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0609A - 液剂吐出装置及液剂吐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剂吐出装置及液剂吐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20609A
CN103920609A CN201410010062.0A CN201410010062A CN103920609A CN 103920609 A CN103920609 A CN 103920609A CN 201410010062 A CN201410010062 A CN 201410010062A CN 103920609 A CN103920609 A CN 103920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or
container
spues
pipe arrangement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00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20609B (zh
Inventor
渡部稔
吉川广宣
永松秀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Machiner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Machine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285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755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Machinery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Machiner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20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0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20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06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0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for controlling time, or sequence, of deliv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9/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 B05B9/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02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剂吐出装置及液剂吐出方法,首先向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第一气压。由此,提高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流动性。然后,向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比第一气压低且比大气压高的第二气压。由此,使液剂从存积容器吐出。由于利用气体的压力来提高液剂的流动性,因此在抑制存积容器的振动的同时,还能够定量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并且,通过变更气体的供给路径来实现气压的切换。因此,在切换时不易产生延迟。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液剂。

Description

液剂吐出装置及液剂吐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剂吐出装置及液剂吐出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通过将粘结剂等液剂填充于容器内,并向该容器的内部供给气体,从而从容器按一定量吐出液剂的装置。在该装置中,为吐出对象的液剂例如为粘结剂、油以及油脂等。并且,在该装置中,有时根据用途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显示触变性的液剂在静止时粘度高,只有在施加压力而促进其流动时粘度下降。因此,在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时,需要使该液剂的粘度下降从而使其成为能够吐出的状态。
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平06-285860号以及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1-25696号中记载了关于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现有技术。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平06-285860号记载的装置中,通过使配置在容器内的永磁体移动,来提高树脂材料的流动性(说明书摘要)。并且,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1-25696号的装置中,通过利用激振装置使容器做微小的振动,从而使容器内的液剂顺畅地移动(0009段)。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平06-285860号记载的吐出方法中,存在有以下担忧:由于永磁体的移动而产生振动,由此吐出量的恒定性被破坏。并且,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1-25696号记载的吐出方法中,存在有以下担忧:由激振装置引起的振动传递至吐出涂覆液的针头的端部,因此破坏了吐出量的恒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抑制振动的同时、能够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液剂吐出装置以及液剂吐出方法。
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发明为一种液剂吐出装置,适用于利用气体的压力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用途,其包括:存积容器,其具有将存积有液剂的内部空间包围的内周面、以及将所述内部空间与吐出所述液剂的吐出部连通的孔或狭缝;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其经由第一压力调整部将设置于所述液剂吐出装置的内部或者外部的气体供给源与所述存积容器相连接;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其经由第二压力调整部将所述气体供给源与所述存积容器相连接;第一切换部,其对所述存积容器与所述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的加压状态、和所述存积容器与所述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的吐出状态进行切换;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部,所述第一压力调整部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第一气压,所述第二压力调整部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比所述第一气压低且比大气压高的第二气压。
