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7403A - 具有可通过连接器可拆除地连接的导电轨的接触线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通过连接器可拆除地连接的导电轨的接触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7403A
CN103917403A CN201280054529.0A CN201280054529A CN103917403A CN 103917403 A CN103917403 A CN 103917403A CN 201280054529 A CN201280054529 A CN 201280054529A CN 103917403 A CN103917403 A CN 103917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element
bolt
conductor
hole
conductor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45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7403B (zh
Inventor
托马斯·林德瑙
沃尔夫冈·克雷布斯
赖因哈德·比尔哥特
克劳斯·克莱蒙斯·内格
凯乌·埃克鲁特
托马斯·克罗普克
格哈德·兰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filed Critical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917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7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30Power rails
    • B60M1/34Power rails in slotted conduits
    • B60M1/346J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5Details, e.g. end pieces or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6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tip of scr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线(14),具有可利用连接器(1)来可拆除地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连续的导电轨(2、3)、借助第一螺栓(15a)可拆除地固定在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上的第一接收件(4)、借助第二螺栓(15b)可拆除地固定在第二导电轨(3)的第二端部(3a)上的第二接收件(5)以及连接件(6),通过连接件(6)可在工作状态下将第一接收件(4)和第二接收件(5)可拆除地相互连接。为了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至少两个相互对齐的且通过连接器(1)可拆卸地相连接的导电轨(2,3)的接触线(14)提出:在工作状态下,除了第一螺栓(15a)以外连接件(6)还通过第三螺栓(16a)固定在第一接收件(4)上,并且除了第二螺栓(15b)以外还通过第四螺栓(16b)固定在第二接收件(5)上。

Description

具有可通过连接器可拆除地连接的导电轨的接触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线,其具有可通过连接器彼此连接的至少两个连续的导电轨(busbar)、借助第一螺栓可拆除地固定在第一导电轨的第一端部上的第一接收件、借助第二螺栓可拆除地固定在第二导电轨的第二端部上的第二接收件以及连接件,通过该连接件可在工作状态下将第一接收件和第二接收件可拆除地相互连接。
背景技术
德国专利文献DE198 07 792C2中公知了一种机械地和电气地连接导电轨的装置,这些导电轨彼此对齐定向并布置在用于移动集电车的接触线的内部。该装置包括待连接的导电轨和各一个用于连接两个导电轨的两个端部的连接器。每个连接器均包括两个C形接收件,这两个接收件分别限定出一个接收腔。在工作状态下,导电轨的每个端部均插入到接收腔之一中。为了将导电轨和接收件或将接收件机械地以及电气地相互连接,分别借助螺栓将接收件夹紧在导电轨的端部上并且还借助螺母通过U形连接件将其相互连接。连接件为此在与第一接收件相连接的第一端部处具有引导螺栓穿过且以夹紧方式将螺母抵靠在其区域中的第一孔。连接片的第二端部具有漏斗形开口。为将连接件与第二接收件相连接,将带有已拧上的螺母的已经部分旋入第二接收件中的第二螺栓的螺栓杆插入到漏斗形开口中并拧紧该螺母,由此使得螺母置于连接片的上表面上。通过上述机械连接还可在与两个接收件相连接的导电轨之间形成电气连接。由于无论是导电轨的机械连接还是电气连接均通过接收件和连接件来实现,所以这两种部件均由带有适当的机械强度的导电材料构成。
专利文献US3 609 254中描述了用于两个连续的导电轨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两个接收件,这些接收件通过数个螺栓结构相互拉紧且由此夹紧在两个导电轨上。
在实用新型文献DE75 07 091描述了一种用于固定两个相互电绝缘的连续的导电轨的装置。这种固定基于导电轨所插入的合成材料型材来实现,其中,在导电轨的相对的端部之间布置有将导电轨相互间隔的绝缘块。该装置包括两个固定件,在其上分别拧紧有用来固定相应的导电轨的固定板。通过两个分别由螺钉和螺母构成的旋拧结构将固定件拧紧在连接件上且由此相互连接。
专利文献US4 016 961中公知了一体式构造的导电轨的悬挂装置。该悬挂装置包括两个悬挂件,通过它们可以将导电轨悬挂在支撑件上。此时导电轨由支撑型材所容纳,该支撑型材由绝缘体包裹。在支撑型材上拧紧有两个悬挂件,这两个悬挂件同时拧紧在支撑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接触线,该导电轨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对齐且可通过连接器可拆卸地相互连接的导电轨。
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接触线来实现该目的。
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9中给出了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接触线,其具有可利用连接器可拆除地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连续的导电轨、借助第一螺栓可拆除地固定在第一导电轨的第一端部上的第一接收件、借助第二螺栓可拆除地固定在第二导电轨的第二端部上的第二接收件以及连接件,通过该连接件可在工作状态下将第一接收件和第二接收件可拆除地相互连接,该接触线基于以下事实来实现:在工作状态下,除了第一螺栓以外连接件还通过第三螺栓固定在第一接收件上,并且除了第二螺栓以外还通过第四螺栓固定在第二接收件上。使用两个作用分离的螺栓因此尤其有利于无错误装配和拆卸。与现有技术所描述的、在其中仅仅设有一个带有螺母、既用于将接收件固定在导电轨上又用于将接收件固定在连接件上的螺栓的方案不同,在本发明中可以安全地从两个接收件拆除连接件,而不会产生同时意外地将接收件从导电轨中拆除的危险。
一种结构简单的设计基于以下事实来实现:第一和第二螺栓是无螺栓头的螺纹销钉,而第三和第四螺栓具有螺栓头。
