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1135B - 用于对回程连接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回程连接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1135B
CN103931135B CN201280039730.1A CN201280039730A CN103931135B CN 103931135 B CN103931135 B CN 103931135B CN 201280039730 A CN201280039730 A CN 201280039730A CN 103931135 B CN103931135 B CN 103931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wave
sub
carrier
frame set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97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31135A (zh
Inventor
W·陈
D·林
J·M·达姆尼亚诺维奇
J·蒙托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31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1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31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1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所描述的方面包括用于对在中继器和演进型节点B(eNB)之间的回程链路上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方法和装置。可以确定被配置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还确定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其中,第二子帧集合不同于第一子帧集合。继而可以至少基于第一子帧集合和第二子帧集合,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向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

Description

用于对回程连接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基于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1年8月17日递交的、题为METHOD ANDAPPARATUS FOR AGGREGATING CARRIERS OF A BACKHAULCONNECTION的临时申请No.61/524,704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已经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故以引用方式将其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下面的描述涉及无线网络通信,更具体地说,下面的描述涉及中继节点通信。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部署为提供诸如,例如,语音、数据等的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等)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种多址系统的例子可以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等。此外,系统可以符合诸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例如,3GPP LTE(长期演进)/改进的LTE)、超移动宽带(UMB)、演进数据优化(EV-DO)等的规范。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针对多个移动用户设备(UE)的通信。每个UE可以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来与一个或多个演进型节点B(eNB)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eNB到UE的通信链路,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UE到eNB的通信链路。此外,可以经由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等来建立UE和eNB之间的通信。
此外,可以在UE处对用于与一个或多个eNB通信的载波进行聚合,以提供增大的吞吐量、载波上的额外的功能等。另外,UE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与一个或多个eNB通信,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在回程链路上与一个或多个eNB通信。例如,中继节点可以借助对去往/来自一个或多个eNB的信号进行重传来扩展一个或多个基站的覆盖,增大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基站通信的吞吐量等。例如,中继器可以在半双工模式下操作(其中,中继器可以在给定的时间段内接收或重传(但不是二者)),或者在全双工模式下操作(其中,中继器可以在任何给定的时刻进行接收和重传)。
发明内容
以下内容给出了对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括,以便提供对这样的方面的基本的理解。这个概括不是对全部预期方面的详尽概述,并且不旨在于标识全部方面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旨在于描绘任何或全部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概念,作为随后给出的更详细的描述的序言。
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以及其相应的公开内容,本公开内容结合在中继节点处提供在回程连接上的载波聚合(CA)描述了各个方面。与演进型节点B(eNB)的回程链路上的CA允许用户设备(UE)经由中继节点在多个独立的载波上通信。在中继节点是半双工并且回程载波可以是不同配置的情况下,中继节点可以确保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载波配置是兼容的,或者在载波配置不兼容的情况下实现调度限制或其它逻辑。在另一个例子中,中继节点可以使用频分复用(FDM)以提供全双工通信;因此,载波基本上可以是任何配置。
在一个例子中,提供了用于对回程链路上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被配置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以及确定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通信的所述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不同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集合,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向所述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对回程链路上的载波进行聚合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确定被配置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以及确定所述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的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不同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集合,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向所述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的模块。
此外,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用于使计算机确定被配置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的代码,以及用于使所述计算机确定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通信的所述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的代码,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不同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计算机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集合,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向所述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的代码。
在又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对回程链路上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无线通信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器进行电子通信的存储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所述指令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执行以下操作:确定被配置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确定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通信的所述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不同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以及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集合,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向所述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
此外,在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对回程链路上的载波进行聚合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载波分配接收部件以及回程链路部件,所述载波分配接收部件用于确定被配置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演进型节点B(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以及确定所述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不同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所述回程链路部件用于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集合,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向所述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
为实现前述目的和相关目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下文中充分描述的特征以及在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说明性的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仅仅是可以使用各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的指示性特征,本说明书旨在于包括全部这样的方面和它们的等效物。
附图说明
将结合附图在下文中对所公开的方面进行描述,提供附图是为了对所公开的方面进行说明而非进行限定,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素。
图1示出了中继器在多个经聚合的载波上通信的示例系统。
图2示出了用于对与中继器进行回程通信的载波进行聚合的示例系统。
图3示出了用于中继回程通信的示例经聚合的载波配置。
图4示出了用于确定在其上来在无线网络中通信的回程子帧的示例方法。
图5示出了用于选择用于在与中继器的回程通信上进行聚合的载波的示例方法。
图6示出了根据本文中描述的方面的示例系统。
图7示出了示例载波聚合配置。
图8示出了示例MAC层载波聚合。
图9是示出网络架构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接入网络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长期演进(LTE)中的下行链路(DL)帧结构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LTE中的上行链路(UL)帧结构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针对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无线协议架构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接入网络中的eNB和UE的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对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大量的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全面理解。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可以实施这样的方面。
