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7239A -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7239A
CN103947239A CN201280057614.2A CN201280057614A CN103947239A CN 103947239 A CN103947239 A CN 103947239A CN 201280057614 A CN201280057614 A CN 201280057614A CN 103947239 A CN103947239 A CN 103947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ignal
data
micro
carrier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76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本杰布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4426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99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7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72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将宏基站以及微基站作为多个发送点,并且从该多个发送点利用多个载波进行下行通信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中,形成宏小区的宏基站(10),决定是否从所述微基站利用所述容量载波来发送作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非数据信号(ST102),在决定了从微基站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对微基站(20)发送用于指示利用了容量载波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的指示信息(ST103),微基站(20)基于来自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开始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非数据信号(ST104)。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宏小区内重叠配置了微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3GPP(第三代合作计划)中,正在推进作为LTE Release8/9规格(以下,成为LTE或者Rel-8/9)的扩展型无线接口的LTE-advanced(以下,将LTE Release10规格以后的规格统称为“LTE-A”)的标准化。LTE-A在保持与LTE的向后兼容性的同时,以实现比LTE更高的系统性能为目标。
在LTE-A中,具备与LTE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成为一个要求条件,采用具有多个基本频率块(以下,称为分量载波(CC))的发送频带,其中基本频率块具有能够在LTE中使用的带宽。这样,将利用多个分量载波同时发送信号的技术称为载波聚合(例如,非专利文献1)。
此外,在LTE-A中,在具有半径几千米左右的宽范围的覆盖范围区域的宏小区内,形成具有半径几十米左右的局部的覆盖范围区域的微小区(例如,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中继小区等)。这样,将功率不同的节点重叠(overlay)的网络结构称为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异构网络)。此外,将形成宏小区的无线基站称为宏基站。进而,将形成微小区的无线基站(例如,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中继基站等)称为微基站。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30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的HetNet中,还在研究将宏基站以及微基站作为多个发送点,从该多个发送点利用多个载波进行下行通信。具体地说,还在研究利用覆盖范围载波从宏基站发送下行信号,并且利用覆盖范围载波所附带的容量载波(capacity carrier)从微基站发送下行信号。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宏基站以及微基站作为多个发送点,从该多个发送点利用多个载波进行下行通信的情况下,适合作为该多个发送点的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是,形成利用第1载波来发送下行信号的宏小区,并且利用所述第1载波所附带的第2载波来发送数据信号的微基站被配置在所述宏小区内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决定部,决定是否从所述微基站利用所述第2载波来发送作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非数据信号;以及
发送部,在通过所述决定部决定了从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微基站发送用于指示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的指示信息。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是,被配置在利用第1载波来发送下行信号的宏小区内,并且利用所述第1载波所附带的第2载波来发送数据信号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接收部,接收来自形成所述宏小区的宏基站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该非数据信号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发送部,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利用所述第2载波开始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被配置在利用第1载波来发送下行信号的宏小区内的微基站,利用所述第1载波所附带的第2载波来发送数据信号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形成所述宏小区的宏基站决定是否从所述微基站利用所述第2载波来发送作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非数据信号的步骤;所述宏基站在决定了从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微基站发送用于指示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的指示信息的步骤;以及所述微基站基于来自所述宏基站的所述指示信息,开始利用所述第2载波来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将宏基站以及微基站作为多个发送点,从该多个发送点利用多个载波进行下行通信的情况下,适合作为该多个发送点的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HetNet的概念图。
图2是HetNet中的下行物理信道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时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宏基站以及微基站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宏基站的功能结构图。
图7是实施例1的微基站的功能结构图。
