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751A -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1751A
CN103891751A CN201410083919.1A CN201410083919A CN103891751A CN 103891751 A CN103891751 A CN 103891751A CN 201410083919 A CN201410083919 A CN 201410083919A CN 103891751 A CN103891751 A CN 103891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xamethylene
hexamethylene biguanide
poly hexamethylene
poly
biguan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39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汉根
季红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ifeng Ag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ifeng Ag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ifeng Ag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ifeng Ag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839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917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91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两种有效成分A和B,活性组分A为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在农业上可接受的盐类化合物,活性组分B为选自嘧菌环胺、氟环唑、苯噻菌胺、苯酰菌胺、嘧菌酯、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咪唑菌酮、多抗霉素、异菌脲、活化酯、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啶胺、噻呋酰胺或烯酰吗啉中的一种,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50~50:1。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杀菌组合物增效明显,更重要的是施用量减少,使用成本降低。通过将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进行复配,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对于扩大杀菌谱和延缓真菌抗性以及提高防治效果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Description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性能的杀菌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包含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六亚甲基双胍是一种由英国Aveciago公司研制的被公认为21世纪最安全高效的广谱抗菌剂,无色无味,用量低,广谱低毒,作用速度快,泡沫量低,并且能后在在物品表面形成一层阳离子持续长时间的抑菌,并且不会致生成抗菌细菌特性,其安全性得到美国FDA和EPA认可,其对小鼠类的半致死量LD50>5000mg/kg,属实际无毒级。由于聚六亚甲基双胍作为阳离子杀菌剂在农业领域应用中,可迅速吸附于细菌细胞表面,快速攻击破坏细胞质膜,使胞浆成份渗漏,从而达到最佳的杀菌灭毒效果,将致病菌、病毒斩草除根。常见的其衍生物如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hydrochloride)。
嘧菌环胺(Prochloraz)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
氟环唑(Epoxiconazol)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其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氟环唑可提高作物的凡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对香蕉、葱蒜、芹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
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是一种苯噻菌胺具有很强的预防、治疗、渗注透活性而且有很好的持效性和耐雨水冲刷性。田间试验中,苯噻菌胺以较低的剂量能够有效的控制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葡萄和其他作物的霜霉病。苯噻菌胺与其他杀菌剂配成混剂,也能对这些病菌有非常好的药效。
苯酰菌胺(Zoxamide)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和治疗黄瓜霜霉病、梨黑星病、苹果疮痂病、柑橘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等的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其杀菌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破坏病菌细胞核结构,使其失去心脏部位而衰竭死亡和干扰病菌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最终导致死亡两个方面。
嘧菌酯(Azoxystrobin)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
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是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丙硫菌唑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型,对胚胎无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羊毛甾醇或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属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在植物体内可内吸到叶片内部,有很高的再分布能力,可以阻止病菌的侵染和防止病斑的扩展,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多种作物的白粉病、锈病、叶斑病、黑星病、疮痂病、炭疽病等有特效。
咪唑菌酮(fenamidone)作用机理与特点和恶唑菌酮以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相似的,通过在氢化橄酵Q一细胞色素C氡化述原胁水平上阻滞电子转移来抑制线粗体呼吸。适用于小麦,棉花,葡萄,烟草,草坪,向日葵,玫瑰,马铃薯,番茄等各种蔬莱。防治对象各种霜霉病、魄疫病、疫霉病、猝倒病、黑斑病、斑腐病等。
多抗霉素(polyoxin)是金色链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属于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病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壁不能进行生物合成导致病菌死亡。芽管和菌丝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细胞内含物,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因此还具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的作用。
异菌脲(iprodione)是一种二甲酰亚胺类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具有一定的治疗和保护作用,也可通过根部吸收起内吸作用。可有效防治对苯并咪唑类内吸杀菌剂有抗性的真菌。适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瓜果类等作物早期落叶病、灰霉病、早疫病等病害。
活化酯(acibenzolar)是一种高效、广谱、新型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活化酯不仅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同时兼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与其它常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且比常规杀菌剂持效期长。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二氰蒽醌(Dithianon)是用于许多仁果、核果的多种叶部病害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多作用机理。通过与含硫基团反应和干扰细胞呼吸而抑制一系列真菌酶,最后导致病害死亡。具很好的保护活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治疗活性。适宜作物果树包括仁果和核果如苹果、梨、桃、杏、樱桃,柑橘,咖啡,葡萄,草莓,啤酒花等。防治对象除了对白粉病无效外,几乎可以防治所有果树病害如黑星病、霉点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疮痂病、霜霉病、褐腐病等等。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是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对象广谱,主要用于防治麦类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相比,啶氧菌酯对小麦叶祜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
氟啶胺(Fluazinam)属2,6-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是保护性杀菌剂。以50~100g(a.i.)/100L剂量可防治由灰葡萄胞引起的病害.本品对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垦菌属菌非常有效,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茵剂的灰葡萄孢也有良好效果,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兼有优良的控制食植性螨类的作用,对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也有卓越的防效,对由根霉菌引起的水稻猝倒病也有很好的防效。
