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0601A - 超导电磁体设备和冷却设备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导电磁体设备和冷却设备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0601A
CN103890601A CN201280050491.XA CN201280050491A CN103890601A CN 103890601 A CN103890601 A CN 103890601A CN 201280050491 A CN201280050491 A CN 201280050491A CN 103890601 A CN103890601 A CN 103890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ipe
manifold
cooling medium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04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蒂芬·M·哈里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90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06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8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 G01R33/3804Additional hardware for 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magnet assembly, for housing a cooled or heated part of the magnet assembly or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the magnet assemb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G01R33/035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using superconduc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6/00Superconducting magnets; Superconduct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6/00Superconducting magnets; Superconducting coils
    • H01F6/04Cool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8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 G01R33/381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using electromagnets
    • G01R33/3815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using electromagnets with superconducting coils, e.g. power supply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具有:多个冷却管,被布置为沿线圈组件的纵向长度彼此隔开;第一歧管,连接到所述多个冷却管的下端以将冷却剂分配并供应给所述多个冷却管;以及第二歧管,连接到所述多个冷却管的上端以被供应来自所述多个冷却管的冷却剂,从而能够沿线圈组件的纵向方向均匀地冷却线圈组件。

Description

超导电磁体设备和冷却设备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电磁体,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被构造为在低温状态下作为超导磁体操作的超导电磁体设备的冷却设备。
本申请要求在2011年10月12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2011-0103990号较早申请日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利益,所述专利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通常,超导电磁体设备被构造为接收施加的电流并通过在低温状态下作为超导磁体操作来产生强磁场。
这样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包括:线圈,被构造为当施加了电流时产生磁场并且在低温状态下作为超导磁体操作;壳体,具有放置线圈的环形形状;氦容器,放置有线圈组件并且保留有液态的氦;低温冷却设备,被构造为冷却氦,使得氦保持液态。
因此,当从线圈产生热时,充满壳体内部的液态的氦通过吸收热转变为气态,与液态的氦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密度的气态的氦由于密度差而移动到壳体的上侧。移动到壳体的上侧的气态的氦由布置在壳体内部上侧的低温冷却设备冷却,并且这样氦再次转变为液态,因此,布置在壳体内部的线圈可连续地保持低温状态。
