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1922B - 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81922B CN103881922B CN201210564280.XA CN201210564280A CN103881922B CN 103881922 B CN103881922 B CN 103881922B CN 201210564280 A CN201210564280 A CN 201210564280A CN 103881922 B CN103881922 B CN 1038819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algae
- flocculant
- microbial flocculant
- algae
- harve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利用巨大芽孢杆菌(CGMCC No.5225)发酵制备生物絮凝剂,将此絮凝剂添加到微藻培养液中,调节微藻培养液pH值为9‑12,60‑120转/分钟下搅拌5‑40分钟,再静置1小时,使微藻絮凝并沉降分层,收集下层絮凝的微藻获得微藻生物质,上层澄清培养液通入二氧化碳调节pH,接入新鲜藻种,继续培养。本发明使用的絮凝剂无需纯化可直接利用,成本较低,絮凝效果好且本絮凝剂安全无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微藻生物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集微藻的方法。背景技术
微藻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泛,生长环境要求低,不与农作物争地争水,光合作用效率高,油脂面积产率高以及培养过程中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等特点,对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和粮食三大危机有着巨大的潜力。微藻除富含油脂外,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功能多糖和色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优质蛋白质,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学品以及动物饲料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在微藻藻种选育、培养、收获、干燥和加工利用等环节中,微藻收获是关键环节之一,藻体收获成本是影响微藻生产成本和微藻应用领域的重要因素。絮凝法微藻收获是一种相对简便易行且能耗较低的分离方法。目前一些常用的安全无毒的絮凝剂,如氨(申请号:CN201110390674.3)和多糖类物质(申请号:CN200710015212.7,申请号:CN201010559334)等,这些絮凝剂絮凝的培养水体可循环利用,但氨絮凝法残留的氨浓度过高对微藻生长毒害,需通过加热除氨;多糖絮凝法安全无毒,但絮凝成本较高。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蛋白质、多肽、多糖、氨基酸和有机小分子等物质,微生物絮凝利用的是微生物的发酵浓缩物,不需分离纯化,制备成本较低,并且微生物絮凝剂丰富的组分残留在培养水体中,可作为培养水体微藻的营养物质,对微藻的再次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能源微藻采收中存在采收成本高以及利用絮凝剂采收普遍存在絮凝剂毒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本发明使用的絮凝剂无需纯化可直接利用,成本较低,絮凝效果好且本絮凝剂安全无毒。
并非所有微生物絮凝剂都适宜用于收获微藻。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申请人发现以巨大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为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该菌种为Bacillus magaterium Sy-Z5,由申请人自己培养、先期提交保藏并记载于中国专利申请201210018185.X中,保藏号为CGMCC No.522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以巨大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为微生物絮凝剂,向藻细胞密度不低于500万/毫升的微藻培养液中添加浓度为0.3-3.0毫克/毫升的微生物絮凝剂,调节培养液pH值为9.0-12.0,并在50-150转/分钟搅拌5-50分钟,静置0.3-3小时,使培养液中的微藻絮凝并沉降分层,收集下层絮凝的微藻获得微藻生物质,上层较澄清培养液通入二氧化碳调节pH至该藻适宜生长所需的pH,作为微藻培养水体,按该藻的常规培养方法继续使用。
本发明所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产物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参考专利201210018185.X,将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agaterium Sy-Z5接种于LB培养基中(LB培养基准备:胰蛋白胨10克,酵母粉5克,氯化钠5克,去离子水1.0升,120℃,20min灭菌),在37℃和70-150转/分钟条件下,摇床培养24-48小时后,发酵产物于5000-10000转/分钟离心5-20分钟,弃去上清液,取沉淀于50-100℃烘2-10小时,得固态微生物絮凝剂。
本发明微生物絮凝剂优选浓度为0.5-2.0毫克/毫升。本发明优选在搅拌速度为50-130转/分钟,搅拌时间5-40分钟条件下收集微藻,静置时间优选0.3-2小时。
本发明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通入量为调整絮凝后培养液的pH值至相应微藻生长所需的适宜pH值所需的二氧化碳量。