图8是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实施例2的宏基站以及微基站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宏基站的功能结构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微基站的功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HetNet的概念图。如图1所示,HetNet是除宏小区(大小区)LC之外,还重叠了微小区(小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中继小区等)SC的各种形态的小区的分级型网络。在该HetNet中,宏基站10形成具有相对宽的覆盖区域的宏小区LC,微基站20形成小于宏小区LC的局部的微小区SC。此外,宏基站10和微基站20通过有线接口(例如,光纤等高速线路或低速线路)或者无线链路连接。
在图1所示的HetNet中,还在研究将宏基站以及微基站作为多个发送点利用不同的载波进行下行通信。具体地说,利用覆盖范围载波(第1载波)从宏基站10发送下行信号,并且利用覆盖范围载波所附带的容量载波(第2载波)从微基站20发送下行信号。
这里,覆盖范围载波是指特定的频带(例如,能够在Rel.8/9中使用的频带)的载波。覆盖范围载波以相对大的发送功率被发送,以覆盖广泛的宏小区LC。此外,覆盖范围载波是相对低的频带,具有相对窄的带宽(例如,2GMHz)。此外,覆盖范围载波具有与Rel.8/9的向后兼容性。
另一方面,容量载波是覆盖范围载波所附带的载波,是与覆盖范围载波不同的频带(例如,在图1中,比覆盖范围载波还要高的频带)的载波。容量载波只要覆盖局部的微小区SC即可,因此以小于覆盖范围载波的发送功率被发送。另一方面,容量载波能够实现高容量化,因此具有比覆盖范围载波更宽的带宽(例如,3.5GHz)。此外,容量载波不具有与Rel.8/9的向后兼容性。
另外,在进行将多个分量载波设为发送频带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覆盖范围载波和容量载波也可以是不同的分量载波的载波。该情况下,容量载波也被称为扩展载波(Extension carrier)。
下面,参照图2说明HetNet中的下行物理信道结构。图2A表示从宏基站10利用覆盖范围载波发送的物理信道结构。图2B表示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发送的物理信道结构。另外,在图2A以及图2B中,子帧是指规定的发送时间单位(例如,1ms)。
如图2A所示,覆盖范围载波的各个子帧由开头的最大3OFDM码元组成的控制区域和剩余的OFDM码元组成的数据区域构成。在各个子帧的控制区域中,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此外,在各个子帧的数据区域中,发送数据信号(物理数据共享信道(PDSCH))。此外,在各个子帧的控制区域以及数据区域中,还发送测定用参照信号(小区专用参照信号(CRS))。
此外,在覆盖范围载波的特定子帧的数据区域中,以规定周期发送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或广播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例如,图2A中,在子帧#0以及#5的数据区域中,同步信号通过覆盖范围载波的中心频率的6个资源块(1.08MHz),以5个子帧周期被发送。此外,图2A中,在子帧#0的数据区域中,广播信号通过覆盖范围载波的中心频率的6个资源块(1.08MHz),以规定周期被发送。
如上所述,在覆盖范围载波中,与用户固有的数据信号一起,传送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下行控制信号等的非数据信号。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容量载波的各个子帧不限于具有开头最大3OFDM码元的控制区域。这是因为容量载波是覆盖范围载波所附带的载波,因此希望基本上仅传送用户固有的数据信号。
在容量载波中存在应从微基站20发送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如图2B的子帧#4所示那样,设置开头最大3OFDM码元的控制区域(参照图2B的子帧#4)。此外,在容量载波中存在应从微基站20发送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特定子帧的数据区域中,作为用户固有控制信道(E-PDCCH)而发送下行控制信号。
此外,在容量载波的特定的子帧的数据区域中,以规定周期发送同步信号或广播信号。例如,在图2B中,通过容量载波的中心频率的6个资源块(1.08MHz),以8个子帧周期被发送。此外,在图2B中,通过容量载波的中心频率的6个资源块(1.08MHz),以规定周期被发送。此外,在各个子帧中,以规定周期还发送测定用参照信号。
如上所述,容量载波是为了高容量化而主要传输用户固有的数据信号的载波。因此,例如,当不存在应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而发送的数据信号(业务)时,微基站20也可以不发送例如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下行控制信号等的非数据信号。本发明人们着眼于微基站20可以利用容量载波始终不发送非数据信号这一点而完成了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中,在利用覆盖范围载波(第1载波)发送下行信号的宏小区LC内所配置的微基站20,利用覆盖范围载波所附带的容量载波(第2载波)而发送数据信号。形成宏小区LC的宏基站10决定是否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而发送作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非数据信号。此外,宏基站10在决定了从微基站20发送上述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对微基站20发送用于指示利用了容量载波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的指示信息。微基站20基于来自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开始利用了容量载波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由于微基站20按照来自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作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非数据信号,因此能够防止从微基站20发送无用的非数据信号。其结果,能够减少由于从微基站20发送无用的非数据信号而引起的干扰,并且能够防止微基站20的功耗的增大。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时序图。在图3中,假设用户终端30位于宏小区LC以及微小区SC内。
如图3所示,宏基站10利用覆盖范围载波发送对于用户终端30的下行信号(ST101)。具体地说,如参照图2A说明的那样,宏基站10利用覆盖范围载波发送数据信号和非数据信号。如上所述,非数据信号是指与数据信号不同的信号,例如是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宏基站10决定是否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而发送非数据信号(ST102)。具体地说,宏基站10可以基于表示是否应该从微基站20发送在宏小区LC中所发送的数据信号(业务)的至少一部分的业务信息,决定是否应从微基站20发送非数据信号。作为业务信息,例如,可使用由用户终端30检测出的微基站20的信息(例如,来自微基站20的接收信号质量)、用户终端30的位置信息(可以包含直至微基站20(或者微小区SC)的相对位置)、用于识别由用户终端30检测出的微基站20(或者微小区SC)的ID的列表等。宏基站10可以在作为业务信息的来自微基站20的接收信号质量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决定从微基站20发送非数据信号。此外,宏基站10也可以在作为业务信息的用户终端30的位置信息表示在微小区SC内时,决定从微基站20发送非数据信号。此外,宏基站10可以决定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而周期性地发送非数据信号,也可以决定非周期性地发送。
