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3050B -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3050B
CN103953050B CN201410146177.2A CN201410146177A CN103953050B CN 103953050 B CN103953050 B CN 103953050B CN 201410146177 A CN201410146177 A CN 201410146177A CN 103953050 B CN103953050 B CN 103953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slurry
arm
supervisor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61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3050A (zh
Inventor
周建华
韩炳兰
任崇峰
张金山
李茜
陈祥伟
李维
谭祖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zhouba Group Three Gorg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zhouba Group Three Gorg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zhouba Group Three Gorg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zhouba Group Three Gorg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461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30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3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3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3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3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及灌浆方法,该装置包括灌浆主管和回浆主管,灌浆主管和回浆主管组成“U”形回路埋设在后浇块混凝土内,回浆主管上设有多个灌浆支管;灌浆支管的一端与回浆主管的管壁密封连接,另一端为出口端,出口端插入到聚浆孔内,且在该出口端处包裹塑料膜;聚浆孔为设置在先浇块混凝土上的钻孔,其穿过混凝土结合面伸入到先浇块混凝土内;灌浆支管出口端的管壁上刻多条出浆槽。本装置可以成功实现在混凝土内部预埋灌浆管路进行二次灌浆,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有效保障施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结合面灌浆装置及方法,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合面之间需进行二次复灌的二次灌浆装置。
背景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在回填灌浆、接缝灌浆等结束后,受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灌浆后的结合面有可能会再次张开,此时需对结合面进行二次复灌。由于一次灌浆时,容易使浆液顺着结合面灌注到紧贴结合面预埋的二次灌浆系统内,致使二次灌浆管路堵塞;因此,常规的施工方法是:二次复灌的灌浆管路不事先预埋在混凝土内部,而是在结构混凝土设置的廊道内向结合面钻孔,利用钻设的孔口灌浆。采用这种方式施工,不仅施工难度大,灌浆孔难以均匀准确布设,灌浆效果不理想,而且钻孔作业时还容易破坏埋设在混凝土内部的电缆、管路等功能性结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预埋在混凝土内、可满足结合面二次灌浆的需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包括灌浆主管和回浆主管,灌浆主管和回浆主管组成“U”形回路埋设在后浇块混凝土内,回浆主管上设有多个灌浆支管;灌浆支管的一端与回浆主管的管壁密封连接,另一端为出口端,出口端插入到聚浆孔内,且在该出口端处包裹塑料膜;聚浆孔为设置在先浇块混凝土上的钻孔,其穿过混凝土结合面伸入到先浇块混凝土内;灌浆支管上刻有多条出浆槽,出浆槽一端位于灌浆支管的出口端,另一端延伸至聚浆孔孔口外。
所述灌浆支管的出口端与聚浆孔孔底留有间隙。聚浆孔通过采用钻机在先浇块混凝土上钻孔的方式形成。
所述灌浆支管的外壁与混凝土结合面之间的缝隙采用水泥浆封闭,避免第一次灌浆时浆液进入到灌浆支管内,确保本装置的管路通畅。
所述聚浆孔的深度为8-12cm。该聚浆孔深度适中,既不会因为太深影响出浆和出现堵孔,也不会因为太浅使得砼浇筑时受碰撞灌浆支管脱落。
所述灌浆支管上的出浆槽为4条,且均匀分布在灌浆支管上,出浆槽的长度露出聚浆孔孔口2-5cm。传统的方法中一般采用出浆盒,第一次灌浆时将出浆盒堵塞,当缝面重新张开后,如果出浆盒不是正处在张开的缝面上,灌浆管路就作废,所以不能进行二次灌浆,本发明通过设置出浆槽,可以保证缝面重新张开时,灌浆管路与砼缝面之间存在通道。
所述灌浆支管的长度为25-35cm;且两灌浆支管之间的距离为1.2m左右。
