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3682A - 透明导体和包括它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明导体和包括它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3682A
CN103903682A CN201310741640.3A CN201310741640A CN103903682A CN 103903682 A CN103903682 A CN 103903682A CN 201310741640 A CN201310741640 A CN 201310741640A CN 103903682 A CN103903682 A CN 103903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formula
transparent conductor
transparent
basal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16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3682B (zh
Inventor
申东明
姜炅求
金度泳
具永权
黄伍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il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eil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222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37156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il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eil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03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3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3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3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9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conductive, e.g. metallic patter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4Optical details, e.g. printed circuits comprising integral opt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04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
    • H05K2201/0108Transpar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2Fillers; Particles; Fibers; Reinforcement materials
    • H05K2201/0203Fillers and particles
    • H05K2201/0242Shape of an individual particle
    • H05K2201/026Nanotubes or nanowi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612Composite web or she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3Coating layer not in excess of 5 mils thick or equivalent
    • Y10T428/264Up to 3 mils
    • Y10T428/2651 mil or l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07Of polycarbonate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透明导体和包括它的装置。所述透明导体包括基底层,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并且呈现导电性的第一涂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当所述基底层、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分别具有R1、R2和R3的折射率时,所述透明导体具有约0.05至约0.20的R1和R2之间的差值(R1-R2),以及约0.01至约0.20的R2和R3之间的差值(R2-R3)。

Description

透明导体和包括它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导体和包括它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透明导体用作包括在显示器装置、柔性显示器等中的触摸屏面板中的电极膜。因此,近年来已经对透明导体进行了积极的研究。透明导体必须具有良好性质例如透明度、表面电阻等,并且还需要柔性用于扩展应用范围,例如柔性显示器。作为透明导体,使用其中氧化铟锡(ITO)膜堆叠在基底膜的两个表面上的膜,所述基底膜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由于ITO膜通过干式沉积沉积在基底膜上,ITO膜是经济的并且呈现优异的透明度。然而,由于ITO的性质,ITO膜具有固有高的电阻并且差的柔性。
最近,开发了其中形成了包括诸如银纳米线等的金属纳米线的导电层的透明导体。该透明导体具有优异的柔性的优点。然而,由于具有仅包括金属纳米线的导电层的透明导体具有高的雾度,所以存在光学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透明导体可包括:基底层;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并且呈现导电性的第一涂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其中,当所述基底层、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分别具有R1、R2和R3的折射率时,所述透明导体具有约0.05至约0.20的R1和R2之间的差值(即,R1-R2),以及约0.01至约0.2的R2和R3之间的差值(即,R2-R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透明导体可包括:基底层;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并且呈现导电性的第一涂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其中所述透明导体具有约0.01%至约1.0%的雾度以及约50Ω/□至约150Ω/□的表面电阻。