本文中描述的是涉及为中继回程链路提供载波聚合(CA)的各个方面。例如,中继器(在本文中也被称为“中继节点”)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聚合载波上与一个或多个演进型节点B(eNB)、中继器或其它节点通信。鉴于可用的CA,这可以改善中继器和其它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通信。中继器还可以以半双工模式(例如,中继器可以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点处进行接收或重传,但不能同时进行二者)或全双工模式(例如,中继器可以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点处进行接收和/或重传)来通信。在一个例子中,一个或多个经聚合的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配置以便提供更有效的回程通信,以及中继器可以基于不同的配置来操作。
例如,不同的配置可以与载波的不同定义的子帧配置相对应。在这个例子中,在中继器操作在半双工模式的情况下,由中继器使用的经聚合的载波可以仅限于某些兼容的子帧配置,以确保中继器在给定的时间点在回程链路或接入链路上通信和/或正在使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资源。在另一个例子中,可以在半双工模式下跨越载波来使用不同的非兼容的子帧配置,受制于调度限制或其它机制以减轻冲突。另外,中继器可以使用频分复用(FDM)或其它复用技术以在全双工模式下通信,从而使得经聚合的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兼容或非兼容的子帧配置。
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旨在于包括计算机相关的实体,诸如但不受限于硬件、软件/固件、硬件和软件/固件的组合、或执行中的软件/固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受限于运行在处理器上的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说明的方式,运行在计算设备上的应用以及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位于过程和/或执行的线程内,以及部件可以被局限在一台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台或更多台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以根据具有其上存储的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来执行。部件可以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过程的方式来通信,诸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诸如来自与在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部件相互作用和/或通过信号的方式跨越网络(诸如因特网)与其它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部件的数据。
此外,术语“或”旨在意指包含性的“或”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即,除非另有规定或根据上下文清楚可知,否则短语“X使用A或B”旨在于意味着任何自然的包含性的排列。即,任何以下的例子满足短语“X使用A或B”:X使用A;X使用B;或者X使用A和B二者。此外,除非另有规定或者根据上下文清楚可知特指单数形式,否则在本申请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冠词“一(a)”和“一个(an)”通常应当被解释为意指“一个或多个”。
围绕可以包括多个设备、部件、模块等的系统将给出各个方面或特征。要理解和明白的是,各种系统可以包括额外的设备、部件、模块等,和/或可以不包括结合附图所论述的所有的设备、部件、模块等。也可以使用这些方式的组合。
图1示出了用于对载波进行聚合以经由中继节点来通信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中继器102,所述中继器102在多载波配置中对去往/来自一个或多个eNB104、106和108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信号进行重传。例如,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多载波配置可以涉及对多个eNB或者相关小区的载波进行聚合,用于同时重传相同或不同的数据。在所描绘的例子中,eNB104提供多个小区110、112和114,eNB106提供多个小区116、118和120,以及eNB108提供多个小区122、124和126。虽然基本上被示出为宏节点覆盖,但要明白的是,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毫微微节点、微微节点等,中继器102可以为这些节点或者向这些节点重传信号。系统100还包括UE130,所述UE130至少由中继器102来服务。此外,系统100包括网络控制器140,所述网络控制器140可以促进eNB104、106和108与一个或多个其它部件(诸如核心无线网络的部件)之间的通信。
中继器102可以是从节点(例如,eNB104或UE130)接收数据和/或其它信息的传输以及向另一个节点(例如,UE130或eNB104)发送数据和/或其它信息的传输的节点。中继器102还可以是为其它UE130中继eNB104的传输的UE。如所描绘的,中继器102可以在多个经聚合的载波150和152上建立与eNB104的回程链路。虽然示出为在单个小区中与单个eNB建立载波,但应该明白的是,中继器102可以在分开的小区中和/或与分开的eNB建立载波150和152。中继器102还提供多个经聚合的载波154和156的接入链路,用于与UE130和/或其它UE通信。在一个例子中,中继器102将载波154与载波150相关联,以及将载波156与载波152相关联,用于在eNB104和UE130之间重传通信。
如所描述的,中继器102可以在半双工模式或全双工模式下通信。在一个例子中,当在半双工模式下通信时,中继器102可以在与eNB104通信中使用用于CA的载波150和152,其中载波150和152是兼容的。在一个例子中,兼容的载波可以包括具有兼容的子帧配置的载波。中继器的子帧配置可以指的是在子帧的集合中哪些子帧被配置用于下行链路通信和/或哪些子帧被配置用于上行链路通信。在一个载波的子帧配置指示了子帧中的下行链路通信构成在另一个载波的另一个子帧配置中所指示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子帧的子集的情况下,存在兼容子帧配置。在子帧具有相同数量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波的对称配置中,其可以遵循:一个载波指示了子帧中的上行链路通信构成在另一个载波的另一个子帧配置中所指示用于上行链路通信的子帧的子集。因此,针对半双工模式,使用兼容载波确保了中继器102在下行链路上从eNB102进行接收或者在给定的子帧中向eNB104进行重传(但不是同时进行二者)。然而,应该明白的是,中继器102可以使用载波150和152,而不管具有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额外的限制机制的子帧配置。
在另一个例子中,中继器102可以在全双工模式下操作,以使得其可以在任何时间点处进行接收和发送。在这个例子中,无论载波150和152是否是兼容的,中继器102都可以使用这些载波。但是,可以实现用于选择载波154和156的一些限制,以减轻载波150和152与在中继器102处的载波154和156之间的干扰。
参照图2,示出了促进对用于回程通信的载波进行聚合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200。系统200包括UE202,所述UE202经由中继器206与eNB204通信。例如,UE202可以在接入链路上与中继器206通信,中继器206可以在回程链路上转发去往/来自eNB204的通信。如所描述的,UE202可以在一些网络中在多个经聚合的载波上通信,eNB204可以因此将多个经聚合的载波分配给UE202。就这一点而言,中继器206可以被配置为支持在与UE202的接入链路以及与eNB204的回程链路上在多个经聚合的载波上的通信。UE202可以是独立供电的设备、系留装置(诸如调制解调器)、移动设备、固定设备、其一部分等。eNB204可以是宏节点、毫微微节点、微微节点、微节点或类似的接入点、另一个中继器、移动基站、UE(例如,在对等或自组模式中通信的)、其一部分等。此外,中继器206可以是无线中继节点、UE中继器(例如,作为中继器来操作的UE,所述中继器使用与eNB204的接入链路作为回程链路并且支持来自其它UE的通信)等。
eNB204可以包括回程链路部件208、载波聚合部件210和可选的主分量载波(PCC)/辅助分量载波(SCC)确定部件212,所述回程链路部件208用于在去往一个或多个中继器的回程链路上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器通信,所述载波聚合部件210用于将用于分配给一个或多个中继器的多个载波进行聚合,所述可选的主分量载波(PCC)/辅助分量载波(SCC)确定部件212选择多个经聚合的载波中的一个载波作为PCC-用于与中继器传送控制数据-或SCC。此外,载波聚合部件210可以可选地包括子帧配置确定部件214和/或载波选择部件216,所述子帧配置确定部件214用于辨别一个或多个载波的子帧配置,所述载波选择部件216用于基于一个或多个参数来确定用来分配给中继器的载波。
如所描述的,中继器206包括接入链路部件218和回程链路部件220,所述接入链路部件218用于在接入链路上与一个或多个UE通信(和/或建立多个载波用于这样的传送),所述回程链路部件220用于与一个或多个eNB通信(和/或建立多个载波用于这样的传送)。中继器206还可以包括载波分配接收部件222和可选的PCC/SCC确定部件224,所述载波分配接收部件222用于从eNB获得多个载波分配,所述可选的PCC/SCC确定部件224用于辨别多个分配的载波的PCC和/或SCC。
根据一个例子,UE202可以通过在与中继器206的接入链路上建立一个或多个载波来经由中继器206与eNB204通信,所述中继器206可以在与eNB204的回程链路上建立一个或多个载波。在一个例子中,载波聚合部件210可以向中继器206分配初始载波,回程链路部件208和220可以在载波上通信。此外,载波聚合部件210可以向中继器206分配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载波以促进在回程链路上的载波聚合。如所描述的,这可以提高回程链路上的吞吐量-例如,尤其是在UE202和eNB204也支持载波聚合的情况下。
例如,载波聚合部件210可以选择或产生用于分配给中继器206的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载波和/或相关的参数。虽然在本文中被称为初始载波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载波,但是载波可以在类似的时刻来配置和/或作为相同的载波配置过程的一部分来配置。在一些例子中,可以基于初始载波的参数或以其它方式来对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载波的选择或产生进行限制。在一个例子中,子帧配置确定部件214可以确定初始载波的子帧配置,载波选择部件216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载波为兼容载波(例如,具有兼容的子帧配置)。例如,如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载波的子帧配置可以指定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子帧的集合,所述子帧的集合是在初始载波的子帧配置中被指定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子帧的子集。替代地,载波选择部件216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载波具有指定下行链路通信子帧的子帧配置,初始载波的子帧配置的下行链路通信子帧是其子集。应当明白的是,载波的选择可以类似地与上行链路子帧相关。
在任何情况下,载波具有一些公共子帧以允许中继器206在半双工模式下操作,在多个载波中的所有载波上发送或者在给定子帧的载波上接收,这可以简化回程链路通信。此外,由于多个载波可以用于回程链路,因此可以增加吞吐量用于中继器206和eNB204之间的通信。此外,在子帧配置兼容的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地将针对给定子帧中的经聚合的载波的反馈映射到随后的子帧。这可以是因为子帧配置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公共子帧用于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通信,以及可以因此具有相同的随后的反馈子帧(例如,来自LTE FDD中的通信子帧的4毫秒(ms),或者LTE TDD(时分双工)中的另一个随后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子帧)。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在LTE FDD中,在子帧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回程子帧可以具有8ms的周期,以及因此,对于1ms子帧,28–1=255种子帧配置是可能的。在这个例子中,子帧配置确定部件214可以将针对多个可能的载波的子帧配置表示为8比特的位图,其中,活动比特(设置为1的比特)指示下行链路子帧。在与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载波相关的活动比特是与初始载波相关的活动比特的子集(和/或反之亦然)的情况下,载波是兼容的,以及载波选择部件216可以选择用于在与中继器206的回程链路上进行聚合的载波。应当明白的是,由载波选择部件216配置用于回程通信的载波可以具有相同数量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子帧、较大数量的下行链路子帧等。
在另一个具体的例子中,诸如下面的表格中所示的,在LTE TDD中,回程子帧可以具有10个子帧的多种配置中的一种。
其中,子帧配置TDD(SubframeConfigurationTDD)是索引,U和D表示被分配用于在回程链路上进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各自的子帧,在给定的子帧配置中空白子帧不用于通信。在这个例子中,子帧配置确定部件214可以基于可能的子帧配置来类似地确定兼容载波。在另一个例子中,可以利用定义这样的兼容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来配置子帧配置确定部件214。例如,子帧配置确定部件214可以被配置为具有与用于确定兼容载波的指定的兼容子帧配置的下面的表格相对应的表格或者其它位图。