噻呋酰胺(thifluzamide)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由于含氟,其在生化过程中其竞争力很强,一旦与底物或酶结合就不易恢复。噻呋酰胺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
烯酰吗啉(dimethomorph)是吗啉类广谱性杀菌剂,对藻状菌的霜霉科和疫霉属的真菌有独特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从而使菌体死亡。烯酰吗啉是专一杀卵菌纲真菌杀菌剂,其作用特点是破坏细胞壁膜的形成,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作用,在孢子囊梗和卵孢子的形成阶段尤为敏感,在极低浓度下(<0.25μg/ml)即受到抑制,与苯基酰胺类药剂无交互抗性。
实际的农药经验已经表明,重复且专一施用一种活性化合物来防治有害真菌在很多情况下将导致真菌菌株的快速选择性,为降低抗性真菌菌株选择性的危险性,目前通常使用不同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来防治有害真菌。通过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组合,可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杀菌剂在实际应用中抗性以及土壤残留问题,筛选出两种不同杀菌原理的杀菌剂进行复配,以提高杀菌剂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两种有效成分A和B,活性组分A为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在农业上可接受的盐类化合物,活性组分B为选自嘧菌环胺、氟环唑、苯噻菌胺、苯酰菌胺、嘧菌酯、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咪唑菌酮、多抗霉素、异菌脲、活化酯、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啶胺、噻呋酰胺、烯酰吗啉中的一种杀菌剂。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上述杀菌组合物增效明显,更重要的是施用量减少,降低使用成本。组分A与组分B的化合物结构类型不同,作用机制各异,两者复配能够扩大杀菌谱,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原菌抗性的产生和发展速度,且组分A与组分B之间无交互抗性。
本发明的组合物主要以A和B为活性组成,也可以只以A和B为活性组成。上述杀菌组合物中,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50~50:1,优选1:30~30:1,进一步优选1:10~10:1。
由于生产技术及应用技术的需要,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可以是以其盐的形式存在,经过试验比较聚六亚甲基双胍与其盐形式的化合物防效差异不明显。适合于本发明的聚六亚甲基双胍盐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硝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磷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硫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中的一种。优选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如下式。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041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进一步由活性组分与农药助剂组成,其中活性组分的用量可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选用,如由质量含量6~92%的活性组分与94~8%的农药助剂配成。该杀菌组合物由活性组分与农药助剂共同制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如粉剂或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组分A(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在农业上可接受的盐类化合物)和组分B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业领域农作物病害中的用途,尤其是在防治黄瓜霜霉病或小麦锈病方面的用途。
对于本发明的杀菌剂而言,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上的应用方式根据防治病害不同,可以选择浸种或在作物生长期进行兑水叶面喷雾,或涂抹于防治对象表面。
上述组合物还包含载体、助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在施用的过程中可以混合常用的助剂。
合适的助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它们通常是剂型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质,例如天然的或再生的矿物质,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或肥料。
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植物生长的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部或叶面。施用的频率和施用量取决于病原体的生物学和气候生存条件。可以将植物的生长场所,如稻田,用组合物的液体制剂浸湿,或者将组合物以固体形式施用于土壤中,如以颗粒形式(土壤施用),组合物可以由土壤经植物根部进入植物体内(内吸作用),或者通过种子包衣、浸种方式来铲除和预防病害的发生。
这些组合物可以仅仅包含活性成分进行施用,也可以与添加剂一起混合使用,因此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各种剂型,例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根据这些组合物的性质以及施用组合物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环境情况,可以选择将组合物以喷雾、弥雾、喷粉、撒播或泼浇等之类的方法施用。
可用已知的方法可以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成各种剂型,可以将有效成分与助剂,如溶剂、固体载体,需要时可以与表面活性剂一起均匀混合、研磨,制备成所需要的剂型。
上述的溶剂可选自芳香烃,优选含8-12个碳原子,如二甲苯混合物或取代的苯,酞酸酯类,如酞酸二丁酯或酞酸二辛酸,脂肪烃类,如环已烷或石蜡,醇和乙二醇和它们的醚和酯,如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基;酮类,如环已酮,强极性的溶剂,如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和植物油或植物油,如大豆油。
上述的固体载体,如用于粉剂和可分散剂的通常是天然矿物填料,例如滑石、高岭土,蒙脱石或活性白土。为了管理组合物的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高分散性硅酸或高分散性吸附聚合物载体,例如粒状吸附载体或非吸附载体,合适的粒状吸附载体是多孔型的,如浮石、皂土或膨润土;合适的非吸附载体如方解石或砂。另外,可以使用大量的无机性质或有机性质的预制成粒状的材料作为载体,特别是白云石。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萘磺酸、苯酚磺酸、碱土金属盐或胺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还有磺化萘和萘衍生物与甲醛的缩合物,萘或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异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酸聚乙二醇醚缩醛,山梨醇酯,木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两种有效成分表现为增效效果,该组合物的活性比使用单个化合物的活性预期总和,以及单个化合物的单独活性更为显著。增效效果表现为允许施用量减少、更宽的杀真菌控制谱、见效快、更持久的防治效果、通过仅仅一次或少数几次施用更好的控制植物有害真菌、以及加宽了可能的施用间隔时间。这些特性是植物真菌控制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的。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表现出的其它特点主要表现为:1、本发明的组合物混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2、由于本组合物的两个单剂化学结构差异很大,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可延缓单剂单独使用所产生的抗性问题;3、本发明的组合物对作物安全、防效好。经试验证明,本发明杀菌剂组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增效显著,对防治对象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以及互补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实施例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一、剂型制备实施例