当使用超导电磁体设备时,磁共振成像设备被构造为通过利用由于从超导电磁体设备产生的强磁场而发生的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得身体的截面图像,并且被称为磁共振成像(MRI)。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沿线圈组件的纵向方向均匀地冷却线圈组件的超导电磁体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稳定方式将线圈组件保持在低温状态的超导电磁体设备。
本发明的另外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是显然的,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而得知。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超导电磁体设备包括线圈组件和冷却设备。线圈组件可被构造为保持在低温状态。冷却设备可被构造为将线圈组件冷却至低温状态。冷却设备可包括多个冷却管、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所述多个冷却管可被布置在线圈组件上并被提供有用于吸收线圈组件所产生的热的冷却剂。第一歧管可被构造为将冷却剂分配并提供给所述多个冷却管。第二歧管可被供应来自所述多个冷却管的冷却剂。
第一歧管可连接到所述多个冷却管的下部,第二歧管可连接到所述多个冷却管的上部。
冷却设备还可包括缓冲室、低温冷却设备、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缓冲室可具有暂时存储在其中的来自第二歧管的冷却剂。低温冷却设备可被布置在缓冲室中以冷却冷却剂。第一循环管可被构造为将冷却剂从缓冲室引导至第一歧管。第二循环管可被构造为将冷却剂从第二歧管引导至缓冲室。
所述超导电磁体设备还可包括连接到第二循环管的辅助冷却设备。冷却设备可包括布置在第二循环管中的第一阀门。辅助冷却设备可包括辅助冷却装置、吸入管、泵、排出管和第二阀门。辅助冷却装置可被构造为冷却冷却剂。泵可被构造为泵送冷却剂。吸入管的一端可连接到在第一阀门和第二歧管之间的第二循环管,同时吸入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泵的吸入侧。排出管的一端可连接到在第一阀门和缓冲室之间的第二循环管,同时排出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泵的排出侧。第二阀门可被布置在吸入管中以打开和关闭吸入管。
辅助冷却设备还可包括排气管和第三阀门。排气管的一端可连接在吸入管的一端和第二阀门之间。第三阀门可被构造为根据吸入管内部的压力打开排气管。
辅助冷却设备还可包括冷却剂存储容器、供给管和第四阀门。冷却剂存储可被构造为存储冷却剂。供给管的一端可连接在吸入管的另一端和泵之间,同时供给管的另一端连接到冷却剂存储容器。第四阀门可被布置在供给管中以根据吸入管内部的压力打开供给管。
辅助冷却设备还可包括热交换单元,以便吸入管和排出管彼此交换热。
冷却剂存储容器可存储气态的冷却剂。
可在线圈组件的外表面和冷却管之间布置热传递构件,使得线圈组件的热传递到冷却管。
多个热传递构件可被布置为围绕所述外表面并且彼此隔开。
所述超导电磁体设备还可包括磁共振成像设备以获得活体的截面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超导电磁体设备包括线圈组件、冷却设备和辅助冷却设备。线圈组件可被构造为保持在低温状态。冷却设备可被构造为将线圈组件冷却至低温状态。辅助冷却设备可被构造为连接到冷却设备,以当在线圈组件产生了冷却设备将冷却的过量的热时进行操作。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超导电磁体设备可通过经由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连接的多个冷却管沿线圈组件的纵向方向均匀地冷却线圈组件。
另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超导电磁体设备包括辅助冷却设备,因此即使当产生了冷却设备将冷却的过量的热时,超导电磁体设备也可操作辅助冷却设备,从而以稳定方式将线圈组件保持在低温状态。
另外,由于从氦存储容器供应的氦可通过辅助冷却设备冷却,因此可在冷却设备处补充气态的氦以便使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清楚且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超导电磁体设备的线圈组件和冷却设备的示意图;
图2至图5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示例性实施例的超导电磁体设备的线圈组件、冷却设备和辅助冷却设备的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可省略对公知的相关功能和构造的详细解释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发明的主题。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此外,考虑本发明的功能所定义的这里描述的术语可依据用户和操作者的意图和实践被不同地实现。因此,这些术语应基于贯穿说明书的公开而被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变化的多个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
此外,虽然附图表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附图不必按比例缩放,并且特定特征可被夸大或省略,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和解释本发明。