灌浆主管和回浆主管均为采用DN32钢管制成的主管,灌浆支管是采用DN25钢管制成的灌浆支管。
采用上述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进行施工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为:通过灌浆主管进行进浆,浆液顺着回浆主管分别进入各灌浆支管,灌浆支管内的浆液将塑料膜冲破,浆液从灌浆支管管壁上的出浆槽流出,充填到待灌浆的混凝土结合面,达到二次灌浆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通过上述的结构,可以成功实现在混凝土内部预埋灌浆管路进行二次灌浆,避免采用钻孔灌浆的方式带来的灌浆效果不理想、容易破坏混凝土内部预埋件的问题。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有效保障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包括灌浆主管1和回浆主管2,灌浆主管1和回浆主管2组成“U”形回路埋设在后浇块混凝土3内,回浆主管2上设有多个灌浆支管4;灌浆支管4的一端与回浆主管2的管壁密封连接,另一端为出口端,出口端插入到聚浆孔6内,且在该出口端处包裹塑料膜7;聚浆孔6为设置在先浇块混凝土5上的钻孔,其穿过混凝土结合面8伸入到先浇块混凝土5内;灌浆支管4上刻有多条出浆槽10,出浆槽10一端位于灌浆支管4的出口端,另一端延伸至聚浆孔6孔口外。所述灌浆支管4的出口端与聚浆孔6孔底留有间隙;留下二次灌浆的空间;该间隙一般为3cm左右。所述灌浆支管4与混凝土结合面8之间的缝隙采用水泥浆9封闭;防止后浇筑块混凝土3浇筑时,混凝土浆液堵塞本装置的聚浆孔6和灌浆支管4;所述灌浆支管上的出浆槽10为4条,且均匀分布在灌浆支管上,出浆槽10的长度露出聚浆孔孔口2-5cm。
所述聚浆孔6的深度为8-12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灌浆主管1和回浆主管2均为采用DN32钢管制成的主管,灌浆支管4是采用DN25钢管制成的灌浆支管。
实施步骤:先浇块混凝土5施工完成,采用钻机钻聚浆孔6,聚浆孔6采用钻机在先浇块混凝土6上钻孔的方式形成,聚浆孔6穿过混凝土结合面8伸入到先浇块混凝土5内10cm;本装置其他结构部件安装就位,浇筑后浇块混凝土3。利用单独埋设的一次灌浆系统对结合面进行第一次灌浆,第一次灌浆时,灌浆支管4与混凝土结合面8之间的封闭水泥浆9和包裹在灌浆支管4出口端的塑料膜7阻止浆液进入灌浆支管4内,保证本装置灌浆管路通畅。
一次灌浆后的结合面再次张开,此时需对结合面进行二次复灌;采用上述的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进行施工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为:通过灌浆主管1进行进浆,浆液顺着回浆主管2分别进入各灌浆支管4,灌浆支管4内的浆液将塑料膜7冲破,浆液从灌浆支管4管壁上的出浆槽10流出,充填到待灌浆的混凝土结合面8,达到二次灌浆的目的。

Claims (7)

1.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包括灌浆主管(1)和回浆主管(2),其特征在于:灌浆主管(1)和回浆主管(2)组成“U”形回路埋设在后浇块混凝土(3)内,回浆主管(2)上设有多个灌浆支管(4);灌浆支管(4)的一端与回浆主管(2)的管壁密封连接,另一端为出口端,出口端插入到聚浆孔(6)内,且在该出口端处包裹塑料膜(7);聚浆孔(6)为设置在先浇块混凝土(5)上的钻孔,其穿过混凝土结合面(8)伸入到先浇块混凝土(5)内;灌浆支管(4)上刻有多条出浆槽(10),出浆槽(10)一端位于灌浆支管(4)的出口端,另一端延伸至聚浆孔(6)孔口外;所述灌浆支管(4)的外壁与混凝土结合面(8)之间的缝隙采用水泥浆(9)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支管(4)的出口端与聚浆孔(6)孔底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浆孔(6)的深度为8-1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支管上的出浆槽(10)为4条,且均匀分布在灌浆支管上,出浆槽(10)的长度露出聚浆孔孔口2-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支管(4)的长度为25-35cm。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灌浆主管(1)和回浆主管(2)均为采用DN32钢管制成的主管,灌浆支管(4)是采用DN25钢管制成的灌浆支管。
7.采用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操作步骤为:通过灌浆主管(1)进行进浆,浆液顺着回浆主管(2)分别进入各灌浆支管(4),灌浆支管(4)内的浆液将塑料膜(7)冲破,浆液从灌浆支管(4)管壁上的出浆槽(10)流出,充填到待灌浆的混凝土结合面(8),达到二次灌浆的目的。
CN201410146177.2A 2014-04-14 2014-04-14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3953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6177.2A CN103953050B (zh) 2014-04-14 2014-04-14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6177.2A CN103953050B (zh) 2014-04-14 2014-04-14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3050A CN103953050A (zh) 2014-07-30