本发明所述微藻为海洋藻类,优选海水湛江等鞭金藻、海水四爿藻或海水小球藻,均有市售。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采用微生物发酵产物作为絮凝剂,发酵产物无需进一步纯化,因此絮凝剂制备成本较低,絮凝剂安全无毒性,使用絮凝剂后的培养水体可继续用来培养微藻,且絮凝剂富含蛋白质、多肽、多糖、氨基酸和有机小分子等物质,因此絮凝剂在培养水体中的残留物具有丰富的碳氮源,对微藻在絮凝后上层水体中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实施例所用海水湛江等鞭金藻、海水四爿藻或海水小球藻均来自大连化物所藻种库。
F/2配方培养基为:75毫克/升NaNO3,5毫克/升NaH2PO4·H2O,30毫克/升Na2SiO3·9H2O,3.9毫克/升FeC6H5O7·5H2O,4.35毫克/Na2·EDTA,0.0010毫克/CuSO4·5H2O,0.0073毫克/升Na2MoO4·2H2O,0.023毫克/升ZnSO4·4H2O,0.012毫克/升CoCl2·6H2O,0.178毫克/升MnCl2·4H2O,0.001毫克/升维生素B12,0.2毫克/升维生素B1,0.001毫克/升生物素。
实例1: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将Bacillus magaterium Sy-Z5接种于LB培养基中(LB培养基准备:胰蛋白胨10克,酵母粉5克,氯化钠5克,去离子水1.0升,120℃,20分钟灭菌),在37℃和100转/分钟条件下,摇床培养36小时后,8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取沉淀于80℃烘6小时,得到固体状微生物絮凝剂。
实例2:微藻培养液准备:以5×106个/毫升藻细胞密度的接种量,将海水湛江等鞭金藻接种于添加了F/2培养基的海水中,摇动混匀后,在25℃和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10天,藻细胞密度为1.6×107个/毫升,将此培养液用于下述实例中。
取此湛江等鞭金藻培养液700毫升置于1000毫升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实例1中制备的微生物絮凝剂0.7克,调节pH至10.2,100转/分钟搅拌2分钟后,60转/分钟搅拌10分钟,静置30分钟后,絮凝率为73.2%,取出下层絮凝微藻层,上层水体通入二氧化碳调整pH至8.4后,接入2×106个/毫升金藻,按前述“微藻培养液准备”所述的微藻培养方法培养10天,微藻细胞密度为1.85×107个/毫升。
实例3:取实施例2所述的海水湛江等鞭金藻培养液用海水稀释1倍,取此稀释液700m1置于1000m1烧杯中,向其中加上述实例1中制备的微生物絮凝剂入0.5克,调节pH至11.6,90转/分钟搅拌2分钟后,60转/分钟搅拌10分钟,静置30分钟后,取出下层絮凝微藻层,絮凝率为62%,上层水体通入二氧化碳调整pH至8.4后,接入1×106个/毫升海水湛江等鞭金藻,按实施例1中“微藻培养液准备”所述的微藻培养培养方法培养10天,微藻细胞密度为17.2×106个/毫升。
实例4:微藻培养液准备:以3×106个/ml的接种量,将海水四爿藻藻种接种于F/2培养基中,在25℃和3000lux光照条件下,培养10天,藻细胞密度为2.5×107个/毫升。
取此四爿藻培养液700m1置于1000m1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实例1中制备的微生物絮凝剂0.60克,调节pH至9.7,110转/分钟搅拌3分钟后,70转/分钟搅拌8分钟,静置30分钟后,絮凝率为98%,取出下层絮凝微藻层,上层水体通入二氧化碳调整pH至8.2后,接入2.5×106个/毫升海水四爿藻,按实施例3中“微藻培养液准备”所述的海水四爿藻培养方法培养10天,微藻细胞密度为3.1×107个/毫升。
实例5:取实施例4所述的海水四爿藻培养液用海水稀释1倍,取此海水四爿藻培养液400m1置于500m1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实例1中制备的微生物絮凝剂0.35克,调节pH至11.3,100转/分钟搅拌4分钟后,70转/分钟搅拌10分钟,静置40分钟后,絮凝率为94%,取出下层絮凝微藻层,上层水体通入二氧化碳调整pH至8.2后,接入2.2×106个/毫升海水四爿藻,按实施例3中“微藻培养液准备”所述的海水四爿藻培养方法培养10天,微藻细胞密度为2.8×107个/毫升。
Claims (4)
1.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保藏号为CGMCCNo.5225的巨大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为微生物絮凝剂,向藻细胞密度不低于500万/毫升的微藻培养液中添加浓度为0.3‐3.0毫克/毫升微生物絮凝剂,调节培养液pH值至9.0‐12.0,在50‐150转/分钟下搅拌5‐50分钟,静置0.3‐3小时,使培养液中的微藻絮凝并沉降分层,收集下层絮凝的微藻获得微藻生物质,上层较澄清培养液通入二氧化碳调节pH至该藻适宜生长所需的pH,作为微藻培养水体使用;
所述的微藻为海水湛江等鞭金藻或海水四爿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絮凝剂浓度为0.5‐2.0毫克/毫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速度为50‐130转/分钟,搅拌时间5‐40分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静置时间为0.3‐2小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64280.XA CN103881922B (zh) | 2012-12-21 | 2012-12-21 | 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64280.XA CN103881922B (zh) | 2012-12-21 | 2012-12-21 | 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81922A CN103881922A (zh) | 2014-06-25 |
CN103881922B true CN103881922B (zh) | 2017-03-15 |
Family
ID=5095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64280.XA Active CN103881922B (zh) | 2012-12-21 | 2012-12-21 | 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819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73673B (zh) * | 2015-03-09 | 2018-04-24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聚球藻的无菌收集方法 |