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二发明为利用气体的压力从存积容器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液剂吐出方法,其包括:工序a),其利用从与所述存积容器连接的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供给的气体,向所述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第一气压;工序b),其从所述存积容器与所述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的加压状态、切换至所述存积容器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的吐出状态;以及工序c),其利用从所述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供给的气体,向所述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比所述第一气压低且比大气压高的第二气压。
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三发明为利用气体的压力从存积容器向对象物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液剂吐出方法,其包括:工序a),其将包含液剂的所述存积容器内升压至第一气压;工序b),其在所述工序a)后,将所述存积容器内向目标气压进行减压;以及工序c),其在所述工序b)后,将所述存积容器内调整至比所述第一气压低且比大气压高的第二气压,所述目标气压比所述第一气压与所述第二气压的中间值低,所述工序a)、所述工序b)以及所述工序c)包括在一次吐出工序中。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发明,若将第一切换部设为加压状态,则向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第一气压。由此,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流动性得到提高。然后,若将第一切换部切换至吐出状态,则向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第二气压。其结果是,液剂从存积容器吐出。由此,在抑制存积容器的振动的同时,还能定量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特别是,能够通过变更气体供给路径来实现从加压状态向吐出状态的切换。因此,在切换时不易产生延迟。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液剂。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二发明,在工序a)中,向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第一气压。由此,提高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流动性。然后,在工序c)中,向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第二气压。其结果是,液剂从存积容器吐出。由此,在抑制存积容器的振动的同时,还能定量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特别是,能够通过变更气体的供给路径来实现气压的切换。因此,在切换时不易产生延迟。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液剂。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三发明,在工序a)中,向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第一气压。由此,提高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流动性。然后,在工序c)中,向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第二气压。其结果是,液剂从存积容器吐出。由此,在抑制存积容器的振动的同时,还能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剂吐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剂吐出装置的外观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剂涂覆系统的简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剂吐出装置的供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吐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吐出处理时的压力变化的概要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吐出处理时的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的切换、压力变化以及是否向对象物附着液剂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吐出处理时的压力变化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液剂吐出装置的供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1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液剂吐出装置的供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剂吐出装置1A的结构的图。液剂吐出装置1A为利用气体的压力吐出液剂9A的装置。该液剂吐出装置1A特别适用于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9A的用途。如图1所示,液剂吐出装置1A具有存积容器30A、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A、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A、第一切换部61A以及控制部40A。
存积容器30A具有被其内周面31A包围的内部空间32A。液剂9A存积在该内部空间32A内。换言之,内周面31A包围存积有液剂9A的内部空间32A。并且,在存积容器30A的下部设置有吐出液剂9A的吐出部33A。并且,存积容器30A具有将内部空间32A与吐出液剂9A的吐出部33A连通的孔或者狭缝34A。
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A经由第一压力调整部71A将气体供给源70A与存积容器30A连接。第一压力调整部71A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比大气压高的第一气压。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A经由第二压力调整部72A将气体供给源70A与存积容器30A连接。第二压力调整部72A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比第一气压低且比大气压高的第二气压。另外,气体供给源70A设置于液剂吐出装置1A的内部或者外部。也就是说,气体供给源70A既可设置于液剂吐出装置1A的内部,也可设置于液剂吐出装置1A的外部。
第一切换部61A为切换存积容器30A的连接端的切换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设置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A的开闭阀611A和设置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A的开闭阀612A构成第一切换部61A。若关闭开闭阀612A而打开开闭阀611A,则存积容器30A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A连接。另一方面,若关闭开闭阀611A而打开开闭阀612A,则存积容器30A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A连接。这些开闭阀611A和612A的动作受到控制部40A的控制。也就是说控制部40A控制第一切换部的动作。
在该液剂吐出装置1A中,在从存积容器30A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9A时,首先,关闭开闭阀612A而打开开闭阀611A。这样一来,利用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A供给的气体,使包含液剂9A的存积容器30A内上升至第一气压。其结果是,成为向存积容器30A内的液剂9A施加第一气压的加压状态。由此,显示触变性的液剂9A的流动性得到提高。