对于一种有利且结构紧凑的设计,规定:第一接收件包括C形的、带有两个对置且彼此间隔的第一支撑件的第一接收腔,第一导轨的第一端部在工作状态下插入到该第一接收腔中并且夹紧地进行支撑,而第二接收件包括C形的、带有两个对置且彼此间隔的第二支撑件的第二接收腔,第二导电轨的第二端部在工作状态下插入到该第二接收腔中且夹紧地进行支撑。
另外可以如下方式改进上述构造简单的结构,即,第一和第三螺栓分别与第一接收件的孔的螺纹相啮合,而第二和第四螺栓分别与第二接收件的孔的螺纹相啮合。
对于良好地实现接触线的安装或拆除而言,有利的是:基本上相互间隔且沿着导电轨的纵方向地将第一接收件的孔布置在第一接收件的第一连接片中以及将第二接收件的孔布置在第二接收件的连接片中。
接触线的装配和拆卸基于以下事实得以进一步改进,即,在工作状态下,对于第一螺栓而言,第一接收件的第一孔与连接件的第一孔相互对齐,对于第三螺栓而言,第一接收件的第二孔与连接件的第二孔相互对齐,对于第二螺栓而言,第二接收件的第一孔与连接件的连接开口相互对齐,对于第四螺栓而言,第二接收件的第二孔与连接件的连接开口相互对齐,并且第一和第二螺栓可穿过相应的孔或连接开口。
另一个优点在于:第一导电轨和第一接收件借助第一螺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成第一连接单元,而第二导电轨和第二接收件借助第二螺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成第二连接单元。
另外应用作用分离的螺栓有可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在工作状态下,除了第一接收件以及除了第二接收件以外,连接件分别通过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与第一导电轨和第二导电轨电连接,其中,第一导电件具有比第一接收件更小的电阻率且第二导电件具有比第二接收件更小的电阻率。由此,在工作状态下,无论是用于连接导电轨和连接件的接收件和固定装置还是用于传输电流或电压的导电件均在导电轨、导电件和连接件之间形成直接的电连接。
在一种构造简单的设计中,由此规定:第一导电件作为第一连接单元的部分与第一接收件共同借助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导电轨上,且第二导电件作为第二连接单元的部分与第二接收件共同借助第二螺栓固定在第二导电轨上。
附图说明
下面将借助说明书来更为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接触线的接触线型材的视图;
图2示出了在预安装状态下带有连接器的接触线的两个导电轨的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导电轨的纵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导电轨沿第一横截面A-A的视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图3的导电轨沿第二横截面B-B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接触线14的接触线型材13的视图,该接触线型材沿着纵向L延伸,具有C形截面且向下方敞开。在接触线型材13的内腔13a中,未示出的移动式集电车可沿着纵向L且沿着接触线型材13运行。为了能够向集电车供应电能或电控制信号,在接触线型材13的内腔13a中总共布置有七条接触线14,在图1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了其中的四条。
为了固定接触线14,在接触线型材13的内腔13a中设置有七个袋状部分,它们沿着内腔13a的圆周分布,相互平行且彼此间隔地布置。同样沿着纵向L延伸的袋状部分被构造成C形(沿横截面方向观察),并且分别以袋口指向内腔13a的方向。接触线14沿着纵向L插入到袋状部分中,其中每个袋状部分均容纳接触线14并且通过各个袋口保证通过集电车实现电接触。
与需要被桥接的距离相应地连续布置多个带有接触线14的接触线型材13,并根据需要匹配它们的长度。随后,第一接触线型材13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轨2与第二接触线型材13的第二导电轨3在工作状态下彼此中心对齐,并通过连接器1在上述导电轨的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a、3a处进行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在连接器1的区域中,从纵向L上看,接触线型材13是敞开的且可通过两个可沿纵向移动的护罩13b闭锁。护罩由此包围着接触线型材13的外周,并且另外构成了用于容纳连接器1的顶罩状的加宽部或增高部,它们分别被布置在接触线14的区域内。通过借助连接器1而连接的接触线14间接地实现数个接触线型材13的机械连接。
为了连接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和第二导电轨3的第二端部3a,连接器1包括分别为C形的第一接收件4、第二接收件5以及U形的连接件6。第一接收件4通过借助不具有螺栓头且还公知为螺纹销或固定螺钉的第一螺栓15a(参见图3)的第一螺纹连接与U形的第一导电件7共同夹紧在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上且连接成第一连接单元11。通过相同的方式,第二接收件5通过借助同样被设计成固定螺钉且不具有螺栓头的第二螺栓15b的螺纹连接与U形的第二导电件8共同夹紧在第二导电轨3的朝向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的第二端部3a上并且连接成第二连接单元12。术语“连接单元11、12”由此也分别被理解为在没有第一或第二导电件7、8的情况下第一或第二接收件4、5与第一或第二导电轨2、3的连接。在工作状态下,通过第三和第四螺纹连接,连接器1的连接件6借助第三螺栓16a既可以机械地又可以电气地与第一连接单元11相连接,且借助第四螺栓16b与第二连接单元12机械地和电气地连接,并由此同时将第一导电轨2与第二导电轨3连接。两个螺栓16a、16b均具有螺栓头。但也可以想到使得连接件6与第一接收件4可拆卸地连接或将接收件4成形为单件,其中,连接件6在上述情况下由此成为接收件4的组成部分。
在图2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在预安装状态下的带有两个导电轨2、3和连接器1的接触线14的视图。第一导电轨2具有薄的、矩形的截面而第二导电轨3具有T形的且相对于第一导电轨2更厚的截面。示出导电轨2、3的这种不同的截面仅仅是为了展示出连接单元11、12针对不同的导电轨2、3的匹配性。在这种预安装状态下,已经形成了第一连接单元11和第二连接单元12,且第一连接单元11通过第三螺栓16a与连接件6相连接。第一连接单元11和第二连接单元12以几乎相同的方式构造或制造,且其区别仅在于不同的导电轨截面以及中间件9,中间件9额外地配备在第一连接单元11中并用作稳定件,该中间件同样成形为导电轨形,即细长且平坦的形状。因此,下文的叙述限制于第一连接单元11,但也相应地适用于第二连接单元12的基本结构和制造。
为了将第一导电件7与第一接收件4共同固定在第一导电轨2上从而制造第一连接单元11,第一接收件4被构造成C形。第一接收件4的C形形状限制出第一接收腔4d(参见图4),该接收腔由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接收边4a和第二接收边4b构成。接收边4a、4b彼此平行地布置且通过第一连接片4c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片4c相对于接收边4a、4b以直角定向(参见图3和图4)。在第一接收边4a和第二接收边4b的背离第一连接片4c的端部上大概以直角,优选地以85度的角连接第一支撑件4e。第一支撑件4e由此与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大概平行地彼此靠拢,且构成了背离第一连接片4c指向的第一开口4f(还参见图4和图5)。除了通过第一开口4f,还通过第二开口4j以及第三开口4k(还参见图3和图5)进入第一接收腔4d,这些开口构造在第一接收件4的彼此相对的且分别沿纵向L指向的端部上。两个开口4j、4k由第一连接片4c、接收边4a、4b以及第一支撑件4e形成。