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装置可包括透明导体。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连同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导体的横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导体的横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导体的横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器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器装置的横截面图;并且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器装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应理解,本发明可以不同方式实施,而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将忽略与本发明的描述无关的元素。在整个说明书中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组件。如本文所使用,参考附图来定义术语例如“上侧面”和“下侧面”。因此,应理解术语“上侧面”可与术语“下侧面”互换使用。如本文所使用,术语“(甲基)丙烯酸酯”可意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导体的横截面。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透明导体100可包括:基底层110;形成在基底层110上并且呈现导电性的第一涂层120;以及形成在第一涂层120上的第二涂层130,其中,当基底层、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分别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具有R1、R2和R3的折射率时,透明导体可具有约0.05至约0.20的R1和R2之间的差值(即,R1-R2),以及约0.01至约0.2的R2和R3之间的差值(即,R2-R3)。如果透明导体具有小于0.05或大于0.20的R1-R2,以及小于0.01或大于0.2的R2-R3,则透明导体具有高的雾度和低的透光率,并且因此可呈现差的光学性能。具体地,透明导体可具有约0.15至约0.20,例如,约0.15、0.16、0.17、0.18、0.19,或0.20的R1-R2,以及约0.01至约0.1,例如,约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或0.1的R2-R3。可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分别测量R1、R2和R3。
在图1中,尽管第一涂层120和第二涂层130分别形成在基底层110的一个表面上,第一涂层120和第二涂层130也可形成在基底层110的两个表面上,而没有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在可见光的范围内,例如,在400nm至700nm波长下,透明导体可呈现透明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透明导体可具有约1.0%或更小,具体地约0.01%至约1.0%的雾度,以及约90%或更大,具体地约90%至约95%的总透光率,其在400nm至700nm波长下使用雾度计进行测量。在该范围内,透明导体可用作透明的导体。
透明导体可具有约150Ω/□或更小,具体地约50Ω/□至约150Ω/□,更具体地约50Ω/□至约100Ω/□的表面电阻,其使用4-点探针测试进行测量。在该范围内,由于低的表面电阻,透明导体可用作触摸面板的电极膜,并且被应用于大面积的触摸面板。
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的堆叠体可以是透明的导电膜或透明电极膜,并且可以用作触摸面板、电子纸或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膜。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的堆叠体具有约0.09μm至约0.3μm,优选约0.1μm至约0.2μm的厚度,但不限于此。在该范围内,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的堆叠体可用作包括柔性触摸面板的触摸面板的透明电极膜。
由于透明导体包括形成在呈现导电性的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其中所述第二涂层是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具有约1.30至约1.50,例如,约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或1.50的低折射率的低折射率层,所以透明导体可具有低的雾度和高的透光率,并且因此呈现改善的光学性能,同时保证了低的表面电阻和高的柔性。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明导体。
基底层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可具有约1.50至约1.70,例如,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或1.70的折射率R1。在该范围内,与包括金属纳米线的第一涂层相比,基底层具有适当的折射率,并且因此可改善透明导体的透明度。
基底层可具有约10μm至约100μm的厚度。在该范围内,透明导体可用作透明电极膜。
基底层可以是延迟膜或非延迟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底层可包括聚碳酸酯膜、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膜、聚烯烃膜、环烯烃聚合物膜、聚砜膜、聚酰亚胺膜、硅酮(silicone)膜、聚苯乙烯膜、聚丙烯酸膜,和聚氯乙烯膜,但不限于此。
基底层可进一步包括堆叠在其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的功能层。功能层可包括硬涂层、防腐蚀层、防眩光涂层、粘附促进剂、低聚物防洗脱层(oligomer elusion preventionlayer)等,但不限于此。
第一涂层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可具有约1.35至约1.70,具体地约1.40至约1.60,例如,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或1.60的折射率R2。在该范围内,由于与第二涂层相比第一涂层具有适当的折射率,所以透明导体可具有低的雾度和高的透光率,并且因此呈现改善的光学性能。
第一涂层可具有约0.1μm至约0.2μm的厚度。在该范围内,透明导体可用作触摸面板的膜。
第一涂层可呈现导电性。具体地,第一涂层可以是包括金属纳米线的导电层,并且更具体地,可包括由金属纳米线形成的导电的纳米线网状物。因此,第一涂层可赋予透明导体导电性。具体地,第一涂层可由包括金属纳米线的第一涂层的组合物形成。
金属纳米线可形成导电的网状物,并且因此赋予第一涂层导电性并提供良好的弯曲性和柔性。
由于纳米线形状,金属纳米线可呈现比金属纳米颗粒更好的分散性。而且,由于颗粒形状和纳米线形状之间的差异,金属纳米线可显著降低第一涂层的表面电阻。
