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6980B - 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6980B
CN103956980B CN201410198297.7A CN201410198297A CN103956980B CN 103956980 B CN103956980 B CN 103956980B CN 201410198297 A CN201410198297 A CN 201410198297A CN 103956980 B CN103956980 B CN 103956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resistance
base stage
colelctor electrod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82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6980A (zh
Inventor
钟其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982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6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6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6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6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69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放大器技术领域的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包括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一控制电路对称设置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和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所述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用于提供工作电流的第一恒流源电路和用于提供偏置电流的第一电流镜电路。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十九三极管、二十三极管、第二十四三极管、二十七场效应管和提供驱动电流的第二恒流源电路。本发明实现了跟随器在动态工作时,输入偏置电压与输出偏置电压成对等的有关系,从而使输入信号电压近似等于输出到负载的电压,实现信号的零失真放大。

Description

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放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音频放大器当中,末级的电压跟随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的失真都与末级的电压缓冲放大器有关,如互调失真,谐波失真等,究其原因是跟随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是正比例关系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而造成非线性失真的原因是在输入信号电压时跟随器的输入偏置电压不能与输出的偏置电压变化而变化,也既是说输入偏置电压与输出偏置电压不是对等关系,从而造成了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而为了解决非线性失真,人们通常会引入环路负反馈电路去较正这个非线性失真,而这又会带来包括瞬态互调失真等其它的失真,这正是造成晶体管电路冷硬、干涩,缺乏灵动,乐感呆滞,所谓“晶体管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音频放大器中跟随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是正比例关系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跟随器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接近于对等的线性关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包括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与第一控制电路对称设置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和功率缓冲放大电路;
所述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设置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间通过第一恒流源电路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电阻对称设置的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流镜电路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一达林顿管,所述第一达林顿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一电流镜电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达林顿管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五电阻,并通过第三十电阻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能过第九二极管连接在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其基极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间;
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十九三极管、第二十三极管、第二十四三极管和第二十七场效应管,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与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的第一电流镜电路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二十电阻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与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二恒流源电路;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设置在第二恒流源电路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连接,负载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所述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间设置有第二十九电阻,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场效应管对称的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间通过第一电容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还连接有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地线连接;所述电压输入信号通过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第一调节电阻,所述第一调节电阻一端设置在第一电阻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电阻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场效应管对称的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之间。调节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的工作电压,作为输出中点为零的电位器使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第二调节电阻,所述第二调节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四三极管对称的第二十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三电阻对称的第二十五电阻之间。用于调节末级功率放大管,第二十七场效应管和第二十八场效应管的静态工作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恒流源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十九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十一电阻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一恒流电源电路对称的第三恒流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之间。为第一场效应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提供工作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流镜电路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九三极管和第十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基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七三极管基极与第八三极管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与第十三极管形成达林顿管,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基极设置在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其发射极与第十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设置在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之间。它们为第五三极管的电流负反馈电路,减少第五三极管动态中的工作电流,并为第十一三极管和第十二三极管提供偏置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恒流源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二十三三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与第六二极管串联设置,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设置在第十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设置在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与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设置在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对末级的功率放大管第二十七场效应管提供驱动,并为末级功率管偏置电路提供工作电流。