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39C - 用于投纬装置的筘 - Google Patents

用于投纬装置的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39C
CN1038439C CN92110118A CN92110118A CN1038439C CN 1038439 C CN1038439 C CN 1038439C CN 92110118 A CN92110118 A CN 92110118A CN 92110118 A CN92110118 A CN 92110118A CN 1038439 C CN1038439 C CN 10384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hole
inclination angle
dent
picking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2110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974A (zh
Inventor
白木雅雄
松山新一郎
石川国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40800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0578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7Guide mechanisms
    • D03D47/278Guide mechanisms for pneumatic l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展示的一种既能实现纬纱飞行速度高速化,又可防止飞行事故的喷射织机的投纬装置。该投纬装置带有前面设有凹入的导引孔(4、5、14、15)的筘齿(3A、3B、9A、9B)的筘。在筘齿的各导引孔孔壁部分上设有导引流经投纬通路(S)的空气的至少一个壁面(4b、5b、14e、14g、15e等)。在筘齿列靠近主喷嘴处的第1区间(L1)中配置的筘齿(3A、9A)的导引孔孔壁部分上设置的壁面(4b、14e、14g等)倾角的设定使能抑制向投纬通路开口一侧泄漏空气。在筘齿列靠近主喷嘴相反一侧的第2区间(L2)中配置的筘齿(3B、9B)的导引孔孔壁部分上设置的壁面(5b、15e等)的倾角设定成能将空气集中到投纬通路中心的形式。

Description

用于投纬装置的筘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经纱和纬纱织布时,利用空气的喷射作用,将纬纱投入经纱开口内的喷射织机投纬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在筘齿前面带纬纱飞行用的导引孔的变形筘的投纬装置所用的筘。
一般的喷射织机均带有向经纱开口内射出纬纱的主喷嘴和经纱间配置的多个筘齿以及通过这些筘齿将经纱开口内投纬的纬纱在织口内打纬用的筘。过去人们所知的喷射织机的投纬装置是在如图13所示的筘齿31的前表面上形成开式导引孔32,将该导引孔32排列构成纬纱飞行用的投纬通路S。
在特公昭59-26688号公报及特开平1-314753号公报中,为了使由导引孔的排列而构成的投纬通路中飞行的纬纱飞行速度高速化,它们展示了一种在开式导引孔32的各上壁面32a、内壁面32b和下壁面32c设置顺投纬方向且向投纬通路S一侧倾斜的投纬装置。
在特公昭59-26688号公报所示的投纬装置中,由于导引孔的各壁面32a、32b、32c设定了大的倾角,增大了投纬通路内空气的流速,使纬纱飞行速度提高。内壁面32b的倾角的增大,使得从孔开口一侧出来的空气泄漏增大,而成为产生从投纬通路中出来的纬纱前端产生跳出的飞行事故的原因。但是,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飞行速度的高速化。
在特开平1-314753号分报所示的投纬装置中,上壁面32a的倾角设定得大于内壁面32b的倾角,同时从沿投纬通路S配置的多个辅助喷嘴中喷出的空气是朝着导引孔的上壁面32a及内壁面32b的。依靠上壁面32a和内壁面32b的倾角的设定,使得从导引孔开口侧的空气泄漏得到了抑制。
然而,对于上述两公报所公开的任意一种投纬装置,其导引孔壁面32a、32b、32c的倾角,从投纬起始端到投纬终止端均被设定成一样的。但是依靠倾角的设定,并不是一面防止纬纱跳出又能实现飞行速度的提高的有效手段。