宏基站10在决定了从微基站20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对微基站20发送用于指示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的指示信息(ST103)。另外,在决定了周期性地从微基站20发送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上述指示信息可以包含上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以及发送开始定时。另一方面,在决定了非周期性地从微基站20发送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上述指示信息可以包含用于指示上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的比特信息(例如,1:发送开始、0:发送停止)。
这里,宏基站10可以经由有线接口(例如,X2接口)对微基站20发送上述指示信息。该情况下,假设宏基站10和微基站20通过光纤等的高速线路或低速线路等的有线线路连接。例如,宏基站10可以通过上位层信令来发送上述指示信息。
或者,宏基站10也可以经由无线链路(例如,无线链路回程)(尤其,利用覆盖范围载波)对微基站20发送上述指示信息。例如,宏基站10可以将上述指示信息作为通过覆盖范围载波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传输的控制信息(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部分来发送。或者,宏基站10也可以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来发送上述指示信息。在通过上位层信令发送时,上述指示信息作为覆盖范围载波的下行数据信道(PDSCH)的一部分被发送。
微基站20基于来自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开始利用容量载波发送非数据信号(ST104)。具体地说,如参照图2B说明的那样,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数据信号和非数据信号。如上所述,非数据信号是指与数据信号不同的信号,例如是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宏基站10决定是否停止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发送非数据信号(ST105)。具体地说,宏基站10可以基于上述的业务信息,决定是否停止从微基站20发送非数据信号。例如,宏基站10可以在作为业务信息的来自微基站20的接收信号质量小于规定阈值时,决定停止从微基站20发送非数据信号。此外,宏基站10也可以在作为业务信息的用户终端30的位置信息表示在微小区SC外时,决定停止从微基站20发送非数据信号。
另外,宏基站10可以在ST105中决定是否变更从微基站20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例如,当已没有要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发送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宏基站10决定将从微基站20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变更为更长。或者,也可以在要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发送的数据量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宏基站10决定将从微基站20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变更为更长。
宏基站10在决定了停止从微基站20发送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对微基站20发送用于指示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停止的指示信息(ST106)。另外,宏基站10也可以在ST105中决定了变更从微基站20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的情况下,对微基站20发送用于指示变更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的指示信息。
微基站20基于来自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停止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非数据信号(ST107)。另外,微基站20也可以在ST107中利用来自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变更利用了容量载波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
根据图3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微基站20按照来自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作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非数据信号,因此能够防止从微基站20发送无用的非数据信号。其结果,能够减少由于从微基站20发送无用的非数据信号而引起的干扰,并且能够防止微基站20的功耗的增大。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LTE系统和LTE-A系统并存,该LTE系统具有相对窄的系统频带(例如,最大20MHz),该LTE-A系统具有组合了多个将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基本频率块(以下,称为分量载波)的系统频带。LTE-A系统通过对最大5个分量载波进行组合,从而具有最大100MHz的系统频带。如此,将组合多个分量载波而实现宽频带化的技术称为载波聚合。另外,LTE-A系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方式,针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针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但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此。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对各个副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按每个终端将系统频带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组成的频带,并通过多个终端利用互不相同的频带,从而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实施例1)
接着,参照图4至图7,说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图4是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在宏小区LC内重叠微小区SC的HetNet。
如图4所示,在具有HetNet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宏基站10与位于宏小区LC内的用户终端30进行利用了覆盖范围载波的通信。此外,微基站20与位于微小区SC内的用户终端30进行利用了容量载波的通信。
如上所述,覆盖范围载波是指特定的频带的载波。覆盖范围载波以相对大的发送功率被发送,以覆盖广泛的宏小区LC。此外,容量载波是覆盖范围载波所附带的载波,是与覆盖范围载波不同的频带的载波。容量载波只要覆盖局部的微小区SC即可,因此以小于覆盖范围载波的发送功率被发送。此外,覆盖范围载波和容量载波也可以是不同的分量载波的载波。
在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宏基站10和微基站20通过有线(例如,光纤等的高速线路或低速线路)连接。另外,作为连接宏基站10和微基站20的传输路径接口,例如可使用X2接口。