如图1中所示,在例如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中使用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包括线圈组件10和冷却设备20,其中,线圈组件10用于当被供应有电流时产生磁场并且在低温状态下作为超导磁体操作,冷却设备20用于冷却线圈组件10,使得线圈组件10可保持在低温状态。然而,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可应用于冷却如这里描述的这种设备的其他已知设备。因此,本发明不限于用于MRI设备。
线圈组件10包括当在线圈组件10的内部区域被供应有电流时产生磁场的线圈,并且被形成为具有基本上为圆环形状的截面,并且还被形成为在沿线圈组件10的轴线的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
冷却设备20使用冷却剂将线圈组件10冷却至低温状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在低温状态下也保持液态的氦被用作冷却设备20中的冷却剂。然而,除了氦之外或者替代氦,还可使用其他已知的冷却剂。
冷却设备20包括低温冷却装置21、多个冷却管22、缓冲室23以及多个循环管24和25,其中,低温冷却装置21以本领域中公知的方式操作来冷却气态的冷却剂,使得气态的冷却剂可被转换为液态,多个冷却管22被布置在线圈组件10上并且通过在接收由低温冷却装置21冷却的冷却剂的同时从线圈组件10吸收热来冷却线圈组件10,缓冲室23被构造为接收气化的冷却剂或者通过从线圈组件10吸收热而从液态转变到气态的冷却剂,并设置有布置在缓冲室23中的先前描述的用于将气态的冷却剂冷却为液态的低温冷却装置21,多个循环管24和25用于通过冷却管22和缓冲室23循环冷却剂。
多个冷却管22中的每一个基本上以环形形状形成,并且被布置在线圈组件10的外侧,同时在沿线圈组件10的纵向长度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隔开。多个冷却管22中的每一个的一端连接到液态的冷却剂所传递到的第一歧管26的单个单元,同时多个冷却管22的另一端连接到多个冷却管22产生的气态的冷却剂所传递到的第二歧管27的单个单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歧管26连接到多个冷却管22的下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歧管27连接到多个冷却管22的上部,使得冷却剂的循环可通过热虹吸现象而发生。
多个循环管24和25包括第一循环管24和第二循环管25,其中,第一循环管24具有连接到缓冲室23的一端,同时第一循环管24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歧管26,以将由低温冷却装置21冷却为液态的冷却剂从缓冲室23引导至第一歧管26,第二循环管25具有连接到第二歧管27的一端,同时第二循环管25的另一端连接到缓冲室23,以将通过从线圈组件10吸收热而被转换为气态的冷却剂从第二歧管27引导至缓冲室23。因此,第一歧管26将通过第一循环管24传递的液态的冷却剂分配并供应给多个冷却管22,同时第二歧管27收集从多个冷却管22中的每一个产生的气态的冷却剂,并将气态的冷却剂传递到第二循环管25。
多个热传递构件28中的每一个由具有相对高的热传导率的金属或其他已知合金或已知材料形成,并且被布置在每个冷却管22和线圈组件10的外表面之间,使得线圈组件10的热可容易地传递到冷却管22。热传递构件28中的每一个被布置在线圈组件10的外表面上,同时彼此隔开,以通过热方式和/或物理方式连接到以环形形状形成的相应冷却管22。
因此,通过经由热传递构件28从线圈组件10吸收热而在冷却管22产生的气态的冷却剂由于相对于液态的冷却剂的密度差而移动到在冷却管22的上端连接的第二歧管27,并且在第二歧管27被收集。气态的冷却剂随后通过第二循环管25传递到缓冲室23,并通过布置在缓冲室23中的低温冷却装置21被再次冷却,随后被转换为液态。另外,暂时存储在缓冲室23中的液态的冷却剂由于重力通过第一循环管24传递到连接到冷却管22的下端的第一歧管26,并通过第一歧管26被分配且供应给多个冷却管22。可选地,替代依赖于重力输送液体冷却剂或者除了依赖于重力输送液体冷却剂之外,本发明还可包括连接到冷却管22、第一歧管26或这里描述的其他组件的泵,以通过泵来泵送液体冷却剂。
如以上前面所论述的,如图1中所示,线圈组件10可通过经由第一歧管26使冷却剂分布并供应给多个冷却管22而在沿线圈组件10的纵向长度的纵向方向上被均匀地冷却,多个冷却管22分布在沿线圈组件10的纵向长度的纵向方向上。另外,在冷却设备20的冷却剂的循环由于液态的冷却剂和气态的冷却剂之间的密度差(即,通过热虹吸现象)而发生,从而冷却设备20可被简单地构造。
在下文中,将结合图2描述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示例性实施例的超导电磁体设备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如图2中所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示例性实施例的超导电磁体设备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线圈组件10和冷却设备20,并且还包括当在线圈组件10产生了冷却设备20将冷却的过量的热时所使用的辅助冷却设备30,其中,线圈组件10和冷却设备2两者具有与在图1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先前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相同的结构。