由于恒流源对高频的阻抗非常大,因此它可以抑制第二十七三极管的高频相移而发生高频自激振荡,从而使第二十七三极管稳定可靠地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末级并联若干组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对称设置在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末级,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用于隔离恒流源电路电流的第九二极管、第二十三三极管、第三十二电阻、第二十七场效应管、第二十四电阻和第二十七电阻,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设置在第二十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十四电阻之间,其负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九电阻之间,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与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与第二十七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每一组功率放大电路都包括一个恒流源驱动,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并联功率放大电路,采用二极管对恒流源进行隔离,避免了直接并联功率放大电路而造成声音粗糙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十一三极管和第十二三极管连接成第一达林顿管,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三十电阻与地线连接。主要是为了减少晶体三极管基极电流对第五三极管在动态中的工作电流而造成整个电路工作不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消除了电压跟随器的非线性失真及由非线性失真引起的其它失真,并且整个电路由于加了很深的电流负反馈,电路十分稳定,输出阻抗很低,能够轻松驱动大的电容,电感负载。末级功放管只需有很小的偏置电流也能在扬声器上发出非常高传真的声音,而不会出现以往晶体管功放冷、硬、干涩等的“晶体管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的末级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图3是基准电压比较缓冲电路π工作模型;
图4是功率缓冲电路π工作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包括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第一控制电路和与第一控制电路对称设置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和功率缓冲放大电路;
所述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三三极管Q3和第五三极管Q5,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设置有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间通过第一恒流源电路1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V2+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电阻R1对称设置的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流镜电路2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V2+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一达林顿管3,所述第一达林顿管3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电流镜电路2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一达林顿管3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五电阻R5,并通过第三十电阻R30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通过第九二极管D9连接在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九二极管D29的负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负极V2-连接,其基极连接在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间。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串联后并联有第一调节电阻VR1,所述第一调节电阻VR1一端设置在第一电阻R1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电阻R2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场效应管Q1对称的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之间。所述第一调节电阻VR1用于调节输出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工作电流,起到调节输出中点为零的电位器的作用。
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十九三极管Q19、第二十三极管Q20、第二十四三极管Q24和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所述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基极与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的第一电流镜电路2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V1+连接,其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极管Q20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20与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与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Q20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二恒流源电路4;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的栅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设置在第二恒流源电路4与第二十三电阻R23之间,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V1+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47与负载RL连接,负载RL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与负载RL间设置有第二十九电阻R29,所述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R30连接。
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和第二十八场效应管Q28的静态工作电流的第二调节电阻VR2,所述第二调节电阻VR2一端连接在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基极与第二十三电阻R23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四三极管Q24对称的第二十五三极管Q25的基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三电阻R23对称的第二十五电阻R25之间。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场效应管Q1对称的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间通过第一电容C1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还连接有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地线连接;所述电压输入信号Vs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连接。
所述第一恒流源电路1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十九三极管Q29,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V2+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第三十一电阻R31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一恒流电源电路1对称的第三恒流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三极管Q29的基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V2+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一恒流源电路1为第一场效应管Q1、第三三极管Q3和第五三极管Q5提供工作电流。
所述第一电流镜电路2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七三极管Q7、第八三极管Q8、第九三极管Q9和第十三极管Q10,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V2+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其基极与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第二供电电源正极V2+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七三极管Q7基极与第八三极管Q8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Q9与第十三极管Q10形成达林顿管,所述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设置在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之间,其发射极与第十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R11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基极设置在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R11之间。所述第一电流镜电路2为第五三极管Q5的电流负反馈电路,减少第五三极管Q5在动态中的电流,并为第十一三极管Q11、第十二三极管Q12提供偏置电流。
