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2397A - 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2397A
CN103972397A CN201310041228.0A CN201310041228A CN103972397A CN 103972397 A CN103972397 A CN 103972397A CN 201310041228 A CN201310041228 A CN 201310041228A CN 103972397 A CN103972397 A CN 103972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ation electrode
line
transparent
manufacture method
impression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12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2397B (zh
Inventor
李耀文
陈立桅
崔铮
高育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0412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23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2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2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1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3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comprising bulk heterojunctions, e.g.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of donor and acceptor material domai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0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0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 H10K71/611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using printing deposition, e.g. ink jet prin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电极,包括:柔性透明基底;形成于所述柔性透明基底上的透明压印胶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压印胶层内的沟槽;位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以及形成于所述透明压印胶层上且与所述导电材料电性接触的导电薄膜层,所述的导电材料中含有添加剂,该添加剂与所述导电薄膜层之间具有浸润性。本发明的复合电极分辨率高、方块电阻低以及浸润性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复合电极的制作方法、应用上述复合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Description

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大面积柔性光伏器件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电极、复合电极的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代表同其他类型太阳能电池相比, 具有低温加工,柔性,可大面积印刷和涂膜制备,价格便宜,工艺简单等特点。因此有望大规模制备低成本、轻薄、可卷曲、可灵活使用的太阳能电池。从1995 年,Yu等人首次报道了以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亚苯基乙撑与富勒烯衍生物PCBM共混膜为活性层制备了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Bulk-Heterojunction BHJ)以来的近二十年中,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该类型太阳能电池在实验室内已经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0%,并且不少的实验室也能到达5%-8%的效率。但是目前较高光电转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器件都只有几个平方毫米面积,并且是在玻璃基底、惰性气氛、真空蒸镀以及含有稀有元素铟的铟锡氧化物(ITO)为电极的条件下制备的,从而背离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的初衷。尤其是ITO电极的易脆性、真空沉积制备方法以及资源匮乏等缺点,极大的限制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在柔性、低成本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一种可以克服以上缺点的非ITO电极的发展就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人们围绕非ITO电极展开了大量研究,绝大多数的电极材料普遍具有低透过率、高方块电阻等缺点,限制了其作为太阳能电池电极的使用。由于高电导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HC-PEDOT:PSS)溶液加工的良好成膜性、优异的透过率和空穴传输能力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其相对较低的电导率以及高的方块电阻仍然限制了其作为电极的应用。一种有效地解决方法是将HC-PEDOT:PSS薄膜铺设在具有高电导率的金属网格上,以HC-PEDOT:PSS作为电极,底部的金属网格作为电流收集层,这样可以将HC-PEDOT:PSS薄膜的方块电阻从几百降低到几十欧姆,并且透过率可以达到70%以上,丹麦科技大学的Frederik C. Krebs教授课题组以此为电极发展的卷对卷方法制备的大面积柔性器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目前复合电极中的金属网格的线条宽度在几百个微米,其作为太阳能电池电极会带来10-20%的阴影遮挡面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池对光的吸收。同时几十欧姆的方块电阻也会造成大面积电池中由于内阻带来的电流损失。再加上金属网格表面凸凹结构以及与器件中有机层之间差的浸润性,会导致器件不平整的表面形貌,从而造成器件内部漏电流的产生。
因此一种高分辨率、低方块电阻、高浸润性的柔性复合电极的产生,是大面积柔性太阳能电池发展的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辨率、低方块电阻、高浸润性的柔性复合电极,以及该复合电极的制作方法、应用该复合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电极,包括:
柔性透明基底;
形成于所述柔性透明基底上的透明压印胶层;
形成于所述透明压印胶层内的沟槽;
位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以及
形成于所述透明压印胶层上且与所述导电材料电性接触的导电薄膜层,
