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8582A - 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8582A
CN103918582A CN201310359278.3A CN201310359278A CN103918582A CN 103918582 A CN103918582 A CN 103918582A CN 201310359278 A CN201310359278 A CN 201310359278A CN 103918582 A CN103918582 A CN 103918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rl
core
matrix
rfid
rfid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92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杰
王翼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8725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22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18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85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5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4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制造珠核的方法,该珠核用于在生产珍珠的软体动物内为珍珠播种,其中珠核容纳了RFID标签。该RFID标签允许对珠核生产者以及牡蛎养殖者和所生产的珍珠进行识别。因此,所生产的珍珠由RFID可识别,从而可以查对由工业团体鉴定的珍珠的等级。

Description

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珍珠生产领域,包括用于播种(seeding)和养殖珍珠的珠核以及珍珠识别。
背景技术
通常地,当外来物体偶然地进入到诸如牡蛎的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内时,就形成天然的珍珠。牡蛎分泌珍珠质包裹该外来物体,以减轻外来物体的存在引起的刺激。如果外来物体不移除,牡蛎会继续分泌包围外来物体的一层又一层的珍珠质,最终形成珍珠。
珍珠质为大约90%的碳酸钙和10%的水以及其它有机物质,且呈现为由彼此完美对准的碳酸钙的微小晶体组成的光滑的、坚硬的晶体物质。这种完美对准给出必要的反射和折射,使得珍珠呈现闪闪发光。
珍珠通过给特定的品质属性划分等级而评级,其由诸如美国宝石研究院(GIA)和欧洲宝石实验室(EGL)的权威组织认证。
相当广泛使用的两种主要的评级体系为:AAA-A体系和A-D体系(塔希提体系)。这两种体系都是基于珍珠的五个品性,也就是光泽、尺寸、形状、颜色和斑点。光泽是指光的反射。珍珠的尺寸以毫米测量。按照期望,珍珠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水滴形、纽扣形或形状不规则的(baroque)。斑点是指在珍珠表面上的印记和空腔。
AAA-A体系按照从AAA到A的级别对珍珠进行评级,其中AAA为最高等级:
AAA:最高品质的珍珠,几乎无瑕疵。表面具有很高的光泽,且至少95%的表面没有缺陷。
AA:表面具有很高的光泽,且至少75%的表面没有缺陷。
A:最低珠宝等级的珍珠。低光泽或超过25%的表面示出缺陷。
没有落入某个类别而是在两者之间的珍珠可以相应地评级,例如为A+和A++。
A-D体系(或塔希提体系)按照从A到D的级别对珍珠进行评级,其中A为最高等级:
A:高光泽和在小于10%的珍珠表面上的仅仅小的瑕疵。
B:高或中光泽。表面在不超过其面积的30%上可以具有可见的瑕疵。
C:中光泽。表面缺陷不超过表面面积的60%。
D:与光泽无关。缺陷不超过其表面的60%。
低于D等级的珍珠在珠宝中使用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销售者倾向以他们自己专设的方式在体系上扩展,诸如通过使用来自评级体系的术语来描述不同于该体系意欲评级的珍珠的品质。一些销售者甚至创建他们自己的等级,诸如“AAAA”,以使其呈现出珍珠超越了最高标准品质。使用这种自己编造的等级可能完全是不诚实的。
这两种评级体系主要关注珍珠的光泽和表面品质,以决定它的等级。但是,珍珠还具有可以对品质做出贡献的其它属性,其在这些体系中没有被考虑。这些品质中的一个是养殖珍珠中的珠核的品质。但是,包括珍珠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大部分人经常忽视珍珠珠核的品质的重要性和它对养殖珍珠的影响。
珠核典型地是人造刺激物,其典型地是小的圆形的贝壳片或珍珠母珠。在被称为“成核”、“移植”或“播种”的过程中,将珠核植入到牡蛎中。具有珠核的牡蛎返回到海里,在此处牡蛎将分泌珍珠质包裹住珠核以生产珍珠,且将在数月后收获以取出养殖珍珠。
已制定的标准要求珍珠珠核由与珍珠具有相同密度的珍珠质物质制成,优选地由珍珠或贝壳材料制成。最为普遍地,珍珠珠核由在1.8bu到6.0bu尺寸范围内的美国密西西比河的蚌壳制成。“bu”是在珍珠产业中使用的用于尺寸的标准,其中1bu=3.03mm。中国的淡水贝壳通常也被接受用作珠核材料。但是,存在由不合标准的珠核养殖的珍珠,这些珍珠具有差的品质和低的价值。不合标准的珠核材料的实例是巨蛤(也称为砗磲)的壳,其分子结构使其非常易碎。由这种易碎的珠核材料养殖的珍珠在给珍珠钻孔用于穿线时通常易于破裂,给所有者造成重大的金钱损失。