此外,在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宏基站10连接到未图示的核心网络装置(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等)。微基站20(例如,微微基站)可以直接连接到未图示的核心网络装置,也可以经由宏基站10连接到未图示的核心网络装置。此外,微基站20(例如,毫微微基站)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宽带线路连接到互联网。
此外,在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终端30支持LTE以及LTE-A的双方。因此,位于宏小区LC和微小区SC的双方的用户终端30,能够同时接收从宏基站10的利用了覆盖范围载波的下行信号和从微基站20的利用了容量载波的下行信号。
参照图5,说明实施例1的宏基站以及微基站的概略结构。图5是实施例1的宏基站以及微基站的概略结构图。另外,作为实施例1的微基站20,例如可使用微微基站或毫微微基站。
宏基站10具备发送接收天线11、放大由发送接收天线11发送接收的信号的放大器部12、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1发送接收信号的发送接收部13、基带信号处理部14、进行对用户终端30的资源分配的调度器15、经由有线接口(例如,S1-U接口或S1-MME接口)连接到上位装置且经由有线接口(例如,X2接口)连接到微基站20的传输路径接口16。
从宏基站10发送到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从上位装置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4。基带信号处理部14对所输入的下行数据进行基带处理(例如,重发控制、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IFFT(快速傅立叶反变换)、预编码等)。发送接收部1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4输出的基带信号频率变换为无线频带,并经由放大器部12以及发送接收天线11而发送。
另一方面,从用户终端30被发送到宏基站10的上行信号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1、放大器部12被输入到发送接收部13。该上行信号在发送接收部13中进行频率变换后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4。基带信号处理部14对所输入的上行信号进行基带处理(例如,FFT(快速傅立叶变换)、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等),并将解码后的上行数据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6输出到上位装置。
微基站20具备发送接收天线21、放大由发送接收天线21发送接收的信号的放大器部22、经由发送接收天线21发送接收信号的发送接收部23、基带信号处理部24、调度器25、经由有线接口(例如,S1-U接口或S1-MME接口)连接到上位装置且经由有线接口(例如,X2接口)连接到宏基站10的传输路径接口26。
另外,微基站20的发送接收天线21、放大器部22、发送接收部23、基带信号处理部24的结构与宏基站10的发送接收天线11、放大器部12、发送接收部13、基带信号处理部14基本相同。调度器25控制对微小区SC下属的用户终端30的资源分配,并且还与宏基站10的调度器15联合。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传输路径接口26也可以经由有线接口连接到上位装置。
参照图6以及图7,说明实施例1的宏基站以及微基站的详细功能结构。
图6是实施例1的宏基站的功能结构图。图6所示的功能结构主要是与图5的基带信号处理部14有关的结构。如图6所示,宏基站10具备业务信息取得部141、决定部142、指示信息生成部143。
业务信息取得部141取得表示是否应该从微基站20发送在宏小区LC中所发送的数据信号(业务)的至少一部分的业务信息。作为业务信息,例如,可举出用户终端30的位置信息、由用户终端30检测出的微基站20的信息(例如,来自微基站20的接收信号质量)、用户终端30的位置信息(包含直至微基站的相对位置)、用户终端30发现的微基站的ID列表的信息等。
具体地说,业务信息取得部141也可以经由发送接收部13取得从用户终端30报告的业务信息(例如,由用户终端30检测出的微基站20的信息)。或者,业务信息取得部141也可以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6取得从上位装置报告的业务信息(例如,用户终端30的位置信息)。业务信息取得部141将取得的业务信息输出到决定部142。
决定部142决定是否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非数据信号。如上所述,非数据信号是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说,决定部142可以基于通过业务信息取得部141取得的业务信息,决定是否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非数据信号。例如,决定部142可以在表示应该从微基站20发送在宏小区LC中所发送的数据信号(业务)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例如,用户30的位置信息为在微基站20的微小区SC内的情况、由用户终端30检测出的微基站20的接收信号质量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决定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非数据信号。
此外,决定部142也可以决定是否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周期性地发送非数据信号。例如,当非数据信号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时,决定部142决定周期性地发送该非数据信号。另外,在决定了周期性地发送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在通过后述的指示信息生成部143生成的指示信息中也可以包含该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和发送开始定时。
此外,决定部142也可以决定是否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非周期性地发送非数据信号。例如,当非数据信号为测定用参照信号时,决定部142决定非周期性地发送该非数据信号。另外,在决定了非周期性地发送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在通过后述的指示信息生成部143生成的指示信息中也可以包含用于指示非数据信号的发送的比特信息。
此外,决定部142也可以决定是否停止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非数据信号。例如,在上述业务信息表示不应该从微基站20发送在宏小区LC中所发送的数据信号(业务)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例如,用户30的位置信息为在微基站20的微小区SC外的情况、由用户终端30检测出的微基站20的接收质量信息小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决定停止从微基站20发送非数据信号。
此外,决定部142也可以决定是否变更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例如,当通过业务信息取得部141检测出已没有要从微基站20发送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决定部142决定将从微基站20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变更为更长。或者,也可以在通过业务信息取得部141检测出要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发送的数据量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宏基站10决定将从微基站20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变更为更长。