(一)可湿性粉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与嘧菌环胺、氟环唑、苯噻菌胺、苯酰菌胺、嘧菌酯、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咪唑菌酮、多抗霉素、异菌脲、活化酯、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啶胺、噻呋酰胺、烯酰吗啉中的一种,与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6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60%,嘧菌环胺2%,烷基萘磺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钠3%,硫酸铵3%,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2:50%聚六亚甲基双胍醋·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25%,嘧菌环胺25%,木质素磺酸钠6%,十二烷基磺酸钠3%,黄原胶1%,羧甲基淀粉钠1%,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6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2%,嘧菌环胺63%,木质素磺酸钠5%,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7%,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8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氟环唑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3%,氟环唑2%,硫酸铵1%,海藻酸钠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有机硅酮1%,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5:30%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氟环唑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15%,氟环唑15%,十二烷基磺酸钠2%,烷基萘磺酸钠2%,硫酸铵3%,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6:75%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氟环唑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2%,氟环唑7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7:6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噻菌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60%,苯噻菌胺2%,羧甲基淀粉钠1%,十二烷基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钠4%,黄原胶1%,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8:40%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苯噻菌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20%,苯噻菌胺20%,硫酸铵1%,海藻酸钠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有机硅酮1%,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9:75%聚六亚甲基双胍·苯噻菌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2%,苯噻菌胺7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0:8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2%,苯酰菌胺3%,木质素磺酸钙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膨润土2%,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1:60%聚六亚甲基双胍·苯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30%,苯酰菌胺30%,烷基聚氧乙基醚磺酸盐1%,拉开粉2%,膨润土1.5%,白炭黑2%,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2:75%聚六亚甲基双胍硫酸盐·苯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硫酸盐2%,苯酰菌胺73%,烷基磺酸盐6%,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5%,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3:88%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6%,嘧菌酯2%,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2%,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4%,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4:50%聚六亚甲基双胍·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25%,嘧菌酯25%,木质素磺酸钙7%,白炭黑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5:62%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2%,嘧菌酯60%,木质素磺酸钙5%,膨润土4%,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3%,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6:8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3%,丙硫菌唑2%,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1%,木质素磺酸钠2%,白炭黑3%,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7:50%聚六亚甲基双胍·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25%,丙硫菌唑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白炭黑5%,木质素磺酸钙7%,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8:85%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3%,丙硫菌唑82%,木质素磺酸钙5%,膨润土4%,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3%,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9:88%聚六亚甲基双胍·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86%,苯醚甲环唑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膨润土1%,木质素磺酸钙2%,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0:50%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25%,苯醚甲环唑25%,木质素磺酸钠6%,烷基磺酸盐6%,白炭黑11%,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1:86%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2%,苯醚甲环唑84%,拉开粉1%,烷基聚氧乙基醚磺酸盐2%,膨润土1.5%,白炭黑2%,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2:6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咪唑菌酮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60%,咪唑菌酮2%,烷基萘磺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钠3%,硫酸铵3%,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23:50%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咪唑菌酮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25%,咪唑菌酮25%,木质素磺酸钠6%,十二烷基磺酸钠3%,黄原胶1%,羧甲基淀粉钠1%,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4:6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咪唑菌酮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2%,咪唑菌酮63%,木质素磺酸钠5%,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7%,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5:8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3%,多抗霉素2%,海藻酸钠3%,硫酸铵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有机硅酮1%,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6:30%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15%,多抗霉素15%,十二烷基磺酸钠2%,烷基萘磺酸钠2%,硫酸铵3%,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27:75%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2%,多抗霉素7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8:6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60%,异菌脲2%,硫酸铵3%,羧甲基淀粉钠1%,十二烷基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钠4%,黄原胶1%,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9:40%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20%,异菌脲20%,硫酸铵1%,海藻酸钠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有机硅酮1%,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0:75%聚六亚甲基双胍·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2%,异菌脲7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1:8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活化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2%,活化酯3%,木质素磺酸钙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膨润土2%,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2:60%聚六亚甲基双胍·活化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30%,活化酯30%,烷基聚氧乙基醚磺酸盐1%,拉开粉2%,膨润土1.5%,白炭黑2%,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3:78%聚六亚甲基双胍硫酸盐·活化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