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8278A - 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98278A CN103898278A CN201210584240.1A CN201210584240A CN103898278A CN 103898278 A CN103898278 A CN 103898278A CN 201210584240 A CN201210584240 A CN 201210584240A CN 103898278 A CN103898278 A CN 1038982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ooled
- cooling
- production line
-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处理用冷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包括风冷台壳体,所述风冷台壳体前部设有弧形炉门,底部设有固定支架,风冷台壳体内部底面设有料台,风冷台壳体顶部设有排风口;料台底部和风冷台壳体四周均设有冷却风机。本发明可使工件热处理后放置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冷却,在冷却风机作用下,促进风冷台内部气流强制循环,且工件被放置在料台上,料台中部设有若干通孔,便于气流流通,加快了工件冷却速度和不同区域工件冷却的均匀性;高温气流可通过排风口外接的管道排出室外或进行余热利用,不仅不会造成车间温度升高,而且还充分利用了能源,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处理用冷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背景技术
风冷是热处理领域中常用的冷却方式之一。某些工件热处理后往往需要采用强制风冷,一方面是工艺需要,如工件正火,加热后往往采用强制风冷以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采用强制风冷可在较低成本下即可获得均匀而快速的冷却,如工件回火后采用强制风冷,不仅使冷却更均匀,而且加快了冷却速度,缩短了工艺周期。
以正火为例,目前工件热处理后的传统的风冷方式多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工件放置在台车上或者工装上,在周围采用大功率风扇吹风进行冷却,这不仅会导致单个工件冷却不均而产生很大的应力,应力的产生必将会导致工件开裂、变形的机率增加;而且工件冷却不均匀还会产生很大的硬度差,不利于后续的机加工,还会导致工件最终热处理(如渗碳淬火)的不规则变形。并且同批次处理的工件硬度散差大,不同工件性能不均,导致后续机加工难度增大,最终热处理(如渗碳淬火)变形无规律。同时,由于高温工件暴露在车间,对人体产生热辐射,还导致车间温度升高,严重恶化了工人的工作环境。
(2)将加热后的工件从台车或者工装上吊开,散放在地上,或者是将工件放置在简易的冷却台上,在周围用风扇吹风冷却,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件冷却不均的问题,但这种方式仍会导致大量热能散失到车间中,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恶化环境。
(3)现有的冷却方式,不能精确控制工件冷却温度和冷却速度,对于有些需要控制冷却温度的工件,如对工件进行等温正火,即工件加热进行快速冷却,冷却到珠光体转变区(600-650℃之间)时进行等温,待组织转变完全后,再进行空冷或风冷。这种工件预处理工艺采用上述冷却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往往需要专用设备—等温正火生产线,这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不利于大规模推广运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组合灵活、投资小的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包括风冷台壳体,所述风冷台壳体前部设有弧形炉门,底部设有固定支架,所述风冷台壳体内部底面设有料台,风冷台壳体顶部设有排风口;所述料台底部和风冷台壳体四周均设有冷却风机。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料台由若干条两两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工”字型截面钢板组成,所述钢板竖直面开设有若干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冷却风机上设有变频调速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冷却风机有多个,均布在料台底部和风冷台壳体四周。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料台底部与风冷台壳体四周各设有3个冷却风机。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风冷台壳体上还设有红外温度检测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风冷台壳体为双层结构,包括外层具有防锈涂层的密焊钢板及位于密焊钢板内侧的保温层。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弧形炉门为对开式弧形炉门,所述对开式弧形炉门上还设有电动机及链条驱动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发明可使工件热处理后放置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冷却,在冷却风机作用下,促进风冷台内部气流强制循环,且工件被放置在料台上,料台中部设有若干通孔,便于气流流通,加快了工件冷却速度和不同区域工件冷却的均匀性;高温气流可通过排风口外接的管道排出室外或进行余热利用,不仅不会造成车间温度升高,而且还充分利用了能源,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2)在风冷台上设置多个冷却风机,并使其均匀分布,可提高工件冷却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同批次工件及单个工件不同部分都能得到较均匀的组织和稳定的性能,为最终热处理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性能基础;冷却风机上的变频调速装置的设置可根据工艺需求调节冷却速度,提高了工艺灵活性;