珍珠质的厚度也会影响养殖珍珠的品质,尤其影响上文讨论的五个“品性”,并且还决定了珍珠会耐用、坚固以及持续多久。
通常地,天然珍珠中的珍珠质的比例大于养殖珍珠中的珍珠质的比例。毕竟,天然珍珠由接近100%的珍珠质组成,而养殖珍珠由覆盖珠核的珍珠质组成。尽管在1年的周期中可能有大约1500层的珍珠质沉积在珠核上。为了增大养殖珍珠的尺寸,植入牡蛎中的珠核有时甚至大于天然珍珠。普通的消费者可能对此并不知情,且少有或没有办法查看珍珠的内部以确定珠核的尺寸,因此容易受到无德珍珠交易者的欺骗。在一些情况下,甚至珍珠养殖者、珍珠经销商、珠宝商可能也会受到欺骗。
但是,技术人员可以在强光下从视觉上检验珍珠的内部构造,以检查珍珠质的厚度和细小的亚结构。以这种方法,珍珠质以及珍珠的珠核中的任何裂纹、裂缝或污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见。通过在强光下查看珍珠的内部,或通过使用X光射线照相或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也可以区分开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养殖珍珠在珠核周围会显示狭窄的褐色线,而天然珍珠没有生长环。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需要技能训练或者专门设备,普通的消费者几乎不会接触到这些。而且,这些方法不能辨别珠核本身是否由良好品质的珠核材料制成,且当珍珠在钻孔期间裂开时,可能会留给消费者自己承担发现这个问题的风险。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提防买到具有劣质珠核的养殖珍珠,尤其是如果养殖珍珠的光泽和形状看起来很吸引人。
珍珠养殖者可能应该知道什么被用作珠核。但是,现今的大部分珍珠养殖者趋于从珠核的制造商处购买珠核,且他们自己可能忽视实际的珠核品质。
而且,差的珠核品质的一些影响不会立即显露。不稳定的珠核材料可能会渗漏到珍珠的珍珠质中,而影响珍珠的品质,这只有当经过数年珍珠干掉并收缩时才可能显露。
由于例如所讨论的那些原因,期望提出一种对珍珠的品质、珍珠珠核的品质、牡蛎的生长条件或成核技术人员的技术等予以说明的方法。
不应当认为,本专利说明书中的任何信息为公知常识,或有理由预期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优先权日确定或理解上述信息、将上述信息视为相关或以任何方式结合上述信息。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生产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基质,提供第二基质,将RFID(射频识别)标签应用于第二基质的表面上,将第一基质粘合在第二基质的表面上,以及使粘合的第一基质和第二基质成形为用作珠核使用的适当形状。
“成形”可以包括任何切割基质的边缘、抛光、磨砂、刻或使粘合的基质具有用于珍珠在软体动物内养殖的期望的尺寸、形状或纹理的任何其它的方式,并且虽然优选地,但是不必要限制为大体的圆形珠的形状。
有利地,在基质之间封入RFID标签之后使珠核成形比如果先使珠核形成为圆形的珠,然后在圆形的珠核内制造空腔来容纳RFID需要更少的时间、努力和资源。这是因为珠核材料在制造空腔的压力下比在成形或抛光的压力下可能更易于破裂。如果基质在制造空腔时破裂,将不再需要并且可以省掉进一步的使珠核成形的努力。另一方面,如果珠核是圆形的或先成形,且随后的空腔的制造导致珠核破裂,则会浪费所有的使珠核成形的努力。而且,当制造空腔时,未成形且未抛光的基质比圆形的珠核更容易掌握。
将RFID标签应用于第二基质的表面上优选地包括在第二基质的表面中制造空腔以及在空腔内放置RFID标签的步骤。但是,“应用”RFID标签可以包括将RFID标签印刷在第二基质的表面上,或将RFID标签固定到第二基质的任何其它方式。
可选择地,粘合剂是环氧树脂。可替代地,粘合剂可以是与环氧树脂有类似性质的其它粘合剂,包括使RFID防水、不会在珍珠内部分解而反面地影响珍珠的品质、不与珍珠质起反应、在珍珠内钻孔时在机械压力和热压力下不容易破裂或变形中的任何一个。
优选地,空腔制造为使其偏离珠核的中心定位,尤其如果珠核为大体的圆形珠。这有助于确保珠核中的RFID标签位于偏离养殖珍珠的中心处,并降低当珍珠钻通时钻孔通过RFID标签的机会。
可能地,第一基质和第二基质甚至可以由巨蛤的壳制成。由于濒危物种保护,巨蛤的壳通常不用于珍珠珠核,而不使用巨蛤的壳主要是因为壳太易碎而不能形成在珍珠钻通期间能够抵抗破裂的坚固的珠核。但是,因为由巨蛤的壳制成的珠核在颜色上趋于非常白且可以产出美丽明亮的珍珠,因此由巨蛤的壳制成的珠核而养殖的珍珠的视觉特性和品质很好地超越那些具有由传统的淡水贝壳制成的珠核的珍珠。有利地,在巨蛤的壳的基质层之间使用环氧树脂作为粘合剂会帮助缓解巨蛤的壳的易碎特性。换句话说,使用环氧树脂生产用于制造珍珠珠核的贝壳的层压层扩展了可用的珠核材料的选择和范围。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包括保持在两个基质之间的RFID标签的珍珠珠核。使用的珠核可以由RFID标签识别。典型地但不是必须地,基质由相同的材料制成。RFID标签具有唯一识别该RFID标签的信息。从而由珠核可以追踪到珠核制造商,他们能被掌握可对珠核的品质、所生产的珠核的数量等负责。
优选地,至少两个基质由诸如环氧树脂的粘合剂粘合在一起。
优选地,珍珠珠核是圆形的珍珠珠核。
优选地,RFID标签放置在空腔中,该空腔制造在基质中的至少一个中,该空腔偏离基质表面的中心。