在通过决定部142决定了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指示信息生成部143生成用于对微基站20指示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生成部143将生成的指示信息输出到传输路径接口16。指示信息从传输路径接口16(发送部)被发送到微基站20。
图7是实施例1的微基站的功能结构图。图7所示的功能结构主要是与图5的基带信号处理部24有关的结构。如图7所示,微基站20具备指示信息取得部241、信道信号生成部242、OFDM调制部243。
指示信息取得部241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6(接收部),取得来自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
信道信号生成部242具有同步信号生成部2421、测定用参照信号生成部2422、广播信号生成部2423、PDCCH生成部2424、PDSCH生成部2425。
同步信号生成部2421按照来自调度器25的指示,生成同步信号。具体地说,同步信号生成部2421生成被配置在从调度器25指示的子帧中的同步信号。另外,同步信号中除SS(Synchronization Signal)之外,也可以包含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第一同步信号)或SSS(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第二同步信号)。
测定用参照信号生成部2422按照来自调度器25的指示,生成测定用参照信号。具体地说,测定用参照信号生成部2422生成被配置在从调度器25指示的子帧中的测定用参照信号。另外,测定用参照信号中除CRS之外,还可以包含UE专用RS、DM-RS、CSI-RS。
广播信号生成部2423按照来自调度器25的指示,生成广播信号。具体地说,广播信号生成部2423生成被配置在从调度器25指示的子帧中的广播信号。另外,广播信号中包含PBCH,在该PBCH中传输MIB(主信息块)。
PDCCH生成部2424按照来自调度器25的指示,生成下行控制信号。具体地说,PDCCH生成部2424生成被配置在从调度器25指示的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号。另外,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PDCCH,在该PDCCH中传输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此外,下行控制信号中也可以包含通过子帧的数据区域(开头最大3OFDM码元以外的OFDM码元)所传输的E-PDCCH(Enhanced-PDCCH,增强的PDCCH)。
PDSCH生成部2425按照来自调度器25的指示,生成数据信号。具体地说,PDSCH生成部2425生成被配置在从调度器25指示的子帧中的数据信号。另外,数据信号中不仅可以包含用户数据,也可以包含上位层(例如,RRC层)的信令信息。
调度器25进行通过信道信号生成部242生成的信号的调度。具体地说,调度器25基于从上位装置接收到的用户数据,指示PDSCH生成部2425生成数据信号。此外,调度器25基于通过指示信息取得部241取得的指示信息,分别指示同步信号生成部2421、测定用参照信号生成部2422、广播信号生成部2423、PDCCH生成部2424生成同步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广播信号、下行控制信号。如此,调度器25通过基于由指示信息取得部241取得的指示信息,进行同步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广播信号、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从而控制同步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广播信号、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开始、发送停止、发送周期的变更。
OFDM调制部243将包含其他的下行链路信道信号以及上行资源分配信息信号的下行链路信号映射到副载波,并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后附加CP,从而生成下行信号。OFDM调制部243将生成的下行信号输出到发送接收部23(发送部)。被输出到发送接收部23的下行信号经由放大器部22、发送接收天线21,利用容量载波被传输。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宏基站10将用于指示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开始发送非数据信号的指示信息,经由有线接口(例如,X2接口)发送到微基站20。此外,微基站20基于来自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利用容量载波发送非数据信号。从而,能够防止从微基站20发送无用的非数据信号。其结果,能够减少由于从微基站20发送无用的非数据信号而引起的干扰,并且能够防止微基站20的功耗的增大。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8至11,说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宏基站10和微基站20通过无线链路连接。以下,以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8是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实施例2的宏基站10以及微基站2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没有通过有线接口而连接。
图9是实施例2的宏基站以及微基站的概略结构图。在实施例2中,宏基站10以及微基站2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经由无线链路回程进行无线通信。尤其,利用覆盖范围载波作为无线链路回程而控制微基站。因此,实施例2的微基站20除具备利用容量载波进行通信的发送天线21a、放大器部22a以及发送接收部23a之外,还具备利用覆盖范围载波进行通信的发送天线21b、放大器部22b以及发送接收部23b。作为实施例2的微基站20,例如可使用中继基站。
图10是实施例2的宏基站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0所示,实施例2的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生成部143按照来自调度器15的指示,生成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生成部143将生成的指示信息输出到发送接收部13(发送部)。
调度器15进行通过指示信息生成部143生成的指示信息的调度。另外,通过指示信息生成部143生成的指示信息也可以作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一部分被调度。或者,在该指示信息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被发送时,该指示信息也可以作为下行数据信道(PDSCH)的一部分被调度。
被输出到发送接收部13的指示信息经由放大器部12、发送接收天线11,利用覆盖范围载波被发送。
图11是实施例2的微基站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1所示,实施例2的微基站20的指示信息取得部24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利用覆盖范围载波取得由发送接收部23b(接收部)接收的指示信息。此外,通过OFDM调制部243生成的下行信号被输出到发送接收部23a。被输出到发送接收部23a的下行信号经由放大器部22a、发送接收天线21a,利用容量载波被传输。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宏基站10将用于指示从微基站20利用容量载波开始发送非数据信号的指示信息,经由无线链路(例如,无线链路回程)(尤其,利用覆盖范围载波)发送到微基站20。此外,微基站20基于来自宏基站10的指示信息,利用容量载波来发送非数据信号。从而,能够防止从微基站20发送无用的非数据信号。其结果,能够减少由于从微基站20发送无用的非数据信号而引起的干扰,并且能够防止微基站20的功耗的增大。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本发明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用户数目或装置中的处理部数目,不限于此,能够根据装置结构而适当地变更。此外,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1年11月25日申请的特愿2011-257890。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6)