金属纳米线具有超细的线形状,所述超细的线形状具有特定的横截面。具体地,金属纳米线可具有约10至约1,000的横截面的长度(L)与直径(d)的比例(L/d,纵横比)。在该范围内,金属纳米线甚至在纳米线的低密度下也可实现高度导电的网状物,并且使透明导体具有低的表面电阻。具体地,金属纳米线可具有约500至约1,000,更具体地约500至约700的纵横比。
金属纳米线可具有大于约0nm且小于100nm的横截面的直径(d)。在该范围内,金属纳米线可保证高的L/d,从而实现具有高的导电性和低的表面电阻的透明导体。具体地,金属纳米线可具有约30nm至约100nm,更具体地约60nm至约100nm的横截面的直径(d)。
金属纳米线可具有约20μm或更大的长度(L)。在该范围内,金属纳米线可保证高L/d,从而实现具有高的导电性和低的表面电阻的导电膜。具体地,金属纳米线可具有约20μm至约50μm的长度(L)。
金属纳米线可包括由任何金属制备的纳米线。例如,金属纳米线可包括银纳米线、铜纳米线、金纳米线,及其混合物。例如,金属纳米线包括银纳米线或包括银纳米线的混合物。
金属纳米线可通过典型的方法制备,或可以是市售产品。例如,金属纳米线可通过金属盐(例如,硝酸银AgNO3)在多元醇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存在下的还原而制备。可选地,金属纳米线可以是市售产品(例如,ClearOhm Ink.,Cambrios有限公司)。
第一涂层的组合物可进一步包括溶剂以便易于形成涂层并且易于涂布基底膜。溶剂可包括主溶剂和共溶剂。主溶剂可包括水、丙酮等,而共溶剂可包括醇(例如甲醇等)以用于水和丙酮的互溶。
作为外涂层,第二涂层可改善第一涂层对基底膜的粘附性。另外,与现有的透明导体相比,作为低折射率涂层,第二涂层可以使透明导体具有低的雾度和高的透光率,并且因此改善透明导体的光学性能,同时保证了透明导体的优异的电性质和柔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涂层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可具有约1.30至约1.50,例如,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或1.50的折射率R3。在该范围内,第二涂层可降低透明导体的雾度并改善透明导体的透光率。
第二涂层具有约0.05μm至约0.2μm,优选约0.05μm至约0.1μm的厚度。在该范围内,透明导体可用作触摸面板的膜。
第二涂层可由包括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的组合物形成。具体地,第二涂层可由包括以下的组合物形成:(C1)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C2)非氟单体,和(C3)引发剂。
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可降低第二涂层的折射率,并因此使得透明导体具有低的雾度和高的透光率,同时在固化后形成第二涂层的膜。
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可具有约1.30至约1.50的折射率。在该范围内,第二涂层可具有期望的低折射率。
含氟单体可具有约300g/mol至约10,000g/mol,具体地约500g/mol至约1,000g/mol,例如,约500、600、700、800、900,或1,000g/mol的分子量。在该范围内,可形成具有低折射率的第二涂层的均匀的膜并且透明导体可具有低的雾度。
由含氟单体形成的含氟聚合物可具有约10,000g/mol至约20,000g/mol的重均分子量。在该范围内,可形成具有低折射率的第二涂层的均匀的膜并且透明导体可具有低的雾度。
含氟单体可包括在一个分子中具有氟以及至少两个官能团(例如,(甲基)丙烯酸酯基团,或含氟的(甲基)丙烯酸酯基团)的单体。
在由含氟单体形成的含氟聚合物中,氟可以约50重量%(wt%)至约90wt%,例如,约50wt%、60wt%、70wt%,80wt%、或90wt%的量存在。在该范围内,透明导体可呈现降低的雾度和改善的透光率。
含氟单体可以是,例如,具有季戊四醇骨架、双季戊四醇骨架、三羟甲基丙烷骨架、双三羟甲基丙烷骨架、环己基骨架、线性骨架,或其混合物的含氟单体,但不限于此。
具体地,含氟单体可由式1至式19中的任何一个表示:
<式1>
<式2>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62
<式3>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63
<式4>
<式5>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65
<式6>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71
<式7>
<式8>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73
<式9>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74
<式10>
<式11>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81
<式12>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82
<式13>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83
<式14>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84
<式15>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85
<式16>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91
<式17>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092
<式18>
<式19>
(A)n–(B)m
其中A是含氟的C1至C20烃基团;
B是丙烯酸酯基团、甲基丙烯酸酯基团、氟取代的丙烯酸酯基团,或氟取代的甲基丙烯酸酯基团;
n是1至6的整数;并且
m是1至16的整数。
在式19中,“烃基团”可以是烷基或亚烷基。
根据固含量,在第二涂层的组合物中,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可以约2wt%至约95wt%,例如约5wt%至约91wt%,例如约2wt%至约50wt%,例如,约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wt%的量存在。在该范围内,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可提供第二涂层的低折射率,并因此使得透明导体具有低的雾度和高的透光率。
基于100重量份的(C1)+(C2),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可以约2重量份至约95重量份,具体地约5重量份至约95重量份的量存在。在该范围内,第二涂层可形成均匀的膜,并因此使得透明导体呈现低的雾度和改善的透光率。
非氟单体不含氟并且可包括具有固化反应基团,例如,(甲基)丙烯酸酯基团的单官能单体或多官能单体。可通过加热和固化组合物的方法将非氟单体与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聚合-交联,并且因此可形成第二涂层。
