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2935B -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2935B
CN103852935B CN201210521520.8A CN201210521520A CN103852935B CN 103852935 B CN103852935 B CN 103852935B CN 201210521520 A CN201210521520 A CN 201210521520A CN 103852935 B CN103852935 B CN 1038529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yeball position
controllable
controllable lens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15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2935A (zh
Inventor
阳光
尚可
张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215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529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52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2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2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2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上,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由M个像素点组成的液晶显示层,及由M个可控透镜组成的可控透镜层,其中,所述可控透镜层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层的上方,所述M个可控透镜与所述M个像素点一一对应,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方法包括: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一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D技术日益成熟,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裸眼3D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上,比如,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游戏机等。
目前,3D成像是靠人两眼的视觉差产生的。人的两眼(瞳孔)之间一般会有8厘米左右的距离。要让人看到3D影像,就必须让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使两副画面产生一定差距,也就是模拟实际人眼观看时的情况,这样,再通过大脑将这两幅图像合成一幅图像,3D的立体感觉如此由来了。现在,用户想要观看3D影像就必须佩戴偏振眼镜,根据偏振方向不同过滤图像,以保证观看者一只眼睛只能看到一幅图像,但是这样就会造成用户的不便,所以,出现了裸眼3D技术,使得用户能够直接通过人眼获得3D立体影像。现有技术中,为了适应用户两眼间的视差,裸眼3D一般采用视差障栅技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通过裸眼看到3D影像。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利用视差障壁来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得左眼和右眼看到是不同的图像,但是,不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与电子设备显示屏表面的角度不同,所以,上述视差障栅技术并不能根据不同的用户的眼球位置来调整视差障栅的位置,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基于用户的眼球位置调整画面显示方向的技术问题,进而使得用户在观看时会出现真实感不强,身体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无法基于用户的眼球位置调整画面显示方向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上,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由M个像素点组成的液晶显示层,及由M个可控透镜组成的可控透镜层,其中,所述可控透镜层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层的上方,所述M个可控透镜与所述M个像素点一一对应,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一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及,对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二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可选的,所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具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
可选的,所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具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在第一时刻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全部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在第二时刻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全部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
可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屏还包括一偏振层,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层与所述可控透镜层之间,所述偏振层中的偏振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第一偏振片以及偏振方向为第二方向的第二偏振片隔列/行交错排列;所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具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第一偏振片对应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第二偏振片对应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具体包括:在第一时刻时,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在第二时刻时,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二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二用户的右眼。
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由M个像素点组成的液晶显示层,及由M个可控透镜组成的可控透镜层,其中,所述可控透镜层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层的上方,所述M个可控透镜与所述M个像素点一一对应,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控制芯片,与所述液晶显示屏连接,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一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二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二眼球位置参数;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可选的,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一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具体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在第一时刻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全部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在第二时刻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全部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
可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屏还包括一偏振层,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层与所述可控透镜层之间,所述偏振层中的偏振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第一偏振片以及偏振方向为第二方向的第二偏振片隔列/行交错排列;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具体还包括:第三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第一偏振片对应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第四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第二偏振片对应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