1.一种无线基站,形成利用第1载波来发送包含数据信号的下行信号的宏小区,并且利用所述第1载波所附带的第2载波来发送数据信号的微基站被配置在所述宏小区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决定部,决定是否从所述微基站利用所述第2载波来发送作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非数据信号;以及
发送部,在通过所述决定部决定了从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微基站发送用于指示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的指示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业务信息取得部,取得表示是否应该从所述微基站发送在所述宏小区中所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业务信息,
所述决定部基于通过所述业务信息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业务信息,决定是否从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信息是从用户终端报告的、所述用户终端中的来自所述微基站的接收信号质量,
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为规定阈值以上时,所述决定部决定从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信息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表示在所述微小区内时,所述决定部决定从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决定部决定是否从所述微基站周期性地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
在通过所述决定部决定了从所述微基站周期性地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指示信息包含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以及发送开始定时。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决定部决定是否从所述微基站非周期性地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
在通过所述决定部决定了从所述微基站非周期性地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指示信息包含用于指示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的比特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决定部决定是否停止从所述微基站利用所述第2载波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
在决定了停止从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对所述微基站发送用于指示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停止的指示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决定部决定是否变更从所述微基站利用所述第2载波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
在决定了变更从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对所述微基站发送用于指示变更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的指示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经由有线接口对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经由无线链路对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所述指示信息作为通过所述第1载波的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控制信息的一部分来发送。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通过上位层信令来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13.一种无线基站,被配置在利用第1载波来发送下行信号的宏小区内,并且利用所述第1载波所附带的第2载波来发送数据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接收部,接收来自形成所述宏小区的宏基站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该非数据信号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发送部,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利用所述第2载波开始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用于指示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停止的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部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停止利用所述第2载波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从所述宏基站接收用于指示变更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的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部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变更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周期。
1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被配置在利用第1载波来发送下行信号的宏小区内的微基站,利用所述第1载波所附带的第2载波来发送数据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形成所述宏小区的宏基站决定是否从所述微基站利用所述第2载波来发送作为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测定用参照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非数据信号的步骤;
所述宏基站在决定了从所述微基站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微基站发送用于指示利用了所述第2载波的所述非数据信号的发送开始的指示信息的步骤;以及
所述微基站基于来自所述宏基站的所述指示信息,开始利用所述第2载波来发送所述非数据信号的步骤。
