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6000A - 立体显示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体显示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6000A
CN103796000A CN201410008851.0A CN201410008851A CN103796000A CN 103796000 A CN103796000 A CN 103796000A CN 201410008851 A CN201410008851 A CN 201410008851A CN 103796000 A CN103796000 A CN 103796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parallax
image
pair
show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88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6000B (zh
Inventor
李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p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4100088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6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6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6000A/zh
Priority to US14/499,185 priority patent/US942976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6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6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4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temporal multiplexing, e.g. using sequentially activated left and right shut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using polaris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02B30/29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f the lenticular array, e.g. slanted arrays, irregular arrays or arrays of varying shape or siz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02B30/3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f the parallax barriers, e.g. staggered barriers, slanted parallax arrays or parallax arrays of varying shape or siz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包括:获取与至少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单元相关的干扰值;根据所述干扰值对所述显示单元进行调整;由经过所述调整后的所述显示单元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进行显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立体显示过程中的串扰现象,优化立体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立体显示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和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3D显示过程中,需要向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提供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而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观看者左眼看到了一定量的右图内容,右眼看到了一定量的左眼内容,就会导致3D场景中出现重影现象(或称之为鬼影),即发生了“串扰”。串扰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3D显示质量。 
因此,如何降低裸眼3D显示过程中降低串扰影响,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立体显示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包括:获取与至少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单元相关的干扰值;根据所述干扰值对所述显示单元进行调整;由经过所述调整后的所述显示单元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进行显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存在视差的至少一对显示图像在进行立体显示时,针对不同显示值之间产生的串扰现象,通过调整干扰值使得观看效果的总体串扰减小而获得显示单元的最优显示值,从而克服串扰现象带来的不良观看效果,提升整体的立体视觉感受。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立体显示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获取所述干扰值具体包括:获取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根据所述显示值以及预存储的显示值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所分别对应的权重;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最优显示值分别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干扰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不同显示值之间产生串扰时,其对于人眼造成的视觉感受上的串扰程度存在一定的规律,通过将这种规律存储在立体显示装置中,就可以根据当前获取到的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确定相应图像的权重,从而基于对干扰值的控制,调整显示单元的显示值,即可缓解串扰现象。 
由于在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之间,串扰的产生是相互的,因而通过同时获取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即可同时了解到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受到的影响程度,并基于该影响程度来调整最优显示值时,即可同时兼顾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情况,避免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调整量不一致而导致左、右眼的观看效果不协调。 
具体地,对于显示值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如表格、曲线等各种形式进行存储,都能够实现基于显示值来确定对应的权重,并据此计算最终的最优显示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获取所述干扰值还包括:若所述显示单元所属立体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分光装置,则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在所述显示单元上对应的显示面积比例,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进行调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显示面积比例与受到影响的程度是相关联的,比如显示面积比例越大时,受到的影响可能越大,因而通过同时考虑显示面积比例和人眼视觉规律,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对最优显示值的调节,以降低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干扰量,以减弱串扰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干扰值对所述显示单元进行调整的过程包括: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生成所述干扰值关于所述最优显示值的计算式;当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整体最小并且所述最优显示值介于左眼视图的显示值与右眼视图的显示值之间时,获得所述最优显示值;其中,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