投纬通路上游一侧的空气流量是从投纬主喷嘴喷出的空气和各辅助喷嘴喷出的空气流量的总和。因此,上游一侧空气流量将近是受投纬用主喷嘴射流影响小的下游一侧的空气流量的一倍。由于有这样的流量比率,向着位于投纬通路上游一侧的筘齿的导引孔开口侧泄漏的空气量,同下游一侧相比要大。
为此,如果考虑到在上游部分朝向导引孔开口一侧的空气泄漏,而使整个内壁面的倾角设定得比较小,就能够防止纬纱跳出,但很难实现飞行速度的高速化。反之,如果把下游部分的导引孔开口侧的空气泄漏的最大容许量加在一起,而将整个内壁面的倾角设定得比较大,就能够实现飞行速度的高速化,但是不能防止纬纱的跳出。即使对上述上壁面32a与内壁面32b设定不同的倾角,也很难同时实现防止纬纱跳出和飞行速度的高速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使用带开式导引孔的变形筘的喷射织机提供一种一面可实现纬纱飞行速度高速化,又能有效防止飞行事故的投纬装置用的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包括多个在前面凹设有导引孔的筘齿,通过该导引孔的排列而形成纬纱飞行投纬通路,其中,各筘齿的导引孔上具有上壁部、内壁部以及下壁部;由上述多个筘齿构成的筘齿列,区分为位于靠近投纬起始端的第1区间和位于靠近投纬末端的第2区间;配置在上述第1区间中的筘齿的导引孔的内壁部的内壁面的倾角,设定成较配置在上述第2区间中的筘齿的导引孔的内壁部的内壁面的倾角为小;在各筘齿中,导引孔下壁部的下壁面的倾角,设定成较导引孔上壁部的上壁面的倾角为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包括多个在前面凹机凸设有导引的筘齿,通过该导引孔的排列而形成纬纱飞行投纬通路,其中,各筘齿的导引孔上具有上壁部、内壁部以及下壁部;由上述多个筘齿构成的筘齿列,区分为位于靠近投纬起始端的第1区间和位于靠近投纬末端的第2区间;构成上述的导引孔的上壁部、内壁部以及下壁部,各形成有沿投纬方向、向投纬通路一侧进入的倾斜面;构成配置在上述第1区间中的各筘齿(的导引孔的三个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壁部,形成有沿投纬方向、向投纬通路相反一侧倾斜的2倾斜面在各个筘齿中,导引孔下壁部的下倾斜面角,设定成较导引孔上壁部的上倾斜面的倾角为小。
筘由前面设有凹入导引孔的多个筘齿以及由该筘齿的导引孔的排列形成的纬纱飞行投纬通路构成。主喷嘴朝着投纬通路喷出纬纱,辅助喷嘴为辅助纬纱的飞行而向着投纬通路喷射空气。在筘齿的各导引孔壁部分上,为了导引流入投纬通路的空气,至少要设置一个壁面。
再有,筘齿列在靠近主喷嘴处的第1区间上配置的筘齿导引孔孔壁部分上所设的壁面倾角,为了使飞行的纬纱不跳出导引孔中,而设定成抑制空气向投纬通路开口一侧泄漏的形式。另外,从筘齿到靠近主喷嘴相反的一侧处的第2区间上配置的筘齿导引孔孔壁部分上所设的壁面倾角,为了使飞行速度不至降低,而设定成将空气集向投纬通路中心的形式。
通过这种结构,在投纬通路上游部分对应的第1区间和同下游部分对应的第2区间的各壁面,设定不同的倾角,使其与由主喷嘴喷出的空气的影响大小相对应。
受主喷嘴喷出的空气影响大的上游部分由于要抑制导引孔开口一侧的空气泄漏,与其实现飞行速度的提高,不如防止住飞行事故。受主喷嘴喷出的空气影响小的下游部分,由于向导引孔开口一侧的空气泄漏,使飞行事故难以发生,与其抑制导引孔开口一侧的空气泄漏,倒不如着重提高飞行速度。
对于这种投纬装置的第1种形态,在各筘齿的导引孔壁上设定出沿着投纬方向并朝投纬通路一侧进入倾斜,同时第1区间配置的筘齿导引孔壁面的倾角,最好设定成小于第2区间配置的筘齿导引孔壁倾角的形式。
通过这种结构,在第1区间中由导引孔壁面产生的空气反射会变少,同时筘齿间的空气泄漏相对增加。因此抑制了向导引孔开口一侧的空气泄漏,从而防止了飞行事故。而在第2区间中由导引孔壁面产生的空气反射会增多,同时筘齿间的空气泄漏相对减少,因此空气便向投纬通路的中心集中,从而实现了飞行速度的提高。
对于这种投纬装置的第2种形态,各筘齿的导引孔壁面部分具有沿投纬方向并向着投纬通路进入倾斜的壁面,同时第1区间的配置的筘齿导引孔孔壁部分,最好还要带有沿投纬方向并向着投纬通路对侧倾斜的第2壁面。
通过这种结构,第2壁面使筘齿间的空孔泄漏增大,从而产生使飞行的纬纱吸附在导引孔孔壁部分的吸引气流。该吸引气流因沿着投纬方向而且在投纬通路一侧进入倾斜面使空气反射作用减弱。因此与上述相同,抑制住了第1区间中向导引孔开口一侧的空气泄漏,实现了第2区间中飞行速度的提高。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投纬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筘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第1实施例投纬装置的整体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投纬装置的整体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投纬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投纬装置用的筘的正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投纬装置用的筘制作过程中的示图;