可选择地,RFID标签是被动式的。但是,该RFID标签可能是还包括信号增强器的主动式RFID标签。这允许由RFID读取器的更强的检测,并允许得以追踪遗失者或者被窃者。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由容纳用于识别珍珠的RFID标签的珠核养殖的珍珠。该RFID标签允许珍珠由RFID读取器识别。因此,RFID可以与珍珠的证实珍珠的品质和来源的独立记录相匹配。如果珍珠被窃取或者遗失,该珍珠可以由RFID检测或者识别。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识别珍珠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使用RFID读取器检测来自珍珠中的RFID标签的信号,从该信号识别珍珠。
可能地,该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对珍珠的识别确定珍珠的来源。
可能地,该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对珍珠的识别查明珍珠的已划分的等级。
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珍珠识别的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珍珠,每个都容纳有在一个或多个珍珠中的唯一可识别的RFID标签,记录一个或多个珍珠中的每个的等级的登记簿(registry),用于检测在一个或多个珍珠中的每个的内部的RFID标签的一个或多个RFID读取器,其中一个或多个珍珠中的每个都由RFID可识别,以使每个珍珠的等级从寄存器(register)可获取。
珍珠的等级可以是珍珠的五个品性、来源、日期等中的任何一个,且优选地包括指示珍珠珠核的品质、养殖珍珠的牡蛎农场、养殖的年份、牡蛎农场中的水的品质以及对确定珍珠的品质有用的任何其他信息。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产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粉末状的壳,提供RFID标签,以及将粉末状的壳与粘合剂混合以形成容纳RFID标签的珠核。优选地,该方法包括将粉末状的壳和粘合剂滚成容纳RFID标签的珠核。
有利地,该方法允许来自任何壳工序的浪费的壳(尤其是粉末状的壳)回收用作珍珠珠核。该方法避免或减少了切割非圆形的珠核基质的努力以及将珠核成形并抛光为圆形珠的努力。而且,该方法允许前述的不适宜的壳材料(诸如易碎的巨蚌的壳)用作珠核材料。这是因为环氧树脂能够将粉末状的壳坚固地保持在一起,以在养殖珍珠钻通时抵抗珠核的破裂。
术语“包括”以及其语法上的变体具有通过其出现处的上下文来确定的含义。因此,除非上下文指示为限制性的,否则该术语不应解释为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将方便地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可能的设置方式,其中相同的数字指示相同的部分。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是可能的,且因此附图的具体细节不应理解为代替本发明的先前描述的普遍原则。
图1图示了珍珠珠核的生产方法中的第一步骤;
图2图示了图1的珍珠珠核的生产方法的第二步骤;
图3图示了在图2的珍珠珠核的生产方法中使用的RFID标签;
图4图示了图1的珍珠珠核的生产方法的进一步的步骤;
图5图示了图1的珍珠珠核的生产方法的进一步的步骤;
图6图示了图1的珍珠珠核的生产方法的又进一步的步骤;
图6a是根据图1到图6的珍珠珠核的生产方法制造的珍珠珠核的照片;
图6b是图6a的珍珠珠核的解释图;
图6c图示了使用珍珠珠核识别珍珠的系统;
图7图示了珍珠珠核的可替换的生产方法中的第一步骤;以及
图8图示了图7的珍珠珠核的生产方法中的第二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图6示出了用于制造珠核的方法,该珠核用于播种于诸如牡蛎或任何其它适当的贝类动物的软体动物中,以获得养殖珍珠。
用于播种于牡蛎中的珠核由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制备。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由适当的播种材料制成,诸如淡水蛤105的壳。
图2示出了刻入第二基质103的表面内的空腔201。空腔201的深度和面积定尺寸为能够优选地以紧密的方式容纳小的RFID(射频识别)标签301。
RFID是使用诸如射频电磁场的无线非接触系统以从接附到物体的RFID标签获得数据的技术。RFID标签典型地具有唯一的身份,其允许识别所接附的物体。
通常地,RFID标签301包括小的RF发射器和接收器,其由被称为RFID读取器的双向无线电发射器-接收器可检测。RFID读取器发射无线电信号以询问或检测在临近的附近范围之内的任何RFID标签。在附近范围之内的任何这种RFID标签向RFID读取器反射无线电信号以及标签的RFID身份。
RFID标签301可以是被动式的或者主动式的。主动式的RFID标签301具有内置电池,其可以放大对RFID读取器的响应信号,以使信号可以越过更长的距离到达RFID读取器。被动式的RFID标签301较便宜且较小,但是RFID读取器必须相对较近以检测被动式的RFID标签301。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RFID标签301是小的,诸如图3中所图示的由日立化成株式会社(Hitachi Chemical Co.Ltd.)制造的IM5-PK2525型的RFID标签。图3是从日立化成株式会社,http://www.hitachi-chem.co.jp/english/products/ppcm/files/im5_pk2525.pdf获取的,且示出了RFID标签301和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的标签的天线。RFID标签301的具体细节对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不必在本文详细阐述。只是要注意,在本实施例中RFID标签301的尺寸是2.5mm×2.5mm×0.4mm,其允许基质珠核中的空腔201被认为是小的。