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冷却设备30连接到冷却设备20的第二循环管25,冷却通过第二循环管25传递的气态的冷却剂,并将冷却后的冷却剂再次传递到第二循环管25。因此,在气态的冷却剂被冷却设备20的低温冷却装置21冷却之前,气态的冷却剂预先被冷却并且随后被低温冷却装置21进一步冷却。
为了选择性地将冷却剂循环至辅助冷却设备30,冷却设备20的第二循环管25设置有布置在第二循环管25中的第一阀门V1,以根据第二循环管25的压力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第二循环管25。第一阀门V1可以是如下的智能阀门,该智能阀门感测第二循环管25的压力并且可被设置为响应于感测到预定和/或预设压力而自动地打开和关闭。可选地或另外,本发明可包括分别位于各个管(诸如第二循环管25)上或位于各个管中并且连接到各个阀门(诸如第一阀门V1)的传感器。本发明还可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是硬件、处理器和/或软件,连接到管和阀门二者以感测各个管中的压力并且当感测到的压力达到预定或预设压力时打开和关闭各个阀门。这样的智能阀门、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以本领域中公知的方式实现。
辅助冷却设备30包括辅助冷却装置31、泵32、吸入管33、排出管34和第二阀门V2,其中,辅助冷却装置31以本领域中公知的方式操作来冷却气态的冷却剂,泵32通过泵送气态的冷却剂使得气态的冷却剂循环通过辅助冷却设备30,吸入管33的一端连接到在第二歧管27和第一阀门V1之间的第二循环管25,同时吸入管33的另一端连接到泵32的吸入侧以引导引入到泵32的冷却剂,排出管34的一端连接到在第一阀门V1和缓冲室23之间的第二循环管25,同时排出管34的另一端连接到泵32的排出侧以将从泵32排出的冷却剂引导至第二循环管25,第二阀门V2被布置在吸入管33中以根据吸入管33内部的压力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吸入管33。上面描述的辅助冷却装置31被布置为充分邻近于排出管34,以从经过排出管34的气态的冷却剂吸收热。如这里所述,第二阀门V2可以是智能阀门,并且/或者可连接到用于控制第二阀门V2以本领域中公知的方式根据相对于预定压力的检测到的压力而操作的控制器和传感器。
第一阀门V1和第二阀门V2以相对于彼此相反的方式操作。即,当在线圈组件10产生的热量在低温冷却装置21能够冷却的热量之下时,第一阀门V1打开第二循环管25,同时第二阀门V2关闭吸入管33,使得冷却剂可仅循环至冷却设备20。然而,当在线圈组件10产生的热量在低温冷却装置21能够冷却为液态的热量之上时,第一阀门V1关闭第二循环管25,同时第二阀门V2打开吸入管33,使得冷却剂还可循环至辅助冷却设备30,从而冷却剂可被辅助冷却装置31冷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示例性实施例,辅助冷却设备30以如下方式被构造:当在线圈组件10产生的热量在冷却设备20和辅助冷却设备30能够冷却的热量之上时排出热,并且再次补充冷却剂以便使用。
因此,辅助冷却设备30包括排气管35、第三阀门V3、冷却剂存储容器36、供给管37和第四阀门V4,其中,排气管35的一端连接到在吸入管33的一端和第一阀门V1之间的吸入管33,以引导并排出经过吸入管33的冷却剂中的一部分,第三阀门V3被布置在排气管35中以根据吸入管33内部的压力打开和关闭排气管35,冷却剂存储容器36存储冷却剂,供给管37的一端连接到在吸入管33的另一端和泵32之间的吸入管33,供给管37的另一端连接到冷却剂存储容器36,第四阀门V4被布置在供给管37中以根据吸入管33内部的压力打开供给管37。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和第四阀门V4根据第二循环管25内部的压力而打开和关闭。如这里所述,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和第四阀门V4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可以是智能阀门,并且/或者可连接到用于控制阀门V1、V2、V3和V4中的至少一个以本领域中公知的方式根据相对于预定压力的检测到的压力而操作的控制器和传感器。
另外,辅助冷却设备30还包括用于执行经过吸入管33的冷却剂和经过排出管34的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单元38。因此,通过供给管37从冷却剂存储容器36供应的冷却剂被经过吸入管33的冷却剂冷却,并且另一方面,经过吸入管33的冷却剂被从冷却剂存储容器36供应的冷却剂加热。
如上所述,从冷却剂存储容器36供应的冷却剂被热交换单元38冷却,并且随后在移动通过排出管34的处理中被辅助冷却装置31冷却,并且传递到缓冲室23,随后被低温冷却装置21再次冷却。因此,即使当气态的冷却剂(例如,气态的氦)从冷却剂存储容器36被供应时,气态的冷却剂也可通过热交换单元38、辅助冷却装置31和低温冷却装置21被冷却为液态,从而冷却剂存储容器36可通过在冷却剂存储容器36中存储气态的冷却剂来供应气态的冷却剂。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超导电磁体设备的操作以及如这里参照图2所述构造的冷却设备及其方法。
首先,以下结合图2描述在线圈组件10产生的热量在低温冷却装置21能够冷却的热量之下的情况。
当在超导电磁体设备的操作期间从线圈组件10产生热时,所述热通过热传递构件28传递到每个冷却管22,并且所述热将在多个冷却管22内部的液态的冷却剂的一部分转变为气态。
如上所述,当在线圈组件10产生的热量在低温冷却装置21可冷却的热量之下时,第一阀门V1打开第二循环管25,同时第二阀门V2关闭吸入管33,使得冷却剂仅循环至冷却设备20。
从每个冷却管22产生的气态的冷却剂与液态的冷却剂相比提供有相对较低的密度,因此,气态的冷却剂移动以被连接到每个冷却管22的上端的第二歧管27收集,并且气态的冷却剂通过第二循环管25被引入到缓冲室23。