可选的,所述第二调整单元具体包括:第五调整子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时,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第六调整子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时,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二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二用户的右眼。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基于用户的左眼和右眼的眼球位置来调整接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提供不同的图像给用户的左眼和右眼,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无法基于用户的眼球位置调整显示屏的显示方向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根据人眼位置来调整液晶显示屏显示方向,实现裸眼3D,增强用户观看时的真实感,提高用户的身体舒适度。
2、由于在可控透镜层与液晶显示屏之间还设置有一偏振层,使得每个像素点所发出的光线先经过偏振片的过滤,再通过可控透镜透射,就使得第一用户的左眼所接收的光线受到较少的干扰,即所有落入左眼视网膜的光线均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点发出的光线,同理,右眼视网膜的光线均为第二图像对应像素点发出的光线,这样,当第一用户大脑对两幅图像进行合成时,能够获得更为立体的图像,增强3D效果。
3、由于电子设备能够对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以及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并以此来控制可控透镜层中各个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提供给第一用户左眼和右眼,以及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不同的图像,进而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基于多个用户的眼球位置分别调整显示屏的显示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A-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透镜在电场中的旋转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视线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中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中第一用户及第二用户的视线方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示放大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无法基于用户的眼球位置调整显示屏的显示方向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存在电子设备无法基于用户的眼球位置调整显示屏的显示方向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在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屏上设置一可控透镜层,采用人眼追踪技术对用户的左眼和/或右眼的位置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左眼和/或右眼的位置信息,控制可控透镜层中一部分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朝向用户的左眼,另一部分的透射方向朝向用户的右眼,使得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像,进而使得电子设备根据人眼位置来调整液晶显示屏显示方向,实现裸眼3D。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上,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液晶显示屏,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包括由M个像素点1011组成的液晶显示层101,及由M个可控透镜1021组成的可控透镜层102,其中,可控透镜层102设置在液晶显示层101的上方,M个可控透镜1021与M个像素点1011一一对应,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控透镜1021可以为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Systems,微电机系统)透镜,还可以为液体透镜,只要能够通过电场强度来控制每一个微小透镜的透射方向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2所示,方法包括:
S101:对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一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
S102: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下面以电子设备的用户为一个,即电子设备仅由第一用户操作为例,来对上述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结合图1和图2,例如,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当第一用户在使用平板电脑观看3D电影时,液晶显示屏已经显示了符合3D成像的一幅图像,即根据人眼间距错开两幅图,也就是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叠加在一起的一幅图。首先,执行S101,电子设备会对第一用户进行人眼追踪,来获得用户左眼和右眼的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其中,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应包括第一用户的左眼眼球位置参数,以及第一用户的右眼眼球位置参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第一用户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的检测可以通过眼球追踪技术进行。通过电子设备上的摄像头,对第一用户的双眼进行拍摄,分别获得第一用户的左眼眼球和右眼眼球的完整图像,并在上面找到各自瞳孔的反射点和中心点,由于在头部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瞳孔的反射点位置是不变的,中心点位置会随着眼球的转动而改变,所以,能够基于反射点与中心点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双眼眼球的位置,即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还可以通过检测出双眼虹膜的位置,确定虹膜的半径和圆心,然后利用虹膜圆心的运动特点与虹膜半径的关系,与眼球的关系,来确定双眼眼球的位置,即第一眼球位置信息。当然,人眼追踪的方法还有很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自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接下来,在获得第一眼球参数之后,执行S102,即: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两种但不限于存在两种调整可控透镜1021的方式。
第一种,S102可以包括: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1021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左眼;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1021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右眼。
具体来说,在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之后,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中第一用户的左眼眼球的位置参数,确定此时第一用户的左眼的视线方向,然后控制M个可控透镜1021中的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左眼,此时,左眼能够看到第一图像。同样的,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中第一用户的右眼眼球的位置参数,确定此时第一用户的右眼的视线方向,然后控制M个可控透镜1021中的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右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A-图3B所示,每一个可控透镜1021都包括两个透明电极10211组成的电场,以及悬浮在电场中的透镜10212,透镜10212能够根据电场的方向的改变来改变自身的透射方向。比如,如图4所示,当用户的左眼视线与液晶显示屏10表面夹角(锐角)为45°时,为了使得每个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能够直射给用户的左眼,电子设备能够计算出可控透镜1021应逆时针调整45°,并控制透明电极10211上的电荷分布产生变化,进而使两透明电极10211之间的电场强度产生变化,以此来控制透明电极10211中间的透镜10212逆时针偏转45°,使得该可控透镜1021下方一一对应的像素点1011所发出的光线直射入第一用户的左眼视网膜;同理,当第一用户的右眼视线与液晶显示屏10表面夹角(锐角)为45°时,电子设备控制可控透镜1021顺时针偏转45°,使得该可控透镜1021下方一一对应的像素点1011所发出的光线直射入第一用户的右眼视网膜。
第二种,S102还可以包括: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在第一时刻将M个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全部朝向第一用户的左眼;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在第二时刻将M个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全部朝向第一用户的右眼。