图4示出了第二基质103的空腔201周围的表面由适当的粘合剂401遮盖。
图5示出了第一基质101随后放置在第二基质103的表面上的粘合剂401之上,以形成层压结构,图示为层压立方体501的形式。因此,RFID标签301在层压立方体501内放置在第一基质和第二基质之间。粘合剂401、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一起使封入的RFID标签301防水。
粘合剂401优选地是环氧树脂或任何类似的聚合物。在施加和固化时,环氧树脂起到将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以及RFID标签301结合在一起的粘合剂401的作用。环氧树脂是牢固的,并很可能抵抗钻孔的冲击和热而不破裂或分裂开。而且,环氧树脂是稳定的而不轻易退化。
然后,由粘合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形成的层压立方体501按照常规的珍珠珠核的制造方法进行处理和加工。也就是,如果层压立方体501大,则切割层压立方体501的角部以减小层压立方体的尺寸。随后,减小尺寸的层压立方体501然后在研磨盘内由钢和钻石粉抛光,以生产如图6中所图示的大体光滑且圆形的珠601,该研磨盘在行业内以日文名字“enban”而普遍知晓。该圆形的珠可以用作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601。
虽然珠核601不一定是圆形的,但是由于珠核601的圆度和光滑度的程度决定了待生产的珍珠的最终形状,圆形是优选地。
相比于以上步骤,在已经为圆形的且抛光的珠核中制造空腔,然后将RFID标签301嵌入到空腔内并密封该空腔会更困难。如果在制造空腔时已经为圆形的珠核破裂,花费到使珠核成形和抛光的精力和努力都会浪费了。
因此,有利地,在未成形的基质的层之间封入RFID标签301,且仅在基质层压并粘合到一起后对基质进行切割、成形和抛光。而且,对于在基质中制造空腔来说,非圆形的基质能够更容易地保持。另外,层压和抛光的努力可以仅应用于在制造空腔201时不会破裂的基质。
将珠核研磨成圆形的珠而不破坏RFID标签301是对部分人类技术人员的低等技能要求,其不是本实施例的部分。
图6a是根据以上步骤制造的珠核601的照片。几乎不会注意到示出两个基质之间的分隔的线,该两个基质用于将RFID标签封入在珠核601内的。
图6b是示出珠核601的图6a的解释图,珠核601为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的层压品,其成圆形为珠状。
RFID标签301的小尺寸允许珠核601为小的,因此养殖珍珠的尺寸下限很低。由此,养殖珍珠并非必须是大的。
典型地,如果RFID标签301具有2.5mm×2.5mm×0.4mm的尺寸,珠核可以小到0.9bu。可替换地,根据情况需要或情况允许,可以使用其它尺寸的RFID标签301。
粘合剂401防止水渗透到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之间,且当RFID标签301植入到牡蛎内时防止其接触水。这防止了RFID标签301的腐蚀。此外,粘合剂401防止RFID标签301中的材料从珠核601渗漏到包围珠核601而沉积的珍珠质内。在没有适当的粘合剂401的情况下,如果RFID材料渗漏到珍珠质内(甚至在珍珠被购买后的数年),会影响珍珠的品质。
第二基质103中的空腔201的位置优选地更靠近第二基质103的任何一侧表面,且不在第二基质103的表面的中心。这减少了当珍珠形成时RFID标签301位于养殖珍珠的正中间的机会,降低了通过珍珠的中心对珍珠进行钻孔时损坏的可能性。一般来说,由钻孔导致的损坏的可能性随着珠核的尺寸增加而降低(球的体积=4/3pi*r^3)。此外,使RFID标签301位于更靠近珍珠的一侧,由于响应信号需要传输通过珍珠的那侧上的较少的珍珠质,因此增加了RFID信号的可读性。
当珠核601准备好,通过外科手术打开诸如珍珠牡蛎的活的软体动物,并将珠核601嵌入到牡蛎内。外壳手术和切割手术的细节是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且由技能高超的技术人员来执行,在本文不需要描述。牡蛎然后返回到水中经过数月的照料,以养殖珍珠。
一段时间之后,足够的珍珠质包围在珠核601上,以形成可以收获的珍珠。部分地由于所使用的粘合剂401,珠核601能够抵抗钻孔的热和冲击,防止珍珠在钻孔的热和机械压力下破裂开,因此珍珠能够被钻通用于穿线而不会轻易破裂。
养殖珍珠中的RFID标签301能够通过珍珠质的层而响应于来自RFID读取器的探测信号,且容纳RFID标签301的珍珠现在由RFID标签301的唯一身份可识别。
然后可以将珍珠送出由合格人士进行品质检验以及评级。珍珠的等级随后可以记录在与珍珠的RFID一起的寄存器中。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寄存器可以是在线可访问的。
一般而言,珍珠的等级可以基于诸如上述五个品性的常规的珍珠特性。但是,如果期望,珍珠的等级可以包括对牡蛎的生长条件、饲养水的品质、饲养牡蛎以及留下珍珠生长的准确周期、使用的珠核的品质和类型、珍珠质的厚度等的描述。
图6c图示了在养殖珍珠605投放到市场后,现在珍珠的任何交易者可以如何使用适当的RFID读取器603在604检测养殖珍珠605的身份,并且在登记簿或数据库607中查找养殖珍珠605的已建立的等级,包括养殖珍珠605以及珍珠珠核601的品质和来源。