另外,在缓冲室23内部的液态的冷却剂的一部分移动通过第一循环管24和第一歧管26,并由于重力被分配和供应给多个冷却管22。
接着,以下结合图3描述如下情况:在线圈组件10产生的热量在低温冷却装置21能够冷却的热量之上,同时产生的热量在低温冷却装置21和辅助冷却装置31能够冷却的热量之下。
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如图3中所示,第一阀门V1关闭第二循环管25,同时第二阀门V2打开吸入管33。另外,由于泵32进行操作,因此气态的冷却剂通过吸入管33被引入到泵32,并随后通过排出管34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冷却装置31被构造为从经过排出管34的气态的冷却剂吸收热,因此,经过排出管34的气态的冷却剂首先被辅助冷却装置31冷却,随后再次传递到第二循环管25,并随后通过第二循环管25被引入到缓冲室23。首先被辅助冷却装置31冷却的气态的冷却剂在缓冲室23再次被低温冷却装置21冷却,并被转换为液态。
接着,以下结合图4描述如下情况:在线圈组件10产生的热量在低温冷却装置21和辅助冷却装置31能够冷却的热量之上。
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如图4中所示,第一阀门V1关闭第二循环管25,同时第二阀门V2打开吸入管33。另外,第三阀门V3打开排气管35以通过排气管35排出经过吸入管33的气态的冷却剂的特定部分,同时冷却剂的剩余部分被引入到泵32以通过排出管34排出。从泵32排出的同时经过排出管34的气态的冷却剂首先被辅助冷却装置31冷却,并随后传递到第二循环管25以通过第二循环管25被引入到缓冲室23。首先被辅助冷却装置31冷却的气态的冷却剂在缓冲室23再次被低温冷却装置21冷却,并随后被转换为液态。
随着通过低温冷却装置21和辅助冷却装置31的冷却的发生,第二循环管25的压力减小,并且当第二循环管25的压力减小到预定水平以下时,第三阀门V3再次关闭排气管35,使得冷却剂的额外排出不发生。
随着通过低温冷却装置21和辅助冷却装置31的冷却的继续,第二循环管25的压力逐渐增大,并且由于冷却剂的一部分已经通过排气管35排出到外面,因此在第二循环管25内部的压力减小到预定水平以下。
参照图5,当在第二循环管25内部的压力减小到预定水平以下时,第四阀门V4打开供给管37。因此,存储在冷却剂存储容器36中的气态的冷却剂通过供给管37传递到排出管34,并且从冷却剂存储容器36供应的冷却剂经过热交换单元38。
此时,从冷却管22传递的经过吸入管33的冷却剂即使处于气态也具有非常低的温度,并且另一方面,从冷却剂存储容器36传递的气态的冷却剂处于室温水平(即,大约21℃(70°F))或者其他可比较的温度,使得经过吸入管33的冷却剂和从冷却剂存储容器36传递的冷却剂之间的温度差非常大。因此,从冷却剂存储容器36传递的气态的冷却剂与经过吸入管33的气态的冷却剂交换热,并因此被首先冷却。
首先在热交换单元38中被冷却的气态的冷却剂在辅助冷却装置31中再次被冷却,并随后通过第二循环管25传递到缓冲室23。在缓冲室23中的这样的冷却剂在低温冷却装置21中最终被冷却,并被转换为液态。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氦被用作用于冷却设备20和辅助冷却设备30的冷却剂,但是不限于此,除了氦之外的各种材料可被用作冷却剂。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液态的冷却剂被转变为气态,或者气态的冷却剂通过线圈组件10和低温冷却装置21被转变为液态,并且冷却剂被配置为根据冷却剂的相的改变而循环通过冷却设备2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冷却剂的温度可随着气态或液态的冷却剂被在线圈组件10产生的热加热而改变,并且由于跟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的冷却剂的密度的改变,冷却剂可循环通过冷却设备20。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气态的冷却剂被配置为引入到第二歧管27,但是不限于此,并且气态和液态的混合态的冷却剂可被引入到第二歧管27。
根据本发明的包括各种阀门、传感器、控制器和MRI设备的上述设备和方法可被实现在硬件、固件中,或者被实现为可被存储在诸如CD ROM、RAM、ROM、软盘、DVD、硬盘、磁存储介质、光记录介质或磁光盘的记录介质中的软件或计算机代码,或者被实现为通过网络下载的最初存储在远程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上并将被存储在本地记录介质上的计算机代码,使得这里描述的方法可被实施在这样的软件中或者可编程或专用硬件(诸如ASIC或FPGA)中,所述软件使用通用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或专用处理器被存储在记录介质上。如在本领域中将理解的是,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可编程硬件包括可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的存储器组件(例如,RAM、ROM、闪存等),其中,所述软件或计算机代码当被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访问和执行时实现这里描述的处理方法。另外,将认识到,当通用计算机访问用于实现这里示出的处理的代码时,代码的执行将通用计算机变换为用于执行这里示出的处理的专用计算机。另外,程序可以通过诸如经有线/无线连接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任何介质及其等同物以电的方式传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在这些实施例中进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具有线圈组件(10)和冷却设备(20)的超导电磁体设备,线圈组件(10)接收电流并产生磁场,并且被构造为保持在低温状态,冷却设备(20)被构造为将线圈组件(10)冷却至低温状态,其特征在于:
冷却设备(20)包括多个冷却管(22)、第一歧管(26)和第二歧管(27),其中,所述多个冷却管(22)被布置在线圈组件(10)上并被供应有冷却剂以吸收在线圈组件(10)产生的热,第一歧管(26)被构造为将冷却剂分配并供应给所述多个冷却管(20),第二歧管(27)被供应来自所述多个冷却管(22)的冷却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歧管(26)连接到所述多个冷却管(22)的下部,第二歧管(27)连接到所述多个冷却管(22)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冷却设备包括:
缓冲室(23),暂时存储从第二歧管(27)传递的冷却剂;低温冷却设备(21),被布置在缓冲室(23)中以冷却冷却剂;第一循环管(24),将冷却剂从缓冲室(23)引导至第一歧管(26);第二循环管(25),将冷却剂从第二歧管(27)引导至缓冲室(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辅助冷却设备(30)连接到第二循环管(25),
冷却设备(20)包括布置在第二循环管(25)中的第一阀门(V1),
辅助冷却设备(30)包括:辅助冷却装置(31),冷却冷却剂;泵(32),泵送冷却剂;吸入管(33),吸入管(33)的一端连接到在第一阀门(V1)和第二歧管(27)之间的第二循环管(25),吸入管(33)的另一端连接到泵(32)的吸入侧;排出管(34),排出管(34)的一端连接到在第一阀门(V1)和缓冲室(23)之间的第二循环管(25),排出管(34)的另一端连接到泵(32)的排出侧;第二阀门(V2),布置在吸入管(33)中以打开和关闭吸入管(3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辅助冷却设备(30)包括:排气管(35),排气管(35)的一端连接在吸入管(33)的一端和第二阀门(V2)之间;第三阀门(V3),被构造为根据吸入管(33)内部的压力打开排气管(3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辅助冷却设备(30)包括:冷却剂存储容器(36),存储冷却剂;供给管(37),供给管(37)的一端连接在吸入管(33)的另一端和泵(32)之间,供给管(37)的另一端连接到冷却剂存储容器(36);第四阀门(V4),布置在供给管(37)中以根据吸入管(33)内部的压力打开供给管(3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辅助冷却设备(30)包括:热交换单元(38),用于使吸入管(33)和排出管(34)彼此交换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冷却剂存储容器(36)存储气态的冷却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线圈组件(10)的外表面和所述多个冷却管(22)中的至少一个冷却管之间布置有热传递构件(28),使得线圈组件(10)的热传递到冷却管(22)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冷却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热传递构件(28)包括围绕所述外表面布置并且彼此隔开的多个热传递构件(28)。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
线圈组件(10)和冷却设备(20)包括在磁共振成像设备中以获得活体的截面图像。
CN201280050491.XA 2011-10-12 2012-10-10 超导电磁体设备和冷却设备及其方法 Pending CN1038906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03990A KR101367142B1 (ko) 2011-10-12 2011-10-12 초전도 전자석 장치
KR10-2011-0103990 2011-10-12
PCT/KR2012/008176 WO2013055079A1 (en) 2011-10-12 2012-10-10 Superconductive electromagnet apparatus and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0601A true CN103890601A (zh) 2014-06-25

Family

ID=48082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0491.XA Pending CN103890601A (zh) 2011-10-12 2012-10-10 超导电磁体设备和冷却设备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639305B2 (zh)
EP (1) EP2766741A4 (zh)
KR (1) KR101367142B1 (zh)
CN (1) CN103890601A (zh)
WO (1) WO201305507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8323A (zh) * 2017-06-22 2017-08-18 四川菲创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超导磁体液氮自动加注制冷装置