在这个例子中,子帧配置确定部件214可以基于分配给回程链路的载波和上面的表格来确定对所述载波兼容的载波。如所描述的,一旦子帧配置确定部件214确定了兼容载波(例如,初始载波和额外的载波),载波选择部件216可以选择用于分配给中继器206的回程链路通信的载波。
另外,在一个例子中,根据上面的考虑(例如,确保载波是兼容的),载波选择部件216可以选择至少一个FDD载波和至少一个TDD载波,用于在与中继器206的回程通信中进行聚合。在上面的例子中,应该明白的是,所允许的兼容的载波配置可以针对eNB来被硬编码或以其它方式来配置,载波选择部件216选择允许的兼容的载波配置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用于与中继器206的回程链路通信。载波分配接收部件222获得用于在回程上使用载波的分配。
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因素来确定载波中的一个载波作为PCC和/或SCC。在一个例子中,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可以选择具有用于回程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的最多配置的子帧的载波(例如,具有针对其它载波的其它子帧配置是其子集的子帧配置的载波)作为PCC。在一个例子中,如上所述,在子帧配置被表示为多个比特的情况下,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可以选择具有最多数量的活动比特的子帧配置的载波作为PCC。例如,如所描述的,PCC可以用于传送针对经聚合的载波的控制数据,因此可以选择具有更可靠的和/或更频繁的传输机会的载波作为PCC。
此外,接入链路部件218可以使用没有被保留用于回程通信的载波的配置中的子帧的至少一部分用于接入与UE202的接入链路。就这一点而言,接入链路部件218可以对由载波聚合部件210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载波进行配置,用于在某些子帧中在接入链路上的额外的通信。在这个例子中,因为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确定具有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或下行链路通信的最多子帧的子帧配置的载波作为PCC,因此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可以基于子帧的互补配置来确定用于回程链路的PCC作为用于接入链路的SCC,和/或确定用于回程链路的SCC作为用于接入链路的PCC(例如,未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或下行链路通信的子帧可以被配置用于接入链路通信)。例如,与PCC相比,回程链路的SCC可以具有较少数量的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或下行链路通信的子帧;因此,在接入链路上,回程链路的SCC具有较大数量的可用于接入链路通信的子帧,以及可以因此被配置为接入链路PCC。
在另一个例子中,在没有对子帧配置兼容性的这样的限制的情况下,载波选择部件216可以对载波进行聚合。在这个例子中,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可以确定主载波或者主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子帧(例如,针对每个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子帧的主载波)。作为一个例子,如同上面的示例表格中所示出的,初始载波可以具有{2,7}的配置,其中,第一索引与eNB到中继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相对应,第二索引与SubframeConfigurationTDD(子帧配置TDD)相对应。这导致了用于回程的以下子帧配置:
子帧# 0 1 2 3 4 5 6 7 8 9
配置 U D D
其中,空白子帧不能用于回程。额外的载波可以使用{1,0}的配置,从而导致了用于回程的以下子帧模式:
子帧# 0 1 2 3 4 5 6 7 8 9
配置 D U
这两个载波至少对于回程来说不兼容,因为用于回程的相应的子帧模式不是彼此的子集。但是,这样的组合仍然可以被允许用于TDD中的经聚合的载波。例如,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可以指定初始载波作为PCC,以及指定额外的载波作为SCC。就这一点而言,子帧8(其是针对初始载波的下行链路子帧和针对额外的载波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被视为用于回程链路的下行链路子帧。在这个例子中,初始载波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例如,而不是额外的载波)。替代地,在另一个例子中,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可以指定子帧2中的初始载波作为PCC,以及指定子帧4和子帧8中的额外的载波作为PCC。
在任何情况下,回程链路部件208和220可以在PCC上传送针对多个载波的控制数据。例如,回程部件220可以在PCC上发送针对多个载波的ACK/NAK反馈。回程链路部件208可以在PCC上接收针对多个回程链路载波ACK/NAK反馈,以及可以相应地处理ACK/NAK反馈。就这一点而言,回程链路部件220可以使用与PCC相对应的ACK/NAK发送时间轴来传送针对其它载波ACK/NAK反馈。例如,回程链路部件220可以确定在PCC上用于额外地发送与其它载波相关的反馈的ACK/NAK传输时机,这可以包括选择反馈时机,所述反馈时机是至少相对于在其它载波上接收的传输的某个时间延迟。作为一个例子,如上所述,初始载波可以使用{1,4}的配置,其中,第一索引与eNodeB到RN 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相对应,第二索引与SubframeConfigurationTDD(子帧配置TDD)相对应。这导致了用于回程的以下子帧模式:
子帧# 0 1 2 3 4 5 6 7 8 9
配置 U D U D
额外的载波可以使用{1,3}的配置,从而导致了用于回程的以下子帧模式:
子帧# 0 1 2 3 4 5 6 7 8 9
配置 U D D
在一个例子中,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可以指定初始载波作为PCC,以及指定额外的载波作为SCC。在这种情况下,针对SCC的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K定时可以遵循针对为PCC指定的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K定时,这至少因为SCC的下行链路子帧是PCC的那些下行链路子帧的子集,从而改善了ACK/NAK反馈等待时间。替代地,针对SCC的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K定时可以遵循针对为SCC指定的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K的定时。类似地,UL HARQ定时(包括从控制信道到上行链路传输的定时,以及从上行链路传输到针对SCC的下一个控制信道的定时)可以遵循为PCC指定的定时,这取决于在针对回程链路的聚合中载波的子帧的配置。此外,回程链路部件220可以在PCC上的反馈时机对用于传输的多个载波的反馈进行聚合。
类似地,回程链路部件220可以确定ACK/NAK反馈接收时间轴,用于在回程链路载波上接收来自eNB的反馈。例如,回程链路部件220可以类似地在PCC上接收针对其它载波的ACK/NAK反馈。因此,回程链路部件220还可以基于为PCC指定的和用于PCC的ACK/NAK反馈接收时间轴来类似地确定针对其它载波的ACK/NAK接收时间轴。
此外,例如,回程链路部件208可以在PCC上向中继器206传送针对回程载波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准许。在这个例子中,回程链路部件220可以接收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准许,以及相应地使用准许在相关联的载波上接收或发送回程数据。在一个例子中,回程链路部件208可以使用与PCC相关联的上行链路准许发送时间轴来在PCC上发送针对其它载波的上行链路准许,以及因此,回程链路部件220根据时间轴来接收上行链路准许。例如,回程链路部件208可以使用载波的标识符来指示与在PCC上接收的准许相对应的载波(例如,其可以在载波分配接收部件222处利用载波分配来接收)。因此,回程链路部件220可以基于标识符将准许与给定的载波相关联。
就这一点而言,回程链路部件208和220支持在载波上的跨子帧信令和/或经修改的HARQ定时。在又一个例子中,回程链路部件208和220可以对允许对载波进行聚合来实施某些调度限制,诸如,在子帧可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不调度针对某些载波的下行链路子帧、不调度针对某些载波的上行链路子帧、不允许针对某些载波的某些子帧的ACK/NAK反馈等。
此外,例如,载波选择部件216可以选择或者以其它方式配置用于在中继器206处的回程通信的至少一个载波,以及用于在中继器206处的接入链路通信的至少一个载波(例如,和/或中继器206可以配置这样的载波)。载波可以是FDM,以及允许全双工通信。在这个例子中,载波可以因此被分配给额外的中继器(未示出),以及可以被分配用于不同的通信。例如,被配置用于与中继器206的上行链路通信的至少一个载波可以被配置用于与另一个中继器的回程链路通信。在一个例子中,这可促进中继器之间的负载平衡。在另一个例子中,载波中的至少一个载波可以是用于半双工通信的时分复用(TDM)(如当前由LTE中的中继器支持的),允许在一些子帧中与中继器206的回程链路通信以及在其它子帧中从中继器206到UE202的接入链路通信。
在这些例子中,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载波是否被配置用于FDM通信或者TDM通信来确定载波中的哪个载波将是PCC。在一个例子中,由于FDM载波可以在TDM载波上具有更多的传输时机和/或灵活性,因此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可以选择被配置用于FDM通信的载波作为PCC。就这一点而言,FDM载波可以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传送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R-PD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或其它控制信道。
此外,载波可以被配置为仅用于回程链路通信。就这一点而言,载波选择部件216可以选择具有至少一个接入链路的子帧的另一个载波,用于与仅用于回程的载波进行聚合。在又一个例子中,载波选择部件216可以选择被配置为仅用于接入链路通信的第三载波。
在上面的例子中,一旦载波选择部件216已经选择了用于回程链路的载波,和/或载波聚合部件210已经将载波进行了聚合以及将载波分配给了中继器206,载波分配接收部件222可以接收来自eNB204的载波分配,以及回程链路部件220可以使用经聚合的载波在回程链路上与eNB204通信(例如,根据子帧配置)。类似地,在PCC/SCC确定部件212确定了用于回程和/或接入链路通信的多个载波的PCC和/或SCC的情况下,PCC/SCC确定部件212可以在载波分配中指示这样的内容,以及载波分配接收部件222中可以确定在载波分配中所指定的作为PCC和/或SCC。在这个例子中,针对所有分配的载波,回程链路部件220和/或接入链路部件218可以使用PCC用于传送HARQ反馈、接收接入准许等。
此外,虽然示出为由eNB204来确定,但应当明白的是,如上所述,中继器206可以使用eNB204中示出的一个或多个类似的部件,根据硬编码或配置(例如,使用类似的载波聚合部件210)来确定载波,和/或可以与eNB204协商载波等。
此外,回程链路部件208和220可以在不同载波之间允许不同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定时。例如,针对不同系统类型的载波(例如,FDD或TDD),这可以提供部署灵活性。在典型的部署中,定时上的差别通常可以小于半个符号持续时间(大约30微秒),这可能不会导致额外的标准化变化。
图3根据本文中描述的方面,示出了用于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示例载波配置300、302和304。如上所述,载波配置300示出了在中继器处在回程链路(BH)306和接入链路308之间的互补载波配置。在这个例子中,回程链路306使用CC1 310用于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PCC,以及使用CC2 312用于SCC。如所描述的,例如,CC2 312可以因此具有与针对CC1 310的子帧(例如,其子集)配置兼容的子帧配置。因此,针对接入链路(AL),针对CC1 314(例如,没有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CC1 310的子帧)的子帧配置可以是针对CC2 316的子帧配置的子集。因此,CC2 316可以被配置为接入链路的PCC。
载波配置302示出了在中继器处用于回程链路318和接入链路320的示例经聚合的载波配置。在这个例子中,回程链路318和接入链路320可以包括促进全双工通信的FDM载波。例如,CC1 322和CC2 324可以分别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作为PCC和SCC。在这个例子中,CC3 326没有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但CC3 328可以被配置用于接入链路,其中CC1 330和CC2 332没有被配置用于接入链路。因此,在这种载波配置中,载波是FDM以及均被分配用于回程链路或接入链路通信(但不是同时用于二者),以减轻潜在的干扰。
载波配置304示出了在中继器处用于回程链路334和接入链路336的示例经聚合的载波配置。在这个例子中,回程链路334和接入链路336二者可以使用TDM中的至少一个载波(诸如回程链路334处的CC2 338和接入链路336处的CC2 340)。在这个例子中,在某些子帧中,CC2 338可以用于回程链路通信,以及在其它子帧,CC2 340可以用于使用TDM的接入链路通信。CC1 342可以凭借其是FDM载波而被确定作为用于回程链路334的PCC,以及CC3 348可以类似地被确定为用于接入链路336的PCC。在所描绘的例子中,在回程链路334上没有使用CC3 344,以及在接入链路336上没有使用CC1 346。eNB可以根据配置300、302和/或304来选择载波(例如,如所描述的,初始载波和额外的载波)。
