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9781B - 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09781B CN103909781B CN201310004479.1A CN201310004479A CN103909781B CN 103909781 B CN103909781 B CN 103909781B CN 201310004479 A CN201310004479 A CN 201310004479A CN 103909781 B CN103909781 B CN 1039097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spoke
- perforation
- adaptor union
- knock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步骤包括:选择一轮圈:轮圈外周环设一组胎槽,轮圈内缘与组胎槽之间设有一空心的管道,轮圈内缘环设数个穿孔及数个定位孔,穿孔及定位孔与管道相通;组合管接头及组装棒:取一管接头及一组装棒,管接头设有一第一组端及一第二组端,组装棒一端为倒勾部;安装管接头至定位孔:依序将管接头的第二及第一组端穿过穿孔至管道,接着操作组装棒使管接头的第二组端穿出定位孔后,管接头倒扣定位孔定位;组设一幅条:幅条一端组设于花毂,另一端穿入管接头的第二组端;完成组装:转动管接头螺离组装棒并螺进幅条,最后将组装棒由管道内通过穿孔抽离轮圈。本发明达到简易且快速装拆幅条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应用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方便使用者快速拆、组幅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环保意识抬头,自行车以其无须耗油、无污染、兼具代步及运动休闲的优点,广受大众的喜爱。全球掀起一股自行车风潮,相关业者不断地改良自行车,以提供骑士方便且舒适骑乘的自行车。
自行车轮圈分为两种型态,有内胎式轮圈及无内胎轮圈,无内胎轮圈即是直接以外胎结合轮圈,其轮圈整体重量比有内胎式轮圈轻,且少了内胎及外胎于轮圈滚动时所造成的摩擦和压缩内胎的阻力,降低轮圈的转动阻力。另外,由于无内胎轮圈直接用厚层的外胎密闭空气,可避免因为轮圈受外力作用重击而造成蛇咬爆胎的情况发生。无内胎轮圈以其形变范围大、抓地力佳、泄气慢等诸多优点,深得众多骑士的喜爱。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280926号『无内胎的轮圈辐丝的组合结构』,一种无内胎的轮圈辐丝的组合结构,其包含辐丝一端以螺结的接头与轮圈内侧壁结合的结构中,配合一套件设有一大于轮圈内侧壁穿孔的挡缘,套件另端则形成有卡结段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套件为呈薄片状的套体,卡结段为一等距剖设数纵向割线的双层内折套叠而成,使套件外径小于轮圈穿孔而形成一具裕度空间,接头一端凸设略小于轮圈穿孔的大头部;结合接头的套件穿入轮圈穿孔后可借由薄片提供迫张变化操作上,达到更省力、迅速化与轮圈穿孔牢固迫结组成,同时利用套件卡结段撑张后,与轮圈穿孔间保留有适当偏摆空间,而使套结的辐丝可灵活调节与轮毂进行组装。
虽然现有技术能达到定位且自行组装的效果,其尚具有下述缺失:
一、连结幅丝及轮圈之间使用过多的组件,因此幅丝与轮圈之间的连结强度较薄弱,若其中一组件耗损可能会影响轮圈的作动情形。
二、接头利用套件限位于穿孔上,而套件借由卡结段向外变形扩张迫抵于穿孔,若卡结段压缩欲度过小,则使用者无法轻易将套件拔离穿孔,但若卡结段压缩欲度过大,该幅丝受向心力的拉动,会不断地将套件往穿孔外拉动,使套件过度收缩而脱离穿孔,影响轮圈的作动威胁到骑士的安全。
是以,针对上述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供使用者方便自行拆组幅丝;加强幅丝与轮圈之间的连结关系,以简易且少量的组件达到稳固结合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步骤包括:
选择一轮圈:该轮圈外周环设一组胎槽,而轮圈内缘与组胎槽之间设有一空心的管道,且轮圈内缘环设数个穿孔及数个定位孔,该穿孔及定位孔与管道相通,且穿孔与定位孔相邻且间距设置;
组合管接头及组装棒:取一管接头及一组装棒,该管接头设有一第一组端及一第二组端,而组装棒一端为倒勾部,将管接头的第一组端螺设组装棒的倒勾部;
安装管接头至定位孔:依序将管接头的第二组端及第一组端穿过穿孔至管道,接着操作组装棒使管接头的第二组端穿出定位孔后,令管接头倒扣定位孔定位;
组设一幅条:幅条一端组设于花毂,另一端穿入管接头的第二组端;
完成组装,转动管接头螺离组装棒并螺进幅条,最后将组装棒由管道内通过穿孔抽离轮圈;
据此,以达到简易且快速装拆幅条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下列技术特征:
·进一步包括一可变形的封塞,该封塞组设且封闭穿孔,于组合管接头及组装棒步骤前将封塞拔离穿孔,并于移除组装棒步骤后再将封塞组设穿孔,以达到封闭穿孔的效果。
·该第一组端与第二组端衔接处设有一抵顶部,该抵顶部的横向截面大于第一组端横向截面及第二组端横向截面;该抵顶部横向截面尺寸大于定位孔,借此该管接头利用抵顶部抵顶于定位孔限位;该穿孔的孔径大于抵顶部横向截面尺寸。
·该幅条组设于花毂的一端组设一圆扣片,该圆扣片扣组于花毂上限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供使用者方便自行拆组幅丝;加强幅丝与轮圈之间的连结关系,以简易且少量的组件达到稳固结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局部立体图。
