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7864A - 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7864A
CN103877864A CN201310042680.9A CN201310042680A CN103877864A CN 103877864 A CN103877864 A CN 103877864A CN 201310042680 A CN201310042680 A CN 201310042680A CN 103877864 A CN103877864 A CN 103877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 polymer
casting solution
supporting layer
hygroscopic agen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26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7864B (zh
Inventor
薛立新
杜旭东
陈修碧
黄燕
赵秀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0426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78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7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7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7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7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膜包括:第一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含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抗菌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活性层,所述活性层包含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以及任选的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层与所述活性层之间。本发明还公开了全热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和使用该膜的全热交换器。本发明的全热交换膜,透湿性能优异、有效阻隔有害气体、热交换性能好,给排气互混少,能够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排除污浊有害空气、同时回收显热和潜热。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新型空调热回收新风空气优化系统可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获得新鲜空气的同时,通过外来新鲜空气与排出的混浊空气在全热交换膜上进行的能量和湿度的交换,回收室内空气中的冷量或热量、调节外来新鲜空气湿度。并且全热交换膜对气体的阻隔性又可保证污浊空气和新鲜空气不互混,有效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及建筑节能减排,是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我国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的要求。KTV/酒吧/网吧、银行、办公大楼等公共场合,具有人员集中、建筑结构封闭、室内空气污染源多而复杂且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等特点,在空气品质和建筑节能方面问题尤为突出。采用新型空调热回收新风空气优化系统,可有效改善KTV/酒吧/网吧、银行、办公楼等各种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减少及抑制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改善民生。
作为空调系统的配套设备,空调热回收新风空气优化系统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产品的基础材料和配套设备还没有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比如新型空气能量交换器的关键材料—全热交换膜的性能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进口的全热交换膜价格昂贵,且他国一直对我国实行较严的技术保密措施。因此国内企业大都使用价格低廉的滤纸或金属传热片,而这些材料的性能远远比不上进口的全热交换纸,无法实现对空气能量和湿度进行调节和回收。这些纸质“热交换膜”普遍存在废气漏气率高、热交换效率能效比低、易吸湿发霉等缺点,这些严重影响了全热交换器的节能环保效果和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获得性价比更高、满足市场要求的、适合于不同环境的全热交换膜,并自组装配件,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全热交换膜,包括:
第一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含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
活性层,所述活性层包含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以及任选的
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层与所述活性层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高聚物选自:醋酸纤维素、聚砜、聚醚砜;
所述第二高聚物选自: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衍生物;
所述第一吸湿剂和第二吸湿剂独立地选自:氯化锂、氯化钙、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硅胶、聚乙烯吡咯烷酮;
所述无机功能添加剂选自:A型分子筛、X型分子筛、Y型分子筛、高岭土;
所述无机盐选自:氯化钙、氯化锂、溴化锂;
所述第二支撑层为纤维素纸、聚酯无纺布、或聚丙烯无纺布。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的质量比为20-80:5-50:1-15:5-50;和/或
所述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质量比为30-80:20-7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层的厚度为10微米-200微米,所述活性层的厚度为1-20微米。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全热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含有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的第一铸膜液;提供含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第二铸膜液;