非氟单体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可具有约1.30至约1.50,例如,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或1.50的折射率。在该范围内,非氟单体可实现具有足够低的折射率的第二涂层。
非氟单体可具有约250g/mol至约1,000g/mol的分子量。在该范围内,由于非氟单体具有适当数量的官能团,所以第二涂层不会遭受硬度劣化。
例如,非氟单体可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戊(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但不限于此。
根据固含量,在第二涂层的组合物中,非氟单体可以约0.1wt%至约95wt%,具体地约0.2wt%至约40wt%或约8wt%至约92wt%的量存在。在该范围内,第二涂层可保持其外观,并且呈现改善的对基底层的粘附性和物理性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涂层的组合物可包括六官能单体和三官能单体的混合物作为非氟单体。混合物可包括约0.1wt%至约99.9wt%,具体地约0.1wt%至约90wt%的六官能单体,以及约0.1wt%至约99.9wt%,具体地约0.1wt%至约10wt%的三官能单体。在该范围内,透明导体可保证基底层和涂层之间的粘附性,并且可呈现低的雾度和高的透光率。
基于100重量份的(C1)+(C2),非氟单体可以约5重量份至约98重量份,具体地约5重量份至约95重量份的量存在。在该范围内,第二涂层可呈现改善的对基底层的粘附性和物理性能。
引发剂可以是任何引发剂但不限于此,只要引发剂可吸收约150nm至约500nm的吸收波长以呈现光化反应。例如,引发剂可包括膦氧化物引发剂、α-羟基酮引发剂等。具体地,引发剂可包括双-酰基-膦氧化物(BAPO)、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膦氧化物(TPO)、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及其混合物。
根据固含量,在第二涂层的组合物中,引发剂可以约0.1wt%至约10wt%,具体地约0.1wt%至约5wt%的量存在。在该范围内,单体可充分固化,而没有残余的引发剂。
基于100重量份的(C1)+(C2),引发剂可以约0.01重量份至约5重量份,具体地约0.1重量份至约1重量份的量存在。在该范围内,第二涂层的固化的膜可呈现对基底层的粘附性和耐化学性。
第二涂层的组合物可进一步包括中空硅石细颗粒。中空硅石细颗粒可改善第二涂层的强度。可以用含氟树脂对中空硅石细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因此,第二涂层可具有较低的折射率。
根据固含量,基于100重量份的第二涂层的组合物,中空硅石细颗粒可以约0.1重量份至约10重量份的量存在。中空硅石细颗粒可具有约30nm至约60nm的平均粒径。在该范围内,第二涂层可呈现优异的透明度。
可通过典型的方法,使用基底层,第一涂层的组合物,以及第二涂层的组合物来制备透明导体。例如,将第一涂层的组合物涂布在基底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然后干燥并烘烤。接下来,将第二涂层的组合物涂布在第一涂层上,随后干燥、烘烤,并在约500mJ/cm2或更多,优选约500mJ/cm2至约1000mJ/cm2下进行UV固化,从而形成第二涂层。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在基底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优选在基底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导体的横截面图。参考图2,透明导体150可包括:基底层110;形成在基底层110上并且呈现导电性的第一涂层120;以及形成在第一涂层120上的第二涂层130,其中,当基底层110、第一涂层120和第二涂层130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下分别具有R1、R2和R3的折射率时,透明导体可具有约0.05至约0.20的R1和R2之间的差值(即,R1-R2),以及约0.01至约0.2的R2和R3之间的差值(即,R2-R3),并且可将第一涂层120和第二涂层130图案化。在图2中,透明导体150与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以上实施方式的透明导体100相同,区别在于将第一涂层120和第二涂层130两者图案化。
在图2中,尽管仅显示了第一涂层120和第二涂层130形成在基底层110的一个表面上的情况,也可实施第一涂层120和第二涂层130形成在基底层110的两个表面上的情况,而没有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可将第一涂层120和第二涂层130中的每一个图案化,具体地,通过湿法蚀刻等。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导体的横截面图。参考图3,透明导体190可包括:基底层110;形成在基底层110上并且呈现导电性的第一涂层120;以及形成在第一涂层120上的第二涂层130,其中,当基底层110、第一涂层120和第二涂层130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下分别具有R1、R2和R3的折射率时,透明导体可具有约0.05至约0.20的R1和R2之间的差值(即,R1-R2),以及约0.01至约0.2的R2和R3之间的差值(即,R2-R3),并且可将第一涂层120部分图案化以及将第二涂层130完全图案化。在图3中,透明导体190与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导体100相同,区别在于将第一涂层120图案化并且将第二涂层130完全图案化。
可将第一涂层120和第二涂层130中的每一个图案化,具体地,通过湿法蚀刻等。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透明导体,并且具体地包括光学显示器装置(包括触摸屏面板、柔性显示器等)、电子纸、太阳能电池等,但不限于此。
图4至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器装置的横截面。
参考图4,光学显示器装置200可包括:透明电极体230,该透明电极体230包括基底层110、形成在基底层110的上表面上的第一电极255和第二电极260,以及形成在基底层110的下表面上的第三电极265和第四电极265;设置在第一电极255和第二电极260上面的窗口玻璃205;设置在第三电极265和第四电极270下面的第一偏振板235;形成在第一偏振板235的下表面上的彩色滤光片(CF)玻璃240;面板245,该面板245形成在CF玻璃240的下表面上并且包括薄膜晶体管(TFT)玻璃(图4中未显示);以及形成在面板245的下表面上的第二偏振板250。通过使用预定方法(例如,蚀刻等)图案化本发明的透明导体,分别形成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而制备透明电极体230。透明电极体230(具体为第一电极255,第二电极260、第三电极265和第四电极270)可包括外涂层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涂层以呈现改善的光学性能。第一电极255和第二电极260可以是Rx电极和第三电极265和第四电极270可以是Tx电极,或反之亦然。窗口玻璃205在光学显示器装置中起到屏幕显示器的功能并且可由玻璃材料制备。第一偏振板235和第二偏振板250赋予光学显示器装置偏振能力,可以使外部或内部光偏振,并且可包括偏振器或偏振器和保护膜的堆叠体。此处,偏振器和保护膜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本领域已知的典型的膜。将粘附性膜210、212分别置于窗口玻璃205和透明电极体230之间,以及透明电极体230和第一偏振板235之间,从而保持透明电极体230与窗口玻璃205和第一偏振板235之间的粘附。粘附性膜210、212可以是典型的粘附性膜,例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膜。