图3、图4、图5是本发明装设幅条过程的示意图。
图6、图7是装设封塞入穿孔过程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轮圈11组胎槽
12管道13穿孔
14定位孔2管接头
21第一组端22第二组端
23抵顶部3组装棒
31倒勾部4幅条
41圆扣片5花毂
6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关于『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所采用的技术、手部段及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搭配附图详细说明如后,供深入且具体了解本发明目的、构造及特征。
以下是以较佳实施型态说明,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一种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步骤包括:
选择一轮圈:该轮圈1外周环设一组胎槽11,而轮圈1内缘与组胎槽11之间设有一空心的管道12,且轮圈1内缘环设数个穿孔13及数个定位孔14,该穿孔13及定位孔14与管道12相通,且穿孔13与定位孔14相邻且间距设置;
组合管接头及组装棒:取一管接头2及一组装棒3,该管接头2设有一第一组端21及一第二组端22,而组装棒3一端为倒勾部31,将管接头2的第一组端21螺设组装棒3的倒勾部31(管接头2相对倒勾部3正向旋转);
安装管接头至定位孔:依序将管接头2的第二组端22及第一组端21穿过穿孔13至管道12,接着操作组装棒3使管接头2的第二组端22穿出定位孔14后,令管接头2倒扣定位孔14定位(即将组装棒3的自由端由位于轮圈1外侧往轮圈1内侧方向转动);
组设一幅条:幅条4一端组设于花毂5,另一端穿入管接头2的第二组端22;
完成组装:转动管接头2螺离组装棒3并螺进幅条4,最后将组装棒3由管道12内通过穿孔14抽离轮圈1(此处是反向转动管接头2)(前述为本发明主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
据此,本发明具有下述特点:
·使用者可简易且快速的组、拆幅条4于轮圈1上。
·借由旋转管接头2以调整幅条4的张力。
·幅条4与轮圈1之间仅以管接头2作为连接,结构简单且幅条4与管接头2之间的连结强度足够,不会轻易的脱离轮圈1。
·穿孔13与定位孔14是间距且相邻设置,以减少对于轮圈1的结构破坏,借以提升轮圈1的使用寿命。
当欲拆除幅条4时,先将组装棒3的倒勾部31穿过穿孔13至管道12内,并使倒勾部31与管接头2对接至第一组端21处;而后正向旋转管接头2,借以螺套入倒勾部31并螺离幅条4;最后将组装棒3的倒勾部31与管接头2自穿孔13处穿出管道12外,即完成拆除动作(于拆、装过程中可以工具辅助旋转管接头2)。
此外,请参阅图6、图7所示,为了有效封闭穿孔13,避免灰尘及异物自穿孔13落入管道12内,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一可变型的封塞6(封塞6为软性材质,如橡胶),该封塞6组设且封闭穿孔13,于组合管接头及组装棒步骤前将封塞6拔离穿孔13,并于移除组装棒步骤后再将封塞6组设穿孔13,以达到封闭穿孔13的效果。
再者,该第一组端21与第二组端22衔接处设有一抵顶部23,该抵顶部23的横向截面大于第一组端21横向截面及第二组端22横向截面;该抵顶部23横向截面尺寸大于定位孔14,借此该管接头2利用抵顶部23抵顶于定位孔14限位;该穿孔13的孔径大于抵顶部23横向截面尺寸,因此,第一组端21、第二组端22及抵顶部23皆可通过穿孔13。
值得一提的是,该幅条4组设于花毂5的一端组设一圆扣片41,该圆扣片41扣组于花毂5上限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选择一轮圈:该轮圈外周环设一组胎槽,而轮圈内缘与组胎槽之间设有一空心的管道,且轮圈内缘环设数个穿孔及数个定位孔,该穿孔及定位孔与管道相通,且穿孔与定位孔相邻设置;
组合管接头及组装棒:取一管接头及一组装棒,该管接头设有一第一组端及一第二组端,而组装棒一端为倒勾部,将管接头的第一组端螺设组装棒的倒勾部;
安装管接头至定位孔:依序将管接头的第二组端及第一组端穿过穿孔至管道,接着操作组装棒使管接头的第二组端穿出定位孔后,令管接头倒扣定位孔定位;
组设一幅条:幅条一端组设于花毂,另一端穿入管接头的第二组端;
完成组装:转动管接头螺离组装棒并螺进幅条,最后将组装棒由管道内通过穿孔抽离轮圈;
据此,以达到简易且快速装拆幅条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可变形的封塞,该封塞组设且封闭穿孔,于组合管接头及组装棒步骤前将封塞拔离穿孔,并于移除组装棒步骤后再将封塞组设穿孔,以达到封闭穿孔的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端与第二组端衔接处设有一抵顶部,该抵顶部的横向截面大于第一组端横向截面及第二组端横向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部横向截面尺寸大于定位孔,借此该管接头利用抵顺部抵顶于定位孔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孔径大于抵顶部横向截面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孔径大于抵顶部横向截面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幅条组设于花毂的一端组设一圆扣片,该圆扣片扣组于花毂上限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04479.1A CN103909781B (zh) | 2013-01-07 | 2013-01-07 | 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04479.1A CN103909781B (zh) | 2013-01-07 | 2013-01-07 | 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09781A CN103909781A (zh) | 2014-07-09 |