具体来说,在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之后,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中第一用户的左眼眼球的位置参数,确定此时第一用户的左眼的视线方向,然后在第一时刻T1控制M个可控透镜1021全部将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左眼,此时,左眼能够看到第一图像。同样的,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中第一用户的右眼眼球的位置参数,确定此时第一用户的右眼的视线方向,然后在第二时刻T2控制M个可控透镜1021全部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右眼,此时,第一用户的右眼能够看到第二图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T1与T2的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能大于1/12秒,这样,当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图像时,第一用户的大脑不能够明显的分辨出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第一用户的大脑认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为左眼和右眼同一时间观看到的图像,进而将其进行合成,以实现裸眼3D成像。
当然,对可控透镜1021的调整方式不仅限于上述两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行设定,只要是通过调节电场方向来控制调节透镜1021透射方向的方案均落入本申请保护范围,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屏10还包括一偏振层103,设置在液晶显示层101与可控透镜层102之间,偏振层103中的偏振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第一偏振片以及偏振方向为第二方向的第二偏振片隔列/行交错排列。
此时,S102可以为: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第一偏振片对应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左眼;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第二偏振片对应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右眼。
具体来说,偏振片具有水平和垂直两个偏振方向,假设第一偏振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偏振方向为垂直方向,此时,第一偏振片就只能允许水平方向的光线通过,第二偏振片就只能允许垂直方向的光线通过,反之,第一偏振片就只能允许垂直方向的光线通过,第二偏振片就只能允许水平方向的光线通过。那么,在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确定第一用户左眼以及右眼的视线方向后,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第一用户的设定,得知第一用户想要将水平方向的光线直射到左眼还是右眼,垂直方向的光线直射到左眼还是右眼,并以此来控制第一偏振片以及第二偏振片所对应的可控透镜1021调整其透射方向,使得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像。在增加一层偏振层之后,由于每个像素点1011所发出的光线先经过偏振片的过滤,再通过可控透镜透射1021,就使得第一用户的左眼所接收的光线收到较少的干扰,即所有落入左眼视网膜的光线均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同理,右眼视网膜的光线均为第二图像对应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这样,当第一用户大脑对两幅图像进行合成时,能够获得更为立体的图像。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不止有一个用户,当存在两个用户时,如6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201:对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二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二眼球位置参数;
S202:基于第二眼球位置参数,调整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具体来说,当电子设备有多个用户时,电子设备除了执行S101,去检测第一用户的眼球位置,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还会执行S201,去检测第二用户的眼球位置,获得第二眼球位置参数。S201的具体过程与S101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通过S201获得第二眼球位置信息之后,执行S202,即:基于第二眼球位置参数,调整M个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使得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S202可以为:基于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1021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二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1021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二用户的右眼。
具体来说,S202与S102过程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为了给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提供不同的图像,那么,还可以先同时S101与S102,然后,在第一时刻T1,执行S102;在第二时刻T2,执行S20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体的调整M个可控透镜过程具体可以为:在第一时刻时,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右眼;在第二时刻时,基于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二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二用户的右眼。
具体来说,由于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所在位置不同,那么,他们眼球所在的位置也不同,当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一起看向一个点时,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相对液晶显示屏的位置不同于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相对液晶显示屏的位置,所以,电子设备为了使得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分别获得不同的图像,那么,电子设备首先分别获得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第一眼球位置参数以及第二眼球位置参数,然后,分时控制可控透镜1021,即第一时刻T1控制可控透镜1021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第二时刻T2控制可控透镜1021根据第二眼球位置参数调整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进一步,T1与T2的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能大于1/12秒,这样,能够认为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与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当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图像时,不能够分辨出先看到第一图像还是先看到第二图像,也就是说,让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都认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是其左眼和右眼同一时间观看到的图像,并将其进行合成,以实现裸眼3D成像。
以下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介绍本发明中的显示方法,下面的实施例主要介绍了上述显示方法的几个可能的应用场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一切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知道应该如何根据本发明的思想进行变形。
实施例一:
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假设第一用户在使用平板电脑观看3D电影,首先,设置在平板电脑的前置摄像头会对第一用户的双眼进行人眼追踪,来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即第一用户的左眼眼球位置,以及第一用户的右眼眼球位置。然后,在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来判断左眼以及右眼的视线方向,此时,如图4所示,左眼的视线方向与平板电脑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夹角(锐角)为45°,右眼的视线方向与平板电脑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夹角(锐角)为45°。接下来,平板电脑就会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来调整透明极板10211上的电荷分布,使得两透明极板10211间的电场强度发生变化,分别使得可控透镜层102中的奇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逆时针旋转45°,偶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顺时针旋转45°。M个可控透镜1021经过分别调整之后,奇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下方一一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到左眼的视网膜上,同时,偶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下方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到右眼的视网膜上,这样,第一用户的左眼只能接收奇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所透射的光线,即只能看到第一图像,而第一用户的右眼也只能接收偶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所透射的光线,即只能看到第二图像,所以,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像。最后,通过第一用户大脑的处理,使得第一用户获得3D图像。
