、“十”字型、“回”字型、“田”字型等稻田模式,都是从稻田养鱼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一般只适合1~5亩范围的小区域耕作模式;其次,采用上述各模式的串联或并联进行大区域的稻鳖共作时,易耗地、耗水、耗材,且便利性差。
“目”字型稻田模式,串、并联虽能够带来稻鳖共作的规模化,但因其在机耕道下埋有通水管,易沉降、易堵塞,不利于水流的置换,存在水和管道材料消耗大的问题。
此外,对于稻鳖共作模式,如果鳖沟的沟面进行硬化,则达不到甲鱼生态养殖的目的,也不符合甲鱼养殖其野生化和有机化的要求。但在完全的土坯沟型中长期进行稻鳖共作,由于甲鱼具有晒背这一特性,在寻找晒背场所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沟沿和田埂的损坏,易使鳖沟两边沿岸坍塌,使得鳖沟越来越宽,不利于水稻的轮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利性好,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稻田内开设“Z”字型沟渠;
2)稻田的四周设有堤坝,所述堤坝通过宽为3~4m的机耕道与稻田块相连,相邻两块稻田块的机耕道对向排列;
3)在堤坝靠机耕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成对向设置,所述排水口埋在沟渠的最低处,所述排水口包括高水位排水口、低水位排水口和底排水口,通过水位调节管调节。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沟渠由鳖沟、田沿和田埂组成,所述沟渠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0%~30%;所述鳖沟的面宽为3.0~4.0m,沟底宽45~60cm,鳖沟沟底低于稻田地面1.0~1.2m,所构成的坡比为1:1~1.5;所述田沿位于鳖沟和田埂之间,田沿的宽为50~60cm,斜加高20~30cm,坡比为1:2~2.5;所述田埂宽为40~55cm、高为25~35cm。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沟渠位于相邻稻田块或稻田块与堤坝之间。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堤坝宽3m以上,堤坝高于稻田地面0.5m以上。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进水口采用1~2根PVC管控制水流量。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水位调节管由多根波纹管连接两个三通阀构成,第一波纹管的进水端高于田面10~15cm,形成高水位排水口;第二波纹管的进水端低于田面10~15cm,形成低水位排水口;第三波纹管的进水端位于沟渠的底部,即为用于排干沟渠水的底排水口。
进一步,所述波纹管的进水端安装有简易地漏,方便封口。
进一步,所述排水口的波纹管管径大于进水口PVC管的管径。
进一步,所述稻田改造方法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Z”字型沟渠实现稻鳖共作的规模化稻田改造。
水位调节管的使用:当稻田需要进水时,关闭低水位排水口和底排水口,水位上升进入稻田,水流从高水位口排放;当稻田需要干田时,打开低水位排水口,水流从低水位口排放;当打开底排水口时,可快速排干沟渠的水,便于鳖沟的清淤或抓甲鱼。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的有益效果:
1)“Z”字型沟渠能够很好的全部置换沟渠水域,既减少了对水的长期需求量,又轻易的改善了养殖甲鱼的水质,提高了甲鱼的成活率和品质;
2)稻田设有机耕道,方便了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的操作,提高了种植水稻的效率;
3)排水口设有水位调节管,高低水位口可以很好的管理稻田中的水位,底排水口则具有清淤和抓甲鱼的作用;
4)排水口的管径大于进水口的管径,便于大雨时稻田水的排放;
5)鳖沟的设计既保证了水稻种植的面积和养殖甲鱼的水位,鳖沟的坡面较缓,使田沿不容易坍塌、损坏;
6)在鳖沟的边沿预留有田沿以方便甲鱼晒背,甲鱼通过在阳光下晒背可杀死附着于体表的病原菌和寄生虫,还可促使其革质皮肤增厚和变硬,满足了甲鱼的生活习性,有利于甲鱼的生长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字型稻田示意图;
其中1—排水口;3—稻田块;4—沟渠;6-进水口;
图2为现有技术的“十”字型稻田示意图;
其中1—排水口;2—堤坝;3—稻田块;4—沟渠;6-进水口;
图3为现有技术的“回”字型稻田示意图;
其中1—排水口;3—稻田块;4—沟渠;5—机耕道;6-进水口;
图4为现有技术的“田”字型稻田示意图;
其中1—排水口;2—堤坝;3—稻田块;4—沟渠;5—机耕道;6-进水口;
图5为现有技术的“目”字型稻田示意图;
其中1—排水口;2—堤坝;3—稻田块;4—沟渠;5—机耕道;6-进水口;7-通水管;
图6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Z”字型稻田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的沟渠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的水位调节管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串联Z”字型稻田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并联Z”字型稻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稻田内开设“Z”字型沟渠4,如图6所示,其中带箭头的实线为水流方向;
2)稻田的四周设有堤坝2,所述堤坝2通过宽为3m的机耕道与稻田块3相连,相邻两块稻田块3的机耕道5对向排列;
3)在堤坝2靠机耕道5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6和排水口1,所述进水口6和排水口1成对向设置,所述排水口1埋在沟渠4的最低处,所述排水口1包括高水位排水口、低水位排水口和底排水口,通过水位调节管调节。
参照图7,步骤1)中,所述沟渠4由鳖沟4-1、田沿4-2和田埂4-3组成,所述沟渠4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5%;所述鳖沟4-1的面宽为3.5m,沟底宽50cm,鳖沟4-1沟底低于稻田地面1.0m,所构成的坡比为1:1.5;所述田沿4-2位于鳖沟4-1和田埂4-3之间,田沿4-2的宽为50cm,斜加高20cm,坡比为1:2.5;所述田埂4-3宽为50cm、高为30cm。
步骤1)中,所述沟渠4位于相邻稻田块3或稻田块3与堤坝2之间。
步骤2)中,所述堤坝2宽3.5m,堤坝2高于稻田地面0.6m。
步骤3)中,所述进水口6采用1根Φ200mm的PVC管控制水流量。