接下来,关闭开闭阀611A而打开开闭阀612A。这样一来,存积容器30A的连接端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A切换至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A。由此,存积容器30A内的压力向比第一气压与第二气压的中间值要低的目标气压减压后,调整至第二气压。其结果是,利用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A供给的气体,成为向存积容器30A内的液剂9A施加第二气压的吐出状态。由此,液剂9A从存积容器30A向对象物90A吐出。
这样一来,在该液剂吐出装置1A中,向对象物90A吐出液剂9A的一次吐出工序包括将存积容器1A内的气压上升至第一气压的工序、将存积容器1A内的气压进行减压的工序以及将存积容器1A内的气压调整至第二气压的工序。
并且,在该液剂吐出装置1A中,利用气体的压力提高液剂9A的流动性。因此,在抑制存积容器30A的振动的同时,还能够定量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9A。并且,在该液剂吐出装置1A中,能够通过变更气体供给路径81A和82A来实现将气压从加压状态向吐出状态的切换。因此,在切换气压时不容易产生延迟。因此,能够从存积容器30A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液剂9A。
<2.第二实施方式>
<2-1.液剂吐出装置1的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剂吐出装置1的外观图。该液剂吐出装置1为利用气体的压力向对象物90的表面定量吐出液剂9的装置。液剂吐出装置1例如用于在制造汽车、电子设备、通信设备、平板显示器、光盘、蓄电池等的工序中,将粘结剂、油以及油脂等液剂9涂覆到各种对象物的表面。该液剂吐出装置1特别适用于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用途。
如图2所示,液剂吐出装置1具有主体箱10、与主体箱10连接的外部配管21以及安装于外部配管21的端部的积容器30。
主体箱10为由金属或者树脂构成的壳体。在主体箱10的内部收容有内部配管22和微型控制器40。内部配管22为用于向外部配管21供给气体的配管。微型控制器40为控制液剂吐出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的控制部。并且,在主体箱10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部11和操作部12。显示部11显示从微型控制器40输出的各种信息。操作部12由向微型控制器40输入各种指令的开关或按钮构成。
图3为表示液剂吐出装置1所搭载的液剂涂覆系统100的一个例子的简图。图3的液剂涂覆系统100具有在保持对象物90的同时将该对象物90沿水平方向搬运的搬运机构101。液剂吐出装置1的存积容器30配置于由搬运机构101保持的对象物90的上方。若液剂涂覆系统100工作,则同时进行利用搬运机构101搬运对象物90的动作和从存积容器30吐出液剂9的动作。由此,液剂9被涂覆到对象物90的上表面。
在这样的液剂涂覆系统100中,若每单位时间内从存积容器30吐出液剂9的吐出量不均匀,则导致被涂覆到对象物90的上表面的液剂9的厚度不均匀。因此,为了将液剂9均匀地涂覆到对象物90的上表面,优选每单位时间内从存积容器30吐出液剂9的吐出量维持恒定。也就是说,优选能够从存积容器30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液剂9。以下对用于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液剂9的液剂吐出装置1的结构以及控制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表示液剂吐出装置1的供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如图4所示,液剂吐出装置1具有气体流路,所述气体流路包括上游配管50、第一分支配管51、第二分支配管52、中继配管53、下游配管54、吸引配管55以及排气配管56。上述外部配管21相当于下游配管54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的一部分。并且,上述内部配管22相当于下游配管54的供给方向上游侧的一部分、上游配管50、第一分支配管51、第二分支配管52、中继配管53、吸引配管55以及排气配管56。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支配管51和第二分支配管52为并列配置的一对分支配管。一对分支配管中的一个分支配管即第一分支配管51配置有后述第一压力调整部。一对分支配管中的另一个分支配管即第二分支配管52配置有后述第二压力调整部。并且,上游配管50位于一对分支配管即第一分支配管51和第二分支配管52的上游侧。
在上游配管50的供给方向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供气部60。供气部60与供给清洁空气或氮气等气体的气体供给源连接。气体供给源既可为液剂吐出装置1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为设置于液剂吐出装置1的外部的工厂内设备。第一分支配管51的上游侧的端部及第二分支配管52的上游侧的端部与上游配管50的下游侧的端部相连接。第一分支配管51和第二分支配管52并列配置。
在第一分支配管51的路径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器71。第一调节器71为将从供气部60供给的气体进行减压,并向位于下游的第一三通阀61侧输送的机构。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器71为“第一压力调整部”。第一调节器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第一气压P1。另外,第一调节器71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在其上游侧的气压以下的第一气压P1。优选第一气压P1被设定为比大气压高的气压。
在第二分支配管52的路径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器72和气罐73。第二调节器72为将从供气部60供给的气体进行减压,并向位于下游的第一三通阀61侧输送的机构。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器72为“第二压力调整部”。第二调节器72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为比第一气压P1低且比大气压高的第二气压P2。另外,优选第二气压P2被设定为比上游侧的气压低的气压。
在第二调节器72处经减压的气体填充于气罐73。然后,若将后述第一三通阀61切换至第二分支配管52侧,则气罐73内的气体向下游侧供给。如此一来,通过将气体暂时填充于气罐73中,从而使从第二分支配管52供给到中继配管53的气体的压力稳定。其结果是,在后述的吐出状态中,能够从存积容器30高精度地吐出液剂9。
在第一分支配管51、第二分支配管52这两者与中继配管53之间配置有第一三通阀61。第一三通阀6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切换部。第一三通阀61具有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以及输出端口。在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有第一分支配管51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一输入端口经由配管与第一调节器71连接。在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有第二分支配管52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二输入端口经由配管与第二调节器72连接。并且,在输出端口连接有中继配管53的供给方向上游侧的端部。
若将第一三通阀61切换至第一分支配管51侧,则第一分支配管51与中继配管53连接,而第二分支配管52与中继配管52之间被封闭。另一方面,若将第一三通阀61切换至第二分支配管52侧,则第二分支配管52与中继配管53连接,而第一分支配管51与中继配管53之间被封闭。