参考图5,光学显示器装置300可包括:透明电极体330,该透明电极体330包括基底层110以及形成在基底层110的上表面上的第三电极256和第四电极270;窗口玻璃205,该窗口玻璃205设置在第三电极265和第四电极270上面,并且包括在窗口玻璃205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第一电极255和第二电极260;设置在透明电极体330下面的第一偏振板235;形成在第一偏振板235的下表面上的彩色滤光片(CF)玻璃240;面板245,该面板245形成在CF玻璃240的下表面上,并且包括薄膜晶体管(TFT)玻璃(图5中未显示);以及形成在面板245的下表面上的第二偏振板250。通过使用预定方法(例如,蚀刻等)将本发明的透明导体图案化而形成第三电极265和第四电极270而制备透明电极体330。透明电极体330可包括外涂层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涂层以呈现改善的光学性能,并且可以改善通过第二偏振板250、CF玻璃240、面板245,和第一偏振板235传播的光的光学效率。可使用用于形成电极的典型方法形成第一电极255和第二电极260。将粘附性膜210、212分别置于窗口玻璃205和透明电极体330之间以及透明电极体330和第一偏振板235之间,从而保持透明电极体330与窗口玻璃205和第一偏振板235之间的粘附性。
参考图6,光学显示器装置400可包括:第一透明电极体430a,该第一透明电极体430a包括第一基底层110a,以及形成在第一基底层110a的上表面上的第一电极255和第二电极260;第二透明电极体430b,该第二透明电极体430b形成在第一透明电极体430a的下面,并且包括第二基底层110b以及形成在第二基底层110b的上表面上的第三电极265和第四电极270;设置在第二透明电极体430b下面的第一偏振板235;形成在第一偏振板235的下表面上的彩色滤光片(CF)玻璃240;面板245,该面板245形成在CF玻璃240的下表面上,并且包括薄膜晶体管(TFT)玻璃(图6中未显示);以及形成在面板245的下表面上的第二偏振板250。通过使用预定方法图案化本发明的透明导体,而形成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来制备第一透明电极体430a和第二透明电极体430b。另外,基底层可以是延迟膜并且具有视角补偿的作用,并且因此补偿通过第二偏振板250、CF玻璃240、面板245,和第一偏振板235传播的光的视角。将粘附性膜210、212、214分别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体430a和窗口玻璃205之间,第一透明电极体430a和第二透明电极体430b之间,以及第二透明电极体430b和第一偏振板235之间,从而保持透明电极体、窗口玻璃和第一偏振板之间的粘附性。粘附性膜210、212、214可以是典型的粘附性膜,例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膜。另外,尽管图4至6中未显示,基底层可具有堆叠的结构,其中树脂膜经由粘合剂等而堆叠。
然后,将参考一些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应注意提供了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进行阐述并且不应以任何方式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
制备例:第一涂层的组合物的制备
将48重量份的银纳米线(Clearohm Ink.,Cambrios有限公司,纵横比:500)引入52重量份的超纯蒸馏水,随后搅拌,从而制备第一涂层的组合物。
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的组分的详情如下。
(A)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A1)AR-110(DAIKIN有限公司),(A2)LINC-3A(KYOEISHA有限公司,式2)
(B)非氟单体:(B1)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B2)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
(C)引发剂:双-酰基-膦氧化物(BAPO,Darocure819W,CIBA有限公司)
(D)聚氨酯丙烯酸酯
(E)第一涂层的组合物:制备例的组合物
(F)基底层:聚碳酸酯膜(厚度:50μm,在550nm波长下的折射率:1.63)
实施例1
将0.45重量份的TMPTA和0.01重量份的引发剂引入作为溶剂的95重量份的丙二醇单甲醚(PGME),并溶解于其中。接下来,将4.5重量份的AR-110(DAIKIN有限公司)添加至所得到的溶液并溶解于其中,从而制备第二涂层的组合物。使用线锭涂布(wire bar-coating)将第一涂层的组合物涂布在基底层上,随后在烘箱中在80℃下干燥2分钟。接下来,使用匀胶机(spin coater)将第二涂层的组合物涂布在干燥的第一涂层上,随后在烘箱中在80℃下干燥2分钟。在500mJ/cm2下在氮气氛中对涂层进行UV固化,从而制备透明导体。
实施例2
将0.21重量份的TMPTA、7.5重量份的DPHA和0.23重量份的引发剂引入作为溶剂的99重量份的丙二醇单甲醚(PGME),然后溶解于其中。接下来,将0.5重量份的LINC-3A(KYOEISHA有限公司)添加至所得到的溶液并溶解于其中,从而制备第二涂层的组合物。通过线锭涂布将第一涂层的组合物涂布在基底层上,随后在烘箱中在80℃下干燥2分钟。接下来,使用匀胶机将第二涂层的组合物涂布在干燥的第一涂层上,随后在烘箱中在80℃下干燥2分钟。在500mJ/cm2下在氮气氛中对涂层进行UV固化,从而制备透明导体。
对比例1
将2重量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0.01重量份的引发剂引入作为溶剂的98重量份的丙二醇单甲醚(PGME),然后溶解于其中,从而制备溶液B。通过线锭涂布将第一涂层的组合物涂布在基底层上,随后在烘箱中在80℃下干燥1分钟,然后在烘箱中在120℃下烘烤1分钟。通过线锭涂布将溶液B涂布在第一涂层上,随后在烘箱中在80℃下干燥1分钟,然后在烘箱中在120℃下烘烤1分钟。接下来,在500mJ/cm2下在氮气氛中对涂层进行UV固化,从而制备透明导体,其中包括金属纳米线,聚氨酯丙烯酸酯和引发剂的固化产物的150nm-厚的导电膜堆叠在基底膜的一个表面上。
对比例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透明导体,区别在于未使用4.5重量份的AR-110(DAIKIN有限公司),而是使用5重量份的TMPTA。
评价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备的透明导体的以下性质。结果示于表1中。