第一连接片4c在纵向方向L上具有小于第一和第二接收边4a、4b的长度并且由此在第三开口4k处构成凹进的平台。基于第一连接片4c的相对于接收边4a、4b和第一支撑件4e的这个平台,第一接收件4的包围着第三开口4k的端部在纵向方向上观看具有一个不平坦的端面。在第一接收件4的相互对置的端部上反而构造有一个平坦的端面,该端面包围着第二开口4j。
另外,两个相互间隔且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接收臂4l、4m从第一连接片4c处开始延伸,它们形成了用于容纳第一导电件7的上方第二导电臂7b的槽(参见图3和图4)。具体地,接收臂4l、4m朝向背离第一连接片4c的方向延伸,并与接收边4a、4b相反地且平行地延伸。接收臂4l、4m之间的距离小于接收边4a、4b之间的距离,由此在第一连接片4c的区域内构造出台阶状第一凸肩区域4i。
另外,在第一连接片4c中具有用于第一螺栓15a的第一孔4g和用于第三螺栓16a的第二孔4h。在纵向L上观察时,孔4g、4h彼此间隔且与接收边4a、4b以及接收腔4l、4m的距离相关地布置在第一连接片4c的中间(仍参见图3)。
在两个接收件4、5中分别额外地设有用于止动机构的被构造成销钉17的第一固定装置的贯通的第一销钉孔4n或第二销钉孔5n,销钉孔水平地穿过接收臂4l、4m、5l、5m并穿过连接片4c、5c的上方区域穿过连接片4c、5c延伸(仍参见图3)。销钉孔4n、5n分别被布置在第一孔4g、5g的背离连接片4c、5c的面上。另外,销钉孔4n、5n既横向于纵向L又横向于接收臂4l、4m、5l、5m和孔4g、4h、5g、5h延伸。
为产生工作状态,可将用于下文所述止动机构的销17插入到销孔4n、5n中,换言之,将第一和第二连接单元11、12连接至连接件6。销钉17以其端部沿着销钉孔4n、5n的方向侧面地从接收腔4l、4m、5l、5m伸出。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销钉17被插入到第二接收件5的第二销钉孔5n中,而被连接件6覆盖的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销钉孔4n中没有销钉17。将第一固定装置或销钉17以单件形式整合到接收件4、5中或另外设置在相应的连接单元11、12上同样是可能的。
导电件7包括第一连接片7c(参见图3),在其端部上分别直角地连接有第一导电臂7a和第二导电臂7b(具有第一孔7f和第二孔7g)。在根据图2、图3和图4沿纵向L的定向中,导电臂7a、7b相较于接收边4a、4b的相应尺寸具有相同的长度。由此,当孔7f、7g与孔4g、4h的位置对齐地布置时,在下文所描述的方式中借助第一螺栓将第一导电件7与第一接收件4以及第一导电轨2相连接是可能的。换言之,当第二导电臂7b和第一接收件4相互齐平地定位时,孔4g、7f和孔4h、7g分别彼此同心地放置。
为了形成第一连接单元11,带有第一导电臂7a的第一导电件7穿过第三开口4k插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即,在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在其上构成平台的端部处插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连接片7c在不平坦端面的凹进区域内贴靠在第一连接片4c上,并且第一导电件7的第二导电臂7b被布置在第一接收腔4d之外且在第一和第二接收臂4l、4m之间的第一连接片4c上方。第二导电臂7b和第一连接片4c不发生接触。换言之,导电臂7a、7b之间的距离使得导电臂7a、7b能够包围连接片4c或在导电臂7a、7b之间的第一内侧面7d的区域内能够以微小的空隙容纳第一连接片4c(参见图3和图4)。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穿过与第三开口4k相对的第二开口4j且在第一导电臂7a的下方插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
正如图2所示的那样,同样可以额外地将中间件9与第一导电轨2共同插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该中间件位于第一导电臂7a和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之间。即便第二导电臂7b由于第一导电轨2的小厚度而覆在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上且在第一接收腔4d中却保有妨碍夹紧作用的位于第一导电体7的第一导电臂7a的外表面7e和第一导电轨2之间的自由空间时,通过插入相应的中间件9能够在第一导电轨2上实现夹紧。根据第一导电轨2的各种尺寸,可以与第一接收件4相关地通过使用相应的中间件9或不同尺寸的第一导电件7,尤其是不同尺寸的导电臂7a、7b来调整这种自由空间。
由于第二导电轨3的截面较厚,由此在此处所示的同一个实施例中并没有为导电轨配置中间件9,但原则上当然可以使用中间件。在连接器1的区域内中间件9还对薄的导电轨2、3起到稳固作用。但在各种情况下都需要通过利用测定的第一导电件7来保证第二导电臂7b的第一外表面7e在第一接收件4的接收腔4l、4m之间背离第一连接片4c向外伸出,从而能够接触到连接件6(参见图4和图5)。
第一导电轨2、第一导电件7和可能存在的中间件9以如下方式插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即,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以第一下表面2b放置在第一支撑件4e上并且此时它的第一上表面2c平面地贴靠在第一导电臂7a的第一外表面7e或中间件9上(仍参见图4)。根据这种方式能够实现从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上表面2c直接到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外表面7e或相应地通过中间件9间接地到第一导电件7的电流或电压传输。
为了将第一接收件4连同第一导电件7和可能设有的中间件9夹紧在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上,第一螺栓15a被旋入设置在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中的第一孔4g的螺纹中(参见图3)。正如前面已经阐述的那样,设置在第二导电臂7b中的第一孔7f在此以如下方式定向,即,当导电件7以最大可能的程度伸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时,该孔7f与齐平地布置在该第一接收腔上的第一连接片4c中的相应的第一孔4g同心地定向。由此,两个第一孔4g、7f相叠加地放置并且第一螺栓15a穿过第二导电臂7b中的第一孔7f进入。
继续旋入第一螺栓15a,直到第一螺栓15a沿着第一接收件4e的方向从第一连接片4c的第一孔4g中部分地伸出,并由此支撑在第一导电臂7a上的第一内表面7d上。通过施加足够大的力矩或相应的夹紧力,第一导电体7、中间件9以及支撑在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支撑件4e上的第一导电轨2第一端部2a夹紧地与第一接收件4相连接。