图4-5示出了用于对用于中继回程通信的载波进行聚合的示例方法。虽然出于简化解释的目的,将方法示为和描述为一系列的动作,但是应该理解和明白的是,方法并不受动作次序的限制,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以按不同的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示出和描述的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例如,应该明白的是,方法可替代地表示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状态或事件(诸如在状态图中)。此外,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实现方法可以不需要所有示出的动作。
图4示出了用于在中继器和eNB之间在回程链路的多个经聚合的载波上通信的示例方法400。
在402处,可以确定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在一个例子中,可以从eNB接收载波分配中的多个载波的分配。在一个例子中,载波分配可以指示被配置用于使用各载波在回程链路上通信的子帧。指示可以是具体子帧的明确的标识、根据其可以导出子帧的配置标识符等。
在404处,可以确定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类似地,可以根据从eNB接收的载波分配中的指示来确定子帧。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子帧集合和第二子帧集合可以是不同的。例如,与UE相对应的接入链路载波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406处,可以基于第一子帧集合和第二子帧集合,在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上向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接收到的数据。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子帧集合可以是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或反之亦然),以便在子帧期间允许半双工操作。例如,第一子帧集合可以与用于从eNB接收通信的下行链路子帧相关,第二子帧集合可以包括至少下行链路子帧的子集。此外,就这一点而言,可以选择或以其它方式指定载波中的一个载波作为用于传送针对第一和第二载波的控制数据的PCC(例如,ACK/NAK反馈、调度准许等)。通常,具有较大数量的配置的回程链路子帧的载波可以是PCC。此外,应当明白的是,第一和/或第二载波可以是FDM,中继器可以以全双工通信。额外的载波可以类似地被配置。
图5示出了用于向针对中继器的回程链路分配经聚合的载波的示例方法500。
在502处,可以确定用于向与中继器的回程链路分配的第一载波。例如,可以选择载波以具有用于在回程链路上通信的某种子载波配置。
在504处,可以基于第一载波来选择用于向回程链路分配的第二载波。在一个例子中,可以选择第二载波以具有属于第一载波的子集的子帧配置。如所描述的,这可以包括选择第二载波以具有在如第一载波的子帧配置的子帧的子集中配置的下行链路子帧。此外,可以在类似的时刻选择载波作为配置的一部分,和/或可以基于初始确立的载波来选择载波中的一个或多个载波等。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载波可以是FDM,第二载波可以是FDM或TDM等。
在506处,可以将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分配给中继器用于在回程链路上通信。这可以包括向中继器传送载波分配(例如,在回程链路上)。载波分配可以指示子帧配置(例如,通过明确的指示(诸如哪个子帧的位图被配置用于下行链路)、通过配置指示符等)。此外,在一个例子中,载波分配可以指示哪个载波将是PCC。
图6是使用多个经聚合的载波来促进在回程链路上通信的系统600的说明。系统600包括eNB或中继器602,所述eNB或中继器602具有接收机610和发射机630,所述接收机610通过多个接收天线606(例如,其可以是多种网络技术的)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eNB或中继器604接收信号,所述发射机630通过多个发射天线608(例如,其可以是多种网络技术的)向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eNB/中继器604进行发送。例如,eNB602可以是向eNB604发送从移动设备604接收的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或反之亦然。接收机610可以从一个或多个接收天线606接收信息,以及可操作地与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解调的解调器612相关联。此外,在一个例子中,接收机610可以从有线的或无线的回程链路进行接收。虽然描绘为分开的天线,但是应当明白的是接收天线606中的至少一个天线以及发射天线608的相对应的一个天线可以组合为同一个天线。经解调的符号可以由处理器614来分析,所述处理器614耦合到存储器616,所述存储器616存储与执行本文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相关的信息。
例如,处理器614可以是专门用于分析由接收机610接收的信息和/或产生用于由发射机630发送的信息的处理器、控制eNB602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处理器,和/或分析由接收机610接收的信息、产生用于由发射机630发送的信息以及控制eNB602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处理器。此外,处理器614可以执行本文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可以出于这样的目的与部件通信。
如所描述的,存储器616可操作地耦合到处理器614,以及可以存储要发送的数据、所接收的数据、与可用的信道相关的信息、与分析的信号和/或干扰强度相关联的数据、与分配的信道、功率、速率等相关的信息,以及用于估计信道和经由信道传送的任何其它适当的信息。存储器616可以额外地存储与建立用于回程通信的经聚合的载波等等相关联的协议和/或算法。
应当明白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数据存储(例如,存储器616)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二者。通过说明而非限制的方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或闪存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充当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通过说明而非限制的方式,RAM可以在许多形式下是可用的,诸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接DRAM(SLDRAM)以及直接存储器总线RAM(DRRAM)。主题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616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以及任何其它适当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还可选地耦合到回程链路部件618(其可以类似于回程链路部件208和/或220)、载波聚合部件620(其可以类似于载波聚合部件210)、PCC/SCC确定部件622(其可以类似于PCC/SCC确定部件212和/或224)、接入链路部件624(其可以类似于接入链路部件218)和/或载波分配接收部件626(其可以类似于载波分配接收部件222)。此外,例如,处理器614可以使用调制器628对要发送的信号进行调制,以及使用发射机630来发送调制信号。发射机630可以在Tx天线608上向移动设备或eNB604发送信号。此外,虽然被描绘为与处理器614分开,但应当明白的是,回程链路部件618、载波聚合部件620、PCC/SCC确定部件622、接入链路部件624、载波分配接收部件626、解调器612和/或调制器628可以是处理器614或多个处理器(未示出)的一部分,和/或作为指令存储在存储器616中用于由处理器614来执行。
在本文中围绕多载波配置描述了各个方面。针对改进的LTE移动系统提出了多载波配置的一些例子,其包括连续载波聚合(CA)和非连续CA,其例子在图7中示出。在700处示出了连续CA,以及当多个可用的分量载波704、706和708被分配为在频率上彼此相邻时出现连续CA。在非连续CA(在702处示出)中,可以分配分量载波710、712和714以使得它们在频率上不相邻。例如,非连续CA和连续CA二者聚合多个LTE/分量载波以便为单个改进的LTE UE单元提供服务。
由于载波沿着频带分开,因此改进的LTE UE可以使用具有非连续CA的多个射频(RF)接收单元和多个快速傅里叶变换。当使用连续CA时,一个RF接收部件和FFT可以足以在所有的载波上进行接收。因为非连续CA支持在跨越较大频率范围的多个分开的载波上的数据传输,所以传播路径损耗、多普勒频移以及其它无线信道特性在不同的频带处发生变化。
因此,为了支持在非连续CA方式下的宽带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用于针对不同的分量载波来自适应地调整编码、调制和传输功率。例如,在改进的LTE系统(其中eNB在每个分量载波上具有固定的发射功率)中,每个分量载波的有效覆盖或可支持的调制和编码可以是不同的。在任意情况下,载波704、706和708,或者710、712和714可以由多个eNB或相关的小区来分配,改进的LTE UE可以向定位服务器报告针对每一个的小区标识符。
图8示出了示例数据聚合800以在改进的国际移动电信(IMT)或类似系统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处对来自不同分量载波802、804和806的传输块(TB)进行聚合。使用MAC层数据聚合,每个分量载波802、804和806具有其自身独立的MAC层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808、810和812以及其自身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配置参数(例如,发射功率、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多天线配置)。类似地,在物理层中,可以为每个分量载波提供一个HARQ实体(例如,经由物理层实体814、816和818)。
一般的,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用于部署针对多个分量载波的控制信道信令。第一种方式包括LTE系统中的控制结构的较小的修改,其中赋予每个分量载波其自身的经编码的控制信道。
第二种方法包括将不同的分量载波的控制信道进行联合编码,以及在专用的分量载波中部署控制信道。针对多个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可以被整合为这个专用的控制信道中的信令内容。因此,保持了与LTE系统中的控制信道结构向后兼容,同时减少了CA中的信令开销。
针对不同分量载波的多个控制信道被联合编码,然后在由第三种CA方法形成的整个频带上被发送。在UE侧损失高功率消耗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提供了控制信道中的低信令开销和高解码性能。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与一些LTE系统不兼容。
此外,例如,在CA中,来自至少两个载波的控制功能可以被聚合到一个载波上,以形成PCC和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SCC。可以为PCC和每个SCC建立与一个或多个小区或相关的eNB的通信链路。然后,在多载波配置的一个例子中,可以基于PCC来控制通信。
图9是示出了LTE网络架构900的示意图。LTE网络架构900可以被称为演进型分组系统(EPS)900。EPS9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902、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904、演进型分组核心(EPC)910、归属用户服务器(HSS)920以及运营商的IP服务922。EPS可以与其它接入网络互联,不过为了简单起见,那些实体/接口未示出。如图所示,EPS提供了分组交换服务,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易于认识到,遍及本公开内容所给出的各种概念可以被扩展到提供电路交换服务的网络。
E-UTRAN包括演进型节点B(eNB)906和其它eNB908。eNB906向UE902提供用户和控制平面协议终止。eNB906可以经由X2接口(例如,回程)连接到其它eNB908。eNB906也可以被称为基站、基站收发机、无线基站、无线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单元、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或者一些其它适当的术语。eNB906为UE902提供到EPC910的接入点。UE902的例子包括智能电话、蜂窝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平板电脑、膝上型计算机、上网本、超级本、智能本、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多媒体设备、视频设备、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照相机、游戏控制台或者任何其它相似的功能设备。UE902也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移动站、用户站、移动单元、用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用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设备、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一些其它适当的术语。
eNB906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910。EPC910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912、其它MME914、服务网关916和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918。MME912是处理UE902和EPC910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通常,MME912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通过服务网关916传送所有用户IP分组,所述服务网关916本身连接到PDN网关918。PDN网关918提供UE IP地址分配以及其它功能。PDN网关918连接到运营商的IP服务922。运营商的IP服务922可以包括因特网、内联网、IP(互联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和分组交换流服务(PSS)。