为: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中,右眼视图对左眼视图造成的第一串扰量在所述左眼视图中所占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左眼视图对所述右眼视图造成的第二串扰量在所述右眼视图中所占的第二权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查找与显示值对应的权重,并据此建立干扰值的计算式,实际上体现出了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受到的影响的大小,从而据此计算最优显示值时,能够反映出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受到的串扰量的调整,即缓解了串扰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的差值,对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进行调整,以平衡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根据调整后的干扰值的计算式,获得所述最优显示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仅考虑到干扰值尽可能小,同时还通过对干扰值的计算式的调整,将第一串扰量和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纳入考虑,使得在使用调整后的最优显示值进行显示时,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对应的串扰量相互平衡、更加合理,有助于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提升观看体验。 
优选地,对所述干扰值进行调整包括:在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中添加对应于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的平衡控制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添加平衡控制参数,纳入了对第一串扰量和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的考虑,从而有助于平衡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对应的串扰量,使得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提升观看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中,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 视图对应的权重大于所述另一视图对应的权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相同的情况下,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视图的显示值呈正相关,且所述另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另一视图的显示单元的显示值呈负相关。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和相同的情况下,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呈负相关,且所述第二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呈正相关。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至少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单元相关的干扰值;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值对所述显示单元进行调整,以由经过所述调整后的所述显示单元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进行显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存在视差的至少一对显示图像在进行立体显示时,针对不同显示值之间产生的串扰现象,通过调整干扰值使得观看效果的总体串扰减小而获得显示单元的最优显示值,从而克服串扰现象带来的不良观看效果,提升整体的立体视觉感受。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包括:显示值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权重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显示值以及预存储的显示值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所分别对应的权重;干扰值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显示单元的最优显示值分别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干扰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不同显示值之间产生串扰时,其对于人眼造成的 视觉感受上的串扰程度存在一定的规律,通过将这种规律存储在立体显示装置中,就可以根据当前获取到的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确定相应图像的权重,从而基于对干扰值的控制,调整显示单元的显示值,即可缓解串扰现象。 
由于在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之间,串扰的产生是相互的,因而通过同时获取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即可同时了解到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受到的影响程度,并基于该影响程度来调整最优显示值时,即可同时兼顾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情况,避免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调整量不一致而导致左、右眼的观看效果不协调。 
具体地,对于显示值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如表格、曲线等各种形式进行存储,都能够实现基于显示值来确定对应的权重,并据此计算最终的最优显示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单元还包括:权重调整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立体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分光装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在所述显示单元上对应的显示面积比例,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进行调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显示面积比例与受到影响的程度是相关联的,比如显示面积比例越大时,受到的影响可能越大,因而通过同时考虑显示面积比例和人眼视觉规律,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对最优显示值的调节,以降低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干扰量,以减弱串扰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调整单元包括:计算式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生成所述干扰值关于所述最优显示值的计算式;数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整体最小并且所述最优显示值介于左眼视图的显示值与右眼视图的显示值之间时,获得所述最优显示值;其中,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为: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中,右眼视图对左眼视图造成的第一串扰量在所述左眼视图中所占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左眼视图对所述右眼视图造成的第二串扰量在所述右眼视图中所占的第二权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查找与显示值对应的权重,并据此建立干扰值的计算式,实际上体现出了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受到的影响的大小,从而据此计算最优显示值时,能够反映出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受到的串扰量的调整,即缓解了串扰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平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的差值,对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进行调整,以平衡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其中,所述数值确定子单元根据调整后的干扰值的计算式,获得所述最优显示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仅考虑到干扰值尽可能小,同时还通过对干扰值的计算式的调整,将第一串扰量和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纳入考虑,使得在使用调整后的最优显示值进行显示时,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对应的串扰量相互平衡、更加合理,有助于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提升观看体验。 