为了在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和第一导电件7或其第一外表面7e之间实现与尽可能大的电流相应的大的接触面,将需要进行连接的第一端部2a尽可能深地插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无论如何仅仅以如此程度进行插入,即,使该端部不穿过第三开口4k在第一接收腔4d的相对的端部处重新从该接收腔4d中伸出。由此优选的是:与第一连接片7c的第一外表面7e以及接收边4a、4b和第一支撑件4a的相应的端面齐平地布置第一端部2a的端面。
在预安装状态下,也就是在形成的第一连接单元11中,导电臂7a、7b与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平行地定向(仍参见图4)。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连接片7c在这个布置中相对于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成直角地定向并且以第一内表面7d贴靠在凹进的平台上或位于第一连接片4c上。为此如此地测定第一连接片7c,即,第一导电体7的第一连接片7c的第一外表面7e对端面的不平坦进行补偿,其中,第一外表面7e和接收边4a、4b以及第一接收件4e的相应的端面的区域位于一个平面内。另外,以如下方式构造导电臂7a、7b,即,它们的从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连接片7c向外指向的端部齐平地被第一接收件4的相对的平坦的端面封闭。尤其是第一导电臂7a由此无法从第一接收腔4d中伸出。
以何种顺序将用于形成第一连接单元11的第一轨道2、可能存在的中间件9和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导电臂7a插入到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接收腔4d中原则上并不重要。但优选的是:首先将第一导电臂7a插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通过预先将第一螺栓15a旋入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的第一孔4g中且使第一螺栓15a还部分地从第一孔4g中向上伸出能够确保第一导电件7不会从第一接收腔4d中掉出。
在随后插入第一导电轨2和可能存在的中间件9之后便通过后续的旋入或拧紧第一螺栓15a在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上实质上固定夹紧第一导电件7且由此也固定夹紧第一接收件4,从而形成第一连接单元11。
正如上方已实施的那样,通过相同的方式形成同样在图2中示出的第二连接单元12,但在此处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没有中间件9。
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U形的连接件6,该连接件在所示出的预安装状态下已经借助第三螺栓16a与第一连接单元11相连接且为了随后实现工作状态而还要与第二连接单元12相连接。
连接件6包括长形的第一连接片6c,在其沿着纵向L延伸的面上连接有第一连接边6a和第二连接边6b(仍参见图4)。连接边6a、6b在第一部分6j中以第一连接端6d为出发点彼此平行地且相对于第一连接片6c成直角地延伸并且它们此时如此地相互间隔,即,在它们之间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同时布置在连接片之上且布置在第一接收件4的接收臂4l、4m之间的第一导电件7的第二导电臂7b连同接收臂4l、4m也能够容纳在其中。连接边6a、6b具有各一个背离第一连接片6c指向的底面6n。
为了将连接件6夹紧在第一连接单元11上,后者插在连接边6a、6b之间。插入方式为:沿着纵向L观察时,将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端6d与第一连接单元11的第一导电轨2从中伸出的那个端部齐平地布置。连接边6a、6b的底面6n此时几乎放置在第一接收件4的、分别在第一连接片4c、接收边4a、4b和接收臂4l、4m之间的过渡区域中构成并且大概构成直角的台阶或平台状的凸肩区域4i中。与此相反,连接件6仅仅以其第一连接片6c支撑在布置在第一接收件4的接收臂4l、4m之间的导电臂7b上。由此连接边6a、6b的外表面也与接收边4a、4b的外表面大概处在一个平面内。
另外,在被分配给第一连接单元11的第一连接片6c的第一连接端6d的区域内设有第一孔6f和第二孔6g(参见图3)。以如下方式布置孔6f、6g,即,它们在被以前述方式与第一连接单元11推挤到一起之后,它们在第一导电件的孔7f、7g以及第一接收件4的孔4g、4h的上方同心地设置。由此,一方面在工作状态下也允许第一螺栓15a进入。另一方面,第三螺栓16a能够穿过连接件6的第二孔6g且穿过第一导电件7的第二孔7g插入并且旋入第一接收件4的第二孔4h的螺纹中。通过旋拧第三螺栓16a直至它的螺栓头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在第一连接片6c的上表面上,以及通过相应地拧紧第三螺栓16a,第一连接单元11被夹紧在连接件6上。此时,可以额外地使用普遍公知的连接工具,例如,布置在第三螺栓16a的螺栓头和连接片6c之间的垫片。
在第二连接端6e的区域内,连接边6a、6b彼此并不平行地延伸,而是关于连接件6的纵向中轴线彼此略微向外叉开。此时,第一连接片6c是分叉的且构成了漏斗状的连接开口6h,该漏斗状的连接开口以第二连接端6e的端侧的边缘为出发点沿着第一连接端6d的方向逐渐变细并且从第一部分6j的过渡部分起构成了长孔状的区域。长孔状区域的末端与第二连接端6e的端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大概等同于部分地旋入到重叠地设置的孔5h、8g(参见图3)中的第四螺栓16b与第二接收件5的位于第二开口5j的区域内的端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另外,与第一部分6j的区域相比,连接边6a、6b的底面6n在三个其他的、分别为线性的部分6k、6l和6m中具有不同的部段。以第一连接端6d为出发点,底面6n在第一部分6j中与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片6c基本上平行地延伸。在第二连接端6e的区域内,第一部分6j上连接有第二和第三部分6k、6l,这两个部分在各个连接边6a、6b中构成了被构造成止动机构的第二固定装置的凹槽6i,其中,第二部分6k朝向连接片6c的方向延伸而第三部分6l则背离连接片6c延伸。换言之,第二部分6k的底面6n指向第二连接端6e的方向,而第三部分6l的底面6n指向第一连接端6d的方向。第二和第三部分6k、6l在此构成了优选地在60°和120°之间且优选为90°的角α(参见图3)。另外,第二和第三部分6k、6l之间的底面6n构成了第一半径R1,该第一半径大概相应于销钉17的半径且等于1.5mm至2mm,优选为1.6mm,并且朝向连接片6c的方向弯曲。凹槽6i在两个连接边6a、6b中朝向连接片6c的方向平行且成楔形地延伸。
在与第三部分6l相连接的情况下,底面6n的部段经过第二半径R2逐渐过渡到第四部分6m。第二半径R2在此背离连接片6c地弯曲且等于0.8mm至1.2mm,优选为1mm。第四部分6m正如第二部分6k那样朝向连接片6c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四部分6m的底面6n指向第二连接端6e的方向。第四部分6m在此构成了底面6n的末端,该末端随后逐渐过渡成连接件6的第二连接端6e的指向纵向L的端面。
为了将连接件6与第二连接单元12相连接,利用已经部分地旋入第二接收件5中并由此在其螺栓头和第二接收件5之间构造出空隙S的第四螺栓16b的螺栓杆,第二连接单元12沿着纵向方向L插入到漏斗状连接开口6h中,直至进入到长孔状区域中为止。此时,第四螺栓16b的螺栓头被布置在连接片6c的背离连接边6a、6b的上表面上,而第二连接单元12被布置在连接边6a、6b之间的连接片6c下方。
