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2170A -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2170A
CN103882170A CN201410062855.7A CN201410062855A CN103882170A CN 103882170 A CN103882170 A CN 103882170A CN 201410062855 A CN201410062855 A CN 201410062855A CN 103882170 A CN103882170 A CN 103882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less tube
cooling system
circulation cooling
closed circulation
circulating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28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广进
李娇
刘新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ste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ste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ste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nste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628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21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2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21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包括空冷器一、空冷器二、过滤器一、过滤器二、脱气罐一、脱气罐二、排水环管一、排水环管二、给水环管一、给水环管二、循环水泵一、循环水泵二,脱气罐一、空冷器一、过滤器一、循环水泵一、给水环管一、排水环管一、脱气罐一相连接,循环水泵一还与给水环管二相连接,给水环管二、循环水泵二、空冷器二、过滤器二、脱气罐二、排水环管二、给水环管二相连接。优点是:通过均压、并列运行实现循环冷却系统的不停炉在线切换,提高了被冷却设备的冷却强度,从而提高了被冷却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在切换过程中要达到了即不影响生产也不损坏被冷却设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的2座高炉冷却用的软水均为闭式循环冷却方式,软水采用并联方式供给炉缸和炉身,炉缸最大水量只能达到3500m3/h,致使冷却能力受到限制,为加强炉缸冷却能力,增加一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单独为炉缸冷却,以增强炉缸冷却能力,两个冷却系统并列运行。按常规,高炉两个独立的冷却系统在切换时需停炉切换,影响高炉生产,且在切换过程中循环系统处于停滞状态,此时系统中的冷却水不流动,无法将冷却部件中的热量带走,将会造成冷却部件温度升高,严重的会损坏冷却部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实现两个独立的冷却系统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在线切换,使用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空冷器一、空冷器二、过滤器一、过滤器二、脱气罐一、脱气罐二、排水环管一、排水环管二、给水环管一、给水环管二、循环水泵一、循环水泵二,脱气罐一、空冷器一、过滤器一、循环水泵一、给水环管一、排水环管一、脱气罐一相连接,循环水泵一还与给水环管二相连接,给水环管二、循环水泵二、空冷器二、过滤器二、脱气罐二、排水环管二、给水环管二相连接。
所述的脱气罐二与排水环管二之间设有阀门组一。
所述的循环泵一与给水环管二之间设有1#阀门,循环泵一与给水环管一之间设有2#阀门。
所述的排水环管二上设有3个或3个以上管道,每个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形成阀门组二。
所述的给水环管二上设有3个或3个以上管道,每个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形成阀门组三。
利用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实现的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充满水;
2)系统均压:缓慢打开排水环管二的阀门组二的任一阀门,然后将排水环管二上其余的阀门打开;
3)依次打开给水环管二上的阀门组三。
4)开启循环水泵二中的任一台循环水泵,同时停运循环水泵一中的任一台循环水泵;待运行稳定后关闭阀门组一和1#阀门;
5)启动循环水泵的第二台循环水泵,使系统正常投入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实现了两套并联的冷却系统的在线切换,提高了被冷却设备的冷却强度,从而提高了被冷却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在切换过程中要达到了即不影响生产也不损坏被冷却设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循环水泵二  2-脱气罐二  3-过滤器二  4-空冷器二  5-给水环管二  6-排水环管二  7-循环水泵一  8-脱气罐一  9-过滤器一  10-空冷器一  11-1#阀门  12-2#阀门13-阀门组一  14-排水环管一  15-给水环管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空冷器一10、空冷器二4、过滤器一9、过滤器二3、脱气罐一8、脱气罐二2、排水环管一14、排水环管二6、给水环管一15、给水环管二5、循环水泵一7、循环水泵二1,脱气罐一8、空冷器一10、过滤器一9、循环水泵一7、给水环管一15、排水环管一14、脱气罐一8相连接,循环水泵一7还与给水环管二5相连接,给水环管二5、循环水泵二1、空冷器二4、过滤器二3、脱气罐二2、排水环管二6、给水环管二5相连接。其中脱气罐一8和脱气罐二2还兼做定压罐。
脱气罐二2与排水环管二6之间设有阀门组一13。
循环泵一与给水环管二5之间设有1#阀门11,循环泵一与给水环管一15之间设有2#阀门12。
排水环管二6上设有3个或3个以上管道,每个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形成阀门组二。给水环管二5上设有3个或3个以上管道,每个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形成阀门组三。
利用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实现的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充满水;
2)系统均压:缓慢打开排水环管二6的阀门组二(图1中的9#-14#阀门)的任一阀门,然后将排水环管二6上其余的阀门打开;(阀门打开的时间间隔是否需要限定)
3)依次打开给水环管二5上的阀门组三,从图1中的3#开始依次打开直到8#阀门,将阀门组三的所有阀门全部打开。
4)开启循环水泵二1中的任一台循环水泵,同时停运循环水泵一7中的任一台循环水泵;待运行稳定后关闭阀门组一13和1#阀门11,阀门组一13中的16#1阀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在此只需将14#阀门、15#阀门以及1#阀门11关闭;
5)启动循环水泵的第二台循环水泵,使系统正常投入运行。
实现了两套并列系统的并列运行。使被冷却设备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从一个冷却系统切换安全平稳地切换到另一个冷却系统,避免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及设备因冷却不佳造成的损坏。
本发明实现了两套并联的冷却系统的在线切换,提高了被冷却设备的冷却强度,从而提高了被冷却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在切换过程中要达到了即不影响生产也不损坏被冷却设备的目的。

Claims (6)

1.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冷器一、空冷器二、过滤器一、过滤器二、脱气罐一、脱气罐二、排水环管一、排水环管二、给水环管一、给水环管二、循环水泵一、循环水泵二,脱气罐一、空冷器一、过滤器一、循环水泵一、给水环管一、排水环管一、脱气罐一相连接,循环水泵一还与给水环管二相连接,给水环管二、循环水泵二、空冷器二、过滤器二、脱气罐二、排水环管二、给水环管二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气罐二与排水环管二之间设有阀门组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泵一与给水环管二之间设有1#阀门,循环泵一与给水环管一之间设有2#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环管二上设有3个或3个以上管道,每个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形成阀门组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水环管二上设有3个或3个以上管道,每个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形成阀门组三。
