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5590B -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5590B
CN103945590B CN201310020086.XA CN201310020086A CN103945590B CN 103945590 B CN103945590 B CN 103945590B CN 201310020086 A CN201310020086 A CN 201310020086A CN 103945590 B CN103945590 B CN 103945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led load
switch
led
emit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00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5590A (zh
Inventor
李至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nstar Displa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nstar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star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Hannstar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0200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5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5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5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5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5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驱动方法。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驱动单元以及线路组态单元。驱动单元耦接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用以接收输入电压,并对输入电压进行转换以提供驱动电压给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线路组态单元耦接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并依据输入电压的大小而调整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当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线路组态单元调整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为相互串接。当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线路组态单元调整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为相互并接。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驱动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根据输入电压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的连接组态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模块的制造技术的精进,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应用层面获得了大幅的进展。除了过去用来作为指示灯外,发光二极管也常被应用在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以及照明装置上。
在一般的发光二极管模块中,发光二极管会通过相互串接的配置方式而形成发光二极管负载的形式以便于驱动,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负载所包含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在设计时即已决定。这也意味着,在发光二极管模块出厂时,其驱动规格即已经确定而无法再更动。
另一方面,在将发光二极管模块提供予后端厂商以装配成应用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电子装置时,例如LED显示器、LCD显示器的背光模块或LED照明装置等,后端厂商会分别使用符合电子装置的电源规格来驱动发光二极管模块。由于电源规格的差异,提供予发光二极管模块100的输入电压亦各不相同。因此,在发光二极管模块中,其通常需利用升压转换电路或降压转换电路来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的转换,以产生符合驱动规格的驱动电压来驱动发光二极管负载,使得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亮度不致于因为电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然而,在升压转换电路/降压转换电路接收不同的输入电压并将之转换为额定的驱动电压时,升压转换电路/降压转换电路势必会有不同的升/降压比,但是升/降压比越高却也意味着电源转换效率会随之下降,使得整体电子装置的功耗提升。换言之,发光二极管模块会受限于发光二极管负载的配置而影响其于不同电子装置中的功耗表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驱动方法,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可根据输入电压的大小而适应性地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的连接组态。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驱动单元以及线路组态单元。驱动单元耦接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驱动单元接收输入电压,并对输入电压进行转换以提供驱动电压给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线路组态单元耦接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并依据输入电压的大小而调整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其中,当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线路组态单元调整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为相互串接,以及当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线路组态单元调整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为相互并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包括电压转换电路以及驱动控制器。电压转换电路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并据以提供驱动电压。驱动控制器耦接电压转换电路,用以控制电压转换电路的运作,借以调整驱动电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电压转换电路所提供的驱动电压为第一驱动电压,以及当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电压转换电路所提供的驱动电压为第二驱动电压,其中相互串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操作在第一驱动电压下的亮度实质上等于相互并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操作在第二驱动电压下的亮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线路组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至少一个第二开关、至少一个第三开关以及电压侦测器。第一开关耦接于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其中之一的阳极端之间。第二开关耦接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其中的另一的阴极端与所述其中之一发光二极管负载的阳极端之间。第三开关耦接于所述其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负载的阴极端与驱动控制器之间。