所述第十一三极管Q11和第十二三极管Q12连接成所述第一达林顿管3,所述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二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三十电阻R30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一达林顿管3主要是为了减少晶体三极管基极电流对第五三极管Q5的电流调制,从而避免造成整个电路工作不稳定。
所述第二恒流源电路4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和第二十三三极管Q23,所述第五二极管D5与第六二极管D6串联设置,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设置在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设置在第二十三极管Q20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Q23的基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R32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设置在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三电阻R23之间。所述第二恒流源电路4为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进行驱动,并给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调节电流VR2、第二十四三极管Q24和第二十五三极管Q25组成的末级功率管偏置电路提供工作电流,由于恒流源对高频的阻抗非常大,因此它可以抵制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和第二十八场效应管Q28的高频相移而发生高频自激振荡,从而使第二十七三极管Q27和第二十八场效应管Q28稳定可靠地工作。
如图2所示,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末级并联设置若干功率放大电路,以达到输出电流更大的目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用于隔离恒流源电路电流的第九二极管D9、第二十三三极管Q23、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第二十四电阻R24和第二十七电阻R27,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设置在第二十三三极管Q23的集电极与第二十四电阻R24之间,其负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Q2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Q23的基极连接在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十九电阻R19之间,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R32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与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V1+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27与负载RL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本实施例中并联了两个功率放大电路。
每个功率放大电路中都包括了一恒流源驱动,可根据使用需查并联功率放大电路的数量。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与第一控制电路的对称设置,原理和功能一样。
通过二极管对恒流源的电流进行,然后接入末级偏置电路中,避免了直接并联末级功率管而造成的声音粗糙的问题。
下面以第一控制电路工作为例说明本发明所述随功率缓冲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场效应管Q1、第三三极管Q3、第五三极管Q5为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管,第三十电阻R30为基准缓冲电压负载电阻。第十一三极管Q11、第十二三极管Q12、第十九三极管Q19和第二十七三极管Q27为功率缓冲放大管。第一场效应管Q1、第三三极管Q3和第五三极管Q5及其相关器件组成的缓冲电路π工作模型如图3所示。当输入一个电压信号VS时,由于第一场效应管Q1、第三三极管Q3和第五三极管Q5的跨导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所以BA两端的电压变化量△VBA等于BC两端的电压变化量△VBC,所以输入电压VS等于第三十电阻R30的两端的电压VR30,VR30为基准缓冲电压。△VBA为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三三极管Q3的动态偏置电压,△VBC为Q5的动态偏置电压。
第十一三极管Q11、第十二三极管Q12、第十九三极管Q19和第二十七三极管Q27所组成的缓冲电路的π工作模型如图4所示。选择合适的第三十电阻R30,使得电压输入信号VS与第三十电阻R30的商大于第十九三极管Q19的基极与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间的电流变化量△IDC,另外由于第三十电阻R30两端的电压VR30与第二十九电阻R29两端的电压VR29之和等于负载RL两端的电压VRL,且DC间的电流变化量△IDC远小于DE间的电流变化量△IDE,则有DC间的电压变化量△VDC等于DE间的电压变化量与第二十九电阻R29电压变化量之和△(VDE+VR29),而第二十九两端电压VR29等于(VR30÷R30-△IDC)·R29,而第三十电阻R30相对于负载RL是个非常大的数值,而第二十九电阻R29的阻值非常小,在输入电压VS时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压降非常微小,所以VR30≈VRL,则VS≈VRL,这样就实现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几乎是对等的线性关系,从而解决了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问题。第二控制电路的分析过程与第一控制电路的分析过程相同。
本实施例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包括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与第一控制电路对称设置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和功率缓冲放大电路;
所述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设置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间通过第一恒流源电路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电阻对称设置的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流镜电路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一达林顿管,所述第一达林顿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一电流镜电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达林顿管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五电阻,并通过第三十电阻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能过第九二极管连接在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其基极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间;
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包括第十九三极管、第二十三极管、第二十四三极管和第二十七场效应管,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与基准电压比较缓冲放大电路的第一电流镜电路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二十电阻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与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间设置有第二恒流源电路;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设置在第二恒流源电路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连接,负载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所述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间设置有第二十九电阻,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场效应管对称的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间通过第一电容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还连接有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地线连接;电压输入信号通过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十电阻的阻值应该满足:电压输入信号与第三十电阻的商大于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间的电流变化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调节电阻,所述第一调节电阻一端设置在第一电阻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电阻与第二控制电路中与第一场效应管对称的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调节电阻,所述第二调节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二十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四三极管对称的第二十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十三电阻对称的第二十五电阻