6.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实现的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充满水;
2)系统均压:缓慢打开排水环管二的阀门组二的任一阀门,然后将排水环管二上其余的阀门打开;
3)依次打开给水环管二上的阀门组三。
4)开启循环水泵二中的任一台循环水泵,同时停运循环水泵一中的任一台循环水泵;待运行稳定后关闭阀门组一和1#阀门;
5)启动循环水泵的第二台循环水泵,使系统正常投入运行。
CN201410062855.7A 2014-02-24 2014-02-24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 Pending CN1038821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2855.7A CN103882170A (zh) 2014-02-24 2014-02-24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2855.7A CN103882170A (zh) 2014-02-24 2014-02-24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2170A true CN103882170A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5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2855.7A Pending CN103882170A (zh) 2014-02-24 2014-02-24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217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8834A (zh) * 2016-05-17 2016-08-10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冷却系统改造方法
CN114480761A (zh) * 2021-12-17 2022-05-13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高炉软水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9345A (zh) * 2009-12-22 2010-05-19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安全控制策略
CN102321775A (zh) * 2011-09-26 2012-01-18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新型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
CN103421917A (zh) * 2013-08-15 2013-12-04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
CN203728863U (zh) * 2014-02-24 2014-07-23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9345A (zh) * 2009-12-22 2010-05-19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安全控制策略
CN102321775A (zh) * 2011-09-26 2012-01-18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新型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
CN103421917A (zh) * 2013-08-15 2013-12-04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
CN203728863U (zh) * 2014-02-24 2014-07-23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立军: "新1#软水泵站过滤器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0年全国炼铁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31 December 2010 (2010-12-31)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8834A (zh) * 2016-05-17 2016-08-10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冷却系统改造方法
CN105838834B (zh) * 2016-05-17 2018-04-24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冷却系统改造方法
CN114480761A (zh) * 2021-12-17 2022-05-13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高炉软水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9108A (zh) 一种用于空冷机组的高背压耦合大温差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3421917B (zh) 一种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
CN203728863U (zh)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
CN103882170A (zh) 一种高炉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及其不停炉在线切换方法
CN103060497B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发电系统
CN102519033B (zh)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采暖疏水回收方法
CN104267268B (zh) 一种电加热管工作寿命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203501801U (zh) 中频感应炉冷却水系统
CN209540988U (zh) 一种用于空冷机组的高背压耦合大温差供热系统
CN105822372A (zh) 一种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
CN203411556U (zh) 一种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
CN108193009B (zh) 热风炉冷却供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947489U (zh) 一种烧结环冷机低温段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CN206204344U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循环系统
CN107355267A (zh) 汽动给水泵双背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295710U (zh) 一种冬季防冻机力通风冷却塔系统
CN204455149U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09704652U (zh) 一种扩大母管制运行方式的闭式工业水循环系统
CN201893125U (zh) 一种用于冻干机箱体的夹套装置
CN203489728U (zh) 发电供热机组闭式循环水系统
CN111140897A (zh) 一种使用喷射器自行调节凝汽器背压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15597818U (zh) 一种矿井水水源热泵井筒保温系统
CN205279054U (zh) 一种直接空冷抽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冷渣机冷却系统
CN202001364U (zh) 一种高温、高压热水循环泵机械密封装置
CN211695089U (zh) 一种使用喷射器自行调节凝汽器背压的余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