(b)将步骤(a)获得的第一铸膜液制成膜,任选地,将所述第一铸膜液浇铸在所述第二支撑层上制成膜;
(c)将所述无机盐复合在所述步骤(b)制成的膜上,得到所述第一支撑层;
(d)将所述第二铸膜液浇铸在所述步骤(c)得到的第一支撑层上,复合得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膜,其中,
第一高聚物、第二支撑层、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无机盐如第一方面所述。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a)中将第一高聚物,第一溶剂、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混合,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一铸膜液,其中,所述第一溶剂选自:50wt%-100wt%的醋酸水溶液、二氧六环、γ-丁内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氯仿、甲醇;和/或
所述步骤(a)中将第二高聚物、第二溶剂、第二吸湿剂混合,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二铸膜液,其中,所述第二溶剂选自:水、二氧六环、磷酸三乙酯、甲基吡咯烷酮、甲酸、丙酮、乙醇、氯仿、甲醇。
在另一优选例中,将第一高聚物,第一溶剂、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于40℃-90℃下搅拌6-18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一铸膜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将第二高聚物,第二溶剂、第二吸湿剂于40℃-90℃下搅拌6-18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二铸膜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铸膜液中,所述第一高聚物的含量为5wt%-40wt%、第一吸湿剂的含量为1wt%-40wt%、无机功能添加剂的含量为0.1wt%-10wt%;和/或
所述第二铸膜液中,所述第二高聚物的含量为5wt%-60wt%;第二吸湿剂的含量为5wt%-50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铸膜液中,所述第一溶剂的含量为45wt%-95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铸膜液中,所述第二溶剂的含量为45wt%-95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铸膜液和/或所述第二铸膜液进行脱泡的步骤。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步骤(b)制成的膜置于无机盐溶液中浸泡,得到所述第一支撑层,所述无机盐溶液为为质量百分含量5%-50%的氯化钙、氯化锂或者溴化锂水溶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d)中,将所述第二铸膜液浇铸在所述步骤(c)得到的第一支撑层上,干燥后热压得到第一方面所述的全热交换膜。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元件或全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全热交换膜。
本发明的全热交换膜,透湿性能优异、热交换性能好、给排气互混少、提高了焓湿交换效率和有害气体阻隔性。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排除室内污浊空气、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回收暖通空调能量(同时回收显热和潜热),为建筑空调暖通节能减排,将切实有力地推动国家“节能减排”的进程,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首次意外发现一种新型结构的全热交换膜,该膜中,活性层复合在一支撑层上形成全热交换膜,或再与另一支撑层复合得到全热交换膜。本发明的全热交换膜,具有优异的透湿性能和有效的二氧化碳气体阻隔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全热交换膜
本发明中,术语“全热交换膜”是指用于膜法全热交换装置中的膜,不同于铝箔、导热塑料类材料等仅有显热回收功能的材质。
国家标准GB/T21087-2007,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中的“术语和定义”对全热交换装置(total heat exchange equipment)进行了描述,是指新风和排风之间同时产生显热和潜热交换的装置。
本发明的全热交换膜,包含:
第一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含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
活性层,所述活性层复合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上,且所述活性层包含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以及任选的
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层与所述活性层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层复合在所述第二支撑层上,其中,
所述第一高聚物选自:醋酸纤维素、聚砜、聚醚砜;
所述第二高聚物选自: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衍生物;
所述第一吸湿剂和第二吸湿剂独立地选自:氯化锂、氯化钙、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硅胶、聚乙烯吡咯烷酮;
所述无机功能添加剂选自:A型分子筛、X型分子筛、Y型分子筛、高岭土;
所述无机盐选自:氯化钙、氯化锂、溴化锂;
所述第二支撑层为纤维素纸、聚酯无纺布、或聚丙烯无纺布。
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中,所述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均匀地分散在所述第一高聚物中。所述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的质量比为20-80:5-50:1-15:5-50,较佳地,所述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的质量比为20-40:10-25:1-10:10-40,更佳地,所述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的质量比为20-30:10-20:1-10:10-3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无机功能添加剂平均粒径小于4微米。
所述第一支撑层的厚度为10微米-200微米。
在所述活性层中,所述第二吸湿剂均匀地分散在所述第二高聚物中。所述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质量比为30-80:20-70,较佳地,所述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质量比为30-60:20-50,更佳地,所述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质量比为30-50:20-40。