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流源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十九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十一电阻与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一恒流电源电路对称的第三恒流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十九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镜电路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九三极管和第十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基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连接在第七三极管基极与第八三极管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与第十三极管形成达林顿管,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基极设置在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其发射极与第十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设置在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恒流源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二十三三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与第六二极管串联设置,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设置在第十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设置在第二十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与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设置在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三电阻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末级并联若干组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对称设置在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功率缓冲放大电路末级,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用于隔离恒流源电路电流的第九二极管、第二十三三极管、第三十二电阻、第二十七场效应管、第二十四电阻和第二十七电阻,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设置在第二十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十四电阻之间,其负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九电阻之间,其发射极通过第三十二电阻与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与第二十七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与负载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达林顿管包括第十一三极管和第十二三极管,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十九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第三十电阻与地线连接。
CN201410198297.7A 2014-05-12 2014-05-12 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6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8297.7A CN103956980B (zh) 2014-05-12 2014-05-12 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8297.7A CN103956980B (zh) 2014-05-12 2014-05-12 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6980A CN103956980A (zh) 2014-07-30
CN103956980B true CN103956980B (zh) 2017-02-15

Family

ID=51334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829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6980B (zh) 2014-05-12 2014-05-12 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69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7457A (zh) * 2020-05-28 2020-08-04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传感技术的智能展示工具
CN114448367B (zh) * 2020-11-02 2024-06-21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电位的共模反馈电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4429A (zh) * 2005-09-28 2006-03-08 吴龙祥 消除交越失真的具有动态同步电压偏置电路的功率放大器
CN101162912A (zh) * 2007-11-19 2008-04-16 上海士康射频技术有限公司 单芯片射频收发器
US7742091B2 (en) * 2001-07-23 2010-06-22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Flexy-power amplifier: a new amplifier with built-in power management
US8026765B2 (en) * 2009-04-12 2011-09-27 Roberto Michele Giovannotto Audio frequency amplifier
CN103117718A (zh) * 2013-01-31 2013-05-2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高保真晶体管音频功率放大器
CN103138686A (zh) * 2011-12-05 2013-06-05 佳律通信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42091B2 (en) * 2001-07-23 2010-06-22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Flexy-power amplifier: a new amplifier with built-in power management
CN1744429A (zh) * 2005-09-28 2006-03-08 吴龙祥 消除交越失真的具有动态同步电压偏置电路的功率放大器
CN101162912A (zh) * 2007-11-19 2008-04-16 上海士康射频技术有限公司 单芯片射频收发器
US8026765B2 (en) * 2009-04-12 2011-09-27 Roberto Michele Giovannotto Audio frequency amplifier
CN103138686A (zh) * 2011-12-05 2013-06-05 佳律通信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
CN103117718A (zh) * 2013-01-31 2013-05-2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高保真晶体管音频功率放大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200-V High-Voltage Amplifier Using a Parasitic Field-Oxide Transistor for Voltage Feedback;Mark Lemkin.;《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20031031;第38卷(第10期);1730-173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6980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6980B (zh) 一种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CN106160683A (zh) 运算放大器
CN103441741A (zh) 基于带隙基准的减小失调电压的运放电路结构
CN107231140A (zh) 一种阻抗变换网络电路结构
Pandey et al.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mall-signal modified Sziklai pair amplifier
CN106656100B (zh) 一种单端转双端差分的模拟电路
CN106656067A (zh) 一种用普通运算放大器设计的高电压大功率放大电路
CN201781460U (zh) 高增益高速轨对轨输入和输出运算放大器及偏置电路
CN103916089B (zh) 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4617890B (zh) 调整射频放大器线性度的电路设计
CN105553428A (zh) 一种运算放大器动态供电电路及供电方法
WO2014101450A1 (zh) 一种乙甲类功率放大器
CN115586810A (zh) 一种稳定cascode电流镜工作状态的偏置网络
CN116339438A (zh) 一种输入偏置电流消除电路
CN104506151B (zh) 一种用于医疗电子的运算放大器
CN106899271A (zh) 一种互补式功率放大器
CN207638622U (zh) 一种宽频单片集成式功率放大电路
CN202918248U (zh) 音频放大器
CN207504827U (zh) 一种超甲类偏置电路
CN203775031U (zh) 供电电路和使用该供电电路的二线制电子开关电路
CN205178994U (zh) 一种运算放大器动态供电电路
RU2008103997A (ru) Каскодный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ый усилитель
CN1112760C (zh) 共基偏压功率放大器
Pan et al. The design of a low distortion power amplifier based on cascode
CN204089740U (zh) 一种用于彩超的数字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