图10是示出LTE网络架构中的接入网络1000的例子的示意图。在这个例子中,接入网络1000被划分为多个蜂窝区域(小区)1002。一个或多个较低功率等级的eNB1008可以具有与小区1002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重叠的蜂窝区域1010。较低功率等级的eNB1008可以被称为远程无线电头端(RRH)。较低功率等级的eNB1008可以是毫微微小区(例如,家庭eNB(HeNB)、微微小区或微小区)。宏eNB1004均被分配给各个小区1002,以及被配置为向小区1002中的所有UE1006提供到EPC910的接入点。在接入网络1000的这个例子中没有集中式控制器,但是在替换的配置中可以使用集中式控制器。eNB1004负责所有无线相关的功能,包括无线承载控制、准入控制、移动性管理、调度、安全以及到服务网关916的连接。
接入网络1000所使用的调制和多址方案可以根据所部署的具体的电信标准而变化。在LTE应用中,在DL上使用OFDM并且在UL上使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以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二者。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易于认识到的,本文所给出的各种概念非常适合于LTE应用。然而,这些概念可以易于扩展到使用其它调制和多址技术的其它电信标准。举例说明,这些概念可以扩展到演进数据优化(EV-DO)或超移动宽带(UWB)。EV-DO和UWB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所发布的作为CDMA2000标准家族的一部分的空中接口标准,以及使用CDMA来提供到移动站的宽带因特网接入。这些概念也可以扩展到使用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形(诸如TD-SCDMA)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使用TDMA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以及演进型UTRA(E-UTRA)、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以及使用OFDMA的闪速OFDM。在来自3GPP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来自3GPP2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所使用的实际的无线通信标准和多址技术将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施加于系统上的总体设计约束。
eNB1004可以具有支持MIMO技术的多个天线。MIMO技术的使用使得eNB1004能够利用空间域来支持空间复用、波束成形以及发射分集。空间复用可以用于在相同频率上同时地发送不同的数据流。可以将数据流发送给单个UE1006以增加数据速率,或者发送给多个UE1006以增加总的系统容量。这是通过对每个数据流进行空间预编码(例如,应用对幅度和相位的缩放),然后在DL上通过多个发射天线来发送每个经空间预编码的流来实现的。具有不同的空间签名的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到达UE1006处,不同的空间签名使得UE1006中的每一个UE能够恢复出去往所述UE1006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在UL上,每个UE1006发送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这使得eNB1004能够识别每个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的来源。
当信道状况很好时,一般使用空间复用。当信道状况不佳时,可以使用波束成形来将传输能量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这可以通过对用于通过多个天线传输的数据进行空间预编码来实现。为了在小区边缘处获得良好的覆盖,单个流波束成形传输可以与发射分集结合使用。
为了清楚起见,参考在DL上支持OFDM的MIMO系统描述了接入网络的各个方面。OFDM是在OFDM符号之内的多个载波上对数据进行调制的扩频技术。子载波以精确的频率间隔开。该间隔提供了使接收机能够从子载波恢复出数据的“正交性”。在时域中,可以向每个OFDM符号添加保护间隔(例如,循环前缀)来抵抗OFDM符号间干扰。UL可以以DFT扩展的OFDM信号形式来使用SC-FDMA以补偿高峰均功率比(PAPR)。
图11是示出了LTE中的DL帧结构的例子的示意图1100。帧(10ms)可以被划分为10个大小相等的子帧。每个子帧可以包括两个连续的时隙。资源网格可以用于表示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资源块。资源网格被划分为多个资源元素。在LTE中,对于每个OFDM符号中的正常的循环前缀来说,资源块在频域中包括12个连续的子载波,以及在时域中包括7个连续的OFDM符号,或84个资源元素。对于扩展的循环前缀来说,资源块在时域中包括6个连续的OFDM符号,以及具有72个资源元素。资源元素中的一些资源元素(如被指示为R1102、1104的)包括DL参考信号(DL-RS)。DL-RS包括小区特定的RS(CRS)(有时也被称为公共RS)1102和UE特定的RS(UE-RS)(也被称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1104。仅在相应的物理DL共享信道(PDSCH)映射在其上的资源块上发送UE-RS1104。每个资源元素携带的比特数取决于调制方案。因此,UE接收的资源块越多并且调制方案越高,则UE的数据速率就越高。
图12是示出了LTE中的UL帧结构的例子的示意图1200。针对UL的可用资源块可以被划分为数据部分和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可以在系统带宽的两个边缘处形成,并且可以具有可配置的大小。可以将控制部分中的资源块分配给UE用于控制信息的传输。数据部分可以包括未包括在控制部分中的所有资源块。UL帧结构使得数据部分包括连续的子载波,这可以允许将数据部分中的所有的连续的子载波分配给单个UE。
可以将控制部分中的资源块1210a、1210b分配给UE以向eNB发送控制信息。也可以将数据部分中的资源块1220a、1220b分配给UE以向eNB发送数据。UE可以在所分配的控制部分中的资源块上在物理UL控制信道(PUCCH)中发送控制信息。UE可以在所分配的数据部分中的资源块上在物理UL共享信道(PUSCH)中仅发送数据或者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二者。UL传输可以横跨子帧的两个时隙以及可以在频率之间跳变。
资源块的集合可以用于执行初始系统接入,以及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1230中获得UL同步。PRACH1230携带随机序列并且不能携带任何UL数据/信令。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占用与六个连续的资源块相对应的带宽。起始频率由网络指定。即,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受限于某些时间和频率资源。没有针对PRACH的跳频。在单个子帧(1ms)或在几个连续的子帧的序列中进行PRACH尝试,并且UE在每帧(10ms)只能进行一次PRACH尝试。
图13是示出了针对LTE中的用户和控制平面的无线协议架构的例子的示意图1300。针对UE和eNB的无线协议架构被示出为具体三层:层1、层2和层3。层1(L1层)是最低层,实现各种物理层信号处理功能。L1层在本文中将被称为物理层1306。层2(L2层)1308在物理层1306之上,负责在物理层1306之上UE和eNB之间的链路。
在用户平面中,L2层1308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1310、无线链路控制(RLC)子层1312以及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1314子层,它们终止于网络侧的eNB处。尽管没有示出,但是UE可以在L2层1308之上具有几个上层,包括终止于网络侧的PDN网关的网络层(例如,IP层)以及终止于连接的另外一端(例如,远端UE、服务器等)的应用层。
PDCP子层1314提供了不同的无线承载和逻辑信道之间的复用。PDCP子层1314也为上层数据分组提供报头压缩以降低无线传输开销,通过加密数据分组提供安全性以及为UE提供在eNB之间的切换支持。RLC子层1312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分段和重组、对丢失数据分组的重传以及对数据分组的重新排序以补偿由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导致的乱序接收。MAC子层1310提供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MAC子层1310还负责在UE之间分配一个小区中的各种无线资源(例如,资源块)。MAC子层1310还负责HARQ操作。
在控制平面中,除了没有针对控制平面的报头压缩功能以外,针对UE和eNB的无线协议架构对于物理层1306和L2层1308基本上是相同的。控制平面在层3(L3层)中还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子层1316。RRC子层1316负责获取无线资源(例如,无线承载)并且负责使用eNB和UE之间的RRC信令来配置较低层。
图14是接入网络中与UE1450相通信的eNB1410的框图。在DL中,将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1475。控制器/处理器1475实现L2层的功能。在DL中,控制器/处理器1475提供报头压缩、加密、分组分段和重新排序、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以及基于各种优先级度量向UE1450提供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器/处理器1475还负责HARQ操作、对丢失分组的重传以及向UE1450发送信号。
发送(TX)处理器1416实现针对L1层(例如,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信号处理功能包括编码和交织以促进UE1450处的前向纠错(FEC),以及基于各种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幅度调制(M-QAM))映射到信号星座图。然后,将经编码和经调制的符号分成并行的流。然后,将每个流映射到OFDM子载波、在时域和/或频域中与参考信号(例如,导频)进行复用,然后使用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将其组合在一起来产生携带时域OFDM符号流的物理信道。对OFDM流进行空间预编码来产生多个空间流。来自信道估计器1474的信道估计可以用于确定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用于空间处理。信道估计可以从参考信号和/或UE1450发送的信道状况反馈中导出。然后,将每个空间流经由分开的发射机1418TX提供给不同的天线1420。每个发射机1418TX将RF载波与各自的空间流进行调制用于传输。
在UE1450处,每个接收机1454RX通过其各自的天线1452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1454RX对调制在RF载波上的信息进行恢复,并且将所述信息提供给接收(RX)处理器1456。RX处理器1456实现L1层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RX处理器1456对信息执行空间处理以恢复出去往UE1450的任何空间流。如果多个空间流去往UE1450,那么RX处理器1456可以将它们组合成单个OFDM符号流。然后,RX处理器1456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将OFDM符号流从时域变换到频域。频域信号包括针对OFDM信号的每个子载波的分开的OFDM符号流。通过确定eNB1410发送的最有可能的信号星座图点来对每个子载波上的符号以及参考信号进行恢复和解调。这些软判决可以基于信道估计器1458所计算出的信道估计。然后,对软判决进行解码和解交织来恢复由eNB1410原来在物理信道上发送的数据和控制信号。然后将数据和控制信号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1459。
控制器/处理器1459实现L2层。控制器/处理器1459可以与存储器1460相关联,所述存储器1460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存储器1460可以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UL中,控制器/处理器1459提供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之间的解复用、分组重组、解密、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来恢复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然后将上层分组提供给数据宿1462,所述数据宿1462表示L2层之上的所有协议层。也可以将各种控制信号提供给数据宿1462用于L3处理。控制器/处理器1459还使用确认(ACK)和/或否定确认(NACK)协议来负责错误检测,以支持HARQ操作。
在UL中,使用数据源1467向控制器/处理器1459提供上层分组。数据源1467表示L2层之上的所有协议层。类似于与结合由eNB1410进行的DL传输所描述的功能,控制器/处理器1459通过提供报头压缩、加密、分组分段和重新排序以及基于eNB1410进行的无线资源分配在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来实现针对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L2层。控制器/处理器1459还负责HARQ操作、对丢失分组的重传以及向eNB1410发送信号。
TX处理器1468可以使用由信道估计器1458从参考信号或eNB1410发送的反馈导出的信道估计来选择适当的编码和调制方案,以促进空间处理。将TX处理器1468产生的空间流经由分开的发射机1454TX提供给不同的天线1452。每个发射机1454TX将RF载波与各自的空间流进行调制用于传输。