CN108630376A (zh) * 2018-03-29 2018-10-09 杭州汉胜科磁体设备有限公司 超导磁体二级冷却装置及二级冷却方法
CN111902893A (zh) * 2018-04-09 2020-1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超导磁铁装置
CN112992465A (zh) * 2019-12-13 2021-06-1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导磁体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7797B (zh) * 2013-01-06 2016-03-30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用于头部成像的超导磁体系统
DE102013208631B3 (de) 2013-05-10 2014-09-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agnetresonanzvorrichtung mit einem Kühlsystem zu einer Kühlung einer supraleitenden Hauptmagnetspule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Kühlung der supraleitenden Hauptmagnetspule
KR101486778B1 (ko) 2013-07-03 2015-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간접 냉각 방식의 초전도 자석 장치
KR101554149B1 (ko) * 2014-06-26 2015-09-21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몰드 변압기용 냉각 시스템
US20160189841A1 (en) * 2014-12-31 2016-06-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vice
GB2537888A (en) * 2015-04-30 2016-11-02 Siemens Healthcare Ltd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superconducting magnet coils
CN106298148B (zh) * 2015-05-11 2019-04-23 通用电气公司 超导磁体系统及冷却件
CN106782994B (zh) * 2016-12-29 2019-08-2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及磁共振设备
JP6502423B2 (ja) * 2017-06-23 2019-04-17 日本マグネティ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磁石
US11619691B2 (en) * 2019-05-02 2023-04-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ntegrated cooling circuit for use with a superconducting magnet
US11442124B2 (en) 2019-09-26 2022-09-13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Superconducting magnet
KR102644696B1 (ko) * 2023-08-09 2024-03-12 파인원 주식회사 냉각용 흡입매니폴드를 구비한 탈철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44046A1 (de) * 1983-12-06 1985-06-20 Brown, Boveri & Cie Ag, 6800 Mannheim Kuehlsystem fuer indirekt gekuehlte supraleitende magnete
US5317879A (en) * 1992-10-28 1994-06-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lexible thermal connection system between a cryogenic refrigerator and an mri superconducting magnet
US5461873A (en) * 1993-09-23 1995-10-31 Apd Cryogenics Inc. Means and apparatus for convectively cooling a superconducting magnet
KR0144545B1 (ko) 1994-12-30 1998-07-01 김주용 저도핑 드레인구조의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GB9621142D0 (en) * 1996-10-10 1996-11-27 Oxford Instr Public Limited Co Current limiting device
JPH10294213A (ja) * 1997-04-22 1998-11-04 Hitachi Ltd 酸化物系超電導マグネットシステ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酸化物系超電導マグネットシステム及び超電導磁場発生装置
JP2002043117A (ja) * 2000-07-26 2002-02-08 Sumitomo Heavy Ind Ltd 伝導冷却式超伝導磁石装置