所述活性层的厚度为1-20微米。
较佳地,所述活性层复合于第一支撑层上,部分复合于第一支撑层的微孔内,一方面防止第一支撑层中的孔漏气,提供气密性,另一方面与第一支撑层协同作用,一起提供高透湿性能。
所述第二支撑层是多孔支撑层,多孔支撑层的孔隙率和孔径均没有严格要求,理论上孔隙率越大越好,仅仅用来提供膜的强度。所述第二支撑层优选为聚酯无纺布、或聚丙烯无纺布,没有特别的限制,采用本领域常用的作为提供强度的膜支撑层的聚酯无纺布、或聚丙烯无纺布均可。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层克重为10g/m2-100g/m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层平均厚度为20微米-120微米。
全热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全热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含有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的第一铸膜液;提供含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第二铸膜液;
(b)将步骤(a)获得的第一铸膜液制成膜,任选地,将所述第一铸膜液浇铸在所述第二支撑层上制成膜;
(c)将所述无机盐复合在所述步骤(b)制成的膜上,得到所述第一支撑层;
(d)将所述第二铸膜液浇铸在所述步骤(c)得到的第一支撑层上,复合得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膜,其中,
第一高聚物、第二支撑层、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无机盐如前所述。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将第一高聚物,第一溶剂、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混合,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一铸膜液,其中,所述第一溶剂选自:50wt%-100wt%的醋酸水溶液、二氧六环、γ-丁内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氯仿、甲醇;
所述步骤(a)中将第二高聚物、第二溶剂、第二吸湿剂混合,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二铸膜液,其中,所述第二溶剂选自:水、二氧六环、磷酸三乙酯、甲基吡咯烷酮、甲酸、丙酮、乙醇、氯仿、甲醇。
在另一优选例中,将第一高聚物,第一溶剂、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于40℃-90℃下搅拌6-18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一铸膜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将第二高聚物,第二溶剂、第二吸湿剂于40℃-90℃下搅拌6-18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二铸膜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铸膜液中,所述第一高聚物的含量为5wt%-40wt%、第一吸湿剂的含量为1wt%-40wt%、无机功能添加剂的含量为0.1wt%-10wt%;
所述第二铸膜液中,所述第二高聚物的含量为5wt%-60wt%;第二吸湿剂的含量为5wt%-50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铸膜液中,所述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的质量比为20-80:5-50:1-15:5-50,较佳地,所述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的质量比为20-40:10-25:1-10:10-40,更佳地,所述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的质量比为20-30:10-20:1-10:10-3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铸膜液中,所述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质量比为30-80:20-70,较佳地,所述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质量比为30-60:20-50,更佳地,所述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质量比为30-50:20-4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铸膜液中,所述第一溶剂的含量为45wt%-95wt%。所述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所述第一溶剂的含量之和为100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铸膜液中,所述第二溶剂的含量为45wt%-95wt%。所述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所述第二溶剂的含量之和为100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铸膜液和/或所述第二铸膜液进行脱泡的步骤。
在另一优选例中,将第一铸膜液和/或所述第二铸膜液于40℃-90℃下,负压状态放置10-20小时,进行脱泡。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b)采用相转化法制膜。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b)将第一铸膜液自支撑或浇铸于第二支撑层上,放入水浴中进行相转化,铸膜液固化成膜。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步骤(b)制成的膜置于无机盐溶液中浸泡,得到所述第一支撑层,所述无机盐溶液为为质量百分含量5%-50%的氯化钙、氯化锂或者溴化锂水溶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浸泡时间为12-48小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d)中,将所述第二铸膜液浇铸在所述步骤(c)得到的第一支撑层上,干燥后热压得到全热交换膜。
在另一优选例中,将所述第二铸膜液浇铸在所述步骤(c)得到的第一支撑层上在50-70℃干燥箱中烘干,然后在40-60℃下热压成膜。
全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全热交换膜,具有优异的透湿性和气密性,可以按照现有已知的方法组装成全热交换元件,用在全热交换器中。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通用方法
气体透过量
根据国家标准GB/T_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进行测定。
水蒸气透过量
根据国家标准GB1037-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1