以与结合UE1450处的接收机功能所描述的方式相似的方式在eNB1410处来处理UL传输。每个接收机1418RX通过其各自的天线1420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1418RX对调制在RF载波上的信息进行恢复,并且将所述信息提供给RX处理器1470。RX处理器1470可以实现L1层。
控制器/处理器1475实现L2层。控制器/处理器1475可以与存储器1476相关联,所述存储器1476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存储器1476可以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UL中,控制器/处理器1475提供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之间的解复用、分组重组、解密、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来对来自UE1450的上层分组进行恢复。可以将来自控制器/处理器1475的上层分组提供给核心网。控制器/处理器1475还使用ACK和/或NACK协议来负责错误检测,以支持HARQ操作。
结合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逻辑方框、模块、部件和电路可以利用被设计为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在替代的方式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这样的配置。此外,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包括可操作为执行上述步骤和/或动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和/或动作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示例性的存储介质可以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以及向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在替代的方式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中。此外,在一些方面,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额外地,ASIC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中。在替代的方式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分立部件存在于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所描述的功能、方法或算法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固件中实现,则所述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将其发送,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并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所述通信介质包括促进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可用的介质。通过举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可以用于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携带或存储期望的程序代码以及可以由计算机来存取的任何其它的介质。此外,基本上任何连接可以适当地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技术(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送软件/固件,则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通常利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虽然前述公开内容论述了说明性的方面和/或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所描述的方面和/或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虽然所描述的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元素可以以单数形式来描述或主张,但是除非明确声明限于单数,否则复数形式是可以预期的。额外地,除非另外声明,否则任何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与任何其它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一起使用。

Claims (36)

1.一种用于对回程链路上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方法,包括:
确定被配置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演进型节点B(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
确定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回程链路上与所述eNB通信的所述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不同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不同于所述第二载波;以及
由中继器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集合,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向所述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接收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是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确定所述第二子帧集合是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来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作为主分量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载波上发送针对在所述第二载波上接收的数据传输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K)。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针对所述第一载波指定的第一ACK/NAK发送时间轴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ACK/NAK发送时间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载波上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数据传输的下行链路准许,其中,所述下行链路准许是根据针对所述第一载波的下行链路准许发送时间轴来接收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载波上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数据传输的上行链路准许,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准许是根据针对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链路准许发送时间轴来接收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载波上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数据传输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K);以及
基于针对所述第一载波指定的第一ACK/NAK接收时间轴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ACK/NAK接收时间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使用频分双工(FDD)以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提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通信,以及所述第一载波也是所述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载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回程链路通信而言,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上行链路子帧的数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回程链路通信而言,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上行链路子帧的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载波使用时分双工(TDD)以在所述第二子帧集合的给定子帧中提供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不被配置用于接入链路通信,以及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帧被配置用于接入链路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多个载波中的第三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通信,所述第二载波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通信和接入链路通信,以及所述第三载波被配置用于接入链路通信。
14.一种用于对回程链路上的载波进行聚合的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被配置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演进型节点B(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以及确定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回程链路上与所述eNB通信的所述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的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不同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不同于所述第二载波;以及
用于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集合,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向所述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接收的数据的模块,
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是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确定所述第二子帧集合是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来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作为主分量载波的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传送的模块在所述第一载波上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载波的ACK/NACK反馈和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准许。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使用频分双工(FDD)以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提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通信,以及所述第一载波也是所述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载波。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载波使用时分双工(TDD)以在所述第二子帧集合的给定子帧中提供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通信。
19.一种用于对回程链路上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进行电子通信;
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所述指令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被配置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演进型节点B(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
确定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回程链路上与所述eNB通信的所述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不同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不同于所述第二载波;
以及