所述的导电材料中含有添加剂,该添加剂与所述导电薄膜层之间具有浸润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添加剂与所述导电薄膜层的材质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添加剂与所述导电薄膜层的材质为PH1000、 PH500、 石墨烯或碳纳米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柔性透明基底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透明压印胶层选自热塑性、热固性、紫外固化聚合物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沟槽的深度介于100 nm-10μm,沟槽的宽度介于500nm-10μm,沟槽的深度小于透明压印胶层的厚度。
相应地,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复合电极的制作方法,包括:
(1)在柔性透明基底上形成透明压印胶层;
(2)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沟槽;
(3)将导电墨水和添加剂的混合溶液铺设于所述沟槽内,进行烧结;
(4)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导电薄膜层。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采用上述的复合电极。
相应地,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正式结构),包括:
(1)在柔性透明基底上形成透明压印胶层;
(2)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沟槽;
(3)将导电墨水和添加剂的混合溶液铺设于所述沟槽内,进行烧结;
(4)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导电薄膜层,获得复合电极;
(5)将高功函的材料涂膜在上述复合电极上;
(6)将给体材料与受体材料的混合溶液涂膜在上述修饰过的复合电极上制备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并蒸镀电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高功函材料选自PEDOT:PSS-4083或聚氧化乙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给体材料选自:P3HT、聚(2-(5-(5,6--二辛氧基-4-噻吩-苯并[c][1,2,5]噻二唑-7-噻吩-9-辛基-9H-咔唑) 或聚噻吩并[3,4-b]噻吩苯并二噻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受体材料选自:(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61BM)、(6,6)苯基C71-丁酸甲酯(PC71BM)、(6,6)苯基C61-丁酸三辛氧基苯甲酯(PCBB-C8)等富勒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添加剂与导电墨水两种溶液的体积混合比例为1%-50%,所述的导电墨水为纳米银墨水,其中银的质量含量为41%, 所述的添加剂为PH1000,PH1000中固含量为1-1.3%。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反式结构),包括:
(1)在柔性透明基底上形成透明压印胶层;
(2)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沟槽;
(3)将导电墨水和添加剂的混合溶液铺设于所述沟槽内,进行烧结;
(4)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导电薄膜层,获得复合电极;
(5)在复合电极上涂膜空穴阻挡层材料,并进行后处理;
(6)将给体材料与受体材料的混合溶液涂膜在上述修饰过的复合电极上制备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并蒸镀或涂膜电子阻挡层,最后蒸镀或涂膜电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空穴阻挡层材料选自氧化锌、氧化钛、碳酸铯、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电子阻挡层选自过渡金属氧化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给体材料选自:P3HT、聚(2-(5-(5,6--二辛氧基-4-噻吩-苯并[c][1,2,5]噻二唑-7-噻吩-9-辛基-9H-咔唑) 或聚噻吩并[3,4-b]噻吩苯并二噻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受体材料选自:(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61BM)、(6,6)苯基C71-丁酸甲酯(PC71BM)、(6,6)苯基C61-丁酸三辛氧基苯甲酯(PCBB-C8)等富勒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添加剂与导电墨水两种溶液的体积混合比例为1%-50%,所述的导电墨水为纳米银墨水,其中银的质量含量为41%,所述的添加剂为PH1000,PH1000中固含量为1-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纳米压印和印刷技术在柔性透明基底上构筑高电导率网格,可以获得高电导率的网格阵列,其简单的制备工艺可以用作大规模生产。
2、本发明采用的 10μm以内宽度的高分辨率网格,在其上涂膜高电导率聚合物材料后,不仅有效的降低复合电极的方块电阻,而且可以减少网格带来的阴阳遮挡面积,从而降低太阳能电池内阻损耗以及提高光吸收效率。
3、本发明采用的含有高浸润性添加剂的混合导电墨水,可以有效增强器件中各层间的接触,形成连续的表面形貌,减少器件漏电流的产生。
4、本发明采用的高分辨率、低方块电阻、高浸润性的柔性复合电极来作为大面积柔性正式和反式结构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的效率,对于柔性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电极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并可用于大规模太阳能电池的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放大200倍的PET/网格银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PET/网格银光透过率谱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P3HT/PCBB-C8活性层的正式结构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电流-电压曲线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分别以网格银(未添加PH1000)/PH1000(a)和网格银/PH1000(b)电极为正式结构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阳极的器件扫描电镜切面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P3HT/PCBM活性层的反式结构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电流-电压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高分辨率、低方块电阻、高浸润性的柔性复合电极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柔性透明基底;柔性透明基底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但不局限于以上几种柔性基底。
步骤2)与基底一体化接合的透明压印胶层;其中透明压印胶层选自热塑性、热固性、紫外固化聚合物的一种。
步骤3)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透明压印胶表面制作图案化相连通的网格沟槽。其中所述的图案化为基本单元沟槽的组合,基本单元包括等三边形、正方形、矩形、等六边形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沟槽深度介于100 nm-10μm,沟槽宽度介于500nm-10μm。沟槽深度小于透明压印胶层厚度。