在中继配管53、吸引配管55这两者与下游配管54之间配置有第二三通阀62。第二三通阀62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切换部。第二三通阀62具有第一切换端口、第二切换端口以及固定端口。在第一切换端口连接有中继配管53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在第二切换端口连接有吸引配管55的吸引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并且,在固定端口连接有下游配管54的供给方向上游侧的端部。
若将第二三通阀62切换至中继配管53侧,则中继配管53与下游配管54连接,而吸引配管55与下游配管54之间被封闭。另一方面,若将第二三通阀62切换至吸引配管55侧,则吸引配管55与下游配管54连接,而中继配管53与下游配管54之间被封闭。
在下游配管54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有存积容器30。存积容器30具有被其内周面31包围的内部空间32。液剂9存积在该内部空间32内。并且,在存积容器30的下部安装有吐出液剂9的吐出部33。存积容器30的内部空间32与吐出部33经由设置于存积容器30的孔或者狭缝34相连通。另外,存积容器30例如能够使用注射器或者注射筒。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上游配管50、第一分支配管51、中继配管53以及下游配管54构成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在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中,供气部60与存积容器30经由第一调节器71相连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上游配管50、第二分支配管52、中继配管53以及下游配管54构成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在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中,供气部60与存积容器30经由第二调节器72相连接。也就是说,上述配管系统包括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和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
并且,利用第一切换部即第一三通阀61来进行加压状态与吐出状态的切换,其中,该加压状态是存积容器30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相连接的状态,该吐出状态是存积容器30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相连接的状态。在加压状态下,向存积容器30内的液剂9施加第一气压P1。由此,显示触变性的液剂9的流动性得到提高。并且,在这之后,若从加压状态切换至吐出状态,则向存积容器30内的液剂9施加第二气压P2。这样一来,从存积容器30吐出液剂9。
如上所述,与对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和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分别设置开闭阀的情况相比,使用三通阀能够将第一切换部小型化。并且,由于不必使多个开闭阀的工作同步,因此第一切换部的控制变得容易。
并且,在该液剂吐出装置1中,利用气体的压力提高液剂9的流动性。因此,在抑制存积容器30的振动的同时,还能够定量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9。
假设通过变更设置于单一路径上的电动气压调节器的设定压力来实现从加压状态到吐出状态的切换,那么在变更电动气压调节器的设定压力后,到配管内的压力发生变化之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延迟。但是,在该液剂吐出装置1中,通过变更气体的供给路径来实现气压从加压状态到吐出状态的切换。因此,气压的切换不容易产生延迟。因此,能够从存积容器30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液剂9。
在此,若第二调节器72使用压力调整精度高的调节器,则能够在吐出状态中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液剂9。而另一方面,第一调节器71不要求具有第二调节器那么高的精度。因此,优选第二调节器72使用压力调整精度比第一调节器71高的调节器。也就是说,优选第二压力调整部调整压力的精度比第一压力调整部调整压力的精度要高。具体地说,第一调节器71使用直动式调节器,第二调节器72使用精度比直动式调节器高的先导式调节器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中,第一调节器71与存积容器30相连接,而不经由气罐。而在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中,第二调节器72与存积容器30经由气罐73相连接。也就是说,在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和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中,只在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设置有气罐。如此一来,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中的气体的压力稳定,且能够从存积容器30更加高精度地吐出液剂9。并且,由于未在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设置气罐,因此能够降低液剂吐出装置1的制造成本。
另外,也可省略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上的气罐73。并且,也可在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和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均设置气罐73。
排气配管56将上游配管50与排气部63连接。排气部63与工场内的排气管路连接或者与大气连通。并且,在排气配管56设置有针型阀74和喷射器75。并且,吸引配管55将第二三通阀62的第二切换端口与喷射器75连接。从供气部60供给的高压气体的一部分经针型阀74被输送到喷射器75。如此一来,在喷射器75的靠吸引配管55侧的连接端口产生负压。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器75构成具有比外压要低的压力的负压产生部。另外,负压产生部设置于液剂吐出装置1的内部或者外部。换言之,负压产生部既可设置于液剂吐出装置1的内部,也可设置于液剂吐出装置1的外部。
若将第二三通阀62切换至吸引配管55,则吸引配管55与下游配管54连接。如此一来,利用上述的负压,成为存积容器30内的气体被吸引至吸引配管55的吸引状态。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吸引配管55以及排气配管56构成吸引路径83。也就是说,吸引路径83将负压产生部与存积容器30连接。并且,第二切换部即第二三通阀62进行吐出状态或加压状态、与吸引状态的切换,其中,该吸引状态下存积容器30与吸引路径83相连接。
在中继配管53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76。第一压力传感器76检测中继配管53中的气体的压力。并且,在吸引配管55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77。第二压力传感器77检测吸引配管55中的气体的压力。
微型控制器40为控制液剂吐出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的控制部。如图4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那样,微型控制器40分别与上述第一三通阀61、第二三通阀62、第一压力传感器76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76电连接。微型控制器40从第一压力传感器76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77接收测量值。并且,微型控制器40参照事先设定的程序或者来自外部的输入信号控制第一三通阀61以及第二三通阀62的动作。由此,进行液剂吐出装置1中的吐出液剂9的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只进行有限处理的微型控制器40构成控制部,但是本发明的控制部也可以是具有CPU和存储器的扩展性好的个人电脑。并且,本发明的控制部还可以是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微处理器的设备。