优选地,所述平衡单元包括:参数添加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中添加对应于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的平衡控制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添加平衡控制参数,纳入了对第一串扰量和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的考虑,从而有助于平衡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对应的串扰量,使得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提升观看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中,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大于所述另一视图对应的权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相同的情况下,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视图的显示值呈正相关,且所述另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另一视图的显示单元的显示值呈负相关。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和相同的情况下,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 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呈负相关,且所述第二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呈正相关。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立体显示过程中的串扰现象,优化立体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显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立体显示装置的串扰形成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串扰”是当观测者观看立体效果时,左眼感受到了右图的信息,右眼感受到了左图的信息。根据不同的3D显示原理,经过研究发现,产生串扰的原因有: 
在利用光栅分光的裸眼3D实现过程中,左右图信息通过显示装置同时透过光栅传递给眼睛,因为光栅设计、工艺制成等因素影响,使得观看者在观看立体图像时,左眼看到一定量的右图,右眼看到一定量的左图, 立体显示效果受到了串扰影响。 
在戴眼镜的3D显示实现过程中,左右图信息通过在时序上快速的切换透过特殊的分光眼镜传递给眼睛。当由于快门眼镜与左右图的切换上稍许的不同步的误差或眼镜的漏光等因素而造成了分光的不彻底等因素时,使得观测者左眼看到了一定量的右图信息,右眼看到一定量的左图信息,从而使观测者感受到了串扰的存在。或者,左右图信息通过水平偏振光和垂直偏振光的方式传送给眼睛,然后通过左右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眼镜分光。但是,由于眼镜滤波的程度有限,使得观测者左眼看到了一定量的右图信息,右眼看到了一定量的左图信息,同样使观测者感受到了串扰的存在。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显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102,获取与至少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单元相关的干扰值; 
步骤104,根据所述干扰值对所述显示单元进行调整;以及 
步骤106,由经过所述调整后的所述显示单元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进行显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存在视差的至少一对显示图像在进行立体显示时,发生不同显示值之间产生串扰现象时,通过调整干扰值使得观看效果的总体串扰减小而获得显示单元的最优显示值,从而克服串扰现象带来的不良观看效果,提升整体的立体视觉感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获取所述干扰值具体包括:获取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根据所述显示值以及预存储的显示值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所分别对应的权重;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显示单元的最优显示值分别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干扰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不同显示值之间产生串扰时,其对于人眼造成的视觉感受上的串扰程度存在一定的规律,通过将这种规律存储在立体显示 装置中,就可以根据当前获取到的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确定相应图像的权重,从而基于对干扰值的控制,调整显示单元的显示值,即可缓解串扰现象。 
由于在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之间,串扰的产生是相互的,因而通过同时获取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显示值,即可同时了解到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受到的影响程度,并基于该影响程度来调整最优显示值时,即可同时兼顾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情况,避免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调整量不一致而导致左、右眼的观看效果不协调。 
具体地,对于显示值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如表格、曲线等各种形式进行表述,都能够实现基于显示单元的显示值来确定对应的权重,并据此计算最终的最优显示值,具体表现形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同时,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中,“对应位置”具体指显示器上在图像上对应的显示位置,为了讨论方便,可以将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都放缩到显示窗口分辨率大小,并在显示窗口上任意取定一显示单元,且不妨记该显示单元的对应位置的左图信息值为L,右图信息值为R,即为显示值。 
图2示出了其中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串扰形成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图为采用狭缝光栅为分光装置100,并将狭缝光栅按人眼的观看方式投影到显示面板(即显示装置200)上的示意图。图中粗线条的水平宽度w为狭缝的水平挡光宽度,每两条粗线条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显示面板的排图周期pitch,而δ=(1-w)/pitch的值即为狭缝光栅的透光率或开口率。记狭缝光栅与显示面板的倾斜角为θ,则显示面板上就会存在一些显示单元,如图2中的像素P1和P2等,这些显示单元的一部分在左图信息区域(左眼透过光栅看到的面板区域),一部分在右图信息区域(右眼看到的显示面板区域),也可能有一部分区域被狭缝光栅所遮挡而同时不在左图右图信息区域。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2中的分光装置100为狭缝光栅,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也适用于分光装置100采用透镜光栅的情况。比如作为一种 较为具体的实施方式,透镜光栅对应的光学模型可等价或简化为狭缝光栅模型开口率百分比δ定义为100%,即粗线条狭缝宽度w=0,使得像素P1、P2不存在被狭缝遮挡的问题,其被左右眼看到的面积比例之和为100%。 
而作为另一种较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左眼视图或右眼视图在同一显示单元上的显示面积/显示面积比例可认为是加权测量结果(即显示单元P1、P2等,其中的每个位置点对串扰的贡献是加权存在的)。具体地,比如当显示单元P1/P2上的一点与观看者的眼睛的连线靠近透镜光栅上透镜的中心时,可以认为该点发生串扰的权重相对较小,而当连线靠近两个透镜的分界点时,此时根据透镜光学特性,可以认为该点发生串扰的权重相对较大。 
而在实际情形中,作为一个整体的显示单元P1或P2最终只能整体显示为一固定的颜色值或亮度值,使得不论P1或P2如何显示,只要左右图信息在该显示单元存在差异,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一部分串扰。 