参照图8,步骤3)中,所述水位调节管由多根Φ300mm的波纹管连接两个三通阀11构成,第一波纹管8的进水端高于田面10cm,形成高水位排水口;第二波纹管9的进水端低于田面10cm,形成低水位排水口;第三波纹管10的进水端位于沟渠4的底部,即为用于排干沟渠4水的底排水口。
所述波纹管的进水端安装有简易地漏,方便封口。
所述排水口1的波纹管管径大于进水口6的PVC管管径。
所述稻田改造方法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Z”字型沟渠实现稻鳖共作的规模化稻田改造。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方法改造后的稻田结构如图9所示。
水位调节管的使用:当稻田需要进水时,关闭低水位排水口和底排水口,水位上升进入稻田,水流从高水位口排放;当稻田需要干田时,打开低水位排水口,水流从低水位口排放;当打开底排水口时,可快速排干沟渠的水,便于鳖沟的清淤或抓甲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稻田内开设“Z”字型沟渠4,如图6所示;
2)稻田的四周设有堤坝2,所述堤坝2通过宽为4m的机耕道与稻田块3相连,相邻两块稻田块3的机耕道5对向排列;
3)在堤坝2靠机耕道5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6和排水口1,所述进水口6和排水口1成对向设置,所述排水口1埋在沟渠4的最低处,所述排水口1包括高水位排水口、低水位排水口和底排水口,通过水位调节管调节。
参照图7,步骤1)中,所述沟渠4由鳖沟4-1、田沿4-2和田埂4-3组成,所述沟渠4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30%;所述鳖沟4-1的面宽为4.0m,沟底宽45cm,鳖沟4-1沟底低于稻田地面1.20m,所构成的坡比为1:1.48;所述田沿4-2位于鳖沟4-1和田埂4-3之间,田沿4-2的宽为60cm,斜加高30cm,坡比为1:2.0;所述田埂4-3宽为55cm、高为35cm。
步骤1)中,所述沟渠4位于相邻稻田块3或稻田块3与堤坝2之间。
步骤2)中,所述堤坝2宽4.0m,堤坝2高于稻田地面0.8m。
步骤3)中,所述进水口6采用2根Φ110mm的PVC管控制水流量。
参照图8,步骤3)中,所述水位调节管由多根Φ300mm的波纹管连接两个三通阀11构成,第一波纹管8的进水端高于田面15cm,形成高水位排水口;第二波纹管9的进水端低于田面15cm,形成低水位排水口;第三波纹管10的进水端位于沟渠4的底部,即为用于排干沟渠4水的底排水口。
所述波纹管的进水端安装有简易地漏,方便封口。
所述排水口1的波纹管管径大于进水口6的PVC管管径。
所述稻田改造方法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Z”字型沟渠实现稻鳖共作的规模化稻田改造。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方法改造后的稻田结构如图10所示。
水位调节管的使用同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中,所述沟渠4的面积还可以占稻田总面积的20%;所述鳖沟4-1的面宽为3.0m,沟底宽60cm,鳖沟4-1沟底低于稻田地面1.20m,所构成的坡比为1:1.0;所述田沿4-2位于鳖沟4-1和田埂4-3之间,田沿4-2的宽为50cm,斜加高20cm,坡比为1:2.5;所述田埂4-3宽为40cm、高为25cm。所述水位调节管由多根Φ300mm的波纹管连接两个三通阀11构成,第一波纹管8的进水端高于田面12cm,形成高水位排水口;第二波纹管9的进水端低于田面12cm,形成低水位排水口。以上技术特征的改变通过文字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实施,故不在另作附图加以说明。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在稻田内开设“Z”字型沟渠;所述沟渠由鳖沟、田沿和田埂组成,所述田沿位于鳖沟和田埂之间;
2)稻田的四周设有堤坝,所述堤坝通过宽为3~4m的机耕道与稻田块相连,相邻两块稻田块的机耕道对向排列;
3)在堤坝靠机耕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成对向设置,所述排水口埋在沟渠的最低处,所述排水口包括高水位排水口、低水位排水口和底排水口,通过水位调节管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沟渠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0%~30%,所述鳖沟的面宽为3.0~4.0m,沟底宽45~60cm,鳖沟沟底低于稻田地面1.0~1.2m,所构成的坡比为1:1~1.5;田沿的宽为50~60cm,斜加高20~30cm,坡比为1:2~2.5;所述田埂宽为40~55cm、高为25~35c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沟渠位于相邻稻田块之间或稻田块与堤坝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堤坝宽3m以上,堤坝高于稻田地面0.5m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进水口采用1~2根PVC管控制水流量。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水位调节管由多根波纹管连接两个三通阀构成,第一波纹管的进水端高于田面10~15cm,形成高水位排水口;第二波纹管的进水端低于田面10~15cm,形成低水位排水口;第三波纹管的进水端位于沟渠的底部,即为用于排干沟渠水的底排水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的进水端安装有简易地漏,方便封口。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的波纹管管径大于进水口PVC管的管径。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改造方法通过串联或并联“Z”字型沟渠实现稻鳖共作的规模化稻田改造。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改造方法通过串联或并联“Z”字型沟渠实现稻鳖共作的规模化稻田改造。
CN201410173632.8A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 Active CN103975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3632.8A CN103975808B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3632.8A CN103975808B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5808A CN103975808A (zh) 2014-08-13