电压侦测器用以反应于输入电压与参考电压的关系而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第三开关的切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电压侦测器判断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电压侦测器截止第一开关与第三开关,并且导通第二开关,借以使所述其中之一发光二极管负载与所述其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负载相互串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电压侦测器判断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电压侦测器导通第一开关与第三开关,并且截止第二开关,借以使所述其中之一发光二极管负载与所述其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负载相互并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模块更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耦接于驱动控制器与接地电压之间,用以设定流经发光二极管负载的电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线路组态单元更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开关以及第二电阻。第四开关受控于电压侦测器。第二电阻与第四开关串接,且第二电阻与第四开关更与第一电阻并接。其中,当电压侦测器判断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电压侦测器截止第四开关,以及当电压侦测器判断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电压侦测器导通第四开关。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驱动方法,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所述驱动方法包括:接收输入电压;判断输入电压是否大于参考电压;当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调整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为相互串接:当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调整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为相互并接:以及对输入电压进行转换以提供驱动电压给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依据对输入电压进行转换以提供驱动电压给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的步骤包括:当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并据以提供第一驱动电压;以及当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并据以提供第二驱动电压,其中相互串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操作在第一驱动电压下的亮度实质上等于相互并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操作在第二驱动电压下的亮度。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以及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驱动方法,其可根据输入电压的大小而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的连接组态,使得驱动单元可利用较低的升/降压比来产生相应的驱动电压点亮发光二极管负载,进而提升驱动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下面的所附图式是本发明的说明书的一部分,绘示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所附图式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依照图2实施例的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的发光二极管负载的示意图。
图4为依照图2实施例的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的发光二极管负载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驱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发光二极管模块
110_1-110_m、210_1-210_3:发光二极管负载
120、220:驱动单元130、230:线路组态单元
222:电压转换电路224:驱动控制器
232:电压侦测器CS、CSb:控制信号
GND:接地电压NS:节点
LED1-LEDn、LED2-LED9:发光二极管
R1、R2、R3:电阻S600-S644:步骤
SW1-SW8:开关VD:驱动电压
VD1:第一驱动电压VD2:第二驱动电压
VIN:输入电压VREF:参考电压
VLED+、VLED-、VLED1+、VLED1-、VLED2+、VLED2-: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以及其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驱动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流程、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以及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驱动方法,其可根据输入电压的大小而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的连接组态,使得驱动单元可利用较低的升/降压比来产生相应的驱动电压点亮发光二极管负载,进而提升驱动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明了,以下特举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确实能够据以实施的范例。另外,凡可能之处,在图式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元件/构件/步骤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发光二极管模块100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驱动单元120以及线路组态单元130。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可由一或多个发光二极管LED1-LEDn相互串接而组成(即,发光二极管串(LEDstring)),所述m、n为正整数,且可根据设计者的设计需求而自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20与线路组态单元130耦接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驱动单元120接收输入电压VIN,并对输入电压VIN进行转换以提供驱动电压VD给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使得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被偏压在电压VLED+与VLED-之间而点亮。线路组态单元130依据输入电压VIN的大小而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之间的连接组态,使得发光二极管模块100可适应性地根据输入电压VIN的大小而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的驱动方式。具体而言,线路组态单元130可利用判断输入电压VIN是否大于一预设的参考电压VREF而决定将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相互串接或者相互并接,借以使驱动单元120可利用较低的升/降压比来驱动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进而有效地提升电源转换效率。
举例来说,当线路组态单元130判断输入电压VIN大于参考电压VREF时,线路组态单元130可将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相互串接,使得互相串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被偏压在电压VLED+与VLED-之间,而令驱动单元120等效于驱动由n×m个发光二极管(如LED1-LEDn)串接而成的发光二极管负载。相反地,当线路组态单元130判断输入电压VIN小于参考电压VREF时,则线路组态单元130可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之间的连接组态,使得各个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的阳极端耦接至电压VLED+,并且使得各个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的阴极端耦接至电压VLED-。换言之,线路组态单元130此时会将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相互并接,使得驱动单元120等效于驱动相互并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