图8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投纬装置用的筘完成状态的正视图;
图9是沿图8中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冲压加工后筘齿的主要部分的示图;
图11所示的是投纬通路开口侧各位置处风压测定值的曲线图;
图12显示的是用研磨装置对筘齿导引孔孔壁部分研磨状态的轴测图;
图13是过去的开式筘齿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14是过去的封闭式筘齿的导向件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15是沿图14中15-15线的剖视图;
下面,对由图1~图5所示本发明具体化的第1实施例,图6所示的第2实施例和图7~图12的第3实施例及其所示筘的制作方法,逐个予以说明。
第1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在相应于喷射织机运转状况而摇动着的筘座1上固定有变形筘2,变形筘由上下一对撑条8A,8B及多个筘齿3A、3B构成。两撑条8A、8B在筘齿上下各端部与沿筘座1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多个筘齿3A、3B互相连接。
各筘齿3A、3B的前面形成有导引孔4、5,通过该导引孔4、5的排列构成投纬通路S。导引孔4、5带有近于水平的上壁面4a、5a,近于垂直的内壁面4b、5b以及与上壁面4a、5a相对的稍微倾斜的下壁面4c、5c,通过这些壁面形成近于四角形的凹部。再有,使各导引孔4、5的内壁面4b、5b设计成相对投纬轴线倾斜。
如图1及图3中所示,筘座1的一端侧上配置有投纬用的主喷嘴6,筘座1的前面等间隔地配置有辅助喷嘴7。以多个辅助喷嘴7(本实施例有4个)构成一群。因此辅助喷嘴群按照第一辅助喷嘴群11离主喷嘴最近,接着是第2辅助喷嘴群12,直到最后的辅助喷嘴群13的方式设置。
构成辅助喷嘴群的各辅助喷嘴7同时喷射,各辅助喷嘴群按照从第1喷嘴群11开始到最后喷嘴群13的次序,顺序转换喷射。另外,第1喷嘴群11与主喷嘴同时喷射。各辅助喷嘴群以与主喷嘴6大致相同的喷射流量喷射空气,辅助投纬通路S中的纬纱飞行。
如图3所示,由多个筘齿3A、3B构成的投纬通路S的长度与变形筘2左右各端部上配置的两筘齿间的间距R相当。于是投纬通路S根据第1辅助喷嘴群11与第2辅助喷嘴群12的界线而被分成前区L1和后区L2
如图2所示,前区L1上配置的筘齿3A内壁面4b相对于投纬轴线的倾角θb1设定成小于后区L2上配置的筘齿3B内壁面5a的倾角θb2b1<θb2)。
这样一来,投纬通路S内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将从各内壁面4b、5b之间,一方面向变形筘2的后侧泄漏,另一方面通过内壁面4b、5b向导引孔4、5的开口一侧(变形筘2的前侧)反射。朝向导引孔4、5开口一侧的空气流产生与提高纬纱飞行速度的作用相反的让纬纱向投纬通路S外面跳出的作用。与此相对照,向变形筘2后侧泄漏的空气流产生了使纬纱向投纬通路S内吸入的作用。
对于前区L1及后区L2各内壁面4b、5b不同倾角的设定,同从主喷嘴中喷出气流的影响大小相对应,即从主喷嘴喷出的气流影响大的前区L1,由于内壁面4b的倾角θb1小,因而从内壁面4b反射出来的空气流就少,同时向变形筘2后侧的泄漏增加,其结果是,抑制了朝向导引孔4开口一侧的空气泄漏,防止了飞行事故。
在后区L2中,由于内壁面5b的倾角θb2较大,从内壁面5b反射出来的空气流便多,同时,向变形筘2后侧的泄漏就少。其结果是纬纱飞行速度变大。受主喷嘴6的喷射气流影响小的后区L2中,向着导引孔5开口一侧的气流泄漏与前区L1相比更难产生。这种本来的向着开口一侧的少量空气泄漏,依靠内壁面5b较大倾角θb2,因空气反射使泄漏量增大而得到补偿。因此不会产生飞行事故,实现后区L2中飞行速度的高速化。
前区L1中飞行速度高速化的困难通过后区L2中飞行速度高速化来补救。由于这一缘故,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一边谋求通过投纬通路整体的纬纱飞行速度高速化,一边防止飞行事故。
