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4568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4568A
CN103974568A CN201310026695.6A CN201310026695A CN103974568A CN 103974568 A CN103974568 A CN 103974568A CN 201310026695 A CN201310026695 A CN 201310026695A CN 103974568 A CN103974568 A CN 103974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groove
draw
bonnet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66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奇
丁嘉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266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45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4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45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体、设于机体背部的电池及覆盖于机体背部的后盖,所述电池的外侧面和所述后盖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后盖固定在所述机体的背部。本发明中的电子装置,所述后盖可以受到所述电池的支撑,使所述后盖整体受力更为均匀。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包括机体、电池和后盖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或其他便携性电子设备的电池一般都设置在机体的背部,并通过一个后盖(或称下盖)将机体的背部覆盖,以保护电池和机体背部的其他组件。常见的后盖是通过与机体背部直接卡固组装在一起的,而机体背部都会保留相当大一块区域给电池,于是后盖上会有与这一区域相对应的一块区域无法跟机体背部接触卡固,这样的设计会造成后盖部分区域受力不均,容易发生凸拱现象。因此,如何改进后盖与机体的组装方式,一直都是设计人员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具有使后盖整体受力更为均匀的结构。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体、设于机体背部的电池及覆盖于机体背部的后盖,所述电池的外侧面和所述后盖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后盖固定在所述机体的背部。
优选地,所述电池的外侧面和所述后盖的内侧面,其中之一设有卡槽,另一设有卡钩,所述卡钩插入收容于所述卡槽中,从而将所述后盖固定在所述机体的背部。
优选地,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框架和固定于所述电池框架中的若干电池单元,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电池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电池框架包括外框和若干中间框条,所述若干中间框条将所述外框分隔成若干电池格,每一电池格用于固定一电池单元,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中间框条上。
优选地,所述若干中间框条相互平行,且每一中间框条连接所述外框的两对边。
优选地,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间框条的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卡槽的开口处凸设有两相对的限位部,用于阻止所述卡钩从所述卡槽脱离。
优选地,所述卡钩包括凸设于所述后盖的内侧面的颈部及与所述颈部相连的头部,所述头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颈部的宽度,且大于所述两限位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两限位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头部的两侧面均为弧面,所述卡钩的头部通过推挤所述两限位部插入收容于所述卡槽中。
优选地,所述卡钩的头部和颈部均为长条状,且延伸方向与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机体背部设有电池仓,所述电池收容固定于所述电池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电子装置,藉由所述电池的外侧面与所述后盖的内侧面的固定结构,将所述后盖固定在所述机体的背部,使得所述后盖可以受到所述电池的支撑,使所述后盖整体受力更为均匀,避免所述后盖发生凸拱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中的电池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中的IV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的沿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的VI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的沿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图9是图8中的电子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装图。
图10是图9中的沿X-X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机体 10
电池 20
电池框架 21
外框 212
中间框条 214
卡槽 22
开口 23
限位部 24
电池单元 25
后盖 30
卡钩 31
颈部 312
头部 31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电子装置包括机体10、电池20及后盖30。所述电子装置可以是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掌上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或其他便携性电子设备。
所述机体10是所述电子装置的主体部分,用于收纳和集成包括主板、中央处理器(CPU)、随机访存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扩展卡等的电子器件。在不同的应用中,所述机体10的前部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显示屏(例如平板电脑),也可以设置键盘(例如笔记本)。而所述机体10的背部主要用于提供拆装所述电池20或维护其他电子器件的入口。
所述电池20用于向所述机体10中的电子器件供电。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电池20包括电池框架(Battery Frame)21及若干固定于所述电池框架21中的电池单元(Battery Cell)25。所述电池框架21包括外框212和若干中间框条214,所述若干中间框条214相互平行,且每一中间框条214连接所述外框212的两对边。所述若干中间框条214将所述外框分隔成若干电池格216,每一电池格216用于固定收容一电池单元25,所述若干中间框条214将所述若干电池单元25间隔开来,避免所述若干电池单元25之间发生热量传递或其他干涉,确保所述电池20的充放电安全。
所述中间框条214上开设有卡槽22,所述卡槽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间框条214的延伸方向一致。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框条214由塑胶材料制成,这使得所述卡槽22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
请参阅图4和图5,图中分别示意性的示出了所述卡槽22的放大图和剖视图。所述卡槽22的开口23处设有两相对的限位部24。所述限位部24为长条状,延伸方向与所述卡槽22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限位部24的外侧面为弧面,其横截面大致为一半圆形。所述两限位部24可在一定限度里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两限位部2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20集成在所述机体10的背部,与所述机体10构成一个整体,所述电池20不可拆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体10的背部开设有电池仓(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池20可收容固定于所述电池仓中,所述电池20可拆换。
所述后盖30用于覆盖所述机体10的背部,以保护所述电池20和所述机体10中的其他电子器件。所述后盖30的内侧面凸设有若干卡钩31,用于与所述电池20上的所述卡槽22配合,以将所述后盖30与所述电池20固定在一起。所述若干卡钩31在所述后盖30的内侧面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卡槽22在所述电池20的外侧面的分布位置相对应。
请参阅图6和图7,图中分别示意性的示出了所述卡钩31的放大图和剖视图。所述卡钩31包括颈部312和头部314,所述颈部312凸设于所述后盖30的内侧面,所述头部314与所述颈部312相连。所述头部314的宽度大于所述颈部312的宽度,且大于所述两限位部24之间的距离。所述头部314的的两侧面均大致为弧面,所述卡钩31的横截面呈上粗下细的冠状。所述颈部312和所述头部314均为长条状,且延伸方向与所述卡槽22的延伸方向一致。