RFID读取器603便宜并且可广泛使用,任何珠宝商可以容易地使用,以读取养殖珍珠605中的RFID标签301。这允许交易者和消费者都容易地识别珍珠605及其品质,而不需要专门仪器查看珍珠605的内部。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可替换实施例。将诸如美国密西西比河的蚌壳材料的壳材料701研磨成粉末703。壳粉末703与诸如环氧树脂的适当的粘结剂或粘合剂混合,形成为容纳RFID标签803的珠核珠801而示出在图8中。技术人员理解环氧树脂需要固化。该方法避免了研磨层压的珠核表面以使其变成圆形的需要。而且,该方法允许使用巨蛤的壳或其它的易碎壳,只要粘合剂401能够确保珍珠珠核良好地粘结以使其在珍珠钻通期间不容易破裂。粘合剂401确保珠内部的RFID标签803防水。而且,粘合剂401的使用防止RFID材料渗漏到珍珠质内,并且在容纳层压珠核的牡蛎浸没在水中时还防止RFID标签803腐蚀。
珍珠养殖者和消费者经常忽视珍珠珠核601对养殖珍珠605的品质的影响。现在,这可以由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如所描述的RFID可识别的珍珠珠核以及RFID可识别的珍珠将允许珍珠珠核的制造商被追踪到,针对珍珠珠核的品质,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养殖珍珠的品质,将责任加于制造商。以这种方式,该实施例允许珍珠牡蛎养殖者识别可疑的或不合标准的制造商。
而且,养殖者本身也可以通过他所购买或使用的核601被追踪到。
因为本实施例可能允许消费者从数据库607检索关于珍珠605的品质的客观信息,并降低消费者受到欺骗的可能性,因此消费者将尤其受益。
RFID还可以允许珍珠为安全原因被追踪到,诸如在盗窃事件中或在国家的海关处。
相应地,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生产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601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基质101,提供第二基质103,将RFID(射频识别)标签应用于第二基质103的表面上,将第一基质101粘合到第二基质103的表面上,以及使粘合的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成形为用作珠核601的适当形状。
而且,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用于珍珠识别的系统,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珍珠605,每个都容纳有在一个或多个珍珠605中的唯一可识别的RFID标签301,珍珠605的等级的登记簿记录607,用于检测珍珠605内部的RFID标签的RFID读取器603,从而可以识别珍珠605,并且可以在寄存器607中查找珍珠605的等级。
而且,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一种生产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601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粉末状的壳703,提供RFID标签301,将粉末状的壳703与粘合剂401混合,将粉末状的壳703和粘合剂401滚成容纳RFID标签301的珠核。
而且,已描述了包括粘合在一起以封入RFID标签301的至少两个基质的珍珠珠核。
虽然在前述描述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设计、构造或操作的细节方面做出多种改变或变型。
例如,虽然RFID标签描述为植入到在第二基质103中制造的空腔201内,但RFID标签可以替代地印刷在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中的任何一个的表面上且夹在两者之间。在此种情况下,不需要在基质的任何一个中制造空腔。
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可以由用于引起牡蛎中珍珠质分泌的任何适当的材料制成。但是优选地,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由珍珠母或破碎的珍珠片制成。第一基质101和第二基质103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或每个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虽然实施例中提到的是牡蛎作为生产珍珠质的生物,但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意欲包括能够分泌珍珠质的其它类型和种类的软体动物和贝类动物,包括淡水或海水牡蛎。
虽然提到用于珍珠珠核的贝壳是从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淡水蚌获取的,但技术人员理解可以使用诸如中国淡水壳的其它贝壳,或者,只要当珍珠钻通时粘合剂401将基质保持在一起甚至可以使用巨蛤的壳。
虽然已描述了珍珠,其容纳根据实施例制造的RFID珠核,但是通过特定实施例之外的方法制造的包含RFID可识别的珠核的珍珠也意欲包括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生产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基质;
提供第二基质;
将RFID标签应用于所述第二基质的表面上;
将所述第一基质粘合到所述第二基质的所述表面上;以及