连接开口6h以及之前所描述的连接边6a、6b的底面6n在三个部分6k、6l和6m中的部段且尤其是凹槽6i,通过与固定在第二销钉孔5n中的销钉17共同作用而构成了用于预安装状态的止动机构。由此,由于在叉开的连接边6a、6b之间在漏斗状的连接开口6h的区域内首先插入了第四螺栓16b的螺杆,在此范围内简化了第二连接单元12在连接边6a、6b之间的插入。然后,连接单元11、12沿着纵向L相对移动,其中,连接片6c的漏斗状连接开口6h以及长孔状区域均充当第四螺栓16b的螺栓杆的一种类型的引导件。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连接边6a、6b以底面6n的第四部分6m与侧面地从第二连接单元12的第二接收件5的两个接收臂5l、5m中伸出的销钉17的末端相遇。在进一步插入的过程中,销钉17以其末端首先沿着第四部分6m的底面6n滑动,经过具有第二半径R2的区域且随后沿着第三部分6l滑到凹槽6i中。销钉17的末端容易超出连接边6a、6b的外表面伸出,由此确保底面6n平面地且以整个宽度贴靠或支撑在销钉17的末端上。
以如下方式彼此调整销钉孔4n、5n或固定在其中的销钉17的位置以及凹槽6i的结构,即,在连接片6c和第二连接单元12的第二导电件8的第二导电臂8b之间进行位移之后-与第一连接单元11和连接件6的连接片6c的连接类似-形成了机械的或电气的接触,并且此时预安装状态下的销钉17的末端静置在凹槽6i中的连接位置中。另外在工作状态下,也就是说在最终拧紧第四螺栓16b之后仍保留该连接位置。
在这个连接位置中,销钉17的末端在由底面6n的成角α的第二和第三部分6k、6l所形成的凹槽6i中保持稳定的平衡位置。通过第三和第四部分6l、6m以及第二半径R2的区域,底面6n因此形成钩状定位锁,该定位锁在没有拧紧第四螺栓16b的情况下防止连接单元12反向于滑动方向自行从连接件6中滑出。后期要通过施加相应的力才能将第二连接单元12和连接件6相互分开,尤其是令销钉17沿着第三部分6l并经过半径R2从平衡位置中移动出来。当然,当销钉孔4n、5n中没有销钉17时,也可以利用连接件6来实现连接单元11、12之间的连接。
一旦第二连接单元12完全穿过漏斗状连接开口6h插入直至到达相连接的长孔形区域的末端而进入之前所描述的连接位置时,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和第二导电轨3的第二端部3a,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连接片7c和第二导电件8的第一连接片8c,以及接收边4a、4b、5a、5b和支撑件4e、5e的相应的端侧面以彼此贴合的方式邻接。这种贴合布置可设计成与端面接触或无接触。也就是说,为实现功能可靠的连接-尤其是导电轨2、3的电连接-在上述端面之间并不强制要求形成物理的或电气的导电性接触。由于通过连接件6的导电连接,这些端面在工作状态下由此也沿着纵向L彼此间隔地固定。
随后通过拧紧第四螺栓16b,该螺栓的螺栓头或可能设有的垫片将放置在第一连接片6c的上表面上并由此支撑在连接片6c上。然而,与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凸肩区域4i类似,连接边6a、6b的底面6n同样没有放置在类似构造的第二接收件5的第二凸肩区域5i上。根据与第一连接单元11的第一螺栓15相似的方式,第二螺栓15b在工作状态下也穿过漏斗状连接开口6h以及叠加地设置的第二孔5h、8g。
图3示出了图2中接触线14沿着相对于纵向L垂直定向的中间纵向平面的纵截面视图。尤其可以很好地看出:上文中已经描述过的带有中间件9的第一连接单元11与以同样方式构造的但没有中间件9的第二连接单元12通过销钉17处于预安装状态下。与第一连接单元11相关的叙述相应地也适用于第二连接单元12。
示出了第一导电件7,该第一导电件利用第一导电臂7a插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并因此在接收臂7a、7b之间容纳有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还可以看出第一连接片4c的凹进平台或第一接收件4的不平坦端面。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连接片7c的第一内表面7d贴靠在该接收件上。另外,清楚地示出了连接单元11、12的立方形或棱柱形简化外形。尤其通过与接收边4a、4b的沿着纵向L观看的端面齐平地布置沿着纵向L观看的导电臂7a、7b的端部,第一连接片7c的第一外表面以及第一导电轨2a的第一端部2a来实现上述外形。
另外,图3还示出了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中的孔4g、4h的位置,第一导电件7的第二导电臂7b中的孔7f、7g的位置,以及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片6c中的孔6f、6g和漏斗状的连接开口6h的位置,这些位置全部沿着纵向L布置。还示出了第一螺栓15a,该第一螺栓旋入到第一连接片4c中并由此将第一接收件4、中间件9和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导电臂7a夹紧在位于它们下方的插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的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上。第一导电轨2在此放置在第一支撑件4e上,该支撑件大概垂直地,但优选地与中间纵向平面成85°地延伸。在图3中示出了连接第一或第二接收件4、5的第一接收边4a、5a上的支撑件4e和5e。
图3还示出了连接件6借助第三螺栓16a夹紧在第一连接单元11上。与第二连接单元12相关地另外可知:与第一螺栓15a相比,第二螺栓15b由于第二导电轨较厚而旋入孔5g的深度较小并且在夹紧第二导电轨3时几乎不会从孔5g中伸入到接收腔5d中。第四螺栓16b已经部分地旋入第二连接单元12或第二接收件5的第一连接片5c的第二孔5h中。在该预安装状态下,第四螺栓16b的暴露在第二导电臂8b上方的螺栓杆沿着纵向L插入到连接件6的连接开口6h中,并且为了最终在导电轨2、3之间形成连接而被拧紧。
图3中还示出了插入到销钉孔5n中的销钉17以及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边6a的底面6n中的四个部分6j至6m以及尤其还有凹槽6i。尤其可以良好地看出半径R1和R2以及由第二和第三部分6k、6l所构成的角α。同样还示出了在其中并没有插入销钉的销钉孔4n。
在图4中示出了根据图3的第一截面A-A中的第一导电轨2的视图。第一截面A-A在中间穿过第二孔6g、7g、4h以及旋入其中的将连接件6固定在第一连接单元11上的螺栓16a延伸。在此,连接边6a、6b放置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凸肩区域4i上,但仅仅是几乎以其底面6n放置在其上。另外可以很好地看出第一连接单元11的分层结构。该连接单元由相互平面地组装在一起且彼此平行地对齐地插入到第一接收腔4d并被该接收腔容纳的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中间件9、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导电臂7a,以及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和布置在其之上的第一导电件的第二导电臂7b构成。此时可以很好地看出与接收边4a、4b相反地远离连接片4c延伸的接收臂4l、4m,在这两个接收臂之间以如下方式布置第二导电臂7b,即,一方面其外表面7e超出接收臂4l、4m向外伸出且另一方面在其内表面7d和连接片4c之间保留有自由空间。