CN201280057614.2A 2011-11-25 2012-11-22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39472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2636.XA CN108769998B (zh) 2011-11-25 2012-11-22 无线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7890A JP5948045B2 (ja) 2011-11-25 2011-11-25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1-257890 2011-11-25
PCT/JP2012/080277 WO2013077393A1 (ja) 2011-11-25 2012-11-22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2636.XA Division CN108769998B (zh) 2011-11-25 2012-11-22 无线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7239A true CN103947239A (zh) 2014-07-23

Family

ID=4846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7614.2A Pending CN103947239A (zh) 2011-11-25 2012-11-22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201810442636.XA Active CN108769998B (zh) 2011-11-25 2012-11-22 无线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2636.XA Active CN108769998B (zh) 2011-11-25 2012-11-22 无线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74812B2 (zh)
EP (2) EP3396996B1 (zh)
JP (1) JP5948045B2 (zh)
CN (2) CN103947239A (zh)
WO (1) WO201307739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909A (zh) * 2016-11-23 2017-05-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异构网主载波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851743A (zh) * 2016-12-21 2017-06-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毫米波通信网络构架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07485B2 (en) * 2011-09-13 2016-04-05 Koninklijke Kpn N.V. Session setup in an energy-efficient cellula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EP2777328A1 (en) 2011-11-08 2014-09-17 Koninklijke KPN N.V. Distribut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369676B (zh) * 2012-04-10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微小区和宏小区之间消息处理方法、基站网关和系统
EP3020231B1 (en) 2013-07-11 2020-03-11 Koninklijke KPN N.V. Improved session setup in an energy-efficient cellula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ES2770786T3 (es) 2013-08-09 2020-07-03 Alcatel Lucent Configuración o modificación de flujos de datos entre equipos de usuario en conectividad dual
JP6256610B2 (ja) * 2013-08-09 2018-01-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交換方法、基地局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70064698A1 (en) * 2014-02-14 2017-03-02 Nec Corporation Network control apparatus, network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ogram
US20170290089A1 (en) * 2014-09-19 2017-10-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185182B1 (ko) * 2014-09-25 2020-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류 소모를 줄이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10187126B2 (en) * 2015-12-14 2019-01-22 Hughes Systique Private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and mitigating cross-cell interference
CN109151893B (zh) * 2017-06-16 2022-02-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物理广播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基站、存储介质
WO2021103035A1 (zh) * 2019-11-30 2021-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信号/广播信号块的广播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9498A1 (en) * 2008-12-30 2010-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20110044284A1 (en) * 2009-08-18 2011-02-24 Elena Voltolina Energy-Saving Mechanisms in a Heterogeneous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197671A (zh) * 2008-10-24 2011-09-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自适应的半静态干扰的避免
CN102202315A (zh) * 2010-03-25 2011-09-2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毫微微细胞网络中避免干扰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7698A4 (en) * 2007-08-13 2015-03-18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GENERAL BASE STATION, BASIC ST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BASIC STATION STATUS
US8355728B2 (en) * 2009-01-06 2013-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perating service unavailable mode of femto base station
CN102006547B (zh) * 2009-08-28 2016-01-2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广播邻基站位置信息方法及定位能力协商方法