<2-2.关于吐出处理>
接下来,对在上述液剂吐出装置1中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9的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液剂吐出装置1的吐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6是更加详细地表示图5中的步骤S3的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吐出处理时第一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的变化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在吐出处理时第一三通阀61和第二三通阀62的切换、第一压力传感器76的测量值的变化以及是否向对象物90附着液剂9的曲线图。
在该液剂吐出装置1中,事先在存积容器30的内部存积显示触变性的液剂9。在即将进行步骤S1之前,液剂9在存积容器30的内部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液剂9为高粘度,即流动性差的状态。
在吐出液剂9时,首先,微型控制器40控制第一三通阀61以及第二三通阀62。由此,如图8中的曲线图I所示,将第一三通阀61与第一分支配管51侧连接。并且,如图8中的曲线图II所述,将第二三通阀62与中继配管53侧连接。也就是说,将存积容器30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连接。
如此一来,如图8中的曲线图III所示,包含液剂9的存积容器30内由于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供给的气体而升压至第一气压P1。其结果是,成为向存积容器30内的液剂9施加第一气压P1的加压状态(步骤S1)。也就是说,步骤S1为将包含液剂9的存积容器30内升压至第一气压P1的工序。换言之,步骤S1中,利用从与存积容器30连接的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供给的气体,向存积容器30内的液剂9施加第一气压P1。
若向存积容器30内的液剂9施加第一气压P1,则液剂9在存积容器30的内部发生稍许的流动。由此,液剂9的粘度下降。也就是说,液剂9的流动性有所提高。
微型控制器40监测存积容器30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连接后所经过的时间即步骤S1的持续时间是否到达事先设定的时间t1(步骤S2)。例如利用搭载于微型控制器40的计时器测量所经过的时间。并且,维持加压状态,直到测量的时间到达时间t1为止(步骤S2中为No)。
另外,时间t1为步骤S1的持续时间。时间t1为不能从存积容器30的吐出部33向对象物吐出液剂9的程度的较短的时间。例如时间t1比后述时间t2短。这里,时间t2为后述步骤S4的持续时间。并且,更加优选时间t1为后述时间t2的1/2倍以下。时间t1例如为1秒以下即可。具体地说,将时间t1例如设定为0.1~1秒即可。
若测量的时间到达时间t1(步骤S2中为是),则微型控制器40控制第一三通阀61和第二三通阀62。由此,将气体的供给路径从存积容器30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连接的状态切换至存积容器30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连接的状态(步骤S3)。
参照图6对步骤S3的处理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在步骤S3中,首先,微型控制器40控制第一三通阀61和第二三通阀62。由此,如图8中的曲线图I所示,将第一三通阀61切换至第二分支配管52侧。并且,如图8中的曲线图II所示,将第二三通阀62切换至吸引配管55侧。也就是说,将存积容器30与吸引路径83连接(步骤S31)。换言之,步骤S31为从加压状态切换至对存积容器30内的气体进行吸引的吸引状态的工序。
如此一来,成为存积容器30内的气体被吸引至吸引路径83的吸引状态(步骤S32)。其结果是,如图8中的曲线图III所示,存积容器30内的气压降低。在此,存积容器30通过与吸引路径83连接而向由喷射器75生成的目标气压减压。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向目标气压减压”指的是通过与由目标气压下的气体填满的空间相连接而急剧地减压的意思。但是,最终不必一定到达目标气压。并且,优选目标气压为大气压或者比大气压低的气压,但是也可不必一定为大气压或者比大气压低的气压。目标气压既可比第一气压P1和第二气压P2之间的中间值低,也可为第二气压,还可以比第二气压低。
接下来,微型控制器40控制第二三通阀62。由此,如图8中的曲线图II所示,将第二三通阀62与中继配管53侧连接。也就是说,将存积容器30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连接(步骤S33)。也就是说,步骤S33为从吸引状态切换至吐出状态的工序。
如上所述,通过步骤S31至步骤S33,从存积容器30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连接的加压状态切换至存积容器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连接的吐出状态。并且,通过步骤S31至步骤S33,存积容器30内向目标气压减压。也就是说,包括步骤S31至步骤S33的步骤S3为将存积容器30内向目标气压减压的工序。
若通过步骤S31至步骤S33,从存积容器30与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81连接的加压状态切换至存积容器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连接的吐出状态,则填充于气罐73的气体经第二分支配管52、中继配管53以及下游配管54而供给到存积容器30。并且,如图8中的曲线图III所示,利用该气体存积容器30内调整至第二气压P2,成为存积容器30内的液剂9施加有第二气压P2的状态(步骤S4)。也就是说,步骤S4为将存积容器30内调整到比第一气压P1低且比大气压高的第二气压P2的工序。换言之,在步骤S4中,利用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供给的气体,向存积容器30内的液剂9施加第二气压P2。存积容器30内被调整为第二气压P2之后,从存积容器30向对象物90吐出液剂9。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剂吐出装置1中利用气体的压力提高液剂9的流动性。因此,在抑制存积容器30的振动的同时,能够定量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9。并且,通过变更气体供给路径来实现气压从加压状态至吐出状态的切换。因此,在切换时不易出现延迟。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定量吐出液剂9。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步骤S31~S32中,使残留在存积容器30内的气压降低后,在步骤S33中将存积容器30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连接。如此一来,能够抑制残留在存积容器30内的气体向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逆流。因此,能够将向存积容器30内的液剂9施加的压力更加快速地切换至第二气压P2。其结果是,在步骤S4中,能够从存积容器30更加高精度且定量地涂覆液剂9。
微型控制器40监测存积容器30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连接后所经过的时间即步骤S4所持续的时间是否到达事先设定的时间t2(步骤S5)。例如通过搭载于微型控制器40的计时器测量所经过的时间。并且,维持吐出状态,直到测量到的时间到达时间t2为止(在步骤S5中为否)。
若测量的时间到达时间t2(在步骤S5中为是),则微型控制器40控制第二三通阀62。由此,如图8中的曲线图II所示,将第二三通阀62切换至吸引配管55侧。也就是说,将存积容器30与吸引路径83连接(步骤S6)。
如此一来,成为存积容器30内的气体被吸引至吸引路径83的吸引状态(步骤S7)。也就是说,存积容器30内的气体通过由喷射器75产生的负压而被吸引至吸引路径83。其结果是,如图8中的曲线图III所示,存积容器30内的气压降低至比第二气压P2低的压力。由此,能够快速地停止吐出液剂9。如此一来,能够防止从吐出结束后的存积容器30滴落多余的液剂9。因此,能够使从存积容器30吐出液剂9的吐出量更加接近规定量。