显示单元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显示结构单元,如在采用RGB显示方式的面板上,若不考虑颜色差只考虑亮度,那么一个次像素就可以作为一个次像素单元,是只能显示一个亮度的独立显示单元。若考虑颜色差异,比如说被分割的是一个红色的次像素,而该像素所在的主像素的绿分量和蓝分量不变的话就会发生色偏,所以这里有必要将主像素作为一个整体显示,也就是作为一个显示单元整体显示,其整体的值可以认为是由RGB转换而来的灰度值,表征其整体亮度。当然,也可以采用于RGBW显示模式的面板。具体地,比如显示单元对应于P1、P2等显示单元,可以为如图2中的显示装置200上的任意单位区域,比如具体可以为某个像素组、像素或次像素等(像素的排列方向可以为横向,也可以为纵向)。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中以次像素为例进行说明。 
同时,对于左眼视图、右眼视图和任一显示单元的显示值,可以为需要显示的图像像素的像素值、亮度值、灰度值等任意能够表现其显示效果上的差异的参数数值。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中以显示值代替具体的参数类型,并结合RGB颜色空间模式进行介绍。 
具体地,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对于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显示单元P1和P2,均是一部分在左图信息区域(对应于左眼视图),一部分在右图信息区域(对应于右眼视图),也可能有一部分区域被狭缝光栅所遮挡,如图3(b)中的黑色斜线对矩形的显示单元造成的遮挡,而同时不包括左图信息或右图信息。而在实际情形中,显示装置中的P1或P2的像素最终只能整体显示为一固定的像素值,而只要该像素值与左眼视图或右眼视图不一致,就必然存在串扰,因而就存在干扰值最小优化问题,即P1或P2的最终显示值为多少时使得人眼最后看到的串扰最少。 
显示单元P1、P2最终被观测者左右眼看到的信息比率为S1:S2,其中S1+S2=1,且0≤S1≤1,0≤S2≤1。其中,在眼镜式3D技术中,S1、S2可被认为是分光眼镜的分光纯度参量,比如当眼镜的漏光率为5%时,则可认为左图的每个显示单元被左眼看到的信息比率为S1=95%,而右眼看到的信息比率为S2=5%;同时,在光栅式裸眼3D技术中,S1、S2可被认为是左右眼透过光栅看到的该显示单元的面积比率。 
为了方便介绍,下面先以裸眼3D显示过程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倾斜透镜光栅 
一、模型建立 
1、初始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以倾斜透镜光栅为例。当然,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倾斜透镜光栅的立体显示技术方案,可以采用根据观看者的位置进行跟踪的播放模式,也可以采用是定点的也可以是定点播放的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制。基于上述描述,该透镜光栅显然可以简化为开口率百分比δ=100%的狭缝光栅模型。显示单元P1、P2等可以为次像素,图像显示值(信息值)可以采用RGB模式,则有左眼视图的显示值L和右眼视图的显示值R满足:0≤L,R≤255,且立体显示装置的RGB方向为横向,而在手机等手持电子终端设备中也可为RGB纵向。 
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最终需要控制产生串扰的总量,即干扰值 A。比如右眼视图对左眼视图造成的串扰,即“左眼干扰值”;以及左眼视图对右眼视图造成的串扰,即“右眼干扰值”。因此,最终可以得到如下最小优化计算模型: 
A=左眼干扰值+右眼干扰值        (1) 
作为一种更加优选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计算式(1)中添加一“控制模块”,使得计算式(1)可以转换为: 
A=左眼干扰值+右眼干扰值+控制模块       (1’) 
其中,“控制模块”用于对串扰调节过程进行平衡,该平衡作用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比如在一方面,为了防止最终所获得的结果使得左眼与右眼看到的串扰量差距过大、不对称,用于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最终得到的干扰值之间的平衡调整。 
在另一方面,当观看者处于显示装置的一侧,比如相对于显示装置的中心偏左或偏右的观看位置时,由于每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穿过透镜光栅或狭缝光栅进入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时存在一定的夹角差,而该夹角差作用于透镜光栅或狭缝光栅的分光过程中时,将导致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接收到的串扰量被不同地放大。比如当观看位置偏左时,左眼更斜视,接收到的串扰就越大;反之,则右眼接收到的串扰越大。而该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的空间位置,从而调整上述情形导致的串扰失衡。 
在又一方面,控制模块可以平衡跟踪误差造成的串扰量失衡。比如当观看位置偏左或偏右时,跟踪误差会比在观看位置处于中间时更大,例如位置偏离越大,误差也越大,则控制模块可以用于调整该误差。 
当然,为了便于说明,下文将以计算式(1)所示的模型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2、参数定义 
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将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都缩放到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大小,在显示装置上任意取定一显示单位,比如为次像素。假定左眼视图在该显示单元处的显示值(或称信息值)为L,右眼视图在该显示单元 处的显示值为R,显示单元最终的实际显示值为P(若为眼镜式3D技术其实际显示值P为两个显示值),而串扰的量度可定义为其差值的绝对值的n次方(n为正实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此处基于式(1)对该干扰值A进行量度,但基于式(1)显然还存在很多种其他表达方式,这里并不用于限定;比如作为另一种较为具体的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平方差的绝对值、对数等数学表达形式,并且使用参数α表示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200)和分光装置(如图2所示的分光装置100)对左眼产生的权重,用参数β表示显示装置和分光装置对右眼产生的权重,以分别对应于左眼干扰值和右眼干扰值在最终的干扰值A中的权重。基于上述定义,上述的干扰值A的计算式(1)可以为: 
A=α|P-L|n+β|P-R|n≥0        (2) 
那么,本发明为达到去除或减少串扰的目的,即要求最合理的P值,以使得计算式(2)中进入左右眼的干扰值A最小。 
二、模型求解 
1、视觉感受规律 
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L≤R为例,对人眼感受规律进行介绍。 
(1)亮串扰与暗串扰 
在L和R分别取不同的显示值时,对于人眼感受而言,L对R(即左眼视图对右眼视图)产生的串扰影响,与R对L(即右眼视图对左眼视图)产生的串扰影响,两者是不相同的。 
假定对于同一显示单元P1(如图2所示),如果其显示值P=L,则对于左眼视图而言将不会存在串扰;但其实际上P≥L,使得对于左眼视图而言,实际显示值比理想显示值要高,则可以称之为“亮串扰”。 
相对地,如果显示单元P1的显示值P=R,则对于右眼视图而言将不会存在串扰;但其实际上P≤R,使得对于右眼视图而言,实际显示值比理想显示值要低,则可以称之为“暗串扰”。 
而在同等程度的情况下,即P-L=R-P,亮串扰和暗串扰给人的直观感受有着很大的不同,人眼对亮串扰相对要敏感的多。比如对于亮度而言,在显示器上显示一白色图片时,其中的某个像素点的亮度高于其他所有点 的亮度时,较之该像素点的亮度低于其他所有点的亮度,显然人眼对于前者更加敏感。 
具体地,比如以RGB色彩空间为例,假定在屏幕上显示出RGB=(200,200,200)的纯色图,则当该图中存在一点A对应的值为RGB(A)=(150,150,150),或者存在一点B对应的值为RGB(B)=(250,250,250)时,若点A和点B处于同等显眼的位置,则人眼更容易发现较亮的点(即点B),即人眼对于亮串扰更敏感。 
因此,在L<R的情形下,对于左眼视图而言属于亮串扰,应当对左眼视图对应的权重因子α采用相对β更大的数值,以“惩罚”其作为亮串扰对人眼更敏感的事实;而对于右眼视图而言属于暗串扰,应当对右眼视图对应的权重因子β采用相对α更小的数值,以“奖励”其作为暗串扰对人眼相对不敏感的事实。 
若记Tol1为左眼对亮串扰或暗串扰的容忍度系数,Tol2为右眼对亮串扰或暗串扰的容忍度系数,则对应于α和β的取值规律,Tol1的取值应当相对较大,Tol2的取值应当相对较小。 
(2)显示值差值相同时的感受变化 
假定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积比例S1和S2相等,并进一步假定P1处的左右视图的亮度值(以亮度值为例,显然也可以为其他显示值)分别为L1=0和R1=20,P2处的左右视图的亮度值分别为L2=200和R2=220,则根据上述的显示面积比例可知:P1处的亮度为p1=10,P2处的亮度为p2=210。 
而根据实际感受,此时左眼感受到的串扰为亮串扰,且P1处的串扰程度要明显大于P2处的串扰程度,故左眼容忍度系数Tol1在P1处的取值应大于在P2处的取值,以用于惩罚P1的亮度环境。 
事实上,P1处最终的显示亮度值P1是其左眼视图的亮度值L1的无穷倍,而P2处最终的显示亮度值P2与左眼视图的亮度值L2相当,无明显的亮度差异,使得显然P1产生的亮串扰比P2处的亮串扰更敏感。对左眼的这种直观感受的规律可归结如下: 