实施例二:
电子设备为掌上游戏机。当第一用户在使用掌上游戏机进行3D游戏时,首先,设置在掌上游戏机的前置摄像头会对第一用户的双眼进行人眼追踪,来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即第一用户的左眼眼球位置,以及第一用户的右眼眼球位置。然后,在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来判断左眼以及右眼的视线方向。如图4所示,此时,即第一时刻T1,左眼的视线方向与游戏机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夹角(锐角)为45°,右眼的视线方向与平板电脑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夹角(锐角)为45°。接下来,游戏机就会根据左眼的视线方向来调整透明极板10211上的电荷分布,使得两透明极板10211间的电场强度发生变化,使得可控透镜层102中的M个可控透镜1021逆时针旋转45°;经过1/12秒后,在第二时刻T2,游戏机就会根据右眼的视线方向来调整透明极板10211上的电荷分布,使得两透明极板10211间的电场强度发生变化,使得可控透镜层102中的M个可控透镜1021顺时针旋转45°。在第一时刻T1,M个可控透镜1021经过调整,使得所有可控透镜1021下方一一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到左眼的视网膜上;在第二时刻T2,所有可控透镜1021下方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到右眼的视网膜上,这样,在第一时刻T1,第一用户只有左眼能够接收所有可控透镜1021所透射的光线,即只能看到第一图像,而在第二时刻T2,第一用户只有右眼能够接收所有可控透镜1021所透射的光线,即只能看到第二图像,所以,在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1这第一时间段内,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像。最后,通过第一用户大脑的处理,使得第一用户获得3D图像。
实施例三:
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且在液晶显示层101与可控透镜层102之间还具有一偏振层103。当第一用户使用智能电视进行3D游戏时,首先,智能电视会显示一交互界面,让第一用户来设置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片对应的哪个眼睛。比如,第一用户设置偏振方向为水平方向的第一偏振片对应用户的左眼,偏振方向为垂直方向的第二偏振片对应用户的右眼。然后,设置在智能电视上的前置摄像头会对第一用户的双眼进行人眼追踪,来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即第一用户的左眼眼球位置,以及第一用户的右眼眼球位置。接下来,在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来判断左眼以及右眼的视线方向,此时,如图4所示,左眼的视线方向与平板电脑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夹角(锐角)为45°,右眼的视线方向与平板电脑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夹角(锐角)为45°。进一步,智能电视就会根据第一眼球位置参数来调整透明极板10211上的电荷分布,使得两透明极板10211间的电场强度发生变化,分别使得可控透镜层102中设置在第一偏振片上方与其一一对应的可控透镜1021逆时针旋转45°,设置在第二偏振片上方与其一一对应的可控透镜1021顺时针旋转45°,M个可控透镜1021经过分别调整之后,与第一偏振片下方一一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到左眼的视网膜上,同时,与第二偏振片下方一一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到右眼的视网膜上,这样,第一用户的左眼只能接收与第一偏振片一一对应的可控透镜1021所透射的光线,即只能看到第一图像,而第二用户的右眼也只能接收与第二偏振片一一对应的可控透镜1021所透射的光线,即只能看到第二图像,所以,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像。最后,通过第一用户大脑的合成,使得第一用户获得3D图像。进一步,由于每个像素点1011所发出的光线先经过偏振层103的过滤,再通过可控透镜1021透射,就使得第一用户的左眼所接收的光线收到较少的干扰,即所有落入左眼视网膜的光线均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点发出的光线,同理,右眼视网膜的光线均为第二图像对应像素点发出的光线,这样,当第一用户大脑对两幅图像进行合成时,能够获得更为立体的图像。
实施例四:
电子设备为大尺寸平板电脑,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面对面进行3D游戏。首先,大尺寸平板电脑上设置的摄像头对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眼镜进行人眼追踪,分别获得第一人眼位置参数和第二人眼位置参数,并以此分别判断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的视线方向,以及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的视线方向。如图7所示,第一用户的左眼的视线方向与游戏机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夹角(锐角)为45°,右眼的视线方向与游戏机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夹角(锐角)为45°;第二用户的左眼的视线方向与游戏机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夹角(锐角)为45°,右眼的视线方向与游戏机的液晶显示屏表面的夹角(锐角)为45°。接下来,在第一时刻T1,游戏机就会根据第一用户左眼以及右眼的视线方向来调整透明极板10211上的电荷分布,使得两透明极板10211间的电场强度发生变化,分别控制可控透镜层102中的奇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逆时针旋转45°,偶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顺时针旋转45°;经过1/12秒后,在第二时刻T2,游戏机会将原本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的图像倒置,使得显示图像能够相对于第二用户正向显示,同时,游戏机就会根据第二用户的左眼以及右眼的视线方向来调整透明极板10211上的电荷分布,使得两透明极板10211间的电场强度发生变化,分别控制可控透镜层102中的奇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逆时针旋转45°,偶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顺时针旋转45°,那么,在第一时刻T1,M个可控透镜1021经过分别调整之后,奇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下方一一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到第一用户的左眼的视网膜上,同时,偶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下方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到第一用户的右眼的视网膜上,这样,第一用户的左眼只能接收奇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所透射的光线,即只能看到第一图像,而第一用户的右眼也只能接收偶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所透射的光线,即只能看到第二图像,所以,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像。最后,通过第一用户大脑的处理,使得第一用户获得3D图像;在第二时刻T2,M个可控透镜1021经过分别调整之后,奇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下方一一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到第二用户的左眼的视网膜上,同时,偶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下方对应的像素点1011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到第二用户的右眼的视网膜上,这样,第二用户的左眼只能接收奇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所透射的光线,即只能看到第一图像,而第二用户的右眼也只能接收偶数列的可控透镜1021所透射的光线,即只能看到第二图像,所以,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像。最后,通过第二用户大脑的处理,使得第二用户获得3D图像。进一步,由于第一时刻T1与第二时刻T2间隔1/12秒,所以无论是第一用户还是第二用户是无法分辨出图像的倒置的,可以认为在第一时间段,即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2之内,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同时获得了3D图像,不同的是,第二用户获得的3D图像是相对第一用户获得的3D图像的倒置。