步骤4)将导电墨水与添加剂的混合溶液均匀的铺设于沟槽内,并进行烧结。其中导电墨水为纳米银墨水、石墨烯墨水、碳纳米管墨水等高电导率纳米材料溶液。添加剂选自HC-PEDOT:PSS (PH1000,PH500) 的水溶液中的一种,但不局限于HC-PEDOT:PSS。添加剂与导电墨水两种溶液的体积混合比例为1%-50%。导电墨水优选为纳米银墨水,其中纳米银墨水中银的质量含量为41%;添加剂优选为PH1000,PH1000中固含量为1-1.3%。
步骤5)将高电导率聚合物涂膜于步骤(4)所制得的基底上,形成导电薄膜层。其中高电导率聚合物选自HC-PEDOT:PSS,气相沉积聚(3,4-乙撑二氧噻吩)等中的一种,但不局限于上述聚合物。
基于该柔性复合电极的正式结构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步骤:
步骤6)将低电导率高功函的材料涂膜在上述柔性复合电极上。其中高功函材料选自PEDOT:PSS-4083,聚氧化乙烯(PEO),金属氧化物等中的一种。
步骤7)将给体材料与受体材料的混合溶液涂膜在上述柔性复合电极上制备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并蒸镀电极。其中所述给体材料选自:P3HT、聚(2-(5-(5,6--二辛氧基-4-噻吩-苯并[c][1,2,5]噻二唑-7-噻吩-9-辛基-9H-咔唑) 或聚噻吩并[3,4-b]噻吩苯并二噻吩。受体材料选自:(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61BM)、(6,6)苯基C71-丁酸甲酯(PC71BM)、(6,6)苯基C61-丁酸三辛氧基苯甲酯(PCBB-C8)等富勒烯衍生物中的一种。
基于该柔性复合电极的反式结构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步骤:
步骤8)将空穴阻挡层材料涂膜在上述柔性复合电极上,并进行后处理。其中空穴阻挡层材料选自氧化锌、氧化钛、碳酸铯、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氧化物等中的一种。后处理方法选择性进行热退火或不退火。
步骤9)将给体材料与受体材料的混合溶液涂膜在上述柔性复合电极上制备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并蒸镀或涂膜电子阻挡层,最后蒸镀或涂膜电极。其中所述给体和受体材料选自如步骤7)所述,电子阻挡层选自过渡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钼、五氧化二钒等中的一种。
优选的,在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方法中,步骤7)和9)中所述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的混合溶液中,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的质量比为1∶0.5~1∶6,所述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的混合溶液的浓度为5~40 毫克/毫升;步骤7)、8)、9)中所述溶液涂膜的加工方法中,可采用溶液旋涂、刮涂、卷对卷等方法中的一种;步骤7)中所述电极为镁/银、钙/铝或氟化锂/铝电极。步骤9)中所述的电极为金、银、铝。
本发明通过下列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复合电极的制作
(1)将PET基底和透明压印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过纳米压印技术构筑3μm×3μm(宽×深)的正六边形(对角线长度130μm)网格沟槽,并构筑网格导线沟槽。
(2)将纳米银墨水与高导PEDOT:PSS(PH1000)以90:10比例共混,并均匀填充在PMMA上的沟槽底部。
(3)烧结后的导电网格银表面方阻为0.5Ω/□,网格银柔性基底的光透过率为85%,阴影遮挡面积为4.3%。图1-图2所示分别为网格银在光学显微镜下200倍放大图及其光透过率谱图。
(4)通过溶液旋涂的方法将PH1000水溶液旋涂到上述柔性网格银基底上(网格银/PH1000),并置于低温烘箱中烘烤12小时,确保PH1000干燥。至此,获得了柔性网格银/PH1000复合电极,其方块电阻为4.5Ω/□。
正式结构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作
(1)在上述制备好的网格银/PH1000复合电极上旋涂40nm厚的低电导率PEDOT:PSS-4083,作为缓冲层。
(2)以P3HT为活性层给体材料,PCBB-C8为活性层受体材料,将两者以质量比为1:1溶于氯苯溶液中,配制成10毫克/毫升溶液。再将配制好的P3HT/PCBB-C8氯苯溶液以1100rpm的转速旋涂在步骤(1)中用PEDOT:PSS-4083修饰好的复合电极上,获得厚度约为150纳米的活性层。其中PCBB-C8可以诱导P3HT结晶,自组装形成有序活性层,避免例如热退火、溶剂退火等后处理过程。
(3) 待溶剂完全挥发后,通过真空蒸镀的方法蒸镀一层厚度为0.8纳米的氟化锂和100纳米的铝电极,即制备得到有机聚合物正式结构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P3HT/PCBB-C8电流-电压曲线如图3所示。其中器件面积为1.21cm2
反式结构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作
(1)在上述制备好的网格银/PH1000复合电极上旋涂10 nm厚的空穴阻挡层材料氧化锌,并进行在100oC下进行10分钟的退火处理。
(2)以P3HT为活性层给体材料,PCBM为活性层受体材料,将两者以质量比为1:1溶于氯苯溶液中,配制成10毫克/毫升溶液。再将配制好的P3HT/PCBM氯苯溶液以800 rpm的转速旋涂在步骤(1)中用氧化锌修饰好的复合电极上,获得厚度约为160纳米的活性层。并在120oC温度下对活性层进行10分钟退火处理。
(3)通过真空蒸镀的方法蒸镀一层厚度为10纳米的氧化钼和100纳米的铝电极,即制备得到有机聚合物反式结构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P3HT/PCBM电流-电压曲线如图5所示。其中器件面积为1.21cm2
对比实施例
对比例1:在上述的同等条件和工艺下,制作网格银/PH1000复合电极(未添加PH1000),并以该电极制作正式结构太阳能电池器件。
对比例2:在上述的同等条件和工艺下,制作不含网格银的PET/PH1000电极,并以该电极制作正式结构太阳能电池器件。
分别利用以三种电极为正式结构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阳极的器件性能比较(光强为100mW/cm2AM 1.5白光照射条件下测量),得到如下表1。
表1太阳能电池性能参数
由表1可知: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柔性网格银/PH1000复合电极,相对于底部没网格银(PET/PH1000)以及网格银中没有添加PH1000(网格银(未添加PH1000)/PH1000)的电极,其在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
从图4器件的切面图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网格银复合电极与器件各层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接触,其电池的表面形貌也获得了极大的改善。最终无论是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等参数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详细比较见表1。研究表明:应用本发明的高分辨率、低方块电阻、高浸润性的柔性网格银/PH1000复合电极,不仅可以降低电极的方块电阻,提高太阳能电池电极的光透过率,而且电极表面浸润性,从而有效改良了器件的表面形貌,实现了在柔性基底的大面积器件上激子的有效分离、传输和分离。因此,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大规模柔性电极制备,而且为大面积体异质结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开创了先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复合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透明基底;