在左右图亮度差值R-L一定的情况下,左眼感受到的亮串扰强度与左 右图的数值在整个亮度数值范围内的大小存在单调关系。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将该“数值在整个亮度数值范围内的大小”简单取为左右图的平均亮度值0.5*(L+R),则此时Tol1的取值关于左右图的平均亮度0.5*(L+R)单调减少。 
类似地,根据实际感受右眼受到的串扰为暗串扰,且P1的串扰程度要相对小于P2的串扰程度,故右眼容忍度系数Tol2在P1处的取值应小于在P2处的取值用于奖励P1的亮度环境,则此时Tol2的取值关于左右图的平均亮度0.5*(L+R)单调增加。 
(3)显示值之和相同时的感受变化 
作为另一规律,在左右图的亮度和(L+R)为定值的情形下,仍然以S1=S2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对应于上述的P1处和P2处,假定P1处的具体亮度值为L1=40和R1=60,假定P2处的具体亮度值为L2=10和R2=90。由于L1+R1=L2+R2,则根据面积比例简单求解则有P1处和P2处的实际显示亮度为P1=P2=50。 
根据实际感受,左眼仍为亮串扰,其在P1处的串扰程度要小于P2处的串扰程度;而右眼为暗串扰,其在P1处的串扰程度要大于P2处的串扰,故有Tol1的取值关于左右图的亮度差值R-L单调增加,Tol2的取值关于左右图的亮度差R-L单调减少。 
2、对Tol1、Tol2的量化举例 
根据以上对于人眼感受规律的描述,Tol1与Tol2在L≤R的情形下,可根据人眼对亮串扰和暗串扰的感受,在不同亮度环境的情形下根据其单调性动态取值,其具体的实现的方式可举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显然存在多种实现方式,比如平方,或者其它函数形式,均可以表现其单调性): 
Tol 1 = atol + btol * R - L L + R + ϵ Tol 2 = atol - btol * R - L L + R + ϵ
其中,atol>0,btol>0为调节系数,ε为正极小量,用于防止分母为0。因为Tol1与Tol2是左右眼的串扰容忍度比例值(即相对量),且左右眼相互制约,故可限定Tol1+Tol2=1,Tol1≥0,Tol2≥0,则上式可具 体实现写为: 
Tol 1 = 0.5 + 0.5 * R - L L + R + ϵ Tol 2 = 0.5 - 0.5 * R - L L + R + ϵ
3、串扰容忍度系数与显示面积比例的结合 
显然可以直接将串扰容忍度系数作为权重系数α和β;但考虑到串扰容忍度系数与显示面积比例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结合人眼视觉感受Tol1、Tol2,以及如图3所示的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在同一显示单元上对应的显示面积比例S1、S2,共同用于求解系数α和β。 
换言之,若显示单元所属立体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分光装置(如图2所示的分光装置100),则可以根据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在显示单元上对应的显示面积比例(如S1、S2),对相应的权重系数α和β进行调整。 
具体的求解方式有很多,比如将两者简单相加或相乘。以相乘的方式为例,则可以得到: 
α = Tol 1 * S 1 β = Tol 2 * S 2
对α和β进行归一化运算,其结果如下: 
α = α ( Tol 1 , S 1 ) = Tol 1 * S 1 Tol 1 * S 1 + Tol 2 * S 2 + ϵ β = β ( Tol 2 , S 2 ) = Tol 2 * S 2 Tol 1 * S 1 + Tol 2 * S 2 + ϵ
4、求解最优显示值 
(1)n=1 
此时,计算式(2)可以具体化为: 
A=α|P-L|+β|P-R|≥0         (3) 
类似于仅以面积比例进行计算时的实施例,则当A取最小值时,即A=0,且α-β≠0时,可知: 
P = αL - βR α - β = P ~
当L≤R时,其结论为: 
P = max { L , min [ R , P ~ ] }
当L>R时,其结论为: 
P = max { R , min [ L , P ~ ] }
当α-β=0,即左眼干扰值和右眼干扰值的权重值相同时,可简单取P=0.5*(L+R),或通过其他的方式保证在运算过程中使得α-β可以无限接近于0但不能等于0即可。 
(2)n≠1 
此时,n>0,且n≠1的一正实数,计算式(3)中A的取值是关于P的光滑的曲线函数,且根据实际合理的物理意义,A(P)在实数域(P>0)存在极小值,且极值唯一(其余的极值为复数,无实际物理意义)。下面分情况讨论求解。 
1)L≤R 
根据实际物理意义,P∈[L,R],则计算式(3)可改写为: 
A=α(P-L)n+β(R-P)n≥0         (4) 
对A关于P求导,并求其导函数的零点,可得: 
dA dP = αn ( P - L ) n - 1 - βn ( R - P ) n - 1 = 0
在实数域内,计算式(4)的解唯一,由上式不难算的其解为 
Figure BDA0000454664670000173
由于α+β=1,因而显然地: 
Figure BDA0000454664670000174
2)L>R 
推导过程与情形1)类似,此时最优P的取值结果与1)中得到的表达式(5)一致,且取值
Figure BDA0000454664670000176
介于R与L之间。 
综上所述,最终该次像素的实际取值P可直接由(5)算出,且其一定在L与R的值之间。其中,当具体涉及到开方运算时,均取其存在物理意义的取值,比如对于αn-1,当n=1.5时,α的开方运算取正实数解。 
根据上述记载,则对于n取不同数值时,均可以计算出对应的显示值P,比如: 
当n=2时, P = α * L + β * R α + β = α * L + β * R ;
当n=3时, P = α 2 * L + β 2 * R α 2 + β 2 ;
当n=4时, P = α 3 * L + β 3 * R α 3 + β 3 ;
当n=0.5时, P = α - 0.5 * L + β - 0.5 * R α - 0.5 + β - 0.5 ;
当n=1.5时, P = α * L + β * R α + β ;
当n=2.3时, P = α 1.3 * L + β 1.3 * R α 1.3 + β 1.3 等。 
对于不同的3D显示屏设计中,可以通过对n的具体选择,从而确定使得显示效果最优的n,以作为最终的应用参数。 
实施例二:垂直的狭缝光栅 
在本实施例中,以垂直的狭缝光栅为例,且其光栅的周期在像素面板上的投影周期为次像素的偶数倍。此时,若只考虑人眼视觉感受规律对串扰的影响,则有计算式(1)可转换为: 
A=α|P-L|n+β|P-R|n≥0          (6) 
而通过采用类似于实施例一中的建模和求解方式,则可以得到: 
α = Tol 1 β = Tol 2
此时,计算式(6)可以具体化为: 
A=Tol1|P-L|n+Tol2|P-R|n≥0            (7) 
1、n=1且α-β≠0 
由上述计算式(7)可知: 
P = Tol 1 L - Tol 2 R Tol 1 - Tol 2 = P ~
若L≤R,则计算得到最优显示值为: 
P = max { L , min [ R , P ~ ] }
若L>R,则计算得到最优显示值为: 
P = max { R , min [ L , P ~ ] }
当α-β=0,即左眼干扰值和右眼干扰值的权重值相同时,可简单取P=0.5*(L+R),或通过其他的方式保证在运算过程中使得α-β可以无限接近于0但不能等于0即可。 
2、n≠1 
由上述计算式(7)可知: 
Figure BDA0000454664670000191
此时,显然P的取值应当处于L和R之间,且对于不同的3D显示屏设计中,可以通过对n的具体选择,从而确定使得显示效果最优的n,以作为最终的应用参数。比如n的常见值可以为:n=1.5、n=2、n=3等。 
实施例三:光分法眼镜式3D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以光分法眼镜式3D技术为例。不妨设眼镜的左右镜片漏光率均为μ(0≤μ≤1),则根据左右眼看到的信息比率参数S1、S2的定义,不考虑其他的漏光因素,则在显示面板的左图显示区域内的任一显示单元中,对应于左右眼的信息比率分别为S1=1-μ,S2=μ,而在右图显示区域内的任一显示单元中,对应于左右的信息比率分别为S1=μ,S2=1-μ。此时,若只考虑人眼视觉感受规律对串扰的影响,则有计算式(1)可转换为: 
A=α|P-L|n+β|P-R|n≥0         (8) 
而通过采用类似于实施例一中的建模和求解方式,则可以得到: 
α = Tol 1 * S 1 β = Tol 2 * S 2
由于采用相同的模型,因而该实施例三对应的结论,与实施例一中的结论相同。 
实施例四:时分法眼镜式3D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以时分法眼镜式3D技术为例。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提高屏幕的刷新率,对任一固定的显示单元第一帧显示左图信息L,第二帧显示右图信息R,然后通过快门眼镜来分光并实现的3D显示。 
类似于实施例三,考虑左右眼看到的信息比率S1,S2和人眼对串扰的视觉感受规律Tol1,Tol2建模。不妨设P1,P2为上述显示单元经过去串扰算法后,先后生成的两帧的刷屏显示值,则本发明的目的是求得合理的P1,P2值,使得在选用时分法眼镜式3D技术时,人眼感受到的串扰最小。 
采用类似于实施例三的建模与求解过程,则可获得一个等效的去串扰后的结果P值,P值实际可认为是P1,P2的等价效果值,则可简单的认为: 
2*P=P1+P2        (9) 
事实上,基于时分法眼镜式3D技术,其第一帧显示的是左眼视图,第二帧显示的是右眼视图,为了保证完成去串扰算法后不损失3D内容的视差信息,则可以设定视差无损条件为: 
P1-P2=L-R          (10) 
结合计算式(9)和计算式(10)可知,此时的先后两帧的刷屏显示值分别为: 
P 1 = max { 0 , min [ 255 , 2 P + L - R 2 ] } P 2 = max { 0 , min [ 255 , 2 P - L + R 2 ] }