此外,驱动单元120会同时根据线路组态单元130的判断结果而调整用以驱动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的驱动电压,借以令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在不同的连接组态下亦可具有相同的发光程度。
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100更可包括多组如110_1-110_m的发光二极管负载,其中每一组发光二极管负载可与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相互并接,并且具有如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的结构与操作特性。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虽为便于说明而仅以一组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为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本领域通常知识者应可自上述说明而可合理地推知同时包括多组相互并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110_1-110_m的结构与操作特性,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电路示意图。为便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模块200系以包括两组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为例,其中每一串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分别例如包括三个相互串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LED3与LED4-LED6,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此的驱动单元220是以升压转换的架构来驱动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为例,但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20亦可为降压转换的架构,本发明亦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2,发光二极管模块200包括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驱动单元220以及线路组态单元230。其中,驱动单元220包括电压转换电路222以及驱动控制器224。线路组态单元230包括电压侦测器232以及开关SW1-SW3。此外,发光二极管模块200更包括电阻R1,并且线路组态单元230更包括开关SW4以及电阻R2。其中,电阻R1耦接于驱动控制器224与接地电压GND,并且用以设定流经发光二极管负载的电流。
在驱动单元220中,电压转换电路222用以对输入电压VIN进行升压处理,并据以提供驱动电压VD来驱动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驱动控制器224耦接电压转换电路222,其中驱动控制器224可用以控制电压转换电路222的运作,借以调整驱动电压VLED的大小。更具体来说,驱动控制器224可依据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之间的连接组态而令电压转换电路222产生相应的驱动电压VD来点亮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因此,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无论在串接或者并接的组态下,皆可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电流而使得发光二极管模块200的亮度维持固定。此外,驱动控制器224亦可借由侦测流经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的电流来对电压转换电路222进行回授控制,使得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可维持于定电流下驱动。
另一方面,在线路组态单元230中,开关SW1耦接于电压转换电路222与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2的阳极端之间。开关SW2耦接于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的阴极端与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2的阳极端之间。开关SW3耦接于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的阴极端与驱动控制器224之间。开关SW4与电阻R2串接,并且开关SW4与电阻R2更与电阻R1并接(即耦接于驱动控制器224与接地电压GND之间)。电压侦测器232用以反应于输入电压VIN与参考电压VREF的关系而输出控制信号CS来控制开关SW1、SW3及SW4的切换,并且输出控制信号CSb来控制开关SW2的切换。
详细而言,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在不同输入电压VIN下的连接组态如图3与图4所示,其中,图3为依照图2实施例的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的发光二极管负载的示意图,图4为依照图2实施例的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的发光二极管负载的示意图。
当电压侦测器232判断输入电压VIN大于参考电压VREF时,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电压侦测器232会输出禁能的控制信号CS与致能的控制信号CSb,以利用禁能的控制信号CS截止开关SW1、SW3及SW4,并且利用致能的控制信号CSb导通开关SW2。因此,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会基于导通的开关SW2而相互串接,故可等效为一个由发光二极管LED1~LED6相互串接所组成的发光二极管负载。此外,驱动控制器224会依据节点NS的电压而设定电压转换电路222,以使电压转换电路222提供对应的第一驱动电压VD1来驱动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以使相互串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LED6被偏压在电压VLED1+与VLED1-之间而点亮,其中节点NS的电压系由流经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的电流与电阻R1所建立。
另一方面,当电压侦测器232判断输入电压VIN小于参考电压VREF时,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4,电压侦测器232会输出致能的控制信号CS与禁能的控制信号CSb,以利用致能的控制信号CS导通开关SW1、SW3及SW4,并且利用禁能的控制信号CSb截止开关SW2。因此,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的阴极端会基于导通的开关SW3而与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2的阴极端共同耦接至驱动控制器224。发光二极管210_2的阳极端则会基于导通的开关SW1而与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的阳极端共同耦接至电压转换电路222。换言之,此时发光二极管210_1与210_2会基于开关SW1~SW3的导通状态而形成相互并接的连接组态。此外,由于开关SW4的导通会使电阻R2并联至电阻R1而造成节点NS上的电压改变,因此驱动控制器224会根据此状态下的节点NS的电压而设定电压转换电路222,以使电压转换电路222提供对应的第二驱动电压VD2来驱动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以使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被偏压在电压VLED2+与VLED2-之间而点亮。