步骤(1).将150份质量含量80%的醋酸水溶液溶解15份醋酸纤维素,之后依次加入10份n-甲基吡咯烷酮、5份氯化锂和3份4A分子筛,45℃下搅拌18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铸膜液;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铸膜液于45℃下,负压状态或静置放置10小时,进行脱泡;
步骤(3).将脱泡后铸膜液,涂敷于80g/m2的普通纤维素纸上,控制厚度140μm,然后放入水中进行相转变固化;
步骤(4).固化后的膜置于12%氯化锂溶液中浸泡24小时,获得亲水型高聚物支撑层;
步骤(5).将10份聚乙烯醇溶解于90份蒸馏水中,之后加入10份山梨醇,90℃下搅拌18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铸膜液;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铸膜液于40℃下,负压状态或静置放置18小时,进行脱泡;
步骤(7).将脱泡后铸膜液涂覆在步骤4中所述的亲水型高聚物支撑层,在60℃干燥箱中烘干,然后在40℃下热压成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高效全热交换薄膜,二氧化碳气体透过量为3.0×105cm3/m2/day/0.1MPa,在38℃、90%RH下其透湿度是4689g/m2/day。
实施例2
步骤(1).将90份冰醋酸溶解10份醋酸纤维素,之后加入6份甘油和1份X型分子筛,55℃下搅拌12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铸膜液;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铸膜液于60℃下,负压状态或静置放置10小时,进行脱泡;
步骤(3).将脱泡后铸膜液,涂敷于60g/m2聚丙烯无纺布,控制厚度80μm,然后进入水槽进行相转变固化;
步骤(4).固化后的膜置于20%氯化钙溶液中浸泡30小时,获得亲水型高聚物支撑层;
步骤(5).将12份聚乙二醇溶于75份乙醇中,之后加入13份氯化锂,70℃下搅拌15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铸膜液;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铸膜液于60℃下,负压状态或静置放置12小时,进行脱泡;
步骤(7).将脱泡后铸膜液涂覆在步骤4中所述的亲水型高聚物支撑层,在60℃干燥箱中烘干,然后在45℃下热压成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高效全热交换薄膜,二氧化碳气体透过量为6.1×104cm3/m2/day/0.1MPa,在38℃、90%RH下其透湿度是3689g/m2/day。
实施例3
步骤(1).将10份醋酸纤维素溶于80份二氧六环中,之后加入6份甘油和2份Y型分子筛,75℃下搅拌8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铸膜液;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铸膜液于40℃下,负压状态或静置放置17小时,进行脱泡;
步骤(3).将脱泡后铸膜液,流延成膜,控制厚度180μm,然后进入水槽进行相转变固化;
步骤(4).固化后的膜置于5%溴化锂溶液中浸泡48小时,获得亲水型高聚物支撑层;
步骤(5).将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65份丙酮中,之后加入10份氯化钙,60℃下搅拌18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铸膜液;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铸膜液于80℃下,负压状态或静置放置10小时,进行脱泡;
步骤(7).将脱泡后铸膜液涂覆在步骤4中所述的亲水型高聚物支撑层,在60℃干燥箱中烘干,然后在55℃下热压成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高效全热交换薄膜,二氧化碳气体透过量为3.7×104cm3/m2/day/0.1MPa,在38℃、90%RH下其透湿度是3987g/m2/day。
实施例4
步骤(1).将15份聚砜溶于75份二甲基甲酰胺中,之后加入10份丙二醇和3份高岭土,60℃下搅拌9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铸膜液;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铸膜液于50℃下,负压状态或静置放置18小时,进行脱泡;
步骤(3).将脱泡后铸膜液,涂敷于100g/m2聚酯无纺布上,控制厚度100μm,然后进入水槽进行相转变固化;
步骤(4).固化后的膜置于10%氯化锂溶液中浸泡28小时,获得亲水型高聚物支撑层;
步骤(5).将15份聚丙烯酰胺溶于75份水中,之后加入10份甘油,90℃下搅拌6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铸膜液;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铸膜液于40℃下,负压状态或静置放置10小时,进行脱泡;
步骤(7).将脱泡后铸膜液涂覆在步骤4中所述的亲水型高聚物支撑层,在60℃干燥箱中烘干,然后在60℃下热压成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高效全热交换薄膜,二氧化碳气体透过量为7.7×104cm3/m2/day/0.1MPa,在38℃、90%RH下其透湿度是4236g/m2/day。
实施例5
步骤(1).将20份聚醚砜溶于7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之后加入10份氯化锂和1份4A分子筛,60℃下搅拌9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铸膜液;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铸膜液于50℃下,负压状态或静置放置18小时,进行脱泡;
步骤(3).将脱泡后铸膜液,涂敷于100g/m2聚酯无纺布上,控制厚度100μm,然后进入水槽进行相转变固化;
步骤(4).固化后的膜置于10%氯化钙溶液中浸泡28小时,获得亲水型高聚物支撑层;
步骤(5).将15份聚乙烯醇溶于75份水中,之后加入10份氯化钙,90℃下搅拌6小时,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铸膜液;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铸膜液于40℃下,负压状态或静置放置10小时,进行脱泡;
步骤(7).将脱泡后铸膜液涂覆在步骤4中所述的亲水型高聚物支撑层,在60℃干燥箱中烘干,然后在60℃下热压成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高效全热交换薄膜,二氧化碳气体透过量为9.2×104cm3/m2/day/0.1MPa,在38℃、90%RH下其透湿度是4097g/m2/day。
将上述实施例与国内外现有商业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02798216800111
结果表明,与国内商业膜相比,本发明的全热交换膜,水蒸汽透过量具有显著的提高,二氧化碳透过量具有显著的降低,与进口商业膜相比,水蒸汽透过量具有显著的提高,二氧化碳透过量也有降低。可见,本发明的全热交换膜,具有优异的透湿性和有害气体阻隔性,能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排除室内污浊空气、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回收暖通空调能量(同时回收显热和潜热),为建筑空调暖通节能减排,将切实有力地推动国家“节能减排”的进程,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热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膜包括:
第一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含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
活性层,所述活性层包含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以及任选的
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层与所述活性层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高聚物选自:醋酸纤维素、聚砜、聚醚砜;
所述第二高聚物选自: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衍生物;
所述第一吸湿剂和第二吸湿剂独立地选自:氯化锂、氯化钙、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硅胶、聚乙烯吡咯烷酮;
所述无机功能添加剂选自:A型分子筛、X型分子筛、Y型分子筛、高岭土;
所述无机盐选自:氯化钙、氯化锂、溴化锂;
所述第二支撑层为纤维素纸、聚酯无纺布、或聚丙烯无纺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无机盐的质量比为20-80:5-50:1-15:5-50;和/或
所述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质量比为30-80:20-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层的厚度为10微米-200微米,所述活性层的厚度为1-2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含有第一高聚物,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的第一铸膜液;提供含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的第二铸膜液;
(b)将步骤(a)获得的第一铸膜液制成膜,任选地,将所述第一铸膜液浇铸在所述第二支撑层上制成膜;
(c)将所述无机盐复合在所述步骤(b)制成的膜上,得到所述第一支撑层;
(d)将所述第二铸膜液浇铸在所述步骤(c)得到的第一支撑层上,复合得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膜,其中,
第一高聚物、第二支撑层、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第二高聚物,第二吸湿剂、无机盐如权利要求1所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将第一高聚物,第一溶剂、第一吸湿剂、无机功能添加剂混合,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一铸膜液,其中,所述第一溶剂选自:50wt%-100wt%的醋酸水溶液、二氧六环、γ-丁内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氯仿、甲醇;和/或
所述步骤(a)中将第二高聚物、第二溶剂、第二吸湿剂混合,溶解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二铸膜液,其中,所述第二溶剂选自:水、二氧六环、磷酸三乙酯、甲基吡咯烷酮、甲酸、丙酮、乙醇、氯仿、甲醇。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铸膜液中,所述第一高聚物的含量为5wt%-40wt%、第一吸湿剂的含量为1wt%-40wt%、无机功能添加剂的含量为0.1wt%-10wt%;和/或
所述第二铸膜液中,所述第二高聚物的含量为5wt%-60wt%;第二吸湿剂的含量为5wt%-50wt%。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铸膜液和/或所述第二铸膜液进行脱泡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步骤(b)制成的膜置于无机盐溶液中浸泡,得到所述第一支撑层,所述无机盐溶液为为质量百分含量5%-50%的氯化钙、氯化锂或者溴化锂水溶液。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将所述第二铸膜液浇铸在所述步骤(c)得到的第一支撑层上,干燥后热压得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膜。
10.一种全热交换元件或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膜。
CN201310042680.9A 2013-01-30 2013-01-30 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Active CN103877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2680.9A CN103877864B (zh) 2013-01-30 2013-01-30 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2680.9A CN103877864B (zh) 2013-01-30 2013-01-30 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7864A true CN103877864A (zh) 2014-06-25
CN103877864B CN103877864B (zh) 2015-10-28

Family

ID=50947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2680.9A Active CN103877864B (zh) 2013-01-30 2013-01-30 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786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7566A (zh) * 2016-03-04 2016-05-25 山东美诺邦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全热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597556A (zh) * 2016-03-02 2016-05-25 山东美诺邦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复合支撑液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21975A (zh) * 2016-10-19 2017-03-22 北京恒通绿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0556A (zh) * 2019-07-26 2019-11-08 绍兴百立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甲醛全热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8508A (zh) * 2019-03-18 2020-09-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醋酸纤维素的阻气透湿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94741A (zh) * 2021-09-13 2021-11-26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界面聚合反扩散生长zif的全热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13896928A (zh) * 2021-09-16 2022-01-07 杭州龙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2983A1 (en) * 2009-05-18 2010-11-25 Dpoint Technologies Inc. Coated membranes for enthalpy exchange and other applications