实施例五:视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将视差信息结合本发明的最优化算法思路,以期去除或减弱串扰。视差是指从存在一定间距的两个点上分别观察同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基于方向的视觉差异。由于人的左、右眼有间距,造成两眼的视角存在细微的差别,而这样的差别会让两只眼睛分别观察的景物存在一点位移。人类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空间感的立体视觉效果,恰恰就是这种被称之为视差的位移,使得在大脑中能够实现立体图形的有机合成。 
基于上述原理,不妨设空间中任一点G在左图的像素位置坐标为GL,在右图的像素位置坐标为GR。若不考虑竖直方向上视差,则左图GL点的视差为GL-GR,右图GR点的视差为GR-GL(视差包含正负号或方向信息)。 
当|GL-GR|的值为0时,则此时该点G没有视差,即GL和GR的像素坐标一致;若不考虑色偏,则同一点G在左右图的投影颜色是一致的,则当GL和GR根据上述的tol1、tol2或S1、S2进行排图或去串扰时,因为其颜色一致,则相当于无串扰可去。 
当|GL-GR|的值相对较大时,则将左图GL的像素坐标值对应到右图 时,该对应点与左图的GL点在空间中对应于不同的两个点,且|GL-GR|越大,这两个点的距离就越大,使得该点存在颜色差异或亮度差异的可能性越大(具体差异与实际的显示内容相关),则此时的串扰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故此时要对其对应的权重就要加大惩罚,用于减少这种串扰。 
综上分析,在忽略具体3D显示内容的影响时,串扰关于视差存在单调性,即视差越大,串扰的量就越大,反之越小。因此,可根据该单调性执行类似于实施例一中对于权重α,β的方式进行建模,再按照上述的建模和求解思路实现减弱或去除串扰的算法。 
此外,因为视差有正负或方向信息,则可利用该信息来实现带方向的去串扰算法。具体地,针对实际中观看到的3D场景,以向前突出的场景内容为例(这里假定当左图视差为正时其产生的3D效果是突出平面的),若突出的场景左右两边都有串扰,则突出部分在左边边缘区域的串扰主要是左图作为背景而产生的,而突出部分在右边边缘区域的串扰主要是右图作为背景而产生的。类似地,当3D场景为凹场景时(左图视差为负时)产生的串扰有相反的结论,即突出部分在左边边缘区域的串扰主要是右图作为背景而产生的,而突出部分在右边边缘区域的串扰主要是左图作为背景而产生的。因此,可根据视差的方向信息对串扰的影响规律去建立相应的带方向模型以实现去串扰。 
对应于上述立体显示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了相应的功能模块的结构方案,具体地,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400,包括:获取单元402,用于获取与至少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单元相关的干扰值;调整单元404,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值对所述显示单元进行调整,以由经过所述调整后的所述显示单元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进行显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存在视差的至少一对显示图像在进行立体显示时,针对不同显示值之间产生的串扰现象,通过调整干扰值使得观看效果的总体串扰减小而获得显示单元的最优显示值,从而克服串扰现象带来的不良观看效果,提升整体的立体视觉感受。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400,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获取单元402包括:显示值获取子单元4022,用于获取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权重确定子单元4024,用于根据所述显示值以及预存储的显示值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所分别对应的权重;干扰值确定子单元4026,用于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显示单元的最优显示值分别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干扰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不同显示值之间产生串扰时,其对于人眼造成的视觉感受上的串扰程度存在一定的规律,通过将这种规律存储在立体显示装置中,就可以根据当前获取到的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确定相应图像的权重,从而基于对干扰值的控制,调整显示单元的显示值,即可缓解串扰现象。 
由于在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之间,串扰的产生是相互的,因而通过同时获取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即可同时了解到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受到的影响程度,并基于该影响程度来调整最优显示值时,即可同时兼顾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情况,避免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调整量不一致而导致左、右眼的观看效果不协调。 
具体地,对于显示值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如表格、曲线等各种形式进行存储,都能够实现基于显示值来确定对应的权重,并据此计算最终的最优显示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单元402还包括:权重调整子单元4028,用于在所述立体显示装置400中设置有分光装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在所述显示单元上对应的显示面积比例,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进行调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显示面积比例与受到影响的程度是相关联的,比如显示面积比例越大时,受到的影响可能越大,因而通过同时考虑显示面积比例和人眼视觉规律,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对最优显示值的调节,以 降低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的干扰量,以减弱串扰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调整单元404包括:计算式生成子单元4042,用于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生成所述干扰值关于所述最优显示值的计算式;数值确定子单元4044,用于在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整体最小并且所述最优显示值介于左眼视图的显示值与右眼视图的显示值之间时,获得所述最优显示值;其中,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为: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中,右眼视图对左眼视图造成的第一串扰量在所述左眼视图中所占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左眼视图对所述右眼视图造成的第二串扰量在所述右眼视图中所占的第二权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查找与显示值对应的权重,并据此建立干扰值的计算式,实际上体现出了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受到的影响的大小,从而据此计算最优显示值时,能够反映出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受到的串扰量的调整,即缓解了串扰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平衡单元40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的差值,对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进行调整,以平衡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其中,所述数值确定子单元4044根据调整后的干扰值的计算式,获得所述最优显示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仅考虑到干扰值尽可能小,同时还通过对干扰值的计算式的调整,将第一串扰量和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纳入考虑,使得在使用调整后的最优显示值进行显示时,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对应的串扰量相互平衡、更加合理,有助于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提升观看体验。 