(3)红外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可实时监控风冷台内部的温度,并结合冷却时间得出冷却速度,从而通过冷却风机上的变频调速装置对冷却速度进行实时调节;或工件达到某一设定温度时,将信号传输到上位机控制系统提示出炉,完全实现自动化,避免了人为监控温度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不同炉工件冷速差异,从而确保了工件预处理质量;
(4)风冷台双层结构设计,包括外层的密封钢板和内层保温层,外层的密焊钢板经防锈处理后可提高钢板的使用寿命,还可对保温层起到保护作用;保温层可避免风冷台内部热量释放到车间内,引起车间温度升高;
(5)风冷台前部设有的弧形炉门,工件冷却时关闭炉门,防止热量流失到车间,上部设有的电动机和链条驱动机构使炉门在操作系统控制下自动打开和关闭,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6)本发明用途广泛,即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热处理设备组合成生产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中1、风冷台壳体;11、弧形炉门、12、排风口;13、密焊钢板;14、保温层;2、料台;21、钢板;21-1、通孔;3、固定支架;4、冷却风机;5、红外温度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发明风冷台壳体1,风冷台壳体1上端为锥台形,下端为圆柱形筒体;风冷台壳体1前部设有弧形炉门11,底部设有固定支架3,风冷台壳体1内部底面设有料台2,料台2由若干条具有“工”字型截面钢板21组成,钢板之间设有一定间隙,且钢板21竖直面开设有若干通孔21-1,便于气体流通,待冷却工件放置在料台上,工件底部大部分呈悬空状态,因此使处于风冷台底部的工件也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风冷台壳体1顶部设有排风口12;料台2底部和风冷台壳体1四周均设有多个冷却风机4,均布在料台2底部和风冷台壳体1四周。本发明料台2底部与风冷台壳体1四周各设有3个冷却风机4,且位于风冷台壳体1四周的3个冷却风机4分别设置在圆柱形筒体上、中、下三个位置,且3个冷却风机4不在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增加了工件冷却均匀性。
优选地,冷却风机4上还设有变频调速装置,可根据实际工艺需要调节冷却速度。
优选地,风冷台壳体1上还设有红外温度检测装置5,冷却过程中,如工艺需要测定工件表面温度,以等温正火为例,红外温度检测装置5可对工件实时进行检测监控,当工件表面温度达到工艺设定点(等温温度点)时,信号传输到生产线上位机控制系统,即可提示工件出炉。
优选地;风冷台壳体1为双层结构,包括外层具有防锈涂层的密焊钢板13及位于密焊钢板内侧的保温层14,防止热量散发到车间内,造成车间温度升高,恶化工作环境。
优选地;弧形炉门11为对开式弧形炉门11,对开式弧形炉门11上还设有电动机及链条驱动机构,打开和关闭炉门时只需启动控制按钮,炉门即可自动打开或关闭。
采用本发明进行工件冷却时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打开对开式弧形炉门11,启动冷却风机,预处理生产线加热炉中的热工件通过料车传送到风冷台料台2上,然后关闭弧形炉门11;
(2)工件在风冷台内进行强制风冷,热量通过风冷台顶部的排风口12排出;
(3)冷却过程中,红外温度检测装置5对炉内实时进行监控,待炉内温度到达设定点时,信号传输到生产线上位机控制系统,提示工件出炉,生产线用料车运动到与风冷台炉门对接后,关闭冷却风机4,开启对开式弧形炉门11,料车将工件转移到生产线回火炉内进行等温处理或转移到卸料台进行卸料;等温处理后的工件在生产线上的回火炉中等温结束后,将工件通过料车转移到风冷台按上述步骤继续进行冷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包括风冷台壳体(1),所述风冷台壳体(1)前部设有弧形炉门(11),底部设有固定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台壳体(1)内部底面设有料台(2),风冷台壳体(1)顶部设有排风口(12);所述料台(2)底部和风冷台壳体(1)四周均设有冷却风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台(2)由若干条两两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工”字型截面钢板(21)组成,所述钢板(21)竖直面开设有若干通孔(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机(4)上设有变频调速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机(4)有多个,均布在料台(2)底部和风冷台壳体(1)四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台(2)底部与风冷台壳体(1)四周各设有3个冷却风机(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台壳体(1)上端为锥台形,下端为圆柱形筒体;位于风冷台壳体(1)四周的3个冷却风机(4)分别设置在圆柱形筒体上、中、下三个位置,且3个冷却风机(4)不在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台壳体(1)上还设有红外温度检测装置(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台壳体(1)为双层结构,包括外层具有防锈涂层的密焊钢板(13)及位于密焊钢板内侧的保温层(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炉门(11)为对开式弧形炉门(11),所述对开式弧形炉门(11)上还设有电动机及链条驱动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84240.1A CN103898278A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84240.1A CN103898278A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98278A true CN103898278A (zh) | 2014-07-02 |