硫酸盐2%,活化酯76%,烷基磺酸盐2%,木质素磺酸钠2%,白炭黑3%,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4:88%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6%,二氰蒽醌2%,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2%,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4%,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5:50%聚六亚甲基双胍·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25%,二氰蒽醌25%,木质素磺酸钙7%,白炭黑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6:65%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2%,二氰蒽醌63%,膨润土5%,木质素磺酸钙3%,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3%,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7:8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3%,吡唑醚菌酯2%,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1%,木质素磺酸钠3%,白炭黑6%,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8:50%聚六亚甲基双胍·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25%,吡唑醚菌酯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白炭黑8%,木质素磺酸钙5%,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9:82%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2%,吡唑醚菌酯80%,木质素磺酸钙5%,膨润土4%,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3%,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0:88%聚六亚甲基双胍·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86%,肟菌酯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膨润土1%,木质素磺酸钙2%,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1:50%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25%,肟菌酯25%,木质素磺酸钠6%,烷基磺酸盐6%,白炭黑11%,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2:86%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2%,肟菌酯84%,拉开粉1%,烷基聚氧乙基醚磺酸盐2%,膨润土1.5%,白炭黑2%,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3:6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60%,啶氧菌酯2%,硫酸铵1%,羧甲基淀粉钠3%,十二烷基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2%,黄原胶1%,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4:40%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20%,啶氧菌酯20%,海藻酸钠4%,硫酸铵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有机硅酮1%,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5:75%聚六亚甲基双胍·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2%,啶氧菌酯7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木质素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6:8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氟啶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3%,氟啶胺2%,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1%,木质素磺酸钠5%,白炭黑3%,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7:40%聚六亚甲基双胍·氟啶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20%,氟啶胺20%,木质素磺酸钙5%,白炭黑9%,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8:65%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氟啶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2%,氟啶胺63%,膨润土4%,木质素磺酸钙4%,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3%,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9:8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80%,噻呋酰胺2%,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1%,木质素磺酸钠4%,白炭黑5%,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50:50%聚六亚甲基双胍·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25%,噻呋酰胺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白炭黑5%,木质素磺酸钙6%,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51:82%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2%,噻呋酰胺80%,木质素磺酸钙4%,膨润土5%,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2%,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52:85%聚六亚甲基双胍·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83%,烯酰吗啉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膨润土1%,木质素磺酸钙2%,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53:50%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25%,烯酰吗啉25%,木质素磺酸钠4%,烷基磺酸盐5%,白炭黑10%,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54:7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2%,烯酰吗啉73%,拉开粉1%,烷基聚氧乙基醚磺酸盐1%,膨润土2%,白炭黑3%,硅藻土补足至100%。
二、药效验证试验
(一)生物测定实施例
1、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分别与苯噻菌胺、烯酰吗啉、嘧菌酯、咪唑菌酮、二氰蒽醌、多抗霉素、苯酰菌胺、活化酯、氟啶胺等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病菌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病菌
按照试验分级标准调查黄瓜整株叶片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弄高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级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1)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噻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1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噻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药剂名称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3.25 100.0 / /
苯噻菌胺 5.41 60.1 / /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噻菌胺=50:1 2.32 140.09 99.22 141.191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噻菌胺=30:1 1.91 170.16 98.67 172.454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噻菌胺=10:1 1.58 205.69 96.37 213.438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噻菌胺=1:1 2.08 156.25 80.05 195.191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噻菌胺=1:10 2.26 143.81 63.73 225.655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噻菌胺=1:30 3.79 85.75 61.43 139.589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噻菌胺=1:50 3.93 82.70 60.88 135.841
结果(表1)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噻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病菌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烯酰吗啉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2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烯酰吗啉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药剂名称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4.08 100.0 / /