CN103953050B true CN103953050B (zh) 2016-06-15

Family

ID=51330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6177.2A Active CN103953050B (zh) 2014-04-14 2014-04-14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30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0237A (zh) * 2017-05-09 2017-07-07 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坝接缝灌浆复灌施工方法
CN114439034A (zh) * 2020-10-30 2022-05-06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埋置式大型振动设备地基处理的预留灌浆孔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192A (zh) * 2008-12-02 2009-05-20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老混凝土结合施工方法
CN102108692B (zh) * 2011-01-04 2012-08-01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碾压混凝土坝及其成缝方法
CN102677676B (zh) * 2012-06-04 2014-09-24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常态混凝土拱坝接缝灌浆槽管结合排气方法
CN103290808A (zh) * 2012-08-31 2013-09-1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接缝灌浆系统中排气槽封口的改进新方法
CN103174149B (zh) * 2013-03-28 2015-12-09 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坝体接缝循环灌浆方法
CN203247588U (zh) * 2013-04-23 2013-10-23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土接缝灌浆系统简易出浆盒装置
CN203334285U (zh) * 2013-07-19 2013-12-11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接缝防水预备注浆系统
CN203846498U (zh) * 2014-04-14 2014-09-24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3050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7120B (zh) 一种非全深冻结立井解冻后的涌水防治方法
WO2016019826A1 (zh) 基于水力割缝的冻结式石门揭煤方法
GB2471789A (en) Wellbore anchor and isolation system
CN101644049B (zh) 双阀布袋袖阀管注浆方法
CN102561992A (zh) 一种变形止水器及采用该变形止水器的注浆封堵工艺
CN207145003U (zh) 用于采空区注浆充填的一次性永久止浆塞
CN102536269A (zh) 井下注浆堵水工艺
CN103953050B (zh)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及方法
CN107261587A (zh) 一种滤网自清洁滤渣装置
CN103866780A (zh) 一种在岩溶管道渗漏区进行快速防渗帷幕灌浆的施工方法
CN203362181U (zh) 一种应用于隧道施工防水堵漏的压浆式膜袋
CN204960882U (zh)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钻孔封孔装置
CN109681214A (zh) 一种全断面注浆加固地层的施工方法
CN101871348A (zh) 导水卸压式立井复合井壁及其施工方法
CN203846498U (zh) 一种混凝土结合面二次灌浆装置
CN206174965U (zh) 一种复式注浆管注浆装置
CN109667586B (zh) 一种双层井壁注浆系统的注浆方法
CN204212168U (zh) 一种利用溶洞联合筑坝的大坝挡水结构
CN103556989B (zh) 一种冻结法施工井筒围岩水压测量及限量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80240U (zh) 可适用360°范围内中空锚杆快速注浆装置
CN203247588U (zh) 混凝土接缝灌浆系统简易出浆盒装置
CN204959999U (zh) 一种节能的穿外墙套管结构
CN204663578U (zh) 一种用于水工隧洞中的单向排水阀结构
CN204152525U (zh) 定点控域注浆装置
CN104480905B (zh) 一种预防面板脱空的混凝土面板坝上游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