更进一步地说,为了使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在不同连接组态下可具有相近或相同的亮度,电阻R1与电阻R2可设计为具有相同的电阻值,以使驱动控制器224可据以设定第一驱动电压VLED1与第二驱动电压VLED2。举例来说,当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被设定为相互串接的连接组态(如图3)时,电压转换电路222可依据驱动控制器224的设定而提供例如为20V的第一驱动电压VLED1;以及当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被设定为相互并接的连接组态(如图4)时,电压转换电路222可依据驱动控制器224的设定而提供例如为10V的第二驱动电压VLED2。因此,无论在图3或图4的连接组态下,流经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的电流皆大致相同,故相互串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及相互并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可保持大致相同的亮度。
为说明本实施例不仅可适用于两串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之间的连接组态调整,图5更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电路示意图。请参照图5,发光二极管模块500包括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210_3、驱动单元220以及线路组态单元530。发光二极管模块500的架构与前述发光二极管模块200大致相同,两者间的差异在于发光二极管模块500更包括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3,其中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3同样以包括3个发光二极管LED7-LED9为例。
相较于图2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线路组态单元530更包括开关SW5-SW8,其中开关SW5耦接于电源转换电路222与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3的阳极端之间,开关SW6耦接于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2的阴极端与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3的阳极端之间,开关SW7耦接于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2的阴极端与驱动控制器224之间,并且开关SW8耦接于驱动控制器224与电阻R3之间。换言之,开关SW5-SW7在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2与210_3之间的耦接关系与上述的开关SW1-SW3在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与210_2之间的耦接关系相似,并且开关SW8的耦接关系亦类似于上述开关SW4。
另一方面,电压侦测器232可依据输入电压VIN与参考电压VREF的比较结果而输出控制信号CS与CSb来控制开关SW1~SW8,以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210_2及210_3三者间的连接组态。举例来说,当输入电压VIN大于参考电压VREF时,开关SW2与SW6会被导通,而开关SW1、SW3、SW4、SW5、SW7及SW8会被截止,使得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210_3相互串接。当输入电压VIN小于参考电压时,开关SW1、SW3、SW4、SW5、SW7及SW8会被导通,而开关SW2与SW6会被截止,使得发光二极管210_1-210_3相互并接。此外,电阻R1、R2与R3三者可设定为具有相同的电阻值,以使发光二极管负载210_1-210_3在不同的连接组态下仍可具有相同的亮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有三个以上发光二极管负载(如210_1-210_3)的发光二极管模块架构下,用以设定驱动电压大小的开关(如SW4与SW8)及电阻(如R2与R3)并非必需随着发光二极管负载的数量增加而随之增加。更进一步地说,以图5为例,借由选择适当的电阻值,电阻R2与R3即可整并为同一电阻,而此时亦仅需单一个对应该电阻的开关,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根据上述图2至图5的教示,本领域通常知识者应可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架构与驱动方式系如何应用于包括三个以上发光二极管负载的发光二极管模块,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驱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方法适于驱动发光二极管模块(如100),其中发光二极管模块可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如110_1-110_m)。请参照图6,首先,接收输入电压(步骤S600),并且判断输入电压是否大于参考电压(步骤S610)。当判断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为相互串接(步骤S620),并且当判断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以使发光二极管负载相互并接(步骤S630)。接着,对输入电压进行转换以提供驱动电压给所述相互串接或相互并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步骤S640)。其中,所述的步骤S620与S630可借由如图2至图5所绘示的电路架构来实现,亦即可利用控制耦接于发光二极管负载的多个开关(如SW1-SW4)的导通或截止的方式来实现各个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调整。
此外,为了维持发光二极管负载可在不同的连接组态下大致保持相同的亮度,因此,当判断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在步骤S640中会进一步地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并据以提供第一驱动电压来点亮相互串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步骤S642)。另一方面,当判断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在步骤S640中则会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并据以提供第二驱动电压来点亮相互并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步骤S644)。
在此,本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方法可根据前述图1至图5的说明而获得充足的支持与教示,故相似或重复之处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以及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驱动方法,其可根据输入电压的大小而调整发光二极管负载的连接组态,使得驱动单元可利用较低的升/降压比来产生相应的驱动电压点亮发光二极管负载,进而提升驱动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发光二极管负载;
驱动单元,耦接所述发光二极管负载,接收输入电压,并对该输入电压进行转换以提供驱动电压给所述发光二极管负载,其中该驱动单元包括:
电压转换电路,对该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并据以提供该驱动电压;以及
驱动控制器,耦接该电压转换电路,用以控制该电压转换电路的运作,借以调整该驱动电压;
第一电阻,耦接于该驱动控制器与接地电压之间,用以设定流经所述发光二极管负载的电流;以及
线路组态单元,耦接所述发光二极管负载,并依据该输入电压的大小而调整所述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其中,当该输入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该线路组态单元调整所述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为相互串接,以及当该输入电压小于该参考电压时,该线路组态单元调整所述发光二极管负载之间的连接组态为相互并接,该线路组态单元包括:
至少一第一开关,耦接于该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负载其中之一的阳极端之间;
至少一第二开关,耦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负载其中的另一的阴极端与该其中之一发光二极管负载的阳极端之间;
至少一第三开关,耦接于该其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负载的阴极端与该驱动控制器之间;
至少一第四开关;
第二电阻,与该第四开关串接,且该第二电阻与该第四开关更与该第一电阻并接;以及