然而如图14、15所示,在实公昭63-772号公报中展示出了一台沿投纬方向配置有带空气导引孔34及纬纱脱出间隙35的导引件33、通过空气导引孔的排列而构成导引通路36的投纬装置。在该装置中,从主喷嘴37一侧到导引通路36中间的区间中设置的导引件33A的空气导引孔内周面38a与导引通路36的轴线平行。再有,剩下的导引件33B的空气导引孔内周面38b向着投纬方向形式头部越来越尖的锥台形。
该装置的导引件33由于是所谓封闭式的,因而根本不会出现因主喷嘴37侧喷气流而产生纬纱跳出导引通路外的事故。然而这种封闭式导引件中由于内周面38b倾角的增大带来了飞行速度的降低,无法让人看出具有本发明的目的、作用和效果。
再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实施例,也可以将喷嘴6相对于投纬轴线稍微倾斜设置。另外,也可以使筘齿3A的内壁面4b设定成与投纬轴线平行(即倾角θb1=0°)
如图4所示,本发明也适用于在相对于投纬轴线向上、下方向以同一角度θ3倾斜配置两个主喷嘴2L 22的投纬装置。这种投纬装置在使用不同颜色的多根纬纱的情况下使用。前区L1对应于从两个主喷嘴21、22喷出的气流影响大的范围而设定。
再有,如图5所示,本发明也适于用相对于投纬轴线大致在同一轴线上配置的主喷嘴6,在其前侧以角度θ4倾斜配置第2主喷嘴23的多色纬纱投纬装置。
按照这一结构,尽管第2主喷嘴23倾斜配置,由于变形筘2内壁面4b的倾角θb1较小,从第2主喷嘴23喷出的空气从筘齿3A的内壁面4b反射的角度相对投纬轴线也较小,因此防止了从第2主喷嘴23喷出纬纱的飞行事故。在该例中,前区L1对应于从两主喷嘴6、23喷出的气流影响大的范围而设定。
第2实施例
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仅导引孔4、5的内壁面4b、5b相对投纬轴线是倾斜的,而在第2实施例中,各导引孔4、5的上壁面4a、5b及下壁面4c、5c相对投纬轴线也是倾斜的。
如图6所示,倾角θa1,θc1各表示配置在前区L1上的筘齿3A的上壁面4a及下壁面4c相对于投纬轴线的倾斜角度。同样,倾角θa2,θc2则表示配置在后区L2上的筘齿3B的上壁面5a及下壁面5c相对于投纬轴线的倾斜角度。
在前区L1的导引孔4中上壁面4a的倾角θa1设定得大于内壁面4b的倾角θb1及下壁面4c的倾角θc1。另外,内壁面4b的倾角θb1设定得大于或等于下壁面4c的倾角θc1。后区L2的导引孔5各壁面的倾角θa2,θb2,θc2也按上述方式同样设定,即各导引孔的壁面倾角之间形成下述(1)、(2)关系式:
θc1≤θb1<θa1    (1)
θc2≤θb2<θa2    (2)
在各导引孔4、5中,下壁面4c、5c的倾角θc1、θc2设定得小于上壁面4a、5a的倾角θa1、θa2,因为当倾角θc1θc2倾斜得越厉害时,下壁面4c、5c上的反射气流就扰乱了上壁面4a、5a上的反射气流,向着喷射气流的导引孔开口一侧的泄漏便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飞行速度降低,而且易产生纬纱飞行事故。
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以前区L1的壁面倾角不大于后区L2的壁面倾角的方式设定各倾角,即与前区L1及后区L2对应的各壁面倾角具有下述(3)~(5)的关系式:
θa1=θa2    (3)
θb1<θb2    (4)
θc1<θc2    (5)
按照本实施例,若各壁面倾角依据满足(1)~(5)所示的关系式设定,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比能够有效提高飞行速度与防止飞行事故。
第3实施例
如图8、9所示,在该第3实施例中,配置在前区L1的筘齿9A与配置在后区L2的筘齿9B上各形成导引孔14、15。后区L2的导引孔15由上壁面15d(倾角为θd2)、内壁面15e(倾角为θc2)以及下壁面15f(倾角为θf2)构成。另一方面,前区L1的导引孔14由上壁面14d(倾角为θd1)、带有第1内壁面14e与第2内壁面14g的内壁以及带有第1下壁面14f与第2下壁面14h的下壁构成。
导引孔14的第1内壁面14e及第1下壁面14f各带有沿投纬方向进入投纬通路S一侧的倾角θc1、θf1。另一方面,导引孔14的第2内壁面14g及第2下壁面14h各带有沿投纬方向向投纬通路S的相反一侧倾斜的倾角θg、θh
在此,各导引孔正向倾斜的壁面倾角按照下面所示的关系式(6)设定:
θf1=θf2=θe1=θe2<θd1=θd2    (6)
另外,第2内壁面14g及第2下壁面14h的倾角θg、θh设定大于第1内壁面14e及第1下壁面14f的各倾角θc1、θf1c1<θg,θf1<θh)。