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集合,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向所述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接收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是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确定所述第二子帧集合是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来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作为主分量载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进行传送的所述指令在所述第一载波上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载波的ACK/NACK反馈和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准许。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使用频分双工(FDD)以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提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通信,以及所述第一载波也是所述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载波。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载波使用时分双工(TDD)以在所述第二子帧集合的给定子帧中提供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通信。
24.一种用于对回程链路上的载波进行聚合的装置,包括:
载波分配接收部件,所述载波分配接收部件用于确定被配置用于在回程链路上与演进型节点B(eNB)通信的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一载波的第一子帧集合,以及确定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回程链路上与所述eNB通信的所述多个载波中的至少第二载波的第二子帧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不同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不同于所述第二载波;以及
回程链路部件,所述回程链路部件用于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集合,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上向所述eNB传送在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上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接收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子帧集合是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主分量载波(PCC)确定部件,所述主分量载波(PCC)确定部件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确定所述第二子帧集合是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来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作为PCC。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回程链路部件在所述第一载波上发送针对在所述第二载波上接收的数据传输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K)。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回程链路部件基于针对所述第一载波指定的第一ACK/NAK发送时间轴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ACK/NAK发送时间轴。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回程链路部件在所述第一载波上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数据传输的下行链路准许,其中,所述下行链路准许是根据针对所述第一载波的下行链路准许发送时间轴来接收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回程链路部件在所述第一载波上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数据传输的上行链路准许,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准许是根据针对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链路准许发送时间轴来接收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回程链路部件在所述第一载波上接收针对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数据传输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K),以及基于针对所述第一载波指定的第一ACK/NAK接收时间轴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ACK/NAK接收时间轴。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使用频分双工(FDD)以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提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通信,以及所述第一载波也是所述多个接入链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载波。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回程链路通信而言,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上行链路子帧的数量相同。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回程链路通信而言,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的上行链路子帧的数量。
3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载波使用时分双工(TDD)以在所述第二子帧集合的给定子帧中提供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通信。
3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不被配置用于接入链路通信,以及所述第二子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帧被配置用于接入链路通信。
3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载波分配接收部件确定所述多个载波中的第三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通信,所述第二载波被配置用于回程链路通信和接入链路通信,以及所述第三载波被配置用于接入链路通信。
CN201280039730.1A 2011-08-17 2012-08-10 用于对回程连接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9311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24704P 2011-08-17 2011-08-17
US61/524,704 2011-08-17
US13/570,961 US9083517B2 (en) 2011-08-17 2012-08-0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ggregating carriers of a backhaul connection
US13/570,961 2012-08-09
PCT/US2012/050329 WO2013025502A2 (en) 2011-08-17 2012-08-1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ggregating carriers of a backhaul conne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1135A CN103931135A (zh) 2014-07-16
CN103931135B true CN103931135B (zh) 2016-11-23

Family

ID=47712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9730.1A Active CN103931135B (zh) 2011-08-17 2012-08-10 用于对回程连接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83517B2 (zh)
JP (2) JP6339014B2 (zh)
KR (1) KR101584206B1 (zh)
CN (1) CN103931135B (zh)
IN (1) IN2014MN00089A (zh)
WO (1) WO201302550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307B (zh) * 2011-09-30 2015-09-11 Innovative Sonic Corp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分時雙工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CN108322297B (zh) 2011-12-22 2021-09-2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及无线发射接收方法
EP2803235A1 (en) * 2012-01-10 2014-11-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viding a radio bearer on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US9730082B2 (en) * 2012-08-24 2017-08-0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relay packets via Wi-Fi direct
US9432175B2 (en) * 2012-11-09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management for relay backhaul
US9872290B2 (en) * 2012-12-14 2018-01-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rminal cooperation based on sparse multi-dimensional spreading
US10015806B2 (en) * 2013-11-15 2018-07-03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075280B2 (en) 2014-01-23 2018-09-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resource for FDR communication by node in FDR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9560649B1 (en) * 2014-03-13 2017-01-31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of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to a wireless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985773B2 (en) 2014-05-16 2018-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erforming half/full-duplex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342012B2 (en) 2015-03-15 2019-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9936519B2 (en) 2015-03-15 2018-04-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075970B2 (en) 2015-03-15 2018-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ssion critical data support in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9814058B2 (en) 2015-05-15 2017-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ed symbols for a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9992790B2 (en) 2015-07-20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supporting single and multiple interlace modes
US11139884B1 (en) * 2015-12-08 2021-10-05 Sprint Spectrum L.P.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wireless relay backhaul traffic among carriers based on whether traffic is control-plane with relay base station or rather user-plane with relay-served device