DE102005028414B4 (de) 2005-06-20 2011-12-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in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gepulsten Magnetfelds
KR100958748B1 (ko) * 2006-10-27 2010-05-19 한국기초과학지원연구원 고자기장 초전도 자석의 냉각장치
US8238988B2 (en) * 2009-03-31 2012-08-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assembly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8323A (zh) * 2017-06-22 2017-08-18 四川菲创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超导磁体液氮自动加注制冷装置
CN108630376A (zh) * 2018-03-29 2018-10-09 杭州汉胜科磁体设备有限公司 超导磁体二级冷却装置及二级冷却方法
CN111902893A (zh) * 2018-04-09 2020-1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超导磁铁装置
CN111902893B (zh) * 2018-04-09 2022-03-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超导磁铁装置
CN112992465A (zh) * 2019-12-13 2021-06-1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导磁体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12992465B (zh) * 2019-12-13 2023-03-14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导磁体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96007A1 (en) 2013-04-18
EP2766741A4 (en) 2015-05-27
US9144393B2 (en) 2015-09-29
WO2013055079A1 (en) 2013-04-18
US20140114175A1 (en) 2014-04-24
US8639305B2 (en) 2014-01-28
KR20130039445A (ko) 2013-04-22
EP2766741A1 (en) 2014-08-20
KR101367142B1 (ko)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0601A (zh) 超导电磁体设备和冷却设备及其方法
CN105324601B (zh) 用冷却回路中的过冷液体冷却耗能器的装置
CN102713465B (zh) 用于低温自由磁体的管形热开关
EP072071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ctively cooling a superconducting magnet
JP6458031B2 (ja) 熱効率的なライドスルーシステムを有する超電導磁石システム及び超電導磁石システムを冷却する方法
CN102360693B (zh) 用于热冷却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隔热罩和方法
CN102425875B (zh) 超低温容纳容器的连结构造
CN104919258A (zh) 极低温装置以及使用该极低温装置的被冷却体的冷却方法
JP6165267B2 (ja) Mri冷却装置
CN103177840A (zh) 热虹吸冷却系统和方法
CN1283211C (zh) X射线诊断设备
US9763364B1 (en) Heat transfer liquid flow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430176A (zh) 用于磁共振成像装置的冷却系统和方法
CN103732138A (zh) Mri装置单元用冷却装置以及mri装置
CN104700976A (zh) 低温保持器及其制造方法、冷却方法,磁共振系统
US2015016807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heat between two units
CN205825558U (zh) 用于医疗设备的冷却系统及磁共振设备
CN210811046U (zh) 冷却系统和医学成像设备
JP6616717B2 (ja) 極低温冷却装置および極低温冷却方法
US10473740B2 (en) Redundant cooling system for a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system
JP2008116171A (ja) ガス伝熱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超電導装置
CN213483505U (zh) 用于超导磁体的制冷剂冷却系统
CN103106995A (zh) 可拆卸电流引线单元及其操作方法和超导磁体设备
JP2016080262A (ja) 冷媒供給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CN210784345U (zh) 冷却系统和医学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