另外,图4示出了第一螺栓15a,该螺栓从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孔4g中向外伸出且伸入到第一接收腔4d中,并且如上所描述促使第一导电臂7a,中间件9和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沿着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支撑件4e的方向压紧并且通过以这种方式施加的夹紧力实现并确保第一连接单元11的牢固组合。在此以如下方式测定导电臂7a、7b,尤其是其第一内表面7d之间的距离,即,在它们之间可以容纳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
图4所示的视图另外以类似的方式示出了沿第二开口4j的方向观察第一连接端6d时的外观图,但第三螺栓16a-与图5中示图相比-不可视或仅仅能看见其螺栓头。除了第一导电轨2和可能存在的中间件9以外,图4的截面图在其余方面均与全部齐平地布置的,也就是说全部都位于平行于界面A-A延伸的平面中的接收边4a、4b、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和第一支撑件4e、连接件6的连接边6a、6b和第一连接片6c、以及第一导电件7的导电臂7a、7b的沿着纵向方向L指向的端面产生的外观视图相对应。但此外,在相应的外观视图中还可以看到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连接片7c的内表面7e的一部分,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连接片7c在第三开口4k的区域以该内表面内贴靠在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上。
在图5中示出了第一导电轨2根据图3的第二截面B-B中的视图,其中,仅仅在截面中示出了利用第三螺栓16a固定在第一连接单元11上的连接件6。另外,示出了以第一导电臂7a经过第三开口4k插入到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接收腔4d中的第一导电件7的第一连接片7c的第一外表面7e。第一外表面7e,接收边4a、4b、第一支撑件4e、中间件9以及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的从截面或图示面向外指的端面均如此齐平地布置,即,它们位于一个平行于截面延伸的平面内。
根据图4和图5的上述叙述在没有中间件9的情况下相应地适用于第二连接单元12。
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工作状态,其中一条接触线14的第一导电轨2和第二导电轨3通过连接器1既机械地又电气地彼此相连。为通过连接器1实现电气连接,由此要求除了导电轨2、3本身以外,至少第一导电件7、第二导电件8以及连接件6和可能存在的中间件9分别由高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例如,铜合金或其他金属合金。在原则上需要使用不同的导电材料时,优选地由相同的材料或至少由具有相同的电导率或电阻的材料制成所谓的导电部分。
第一接收件4和第二接收件5主要设置用于将导电轨2、3机械连接或紧固至连接件6,并且由此由带有相应合适的机械强度的材料构成。由于通过使用导电件7、8在导电轨2、3之间已经充分有效地形成了电连接,所以原则上接收件4、5也由电绝缘材料或由与导电件7、8相比具有较小传导性的材料构成。
由此原则上使接收件4、5和导电件7、8功能分开是可能的,并且由此随之能够利用以下方式将导电轨2、3与连接件6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分离开,即,以电绝缘的材料构成接收件4、5且由此令其仅承担机械功能,而与之相反地通过额外地设置的导电件7、8来实现电连接。
C形地构造的接收件4、5另外使得固定在接收件4、5的边4a、4b、5a、5b之间的导电轨2、3在连接器1的区域中即使是在工作状态下也可以通过第一开口4f、5f进入。由此,沿着接触线14行走的集电车能够在其整个长度上-也就是连接器1的区域中-电气地接触导电轨2、3(也参见图1,4和5)。
当然也可以与图1至图5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不同地不将导电件7、8构造成U形。相反,可以考虑多种多样的形状,只要这种形状能够确保各个导电件7、8在工作状态下既与相应地相关导电轨2、3又与连接件6电连接即可。就此点而言,导电件7、8也无需被构造成刚性的U形件。还可以考虑柔韧地或弯曲地构造大约为U形的结构或其他明智的形状设计。在此,导电件7、8作为带状网形物尤其可以由相应地导电材料构成。以这种方式构造的柔韧的导电件7以与之前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导电臂7a、7b、8a、8b类似的方式与导电轨2、3、接收件4、5以及连接件6夹紧地且电气地连接。
与没有相应的导电件7、8的连接器1相比,为了提高电流负载能力通过相应的导电件7、8,尤其是以并联电路形式构造或通过可选的实施方式构造的导电件7、8来实现接收件4、5与连接件的连接肯定是可能的。否则通过接收件4、5来连接导电轨2、3和连接件6可能在电流负载能力方面产生根据此方式可避开或消除的瓶颈。
附图标记列表
1 连接器
2 第一导电轨
2a 第一端部
2b 第一下表面
2c 第一上表面
3 第二导电轨
3a 第二端部
3b 第二下表面
3c 第二上表面
4 第一接收件
4a 第一接收边
4b 第二接收边
4c 第一连接片
4d 第一接收腔
4e 第一支撑件
4f 第一开口
4g 第一孔
4h 第二孔
4i 第一凸肩区域
4j 第二开口
4k 第三开口
4l 第一接收臂
4m 第二接收臂
4n 第一销钉孔
5 第二接收件
5a 第一接收边
5b 第二接收边
5c 第一连接片
5d 第二接收腔
5e 第二支撑件
5g 第一开口
5h 第二孔
5i 第二凸肩区域
5j 第二开口
5k 第三开口
5l 第一接收臂
5m 第二接收臂
5n 第二销钉孔
6 连接件
6a 第一连接边
6b 第二连接边
6c 第一连接片
6d 第一连接端
6e 第二连接端
6f 第一孔
6g 第二孔
6h 连接开口
6i 凹槽
6j 第一部分
6k 第二部分
6l 第三部分
6m 第四部分
6n 底面
7 第一导电件
7a 第一导电臂
7b 第二导电臂
7c 第一连接片
7d 第一内表面
7e 第一外表面
7f 第一孔
7g 第二孔
8 第二导电件
8a 第一导电臂
8b 第二导电臂
8c 第一连接片
8d 第二内表面
7e 第二外表面
8f 第一孔
8g 第二孔
9 中间件
11 第一连接单元
12 第二连接单元
13 接触线型材
13a 内腔
13b 护罩
14 接触线
15a 第一螺栓
15b 第二螺栓
16a 第三螺栓
16b 第四螺栓
17 销钉
α 角
L 纵向
R1 第一半径
R2 第二半径
S 空隙

Claims (9)