(1)折射率之间的差值:使用椭圆仪(ellipsometer)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测量涂层的折射率。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折射率之间的差值。R1、R2和R3分别是基底层、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的折射率。
(2)雾度和总透光率(%):使用雾度计测量透明导体在400nm至700nm波长下的雾度和总透光率。
(3)表面电阻(Ω/□):使接触型表面电阻测试仪MCP-T610(Mitsubishi ChemicalAnalytech有限公司)的4个探针接触每个透明导体的第二涂层的表面,10秒后测量表面电阻。
(4)IPA摩擦:使用移液管将异丙醇(IPA)滴加在第二涂层上,然后使用擦拭器在所述第二涂层上摩擦十次,观察第二涂层的外观和电阻的改变。没有外观和电阻的改变的评价为“良好”,外观和电阻中的至少一个改变的评价为“不良好(NG)”。
表1
Figure BDA0000448024800000151
如表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透明导体(其中形成包括低折光率氟树脂的第二涂层)由于其低的雾度和高的透光率而呈现优异的光学性能,并且具有低的表面电阻。相反,对比例1的透明导体(其中未形成第二涂层并且形成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外涂层)具有高的雾度和的高表面电阻,并且因此无法实现本发明的效果。另外,对比例2的透明导体(其中形成不含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的第二涂层),具有高的雾度并且在耐化学性和对基底层的粘附性方面存在问题。此外,当透明导体包括用低折光率树脂涂布的中空硅石时,透明导体存在表面电阻增加和雾度高的问题。因此,根据本发明,透明导体由于其低的雾度和高的透光率而具有改善的光学性能,在对基底层的粘附性、溶剂电阻和柔性方面呈现良好的性质,并且具有低的表面电阻。
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改变、变更,和等效的实施方式。

Claims (21)

1.一种透明导体,所述透明导体包括:
基底层;
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并且呈现导电性;和
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形成在所述第一涂层上,
其中,当所述基底层、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分别具有R1、R2和R3的折射率时,所述透明导体具有0.05至0.20的R1和R2之间的差值(R1-R2),以及0.01至0.2的R2和R3之间的差值(R2-R3)。
2.一种透明导体,所述透明导体包括:
基底层;
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并且呈现导电性;和
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形成在所述第一涂层上,
其中所述透明导体具有0.01%至1.0%的雾度和50Ω/□至150Ω/□的表面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被图案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第一涂层包括金属纳米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第二涂层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具有1.30至1.50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第二涂层具有0.05μm至0.2μm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第二涂层包括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含氟单体具有500g/mol至1000g/mol的分子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含氟单体是具有季戊四醇骨架、双季戊四醇骨架、三羟甲基丙烷骨架、双三羟甲基丙烷骨架、环己基骨架、线性骨架,或其混合物的含氟单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含氟单体包括式1至式19中的至少一种:
<式1>
<式2>
<式3>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23
<式4>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24
<式5>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25
<式6>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26
<式7>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31
<式8>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32
<式9>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33
<式10>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34
<式11>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35
<式12>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41
<式13>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42
<式14>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43
<式15>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44
<式16>
<式17>
Figure FDA0000448024790000051
<式18>
<式19>
(A)n–(B)m
其中A是含氟的C1至C10烷基基团或亚烷基基团;
B是丙烯酸酯基团、甲基丙烯酸酯基团、氟取代的丙烯酸酯基团,或氟取代的甲基丙烯酸酯基团;
n是1至6的整数;并且