前区L1与后区L2的各相应内壁面14e与15e及下壁面14f与15f设定有同样的倾角。尽管如此,由于在前区L1的内壁以及下壁上各设置反向倾斜的第2内壁面14g及第2下壁面14h以使前区L1内壁及下壁上的空气反射流量少于后区L2内壁面15e及下壁面15f上的反射流量。这样,通过反向倾斜的第2内壁面14g及第2下壁面14h的作用,增大了进入筘齿9A之间的空气量,使因第1内壁面14e及第1下壁面14f的朝投纬通路开口一侧的空气反射作用减弱。
因此,这种结构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例一样,能够防止前区L1中的飞行事故,并实现后区L2中飞行速度的高速化。再有,还可以将各壁面的倾角设定成取代上述式(6)的下述关系式(7)的形式:
θf1=θf2<θe1=θe2<θd1=θd2    (7)
第1~第3实施例所示的前区L1与从主喷嘴喷出的气流影响大的范围相对应。该范围随主喷嘴的喷射压力而变化,一般的喷射织机上前区L1的长度设定在50~500m.m范围内。而,喷射织机的筘幅(L1+L2)通常对应于织物的幅宽设定在1m~3.5m范围内。
筘的制造方法。
下面针对上述第3实施例所示的变形筘的制造方法予以说明。
带导引孔14、15的筘齿9A、9B由2~4m.m厚的金属板用冲压机冲压加工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构成各筘齿9A、9B的导引孔14、15的各壁面、实际上因冲压加工的性质而都不是相对筘齿9A、9B侧面10垂直的面,即各壁面14d、14e、14f、15d、15e、15f均带有从开始处朝着冲压方向、向导引孔中心侧倾斜。
由于冲压加工的影响对各壁面是相同的,因此冲压后各壁面的倾角显示出式(8)的关系:
θf1(=θf2)=θe1(=θe2)=θd1(=θd2)    (8)
各筘齿9A、9B如图7所示,以一定距离间隔的状态利用图1中所示的上下筘座编成组,构成变形筘齿。之后,对构成投纬通路S的导引孔14、15的各壁面,用回转研磨装置以两道工序进行研磨。
使用的回转研磨装置与特公昭61-32416号公报中所示的共知的金属筘研磨装置的形式相同。如图12所示,研磨装置24带有可正反回转的园盘状磨轮。在筘齿9A(9B)的导引孔孔壁部分进行研磨作业时,研磨装置以使研磨轮25的一部分与导引孔壁部分磨擦的方式,可移动地沿着筘幅安装在筘的上部。
在第1研磨工序中,研磨轮对着导引孔壁部分,从投纬通路S起始一侧向终止一侧研磨,研磨轮25正向(沿箭头26的方向)旋转,因此研磨轮25一面正向旋转,研磨装置24一面从投纬通路S的起始端向终止端前进,从而对整个导引孔14、15的上壁面14d、15d施行研磨。
通过这种正向回转研磨,使得上壁面14d、15d的倾角θd1、θd2大于由冲压自然形成的倾角。由此使如图7所示的整个导引孔14、15的上壁面14d、15d,内壁面14e、15e及下壁面14f、15f的倾角满足上述式(6)的关系。
在第2研磨工序中,研磨轮25对着导引孔壁部分,从投纬通路S终止一侧向着起始一侧研磨,研磨轮25反向(沿箭头26的反方向)旋转,因此,研磨轮25一面反向旋转,研磨装置一面从投纬通路S的终止端向起始端后退,从而对前区L1上配置的各筘齿9A的导引孔14内壁及下壁施行研磨。
通过这种反向回转研磨,如图8、9所示,在各筘齿9A的内壁及下壁上形成了与第1内壁面14e及第1下壁面14f相对的反向倾斜的各第2内壁面14g及第2下壁面14h。
通过上述正向及反向研磨,使得该变形筘在安装于喷射织机的投纬装置上时,投纬通路开口一侧泄漏的空气风压值如图11所示的那样分布。根据图11,在前区L1中的风压值由P1对应,后区L2的大部分风压值由P2设定(P1<P2)。风压值由P1到P2上升的过渡区间ΔL是前区L1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一般来说,通过冲压机冲压加工制成的筘齿的导引孔具有原先带一定倾斜角度的壁面。对于这种只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壁面,如第1及第2实施例所示通过研磨加工将前区L1及后区L2的倾斜角形成微妙的差异并不一定容易。
对此,用本实施例方法,前区L1正向倾斜的壁面的倾角与对应的后区L2的正向倾斜的壁面的倾角处于同一状态,通过研磨加工可形成与前区L1壁部相对反向倾斜的第2壁面。
因此,如第1和第2实施例所示,在前区L1与后区L2上不一定要设定有微妙差异的倾角。
因而根据这一方法,便能够很方便地形成与变形筘的各导引孔14、15相对的带有合适的倾角的壁面(14d~14h,15d~15f)。
另外,通过上述正向研磨工序,也可对各导引孔14、15的正向倾斜的内壁面及下壁面也进行研磨。再者,也可先进行上述反向回转研磨,而后,再进行正向回转研磨。