通过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可知,由于基于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的眼球位置来调整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提供不同的图像给用户的左眼和右眼,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无法基于用户的眼球位置调整显示屏的显示方向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根据人眼位置来调整液晶显示屏显示方向,实现裸眼3D;进一步,由于在可控透镜层与液晶显示屏之间还设置有一偏振层,使得每个像素点所发出的光线先经过偏振片的过滤,再通过可控透镜透射,就使得第一用户的左眼所接收的光线受到较少的干扰,即所有落入左眼视网膜的光线均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点发出的光线,同理,右眼视网膜的光线均为第二图像对应像素点发出的光线,这样,当第一用户大脑对两幅图像进行合成时,能够获得更为立体的图像,增强3D效果;进一步,由于电子设备能够对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以及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并以此来控制可控透镜层中各个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提供给第一用户左眼和右眼,以及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不同的图像,进而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对其的多个用户同时提供3D图像,实现裸眼3D。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屏10,液晶显示屏10包括由M个像素点1011组成的液晶显示层101,及由M个可控透镜1021组成的可控透镜层102,其中,可控透镜层102设置在液晶显示层101的上方,M个可控透镜1021与M个像素点1011一一对应,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控制芯片20,与液晶显示屏10连接,用于对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一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M个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使得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液晶显示屏10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进一步,控制芯片20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对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一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M个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使得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液晶显示屏10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进一步,第一调整单元具体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1021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左眼;还用于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在第一时刻T1将M个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全部朝向第一用户的左眼;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1021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右眼;还用于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在第二时刻T2将M个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全部朝向第一用户的右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T1与T2的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能大于1/12秒,这样,当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图像时,不能够分辨出先看到的是第一图像,后看到的是第二图像,也就是说,让第一用户的大脑认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为同一时间观看到的图像,并将其进行合成,以实现裸眼3D成像。
进一步,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屏10还包括一偏振层103,设置在液晶显示层101与可控透镜层102之间,偏振层103中的偏振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第一偏振片以及偏振方向为第二方向的第二偏振片隔列/行交错排列;第一调整单元具体还包括:第三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第一偏振片对应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左眼;第四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第二偏振片对应的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右眼。
进一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二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二眼球位置参数;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基于第二眼球位置参数,调整M个可控透镜1021的透射方向,使得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液晶显示屏10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进一步,第二调整单元具体包括:第五调整子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时,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一用户的右眼;第六调整子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时,基于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二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第二用户的右眼。
根据上面的描述,上述电子设备用于实现上述显示方法,所以,该电子设备的工作过程与上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致,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基于用户的左眼和右眼的眼球位置来调整接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提供不同的图像给用户的左眼和右眼,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无法基于用户的眼球位置调整显示屏的显示方向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根据人眼位置来调整液晶显示屏显示方向,实现裸眼3D。
2、由于在可控透镜层与液晶显示屏之间还设置有一偏振层,使得每个像素点所发出的光线先经过偏振片的过滤,再通过可控透镜透射,就使得第一用户的左眼所接收的光线受到较少的干扰,即所有落入左眼视网膜的光线均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点发出的光线,同理,右眼视网膜的光线均为第二图像对应像素点发出的光线,这样,当第一用户大脑对两幅图像进行合成时,能够获得更为立体的图像,增强3D效果。
3、由于电子设备能够对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以及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并以此来控制可控透镜层中各个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提供给第一用户左眼和右眼,以及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不同的图像,进而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对其的多个用户同时提供3D图像,实现裸眼3D。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上,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由M个像素点组成的液晶显示层,及由M个可控透镜组成的可控透镜层,其中,所述可控透镜层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层的上方,所述M个可控透镜与所述M个像素点一一对应,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一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及
对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二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并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
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具体包括:
在第一时刻时,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