CN112760343A (zh) * | 2020-11-23 | 2021-05-07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新型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760228A (zh) * | 2020-11-23 | 2021-05-07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菌-藻共生絮凝体系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6422A (zh) * | 2012-01-17 | 2012-09-19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株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芽孢杆菌及其在微藻采收中的应用 |
-
2012
- 2012-12-21 CN CN201210564280.XA patent/CN1038819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6422A (zh) * | 2012-01-17 | 2012-09-19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株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芽孢杆菌及其在微藻采收中的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Harvesting of Chlorella vulgaris using a bioflocculant from Paenibacillus sp. AM49;Hee-Mock Oh,et al;《Biotechnology Letters》;20010831;第23卷(第15期);全文 * |
巨大芽孢杆菌MBFF6 产絮凝剂培养条件的优化及絮凝剂的化学性质(优先出版);曹芳等;《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1114;第38卷(第6期);摘要 * |
高絮凝活性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研究;曹芳等;《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1120;第37卷(第6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81922A (zh) | 2014-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74449B (zh) | 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 |
CN102888376B (zh) |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bc-198、及其富硒菌剂与应用 | |
JPWO2017217116A1 (ja) | 凝集能を有した新微細藻類 | |
CN102229889A (zh) | 一株小球藻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 |
CN101914478B (zh) |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
CN101407761B (zh) | 酵母融合菌、白地霉菌和根霉菌液体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881922B (zh) | 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方法 | |
CN110157621B (zh) | 一种高浓缩微藻活细胞长效保存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3211088A (zh) | 海参饵料的制备方法 | |
WO2015085631A1 (zh) | 一种高产率的葡萄藻培养方法 | |
Shukia et al. | Antarctic cyanobacteria as a source of phycocyanin: an assessment | |
CN110129225A (zh) | 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选育、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 |
CN102399699B (zh) | 一种微生物互生发酵鸡粪生产生物净水剂的方法 | |
CN114468121A (zh) | 含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发酵剂发酵食品工业下脚料的方法 | |
CN106635919A (zh) | 一种螺旋藻的养殖方法 | |
CN113584097A (zh) | 一种回流式固体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发酵方法及装置 | |
CN102102095A (zh) | 一种利用海洋链霉菌发酵制备溶菌酶的方法 | |
CN101935626B (zh) | 一种二甲基甲酰胺降解菌及其生产的菌剂 | |
CN105060499B (zh) | 一种提高养殖水体透明度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 | |
CN109266578B (zh) | 大肠埃希氏菌ACThr1032及其在发酵生产L-苏氨酸中的应用 | |
CN106165790A (zh) | 一种用于养殖卤虫的饵料及卤虫养殖方法 | |
CN113956980B (zh) | 一株高产epa油脂的陆生魏氏藻及其应用 | |
CN102943044B (zh) | 一株栅藻及其应用 | |
CN102115768B (zh) | 微生物同步发酵正十六烷生产十六碳二元酸的方法 | |
CN103588304B (zh) | 一种用于养殖池塘水体微型生物群落调控碳源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