CN103975808B true CN103975808B (zh) 2016-04-20

Family

ID=5126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3632.8A Active CN103975808B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58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9129A (zh) * 2016-10-10 2017-01-04 长沙隆平有机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稻鱼共养的方法
CN106416867B (zh) * 2016-11-11 2019-06-11 邯郸市鑫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
CN108551996A (zh) * 2018-05-09 2018-09-2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一种稻鳖共生田及其建造方法
CN110583570A (zh) * 2019-08-29 2019-12-20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蛙稻共作池的建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03403U (zh) * 2012-03-23 2012-12-19 重庆润威大鲵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具有水位调节功能的娃娃鱼养殖池
CN202819346U (zh) * 2012-09-06 2013-03-27 洪春泉 一种龟鳖养殖系统
CN103027008A (zh) * 2013-01-09 2013-04-10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稻田沟渠一体化稻甲鱼生态高值种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5908A (ja) * 1996-02-05 1997-08-12 Yokogawa Electric Corp 水田の水位管理装置
JPH10248414A (ja) * 1997-03-12 1998-09-22 Fukuriyou Kiki Hanbai Kk 水田用水位コントロー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03403U (zh) * 2012-03-23 2012-12-19 重庆润威大鲵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具有水位调节功能的娃娃鱼养殖池
CN202819346U (zh) * 2012-09-06 2013-03-27 洪春泉 一种龟鳖养殖系统
CN103027008A (zh) * 2013-01-09 2013-04-10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稻田沟渠一体化稻甲鱼生态高值种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稻鳖共生"技术要点总结;涂爱平;《渔业致富指南》;20140225(第4期);第44-46页 *
稻鳖种养技术;胡亚洲等;《科学养鱼》;20131010(第10期);第35-3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5808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9955A (zh) 一种山区田间稻鱼共生养殖方法及田间结构
CN101779537B (zh) 旱地作物粉垄栽培方法
CN103975808B (zh) 一种适用于稻鳖共作的稻田改造方法
CN107211715A (zh) 一种生态农田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06719258B (zh) 一种盐碱池塘构建结构
CN104170786A (zh) 一种提高能效的养殖池塘系统
CN106212336A (zh) 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及田间结构
CN202323901U (zh) 农田水稻丰产永久性排水沟
CN204968624U (zh) 一种稻田养鱼的结构
CN210216301U (zh) 一种营造水生态系统生境的堤坝结构
CN103774627B (zh) 灌区防渗型生态渠道的构建方法
CN20298985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的生态河道系统
CN205455382U (zh) 稻田培育蟹苗的养殖装置
CN203603128U (zh) 潜层式农田丰产永久性排水沟
CN207022794U (zh) 一种生态农田系统
CN102979332B (zh) 一种立体循环种植养殖方法
CN104929091A (zh) 农田滤控水改土脱盐持久暗沟
CN108551996A (zh) 一种稻鳖共生田及其建造方法
CN208129065U (zh) 一种稻鳖共生田结构
CN104420676A (zh) 一种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CN101347790B (zh)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CN208708337U (zh) 一种农田管道灌溉系统
CN111602625B (zh) 一种流水式畦垄养殖系统
CN205012302U (zh) 农田滤控水改土脱盐持久暗沟
CN205884382U (zh) 一种山区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的田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02

Address after: 336000 hot water town in Jiangxi province Yichun city Yuanzhou District village of port agency

Patentee after: Jiangxi Longping Organic Agricultu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nlong Village in Hunan province 410158 Changsha Changsha County City gold town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Long Ping organic farm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