CN103909781B true CN103909781B (zh) | 2016-04-13 |
Family
ID=51035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0447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09781B (zh) | 2013-01-07 | 2013-01-07 | 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0978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71701A (ja) * | 1998-08-31 | 2000-03-07 | Inoac Corp | チューブレスタイヤ用自転車スポークリム車輪 |
JP2003260901A (ja) * | 2002-03-11 | 2003-09-16 | Araya Industrial Co Ltd | チューブレスタイヤ用自転車スポークリム車輪およびニップルの装着方法 |
CN2680484Y (zh) * | 2003-12-24 | 2005-02-23 | 亚猎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斜嵌入栓结的自行车轮圈 |
TWM276707U (en) * | 2005-05-06 | 2005-10-01 | Maxspeed Engineering Inc | Bicycle rim |
-
2013
- 2013-01-07 CN CN201310004479.1A patent/CN1039097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71701A (ja) * | 1998-08-31 | 2000-03-07 | Inoac Corp | チューブレスタイヤ用自転車スポークリム車輪 |
JP2003260901A (ja) * | 2002-03-11 | 2003-09-16 | Araya Industrial Co Ltd | チューブレスタイヤ用自転車スポークリム車輪およびニップルの装着方法 |
CN2680484Y (zh) * | 2003-12-24 | 2005-02-23 | 亚猎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斜嵌入栓结的自行车轮圈 |
TWM276707U (en) * | 2005-05-06 | 2005-10-01 | Maxspeed Engineering Inc | Bicycle ri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09781A (zh) | 2014-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92657B (zh) | 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 | |
TWD143344S (zh) | 輪箍 | |
TWD153521S (zh) | 輪箍 | |
TWD158391S (zh) | 輪箍 | |
ATE517763T1 (de) | Mit speichen versehenes rad für reifen | |
TW200420447A (en) | Bicycle rim | |
CN206306739U (zh) | 免充气轮胎 | |
CN104417251A (zh) | 轮辐可转向的可收叠轮子 | |
CN207120617U (zh) | 一种新型汽车轮毂 | |
CN103909781B (zh) | 无内胎轮圈幅条组装方法 | |
WO2007082762A3 (en) | Spoke wheel for tubeless tires, particularly for motorcycles, and method and machine for its manufacture | |
CN219446626U (zh) | 一种飞翼破风轮圈、自行车车轮及自行车 | |
CN202669395U (zh) | 爆胎后还能滚的轮胎 | |
CN203511154U (zh) | 一种可拆卸式车轮 | |
CN204055140U (zh) | 一种电动童车车轮 | |
CN203543504U (zh) | 一种设有助力机构的车轮装置 | |
CN106626990B (zh) | 一种轮胎自救器 | |
CN202944142U (zh) | 一种设有风孔的凸状轮辐钢圈 | |
CN205185703U (zh) | 自行车轮辋辐条自锁结构 | |
CN202944143U (zh) | 一种设有风孔的凸状轮辐的钢圈 | |
CN204037222U (zh) | 一种车轮辐条编花结构 | |
CN206926461U (zh) | 一种自行车轮圈 | |
CN217259382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自行车车轮 | |
CN103522834B (zh) | 设有助力机构的车轮装置 | |
TW201425074A (zh) | 無內胎輪圈幅條組裝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