并且,如图8中的曲线图IV所示,上述步骤S1~S3在开始向对象物90附着液剂9之前进行。并且,在步骤S4中,开始向对象物90附着液剂9。因此,在向对象物90附着液剂9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存积容器30内的压力变化以及液剂9的粘度变化。因此,能够将液剂9在每单位时间内的附着量更加高精度地维持恒定。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中,不仅开始向对象物90附着液剂9,而且还开始从存积容器30吐出液剂9。也就是说,上述步骤S1~S3在开始从存积容器30吐出液剂9之前执行。然后,在步骤S4中,开始从存积容器30吐出液剂9。因此,在液剂9的吐出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存积容器30内的压力变化以及液剂的粘度变化。因此,能够将液剂9在每单位时间内的吐出量更加高精度地维持恒定。
另外,搭载有液剂吐出装置1的液剂涂覆系统100也可为向多个对象物90依次吐出液剂9的结构。例如,也可在依次搬运多个对象物90的同时,液剂涂覆系统100内的液剂吐出装置1反复进行上述步骤S1~S7的动作。此时,为了使向多个对象物90吐出液剂9的吐出量恒定,使液剂吐出装置1按照每个对象物90、对液剂9进行加压来提高流动性即可。
也就是说,即使在依次向多个对象物90吐出液剂9的情况下,也优选在每个对象物90的一次吐出工序中包括上述步骤S1~S7。并且,优选在使搬运机构101动作的同时,反复进行包括步骤S1~S7在内的一次吐出工序,从而依次向多个对象物90吐出液剂9。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吐出处理时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的变化的曲线图。在图9的例子中,在步骤S32的吸引状态下,存积容器30内的气压降低至比第二气压P2低的压力P3。如此一来,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将存积容器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时,残留在存积容器内的气体向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逆流。
图10是表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液剂吐出装置1B的供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在图10的例子中,在上游配管50B配置有第一压力调整部即第一调节器71B,在一对分支配管中的一个分支配管即第二分支配管52B配置有第二压力调整部即第二调节器72B。也就是说,第一调节器71B与第二调节器72B串行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82B中,供气部60B与存积容器30B经由第一调节器71B和第二调节器72B这两个调节器而相连接。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只要第二调节器72B的下游侧的气压最终成为第二气压P2,就能够进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吐出动作。
图11是表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液剂吐出装置1C的供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在图11的液剂吐出装置1C中,省略了第一三通阀。并且,将供气部60C与第二三通阀62C连接的配管57C没有分支为第一分支配管和第二分支配管。并且,在配管57C的路径上设置有电动气压调节器78C。电动气压调节器78C根据从微型控制器40C输入的电信号,来调节开度。由此,能够将从供气部60C供给的气体减压至任意压力。
若采用图11的结构,则能够使用电动气压调节器78C将存积容器30内的气压从第一气压P1切换至第二气压P2。因此,能够在将液剂9C的流动性提高后,从存积容器30C吐出液剂9。并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气体的压力提高液剂9C的流动性的方式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抑制存积容器30C振动的同时,还能定量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9C。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压力调整部和第二压力调整部分别由单一调节器构成,但是本发明的第一压力调整部和第二压力调整部也可分别由多个调节器构成。例如,也可为利用串行连接的多个调节器逐步减压的结构。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调节器作为第一压力调整部和第二压力调整部,但是本发明的第一压力调整部和第二压力调整部也可为除调节器以外的设备。例如,第一压力调整部和第二压力调整部也可以将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比上游侧的气压要高的气压。但是,与利用加压来调整气压的情况相比,利用减压来调整气压更容易高精度地调整气体的压力。
并且,本发明的液剂吐出装置适用于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用途,但是也能够用于吐出不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用途。
并且,液剂吐出装置1的细节部分的结构也可与本申请的各附图所表示的结构不同。并且,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组合。

Claims (25)

1.一种液剂吐出装置,适用于利用气体的压力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积容器,其具有将存积有液剂的内部空间包围的内周面、以及将所述内部空间与吐出所述液剂的吐出部连通的孔或狭缝;
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其经由第一压力调整部将设置于所述液剂吐出装置的内部或者外部的气体供给源与所述存积容器相连接;
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其经由第二压力调整部将所述气体供给源与所述存积容器相连接;
第一切换部,其对所述存积容器与所述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的加压状态、和所述存积容器与所述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的吐出状态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部,
所述第一压力调整部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第一气压,
所述第二压力调整部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比所述第一气压低且比大气压高的第二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剂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力调整部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其上游侧的气压以下的第一气压,
所述第二压力调整部将其下游侧的气压调整至比其上游侧的气压低的第二气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剂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和所述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在内的配管系统具有并列配置的一对分支配管,
在所述一对分支配管中的一个分支配管配置有所述第一压力调整部,
在所述一对分支配管中的另一个分支配管配置有所述第二压力调整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剂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和所述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在内的配管系统具有并列配置的一对分支配管,
在所述一对分支配管中的一个分支配管配置有所述第一压力调整部,