优选地,所述平衡单元406包括:参数添加子单元4062,用于在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中添加对应于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的平衡控制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添加平衡控制参数,纳入了对第一串扰量和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的考虑,从而有助于平衡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对应的串扰量,使得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提升观看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中,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大于所述另一视图对应的权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相同的情况下,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视图的显示值呈正相关,且所述另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另一视图的显示单元的显示值呈负相关。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和相同的情况下,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呈负相关,且所述第二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呈正相关。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相关技术中,串扰问题严重影响观察者的观看效果,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和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可以有效缓解立体显示过程中的串扰现象,优化立体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与至少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单元相关的干扰值;
根据所述干扰值对所述显示单元进行调整;
由经过所述调整后的所述显示单元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干扰值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
根据所述显示值以及预存储的显示值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所分别对应的权重;
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显示单元的最优显示值分别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干扰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干扰值还包括:
若所述显示单元所属立体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分光装置,则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在所述显示单元上对应的显示面积比例,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干扰值对所述显示单元进行调整的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生成所述干扰值关于所述最优显示值的计算式;
当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整体最小并且所述最优显示值介于左眼视图的显示值与右眼视图的显示值之间时,获得所述最优显示值;
其中,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为: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中,右眼视图对左眼视图造成的第一串扰量在所述左眼视图中所占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左眼视图对所述右眼视图造成的第二串扰量在所述右眼视图中所占的第二权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的差值,对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进行调整,以平衡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
根据调整后的干扰值的计算式,获得所述最优显示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干扰值进行调整包括:
在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中添加对应于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的平衡控制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中,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大于所述另一视图对应的权重。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相同的情况下,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视图的显示值呈正相关,且所述另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另一视图的显示单元的显示值呈负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和相同的情况下,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呈负相关,且所述第二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呈正相关。
10.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至少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单元相关的干扰值;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值对所述显示单元进行调整,以由经过所述调整后的所述显示单元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进行显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显示值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
权重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显示值以及预存储的显示值与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所分别对应的权重;
干扰值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显示单元的最优显示值分别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干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包括:
权重调整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立体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分光装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在所述显示单元上对应的显示面积比例,对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进行调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计算式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对应位置的显示值,生成所述干扰值关于所述最优显示值的计算式;
数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整体最小并且所述最优显示值介于左眼视图的显示值与右眼视图的显示值之间时,获得所述最优显示值;
其中,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分别对应的权重为: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中,右眼视图对左眼视图造成的第一串扰量在所述左眼视图中所占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左眼视图对所述右眼视图造成的第二串扰量在所述右眼视图中所占的第二权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的差值,对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进行调整,以平衡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
其中,所述数值确定子单元根据调整后的干扰值的计算式,获得所述最优显示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单元包括:
参数添加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干扰值的计算式中添加对应于所述第一串扰量和所述第二串扰量的差值的平衡控制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中,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大于所述另一视图对应的权重。