US10148340B1 (en) 2016-03-30 2018-12-0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ulti-core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serve wireless relays and user equipment
US10050891B1 (en) 2016-08-12 2018-08-14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elay wireless devices across an access node
CN108024338B (zh) * 2016-11-03 2022-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子帧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0574334B2 (en) * 2017-01-27 2020-02-25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relay radio frequency (RF)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11109271B1 (en) 2017-06-20 2021-08-31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Selection of primary carrier based on control channel load levels
WO2019072402A1 (en) 2017-10-13 2019-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SYSTEMS AND CONTROL UNITS FOR EXCHANGING LAND LINK INFORMATION BETWEEN RADIO NODES
CN112954767B (zh) * 2021-03-24 2023-07-18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与系统、存储介质、通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6273A2 (ko) * 2009-04-27 2010-1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을 모니터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0143867A2 (ko) * 2009-06-08 2010-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기 백홀 링크 및 액세스 링크 상의 반송파 할당 방법
WO2011025340A2 (en) * 2009-08-31 2011-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using component carrier by relay st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 and relay station
CN102075307A (zh) * 2010-12-07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接入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088740A (zh) * 2011-01-26 2011-06-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中继设备切换的资源处理方法和设备
KR20110066108A (ko) * 2009-12-10 2011-06-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시에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중계기 장치 및 그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2714B2 (en) 2002-02-12 2006-08-15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RF spectrum efficiency with repeater backhauls
EP2269417A4 (en) 2008-04-21 2015-12-16 Apple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CAPACITY REMOTE RADIO MODULE
US8848580B2 (en) * 2008-08-01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backhaul link and access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lay
US8848658B2 (en) 2009-04-17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requency indication of association data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ployments
US8644210B2 (en) 2009-05-19 2014-0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ackhaul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557345B2 (ja) 2009-06-22 2014-07-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中継局装置、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中継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1052964A2 (en) 2009-10-28 2011-05-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of relay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carriers
WO2011051921A2 (en) 2009-10-30 2011-05-05 Nokia Corporation Optimized backhaul communications for a relay-enhanced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52404B (zh) 2009-12-10 2015-10-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收发信号的转发器设备及其方法
WO2011087022A1 (ja) * 2010-01-12 2011-07-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6273A2 (ko) * 2009-04-27 2010-1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을 모니터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0143867A2 (ko) * 2009-06-08 2010-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기 백홀 링크 및 액세스 링크 상의 반송파 할당 방법
WO2011025340A2 (en) * 2009-08-31 2011-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using component carrier by relay st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 and relay station
KR20110066108A (ko) * 2009-12-10 2011-06-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시에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중계기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2075307A (zh) * 2010-12-07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接入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088740A (zh) * 2011-01-26 2011-06-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中继设备切换的资源处理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pearting principles of interband TDD CA with different UL-DL configurations;Ericsson,ST-Ericsson;《3GPP TSG-RAN WG1 #66 R1-112079》;20110816;正文第1节、第2.1-2.3节 *
Relay Backhaul Subframe Allocation in LTE-Advanced for TDD;Yifei Yuan等;《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N CHINA(CHINACOM),2010 5TH INTERNATIONAL ICST CONFERENCE ON,IEEE》;20100825;摘要、正文第Ⅰ-Ⅲ节、图1、图4-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83517B2 (en) 2015-07-14
JP6339014B2 (ja) 2018-06-06
US20130044654A1 (en) 2013-02-21
KR101584206B1 (ko) 2016-01-13
JP2014529228A (ja) 2014-10-30
CN103931135A (zh) 2014-07-16
IN2014MN00089A (zh) 2015-06-19
JP2017085615A (ja) 2017-05-18
WO2013025502A3 (en) 2013-05-30
JP6356208B2 (ja) 2018-07-11
WO2013025502A2 (en) 2013-02-21
KR20140054275A (ko) 2014-05-08
EP2745455A2 (en)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1135B (zh) 用于对回程连接的载波进行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12659B (zh) 在lte中解决pdcch有效载荷大小不明确的方法
CN107078842B (zh) 针对增强型分量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过程
CN102986281B (zh) 用于随机接入信道功率优先级排序的装置和方法
CN103718497B (zh) 用于聚集多种无线电接入技术的载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05088B (zh) 用于ul dm-rs开销减少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83230B (zh) 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协作式多点通信
CN102687575B (zh) 针对载波扩展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
CN104247320B (zh) 用于tdd重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76380A (zh) 用于基于码块群的传输的多harq方法和装置
US20140098720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TDD Systems Allowing Allocation of Flexible Subframes for Uplink 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CN107637153A (zh) 用于调度具有缩短时间历时的数据通信的技术
CN104272837A (zh) 基于自适应时分双工(tdd)配置的干扰减轻
US8699386B2 (en) H-ARQ timing and backhau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TDD relay in LTE-A
CN105409310A (zh) 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的动态指示
CN107006027A (zh) 对lte和超低延迟lte通信中的冲突传输进行优先排序
CN106797646A (zh) 用于增强分量载波的调度请求模式
CN105684342A (zh) 在存在混合全双工和半双工用户的情况下进行全双工通信
CN108055114A (zh) 用于管理针对低成本用户设备的控制传输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39893A (zh) 用于改善确认/否定确认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52277A (zh) 用于针对增强型载波聚合的格式选择的可配置门限
CN107113120A (zh)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中的软缓冲器的技术
JP201352174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セル間干渉低減方法及び装置
CN105122711A (zh) 用于采用多个子帧配置以进行harq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34170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