m是1至16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在所述第二涂层中以2wt%至95wt%的量存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第二涂层是由包括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非氟单体和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非氟单体包括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团的单官能单体、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团的多官能单体或其混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括:2wt%至95wt%的所述含氟单体或其聚合物;0.1wt%至95wt%的所述非氟单体;以及0.1wt%至10wt%的所述引发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第二涂层进一步包括经过用含氟树脂表面处理的中空硅石细颗粒。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第一涂层在380nm至780nm波长下具有1.35至1.70的折射率。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金属纳米线包括银纳米线。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金属纳米线具有10至1,000的长度L与直径d的比例L/d。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基底层包括延迟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体,其中所述基底层包括聚碳酸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酯、聚烯烃、环烯烃聚合物、聚砜、聚酰亚胺、硅酮、聚苯乙烯、聚丙烯酸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21.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体。
CN201310741640.3A 2012-12-27 2013-12-27 透明导体和包括它的装置 Active CN103903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55600 2012-12-27
KR20120155600 2012-12-27
KR10-2013-0122278 2013-10-14
KR1020130122278A KR101737156B1 (ko) 2012-12-27 2013-10-14 투명 도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3682A true CN103903682A (zh) 2014-07-02
CN103903682B CN103903682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994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1640.3A Active CN103903682B (zh) 2012-12-27 2013-12-27 透明导体和包括它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86587A1 (zh)
CN (1) CN103903682B (zh)
DE (1) DE10201311489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3651A (zh) * 2016-02-09 2018-09-28 纳诺科普有限公司 带有多个光路的光导
CN110072925A (zh) * 2016-12-13 2019-07-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窗膜、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窗膜的显示装置
CN111792615A (zh) * 2020-07-17 2020-10-2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通过微结构保护的疏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730612B (zh) * 2019-03-29 2021-06-1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層疊物
TWI730615B (zh) * 2019-03-29 2021-06-1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層疊物
TWI730614B (zh) * 2019-03-29 2021-06-1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層疊物
CN113613884A (zh) * 2019-03-29 2021-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学层合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1068A1 (ja) * 2011-12-01 2013-06-06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KR101642589B1 (ko) * 2013-09-30 2016-07-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전자소자용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9674947B2 (en) * 2013-12-04 2017-06-06 Samsung Sdi Co., Ltd. Transparent conductor,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268372B1 (ko) * 2013-12-30 2021-06-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555869B1 (ko) * 2015-08-06 2023-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전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8488734U (zh) 2015-08-21 2019-02-12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括金属迹线的透明导体
WO2019163791A1 (ja) * 2018-02-20 2019-08-29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積層体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5352A (ja) * 1994-08-02 1996-02-16 Sekisui Chem Co Ltd 透明導電体
CN1938150A (zh) * 2004-03-31 2007-03-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薄膜叠层体
WO2012063903A1 (ja) * 2010-11-11 2012-05-18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フィルム
CN102763171A (zh) * 2010-01-15 2012-10-31 凯博瑞奥斯技术公司 低雾度透明导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8267A (en) * 1991-09-20 1993-03-30 Allied-Signal Inc. Fluoropolymer blend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and coated articles