Family
ID=5098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84240.1A Pending CN103898278A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98278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46154Y (zh) * | 2003-07-15 | 2004-10-06 | 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 等温退火热处理生产线的炉内工件快速冷却装置 |
CN200946156Y (zh) * | 2006-05-18 | 2007-09-12 | 天津鼎元工业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急冷装置 |
CN201473571U (zh) * | 2009-08-10 | 2010-05-19 | 贵州大学 | 一种对加热盘条进行风冷热处理的实验用风冷装置 |
CN201495264U (zh) * | 2009-08-31 | 2010-06-02 | 应志昂 | 一种用于铜带连续光亮退火炉的冷却装置 |
CN102108435A (zh) * | 2009-12-25 | 2011-06-29 | 江苏金源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 大型锻件加热自动冷却方法及设备 |
CN203112869U (zh) * | 2012-12-28 | 2013-08-07 | 赫菲斯热处理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
-
2012
- 2012-12-28 CN CN201210584240.1A patent/CN10389827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46154Y (zh) * | 2003-07-15 | 2004-10-06 | 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 等温退火热处理生产线的炉内工件快速冷却装置 |
CN200946156Y (zh) * | 2006-05-18 | 2007-09-12 | 天津鼎元工业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急冷装置 |
CN201473571U (zh) * | 2009-08-10 | 2010-05-19 | 贵州大学 | 一种对加热盘条进行风冷热处理的实验用风冷装置 |
CN201495264U (zh) * | 2009-08-31 | 2010-06-02 | 应志昂 | 一种用于铜带连续光亮退火炉的冷却装置 |
CN102108435A (zh) * | 2009-12-25 | 2011-06-29 | 江苏金源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 大型锻件加热自动冷却方法及设备 |
CN203112869U (zh) * | 2012-12-28 | 2013-08-07 | 赫菲斯热处理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74471B (zh) | 一种辊棒式球化退火生产线及等温球化退火方法 | |
CN201648477U (zh) | 风机与热区分离的高温强对流循环气氛罩式热处理炉 | |
CN106244779A (zh) | 一种全自动大型转底式炉渗碳淬火生产线装置 | |
CN204325430U (zh) | 一种冷却速度可控的低压气冷真空退火炉 | |
CN105499476B (zh) | 一种锻打用真空保温感应加热炉 | |
CN103898280A (zh) | 一种可余热利用的辊棒式快冷炉 | |
CN204612451U (zh) | 一种用于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烧结的真空炉 | |
CN203112869U (zh) | 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 |
CN203112874U (zh) | 一种球化退火生产线用环形加热炉 | |
CN204404823U (zh) | 一种节能环保铝合金胚料加热装置 | |
CN103898277A (zh) | 一种热处理用风冷炉 | |
CN203080019U (zh) | 无料框方式风冷式淬火装置 | |
CN205893373U (zh) | 一种转底式可控气氛加热渗碳炉 | |
CN206255984U (zh) | 一种平面玻璃钢化生产设备 | |
CN202297699U (zh) | 一种连续式保护气氛加热高压气淬炉 | |
CN103898278A (zh) | 一种预处理生产线用风冷台 | |
CN203112870U (zh) | 一种热处理用风冷炉 | |
CN203112868U (zh) | 一种可余热利用的辊棒式快冷炉 | |
CN106399651B (zh) | 一种薄壁大直径模具整体真空淬火工艺 | |
CN202214381U (zh) | 双向台车式热处理炉 | |
CN107619911B (zh) | 一种节能热处理炉 | |
CN202220189U (zh) | 一种连续式保护气氛加热高压气淬炉 | |
CN105316607A (zh) | 一种双层辊底式铝合金固溶炉 | |
CN216245565U (zh) | 一种烧结炉快速冷却结构 | |
CN103740909B (zh) | 一种监控操作三室真空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