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相同的情况下,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视图的显示值呈正相关,且所述另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呈负相关。
18.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和相同的情况下,若一视图的显示值大于另一视图的显示值,则所述一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呈负相关,且所述第二视图对应的权重与所述一对具有视差的图像的显示值之差呈正相关。
CN201410008851.0A 2014-01-08 2014-01-08 立体显示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796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8851.0A CN103796000B (zh) 2014-01-08 2014-01-08 立体显示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US14/499,185 US9429766B2 (en) 2014-01-08 2014-09-28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method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8851.0A CN103796000B (zh) 2014-01-08 2014-01-08 立体显示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6000A true CN103796000A (zh) 2014-05-14
CN103796000B CN103796000B (zh) 2015-11-25

Family

ID=50671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8851.0A Active CN103796000B (zh) 2014-01-08 2014-01-08 立体显示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29766B2 (zh)
CN (1) CN1037960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1674A (zh) * 2016-09-13 2017-01-18 江苏奥斯汀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屏边缘的深度显示优化方法
CN107018397A (zh) * 2016-01-08 2017-08-0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视野显示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9892B2 (ja) * 2012-07-09 2017-03-2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映像表示装置
CN105549214B (zh) * 2016-03-17 2017-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732A (zh) * 2009-07-29 2012-05-30 汤姆逊许可证公司 用于三维放映的干扰修正方法
CN103327351A (zh) * 2013-04-18 2013-09-25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3414907A (zh) * 2013-07-26 2013-11-27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3d显示器串扰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5369B (zh) * 2012-04-23 2016-09-07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左右眼图像重影的方法、重影消除器及3d播放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732A (zh) * 2009-07-29 2012-05-30 汤姆逊许可证公司 用于三维放映的干扰修正方法
CN103327351A (zh) * 2013-04-18 2013-09-25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3414907A (zh) * 2013-07-26 2013-11-27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3d显示器串扰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8397A (zh) * 2016-01-08 2017-08-0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视野显示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41674A (zh) * 2016-09-13 2017-01-18 江苏奥斯汀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屏边缘的深度显示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29766B2 (en) 2016-08-30
CN103796000B (zh) 2015-11-25
US20150195513A1 (en) 2015-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15849A1 (zh) 图像亮度的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显示装置
CN107105213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2801999B (zh) 基于裸眼3d显示技术的合成算法
US8743111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US20190166360A1 (en) Binocular fixation im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009239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2055991B (zh) 二维图像转换为三维图像的转换方法及转换装置
TWI594018B (zh) 廣視角裸眼立體圖像顯示方法、裸眼立體顯示設備以及其操作方法
CN202168171U (zh) 三维图像显示系统
CN102263985A (zh) 一种立体投影设备的质量评价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1210027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685369B (zh) 消除左右眼图像重影的方法、重影消除器及3d播放器
JP5859654B2 (ja) 立体視及びマルチビューにおけるモデルベースのクロストーク低減
CN105158915B (zh) 一种基于三合一led裸眼3d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5430369B (zh) 自动立体三维显示设备
CN102122075A (zh) 基于投影立体可视区域中图像间相互串扰的评价系统和方法
KR20120114145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화상 표시 시스템 및 화상 표시 방법
CN103796000B (zh) 立体显示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11323935A (zh) N视点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381305B (zh) 裸眼3d的去串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763540B (zh) 立体显示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6991715A (zh) 基于光场采集的光栅棱柱三维显示渲染方法
Park et al. 61.4: Active Crosstalk Reduction on Multi‐View Displays Using Eye Detection
Park et al. 5.3: Active Light Field Rendering in Multi‐View Display Systems
KR20120122598A (ko)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휘도 조절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2

Address after: 518052 Room 201, building A, 1 front Bay Road, Shenzhen Qianhai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up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3 East Guangdong H-1 East 101, overseas Chinese tow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uperD Photoelectron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