使粘合的所述第一基质和所述第二基质成形为用作所述珠核的适当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的方法,其中将所述RFID标签应用于所述第二基质的所述表面上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基质的表面中制造空腔;以及
将RFID标签放置在所述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的方法,其中所述空腔制造为使得所述空腔偏离所述珠核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的方法,其中所述粘合剂是环氧树脂。
5.一种珍珠珠核,其包括保持在两个基质之间的RFID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珍珠珠核,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基质由环氧树脂粘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珍珠珠核,其为圆形的珍珠珠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珍珠珠核,其中所述RFID标签位于空腔中,所述空腔制造在所述基质中的一个中,所述空腔偏离所述珍珠珠核的中心。
9.一种养殖珍珠,其使用容纳用于识别所述珍珠的RFID标签的珠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养殖珍珠,其中所述珠核是层压珠核,所述层压珠核包括粘合在一起的至少两个基质,且所述RFID位于所述两个基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养殖珍珠,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基质由环氧树脂粘合。
12.一种识别珍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RFID读取器检测来自珍珠内部的RFID标签的信号;
从所述信号识别所述珍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识别珍珠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对所述珍珠的所述识别鉴定所述珍珠的等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识别珍珠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识别确定用于养殖所述珍珠的珍珠珠核的来源。
15.一种用于珍珠识别的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珍珠,每个都容纳唯一可识别的RFID标签;
登记簿,其记录所述一个或多个珍珠中的每个的等级;
一个或多个RFID读取器,用于检测所述一个或多个珍珠中的每个内部的所述RFID标签;其中
所述一个或多个珍珠中的每个由RFID可识别,以使每个珍珠的等级从所述寄存器可获取。
16.一种生产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粉末状的壳;
提供RFID标签;
将所述粉末状的壳与粘合剂混合;
将所述粉末状的壳和粘合剂滚成容纳所述RFID标签的珠核。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产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的方法,其中所述粘合剂是环氧树脂。
18.一种生产用于养殖珍珠的珠核的方法,其基本上如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或如附图中所图示的。
19.一种珍珠珠核,其基本上如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或如附图中所图示的。
CN201310359278.3A 2013-01-10 2013-08-16 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及其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39185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2531.9A CN106922582B (zh) 2013-01-10 2013-08-16 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HK13100449 2013-01-10
HK13100449.2 2013-01-1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2531.9A Division CN106922582B (zh) 2013-01-10 2013-08-16 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8582A true CN103918582A (zh) 2014-07-16

Family

ID=510139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9278.3A Pending CN103918582A (zh) 2013-01-10 2013-08-16 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及其生产方法