KR102103541B1 (ko) * 2005-08-12 2020-04-23 캄브리오스 필름 솔루션스 코포레이션 나노와이어 기반의 투명 도전체
KR101256552B1 (ko) * 2010-07-08 2013-04-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525953B1 (ko) * 2010-11-30 2015-06-09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 입력 기능을 가지는 표시 패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5352A (ja) * 1994-08-02 1996-02-16 Sekisui Chem Co Ltd 透明導電体
CN1938150A (zh) * 2004-03-31 2007-03-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薄膜叠层体
CN102763171A (zh) * 2010-01-15 2012-10-31 凯博瑞奥斯技术公司 低雾度透明导体
WO2012063903A1 (ja) * 2010-11-11 2012-05-18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フィルム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3651A (zh) * 2016-02-09 2018-09-28 纳诺科普有限公司 带有多个光路的光导
CN110072925A (zh) * 2016-12-13 2019-07-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窗膜、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窗膜的显示装置
US11041057B2 (en) 2016-12-13 2021-06-22 Samsung Sdi Co., Ltd. Window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10072925B (zh) * 2016-12-13 2022-06-1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窗膜、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窗膜的显示装置
TWI730612B (zh) * 2019-03-29 2021-06-1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層疊物
TWI730615B (zh) * 2019-03-29 2021-06-1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層疊物
TWI730614B (zh) * 2019-03-29 2021-06-1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層疊物
CN113613884A (zh) * 2019-03-29 2021-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学层合体
CN111792615A (zh) * 2020-07-17 2020-10-2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通过微结构保护的疏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114890A1 (de) 2014-10-02
US20140186587A1 (en) 2014-07-03
CN103903682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3682A (zh) 透明导体和包括它的装置
CN104347157B (zh) 透明导体和包含该透明导体的光学显示装置
KR101737156B1 (ko) 투명 도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CN101622680B (zh) 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和其制造方法
CN106030479B (zh) 电子板
TWI550642B (zh) 導電膜組成物、使用該導電膜組成物製造之導電膜以及包含該膜之光學顯示裝置
CN108431642B (zh) 硬涂膜及其应用
CN109312198A (zh) 层叠体以及使用该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图像显示装置、带图像显示功能的反射镜、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TWI556269B (zh) 透明導體、製備其的方法以及包括其的光學顯示器
KR102038206B1 (ko) 도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터치 패널 부착 표시 장치
KR20120029530A (ko) 반사방지층이 코팅된 투명도전성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614660B (zh) 透明導電性薄膜及具有其之觸控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CN107408421B (zh) 透明导电体和触摸面板
CN107230519A (zh) 柔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76093A (zh)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内嵌型液晶面板用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内嵌型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230514A (zh) 柔性导电膜
KR20130024965A (ko) 적층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CN104932737B (zh) 导电性膜和触控面板传感器
CN107705882B (zh) 柔性透明导电膜、其制备方法和柔性触摸屏
WO2016051695A1 (ja) 透明導電膜付フィルムと、透明配線付フィルム、透明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2014198405A (ja) 導電性光学部材
CN105518589A (zh) 触摸感应电极和包括其的触摸屏面板
JP2013246975A (ja) 導電性光学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デバイス
JP2013187014A (ja) 導電性光学部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導電性光学部材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
US20180052547A1 (en) Composite transparent pressure sensing fil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