1.一种接触线(14),具有可利用连接器(1)可拆除地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连续的导电轨(2、3)、借助第一螺栓(15a)可拆除地固定在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上的第一接收件(4)、借助第二螺栓(15b)可拆除地固定在第二导电轨(3)的第二端部(3a)上的第二接收件(5)以及连接件(6),通过所述连接件(6)可在工作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接收件(4)和所述第二接收件(5)可拆除地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状态下,除了所述第一螺栓(15a)以外,所述连接件(6)还通过第三螺栓(16a)固定在所述第一接收件(4)上,并且除了所述第二螺栓(15b)以外,所述连接件(6)还通过第四螺栓(16b)固定在所述第二接收件(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线(14),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螺栓(15a,15b)是无螺栓头的螺纹销钉,而第三和第四螺栓(16a,16b)具有螺栓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线(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件(4)包括C形的、带有两个对置且彼此间隔的第一支撑件(4e)的第一接收腔(4d),所述第一导电轨(2)的第一端部(2a)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插入到所述第一接收腔中并且夹紧地进行支撑,且所述第二接收件(5)包括C形的、带有两个对置且彼此间隔的第二支撑件(5e)的第二接收腔(5d),所述第二导电轨(3)的第二端部(3a)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插入到所述第二接收腔中且夹紧地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线(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三螺栓(15a,16a)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件(4)的孔(4g,4h)的螺纹相啮合,且所述第二和第四螺栓(5g,5h)分别与所述第二接收件(5)的孔(5g,5h)的螺纹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线(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件(4)的孔(4g,4h)和所述第二接收件(5)的孔(5g,5h)基本上相互间隔且沿着所述导电轨(2,3)的纵方向(L)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连接片(4c)中和所述第二接收件(5)的连接片(5c)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线(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下,对于所述第一螺栓(15a)而言,所述第一接收件(4)的第一孔(4g)与所述连接件(6)的第一孔(6f)相互对齐,对于所述第三螺栓(16a)而言,所述第一接收件(4)的第二孔(4h)与所述连接件(6)的第二孔(6g)相互对齐,对于所述第二螺栓(15b)而言,所述第二接收件(5)的第一孔(5g)与所述连接件(6)的连接开口(6h)相互对齐,对于所述第四螺栓(16b)而言,所述第二接收件(5)的第二孔(5h)与所述连接件(6)的连接开口(6h)相互对齐,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螺栓(15a,15b)可穿过相应的孔(4g,6f,5h)或所述连接开口(6h)。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线(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轨(2)和所述第一接收件(4)借助所述第一螺栓(15a)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成第一连接单元(11),且所述第二导电轨(3)和所述第二接收件(5)借助所述第二螺栓(15b)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成第二连接单元(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线(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下,除了所述第一接收件(4)以及除了所述第二接收件(5)以外,所述连接件(6)通过第一导电件(7)和第二导电件(8)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轨(2)和所述第二导电轨(3)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件(7)具有比所述第一接收件(4)更小的电阻率且所述第二导电件(8)具有比所述第二接收件(5)更小的电阻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线(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7)作为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1)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接收件(4)共同借助所述第一螺栓(15a)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轨(2)上,且所述第二导电件(8)作为所述第二连接单元(12)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接收件(5)共同借助所述第二螺栓(15b)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电轨(3)上。
CN201280054529.0A 2011-09-16 2012-09-12 具有可通过连接器可拆除地连接的导电轨的接触线 Active CN103917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53726A DE102011053726A1 (de) 2011-09-16 2011-09-16 Schleifleitung mit über einen Verbinder lösbar verbindbaren Stromschienen
DE102011053726.0 2011-09-16
PCT/EP2012/067854 WO2013037834A2 (de) 2011-09-16 2012-09-12 Schleifleitung mit über einen verbinder lösbar verbindbaren stromschien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7403A true CN103917403A (zh) 2014-07-09
CN103917403B CN103917403B (zh) 2016-04-06

Family

ID=46829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4529.0A Active CN103917403B (zh) 2011-09-16 2012-09-12 具有可通过连接器可拆除地连接的导电轨的接触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755851B1 (zh)
CN (1) CN103917403B (zh)
BR (1) BR112014006342B1 (zh)
DE (1) DE102011053726A1 (zh)
ES (1) ES2621166T3 (zh)
WO (1) WO201303783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9479A (zh) * 2015-03-30 2016-11-23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接线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1499A (en) * 1956-08-01 1960-11-22 Porter Co Inc H K Enclosed conductor system