CN102061026A (zh) * 2010-11-26 2011-05-1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透热透湿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2983A1 (en) * 2009-05-18 2010-11-25 Dpoint Technologies Inc. Coated membranes for enthalpy exchange and other applications
CN102061026A (zh) * 2010-11-26 2011-05-1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透热透湿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7556A (zh) * 2016-03-02 2016-05-25 山东美诺邦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复合支撑液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7566A (zh) * 2016-03-04 2016-05-25 山东美诺邦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全热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521975A (zh) * 2016-10-19 2017-03-22 北京恒通绿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21975B (zh) * 2016-10-19 2019-03-12 国安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8508A (zh) * 2019-03-18 2020-09-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醋酸纤维素的阻气透湿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20556A (zh) * 2019-07-26 2019-11-08 绍兴百立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甲醛全热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4741A (zh) * 2021-09-13 2021-11-26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界面聚合反扩散生长zif的全热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13896928A (zh) * 2021-09-16 2022-01-07 杭州龙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7864B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7864B (zh) 一种新型高效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CN105879706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聚合物杂化的全热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77870B (zh) 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Zhang et al. Selective permeation of moisture and VOCs through polymer membranes used in total heat exchangers for indoor air ventilation
TWI311636B (zh)
CN100395008C (zh) 一种亲水-憎水双极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1469A (zh) 建筑空气调节用或除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EP2435171A1 (en) Coated membranes for enthalpy exchange and other applications
CN110016814B (zh) 抗菌型非对称全热交换膜、全热交换机芯及全热交换机
US10266679B2 (en) Composite material for heat storage, method for preparation and use
CN103194058A (zh) 一种高导热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9034B (zh) 一种高气密性全热交换膜及全热交换器
CN106457152B (zh) 用于水蒸气输送的共混膜和用于制备其的方法
CN113402767A (zh) 一种基于界面聚合的聚酰胺全热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2828A (zh) 一种一步法制备的高效透湿膜及其应用
Baldinelli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n innovative organic membrane for air to air enthalpy exchangers
CN102888062A (zh) 一种热交换异相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05362A (zh) 一种智能控湿阻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20050A (zh) 一种用于净化空气中甲醛的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0348304C (zh) 一种复合支撑液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1036A (zh) 一种可清洗的热交换膜及其机芯和制备方法
CN110302687A (zh) 一种智能控湿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99762A (zh) 一种吸湿剂
CN105017556B (zh) 一种能清除颗粒物污染的离子化骨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0556A (zh) 一种除甲醛全热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