烯酰吗啉 6.36 63.9 / /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烯酰吗啉=50:1 2.99 136.5 99.29 137.48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烯酰吗啉=30:1 2.40 170.0 98.835 172.00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烯酰吗啉=10:1 2.12 192.4 96.718 198.93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烯酰吗啉=1:1 2.01 203.0 81.95 247.71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烯酰吗啉=1:10 2.91 140.2 67.18 208.69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烯酰吗啉=1:30 3.33 122.5 65.17 187.97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烯酰吗啉=1:50 4.87 83.8 64.60 129.72
结果(表2)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烯酰吗啉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在农业上可接受的盐类化合物与烯酰吗啉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与烯酰吗啉的共毒系数均在17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3)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3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药剂名称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4.21 100.00 / /
嘧菌酯 5.82 72.34 / /
配比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嘧菌酯=50:1 3.32 126.81 99.458 127.50
配比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嘧菌酯=30:1 3.05 138.03 99.108 139.27
配比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嘧菌酯=10:1 2.29 183.84 97.485 188.58
配比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嘧菌酯=1:1 2.07 203.38 86.170 236.02
配比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嘧菌酯=1:10 2.54 165.75 74.855 221.43
配比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嘧菌酯=1:30 4.18 100.72 73.232 137.54
配比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嘧菌酯=1:50 4.62 91.13 72.882 125.04
结果(表3)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酯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酯的共毒系数均在135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4)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咪唑菌酮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4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咪唑菌酮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41
结果(表4)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咪唑菌酮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咪唑菌酮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咪唑菌酮的共毒系数均在13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二氰蒽醌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5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二氰蒽醌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药剂名称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4.72 100 / /
二氰蒽醌 5.34 88.39 / /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氰蒽醌=50:1 4.06 116.26 99.772 116.526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氰蒽醌=30:1 3.69 127.91 99.625 128.391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氰蒽醌=10:1 2.83 166.78 98.945 168.558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氰蒽醌=1:1 2.92 161.64 94.195 171.601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氰蒽醌=1:10 2.83 166.78 89.445 186.461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氰蒽醌=1:30 4.06 116.26 88.765 130.975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氰蒽醌=1:50 4.38 107.76 88.618 121.601
结果(表5)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二氰蒽醌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在农业上可接受的盐类化合物与二氰蒽醌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与二氰蒽醌的共毒系数均在125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6)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多抗霉素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6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多抗霉素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药剂名称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4.71 100 / /
多抗霉素 5.24 89.89 / /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多抗霉素=50:1 4.01 117.46 99.802 117.689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多抗霉素=30:1 3.80 123.95 99.674 124.353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多抗霉素=10:1 3.49 134.96 99.081 136.209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多抗霉素=1:1 2.99 157.53 94.945 165.912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多抗霉素=1:10 3.32 141.87 90.809 156.226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多抗霉素=1:30 4.3 109.53 90.216 121.414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多抗霉素=1:50 4.53 103.97 90.088 115.413
结果(表6)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多抗霉素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病菌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7)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酰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7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酰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51
结果(表7)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酰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酰菌胺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酰菌胺的共毒系数均在13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8)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活化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8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活化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结果(表8)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活化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活化酯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活化酯的共毒系数均在13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9)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啶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9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啶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61