根据以上所述,依靠本发明的投纬装置以及投纬装置用的筘,不仅能够实现整个投纬通路上纬纱飞行速度的高速化,而且能够防止飞行故障。因此,作为喷射织机的组成装置以及构成部件是极为有用的。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包括多个在前面凹设有导引孔(4,5)的筘齿(3A,3B),通过该导引孔的排列而形成纬纱飞行投纬通路(S),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各筘齿(3A,3B)的导引孔(4,5)上具有上壁部、内壁部以及下壁部;
由上述多个筘齿(3A,3B)构成的筘齿列,区分为位于靠近投纬起始端的第1区间(L1)和位于靠近投纬末端的第2区间(L2);
配置在上述第1区间(L1)中的筘齿(3A)的导引孔的内壁部的内壁面(4b)的倾角,设定成较配置在上述第2区间(L2)中的筘齿(3B)的导引孔的内壁部的内壁面(5b)的倾角为小;
在各筘齿(3A,3B)中,导引孔下壁部的下壁面(4c,5c)的倾角,设定成较导引孔上壁部的上壁面(4a,5a)的倾角为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其特征在于:配置在上述第1区间(L1)中的筘齿(3A)的导引孔的下壁部的下壁面(4c)的倾角,设定成较配置在上述第2区间(L2)中的筘齿(3B)的导引孔的下壁部的下壁面(5c)的倾角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其特征在于:配置在上述第1区间(L1)中的筘齿(3A)的导引孔的上壁部的上壁面(4a)的倾角,与配置在上述第2区间(L2)中的筘齿(3B)的导引孔的上壁部的上壁面(5a)的倾角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区间(L1)的长度在50-500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其特征在于:在各筘齿(3A,3B)中,导引孔上壁部的上壁面(4a,5a)的倾角,设定成较导引孔内壁部的内壁面(4b,5b)的倾角为大。
6.一种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包括多个在前面凹设有导引孔(14,15)的筘齿(9A,9B),通过该导引孔的排列而形成纬纱飞行投纬通路(S),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各筘齿(9A,9B)的导引孔(14,15)上具有上壁部、内壁部以及下壁部;
由上述多个筘齿(9A,9B)构成的筘齿列,区分为位于靠近投纬起始端的第1区间(L1)和位于靠近投纬末端的第2区间(L2);
构成上述筘齿(9A,9B)的导引孔的上壁部、内壁部以及下壁部,各形成有沿投纬方向、向投纬通路一侧进入的倾斜面(14d,14e,14f,15d,15e,15f);
构成配置在上述第1区间(L1)中的各筘齿(9A)的导引孔(14)的三个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壁部,形成有沿投纬方向、向投纬通路相反一侧倾斜的第2倾斜面(14g,14h);
在各个筘齿(9A,9B)中,导引孔下壁部的下倾斜面(14f,15f)的倾角,设定成较导引孔上壁部的上倾斜面(14d,15d)的倾角为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倾斜面(14g,14h)分别形成在构成各筘齿(9A)的导引孔(14)的内壁部及下壁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区间(L1)的长度在50-500mm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其特征在于:在各筘齿(3A,3B)中,导引孔上壁部的上壁面(4a,5a)的倾角,设定成较导引孔内壁部的内壁面(4b,5b)的倾角为大。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投纬装置的筘,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倾斜面(14g,14h)的倾角,设定成较上述与第2倾斜面(14g,14h)相应的倾斜面(14e,14f)的倾角为大。
CN92110118A 1992-04-01 1992-07-31 用于投纬装置的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0013/92 1992-04-01
JP4080013A JP3057886B2 (ja) 1991-04-01 1992-04-01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用の筬及びその筬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74A CN1076974A (zh) 1993-10-06