CN201610872531.9A Active CN106922582B (zh) 2013-01-10 2013-08-16 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及其生产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2531.9A Active CN106922582B (zh) 2013-01-10 2013-08-16 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3189026U (zh)
CN (2) CN103918582A (zh)
AU (1) AU2013203092B2 (zh)
FR (1) FR3000641B1 (zh)
PH (1) PH12013000369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7797A (zh) * 2017-05-19 2017-09-26 云士康(深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电子标签的珍珠的养殖方法
CN114910121A (zh) * 2022-04-08 2022-08-16 广西诸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珍珠溯源识别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5615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碳酸钙粉末刺激培育海水微型天然珍珠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4796A (zh) * 2010-11-10 2011-03-16 谢绍河 用河蚌内脏囊植核培育大珍珠的养殖方法
CN101991588A (zh) * 2010-09-08 2011-03-30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一种马氏珠母贝育珠的小片与珠核匹配处理液
CN102204516A (zh) * 2011-03-21 2011-10-05 清华大学 一种内嵌rfid标签识别技术
CN102246715A (zh) * 2011-04-29 2011-11-23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夜荧光珍珠贝的培育方法
CN102356755A (zh) * 2010-06-02 2012-02-2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 一种培育海水珍珠的自体细胞小片制作工具钳
CN102487848A (zh) * 2011-11-16 2012-06-13 广东海洋大学 养殖有核珍珠的强制留核方法及其所用的固核器
CN102731021A (zh) * 2012-07-06 2012-10-17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人造珍珠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6015A (zh) * 1986-09-08 1988-03-16 湖南省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 全包被大型珍珠软组织外形成法
US20100005835A1 (en) * 2008-07-10 2010-01-14 Johnson Sr Raymond Keith Pearl containing cremated remains
US8068028B2 (en) * 2008-09-26 2011-11-2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Encapsulated RFID device for flexible, non-planar or curvilinear surfaces
JP2012120465A (ja) * 2010-12-07 2012-06-28 Mika Yuzawa 養殖真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6755A (zh) * 2010-06-02 2012-02-2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 一种培育海水珍珠的自体细胞小片制作工具钳
CN101991588A (zh) * 2010-09-08 2011-03-30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一种马氏珠母贝育珠的小片与珠核匹配处理液
CN101984796A (zh) * 2010-11-10 2011-03-16 谢绍河 用河蚌内脏囊植核培育大珍珠的养殖方法
CN102204516A (zh) * 2011-03-21 2011-10-05 清华大学 一种内嵌rfid标签识别技术
CN102246715A (zh) * 2011-04-29 2011-11-23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夜荧光珍珠贝的培育方法
CN102487848A (zh) * 2011-11-16 2012-06-13 广东海洋大学 养殖有核珍珠的强制留核方法及其所用的固核器
CN102731021A (zh) * 2012-07-06 2012-10-17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人造珍珠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7797A (zh) * 2017-05-19 2017-09-26 云士康(深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电子标签的珍珠的养殖方法