在第二时刻时,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二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二用户的右眼。
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由M个像素点组成的液晶显示层,及由M个可控透镜组成的可控透镜层,其中,所述可控透镜层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层的上方,所述M个可控透镜与所述M个像素点一一对应,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控制芯片,与所述液晶显示屏连接,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一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二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二眼球位置参数;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
其中,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第一调整单元,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调整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能够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第一时间段内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在第一时刻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全部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
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在第二时刻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全部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用户中的第一用户的左眼及右眼的眼球位置进行检测,获得第一眼球位置参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单元具体包括:
第五调整子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时,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所述第一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一用户的右眼;
第六调整子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时,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奇数列/行或者偶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二用户的左眼;同时,基于所述第二眼球位置参数,将所述M个可控透镜中的偶数列/行或者奇数列/行的可控透镜的透射方向调整朝向所述第二用户的右眼。
CN201210521520.8A 2012-12-06 2012-12-06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8529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1520.8A CN103852935B (zh) 2012-12-06 2012-12-06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1520.8A CN103852935B (zh) 2012-12-06 2012-12-06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2935A CN103852935A (zh) 2014-06-11
CN103852935B true CN103852935B (zh) 2017-08-29

Family

ID=5086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1520.8A Active CN103852935B (zh) 2012-12-06 2012-12-06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529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3692A (zh) * 2018-11-23 2019-01-29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11948896B (zh) * 2020-08-15 2022-01-07 陈蜀乔 一种裸眼3d局域全息显示方法
CN113589546B (zh) * 2021-08-03 2023-08-11 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3917699B (zh) * 2021-11-02 2024-01-05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和三维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3142A (zh) * 2009-11-20 2011-05-25 索尼公司 立体显示单元
CN102629009A (zh) * 2011-10-25 2012-08-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裸眼三维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80636B1 (ko) * 2010-07-29 2013-07-01 주식회사 팬택 능동형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3142A (zh) * 2009-11-20 2011-05-25 索尼公司 立体显示单元
CN102629009A (zh) * 2011-10-25 2012-08-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裸眼三维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system using a variable parallax barrier and eye tracking;Ho-Byung Chae,et al;《Optical Engineering》;20110728;第50卷(第8期);087401-1-7 *
裸眼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张晓媛;《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070331(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2935A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5211B (zh) 平板化无辅助立体显示装置及方法
US998354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visual displaying method for simulating a holographic 3D scene
EP3029935A1 (en) Holographic displaying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human eyes tracking
WO2016115849A1 (zh) 图像亮度的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显示装置
CN202168171U (zh) 三维图像显示系统
US7997748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10518255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4822061A (zh) 头戴式3d显示器的瞳距调节方法、系统、以及模块
CN103852935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Hayashi et al. A 23‐in. full‐panel‐resolution autostereoscopic LCD with a novel directional backlight system
CN105717644A (zh) 图像调整方法、装置及所适用的智能眼镜
EP3387831A1 (en) Display method,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system
CN105629621B (zh) 液晶棱镜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6094231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3581657A (zh) 一种2d/3d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45108A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三维图像信息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6937106A (zh) 反射式3d显示装置
CN204479780U (zh) 一种透镜以及包括该透镜的镜头和头戴式显示器
CN105954883A (zh) 一种显示器件及显示设备
CN203084371U (zh) 显示面板
CN103796000A (zh) 立体显示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EP2408217A2 (en) Method of virtual 3d image presentation and apparatus for virtual 3d image presentation
CN113081719B (zh) 在随机元素分布背景模式下的立体视诱导方法和系统
CN105892076A (zh) 视差光栅面板、显示基板、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显示方法
CN102510507A (zh) 一种三维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