形成于所述柔性透明基底上的透明压印胶层;
形成于所述透明压印胶层内的沟槽;
位于所述沟槽内的导电材料,以及
形成于所述透明压印胶层上且与所述导电材料电性接触的导电薄膜层,
所述的导电材料中含有添加剂,该添加剂与所述导电薄膜层之间具有浸润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与所述导电薄膜层的材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与所述导电薄膜层的材质为PH1000、 PH500、石墨烯或碳纳米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透明基底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压印胶层选自热塑性、热固性、紫外固化聚合物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的深度介于100 nm-10 μm,沟槽的宽度介于500 nm-10 μm,沟槽的深度小于透明压印胶层的厚度。
7.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复合电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在柔性透明基底上形成透明压印胶层;
(2)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沟槽;
(3)将导电墨水和添加剂的混合溶液铺设于所述沟槽内,进行烧结;
(4)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导电薄膜层。
8.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复合电极。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在柔性透明基底上形成透明压印胶层;
(2)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沟槽;
(3)将导电墨水和添加剂的混合溶液铺设于所述沟槽内,进行烧结;
(4)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导电薄膜层,获得复合电极;
(5)将高功函的材料涂膜在上述复合电极上;
(6)将给体材料与受体材料的混合溶液涂膜在上述修饰过的复合电极上制备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并蒸镀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功函材料选自PEDOT:PSS-4083,聚氧化乙烯,金属氧化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体材料选自:P3HT、聚(2-(5-(5,6--二辛氧基-4-噻吩-苯并[c][1,2,5]噻二唑-7-噻吩-9-辛基-9H-咔唑) 或聚噻吩并[3,4-b]噻吩苯并二噻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受体材料选自:(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61BM)、(6,6)苯基C71-丁酸甲酯(PC71BM)、(6,6)苯基C61-丁酸三辛氧基苯甲酯(PCBB-C8)等富勒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剂与导电墨水两种溶液的体积混合比例为1%-50%,所述的导电墨水为纳米银墨水,其中银的质量含量为41%,所述的添加剂为PH1000,PH1000中固含量为1-1.3%。
13.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在柔性透明基底上形成透明压印胶层;
(2)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沟槽;
(3)将导电墨水和添加剂的混合溶液铺设于所述沟槽内,进行烧结;
(4)在透明压印胶层上制作导电薄膜层,获得复合电极;
(5)在复合电极上涂膜空穴阻挡层材料,并进行后处理;
(6)将给体材料与受体材料的混合溶液涂膜在上述修饰过的复合电极上制备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并蒸镀或涂膜电子阻挡层,最后蒸镀或涂膜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穴阻挡层材料选自氧化锌、氧化钛、碳酸铯、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电子阻挡层选自过渡金属氧化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体材料选自:P3HT、聚(2-(5-(5,6--二辛氧基-4-噻吩-苯并[c][1,2,5]噻二唑-7-噻吩-9-辛基-9H-咔唑) 或聚噻吩并[3,4-b]噻吩苯并二噻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受体材料选自:(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61BM)、(6,6)苯基C71-丁酸甲酯(PC71BM)、(6,6)苯基C61-丁酸三辛氧基苯甲酯(PCBB-C8)等富勒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剂与导电墨水两种溶液的体积混合比例为1%-50%,所述的导电墨水为纳米银墨水,其中银的质量含量为41%,所述的添加剂为PH1000,PH1000中固含量为1-1.3%。
CN201310041228.0A 2013-02-01 2013-02-01 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3972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1228.0A CN103972397B (zh) 2013-02-01 2013-02-01 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1228.0A CN103972397B (zh) 2013-02-01 2013-02-01 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2397A true CN103972397A (zh) 2014-08-06
CN103972397B CN103972397B (zh) 2017-03-15

Family

ID=51241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1228.0A Active CN103972397B (zh) 2013-02-01 2013-02-01 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239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0032A (zh) * 2016-08-25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金属网格石墨烯复合电极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制备
CN107820337A (zh) * 2017-11-14 2018-03-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石墨烯加热材料
CN113161490A (zh) * 2021-03-09 2021-07-23 嘉兴学院 一种AuNCs-PEDOT:PSS复合柔性电极及太阳能电池器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371A (zh) * 2009-04-15 2009-09-23 河北大学 金属网格阳极层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2222538A (zh) * 2011-03-11 2011-10-19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图形化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法