KR101083542B1 (ko) * 2009-10-16 2011-11-14 주식회사 팬택 소형 기지국 및 그의 동작제어방법
US8938238B2 (en) * 2009-11-06 2015-0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tricting access point transmissions
KR101676033B1 (ko) * 2010-01-08 2016-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전력 소모 감소 방법 및 장치
EP2355594B1 (en) * 2010-01-28 2012-10-03 Alcatel Lucent Controlling small cell base stations
WO2011118212A1 (ja) * 2010-03-25 2011-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フェムトセル基地局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WO2011136266A1 (ja) * 2010-04-30 2011-11-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EP2432284B1 (en) * 2010-09-21 2019-03-20 Provenance Asset Group LLC A macrocell base statio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nd a method of switching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between a dormant mode and an active mod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7671A (zh) * 2008-10-24 2011-09-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自适应的半静态干扰的避免
US20100169498A1 (en) * 2008-12-30 2010-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20110044284A1 (en) * 2009-08-18 2011-02-24 Elena Voltolina Energy-Saving Mechanisms in a Heterogeneous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202315A (zh) * 2010-03-25 2011-09-2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毫微微细胞网络中避免干扰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909A (zh) * 2016-11-23 2017-05-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异构网主载波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851743A (zh) * 2016-12-21 2017-06-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毫米波通信网络构架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48045B2 (ja) 2016-07-06
US20140293950A1 (en) 2014-10-02
US9374812B2 (en) 2016-06-21
EP3396996B1 (en) 2021-10-13
WO2013077393A1 (ja) 2013-05-30
JP2013115502A (ja) 2013-06-10
EP2785097A1 (en) 2014-10-01
EP3396996A1 (en) 2018-10-31
EP2785097A4 (en) 2015-12-16
CN108769998A (zh) 2018-11-06
CN108769998B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7239A (zh)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3197225B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85804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RU2731366C1 (ru)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ий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JP7001583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04854949A (zh) 用于在异构通信系统中进行随机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EP3723415B1 (en)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CN104247525A (zh) 无线通信方法、局域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590050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001761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4221427A (zh) 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局域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20130064230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5580415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JP2013219508A (ja) 通信システム、ローカルエリア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547471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JP7010936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5103638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010383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マクロ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814207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CN105580411A (zh) 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94068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221436A (zh) 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局域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5580470A (zh) 小型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201760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205950A (zh) 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局域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