请参阅图8至图10,组装时,若所述电池20与所述机体10为可分离设计,则先将所述电池20收容固定于所述机体10的电池仓中,若所述电池20与所述机体10为一体设计,则省略此步骤。
将所述后盖30的内侧面迎向所述机体10的背部,也即迎向所述电池20的外侧面。将所述后盖30的内侧面上的所述卡钩31对准与其对应的所述电池20的外侧面上的所述卡槽22,将所述后盖30向所述机体10合拢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卡钩31的头部314推挤所述卡槽22的开口23处的所述两限位部24,使所述两限位部24发生弹性形变,所述两限位部24之间的距离变大,继续将所述后盖30向所述机体10合拢的方向移动,直到所述头部314完全进入所述卡槽22。藉由所述卡槽22的开口23处的所述两限位部24的限位作用,所述卡钩31的头部314被阻止从所述卡槽22脱离,从而所述卡钩31与所述卡槽22卡合在一起。此时,藉由所述卡钩31与所述卡槽22卡扣配合在一起,从而使所述后盖30固定在所述电池20上,因为所述电池20固定于所述机体10的电池仓中或者与所述机体10本为一体,所述后盖30也即固定在所述机体10的背部。
因所述卡槽22的开口23处的所述两限位部24的外侧面和所述卡钩31的头部314的两侧面均为弧面,所述卡钩31的头部314可以更为顺畅地推挤所述两限位部24插入收容于所述卡槽22中。
藉由所述后盖30上的卡钩31与所述电池20的电池框架21的中间框条214上的卡槽22的卡扣固定关系,使得所述电池20的外侧面获得更加均匀的支撑力,可以有效避免所述电池20发生凸拱现象。
拆卸时,将所述后盖30向远离所述机体10的方向拉动,使所述卡钩31的头部314沿远离所述卡槽22的方向移动,所述卡钩31的头部314推挤所述卡槽22的开口23处的所述两限位部24,使所述两限位部24发生弹性形变,所述两限位部24之间的距离变大,继续将所述后盖30向远离所述机体10的方向拉动,直到所述头部314完全脱离所述卡槽22。此时,所述卡钩31与所述卡槽22解除卡扣关系,从而,所述后盖30可从所述电池20上移开,也即从所述机体10的背部移开,若所述电池20与所述机体10为可分离设计,此时,所述电池20可以从所述机体10背部的电池仓移开。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22与所述卡钩31的位置互换,所述卡槽22设于所述后盖30的内侧面,所述卡钩31设于所述电池20的外侧面,具体地讲,所述卡钩31设于所述电池框架21的中间框条214上。所述卡槽22和所述卡钩31通过卡扣的方式,将所述后盖30固定在所述电池20上,也即将所述后盖30固定在所述机体10的背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电子装置,藉由所述后盖30的内侧面上的卡钩31与所述电池20的外侧面上的所述卡槽22的卡扣配合,将所述后盖30固定在所述机体10的背部,实现了不在所述后盖30上和所述机体10的背部上设置螺丝锁固结构而固定所述后盖30至所述机体10背部的技术效果,既方便于拆装(无需螺丝起子),也使得所述后盖30更为美观。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发明方案和发明构思结合生产的实际需要做出其他相应的改变或调整,而这些改变和调整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体、设于机体背部的电池及覆盖于机体背部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外侧面和所述后盖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后盖固定在所述机体的背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外侧面和所述后盖的内侧面,其中之一设有卡槽,另一设有卡钩,所述卡钩插入收容于所述卡槽中,从而将所述后盖固定在所述机体的背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框架和固定于所述电池框架中的若干电池单元,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电池框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框架包括外框和若干中间框条,所述若干中间框条将所述外框分隔成若干电池格,每一电池格用于固定一电池单元,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中间框条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中间框条相互平行,且每一中间框条连接所述外框的两对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间框条的延伸方向一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开口处凸设有两相对的限位部,用于阻止所述卡钩从所述卡槽脱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包括凸设于所述后盖的内侧面的颈部及与所述颈部相连的头部,所述头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颈部的宽度,且大于所述两限位部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限位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头部的两侧面均为弧面,所述卡钩的头部通过推挤所述两限位部插入收容于所述卡槽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的头部和颈部均为长条状,且延伸方向与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CN201310026695.6A 2013-01-24 2013-01-24 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39745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6695.6A CN103974568A (zh) 2013-01-24 2013-01-24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6695.6A CN103974568A (zh) 2013-01-24 2013-01-24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4568A true CN103974568A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43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6695.6A Pending CN103974568A (zh) 2013-01-24 2013-01-24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45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5496A (zh) * 2015-07-24 2017-02-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5496A (zh) * 2015-07-24 2017-02-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93438U (zh) 便携式计算设备
CN203191877U (zh) 便携式计算设备
CN106879205B (zh) 电子设备壳体和组装方法
CN202013544U (zh) 便携式计算设备
KR101884968B1 (ko) 노출 영역을 갖는 포터블 컴퓨터
CN104704440A (zh) 电子设备外壳和组装方法
CN101605156A (zh) 便携装置、用于便携装置的壳体和用于制造该壳体的方法
US2016011278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aximum mounting space on circuit board
US7535702B2 (en) Computer device with universal cover
CN104144580A (zh) 电子装置壳体
US9411364B2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974568A (zh) 电子装置
CN104126162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键盘配置
CN10504534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1739068B (zh) 电子装置的上机体
CN112736360A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5104713U (zh) 电子产品的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US20150185770A1 (en) Stock material enclosure
KR101585224B1 (ko) 휴대폰 케이스
US9271412B2 (en)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399593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227383A (zh) 触摸式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及触摸式电子设备
TW201431461A (zh) 電子裝置
CN202166914U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框架
CN108630101B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