结果(表9)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啶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啶胺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啶胺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分别与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噻呋酰胺、异菌脲、嘧菌环胺等复配对小麦锈病病菌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测定方法同上述试验测定方法。
(1)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10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62
结果(表10)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小麦锈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醚甲环唑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苯醚甲环唑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环唑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11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环唑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71
结果(表11)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环唑复配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小麦锈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环唑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环唑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3)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12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72
结果(表12)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小麦锈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丙硫菌唑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丙硫菌唑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4)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13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81
结果(表13)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小麦锈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吡唑醚菌酯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吡唑醚菌酯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肟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14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肟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82
结果(表14)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肟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小麦锈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肟菌酯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肟菌酯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6)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啶氧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15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啶氧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83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91
结果(表15)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啶氧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小麦锈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啶氧菌酯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啶氧菌酯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7)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噻呋酰胺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16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噻呋酰胺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92
结果(表16)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噻呋酰胺复配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小麦锈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噻呋酰胺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噻呋酰胺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8)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异菌脲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17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异菌脲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193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01
结果(表17)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异菌脲复配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小麦锈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异菌脲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异菌脲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9)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环胺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试验
表18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环胺复配对小麦锈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02
结果(表18)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环胺复配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小麦锈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环胺配比在1:30~30:1之间,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嘧菌环胺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
(二)田间药效验证试验
试验方法:在发病初期,立即进行第一次喷雾,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每个处理4个小区,每个小区20平米。于药前和第二次药后10天调查统计发病情况,每个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5株作物,调查整株上每叶片的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并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03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04
预期防效(%)=X+Y-XY/100(其中,X,Y为单剂防效)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
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
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25%;
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以上或全叶枯死。