US4106599A (en) * 1977-08-29 1978-08-15 Howell Alleyne C Jun Electrification rail and joint construction
DE4141799A1 (de) * 1991-12-18 1993-07-01 Vahle Paul Kg Stromschienenverbinder
CA2307917A1 (en) * 1999-05-11 2000-11-11 Richard Chadbourn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440580A (zh) * 2000-04-28 2003-09-03 西门子公司 母线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50709C (de) 1935-11-26 1945-01-26 Waermeschutzwagen, insbesondere fuer die Eisenbahn
US3609254A (en) * 1969-12-12 1971-09-28 Porter Co Inc H K Current conductor splice joint
FR2264412B1 (zh) * 1974-03-11 1978-07-07 Chadefaud Sa
US4016961A (en) * 1975-08-08 1977-04-12 Howell Alleyne C Jun Rail construction for rail-type electrification systems
DE19807792C2 (de) * 1998-02-19 2000-01-27 Mannesmann Ag Verbinder für zwei aufeinanderfolgende Schleifleitungsteilstück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1499A (en) * 1956-08-01 1960-11-22 Porter Co Inc H K Enclosed conductor system
US4106599A (en) * 1977-08-29 1978-08-15 Howell Alleyne C Jun Electrification rail and joint construction
DE4141799A1 (de) * 1991-12-18 1993-07-01 Vahle Paul Kg Stromschienenverbinder
CA2307917A1 (en) * 1999-05-11 2000-11-11 Richard Chadbourn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440580A (zh) * 2000-04-28 2003-09-03 西门子公司 母线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9479A (zh) * 2015-03-30 2016-11-23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接线板
CN106159479B (zh) * 2015-03-30 2019-08-20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接线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7403B (zh) 2016-04-06
ES2621166T3 (es) 2017-07-03
WO2013037834A3 (de) 2013-12-05
DE102011053726A1 (de) 2013-03-21
BR112014006342A2 (pt) 2017-04-11
EP2755851A2 (de) 2014-07-23
WO2013037834A2 (de) 2013-03-21
EP2755851B1 (de) 2017-02-01
BR112014006342B1 (pt)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3532B (zh) 连接转接器
US7862389B2 (en) Terminal block with U-shaped conducting part for connecting electric wires
US8922037B2 (en) Wind energy system having busbars
CN103872500B (zh) 一种连接器
CN103378520B (zh) 汇流排
CN104638590A (zh) 用于电流汇流排的支承装置
WO2010084429A1 (en) Connector for core and stranded cable
CN107534244A (zh) 模块化插拔连接器
CN106663905B (zh) 馈电条
CN207651682U (zh) 用于电子外壳的电气的接线端子
CN212366253U (zh) 绝缘穿刺连接器
CN103781657B (zh) 带有可通过连接器可拆除地连接的导电轨的接触线及其装配方法
CN101908433B (zh) 真空开关的保险丝安装结构
CN103917403A (zh) 具有可通过连接器可拆除地连接的导电轨的接触线
CN101375477A (zh) 用于电气装置的电流导体,特别是用于中电压电气设备的汇流条导体
CN103930304A (zh) 带有可通过连接器可拆除地连接的导电轨的接触线
CN107851909A (zh) 防御外物损坏的能自由平移的电连接装置
US5890918A (en) Low voltage current supply device
KR20080103810A (ko) 부스바 커넥터 및 상기 부스바 커넥터를 이용하는 분전반
US6227884B1 (en) Carrying device, conductor rail and coupling device
CN210536246U (zh) 一种半封闭式控制小母线连接支架
US20020094729A1 (en) Transformer stud connector
CN201584723U (zh) 分支接线箱陶瓷绝缘模块
CN207559215U (zh) 一种高压电缆线路及开关柜的搭火装置
CN201910509U (zh) 变容节封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01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Applicant after: TEREX MHPS GmbH

Address before: Victor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Patentee after: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Address before: Dusseldorf

Patentee before: TEREX MHPS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30

Address after: Finland Xu Wenkai

Patentee after: TEREX MHPS GmbH

Address before: Dusseldorf

Patentee before: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