在所述一对分支配管中的另一个分支配管配置有所述第二压力调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剂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和所述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在内的配管系统具有:
一对分支配管,所述一对分支配管并列配置;以及
上游配管,其位于所述一对分支配管的上游侧,
在所述上游配管配置有所述第一压力调整部,
在所述一对分支配管中的一个分支配管配置有所述第二压力调整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剂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部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
第一输入端口,其经由配管与所述第一压力调整部连接;
第二输入端口,其经由配管与所述第二压力调整部连接;以及
输出端口,其经由配管与所述存积容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剂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压力调整部调整压力的精度比所述第一压力调整部调整压力的精度要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剂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中,所述第一压力调整部与所述存积容器相连接,而不经由气罐,
在所述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中,所述第二压力调整部与所述存积容器经由气罐而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剂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吸引路径,其设置于所述液剂吐出装置的内部或者外部,并将具有比外压要低的压力的负压产生部、与所述存积容器相连接;以及
第二切换部,其对所述吐出状态或所述加压状态、与所述存积容器连接于所述吸引路径的吸引状态进行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剂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一切换部设为所述加压状态,在经过事先设定的时间后,使所述第一切换部从所述加压状态切换至所述吐出状态。
11.一种利用气体的压力从存积容器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序a),其利用从与所述存积容器连接的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供给的气体,向所述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第一气压;
工序b),其从所述存积容器与所述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的加压状态、切换至所述存积容器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的吐出状态;以及
工序c),其利用从所述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供给的气体,向所述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比所述第一气压低且比大气压高的第二气压。
12.一种利用气体的压力从存积容器向对象物吐出显示触变性的液剂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序a),其将包含液剂的所述存积容器内升压至第一气压;
工序b),其在所述工序a)后,将所述存积容器内向目标气压进行减压;以及
工序c),其在所述工序b)后,将所述存积容器内调整至比所述第一气压低且比大气压高的第二气压,
所述目标气压比所述第一气压与所述第二气压的中间值低,
所述工序a)、所述工序b)以及所述工序c)包括在一次吐出工序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a)和所述工序b)在开始向所述对象物附着液剂之前执行,
在所述工序c)中,开始向所述对象物附着液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a)和所述工序b)在开始从所述存积容器吐出液剂前执行,
在所述工序c)中,开始从所述存积容器吐出液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a)中,利用从与所述存积容器连接的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供给的气体,向所述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第一气压,
在所述工序b)中,从所述存积容器与所述加压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的加压状态、切换至所述存积容器与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连接的吐出状态,
在所述工序c)中,利用从所述吐出用气体供给路径供给的气体,向所述存积容器内的液剂施加所述第二气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a)的持续时间比所述工序c)的持续时间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a)的持续时间为所述工序c)的持续时间的1/2倍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a)的持续时间为一秒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b)包括:
工序b-1),其从所述加压状态切换至吸引所述存积容器内的气体的吸引状态;以及
工序b-2),其从所述吸引状态切换至所述吐出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反复进行包括所述工序a)、所述工序b)以及所述工序c)在内的一次吐出工序,来依次对多个对象物涂覆液剂。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a)的持续时间比所述工序c)的持续时间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a)的持续时间为所述工序c)的持续时间的1/2倍以下。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a)的持续时间为一秒以下。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b)包括:
工序b-1),其从所述加压状态切换至吸引所述存积容器内的气体的吸引状态;以及
工序b-2),其从所述吸引状态切换至所述吐出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剂吐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反复进行包括所述工序a)、所述工序b)以及所述工序c)在内的一次吐出工序,来依次对多个对象物涂覆液剂。
CN201410010062.0A 2013-01-10 2014-01-09 液剂吐出装置及液剂吐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20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2266 2013-01-10
JP2013-002266 2013-01-10
JP2013028538A JP6075540B2 (ja) 2013-01-10 2013-02-18 液剤吐出装置および液剤吐出方法
JP2013-028538 2013-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0609A true CN103920609A (zh) 2014-07-16
CN103920609B CN103920609B (zh) 2016-08-31

Family

ID=5113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13363.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25295U (zh) 2013-01-10 2014-01-09 液剂吐出装置