1、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分别与嘧菌环胺(或嘧菌环胺盐)、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啶胺、噻呋酰胺等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表19  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与上述杀菌剂混配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11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31
测定结果(表19)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分别与嘧菌环胺(或嘧菌环胺盐)、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啶胺、噻呋酰胺等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明显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水稻稻瘟病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分别分别与氟环唑、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异菌脲等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
表20  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分别与上述杀菌剂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41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51
测定结果(表20)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分别与氟环唑、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异菌脲等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明显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水稻纹枯病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2)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分别分别与苯噻菌胺、苯酰菌胺、嘧菌酯、咪唑菌酮、活化酯、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等混配对葡萄霜霉病的药效试验。
表21  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分别与上述杀菌剂混配对葡萄霜霉病的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52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61
Figure BDA0000474349830000281
测定结果(表21)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盐分别与苯噻菌胺、苯酰菌胺、嘧菌酯、咪唑菌酮、活化酯、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等混配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明显提高,说明二者复配对葡萄霜霉病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Claims (10)

1.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包含A和B两种活性组分,其中活性组分A为聚六亚甲基双胍或其在农业上可接受的盐类化合物,活性组分B选自活化酯,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50~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之间的重量比为1:30~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之间的重量比为1:10~10:1。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六亚甲基双胍在农业上可接受的盐类化合物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硝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碳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磷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硫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醋酸盐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六亚甲基双胍在农业上可接受的盐类化合物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由质量含量6~92%的活性组分与94~8%的农药助剂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由活性组分与农药助剂共同制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由活性组分与农药助剂共同制成粉剂或可湿性粉剂。
9.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在农业领域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用途。
10.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在防治黄瓜霜霉病或小麦锈病方面的用途。
CN201410083919.1A 2013-05-07 2013-05-07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Pending CN1038917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3919.1A CN103891751A (zh) 2013-05-07 2013-05-07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3919.1A CN103891751A (zh) 2013-05-07 2013-05-07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5069.5A Division CN103229779B (zh) 2013-05-07 2013-05-07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751A true CN103891751A (zh) 2014-07-02

Family

ID=50983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3919.1A Pending CN103891751A (zh) 2013-05-07 2013-05-07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17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2568A (zh) * 2017-07-18 2017-11-24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93A (zh) * 1995-12-11 1997-07-23 希巴-盖吉股份公司 作物保护产品
CN101962442A (zh) * 2009-07-21 2011-02-02 铜陵高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的制备方法
JP4677101B2 (ja) * 1998-12-16 2011-04-27 バイエル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活性剤の組み合わせ
CN102461653A (zh) * 2010-11-14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在防治柑桔酸腐病上的应用及其保鲜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93A (zh) * 1995-12-11 1997-07-23 希巴-盖吉股份公司 作物保护产品
JP4677101B2 (ja) * 1998-12-16 2011-04-27 バイエル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活性剤の組み合わせ
CN101962442A (zh) * 2009-07-21 2011-02-02 铜陵高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的制备方法
CN102461653A (zh) * 2010-11-14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在防治柑桔酸腐病上的应用及其保鲜剂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2568A (zh) * 2017-07-18 2017-11-24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968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29779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63657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29921B (zh) 含有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6857511A (zh) 一种包含大黄素衍生物与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6259366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3478153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与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65646A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65649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CN103891751A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00018B (zh) 具有噻霉酮与烯酰吗啉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2239889A (zh) 一种含咪鲜胺锰盐和嘧菌酯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5284888A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14969B (zh) 具有噻霉酮与二氰蒽醌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