电压侦测器,用以反应于该输入电压与该参考电压的关系而控制该第一开关、该第二开关、该第三开关以及第四开关的切换,其中当该电压侦测器判断该输入电压大于该参考电压时,该电压侦测器截止该第四开关,以及当该电压侦测器判断该输入电压小于该参考电压时,该电压侦测器导通该第四开关;
其中,当该输入电压大于该参考电压时,该电压转换电路所提供的该驱动电压为第一驱动电压,
当该输入电压小于该参考电压时,该电压转换电路所提供的该驱动电压为相异于该第一驱动电压的第二驱动电压,
其中,相互串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操作在该第一驱动电压下的亮度实质上等于相互并接的发光二极管负载操作在该第二驱动电压下的亮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电压侦测器判断该输入电压大于该参考电压时,该电压侦测器截止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三开关,并且导通该第二开关,借以使该其中之一发光二极管负载与该其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负载相互串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电压侦测器判断该输入电压小于该参考电压时,该电压侦测器导通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三开关,并且截止该第二开关,借以使该其中之一发光二极管负载与该其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负载相互并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发光二极管负载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或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串。
CN201310020086.XA 2013-01-18 2013-01-18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03945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0086.XA CN103945590B (zh) 2013-01-18 2013-01-18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0086.XA CN103945590B (zh) 2013-01-18 2013-01-18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5590A CN103945590A (zh) 2014-07-23
CN103945590B true CN103945590B (zh) 2016-07-13

Family

ID=51192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0086.XA Active CN103945590B (zh) 2013-01-18 2013-01-18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55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5364A (zh) * 2015-07-21 2015-11-11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供电电路、虚拟数字币挖矿机和计算机服务器
KR102115873B1 (ko) 2015-12-09 2020-05-2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백라이트 회로, 전자 장치, 및 백라이트 조절 방법
CN110047441B (zh) * 2018-01-15 2022-11-04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终端显示调节电路、装置、方法和终端
CN111640400A (zh) * 2020-06-11 2020-09-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81878A2 (ko) * 2010-12-16 2012-06-21 Lee Dong-Won 교류 구동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102781146A (zh) * 2012-06-13 2012-11-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串的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39351B3 (de) * 2008-08-22 2010-01-28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Betrieb mindestens einer Halbleiterlichtquell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81878A2 (ko) * 2010-12-16 2012-06-21 Lee Dong-Won 교류 구동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102781146A (zh) * 2012-06-13 2012-11-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串的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5590A (zh) 201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9049B2 (en) LED driving circuit having a large operational range in voltage
KR101539359B1 (ko) 광원 구동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광원 장치 및 이 광원장치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4772651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33607B (zh) 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方法
CN103247279B (zh) 一种发光半导体光源驱动电路及背光模组
CN102469647B (zh) 反馈控制电路及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US7999486B2 (en)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3945590B (zh)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驱动方法
CN101583216B (zh) 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5976766A (zh) 背光单元及其驱动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件
US9185763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string driving method
CN101795515B (zh) 启动过冲电流抑制电路
US20190090321A1 (en) Backlight unit capable of controlling brightness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039066A (zh) 开关调节器
TW200937369A (en) The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strings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10033730A (zh) 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
CN101527988B (zh) 光源驱动模块及电路
CN102543005A (zh) 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以及利用该电路的led驱动电路
CN102065598A (zh) 照明装置、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3124460A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
CN102026438B (zh) 发光元件控制电路与控制方法、及用于其中的集成电路
CN102131332B (zh) 发光二极管串端电压控制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N101730330A (zh) 背光单元的驱动电路与方法
CN100489949C (zh) 发光二极管串列的驱动装置
US10446090B2 (en) LED backlight driving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