CN102616033A (zh) * 2012-04-13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快速制备高透光性导电图案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371A (zh) * 2009-04-15 2009-09-23 河北大学 金属网格阳极层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2222538A (zh) * 2011-03-11 2011-10-19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图形化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法
CN102616033A (zh) * 2012-04-13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快速制备高透光性导电图案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LIA GALAGAN等: "《Evaluation of ink-jet printed current collecting grids and busbars for ITO-free organic solar cells》", 《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 *
YULIA GALAGAN等: "《ITO-free flexible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printed current collecting grids》", 《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0032A (zh) * 2016-08-25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金属网格石墨烯复合电极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制备
CN107820337A (zh) * 2017-11-14 2018-03-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石墨烯加热材料
CN113161490A (zh) * 2021-03-09 2021-07-23 嘉兴学院 一种AuNCs-PEDOT:PSS复合柔性电极及太阳能电池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2397B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e et al. Recent advancements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flexibility, stability and large scale
Ke et al. Efficient fully-vacuum-proces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using copper phthalocyanine as hole selective layers
Mao et al. Flexible silver grid/PEDOT: PSS hybrid electrodes for large area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
Shiu et al. Morphology dependence of silicon nanowire/poly (3, 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 (styrenesulfonate)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Ha et al. Device architecture for efficient, low-hysteresis 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Replacing TiO2 with C60 assisted by polyethylenimine ethoxylated interfacial layers
KR100986159B1 (ko) 에너지 전환 효율이 향상된 유기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983277B (zh) 银纳米粒子复合空穴传输层的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5185913A (zh) 一种大面积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170229668A1 (en) Transparent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ame
CN105237745A (zh) 含季膦盐基团共轭聚电解质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Chen et al. Morphologic improvement of the PBDTTT-C and PC71BM blend film with mixed solvent for high-performance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
CN106206955B (zh)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
CN104821374A (zh) 基于共轭聚电解质的有机光电器件阴极界面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011044A (zh) 大面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0818A (zh) 一种稳定的平面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2397A (zh) 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05016565U (zh) 一种大面积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
KR101390775B1 (ko) 금속 배선이 매립된 기판을 포함하는 유기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355790A (zh) 适于生产的低成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KR20130104517A (ko) 금속배선을 포함하는 섬유형 태양전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되는 금속배선을 포함하는 섬유형 태양전지
Ali et al. Laminated carbon nanotubes for the facile fabrication of cost-effective polymer solar cells
CN104851979B (zh) 一种富勒烯苯基丁酸甲酯衍生物电子受体材料配方
CN101877386A (zh) 基于介观光学结构的万向太阳能电池
CN103346259B (zh)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
CN205141029U (zh) 一种倒置可溶液旋涂的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