CN1038439C true CN1038439C (zh) 1998-05-20

Family

ID=13706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21101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39C (zh) 1992-04-01 1992-07-31 用于投纬装置的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43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3592B2 (ja) * 2009-12-03 2014-10-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JP6472241B2 (ja) 2014-12-26 2019-02-2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9151A (ja) * 1985-06-11 1986-12-19 日産テクシス株式会社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空気案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9151A (ja) * 1985-06-11 1986-12-19 日産テクシス株式会社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空気案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74A (zh) 1993-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56C (zh) 非接触空气干燥料幅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喷吹罩和浆幅干燥器
CN1038439C (zh) 用于投纬装置的筘
CN1037626C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N108405090A (zh) 棒销涡轮及研磨装置
CN101074513A (zh) 喷气织机的投纬装置
US3161209A (en) Textile looms
CN1116459C (zh) 用于织机的辅助喷嘴
US5323814A (en) Reed pieces with recessed weft guide openings having inclined surfaces
CN113930875A (zh) 整经用钢筘结构
CN1077619C (zh) 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钢筘及使用这种钢筘的织造方法
CN104790101B (zh) 一种宽幅喷气织机
KR19990007850A (ko) 동력직기
CA1040513A (en) Double-layer weaving loom
CN1572937A (zh) 喷水式织布机的投纬喷嘴
CN1521293A (zh) 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
CN1521292A (zh) 喷射织机上的投纬装置
CN1281804C (zh) 流体喷射式织机中的纬纱把持装置
CN1930336A (zh) 织边制作装置、具有织边制作装置的织机和制作织边的方法
JP3020103B2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サブノズル
CN200985412Y (zh) 喷气织机的织筘
JP3057886B2 (ja)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用の筬及びその筬の製造方法
EP0100542B1 (en) Weft picking device of air jet weaving loom
JPH0860492A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補助ノズル
US3525369A (en) Condenser blade for air jet looms
CN207130421U (zh) 一种辅助喷嘴内嵌式多层喷气接力引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