CN114910121A (zh) * 2022-04-08 2022-08-16 广西诸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珍珠溯源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4910121B (zh) * 2022-04-08 2024-04-26 广西诸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珍珠溯源识别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3203092B2 (en) 2014-11-27
AU2013203092A1 (en) 2014-07-24
PH12013000369A1 (en) 2015-06-22
CN106922582B (zh) 2019-12-10
FR3000641B1 (fr) 2016-07-01
CN106922582A (zh) 2017-07-07
JP3189026U (ja) 2014-02-20
PH12013000369B1 (en) 2015-06-22
FR3000641A1 (fr) 2014-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7631B2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and tracing gems by marking jewelry bearing or supporting the gems and jewelry so marked
Ruiz-Rubio et al.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method and culture period on quality of half-pearls (‘mabé’) from the winged pearl oyster Pteria sterna, Gould, 1851
CN102204516B (zh) 一种内嵌rfid标签识别技术
US6649009B1 (en) Process for placing one faceted stone inside a larger faceted stone to form a single jewelry stone
CN103918582A (zh) 用于珍珠养殖的珠核及其生产方法
JP2007074906A (ja) Icタグ付き貝類、貝類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icタグ取付け方法
Ferse et al. Examining the use of mass transplantation of brooding and spawning corals to support natural coral recruitment in Sulawesi/Indonesia
CN101677522A (zh) 增强耳环
Wilmsen Ostrich eggshells and their beads
Smith et al. Pacific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 established in Scotland
Shih et al.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fiddler crabs (Brachyura: Ocypodidae: Uca) from China, with new records from Hainan Isla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N202142086U (zh) 一次性防伪 rfid 电子标签
CN202093538U (zh) 一种带有内,外赋码信息层的产品包装物
Hänni et al. Tracing cultured pearls from farm to consumer: A review of potential methods and solutions
JP2012120465A (ja) 養殖真珠
JP5208929B2 (ja) 真珠核、真珠、及び、真珠核の製造方法
CN203192310U (zh) 一次性防转移防伪电子标签
CN106448435A (zh) 防伪商标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03720142A (zh) 一种含有人体骨灰的珍珠及其培育方法
CN201177919Y (zh) 一种水表电子标签
Urbanek Color-b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the reintroduced Eastern Migratory Whooping Crane Population
CN203659042U (zh) 电力多业务应用电子标签
CN207264414U (zh) 珍珠探测结构
Simard et al. Utilization of marine taxa within an artisanal shellcraft sector of the Indo-Pacific region
Chakraborty Glass Beads of Eastern India (Early Historic Peri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20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