CN20141001006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20609B (zh) 2013-01-10 2014-01-09 液剂吐出装置及液剂吐出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13363.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25295U (zh) 2013-01-10 2014-01-09 液剂吐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372529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1467A (zh) * 2015-07-24 2018-04-17 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材料吐出装置
CN109071074A (zh) * 2016-04-15 2018-12-21 花王株式会社 泡沫吐出装置
CN111185347A (zh) * 2018-11-14 2020-05-22 Geo科技有限公司 定量排放装置
US11304571B2 (en) 2016-04-15 2022-04-19 Kao Corporation Foam discharge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25295U (zh) * 2013-01-10 2014-07-23 日本电产增成株式会社 液剂吐出装置
CN112337751B (zh) * 2019-08-09 2022-02-15 竑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点胶机漏胶的控制方法
CN111632781B (zh) * 2020-06-11 2021-01-08 宁波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级进模的自动喷胶控制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5761A1 (de) * 1993-05-11 1994-11-17 Jonsdorf Maschbau Gmbh Vorrichtung zum Beleimen von Löchern
CN1521793A (zh) * 2003-02-14 2004-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流体排出方法及流体排出装置
CN1806936A (zh) * 2005-01-21 2006-07-26 诺信公司 用于涂覆受控图样的液体的设备和方法
JP2008036619A (ja) * 2006-08-08 2008-02-21 Minoru Nakamura シリンジを用いたエア圧送式液体吐出方法とその装置
CN202199458U (zh) * 2011-08-03 2012-04-25 周国富 新型智能雾化器
CN203725295U (zh) * 2013-01-10 2014-07-23 日本电产增成株式会社 液剂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5761A1 (de) * 1993-05-11 1994-11-17 Jonsdorf Maschbau Gmbh Vorrichtung zum Beleimen von Löchern
CN1521793A (zh) * 2003-02-14 2004-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流体排出方法及流体排出装置
CN1806936A (zh) * 2005-01-21 2006-07-26 诺信公司 用于涂覆受控图样的液体的设备和方法
JP2008036619A (ja) * 2006-08-08 2008-02-21 Minoru Nakamura シリンジを用いたエア圧送式液体吐出方法とその装置
CN202199458U (zh) * 2011-08-03 2012-04-25 周国富 新型智能雾化器
CN203725295U (zh) * 2013-01-10 2014-07-23 日本电产增成株式会社 液剂吐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1467A (zh) * 2015-07-24 2018-04-17 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材料吐出装置
CN107921467B (zh) * 2015-07-24 2021-01-19 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材料吐出装置
CN109071074A (zh) * 2016-04-15 2018-12-21 花王株式会社 泡沫吐出装置
US11304571B2 (en) 2016-04-15 2022-04-19 Kao Corporation Foam discharge device
CN111185347A (zh) * 2018-11-14 2020-05-22 Geo科技有限公司 定量排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25295U (zh) 2014-07-23
CN103920609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25295U (zh) 液剂吐出装置
US20070227227A1 (en) Liquid Dispenser
WO2007092618A3 (en) Fluid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EP2521208B1 (en)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electrolytic solution
MY152228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tal containers
GB0402695D0 (en) A metering pump system
KR20110109968A (ko) 약액 공급 시스템
EP1946190A4 (en) METHOD FOR ASSIGNING A DELAY TIME TO ELECTRONIC DELAYING TECNONATORS
DK1444490T3 (da) Fremgangsmåde og anordning til gravimetrisk dosering af massegods
CA2726079C (en) Solenoid valve
EP2871399A1 (en) Closed loop fluid buffer for a bi-component mixing system mounted for movement with a dispenser
CN107980081B (zh) 用于制造由至少一种气体和至少一种液态的塑料组分构成的混合物的装置
CN101817494A (zh) 用于液体脉冲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JP2014108414A (ja) 液剤吐出装置および液剤吐出方法
CN105555419A (zh) 施涂系统及相应的施涂方法
WO2016073454A3 (en) Compressed gad fill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2636918A (zh) 一种在液晶显示设备中用于涂布蓝胶的治具
Nguon et al.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recision fluid dispensing valve
WO2015025096A3 (fr) Station de remplissage de gaz liquéfié associée à un dispositif de production de gaz liquéfié
JP6075540B2 (ja) 液剤吐出装置および液剤吐出方法
JP4766445B2 (ja) 液状体吐出用バルブ
JPH11244757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2518581B (zh) 测试机油泵限压阀开启压力的气测方法
KR20120028967A (ko) 액체 정량 토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141369A (zh) 一种空间用气体流量控制器流量标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